穆琼说话的时候,已经往自己的饭里舀了好几勺用油渣煮的豆腐。
煮过的油渣软软的,却还香得很,穆琼一口气吃了三碗饭,这才带着自己辛苦抄好的稿子出了门。
他要去投稿了,去《大众报》的编辑部直接投稿。
这时候投稿,也可以写信寄过去,但绝大多数的人,会选择直接上门。
这一来是寄信很慢,二来则是这时很多看报的读者会给报社写信,如果你把自己的稿子随随便便寄过去,人家不小心弄混了,兴许编辑压根就看不到你的稿子。
当然了,大家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时候的报纸基本只在当地发售。
就连申报新闻报这样有名的大报纸,主要发行地点也在上海,更别说大众报这样的小报纸了…这种报纸都是只在上海售卖的,既如此,直接找上门去投稿,自然比写信方便快捷。
说起来,这时候的人订报纸,都是直接去报社订的。
《大众报》不刊登敏感信息,纯粹就是供人娱乐消闲的,因此他们直接就在报纸上印了编辑部的地址,甚至还给自己打广告,说是要订报纸或者打广告,都可以直接过去。
报纸的编辑部在望平街,穆琼坐电车过去,又顺着门牌号一路找,然后就看到一栋洋楼的二楼挂着“大众报”的牌子。
这家报社跟他之前去过的保险公司一样,也是开在二楼的。
穆琼顺着楼梯上去,就看到很多人在一间屋子里忙着,有人在整理信件,有人在抄写着什么,还有人…在应付胡搅蛮缠的读者。
穆琼的目光落在那个胡搅蛮缠的读者身上。
那是个少年,他长得很高大,脸上有伤,表情也做得很凶恶,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就是个没经历过什么事的“孩子”…这会儿,这个全身上下都透着青涩气息的少年正在拍桌子:“报纸你们明天就要发了,总不可能现在还没拿到文达先生的稿子,为什么不给我看?!”
“抱歉,我们报社有规定,为了避免内容外泄不能提前给人看。”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道。
“我又不会说出去,提前给我看一看又没关系!”那少年不满:“以前我想看,别人都是提前给我看的,你们怎么这样!”
“我们有规定。”那中年人又道。
“那你告诉我,李青虎能不能赢,这总行吧?”那少年又道。
“不行。”那中年人的表情越来越不耐烦了。
穆琼也有些好笑。这少年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一不用权势压人,二不给钱,竟然就想知道人家明天的报纸的内容…
几次三番被拒绝,那个少年垂头丧气的,他没有继续问,但依旧站在那个中年人的桌边不肯走。
编辑部的人也不管他,任由他站着。而这时,终于有人注意到了穆琼。
“你是来做什么的?”正在整理信件的人问穆琼。
穆琼略一思索,就道:“我家少爷让我来投稿。”
他觉得他要是上来就说是自己要来投稿,这些人指不定看都不愿意看,干脆就编了个“少爷”出来。
然而都这样了,那人还是道:“投稿?我们报社不缺稿子。”
“你们真的不要?我家少爷写得可好了,写的是留学生的爱情故事。”穆琼道。
“留学生?”之前被那少年缠着要文达先生的稿子看的中年人突然问。
“是的,这小说写的都是留学生的事情。”穆琼道。
说起来,他的这篇小说之所以要写留学生,就是为了方便过稿。
这时的人,对留学生都很感兴趣,肯定愿意看写留学生的小说…报纸的编辑只要不傻,就一定会看看他的稿子,而只要他们看了他的稿子…
他对自己写的东西有信心。
“你给我看看。”那个中年人道。
穆琼也不含糊,直接就把手上的稿子拿了出来。
他虽然写字慢,但字很漂亮,给人的第一印象肯定不会差,而上面的故事…
中国的文学,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才飞快地发展起来的,小说也一样。
这时候的人写的小说,不管是种类还是结构,都比不上现代作家写的小说。
而这不是这时的人水平不够,纯粹是他们看过的小说太少,就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什么的,现代的作家哪怕不爱看,总归了解过,这时候的人呢?他们根本看不到这些。
不说这时候国内的人很难看到国外的小说…写《百年孤独》的作者还要再过十几年才出生呢!
总而言之,这时的人写的小说,因为时代的缘故,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说他们常常写一大堆人,没有固定的主角,还基本没有心理描写,以至于看书的人很难产生代入感。
但穆琼的小说不同。
他纵然已经极力模仿这个时代的风格,写的到底不一样…他的这部小说,完全是从主角江振国的角度写的,还有恰到好处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让人看着特别有代入感,也特别真实。
故事开头,主角江振国抱着满怀期待上了前往欧洲的船,却在船上过得很不愉快。
船上的船员明明是中国人,英文比他还不如,但他跟他们说中文,他们却理都不理,一定要他说英文,才愿意搭理他。
他和另一个留学生坐在甲板上啃干巴巴的面饼的时候,在船舱的第三层欣赏海景的英国男爵,扔给他一个牛肉罐头,说是施舍他的。
船上的一位来自法国的女士,不愿意跟他同处一个船舱…

那中年人刚拿到稿纸,就笑起来:“竟是用了标点的…”
他说完,就继续看了下去,一开始看得挺高兴,面露欣赏,看着看着却勃然大怒,最终一巴掌拍在桌上:“真是岂有此理!”
“怎么了?这小说写得很差?”之前那个缠着要看文达先生写的小说的少年凑了过来。
那个中年人没有回答他,眼睛还直直地盯在稿纸上。
那少年见状,凑过去就跟着看起来。
船上有个日本人丢了东西,他坚信是那个主角不说英文就不搭理主角的中国船员偷的,将那船员打得遍体鳞伤,但随后进行搜查,却发现原来是一个英国船员偷的。
原本非常凶狠地喊着要把偷东西的人扔进海里喂鲨鱼的日本人对那个英国船员没有一句责怪,对被他打伤的中国船员也没有一句道歉。
那个受伤的中国船员,被随随便便地扔在舱房里,任他自生自灭。
江振国心中不忍,偷偷去找这个船员,给他用了一点带来的止血药,但这个船员还是发烧烧死了,死前,这个坚持说英文的船员哭着用中文说他想家,想妈妈…
最后,主角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尸体被扔进了海里。
“那些混账,老子要毙了他们!”凑过去看小说正好看到这一段的少年大吼了一声。
那个中年男人,却是用手擦了擦自己眼角的泪水。
五千字并不多,最后断在主角一行看到欧洲大陆那里。
看到目的地近在眼前,主角的心里充满期待,只是,那里真的跟他想的一样好吗?
“后面呢?后面怎么没了?”那个少年喊起来:“还有前面,我还没看前面!”
那个中年男人并没有给那少年看前面的内容,他将稿纸放在桌上,然后用手压住稿纸,这才对穆琼道:“这个故事,是你家少爷的亲身经历吧?写得非常好。”
“没有,我家少爷说这是他编的。”穆琼道,这里面的内容,确实都是他通过以前看过的资料编的。
但那个中年人显然并不相信,他又道:“这稿子写得很好,我们要了。它一共多长?写了多少了?”
“我家少爷说他想写十万字左右,现在已经写了一万字了。”穆琼道。
“这么好的故事,写长一点也是可以的…你家少爷一星期能写多少字?”中年人又问。
“我家少爷一星期大概能写一万字。”穆琼道,他工作之余,每天能写两千字的样子,但他少说了点,让自己的时间可以更加宽裕。
“这样吧,让你家少爷快点把后面的写出来,然后这小说我们下个星期开始刊登,每星期刊登两次,每次刊登五千字左右。”中年人立刻就做了决定。
“稿费呢?”穆琼问。
中年人有点迟疑,最后一咬牙道:“稿费我给千字一元!我们报社给普通作者的价格一般都是千字五角,一元已经不少了。”
“可以。”穆琼爽快地答应了。他看过一些资料,知道在二十年代中期,也就是差不多十年后,没名气的普通人在杂志报纸上发表文章,稿费也就一元左右,那些全国有名的人,千字才能过五元,甚至拿到七八元。
但七八元这个价格,也是给散文杂文之类的文章的,小说的价格一般不会太高,能有个千字三四元已经很好了。
当然了,要是写小说写得特别特别好…那时候也有人靠写小说一年赚六七千银元的。
毕竟在民国,出版小说作者拿的版税很高,书还卖得很贵。
而那是十年后的价格,现在的银元,比十年后要来的值钱。
这中年人想来认定了写小说的是个留学生,担心他看不上几毛钱的小钱,才会给千字一元的价格。
“你家少爷写好的稿子,你快些拿过来,以后他写了后面的,你也快些拿过来…等下星期开始刊登,我就给你结算稿费。”那中年人道:“我们报社的规定,是刊登之后,再给稿费的。”
“行,没问题。”穆琼道。
那中年人笑了笑:“对了,我叫李荣安,是大众报的主编…你家少爷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
“我家少爷不想透露他的信息。”穆琼道:“你们刊登的时候,就用他的笔名楼玉宇好了。”
穆琼上辈子给自己起笔名的时候还小,当时正好看到“琼楼玉宇”,干脆就给自己起了个楼玉宇的笔名,现在他一并用了。
“这…我们总不能都不知道写小说的人是谁。”李荣安皱眉:“你去告诉你家少爷,就说我们一定不会往外透露他的消息,让他放心就行…”
“我家少爷不想让人知道。”穆琼道:“我家少爷说了,他既然写了,就一定会好好写,一定不坑你们,你们尽管放心。”
李荣安想了想,到底还是答应下来。
其实这时候,投稿不愿意透漏真实身份的人还挺多的,某些大人物还时常换笔名,虽说他们报社因为从不刊登敏感内容从未遇到过,但现在遇到了…也没必要非寻根问底。
事情既然已经谈妥,穆琼留下稿子就离开了。
他赶着回去把剩下的五千字抄一抄。
而等他走后,大众报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立刻围到了李荣安身边:“总编,我们明明没版面了,你还把这小说加进来…它到底写得有多好?”
“非常好。”李荣安斩钉截铁地说道:“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子的小说…不愧是留学生写的。”
“让我看看!”
“我也要看。”
“还有我!”
众人抢着要看,李荣安道:“你们慢慢来,一个个看,看的时候小心点,千万别弄坏了稿子…等等,还是先让小王抄写两份出来,你们再去看小王抄的。”
“给我也看看吧!”那个一直没走的少年想看前面的内容,哀求道。
李荣安理都不理他。
“你们!总有一天我…我傅怀安要你们好看!”那少年怒道。
作者有话要说:
民国时期张恨水写小说赚的可多!尤其是《金粉世家》~然后鲁迅先生,人家是千字八元的。


第25章 阁楼
穆琼从大众报的编辑部离开后, 就直接回家了。
路上来回花了很多时间,他到家的时候已经下午四五点。
这年头普通人家过日子, 都是不看时间看太阳的, 天黑就该吃晚饭了,如今天又黑的早…他回家的时候,正好赶上大家都在做饭。
中午剩下的瘦肉, 朱婉婉拿来和豆腐一起红烧,除此之外,她还做了一碗开胃的咸菜汤。
没错,又是咸菜…谁让它便宜又好吃?
其实,朱婉婉已经算不错的了, 愿意变着花样折腾这咸菜…这年头不乏买了咸菜之后全部上锅蒸熟,然后一家人对着四五碗咸菜连吃好几天的事情。
来来去去就吃这么几样菜, 放现代穆琼肯定早就腻了, 但如今他总是饿,自然吃什么都香。
他又干了三大碗饭,然后先给朱婉婉和穆昌玉讲课,接着开始抄自己写的小说。
他抄了三千字就抄不下去了, 桌椅太不舒服,灯光又太暗,写到后来他眼睛都有点花了,意识到这样下去兴许会把自己的眼睛弄坏, 穆琼立刻就停笔不写了。
第二天早上,穆琼把剩下的两千字抄好, 又把稿纸收好放在怀里,这才坐电车去租界。
今天他没能一到电车站就坐上车,到租界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也就没去大众报编辑部送稿子,而是直接去了西餐馆。
他到西餐馆的时候已经九点多,西餐馆早就开门了,李光明正穿着西装在门口招揽生意。
餐馆里坐了一些人吃炸猪排,比穆琼刚来的时候要热闹很多,但跟前天相比,西餐馆的生意肉眼可见地差了很多,尤其是买汉堡的人,越来越少了。
“小穆你来了。”陈老板招手让穆琼过去,又指着身边一个穆琼不认识的中年男人道:“来认识一下,这是我的朋友,叫张齐,以后他就是我们餐馆的掌柜了。”
“掌柜好。”穆琼笑着打了个招呼。
“这就是穆琼,我跟你说过的。”陈老板又向张掌柜介绍了穆琼。
“你好。”张掌柜朝着穆琼作揖,他说话的口音跟陈老板一模一样,想来也是广东人。
“你好。”穆琼连忙跟着作揖。
相互认识之后,陈老板就对张掌柜道:“老张,店里就麻烦你看着了,我出去一趟。”
张掌柜答应下来,陈老板又对穆琼道:“小穆,你跟我一起出去吧!”
陈老板带着穆琼出去,先去了木匠那里。
穆琼想要的桌子,是白色的长方形小桌子,但木匠那边没有白色的油漆:“这个颜色的漆,只有洋人有,要买到不容易,不过最近西边新开了一家涂料厂,我可以帮你们去问问。”
“那就麻烦你了。”陈老板道:“实在不行,我们不用白漆也可以。”
将需要的桌子的尺寸全都留下,又把穆琼画的柜台,或者说收银台的样式拿给木匠看,付了订金让木匠做之后,陈老板又带着穆琼去买调料。
陈老板提前联系了一个又卖药材有卖调料的商人,在这个商人那里,穆琼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调料,可惜他绝大多数都不认识。
不过,有一点是值得庆贺的,他在调料商人那里看到了孜然。
这时候种孜然的人少,物流又不发达,因而孜然的价格相对于其他调料比较贵,但能买到,还能有稳定的货源供应,不管是穆琼还是陈老板,都已经很满意了。
至于别的调料…反正穆琼除了辣椒粉都是不认识的,就任由陈老板一个人去看了。
陈老板对此很无奈:“你明明能说出那么多菜,怎么这些全都不认识?”
“我以前只管吃,没记过这些。”穆琼道。
陈老板闻言看了穆琼一眼,愈发肯定穆琼以前一定是生活在巨富之家的。
可惜了,他那个爹是个脑子不清楚的,竟然干出把原配和长子赶出家门这种蠢事!
出生于这种家庭,还能耐得住性子愿意在他的西餐馆给人端盘子…陈老板看着穆琼的目光愈发可亲:“小穆啊,你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我。”
“老板,这话应该我来说。”穆琼笑道。
陈老板笑笑没接话。
两人在外面跑了三四个小时,都下午了才吃上饭。
饭是在外面吃的,陈老板找了一家店,给穆琼和自己各点了一碗爆鱼面。
所谓的爆鱼,是将草鱼或者鲢鱼切块油炸,再用酱油、糖和其他一些作料煮过做出来的,味道非常好。
爆鱼面有红烧的,也有咸菜的,陈老板要了咸菜的,而穆琼最近吃咸菜吃的实在有点多,就要了红烧的,还让卖面的多加四两面。
“别多加了。面条太多糊成一片不好吃。你给他下两碗面吧,除了爆鱼面还有什么面?”陈老板问卖面条的。
“现在有大肠面,猪肝面和肉丝面。”卖面条的人道。
“小穆你想吃什么?”陈老板看向穆琼:“我之前疏忽了,都忘了你正在长身体胃口大。”
“肉丝面吧。”穆琼道:“谢谢老板。”
“跟我说什么谢谢。”陈老板笑道。
面条的浇头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上海这边的面条又都是细面,很快就煮熟了,因而没等多久,两人就吃上了面条。
爆鱼面很好吃,肉丝面是加了咸菜烧的,味道也不差。
穆琼将两碗面连带着汤吃的干干净净的。
这时的一碗面还是很实在的,满满一汤碗,陈老板吃一碗就饱了,他看着穆琼吃完,笑呵呵地问道:“小穆,要不要再来一碗?”
“不用了…”穆琼拒绝了,这么两大碗面条下肚,他已经吃不下别的了。
爆鱼面四个铜元一碗,肉丝面两个铜元一碗,还算价廉物美。
要知道,他们店里卖的三个铜元一个的鸡蛋汉堡,穆琼要吃上四五个才能吃饱。
吃过饭,两人就回了西餐馆。
正是下午客人少的时候,陈老板也不喊穆琼干活,直接让穆琼画图纸去了——到时候阁楼的墙上,也是要让穆琼弄点装饰上去的。
穆琼就这么找了张桌子画图。
他画到一半,李光明过来了:“穆哥,我有事问你。”小王一直喊穆琼穆哥,而后来的那些人都跟着他喊,以至于整个餐馆,除了陈老板厨子还有新来的张掌柜,大家都喊穆琼为穆哥。
“问什么?”穆琼好奇地看向李光明。
“穆哥,陈老板是不是要把这店卖给张掌柜?他会不会不让我们在这里干了?”李光明满脸担心:“你知道的,这两天店里生意不好,我们都没什么活儿干…”
“没有的事。你放心,这店会好好开下去的,陈老板也不会不让你们干了。”穆琼道。
有了穆琼这话,李光明就放松很多:“穆哥,谢谢你!”
“不用谢。”穆琼笑道。
“我不打扰你了…”李光明对穆琼道,突然又想到了什么,放大声音对正在柜台那里数钱的陈老板道:“老板,我听说画画写东西要安静,我家那边有个读中学的,他回家家里人都不大声说话的…老板,楼上不是已经收拾出来了吗?不如让穆哥去楼上画画吧。”
“这也好。”陈老板答应下来,又道:“李光明,你快去干活,别整天用别人做人情!”
李光明呵呵一笑,就跑去门口了。
陈老板把李光明赶走,就对穆琼道:“小穆,楼上已经收拾好了,那里还有原来的房主放在那里的一些家具,你上去画图纸吧,那里清净。”
餐馆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还时不时有客人过来看穆琼画图纸,穆琼挺不习惯的,现在听到陈老板这么说,立刻就答应下来。
穆琼拿着纸笔,小心翼翼地爬上梯子进了阁楼,然后就发现这里在打扫干净之后,比他想象的还要棒。
阁楼很大,因为上面开了个天窗,装了玻璃的缘故,还挺亮堂。正如陈老板所说,这里放着些家具,分别是一张床,一个衣柜,一个箱子,外加一张书桌一把椅子。
这房子是陈老板从别人手里买下的,而前一任房主,应该是把这个阁楼做成了卧室的。
桌椅虽然旧了,但还能用,穆琼在桌前坐下,放好纸笔之后,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他画图纸画得并不精确,因而不需要多少时间,既如此,他将有很多空余时间…穆琼想了想,在白纸上写起自己的小说来。
江振国来到欧洲之后,发现这里的人对华人,都是看不上的,歧视的。
他是留学生,他们对他的态度要好点,一些通过种种途径来到这里的华人劳工,却分明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当然了,他们对他的态度虽然要好点,却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欧洲物价贵,带来的钱不够的缘故,他决定出去打工,但根本没人要他。
他的一个朋友假装自己是日本人,才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
江振国觉得很悲哀,同时,他不愿意屈服于现实。
他的运气算好的,最后找到了一份帮一个农场主收菜的短工,做完那份短工之后,因为他工作很卖力,那个农场主还介绍了别的工作给他…
江振国在国内的时候,虽然家境不算太好,但其实也不差,如若不然,他根本考不上公费留学生。
要知道,要考公款留学生,除了“身体强健,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这样的基本要求以外,还要求考生通晓国文、英文。
然后就是考试,那次考试一共考了七八天,先考国文、英文和本国的历史地理,再考物理、化学、代数、几何、外国历史和外国地理等等。
江振国能通过这样的考试,毫无疑问是从小接受教育,受到的教育的质量还非常好的。因此他在国内时,也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