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屋子里走了几圈,给穆昌玉和朱婉婉读了下一篇课文,解释过几个字的意思后,就坐下来继续写。
这次,他写了约莫五百字就不写了。
该睡觉了。
穆琼第二天早上帮朱婉婉和穆昌玉复习过昨天学的知识之后,并没有再读报纸,而是拿出纸笔,又写了一千字。
写完之后,他才急急忙忙去赶电车。
西餐馆现在是九点开门的,穆琼今天到电车站的时候,刚好有辆电车过来,直接就上了,因此到西餐馆的时候还不到九点。
这时,小王厨子还有几个帮工正忙着腌制猪排,而陈老板正在给两个新来的员工讲他们要做的事情。
这两天店里生意太好了,陈老板就又招了两个人。
这年头工厂少,找不到工作的人很多,因此陈老板一说要招工,就有很多人来报名,而陈老板最后挑了两个手上长茧的本地年轻人。
这两人被安排了跑堂的活儿,而和李光明一起来的另一个不太会说话的帮工,被安排去了厨房给厨子帮忙。
陈老板急匆匆跟他们讲完,西餐馆就开张了。
这天门口依旧有人排队,还有人慕名而来买汉堡。
穆琼觉得挺惊讶的,又觉得正常。
这年头新鲜事物太少了…说起来,要是在租界开个火锅店,生意恐怕更好。
不过在这个年代,开餐馆还存在一个很难克服的问题,那就是食材供应跟不上。
就说土豆、洋葱、番茄这类在现代随便一个超市或者菜市场都能买到的食材,在这时候…买兴许能买到,但要天天供应上就别想了。
就说在后世价格极为便宜的大白菜吧,有位非常著名的文人就写过“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 ‘胶菜’”这样的话。
上海和浙江差不多,这年头白菜在上海,那可是稀罕东西!
而这,也是穆琼从没想过往汉堡里加蔬菜的原因。
猪肉至少每天都能买到,蔬菜…秋冬季节上海人最常吃的青菜,一到夏天都没了。
这天穆琼忙得很,以至于直到陈老板喊他,让他去厨房拿个煎蛋给傅医生送去,他才发现傅医生来了。
因为店里地方不大,所以现在只有点了两角一份的炸猪排才能坐下来用餐,光买汉堡是不给坐下的,但就算这样,店里也坐满了人。
还有不差钱的,点了炸猪排套餐之后,又另点汉堡。
傅医生只能和别人拼桌,穆琼过去的时候,他对面的一个女人正在盯着孩子让孩子多吃点…
“傅医生,你的鸡蛋。”穆琼将鸡蛋放在傅医生面前。
“怎么他有鸡蛋我没有?”傅医生对面的女人立刻就道。
“女士你和老板很熟的话,也能让老板送。”穆琼笑笑。
那女人闻言,嘟哝几句不说话了。
穆琼这才对傅医生道:“傅医生,鸡蛋是老板送你的,我还有事,先去忙了!”
穆琼说完就走了。
他倒是想跟傅医生聊聊,但大家都在忙着,他总不好站一边跟人聊天。
穆琼送了鸡蛋就忙活去了,但还是一直关注着傅医生的,傅医生吃完离开的时候,还跟傅医生打了个招呼。
接下来几天傅医生没再过来吃饭,穆琼因为又要写小说又要忙工作,也没空去找傅医生多问点留学生的资料。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四五天,穆琼的小说终于写了一万字,他打算找时间跟陈老板请假,然后去投个稿的时候,隔壁西餐馆竟然也卖起了汉堡。
人家的汉堡还比穆琼他们西餐馆的汉堡精致——它的面包上面,撒了芝麻。
不仅如此,他们的炸猪排汉堡卖的也比陈老板的西餐馆便宜一个铜元。
虽然有客人来买汉堡的时候,认准了穆琼他们的“正宗西餐馆”,但也有很多客人不介意正宗不正宗,只想买便宜的…
西餐馆的生意一下子就变差了。
虽说西餐馆如今的生意跟以前相比还是很好的,但跟前些天比,却称得上一落千丈。
陈老板的心情又不好了,晚上关了店门,他就忍不住用粤语骂起隔壁西餐馆的老板来,说他太不地道。
“老板,汉堡做起来很简单,被学走很正常。就算没有被他们学走…等大家都尝过鲜,应该也不会再来买。”穆琼很中肯地表示。
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他的意料之中。
陈老板又用粤语骂了几句——他骂人的时候,总是习惯用粤语。
骂完后,他看向穆琼:“小穆啊,你能不能再给我想想法子?”
“老板,我倒是又想出了一种新式菜。”穆琼道。
陈老板眼睛一亮:“什么?”
第24章 过稿
穆琼以前虽然下过厨, 但次数很少,他还因为身体原因很少出去吃饭, 因此对做菜这块, 他其实是不太了解的。
之前他之所以没有出别的主意,就是因为想不出别的合适的西餐菜式来了…没办法,这时候能用的食材实在太少了, 就说炸鸡翅吧,做十只炸鸡翅,就要买五只鸡了!
但他后来想想…其实西餐馆也不一定要卖纯粹的西餐,不是吗?
穆琼和陈老板来到柜台后低声商量,而穆琼给陈老板出的主意, 是让陈老板做烧烤。
跟火锅一样风靡全国的烧烤,一定可以吸引住顾客!
更重要的是, 这时在上海这边, 除了洋人鲜少有人会把东西烤着吃的,足够新式,完全可以用来充作西餐卖。
当然了,这个烧烤肯定不能像夜市摊上的烧烤一样, 弄得烟熏火燎的…他们可以用西餐馆用来烤面包的烤炉来烤。
烤鸡烤鸭烤五花肉…应该都很好吃?
穆琼虽说没怎么吃过烧烤,但他琢磨着只要食材新鲜放好调料,烤出来的肉的味道总不至于太差。
这些东西的食材还好找,肉类没有应季不应季之说, 最多就是逢年过节价格贵一点,采买起来最方便, 调料也一样。
当然了,遇上玉米或者红薯什么的上市,卖卖玉米烤红薯也行,至于土豆就算了,他之前考虑过炸薯条卖,特地问了陈老板,这才知道周围农村鲜少有人种土豆,以至于土豆和白菜一样少见。
除此之外,还能试试烤披萨、烤馅饼、烤蛋糕什么的,北京烤鸭也能做做。
当然了,他对这些的做法一无所知,陈老板想做,肯定要先想办法弄来配方。
“要做好烧烤,调料最重要,我知道有种叫‘孜然’的调料,烤肉的时候撒一点非常好吃。”穆琼又道。
孜然在现代是一种常见的调料,但这时候的上海人连辣椒都不怎么用,更别说用孜然了。此时绝大多数的人,压根就不知道这种调料的存在。
但孜然并不罕见,打听一下应该能买到,陈老板要是够聪明,说不定还能用孜然和别的调料一起,搭配出独门配方来。
穆琼说了很多,陈老板听得两眼发亮。
只是,陈老板很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这烤肉做起来很费功夫,这样厨房要加人不说,赚的钱也肯定不如汉堡多。”
汉堡虽然卖得并不贵,但胜在制作简单卖得多,陈老板这些天每天纯利润都在百元以上,他是希望穆琼能继续弄些这样的东西出来卖的。
“老板,做饮食被人模仿再所难免。汉堡这样制作简单的食物就更容易被人学走了,还很难一直火爆下去。我觉得餐馆的生意想要长久,菜色一定要多,要与众不同,当然,除了食物品种以外,店铺本身的品牌也至关重要。”穆琼道。
陈老板若有所思。
穆琼又道:“老板,现在你应该不缺钱了,不如就把餐厅好好装修一下,重新开张。以后餐厅里炸猪排汉堡面包什么的继续卖,再搭配着售卖烧烤,还可以做点甜点甜品…当然了,这些菜全部单点比较好。”
汉堡这种东西,估计要不了多久,租界这边的中低端西餐馆就都会售卖了,到时他们也许还能靠它赚点小钱,但绝对没办法靠它赚大钱,兴许哪一天,这店还就又开不下去了。
毕竟他们家的汉堡跟隔壁的汉堡其实吃起来没什么两样,他要是客人,肯定挑便宜的买…
陈老板想要把生意做好,还是要有特色。
而所谓的特色,也就是与众不同。
在现代的时候,装修出一个古风餐厅,摆上陈老板餐厅里用的八仙桌,这就是有特色。在这个年代的话…把西餐馆装修地现代一点,就是有特色了。
其实这时候民国的百姓,最喜欢的是奢华风,但以陈老板的财力,想做出电影电视剧那种奢华的民国装修别想了。穆琼来这里这么久了,也没见过那样的装修…那种地方他现在肯定是进不去的。
所以,穆琼建议陈老板做的装修,是现代风、北欧风。
这两种装修风格在此时绝对是标新立异的,装修起来还便宜。
当然了,店里的帮工肯定也要好好打理打理,到时候一个个小伙子全部穿上西装,肯定看着就精神。
在这一片,还绝对是头一份儿!
陈老板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见过世面,还是很有见识的,他知道穆琼说的有道理,最终一咬牙道:“行!就这么干!把这些天赚的钱全扔进去,肯定能把我的西餐厅装修的不错了!”
这年头装修一下房子,不用那些好木料的话,一两百块钱就够了,现在他可不缺这点钱。
穆琼笑笑,然后说起了装修的事情。
餐馆装修…底楼的墙是不用动的,只要把桌椅全都换过就行,毕竟现在用的八仙桌不仅中式还非常旧了。
同样要换的,还有收钱的柜台和门,然后这些东西最好全都重新摆放过。
除此之外,西餐馆的二楼也可以收拾出来。
没错,西餐馆有二楼。
那是个阁楼,因为没有做楼梯的缘故,上下要爬梯子,非常不方便,陈老板也就把那里空置了。
在穆琼看来,这么做实在有点浪费。那个阁楼好好收拾一下,完全可以隔出些开放式的包厢,摆下十多张桌子。
当然了,这桌子指的不是八仙桌,而是现代的时候那种窄窄的长方形的可以坐四个人的小桌子——这种桌子可以靠墙放,最节省空间了。
“那个阁楼装修它做什么?”陈老板不解。
“阁楼装修好了很有情调,而且这样一来,上面也能坐几十个客人。”穆琼把自己的想法说了,阁楼上开个天窗好好装修一下,肯定很有味道。
当然了,前提是要有个不那么陡的,好点的楼梯。
陈老板家里的那个楼梯…他走过一次就不想再走了。
陈老板听完穆琼的解释,拍板就同意了。
“我们店里像你说的这样一弄,肯定跟别的店完全不一样!到时候估计不管卖啥都能卖得出去。”陈老板道:“当然了,那个烧烤还是要好好琢磨一下的,我认识不少人,明天就去把各种调料都买点回来。”
这时候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人,都是抱团的,陈老板是广东过来的,自然认识很多同样来自广东的商人,他买调料,就打算去找这些人。
说起来,他儿子能出去留学,就是他找了同乡帮忙的。
“对了,你说得的那个烤肉很好吃的调料,叫什么子来着?”
“孜然。”穆琼拿过柜台上的纸笔,把这两个字写在上面。
装修和烧烤都不是短时间能弄出来的,陈老板丈量过餐馆的大小之后,打算先去找木工做桌椅,然后试做些烧烤。
当然了,店里汉堡炸猪排的生意也要继续做。
陈老板有了主意,就安下心来,继续指挥着手底下的人干活。
虽然隔壁也卖起了汉堡,但他们店里的生意依旧不错,不过因为多招了一些人,现在店里的人手就有点多了…见到这情况,陈老板干脆道:“小穆啊,你去画装修图吧!”
陈老板这么一句话出来,穆琼就又能舒舒服服地坐着了,不过,陈老板不介意穆琼闲着没事做,却不喜欢店里的其他人无所事事…这天下午已经没人排队买汉堡了,新来的两个跑堂站着没事做,就被陈老板打发去打扫阁楼了。
他们搬来一个梯子,架在柜台边的墙上往上爬,再推开盖住留开的孔洞的木板,就钻进了阁楼。
上了阁楼,他们继续用木板盖住那孔洞避免灰尘掉下去,然后就在上面打扫起来,还轮流拎着水桶从梯子上爬下来换水。
穆琼以前鲜少运动,梯子这种东西还从未爬过,瞧见他们一边拎着水桶一边爬梯有点心惊肉跳的,但那两个帮工倒是习以为常。
穆琼看了一会儿,突然意识到自己需要好好锻炼一下身体。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拥有好身体是多么重要,因此穿越之后,一直在努力养身体。
他已经尽量不在吃食上亏待自己,每天上班回家途中还会跑一跑,但这显然不够。
在现代,普通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已经足够,但在如今这个乱世,最好还是能更强壮一点。
当然了,想要强壮,肯定要先保证营养,而要保证营养,就要有钱。
等这天的工作结束,穆琼去跟陈老板请假了,说是想要休息一天。
明天店里的生意估计更差,陈老板当即答应下来:“行,你好好休息吧!休息的时候,别忘了帮我想想图纸。”
“老板,我会的。”穆琼笑道。
当天晚上回家后,穆琼没有再写稿子,而是将自己之前写的一万字拿出来看了一遍,又用铅笔在上面做了一些修改。
第二天他并没有去上工,而是在天亮后拿出崭新的稿纸,开始抄写自己前几天写的文章。
对一个用惯了电脑的人来说,写字并不轻松,穆琼抄了整整四个小时,也就抄了五千字。
好在去投稿,五千字也够了…
新文化运动还没开始,穆琼又不想引人注目,写书的时候也就克制着没写得太白话,但他写的还是跟传统的白话文有点不一样的,更用了标点。
这在此时并不出格。
如今那些新派人士,尤其是留洋回来的,已经在提倡白话了,也都已经开始使用标点,也就是报纸等印刷品上还只有空格没有标点。
穆琼这篇小说的情节非常紧凑,不过五千字,男主角就已经踏上欧洲大陆了。
同时,因为在船上受到歧视的缘故,他还已经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已经到了该吃午饭的时候了。穆琼把自己整理过的稿子放好,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然后开门出去,打算去厨房帮朱婉婉把菜端回来。
结果,他刚走到因为天冷把四周都用稻草帘子遮了起来的厨房门口,就听到一个老太太酸溜溜地说道:“穆家的,你家现在可是发达了啊,天天吃鱼就算了,还三五不时吃肉。”
老太太这话,仿佛打开了什么开关,立刻就有其他人跟着说起来:“吃鱼吃肉算什么,人家儿子还天天往家里带报纸呢!报纸可不便宜,要两个铜元一份,我家一天的菜钱也就两个铜元。”
“穆家小子才这么点年纪,就算读过书,也没道理一个月不到就赚这么多,真不知道他在外面都是干什么的。”
“怕是在做什么不正经的事!”
…
原来,今天穆琼在家,朱婉婉就特地割了一斤猪肉回来,肥肉熬了猪油,瘦肉分成两半,一半留着晚上吃,一半用来炒了青菜,除此之外,熬油剩下的油渣,她还和咸菜豆腐一起炖了一大碗。
这两道菜闻着都香得很,厨房里的人瞧见不免嫉妒,就说起酸话来。
租住在姚家的人,除了赵婶一家,其他人的日子都过得不怎么样。
穆琼没穿过来的时候,朱婉婉生活艰难,眼看着就要过不下去了,他们面上同情,心里却是有点幸灾乐祸的,瞧见朱婉婉天天吃面糊糊,还油然而生一股优越感。
可后来,穆琼病好了,在外面找了个工作之后,穆家的日子竟然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起来了。
之前他们还想着,穆家这么穷,朱婉婉和穆昌玉怕是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结果…天还没凉下来呢,这两人就穿上新棉衣了!
朱婉婉还往家里添置了不少东西,每天换着样式做菜…
其实穆家人吃的东西,真要说起来并不比他们给自家人做的吃食来得好,但人就是这样,看到原本远不如自己的赶上了自己,就会不高兴。
穆琼了解她们的心态,并不在意她们的话,厨房里的朱婉婉却明显气坏了:“我儿子在西餐馆工作,是个正经工作。”
“正经工作能不到一个月,就带回来这么多钱?”这些人根本不相信。
“我是当了打小戴着的玉佩,才有钱的。”朱婉婉又道,怕招人眼红,穆琼往家里拿钱的事情,她是从没跟人说过的,穆琼往家里拿的报纸,也跟人说是餐馆老板不要的旧报纸。
但没人相信,或者说别人不愿意相信。
“你有值钱的玉佩,怎么之前不拿出来?”
“就是,之前快饿死了都不当玉佩,现在儿子有工作了当玉佩…啧啧。”
“我瞅见你儿子晚上往家里拿东西了,又是吃的又是白纸,东西不少啊,也不知道他打哪儿弄来的。”
…
朱婉婉说不过她们,涨红了一张脸,穆昌玉则道:“你们…我哥可厉害了,他会洋文,还会写书,他本来就能赚很多钱!”
“真是笑话,书是那么好写的?”
“整个上海,会洋文的才几个?你也太会吹了!”
“就是!”
…
众人正说着呢,赵婶突然刀子往案板上一扔:“你们舌头痒是不是?要不要我帮你们割了啊!”
那些人顿时都不说话了。
而这个时候,同住在院子里的一个姓田的女人也帮着朱婉婉说话:“你们就是见不得别人过好日子吧,竟然把人家好好的孩子说成这个样子!”
有赵婶子和田婶子帮着说话,朱婉婉的脸色好看多了:“我儿子…他做的是正经工作!”
厨房里一时间没人说话,穆琼后退几步,道:“娘,饭好了吗?”
他说着,加重脚步走了过去。
穆琼今天起床后一直在屋里抄书,没出过门,以至于这些人都不知道他其实在家。
厨房里不算朱婉婉和穆昌玉,也就六个女人,其中说穆琼闲话的那四个看到穆琼,表情都有点不自在。
而赵婶子,她对着穆琼也不如一开始那么热情,至于那位田婶子…
田婶子凑到朱婉婉身边,便道:“小朱啊,我家小宝想吃炒鸡蛋,但家里没油了…你借我一点。”她说着,直接就用瓷勺去舀朱婉婉刚熬好的猪油。
朱婉婉本就不太会拒绝人,更别说田婶子刚才还帮她说了话了…最近竟是眼睁睁地看着田婶子用瓷勺将她的猪油舀走了满满一勺。
一斤猪肉没多少肥肉,朱婉婉熬的猪油总共也就一点点,这一勺下去,三分之一都没了。
穆琼看了一眼田婶子,琢磨着一定要快点从这里搬走。
人是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的,他不想让朱婉婉穆昌玉继续和这些人待在一起。
穆琼帮着朱婉婉把菜端出去,他们走到外面的时候,赵婶子也跟出来了,道:“真是傻的,被人卖了还送人猪油。”
赵婶子这话,差不多就是指名道姓地在说田婶子了,穆琼一琢磨,就知道田婶子恐怕也没少在他们背后说坏话,今天帮朱婉婉说话,应该只是看上了朱婉婉的猪油,想要占便宜。
“赵姐…”朱婉婉想跟赵婶子说话,但赵婶子一扭头就走了。
穆琼三人把猪油厨具什么的全都带回了自己的屋子,吃饭的时候,朱婉婉有些失落地道:“赵婶子最近都不爱理我,也不给我介绍活儿了。”
“娘,我们家现在不缺你洗衣服的钱,不做了也好。”穆琼道:“还有田婶子,你以后远着她一点。”
之前田婶子“借油”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人是来占便宜的,之所以没阻止,是怕撕破了脸皮,自己不在的时候朱婉婉和穆昌玉受欺负。
但以后…他们还是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为好。
朱婉婉还是很失落:“哦…”
“娘,赵婶子不爱搭理我们,是不是因为我啊…我之前跟赵秋海说了我在学认字的事情,还说哥哥有支钢笔,然后赵婶就不喜欢我们了…”穆昌玉有些不安。
赵婶子的两儿一女,大女儿叫赵春娟,二儿子叫赵夏河,三儿子叫赵秋海,赵秋海比穆昌玉小一岁,两人时常在一起说话。
“昌玉,这跟你没关系,你别多想。”穆琼安慰了穆昌玉,却也知道赵婶子会这样,恐怕确实是因为这事。
赵婶子以前帮朱婉婉,是因为同情朱婉婉,但近来他们家日子好过起来,他找到了好工作不说,都能买钢笔了…赵婶子肯定也是有点嫉妒的,自然也就不乐意再处处帮着朱婉婉。
“我们要不要送她点东西?”朱婉婉问:“之前我送猪肉,她挺高兴的。”
对赵婶子来说,朱婉婉不过是一个她帮过几次的邻居,她有家人有朋友,不见得多在乎朱婉婉。
但朱婉婉来说就不一样了,赵婶子是她离开穆家之后第一个说的上话的人,对她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她想跟赵婶子搞好关系。
“也好。娘,明天我带个汉堡回来,你送过去吧。”穆琼道,汉堡是稀罕东西,让朱婉婉拿去送人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