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八郎,娘亲信你。”杨氏哽咽道,是啊,只有自己立起来,才能不被欺负。
且说阮二抱着一坛桃花酿回来桃花源里,奶娘周氏见到阮二以及阮二怀里的桃花酿,笑道:“还好,还有一坛。”
阮灏君听了,眼睛一亮,自从偷偷喝了贴身侍卫的桃花酿之后,他胸口的那团火像是被浇灭了一半,再也不会烧的他抓心挠肺般痛苦。每日再吃点西瓜,身体更加清爽了。
以前睡觉老是做梦,睡得不安稳,可现在去可以一夜无梦到天明,从记事起,就没有这么舒坦过。
饭量也增加不少,干瘪苍白的小脸多了两团红晕,长了点肉。
“有没有问这桃花酿是怎么做的?”周氏问道,若是能有方子,这里桃树多,明年多做一些。
阮二挠挠头,刚才光想着有没有桃花酿,没想着问这桃花酿是怎么做的,讪讪道:“嬷嬷莫怪,属下刚才太过着急,忘了问桃花酿怎么做了。反正明日还要去买西瓜,我明天再问吧。”
阮灏君反倒是摆摆手,道:“不用了,我们就从他们家买酒就好!”
阮二和周奶娘都很疑惑,问道:“我们又不是白要,会给银子的。”
“呵呵,以前我曾经看到一本游记说,有的人天生适合酿酒,一样的东西,一样的工序,可不同的人酿出来的酒味道不一样。我身受剧毒,来到这里休养,碰到如此好的桃花酿,也是一种缘分,为何要追根究底,问人家要方子呢。”
第五十九章 讨要酿酒秘方
阮灏君说的井井有条,不温不火,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沉稳。
单从阮灏君外表上看,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可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已经十岁了。三年前,母妃去世,他也染上重病,每日胸口火烧火燎,特别痛苦,身体备受折磨,年纪便停留在七八岁的年纪,不光不长,反而越来越瘦,越来越虚弱。
直到三个月之前,父王遇到一个有名的大夫,给他把了脉,说他是中毒。好好调养,或许可以活几年。父王便把他送到这里休养,名为休养,其实是彻底放弃了他。虎毒不食子,父亲虽然放弃了他,但却给他找了这么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
来到这里,阮灏君也是做好了死的准备,可无意中喝到了桃花酒,身体得到很大改善,又让他重燃对活着的希望。
他想要活着,想要健康的身体,想要回去给母妃报仇。
“可是…”如此好的东西,尤其是对小主子的病情很好,为何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呢,阮二还是十分不解。
“不信的话,你可以问,但你们不能伤害那家人。”见阮二不认同,阮灏君笑道,既然短时间内不能离开这里,那就要在这里非常低调,不能出人命。尤其是那家善良胆小,阮灏君不想伤害他们。
阮二不信邪,道:“那好,我明天就问问。”
果真在第二天的晚上,阮二来到杜九妹家里。
杨氏已经摘了四个西瓜,等着阮二来拿。
阮二摸摸鼻子,问道:“你们的桃花酿,是怎么做的?你们可以把方子卖给我吗?”
杜九妹在边上一听,心里暗道坏菜了。方子卖给阮二,没有酒果,根本就酿不出桃花酿。若是阮二酿不出酒,恼羞成怒,会不会杀了她们全家啊?
桃花酿都是儿子和闺女鼓捣出来的,杨氏根本不知道,看向大儿子杜五郎。
杜五郎硬着头皮,上前道:“回壮士,我们家以前根本不会弄桃花酿,是我从一本旧书上无意中看到的,就弄了一个桃花和糖放入酒里,一起埋入地下,至于味道不错,也是我们意料之外。若是您不嫌弃,明年也可以试试。”
阮二虽然不满意,但也不能硬逼着别人说,刚才他注意到一个细节。说道桃花酿如何酿造的时候,杨氏看向杜五郎,但杜五郎,杜七妹,杜八郎的眼睛全部瞟向了最边上的杜九妹。
这个毛丫头,在家里的地位这么高?
阮二脑子里闪现每次见到这个小丫头的情况,发现这小丫头的表现,的确和一般的小姑娘不一样。
杜九妹见阮二盯着她,现在躲起来,更显得心虚,还不如迎头而上,抬头道:“做桃花酿的酒,都是桃花源里的桃花,今年做得少,若是明年还要,我们会多做几坛,免费送给你们。”
阮二看了杜九妹一眼,道:“这桃花酿是你做的?”
杜九妹点头道:“是的,是我瞎鼓捣的,没想到这么好喝。哥哥们说的很对,你不相信的话,明年我们可以当着你的面做桃花酿。”
“嗯,那好,我也不为难你们了。对了,之前你们弄得百花酿,什么时候可以好啊?”自从在这里买西瓜,就派了人在周围监视杨氏一家。
当然了,这些武功高强的人监视杨氏等人,藏得非常隐蔽,这家人根本不会发觉。
刚才来的之后,他就问了阮七,才知道这家人弄了十坛酒,在山上采了很多花,准备做百花酿。
桃花酿没了,有百花酿也好。
小主子每次疼得浑身抽搐,满身大汗,经常咬破嘴唇,但却从来不喊疼。即使一个大人,都受不了,更别说一个小孩子了。
现在有了可以缓解小主子疼痛的桃花酿,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都会尽力找回来。
即使不能解了小主子身上的毒,但也可以缓解,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至于小主子会不会成为小酒鬼,根本不在众人的考虑之内,只要能减轻小主子的痛苦就好。每到小主子毒发的时候,众人帮不上忙,只能眼睁睁看着小主子疼得打滚,但即使这样,小主子都没有哭出声来。
他们这些侍卫,都是王妃收养的孤儿。王妃没了,小主子就是他们的主人,他们宁愿用自己的命换小主子的长命百岁。
等阮二走后,杜九妹觉得自己以后应该更加小心谨慎。现在没有粮食,千年窖池暂时用不上。可制作桃花酿,百花酿,需要用到酒果。
酒果是在空间里的,外面没有。若是阮二等人上心了,逼着她酿酒,那么酒果的事情,早晚会暴漏。
若是酒果可以长在外面就好了,即使被阮二发现了,也有出处,不会把她当成怪物,关起来研究。
杜九妹到了玉佩空间里面,挖了一颗小小的酒果苗,移到外面,在后院找个位置不较好的位置种上。
担心酒果到了外面水土不服,杜九妹又从空间里面酒果树附近挖了不少土和泉水浇灌,尽量制造一个类似于空间里面的环境。
杜九妹对酒果寄予厚望,小小的酒果苗不负众望,蔫吧了两天之后,终于有了精神,活了过来。
杜九妹找到了规律,每天早晨必须用软水浇灌,酒果苗才会长得非常好,一天不浇泉水,就蔫吧。
频繁的进出空间,非常危险,便在后院的一个大缸里放了泉水,一次可以用好几天,还算方便。
杨氏买了六礼,送杜八郎去隔壁读书。
夫子考校了杜八郎,知道这孩子已经自学了百家姓,口齿伶俐,是个聪明的孩子,便留下了杜八郎。
于是每天早上杜八郎吃过早饭,就会跟着村子里的小伙伴一起去李家村李秀才家里上学。
杨家二舅的房子已经盖好了,只是马上到农忙了,都回杨家村收割小麦和高粱了。
杨氏原本要下地,可华氏坚决不同意,也舍不得,闺女的手好不容易养得细嫩,再干活又要粗糙了。
第六十章 杜鹃要去做妾
在李家村刚上学半个月的杜八郎,也跟着下地,因为私塾收的都是周围的几个村子的孩子,家里农忙,孩子读书也不安宁,直接放了二十天的农忙假,帮着家里干活。
当然了,家庭作业也不少,要求之前学过的东西,全部背诵一遍,等到上学的第一天要默写。
至于写字,那就全凭自觉了。因为舍不得用纸,所以都是沙盘上练习的。若是只背诵,不练习默写,到了开馆之时,被检查出不会写的时候,惩罚是很严重的。因为这个,即使夫子没说一定要联系写字,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半个月不写字,杜八郎会忘记很多字,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非常自觉,都会抽空自觉练字。
不光农村的学堂放假,县城里的私塾也有二十天的假期。这不是因为农忙,而是因为天气太热,那么多人挤在学堂里会中暑,读书效率低,还不如回家休息一段时间,等天气凉快了,再来读书。
既然学堂里放假,杜清尘带着妻小回来小住。
虽然他已经在县城里安家,但杜家村是他的根,父母也在这里,回来侍奉父母,才是孝子所为。
妻子周氏回来,带了不少东西作为礼物送给亲近的邻居和同族之人,博得很好的名声。
这日周氏带着小丫鬟小绿带着两匹棉布,几包点心,特地来杨氏家坐坐。之前杨富贵送去的几个西瓜,她只留下一个吃了,其他的三个全部送人了。住在他们家附近不远处的陈山长就得了一个大西瓜,又送给平日里的生意伙伴一个,最后一个则是送回了娘家。
之后她还想来三弟妹家里买几个,但被杜清尘拦住了。
以杨氏的性子,定不会要钱,但不要钱,不就是成了大伯子占弟媳妇的便宜,这话不好听。若是传到二婶娘那里,定有一番是非。周氏虽然一心小算计,但也知道杜婆子的厉害,便谢了再来弄西瓜的心思。
再者,这西瓜显然价钱不低,他们开口,杨氏不要钱,但卖给别人却可以得到钱,补贴家用。
今年不买,但不代表明年不买!有了这层深意,周氏才亲自过来,提前套近乎,明年买西瓜也能够顺理成章啊!
周氏敲门,杜九妹不认识,问道:“请问您是谁?找谁啊?”
周氏见是一个穿着粉色单衣,头上挽了两个小包包的丫头,皮肤变白了很多,和以前干巴巴的毛丫头有很大区别,见杜九妹不认识她,笑道:“哎呀,小九儿居然不认识大伯母啊!”
语气很熟,杜九妹微微一愣,便猜到这人便是大奶奶家的儿媳妇周氏,假装面上不好意思,轻声道:“大伯母变年轻了,小九儿没认出来!”
听了这话,周氏更加心花怒放,刚才那孩子的表现还不像是假的,连忙说道:“哎呦,小九儿嘴巴真甜,来,拿着点心,好吃着呢!”
“多谢大伯母。”杜九妹接过,让人进来。
听到外面的声音,在屋子里的杨氏赶紧走出来,看到周氏,连忙说道:“大嫂,您来啊。外面太阳大,我们到屋里凉快。”
周氏心情大好,挽着杨氏的胳膊,一起往屋里走,边走边说:“弟妹啊,你这可算熬出了头!”
杨氏和周氏关系不好不坏,因为没有利益关系,所以从来没有红过脸。听了周氏的话,杨氏笑笑道:“不管怎么样,我得为孩子们多想一些。大山不在了,我这个做娘亲的再立不起来,几个孩子会过得更加艰难。”
“是啊,不管怎样,以后的日子有奔头了。你家的孩子各个都是好的,五郎跟大山一样,特别孝顺,每天给公公婆婆挑水,我们这心里头可都记者呢,以后有什么难处尽管说,能帮的,我们一定帮。”周氏轻声道,几个弟妹里面,她比较喜欢杨氏。
可能是心思深的,爱计较的,不喜欢和同样爱计较的人相处。这杨氏本就是温柔的性子,所以才跟周氏能说几句。
“多谢大嫂了,家里日子很好,暂时没啥困难。”杨氏现在手里有银子,二哥又在家附近盖了房子,即使以后婆婆要欺负她,也不像以前那样容易了。
见周围没人,周氏小声道:“你们最近没去县城,不知道县城里最近发生的事情,让我和你大哥颜面无光。”
杨氏讶然,仔细想了想,这周氏定是话里有话,若是周氏她们自己丢人,绝对不会来乡下大肆宣扬,定是其他人做了失体面的事情,让她们丢了面子。
“大嫂,啥事儿啊?你也知道的,村子离县城那么远,我们不经常去县城,当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杨氏疑问道,她虽然不喜欢扯老婆舌子,但也不能什么都不知道,万一事情和她有关,她也能早作准备啊。
周氏面色不愉,道:“前段时间,大海一家把四妹许给东家做小妾,根本没和你大哥说一声就收了聘金。做妾也就罢了,可就在四妹还有半个月要去郭家的时候,那杜鹃却看上了郭老爷,居然…居然已经有了首尾…”
这样的话,即使已经快四十的周氏,也觉得难以启齿。
杨氏一愣,目瞪口呆,天哪,那郭老爷已经五十岁了,都有孙子的人了,居然迷得小姑子不顾名声,跟了他?
“那…现在怎么办啊?”杨氏明白过来,旋即吓得满身大汗,若是传出去杜家有这样不知廉耻的闺女,那她的小七,小九儿的名声也会受到影响。
周氏抹抹眼角点点泪光,叹息道:“那郭老爷自知做错了,说纳了杜鹃,不过还念着四丫头的美貌,这郭老爷居然还想左拥右抱。二叔一听,差点晕了过去。平日张牙舞爪的二婶,只知道哭。最后还是大海来找夫君。夫君找了大夫一起过去,二叔醒来之后,难得没有糊涂,既然杜鹃已经跟郭老爷有了干系,那就让杜鹃去郭家做妾。四妹那丫头就没必要去了,否则宁愿拼个鱼死网破,也要跟过老爷斗到底。”
第六十一章 一场闹剧
杨氏听了周氏的解释,想了一会儿,也明白公公这样做,也是尽量大事化小。若是姑侄同时给一个老头子做妾,那杜家在青阳城别想抬头见人,唾沫星子都能把他们淹死。家里的孙子,孙女,更别想找像样的人家。
哎,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怎么就不能安安分分的呢。有多大头,就带多大的帽子,非要想要过人上人的日子。可是,那样的日子,哪是这么容易的。
“哎,也知道这样做了!”杨氏叹气道,家门不幸啊,“可惜了杜鹃先前定下来的婚事!”
小姑子杜鹃的未婚夫,来过家里两次,杨氏见过,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后生。不光读书好,有了秀才功名,还没有读书人的清高,家里的活也会做。这么好的男人,小姑子咋就不好好珍惜呢!
别人想要,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呢。
“是啊,那可是个秀才呢,才十七岁,明年就要去府城考试,若是中了,那可就是举人。我听夫君说了,这卢秀才学识好,十有八九能中举人。这么好人选,都是夫君候着脸皮秋来的。这可是当年二叔,二婶求夫君帮他们家说的。现在杜鹃做了这样的事情,二叔二婶直接把事情推给我们,夫君现在发愁该如何跟卢秀才说呢。”周氏觉得最生气的是这件事请,得罪了一个有功的秀才或者以为未来的举人,着实令人懊恼。至于二叔家谁去做妾,那是二叔,二婶同意的,跟他们家没关系。
可那卢秀才可是当年夫君的好友之子,因那好友早逝,夫君经常接济他们母子,所以在夫君给杜鹃提亲,那边一口答应了,并没有因为有了秀才功名,就看不上乡下姑娘杜鹃。
杨氏也跟着惋惜,道:“哎,的确挺可惜的!”
当初杜鹃定亲的时候,村里人谁不说杜鹃命好啊,将来是官府人的命,卢秀才的确是个清秀的后生,不像一般的读书人力气弱,那卢秀才不光读书好,干活也不错,性子更是好,这样的好后生,这杜鹃鬼迷了心窍,居然宁愿给人做妾,都不做正房秀才娘子。
杜九妹闲着没事儿,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听着屋内的八卦。
卧槽,好大的八卦啊!这杜四妹到底没有做妾,却让杜鹃去做妾,有意思!
若是没有之前杜四妹想让杜七妹顶替她去做妾这件事请,或许杜九妹就会认为小姑姑杜鹃爱慕虚荣,想过暴富生活,但现在却不这么想,十有八九是拿杜四妹想的坏点子让杜鹃自动上钩。
杜鹃那人,简直就是杜婆子的年轻版,性子很像,看中眼前好处,长得不错,皮肤白皙,眼睛虽然不大,但却有点上翘,颇有几分风情。当年杜长和就是看中了杜婆子的相貌,才缠着家里的寡母和哥哥定下婚事的,可见杜婆子的容貌不差。对于唯一的女儿,而且长得像她,杜婆子十分疼爱,甚至比对几个儿子还疼。
小姑姑杜鹃看到郭家给杜四妹送来很多金银首饰,上好的丝绸,定然会羡慕。眼皮子浅,就想占有。
再对比卢秀才常年一身棉布衣服,除了定亲那日送了一个银簪子,也没啥好的首饰。一向心高气傲的杜鹃,在家里一向说一不二,深得杜婆子的喜欢,看到以前在她面前伏低做小的杜四妹马上要过富人生活,哪里还能忍得住?
杜九妹在脑子里脑补了整套剧情,虽不是猜中全部,但也有八九分。这杜四妹太厉害了,以后防火防盗防杜四妹。
屋里周氏,杨氏长吁短叹之后,继续道:“当初我就不让夫君搀和这事儿,平日里那卢秀才把我们当成长辈,对他有恩情,这样做有点挟恩要人家报答之感。可夫君抹不开脸面,便答应了。现在倒好,左右为难,最后还得得罪人。”
“大嫂,大哥会处理好的,好好跟对方说,别亲事没结成,闹成仇家。”杨氏劝解道,有人生在福中不知福,以后有的亏吃。
周氏捏捏额头,道:“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敢跟公公婆婆说,就怕她们身子受不住。”
杨氏也知道大伯父对公公这个二弟一向厚待,出了这样的丑事,定然会气得暴跳如雷。
“可瞒着又能瞒几天,这两天二叔一家就会回杜家村,操办杜鹃的亲事。”周氏撇撇嘴,想到二婶的那些话,真想当面啐几口,真不要脸。
杨氏怔住了,做妾还要大办啊?这还从来没听过啊!
“是啊,二叔本来想着先给杜鹃退亲,然后直接从县城一顶小轿抬进郭家。可二婶坚持,说她只有这么一个闺女,反正退亲之后,村子里也会传开,没必要遮遮掩掩,要给闺女好好操办婚事。也不知道杜鹃怎么跟二婶说的,二婶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大办,任二叔打了她几巴掌,还是坚持。二叔没法,不得不从。”周氏心里憋得不行,在外面不能说,见到不爱传话的杨氏,一时没有忍住,说个不停。
杨氏不好评断公公婆婆,只是轻声道:“让大嫂,大哥为难了。”
“哎,这还不算,我和你大哥还没走呢,二婶就跟你大嫂桂花要聘礼和首饰聘金,毕竟现在嫁过去的是杜鹃,原本给杜四妹的东西,全部都是她闺女的。”周氏一想到昨天的闹剧,这脑子就霍霍得疼。
杜九妹心里乐呵,卧槽,这么劲爆啊。
杜婆子眼里不容半点沙子,谁都别想占她的便宜。那刘桂花也不是好惹的,到手的东西,当然不愿意拿出来。杜婆子,刘桂花想必仍有一番争斗。不过把钱看的比命还重的杜婆子,绝对会取得最后胜利。
刘桂花可以胡搅蛮缠,可杜大海不能。之所以送闺女给东家做妾,就是想巴结东家。现在闺女去不成了,改成妹妹去。若是因为这点银子,跟妹妹有了龃龉。只要妹妹在东家身边扇点枕头风,他就得不到半点好处。
因为这点钱财,得罪东家,得不偿失。
第62章 多话的杜九妹
周氏在杨氏这里发了半天的牢骚,到了正午,做好了饭,留她吃饭,她才意识到时辰不早了,连忙告辞。
杜九妹听八卦,听得兴趣盎然,吃饭的时候,见杨氏一怔愁眉不展,笑道:“娘,爷爷,奶奶都愿意了,您就别担心了。”
杜九妹嘴里这么安慰娘亲,其实心里却在腹诽,那家人怎么样和她们有什么关系,那些人想怎么作,就怎么作!
杨氏苦笑,还真是,那杜鹃的事情,哪是她能够插手的,咸吃萝卜淡操心。
“好了,那是他们的闺女,我的确管不着。”杨氏轻声道,“都说穷养儿,富养女,就是希望女儿家不能眼皮子浅,看到一点好东西就被迷花了眼。”
杜五郎,杜七妹,杜八郎挠挠头,不知道娘亲这话是何意?
这三个人刚才出去干活了,杜九妹这个懒丫头,不想晒太阳,更不想干活。但杜九妹坚决不承认自己懒,而是她自觉是个技术人才,动的是脑子,不是体力。
她现在每天要关注酒果的生长,要准备一些以后酿酒要用的小东西。
因为很多小工具在这个时代不存在,所以杜九妹只能用小刀自己削出来。家里人都知道杜九妹身体弱,也没人愿意让她出去干活,所以杜九妹才能心安理得留在家里。不过杜九妹却包揽了家里的家务活,洗衣服做饭,还要伺候后院的西瓜。
见哥哥姐姐们都很好奇,杜九妹放下碗筷,道:“今天大奶奶家的大伯母过来,说小姑姑要给大伯的东家做妾…”
杨氏已经知道了,没有吃惊,可杜七妹,杜五郎,杜八郎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不敢相信杜九妹的话。
杜五郎年龄大些,最先反应过来,呵呵笑道:“一定是四丫头使得计策!”
杜七妹一听,本就胆小,面色瞬间变得苍白,想起了之前差点被拉去做妾的事情,身子不由自主颤抖起来。
杜九妹最先注意到身边姐姐的异状,连忙拍拍姐姐的胳膊,道:“七姐姐莫怕,以后我们离杜四妹远远的,惹不起我们躲不起啊!这恶人自有恶人磨,杜四妹这次算计了小姑姑。这小姑姑过得好,也就罢了;过得不好,不用我们动手,把姑姑当成眼珠子似的奶奶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杨氏也注意到大女儿的异状,笑道:“是啊,七丫头这都十二岁了,还没不到八岁的小九儿想得通透。我们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不过常言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以后不管对谁,都要留个心眼。你啊,多看多听,总能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