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五郎笑道:“不是的,是我们自家种的,送点给爷爷奶奶吃。”很长时间没来,杜五郎不敢进去。
倒是在院子里乘凉的众人听到杜五郎的话,面面相觑,这三房居然种了西瓜。
杜长和一直觉得亏欠三房,见孙子还没跟大宅的人生分,连忙说道:“五郎,八郎,赶紧进来。”
杜婆子翻了翻眼皮,假装没有看到,只是冷哼了一声。这俩个小贱胚子来做什么,反正每次看到他们,都没有好事儿。
这段时间她们在家里休养,现在伤势终于好了一些,杜婆子显然好了伤疤忘了疼,又想忍不住找麻烦。
“爷爷,这家里结了几个西瓜,送个过来,给爷爷,奶奶尝尝鲜。”杜五郎笑着说道,把西瓜交给杜长和,这个家里祖父还算命理,往杜婆子身边凑,只有被骂的份儿。
杜长和非常欣慰,道:“好,好!累了吧,歇会再走。”
“不了,爷爷,娘还在家里等着我们呢。”杜五郎根本没指望拿回礼,送了西瓜便告辞。奶奶的眼刀子不停射过来,杜五郎,杜八郎如坐针毡,哪里还会继续留下!
杜婆子也看到了圆滚滚的西瓜,眼珠子一动,对着杜五郎和杜八郎的背影,大声喊道:“以后每天都给我送两个过来。”
杜五郎,杜八郎加快脚步,往外跑,假装根本没有听到。
杜婆子见两人如此,跺着脚骂道:“这两个死东西,一点不孝顺,老天爷怎么不打雷劈死他们啊…”
刘桂花等大房的人早就把三房的人当做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老婆子多骂几句。
二房的吴翠花,杜六妹反倒是最淡定的。
四房的人,注意力全部放在西瓜上呢,这么热的天,若是能吃口西瓜,甜到心里头。
杜长和见两个孙子像是躲避凶猛野兽一样,撒腿就跑,心里无比酸涩,现在又听到杜婆子骂人的话,怒道:“你就不能安分点,有点长辈样子。小辈孝顺你,你不感激也有罢了,干嘛骂人啊!不知所谓的东西,越老越糊涂。”
杜婆子见杜长和生气了,不敢犟嘴。自从在祠堂被打了一顿之后,她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一不如意就撒泼。
因为杜婆子清楚的认识到,老头子不会打她,但不代表族里的那些老东西不能动她。只是一个人的性子,几十年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现在的听话,只是记着之前被打得疼。时间一长,想必又会固态萌生。
刘桂花见婆婆不说话了,也不敢多说,好在过几天就要去县城了,不要在家里看老婆子的脸色了。
杜五郎,杜八郎从大宅里跑出来老远,才敢停下来歇歇,差一点又被赖上了。虽然不想说,但他们心里还是忍不住腹诽,世上怎么有这么不要脸的人呢!
且说阮二带着四个西瓜回到山谷里,天气热了,三个西瓜分给众人尝尝鲜,最大的一个送去给小主子吃。
来到山谷里休养,小主子的身体好了很多,这西瓜是寒凉之物,只能吃两口,解解馋就好。
阮灏君毕竟是个孩子,看到西瓜,两眼冒精光,咽咽口水问道:“哪来的西瓜?”
“是我在山下买的,就是那日来桃花谷的时候,那个最小的丫头在路边卖西瓜。”阮二回答说道,“味道不错,小主子,您也尝尝。”
阮灏君从阮大手中接过一片薄薄的西瓜,小小咬了一口,感觉一直存在胸口处的那股灼热减轻了不少。凉凉的,甜甜的,真好吃。
几口吃完一块,阮灏君眼巴巴地看着桌上得西瓜,小声道:“我再吃一块,好不好?”
奶娘秦氏见孩子可怜巴巴样子,用刀子切了半块,道:“这是最后的了,不能吃多。若是想吃,明日再让人去买。”
阮灏君连连点头道:“嗯,嗯,好!”
剩下的西瓜,全部被身边的侍卫分着吃了,临睡之前还不忘交代阮二明天继续买西瓜。
阮二回去之后,第一次吃到这么好的西瓜,以前在京城西瓜吃的不少,但都没有这次好吃。想到这西瓜这么美味,那之前做的桃花酿,不知道味道怎么样呢?”
阮二从床底拽出一个粗瓷坛子,最普通的酒水就是用这种坛子。
阮二轻轻去掉封口处的干干的泥巴,掀开上面一层厚厚的黄油纸,一股浓郁的清香从里面飘出来。
“嗯,这坛子其貌不扬的,没成想里面的桃花酿味道这么好。”阮二嘀咕,好酒之人,只要闻闻酒味,就知道好不好。虽然桃花酿没有烈酒喝着着爽,但胜在味美。
阮二这人直接把酒倒在茶杯里,一连喝了好几杯,浑身暖洋洋的,非常舒服。
酒味很浓,从窗户,门缝飘到外面,鼻子尖的人半夜里闻到香味,跟闻到腥味的猫似的,顺着香味找到了阮二的房间,见阮二正在喝酒呢。
“二爷,您也太不够意思了,有酒也不给我们喝一点,太没意气了。”其中一个大汉,最是好酒,桃花谷与世隔绝,里面没有酒,他们这些人的嘴巴里,早就淡出鸟儿来了。
阮二喝了不少,呵呵笑道:“我也没想到这酒味道这么好,就是分量不多,你们悠着点啊,喝完赶紧回去。”
第五十六章 阮二再次找来
七八个人你一杯,我一杯,也不嫌用了别人的杯子。只要有酒,都是大老爷们,谁在乎这些无关紧要的小节啊。
喝,喝,喝,大口地喝,今朝有酒今朝醉,好不惬意啊!
这酒味道是很好,香香甜甜的,但后劲不小,几个人喝完回到房里,睡得跟死猪一样,特备香甜。
他们这些人根本没有想到,就这么一点酒,就放倒了这么多人。
阮二喝得最多,睡得最是安静。一早醒来,按照往常那样,提气运功,突然发觉周身元气运行通畅无阻。以前身上受了几次重伤,虽然好了,但伤了元气,每次运功之时,会遇到阻碍,以至于功夫一直停滞不前,无法更上一层楼。
最近他没吃药,也没有特别的际遇,身上的旧伤怎么会无缘无故好了呢?
不光阮二有这样的疑惑,昨天晚上喝酒的那七八个人,也是如此。几个人碰头,都从对方眼里看到疑惑。
看到阮二,昨日那个跟阮二开玩笑的汉子,心直口快,藏不住话,问道:“二爷,我老黑以前肚子上被扎了一下,伤虽然好了,可肚子仍会不时隐隐地疼,尤其是去茅房的时候。可今天肚子一点不疼,反而肚子上暖暖的,我老黑可从来没这么舒服过。”
“是啊,二爷,我以前背上扎了一刀,今天运功的时候,发现筋脉全部通了,功夫隐隐有突破的迹象。”另外一个人连忙附和说道,对于一个练武的人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
有人开头了,众人纷纷说了自己的困惑。
阮二见状,没有说话,而是陷入沉思,大家这段时间吃喝一样,唯一有点不一样的,那就是昨天晚上他们这些人喝了桃花酿。不管桃花酿有没有这么大的作用,反正要去买西瓜,问问还有没有桃花酿,买一点回来给大哥试试。
“好了,大家先不要往外传,等我搞明白了,会跟兄弟们说的。”还没确定,阮二也不能多说,免得大家心思不定,谣言四起。
阮二跟阮大说了一声,便下山卖西瓜。当然了,没有穿拉风的黑衣红边的侍卫服装,而是换成一般人穿的棉布衣服。不仅凉快,而且也不扎眼。
原本的装束,随着他们在桃花谷安家落户,也纷纷被收起来了。往日的繁华,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以后他们要陪着小主子隐姓埋名,做个乡野村夫。
阮二直接从那天的山洞里出去的,从这里去山下非常近。有这样的一条近路在,他没必要每次都绕个大劝才能下去。
杨家二舅家正在盖房子,杜九妹人小,但也没闲着,帮着端茶倒水。脆生生的话语,逗得众人不时哈哈大笑。
阮二从山上下来,在杜九妹家门口,找了块石头坐下,对正在倒水的杜九妹道:“小妹妹,能讨碗水喝吗?”
“当然可以啊,稍等!”只是这声音好像在哪里听过,咋就这么耳熟呢,杜九妹一时好奇。
在乡下讨水喝,很普通的一件事情,杜九妹没有细想,拿着一只干净的粗讨碗,另一只手拎着装着温开水的瓦罐,走到阮二身前,倒了一碗水道:“喝吧。”
阮二也不客气,几大口喝完了,道:“多谢小妹妹了。”
离得近,杜九妹更加确切听清这声音,猛地抬头,瞪大眼睛,吓得大气不敢喘,这个人怎么找到她们家了?不会是杀她们全家的吧。
看到杜九妹惊恐的眼神,阮二善意笑笑,道:“不要怕,小姑娘,我只是过来跟你买点东西。”
买点东西?
杜九妹大大松口气,只要不是杀人就好,小声问道:“您,您要买什么呀?”她们家里穷得叮当响,没有什么东西值得阮二挂念的啊。
“西瓜,桃花酿!”阮二也不推辞。
“家里还有一坛桃花酿,至于西瓜还有一些,只是你现在要吗?”杜九妹见这人两手空空的,西瓜和酒都很重,空手不好拿啊。
阮二笑道:“等到天黑,我会再来的。”
就在这时,杜五郎见小九儿一直跟陌生男人说话,心里担心,大声喊道:“小九儿,过来给我倒碗水。”
“哎!”杜九妹连忙应道,“我先忙了,我会给你准给好的。”说完撒腿就跑,有要求就好,就怕对方没要求,无缘无故来这里,那就是要她们小命的。
阮二到了谢,便步行离开。
杜五郎见杜九妹过来,小声问道:“小九儿,你刚才干嘛的,和那人说个不停。”
杜九妹见身边没有其他人,道:“五哥,这人就是昨天跟我买西瓜的人,说晚上还要买,对了,还想要我们的桃花酿。”
杜五郎一愣,指指半山腰,小声问道:“是那里的人?”
“嗯。”杜九妹点头。
“哦,我知道了,不要跟其他人说。”杜五郎交代一声,不让她乱说。
现在家里有将近八十两的银子,杨氏心里有底了,不再整日心事重重,手中的绣活更加精致了,过几日绣好整件嫁衣,又可以赚十两银子。
晚上杨氏听杜九妹说有人到家卖西瓜,让杜五郎趁着天亮,摘了四个,剩下的那一坛桃花酿也被扒了出来,静静等着阮二过来。
到了二更天,阮二才过来。马的后背上一左一右放了两个大筐子。
“我…我们已经准备好四个西瓜,一坛桃花酿。”杨氏小心翼翼回答,“桃花酿只有这一坛了。”
“嗯,这是五十两银子!”阮二递过来五十两银子,和昨天的银锭子一模一样。
杨氏没接,连忙说道:“昨天您已经给了五十两,这都是自家种的,自家酿的,不值钱。”贪心吃大亏,家里有八十两银子,没必要再要人家的钱。
阮二笑笑,扔在杜五郎身上道:“拿着吧,以后以后我来带几个西瓜,就不给钱了,这样可好?”
“多谢壮士赏赐,多谢壮士赏赐。”杨氏连声道谢,只要这人来,家里的西瓜直接给他,一文钱不要。
第五十七章 酒仙托梦
阮二只是笑笑,牵着马消失在夜幕中。
杨氏拿着五十两银子,感慨说道:“一定是你爹爹见我们过得苦,显灵呢。”
杜九妹在后面翻翻白眼,什么显灵啊,都是她的功劳,好伐?
不过真香杨氏不会知道的,就当是便宜父亲显灵吧。有了钱,家里的日子可以改善很多。
“咱们家的西瓜还有多少啊?”杨氏问道,若是少的话,就不去县城卖了。卖给县城的郑家,可没有卖给刚才那个壮士钱多。
杜五郎刚才摘西瓜的时候数过,回答道:“大的有六十多个,小的七八十个,还有一些正在开花。”
杨氏算了算,道:“若是那人明日再来买西瓜,那我们每次给县城的郑家送四十个,再送两次就好,剩下的全部给今天的这位壮士留着。”
“知道了,娘。”杜五郎回答,谁心里都有一本账,当然是卖给价钱高的。
翌日一早,杜五郎跟杨家大舅去县城给郑家送西瓜,其中一个最大的是杜九妹给郑小少爷赔罪的,足足三十二一斤。
恰巧今日是郑小少爷的生辰,请了不少相熟的人家过来做客,听郑管家说送西瓜来了,赶紧让人把最大的西瓜拿过来。在众位小朋友艳羡的目光中,切开了大西瓜,倍有面子。
小少爷一高兴,那赏赐大大的有,两匹中档的丝绸,四匹棉布,八斤各色点心。
有了这些东西,夏天就不需要买布料了,这些就可以做好多衣服了。这郑家小少爷还让小厮传话,让他们经常去县城找他玩。
不过杜九妹等人也当是客气话,他们农家小户的,才不要跟人家有钱少爷一起玩。省得一不小心一不小心得罪人,就要磕头赔礼道歉。
这次卖西瓜整整三十八两银子,杨家大舅都很羡慕,按照这样计算,妹妹家后院种的西瓜,估计可以卖上百两,可比他们做木匠种地赚的多。虽然羡慕,但杨家大舅从没想着占为己有,反而觉得有了这些钱,妹妹和外甥,外甥女的日子会好过一些。
杨家大舅还不知道有贵人买西瓜直接付了一百两银子,这样算算,家里快要二百两银子了,好多银子啊。
“大酒,我娘在我临来之时交代,让我们多买一些酒回家存着,将来给两个妹妹做嫁妆。”杜五郎想着酒的确好喝,买回家让小九儿鼓捣,说不定还能弄出比桃花酿更好的东西。
杨家大舅哈哈大笑,道:“不光给七丫头,小九儿做嫁妆,也要给你和八郎做聘礼,这次多买点,反正有牛车,我们赶慢点就是。”
既然是准备做聘礼和嫁妆的,就不能太寒酸,不能卖半钱银子一坛的酒,味道有点苦。
杨家大舅做主,买了一两银子一坛酒的中档货,一连买了十坛,酒家老板,还送了两斤装的小坛子酒。
杨家大舅知道过几日兄弟家的房屋上梁,也需要酒,所以出钱买了差一点的酒,五钱一银子一坛,一共买了五坛。
一路上小心翼翼,车赶得很慢。
杨氏见儿子买了这么多酒,还觉得浪费,但想想家里孩子不小了,这些东西也该准备,为了能有个体面的婚事,这点钱花得值。
只是现在没有桃花了,做不成桃花酿了。
看到家里有十坛酒,每一坛都有五斤重,杜九妹心花怒放,道:“五哥,我们做百花娘吧。”
杜五郎挠挠头,问道:“小九儿,啥叫百花酿啊?”小梅脑子里怎么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啊?
“五哥,你真笨,这都猜不到。桃花做的叫桃花酿,百花酿自然使用一百种花酿出来的。”杜八郎插嘴道,觉得哥哥真笨。
杜五郎拍了小弟的脑袋,笑道:“就你嘴贫!”
杜七妹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忍不住,问道:“小九儿,你是跟谁学的做的桃花酿?”家里人没有人会,她很好奇。
“对啊,小九儿,你跟谁学的呀?”杜五郎问道,不光杜七妹很好奇,他也很好奇,也想知道答案。
杜九妹两手捧着脸,嘟嘟嘴,迷迷糊糊道:“没人教我,不知道怎么回事,脑子里就多了如何酿酒,如何做桃花酿!”
“啊?”杜五郎诧异,“小九儿,你还会酿酒?”
“嗯,会的。只是家里没有粮食,没有办法尝试,也不知道脑子里多出来的那些从哪里来的。”杜九妹苦恼道,“我…我是不是中邪了?”
杜九妹做出怕怕的表情,瑟缩往后退几步。
杜五郎一愣,连连摇头道:“哪有什么中邪的!我家小九儿是被神仙托梦了,到外面不要脸乱说,你们两个也不说。”
杜七妹点点头道:“嗯,我们小九儿可爱,聪明,酒仙就喜欢我们小九儿,才教我们小九儿的。”
“我家九妹最聪明,我绝对不会到外面说的。”杜八郎保证说道,绝对不能说小妹中邪了。
“嗯,哥哥,我想了,等我们家有粮食了,我们可以尝试酿造一些。若是可以的话,哥哥你就酿酒,不用种田也能养活我们全家。”杜九妹脆声道,哥哥姐姐们接受她会酿酒的事实就好。
“可是…可是我们家从来没酿酒,别人也知道我们不会酿酒。”杜五郎摇摇头,万一被被人查出来是小九儿的问题,小九儿就危险了。
杜九妹知道大家的顾虑,道:“哥哥,我把脑中酿酒的方法告诉你,你写在纸上。你去县城旧书店里买书,就说这酿酒的方子是在书本里发现的。别人问,我们就这样回来,天衣无缝。”
杜五郎豁然开朗,道:“哎呀,我们小九儿就是聪明,那好,明日抽空我就按照你说的写下来,我再去旧书店给小八买几本书。若是那方子有用,我们就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了。”
他想找一条生计,养活家人,不需要娘亲整日辛苦绣花。吃饱穿暖,穿金戴银不是梦,更重要的是大宅那里的人不敢欺负他们了。
第五十八章 桃花酿的妙处
兄弟姐妹四个有了秘密,比以前更加亲密,为了以后美好的生活,准备农忙之后,粮食全部留下酿酒。
有了共同的目标,众志成城,一起努力。
杜九妹口述了酿酒的过程,这只是大概的步奏,被别人看到,可以酿出酒,但绝对也不可能酿出好酒,里面有很多细节决定酒的好坏。
酿出好酒的关键,在于千年窖池里的窖泥,若是再上一城楼,那还需要酒果。这些才是酿酒的关键中的关键。
其他三个或许还担心,提心吊胆,但对侯双喜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连续给郑家送了三次西瓜,总共一百一十个之后,就不送,不是家里没有西瓜,而是桃花谷里的阮二每天晚上都会来买西瓜,有时候给银子,有时候不给。
至于杜九妹说的百花酒,则是采摘山上的一些可以食用的野花,混合着酒果和糖,放入酒坛子里,埋入地下三尺。
且说这一日,阮二比平日里来得更早神情颇有几分激动。
“你们家的桃花酿,还有吗?”阮二直接问道,眼睛忍不住在四周查看。他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现在已经可以断定桃花酿,对人有好处,尤其是对身体有暗疾都有很大作用。
杨氏把几个孩子拦在身后,道:“还…还有一坛…”这人不像是抢东西的,但这神情看上去挺吓人的。
阮二直接在桌子上放下五十两银锭子,道:“卖给我!”只要东西好,大爷有的是钱。
杨氏见状,不敢有半分迟疑,对杜五郎道:“五郎,你赶紧把剩下的一坛桃花酿挖出来,给这个大爷。”
杜五郎知道这样的人,他们惹不起,而且人家是给钱买东西,一坛子酒就给五十两银子,赚了好几十倍,他当然不反对,连连称是,很快到后院挖出最后一坛桃花酿。
阮二直接抱着沾着泥土的坛子,走了出去。
等人走了,杨氏才小声问道:“你们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杜九妹人小鬼大,连忙回答道:“当然是我们的桃花酿很好,他们喝了之后觉得好,所以又来买。”
杜九妹的眼睛盯着桌子上的银子,家里有好多银子啊,即使比不上族长和王里正,但也是在杜家村数得着。
“是啊,娘亲,既然是用钱卖的,若是坏人,直接抢,我们也得给他们。”杜五郎分析道,“娘,您别担心!”
“嗯,你说的是。前前后后,我们从他身上赚了不少钱了。以前没钱,你爹又不在家,我没法送你们兄弟两个去学堂,现在有钱了,这两日我买些东西,送你们去学堂。”杨氏觉得男孩子读点书好,可以做账房,文书,不要出力气干活赚点辛苦钱。
杜五郎的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道:“娘,我年纪大了,再去跟一帮小娃子念书,太没面子了。再说了,我已经认得大部分的字,买点书回来自己学学就好,就别费束脩了。可八郎还小,正是启蒙的时候,让他去李家村念书吧。咱们八郎聪明,说不定还真能中秀才呢。”
杨氏一听,是啊,杜五郎年纪大了,现在读书也晚了,还不如专心供八郎读书。既然五郎都这么说,杨氏也不勉强。
一想到族长家的小孙子,王里正家的孙子,都去李家村念私塾,很是羡慕。现在听说娘亲要送他去读书,非常激动。
“娘,百家姓我已经会背会写了,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杜八郎拍着胸脯保证说道,担心拍的晚了,娘亲不同意他去读书似的。
杨氏看着小儿子,摸摸他的脑袋道:“这读书不是一天就可以考中秀才呢,既然去了,就一定要好好跟着夫子学。若是为娘看你不认真,你也别读了,浪费钱,还不如回家帮你哥哥种地。”
“娘,我一定好好读书,光宗耀祖,以后那些人再也不敢欺负我们了。”杜八郎坚定说道,他现在还小,不能保护娘亲,若是将来读书成功了,地位变高,将来就没人敢欺负娘亲和哥哥,姐姐妹妹了。
杜八郎看到大爷爷家的大伯父每次回到村子里,穿着干净的衣服,浆洗的挺括,在村子里备受尊敬,那都是因为大伯父是读书人,而且还是有功名的读书人。这次杜八郎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只要读书,考上秀才,就可以出人头地。
杨氏一听杜八郎这话,眼圈顿时忍不住红了,都是她没用,没能保护好几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