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七妹听了娘亲和妹妹话,逐渐放松,轻声道:“娘,我知道了,以后会多想少说,长几个心眼,再也不会被人欺骗了。”
杜五郎则是更加关注杜九妹后面的话,问道:“那小姑姑还想大办啊?”
“听大伯母说,是咱奶要求的,谁说都不行,连被爷爷打,也不松口。”杜九妹回答道,“等他们从县城里回来,一定还会闹,到时候有热闹看了。我们几个机灵点,千万别去触霉头,省得被欺负,我们没有地方伸冤啊!”
杨氏见小九儿的小嘴巴巴不停,拍了她的脑袋,道:“你个姑娘家,可别跟个泼妇一样扯老婆舌子,什么话都乱说,好好吃饭。”
杜九妹缩缩脑袋,讪讪笑笑:“嘿嘿,我就是有点幸灾乐祸,谁要他们之前就知道欺负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们活该!”
“好了,这些话也就在家里说说,你们可不能到外面乱说。”杨氏交代,“那边不来喊我们过去,都离得远远的。”
虽然杨氏打断了杜九妹,但她也知道等杜婆子来,家里估计又要鸡飞狗跳了,想想就有点头疼。
和杜九妹家里纠结的气氛截然不同,桃花源里的阮灏君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现在已经可以独自吹完一首曲子。
以前吹箫,只能吹到一半,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停下。
枯瘦干瘪的苍白小脸,有了点肉,面色略带红晕,连跟来的一个大夫,也啧啧称奇,好像小主子的身体里多了一些生机正在吞噬那些衰败的气血,这样的情况坚持一个月,他就能想办法给小主子解毒。
“周嬷嬷,小主子的身体好了很多,这段时间除了吃药,你还给小主子吃了什么?”刘大夫沉吟片刻,终于忍不住问道。
根据之前的诊断,小主子顶多再活一年半载,就会身体血精气枯竭而亡。可最近几天的状况,虽然身体里的余毒还在,可小主子的脉搏强劲很多,身体比以前变得强壮。
周嬷嬷仔细想想之后,吃的喝的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啊。
倒是认真听嬷嬷和大夫对话的阮灏君说道:“奶娘,我最近每天吃饭之后,喝一小杯桃花酿,香香甜甜的,很好喝。”
周嬷嬷一愣,连连点头道:“对,对,就是这桃花酿。我听阮二那小子说,喝桃花酿大睡一觉之后,身体像轻了好几斤似的。小主子很好奇,就偷偷尝了几口,便喜欢上了桃花酿。”
刘大夫很是好奇,小心翼翼问道:“小主子能否赏赐属下一杯桃花酿呢?”他想确定一下,是不是这桃花酿真的对小主子的身体好?
阮灏君也知道刘大夫是为了他的身体着想,点点头道:“好吧,就一小杯。”
周嬷嬷亲自倒了一杯递给刘大夫,她也想知道真相。
刘大夫看着白玉碗里的浓稠的粉色酒,先闻了闻,香味沁人心脾,然后尝了一小口,仔细品味,味道绵软悠长,齿唇留香,回味甘甜。
“的确是难得的桃花酿,若是底酒再好一点,或许味道会更好。”刘大夫称赞说道,至于能不能强身健体,还未可知,“我们这里虽然桃树很多,但却没有桃花酿,这是哪来的呀?”
即使不能解毒,平日里小酌两杯,也别有一番韵味。刘大夫平日里就喜欢喝点小酒,碰到好酒,总想买一些。
第六十三章 还惦记着酒秘方
周嬷嬷也没在意,笑着回答道:“是阮二从山下的一户农家买的,等明年让他们多弄一些,我们多买一些。对了,听说没有桃花酿,不过过段时间就有百花酿了,到时候定要给你准备一坛。”
周嬷嬷当然知道刘大夫的爱好,好酒之人,见猎心喜。这刘大夫跟着小主子一起到这个地方来,也难为他了,尽量对他好一点吧。
“那多谢周姐姐了。”刘大夫笑着抱拳说道,他们这些人要么是王妃当年收养的人,要么是从兰陵侯府闫家跟过来的。自从王妃去世之后,他们在梁王府一直备受挤兑,只得团结起来反抗,所以一行人的关系非常好。
“我们都是自家人,何必说这些话。”周嬷嬷笑道,“你啊,不能光顾着喝酒,好好在山里找些好药材,若是能留住小主子的命,也不枉王妃对我们的一片信任。”
刘大夫脑中闪现出兰陵侯府出来的绝世佳人,梁王妃,只可惜红颜薄命,已经香消玉殒了。感情只是男人的一部分,但却是女人的全部。有的女人可以放得开,但有的女人放不开,显然梁王妃对梁王情深意重,她受不了梁王的左右拥抱,三妻四妾,整日郁郁寡欢,身子每况愈下,流下年幼的小主子,若是王妃知道,小主子深受毒发之痛,犹如万蚁蚀心,不知道在酒泉之下,是否能安心?
“我知道了,我定会努力找好的药材救活小主子。”刘大夫保证到,只要小主子身体里有一线生机,他都会用十分的努力救治,不会放弃任何希望。
阮灏君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练武,但却十分好学,带来的书,已经被他翻得坏了,早就倒背如流。只是跟过来的,不是大夫,就是侍卫,周嬷嬷这样的仅仅粗识几个大字,根本不能教导他。
周嬷嬷,刘大夫看着好学的小主子,微微叹息,可惜了这么好的苗子。若是身体好,又在王府,将来必成为国之栋梁。
且说阮二这段时间,功夫进步不少,刚才比试的时候,居然超过了阮大。阮二从来就没有打败过大哥,没成想今天打败了心里的目标。
“你小子最近跟吃了大力丸似的,怎么会进步这么快?力气比以前大了很多。”阮大非常好奇,连忙问道,对这个手把手教出来的兄弟,非常上心。功夫进步是好,但若是因为追求捷径,走了弯路,会走火入魔的。
阮二见大哥好奇,连忙说道:“可能是我身体里的几处暗伤好了之后,停滞不前的武功,有了进步。”
“可你那暗伤,刘大夫说很难痊愈,你又怎么会痊愈呢?”阮大更加好奇了,练武之人,都会受伤。有的不会留下暗伤,有的比较重,则会留下难以痊愈的暗伤。
不练武,不知道暗伤的危害。不仅会阻碍功夫进步,更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就拿他来说吧,身上也有不少暗伤。若是他身上的暗疾好了,功夫会更上一层楼,阮二就打不过他了。
阮二挠挠头,道:“说了你也不信,我那日喝了桃花酿大醉之后,身体里的暗伤就慢慢好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阮大眯着眼睛,想了想,低沉问道:“有没有去问这酒如何做的?”
“当然去问了,只是他们说得很简单,等明年我试着酿造一些。”阮二回答,不知道那日他们是否说了真话,他都准备自己尝试一下。
“嗯,让人盯紧山下那家人。”阮大吩咐道,这么好的东西,他一定要得到方子。
“知道,大哥。”阮二应道,如此好的东西,他也绝对不会放弃的。
这些人虽然很冷酷,但并不是十恶不赦,所以杜九妹一家暂时还是安全的。
桃花谷里的人不找杜九妹家的麻烦,但不代表村子里的杜婆子不会。刚过了几天平静的日子,又被不知所谓的人打破了。
就在周氏跟杨氏八卦了一个上午之后回去,下午杜婆子胳膊肘下夹了一个银红色得上好丝绸布料,风风火火地来到山下,“咣咣咣”用力敲门。
下午太阳大,杨氏没让杜七妹出去干活,所以听到敲门声,是杜七妹去开的门。
杜七妹从门缝里一看是杜婆子紧绷着脸,吓得连连后退两步,不敢开门,捂着嘴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杜九妹诧异,刚想问是谁啊,就听到门里面传来杜婆子的大嗓门:“死丫头片子,愣着干嘛,还不给赶紧开门!”
杜七妹能从门缝里看到杜婆子,杜婆子见门不开,同样也从门缝里看到了杜七妹后退不开门的动作。这样的动作,看在杜婆子的眼里,显然是对她权威的挑衅。
哼,来的可真够快的。杨氏从屋里面出来,让杜七妹,杜九妹站在身后,她亲自去开门。
隔壁的杨家二舅一家回杨家村去农忙了,今天是没人来帮忙了。
杜九妹小声道:“娘,不要怕,就咱奶一个人过来的。”
杨氏一听,微微松口气,只有婆婆一个人那就好了,即使要动手,她们娘仨也不会吃亏的。
哎,杜婆子实在是太作了,就杨氏这样老实的儿媳妇,在她的刁难之下,越变越强,在泼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吱呀”一声,杨氏拿掉门栓,打开了门。
杜婆子沉着脸走了进来,道:“怎么着,我来我儿子家,还不能来啊!真是不孝,若是大山还活着,定会狠狠捶你们这些没良心的东西。”
杜七妹不敢出声,躲在娘亲身后。
杨氏见杜婆子今天并不像是来闹事的,笑着问道:“婆婆,您屋里坐,我给您倒杯水。”
杜婆子见杨氏低眉顺眼,没有犟嘴,也没有继续骂,今天有求于杨氏,若是骂的很了,这要是杨氏不帮忙,她也干瞪眼。大闹起来,她不一定能占便宜,她可不想再一次进祠堂。
到了屋里,杜九妹乖巧地到了一杯水,放在桌上,想看看杜婆子肚子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第六十四章 杜婆子上门
杜婆子坐好,喝了口水,端着架子,到:“你绣活好,这是村子里都知道的,娟子马上要出嫁了,你好好给娟子绣件嫁衣!”
杜婆子现在满脑子就是向往自己的女儿能够风风光光出嫁,不光要大办,而且还要绣最美的嫁衣。
杨氏的眼睛落在杜婆子手边的一块银红色的布料上面,这就是妾才能穿的颜色,虽然很好看,但却不是代表正头娘子的大红色。说句心里话,她还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嫁衣。
杜婆子找过来了,杨氏即使想拒绝,但也没有好的借口。只是手上的绣活还没有做完,到了时间交不了货,是要罚钱的。
这杜婆子可恶,但若是传出去,她不愿意帮着小姑子做嫁妆,对她影响也不好。好在手中的活,快做完了,也不差这几天。
“婆婆,您想在这上面绣什么呀?多长时间?”杨氏轻声道,若是这杜婆子的要求太过苛刻,她也不会答应的。
杜婆子讶然,还以为这杨氏会拒绝呢,没想到这么爽快答应了。再次看向杨氏温润的面容,杜婆子心里冷笑,还以为立起来了,现在她黑着脸,这杨氏又变成以前那个听话的杨氏了,烂泥就是扶不上墙。
“就那龙凤呈祥的图案吧,我听了县城里的人说,富贵人家嫁女儿都是绣这个。时间不短,有半个月的时间呢,够你绣得。”杜婆子说了嫁衣里面最为繁琐的绣样,像是肯定杨氏一定会答应似的。
杜九妹腹诽,卧槽,一件嫁衣,娘亲之前绣了快一个月才完成。这杜婆子一开口,半个月就让娘亲完成这样繁琐的图案,也亏这杜婆子能说得出来。
杨氏一听,面色一沉,刚要说反驳的话,但被边上的杜九妹拉住了衣角,硬着跟婆婆闹,家里又会弄得鸡飞狗跳。
“娘,胖花姐姐的被子找了勇婶子缝制的…”杜九妹不希望娘亲吃亏,便小声提醒一下,娘亲是寡妇,沾手成亲要用的东西,不吉利。平日里关系再好,也不会让不祥人帮着操持这些事情。
杨氏听到女儿话,想到了自己寡妇的身份,即使她的手很巧,村子里的人也不会找她帮忙操持婚事。
想到这,杨氏欣喜,不过面上做为男装,道:“婆婆,大山走了,我就是个寡妇,沾手娟子的嫁衣,不…不吉利啊!”
杜婆子光想着给闺女弄个上好的嫁衣,但却没有想到这方面。听到杨氏这话,顿时面色黑了,啐道:“晦气!”她闺女失去做妾,那郭老爷年纪不小,真要是因为这个死了,她的闺女刚进门没有一儿半女,岂不是很可怜?
说完,杜婆子拿起上好的绸缎,便要走。不过在经过厨房的时候,突然拐弯走了进去。这个晦气的地方,不能白来,一定要拿点东西回去。
杨氏,杜九妹面面相觑,这杜婆子到底要怎么样啊?
杜婆子嘀嘀咕咕,拎了一个粗瓷罐,道:“这可是我家的罐子,我拿走了。”从那粗瓷罐子重量来看,里面绝对有几斤。
杜婆子从杜九妹家里顺了一点东西走了,心情好了一些。
杨氏和杜九妹赶紧去厨房看看,看到另一个粗瓷罐里的三斤米没了,想必是倒入那个粗瓷罐,一起被杜婆子拿走了。
杜七妹见杜婆子走了,才敢从后院出来。准备做晚饭,顺着娘亲和妹妹的眼神,往下一看,苦着脸道:“娘,晚上没米做饭了。”
杨氏失笑,指着边上的面粉道:“今天娘亲给你们做手擀面,打几个鸡蛋,放点蔬菜,好吃着呢。”
“娘,让我做吧。”杜七妹一直想学手擀面,虽然会了,但却做得没有娘亲好。相信多做几次,一定可以做得和娘亲做得一样好。
杨氏摸摸大女儿软软的头发,道:“我们娘俩一起做。”她知道大女儿一直想学手擀面,今天没有心情绣花,那就教孩子做手擀面,多跟孩子相处。
杜婆子从杜九妹家里回去之后,只能让女儿自己做。不是她不心疼钱,而是在现成买嫁衣,所有的嫁衣都是大红色的,她的女儿是做妾,不能穿。
不能穿大红的嫁衣,让杜婆子难受,不过想到女儿金闪闪的首饰,柔软闪亮的衣服,那点惋惜也就可有可无了。
女儿说得对,穷秀才哪有郭家老爷富贵啊!不用吃苦,就能过上人上人的日子,穿金戴金的。等那正房老太婆死了,让老爷把她扶正,她就是郭家的正头夫人。
杜长和看到杜婆子手里拎着瓷罐,另一只手拿着上好的布料,问道:“怎么又把布料拿回来了?”
杜长和以为杨氏不乐意,他知道杨氏一直做绣活赚钱养家。如果给娟子做嫁衣,没有钱拿。
杜婆子撇撇嘴道:“那杨氏就是个寡妇,不祥人,也配给我女儿做嫁衣!”
杜长和被杜婆子这话戳的心坎疼,这老婆子从来就不知道反省,那杨氏之所以是寡妇,可死的人却是他们的儿子啊。
杜长和现在不知道跟杜婆子说什么了,只得叹息一声,拿着旱烟袋,蹲在墙角大口大口地抽。
“咳咳咳…”可能是心气不顺,也可能抽得太急了,杜长和一个劲儿得咳嗽。
阎荷花挺着个大肚子,端了碗水,道:“爹,喝口水吧。”家里的人都去下地了,公爹身子被气得身子不好,不光人瘦了很多,而且经常咳嗽。
杜长和接过碗,喝了几口,才缓过来气,轻声道:“你身子重,多加小心一些。卷子,卷子,你给我出来做饭。”
杜婆子见杜长和面色不好,没好气道:“娟子马上要出嫁了,你让她做什么饭啊。老四家的,你去做。”
杜长和气急,走到杜鹃的房门面前,道:“什么出嫁,不就是给人做妾嘛,从小缺你吃还是缺你喝啊,给你找了那么好的婆家,你不要,非常的要给做妾。做妾好,是吧,我这把老脸都被你们给丢光了。”
第六十五章 杜长和的矛盾
看杜长和癫狂的样子,杜婆子也不敢造次,老头子可不是以前那么听话了,一生气就会打人,她才不会继续顶撞,赶紧说道:“别,别,我去做饭,老头子你千万别生气。现在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不嫁过去也不行啊。”
就是这点,让杜长和更加憋气,这种哑巴亏不吃也得吃,只能咽下这口恶气。不过也不能全怪郭家,他女儿眼皮子浅,跟她娘一样,是个没脑子的,就被那点钱和首饰迷花了眼。就凭这样的脑子,还想在郭家大门大户过好日子,真是痴人说梦。
“你就惯着她吧,等到了郭家,想后悔也晚了。我是乡下人,若是门当户对的人家,闺女受气了,咱们还能去给讨回公道。可那是郭家,县太爷都得给几分薄面,我们根本惹不起,出了这个家门,你过得多好,我也不想沾光,你好自为之吧。”杜长和对着女儿杜鹃的屋子沉声说道,对女儿失望,对四妹那丫头,对大儿子一家更失望。
从什么时候,他在这个家里的地位越来越低,以至于儿子们对他的话并不听从。
家里都当他是傻子呢,以为他看不出杜四妹前段时间在杜鹃面前穿金戴金居心不良啊。他没说,是因为他万万没有想到娟子还就眼皮子浅,看上了那些身外之物,自动跳进别人挖的坑。
杜长和越发失望,同时也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现在用大点力气,或者大声说话,生气,都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哎,年纪大了,他也管不了这么多了,更何况是一个要出嫁的女儿!出嫁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他也不指望闺女给他养老。
杜鹃在屋里清点从杜四妹那里抢来的首饰,对外面老父亲的话,嗤之以鼻,哼,这么好的东西,只有她才配得上用这么好的东西。那个穷酸秀才,卖了家里所有东西都买不起这么好的首饰,哪有郭家富贵,郭家老爷虽然年纪大,但年纪大也有好处,最起码知道怎么疼人。
至于以后过得怎么样,那都得靠自己,家里的确靠不上,她得好好努力,让郭家老爷喜欢她,等剩下儿子,那就是名副其实得主子,看谁还会轻看她。
时间很紧,正逢农忙,现在没有功夫准备婚事。老大一家不回来农忙,老二带着儿子在县城里做事,也没时间回来,只有老二媳妇和老四两人下地干活。
杜长和决定今天夜里好好休息,明日一起下地,也比在家里看着两个不知所谓的人好多了。
第二天,杜长和便亲自下地,看着不如往年的速度,这让杜长和想起了杨氏娘几个。以前杜长和也觉得杨氏娘几个干不了什么活,其实不然,是他之前太过忽视老三一家了。
杜长和现在又有点后悔把老三一家分出去了,若是杨氏娘几个在,家里的这些活或许可以快点做完。
人啊,就是这样。
改变不了难缠的,就想勉强好说话的。
就是说的杜长和这种情况,非常矛盾,即心疼三房心疼三房受到的委屈,也痛恨现在的改变。
正好,忙完了杨家的田,杨家大舅,杨家二舅等人纷纷过来帮杜五郎收割大豆和高粱。才不过一天,就把几亩地全部运回打谷场。
杨氏家没有打谷场,用的是孙婆子家的,孙婆子家里人口多,早就打好了粮食,剩下一大片场地,正好借来用用。
杜长和运送高粱和大豆的时候,就看到了杜五郎,再次行礼叹息。大山一家没了大宅,在外家的帮衬下过得越来越好,反倒是他面前的一家人,却不知不觉已经疏离了,再也回不到以前的和睦。
杜九妹在家里闲着没事儿,就被杨氏拉着绣花,她不乐意,拎着温水罐去给舅舅哥哥们送水。
杜五郎给两个舅舅,舅妈,姥爷倒水,看到爷爷在不远处一个人落寞地坐着,嘴唇干巴巴的,也没人来给送水。
毕竟是自家的爷爷,杜五郎倒了一碗水,送了过来道:“爷爷,喝口水吧。天气热,你可要注意身体。”
杜长和五味陈杂,哎,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就分出去了呢,若是留在家里,他也不用孤零零一个人在这里看着打谷场了。
“好,好!”杜长和虽然惋惜,但也知道事不可为,接过水,连声说了几句好。
杨富贵人老成精,当然看到了杜长和之前的心思,老东西,现在后悔也晚了。整日不长眼,把好东西当成烂石头,把那坏东西当成眼珠子,以后有他后悔的日子。
杜五郎对杜长和的感情,非常负责,看到杜长和一个老头子落寞,杜五郎难受;可一想想之前若是爷爷能够为他们多说几句,护着他们,他们娘几个的日子或许会过得好一点。
不过这样也好,分家之后,虽说时不时老宅那里有人来捣乱,但吃得饱,穿得好,不用被无缘无故打骂,日子好着呢。
有了杨家的帮忙,杜五郎采用了几天的功夫,脱粒,晒干,收了一百六十斤的大豆和三百二十斤的高粱。交了赋税,剩下的粮食面前够家里吃的了。
杜九妹看着眼前的粮食,虽然不多,但也可以酿几百斤白酒了。一想到可以酿酒,杜九妹激动地整张小脸都红了。
家里粮食不多,杨氏只把黄豆卖一半,留下一半留着做豆瓣酱。
杜长和一家地多人少,干得很慢。
若是之前分家,没有杜四妹陷害七妹做妾的事情,杨氏或许会让杜五郎去帮忙。可现在绝对不会让孩子们过去,那家人的心都是黑的,喂不熟,对他们再好,也换不来他们的一声好。
杜长和只是心里叹息一声,可杜婆子就不这么客气了,骂骂咧咧的。
村子里人见多了杜氏骂骂咧咧的样子,并不觉得杨氏做错了,反而觉得杨氏有骨气。若真的让五郎去帮忙,反而会认为杨氏没骨气,被人欺负成那样了,还去帮那家人,真是活该。
第六十六章 左右为难
就在众人农忙的时候,杜清尘和周氏虽然不用下地干活,但却食不下咽。出了这档子事情,痛恨,迟疑,愧疚,寝食难安。
“夫君,还有几天就要回县城了,这退亲的事情,还是趁早办了吧。”周氏劝解道,早点解决,也能早一天解脱。整日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也不行啊。
杜长和,杜婆子是长辈,周氏不能置喙,可心里却早就骂了他们千百遍。杜鹃要退亲,让他们夫妻二人里外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