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类小说上一章:衣香鬓影系列之回首已是百年身
- 另类小说下一章:千秋素光同
筝上新弦张旧恨:
云母笺,紫毫,都是文房四宝中的奢侈品。云母笺在明清时多有生产,即在纸上洒填以云母(云母为钾、镁、锂、铝等层状结构的铝硅酸盐的总称)粉,纸底云母断面及沙子闪烁的光泽使纸浮现闪耀的亮光,增添炫目之意趣。这里少桓所用的紫毫性能上属于毛笔中的硬毫。所谓硬毫,是用弹性较强、硬度较大的动物毛如山兔毛或黄鼠狼毛、山马毛等制作而成的,因其毛之不同而名称有异,紫色兔毛制成的称为"紫毫",黄鼠狼尾毛制成的称"狼毫",鼠须制成的称"鼠毫"等。硬毫的特点是锐利坚挺,富于弹性,笔画锋芒易为显露。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特作《紫毫笔》诗:"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以少桓的性格,这紫毫配他还真是合适。
清商乐,一曰清乐,在东晋、南北朝继相和乐而起。宋赵以夫《秋蕊香》:"惆怅久,瑶琴微弄,一曲清商。"昀凰不为华瑶的泣求所动,"弦依高张,声随妙指,似将心神都倾注在了弦上",此处取自沈约的《咏筝》:"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微妙的刻画赞美了秦筝技艺和美妙音乐。
还没从那琴声里回过神来,就进入了子时行刑这一段,这个跳跃与下面要讲到的性格转变前后呼应,成功地增强了这段情节的节奏感。古时行刑通常都是午时三刻,迷信的说法中,这个点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相反,在子时行刑,那月光下的白绫,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不过如果让这场戏在大白天上演,效果肯定就大打折扣了。后文慢慢道出了原因:子时处死郭氏,让她怨灵不灭,徘徊阴阳,既没有机会轮回转世,更没有机会往生极乐,只能在这阴阳之间继续煎熬。由此可以看出昀凰性格已经有了狠厉的转变,下一章的香汤沐浴又让这样的转变显得自然而不生硬,人物形象更显得真实饱满。
关于古代的计时法,由于文中多次涉及,在这里作系统讲解。更漏是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的方法,器具叫做漏壶。现在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做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替代以便记忆。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夜里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凌晨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依此类推依次是寅(虎)时、卯(兔)时、辰(龙)时、巳(蛇)时、午(马)时、未(羊)时、申(猴)时、酉(鸡)时、戌(狗)时、亥(猪)时。这里提到的亥时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离处死郭氏的子时还有一个时辰。此外还有用于夜晚时间的更点计时法,是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戌时作为黄昏甲夜一更19~21点,亥时作为人定乙夜二更21~23点,子时作为夜半丙夜三更23~1点,丑时为鸡鸣丁夜四更1~3点,寅时为平日戊夜五更3~5点,合称五夜或五更。
锦绣华年对霜冷:
第七章开篇古语出自《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治理国家的人,看到恶人恶事,就要像农民铲除田里的杂草一样,直接将聚生的杂草连根拔起,不让它有再生的机会,这样除去恶的,善的才能得以发扬。""斩草除根"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宫人已备好了沐浴的香汤,将一勺勺豆蔻、白檀、兰草及药末混杂的香片抛洒入水中,水汽熏蒸,异香浮动。"美人沐浴,最能引人浮想联翩的莫过于唐明皇赐浴华清池、杨贵妃温泉洗凝脂。不过,这里想要解释一下的不是美女,也不是沐浴,更不是浴前浴后的H,而是这沐浴用的水水,所谓香汤是也。古时候还没有淋浴这玩意儿,而盆浴时用的澡水称做"汤",就是热水的意思;在其中加入香料沐浴,就是所谓的香汤沐浴,其中又以兰汤浴最为常见。除了药用价值和民间风俗之外,宗教上认为兰汤浴可除污秽不洁之物,所以在祭祀中常用,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彩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古时候的沐浴香汤当然不只兰汤,比如说,著名的还有赵飞燕的五蕴七香汤,赵合德的豆蔻汤,《三皇经》记载的五香汤,等等。第七章中提及的兰草、白檀,正是五香汤中很重要的两味。"此汤辟恶,除不祥炁,降神灵,用之以沐,并治头风。"所以在第七章中,昀凰所用浴汤中加入了兰草、白檀,绝不仅仅是想取其药用价值。寐在这里通过这汤委婉却深刻地描写出昀凰在子时赐缢郭后之后的微妙心态,快意、后怕、决绝,复杂的内心可谓百转千回。而沐浴中昀凰"乌黑长发飘浮水面,如荇流之。"荇菜,于《诗经》之首,与爱情同吟,《国风o南周o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荇菜所居,清水缭绕,污秽之地,荇菜无痕。香汤荡漾,长发漂浮,极美。
"长夜无声,唯觉漫漫。"元刘信庭曾作散曲《折桂令·题情》:"梦儿成良宵短短,影儿孤长夜漫漫。"通过夜晚的长短变化,对比说出人在不同境况下的悲喜。昀凰与少桓的感情,最终难免分离,良宵苦短,"影儿孤长夜漫漫",寐在这里埋下了悲伤却无可奈何的伏笔。
会向瑶台月下逢:
"宁国长公主欣然与北齐晋王并缰而驰,一骑紫骝,一乘乌云",阿寐在这里拉出来这样一匹紫骝,绝非随手拈来。李白《紫骝马》:"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已经将这通人性的紫骝刻画得入木三分。而晏几道所作《木兰花》更是借马寓情的佳作:"秋千院落重帘幕,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这首词描写了一对恋人相恋深浓却无奈别情,别后相思却不得再见的故事,最后两句说自己的马尚能记得恋人的住处,从"画桥东畔路"上经过时,竟长嘶而鸣,更何况人?如此婉约地将恋旧的真情表达得如痴如醉。那么这里昀凰骑了这样一匹马,意味着什么呢?
中学语文课本里大家或许还记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臣乃敢上璧。'"这里的"九宾"指的就是《周礼》中的周礼九仪,亦称"九宾之礼",主国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依次传呼接引使者上殿,为古代外交宾礼中最隆重的礼仪。
宫宴的布置也有很严格的讲究,"殿上正中,坐南面北设下九龙鎏金御案,与之并列左侧的凤藻玉案,坐东面西而设,便是帝后之席"。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由于观察者相对视角的不确定,对方向的理解会有不清楚的地方,所以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以太阳升起的方向为绝对东方,那么古代座次尊卑应该是:堂上以坐北面南为尊,在室内宴请宾客,则以东向为尊。室内最尊的座次是东向(坐西面东),其次是南向(坐北面南),再次是北向(坐南面北),最卑是西向(坐东面西)。《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中有一处描写座次的地方:"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皇后的位子在皇帝的左侧,这在以右为尊以及君权、夫权、男权为上的封建社会是很自然的定律。后文中落星台上流陨般坠落的北齐太子,死前亦选择了面南而立的姿势,也算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
昆山玉碎引潜龙: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出自时为汉武帝宫廷乐师的李延年所作的一首有名的宫廷乐曲:"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历史上的红颜佳人,自以为最引人遐想的都在汉代。飞燕合德班婕妤,阿娇勾弋卫子夫,哪一个不是丽质天成、风华绝代?然而,还有一人不能遗忘,那就是传说中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也就是这首千古名曲的主角。正是凭借了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李延年把自己的胞妹,一个再低微不过的青楼女子,从百里香艳的平康巷抬入了金钉朱户的皇宫内苑。史书上关于李夫人的故事并不多,见诸正史如《史记》、《汉书》的仅有入宫、拒见和招魂三件事,但已足见佳人之美名不虚传,当之无愧地成为汉武帝一生的不了情。
第九章名中的"昆山玉碎",出自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首诗描述了当时梨园名家李凭的高超琴艺,颇具《琵琶行》之美。诗中"昆山玉碎凤凰叫"原意是以凤凰的鸣叫和神祇住地昆仑山上的翡翠碎落的声音来表达音质的清脆高昂,绝尘而出。在这里用"昆山玉碎"代指凤凰鸣叫,喻凤凰叫声像昆山美玉碎裂的声音,应该就是指昀凰在此宴上的举动。"潜龙"出自《易经·韩卦》:"初九潜龙勿用",即所谓"龙德而隐者也",意思是"君子应韬光养晦以待时机"。结合这一章中描述的晋王在北齐的地位和微妙处境,以及南秦北齐抗衡中寻找平衡点的政治关系,所以这里的潜龙应该是指晋王。这里顺带解释一下书末出现的"潜邸",是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寓意龙潜之邸,与此处"潜龙"暗合。"昀凰不经意却瞥见那人若有所思的目光,眉宇间似有些阴晴不定,待昀凰凝目细看时,那丝异色却又隐去,仍只见晋王倜傥笑颜。"晋王的手腕从这句话亦可见一斑。有一点持保留意见,这昆山美玉,我认为是指代面似坚玉的少桓,宽仁温润,玉碎之时方显凌厉之色。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少桓为什么选在这样一个北齐亲王来访的宴会上让昀凰以母仪天下之姿登上凤座,并且不留情面地搞定存有异议的一干老臣,确立少壮派的领导地位?如果从一个偏狭的角度考虑,这宴会上的暗潮汹涌,你争我夺完全可以被看做不可外扬之家丑,怎可为外人道也?然而,这正是这出戏最高明的地方,在晋王面前所显示的铁腕强势,于公于私都意义重大。所以我觉得,不应该拘泥于从感情归属的角度来理解这章的题目,晋王在等待时机,绝不仅仅针对昀凰,同时也针对少桓,试问谁不梦想天下一统,君临众生?美玉与潜龙的强强对话,在于昀凰又远远多于昀凰。
何来乔木庇丝萝:
第十章标题中的乔木丝萝,出自唐杜光庭所著传奇《虬髯客传》中红拂女对李靖表明心迹的一句话:"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该文以杨素宠妓红拂私奔李靖,结识虬髯客,助李靖成就大业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讲述了"风尘三侠"李靖、红拂、虬髯客在乱世中的传奇作为。本来虬髯客该是故事的主角,可惜被红拂这个奇女子盖过了风头。千百年来,红拂慧眼识英雄而敢于奔就的胆识,英雄与美人的浪漫相遇,令许多人津津乐道。丝萝者,"在草曰菟丝,在木曰松萝。"后用以泛指藤萝之类的植物,昀凰现在的身份还是"飘零无依的宁国长公主","一向只在自己天地里,对天下事全无兴趣",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更不能像百鸟之王一样展翅高飞,所以不得已用丝萝作比,是残酷却贴切的事实;蔓生缠绕于草木,不易分开,故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结为婚姻。第十章用疑问句式作为标题,发人深思,到底是丝萝托乔木,还是凤凰栖佳木?疑问已经出现,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昀凰对于权力的渴求尚在萌芽阶段,还有一段从量变到质变的路要走。
销魂却在夕阳中:
第十一章名为"销魂却在夕阳中",原型应该是"销魂都在夕阳中",出自姜夔的《浣溪沙》,是白石怀人系列词之序曲:"予女须家沔之山阳,左白湖,右云梦,春水方生,浸数千里,冬寒沙露,衰草入云。丙午之秋,予与安甥或荡舟采菱,或举火罝兔,或观鱼下;山行野吟,自适其适;凭虚怅望,因赋是阕。著酒行行满袂风。草枯霜鹘落晴空。销魂都在夕阳中。恨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当时何似莫匆匆。"
也许从一开始词人就隐约猜到了这段感情不完美的宿命,让人只能感叹造化弄人。这首词就是描述他们第一次分离后的相思之苦,"凭虚怅望,因赋是阕。""销魂都在夕阳中",正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此一别,梦寻千驿意难通。一句淡淡的"当时何似莫匆匆",竟然一语成谶,定下了这段感情的基调。"销魂都在夕阳中",大概老天见不得人间有这么美满的事情,让美好的事物总是要有缺憾,让完美的感情总是没有完美的结局。少桓的一句"这样你才对我好"终于让这"无边欲孽,终归情浓",然而天不遂人愿,人亦不遂人愿,哪怕是人间黄泉相随也只是奢望,生离死别已是宿命,只是无限怅惘曾经拥有,为何不能天长地久?
少桓与昀凰"黄泉白骨"的誓言出自唐李昂《赋戚夫人楚舞歌》:"……不奈君王容鬓衰,相存相顾能几时。黄泉白骨不可报,雀钗翠羽从此辞。君楚歌兮妾楚舞,脉脉相看两心苦。曲未终兮袂更扬,君流涕兮妾断肠……"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貌美善舞,刘邦死后为吕后残害致死,所谓汉朝人彘之祸。这首诗就是描写了戚夫人的一生,读来让人感慨。
燃榇焚羽待涅槃:
停云别苑,这个名字取得妙!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停云诗,思友人而作也。未知所思者谁,得此荣耀。人之一生,日月于征,知己又能有几何?与"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里面的"落月"合在一起就成了旧时多用在书信里表示对亲友怀念的"停云落月"。第十二章中安排晋王与云湖公主入住此地,不仅远离皇宫方便行事,更让他们感受到不同于一般外邦使臣的待遇,多了一层朋友之间的亲近,令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哪怕仅仅是出于政治原因的考量)。
"晋王随着沈觉一路穿花拂柳",这里的"穿花拂柳"出自毛文锡《接贤宾》:"香鞯镂襜五色骢,值春景初融。流珠喷沫躞蹀,汗血流红。少年公子能乘驭,金镳玉辔珑璁。为惜珊瑚鞭不下,骄生百步千踪。信穿花,从拂柳,向九陌追风。"咏的是驮着主人穿花拂柳冶游的聪明花骢。大家一定都已经意识到,晋王此人绝非表面上的穿花拂柳之辈,骨子里却是追风九陌的有志之人,与上文的"潜龙"呼应。"藤萝花径依九宫之格建筑",这里的九宫迷局其实一说大家肯定都能想起来,就是金庸笔下的瑛姑想了很久也没闹明白的那道数学题,出自汉代徐岳《术数记遗》,详述略过。
第十二章的题目,其实已经透露了下面的重要剧情。《小尔雅》:"空棺谓之榇,有尸谓之柩。"同时烧掉的羽毛也是外在的东西,空棺外羽都用来比喻昀凰作为长公主或者后来的太子妃的身份,所以这里的燃榇焚羽,从计谋本身来看颇有些金蝉脱壳的意思。读到这里,对于昀凰的智慧和勇气由衷地感佩,又不由得担心,若这样的牺牲却换不来她想要的与子偕老,那该是怎样的痛楚?然而聪慧如她又怎会不知?只是一句"求仁得仁"便掩盖了破釜沉舟的悲壮,只剩涅槃之前的决绝与淡定叫人折服。这里"求仁得仁"出自《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这里涉及商周时候伯夷、叔齐"逊国而逃,谏伐而饿,终无怨悔"的历史故事,简而言之就是追求"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安,既而各得其志焉"。第十二章中昀凰用这句话直抒胸臆,暗示了不管这一争结果如何,她终究不会怨悔,所谓心安得其志。从这里我们可以猜测,昀凰主观上一心想回归少桓,但是客观上她并没有能力掌控局势的变化以及他人对于所谓承诺的守信程度,所以最终的结局很有可能是尽力却不可为。
为谁斫断红丝腕:
第十三章标题"为谁斫断红丝腕"出自元朝杨维桢所作《断腕楼》:"老羶裹骨木叶山,飞楼突起穹庐间。云是阏支好风节,快斧斫断红丝腕。红丝腕,为谁断?群酋什什圹中满。赵家侍儿言太迫,阏支面赤情頟頟。岂如南朝司户妻,断臂旌门大字题。东舟小儿食虎气,引得南兵石桥至。抹搭河边牝豕啼,孽风吹楼作平地。"断腕楼建于辽,当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回纥皇后述律平(后被尊为应天皇太后),可以说是辽国开创史上最重要的女人,她的韬略决断、远见卓识,是阿保机创立功业的重要支柱。她曾跟随在阿保机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陪他四处征战,在"诸弟之乱"中显示了她不同凡响的军事才能;佐辽太祖开基立国,谋划的一场成功的契丹版鸿门宴帮助阿保机顺利统一契丹八部,建立契丹第一个皇权世袭的奴隶制国家;太祖死后更是凭借断腕殉夫,扫清异己的狠辣手段治国易储,让所有人俯首称臣,从而坐稳权倾天下的太后交椅。本文中,昀凰不论用何种手段,牺牲终归难免,也只有狠辣的一搏才可能搏回一线生机。更重要的一点,从这个标题我们似乎可以预见昀凰此去北齐已是必然,却终归无法如愿回到南秦,而她与少桓的感情只能像断掉的手腕,因其无法回归而成为实质上最具悲剧色彩的政治与权力的牺牲品。
此身已随前缘误:
"肌肤相贴,鬓发相缠,曾多少次缠绵在凤榻鸾帷,却是第一次共枕于帝后的龙床",借这一句话,我们来讲一讲"结发夫妻"的来历。"结发夫妻"一般指的是元配夫妻。头发在古代由于"受之于父母",被看得如生命一样重要,在浙南就有因"结发夫妻"而衍生出的"束发托身"与"投丝慰情"的民俗。"结发夫妻"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古代男人以胡须长短衡量人的学识,当时有一个皇帝胡子很短,故而登基前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他的准皇后想了一个办法造假,她剪下自己的头发,仔细地接在皇帝的胡须上,一夜工夫,使皇帝的短胡子成了长胡子。次日皇帝登基时,臣子惊叹皇帝一夜之间胡须过脐,无不拜服。皇后剪发接皇帝胡须的好事为人称颂,于是人们将他们称为"结发夫妻",以此来表达患难与共、互助互爱的夫妻间的深厚感情。作为天子的少桓,结发妻子只能是皇后,所以这句话暗指了他与昀凰这段炽烈却没有名分、刻骨却见不得光亮的感情,不是结发胜似结发,凄美至极。
回看流年是蹉跎:
梅妆,又名"寿阳妆",始创于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宋书》记载:武帝女儿寿阳公主曾于正月初七日间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宫人多效之。五代前蜀诗人牛峤《红蔷薇》中"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就是说的这个故事。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更有用翠鸟毛做成的"翠钿",翠色额妆更添妩媚。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文人们爱极了这个故事,诗词里不断重现这个情境。白石著名的《疏影》词里便有"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这样的佳句。李商隐《对雪二首》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白居易《新春江次》:"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陆游《湖山柳姑庙》:"汀月生眉黛,溪梅试额妆。"寿阳公主的人生在史书上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然而那朵小小的梅花,却将她的名字留在了暗香浮动的梅林间。世人传说寿阳公主是梅花的精灵变成的,因此寿阳公主成为正月的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