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北齐宫中,他戏宫娥,穿花拂柳仿佛天性使然;献奇鸟,以孝为先好似真情流露;扶皇弟,兢兢业业尽显手足情深。隐忍于大敌之前,一计请君入瓮天衣无缝。面对骆后的考量,澄净如天湖之水的眼瞳打消了对手的一切顾忌,如此定力实非常人。

这场戏中晋王的几处笑容颇耐人寻味:在美貌宫娥跟前含笑俯身,温柔处风流自现;献鸟之后笑而不语,没有一点邀功的骄纵;听着骆后淡淡的数落,却只一面笑,一面扶她落座,仿佛惯了"母亲"的絮叨,明了"母亲"的苦心;屏退宫人之前"端起瓷盏,唇角带笑,眼光却淡淡垂下",更显出其大事面前的从容内敛;待到真要开始说南秦的消息,又"信手搁了茶盏,扬眉朝骆后一笑",竟让人有一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真大将之风;瑞王口误闹了笑话,刚讲完长公主妙计的晋王却"再也忍不住,朗声大笑起来,直笑得瑞王无地自容",这朗声大笑,一半是真的取笑鲁直的皇弟,另一半更是为了舒缓自己布下重要一环之前或有的紧张,毕竟等待这个机会已经太久太久,真的到了眼前说不紧张那是假的。兜来转去,瑞王"意外"地被分派了迎接长公主的任务,正迟疑间,晋王笑看他:"如何?"这一笑正是牢牢地抓住了骆后自身好胜的心理,生怕亲生儿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所以颇有点激将的味道却又拿捏得当,更是一表身为兄长倾力扶持皇弟护其周全的大度,最终打消了精明狠辣的骆后最后的疑虑。这样一个精明的男人,也只有在他真正心仪的女人面前,才有最真的感情。


从杏林竹舍,到行宫剧变后的诚王府,人还是那两人,只是彼此都已经历了太多。病中的昀凰,抽空了所有的力气,那仅存的死也要回去的念头支撑着她,为了晋王的联手之盟,为了母亲的翘首待归,更为了那痴缠的爱恋,"明知远在千山之外,万水之遥,仍只念着这一个名字"。然而再多挣扎终走不出这梦魇般的苦境,眼睁睁看着心头最后一点暖消失殆尽,尚尧的适时出现,恰似一丝温醇沁凉的风,为她吹散压抑在心口的浓云阴霾,温暖地握住她的手,让她布满寒意的心无力抗拒那直透心底的暖。其实,再冰封的心灵也有融化的时候,再强悍的灵魂也有感动的瞬间,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昀凰选择了坚强,甚至开始神往于北国风雪不顾一切的凌厉之声,但她也是个有血有肉的女人,又怎么拒绝得了温暖。所以,商妤那见她醒了就欣喜不已的笑容让她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关切,这感触更让她抬手覆上商妤的手,想要找回那梦里笃实的感觉,只是"她的手也有些凉,并不像梦里握住的那样温暖安稳",一句"可惜,到底是在梦里"堪堪道出那颗悲凉的心原来有多么期盼温暖,哪怕是在梦中。百转千回,竟然是他,昀凰"缓缓将手交握,手上仿佛还停留着前一刻的余温",心里面仿佛有那么极小极小的一块,在不经意间坍塌了。

昀凰病愈后晋王深夜来访,"在下星夜冒雪而来,可否进屋讨壶热酒?"熠熠目光,笑容如春,昀凰"心中百般起伏,或焦灼或猜疑,都在这一刻平静下去",经过了这一仗,两个人谁也没有背弃盟约,然而仅仅是相互欣赏进退相随的盟友吗?在她面前,他会毫无礼数地赞她的美,会不拘小节像个孩子;他会倾吐心中深藏多年的痛楚,而懂他的她只是静静地倾听,因为真正的知己表露的从来不是局外人的同情,而是与他感同身受;他从不正面表露自己对她的怜惜,却会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温柔地握住她的手;他会对她的忧虑感到不自在,只因自己的心已经太久没有了家的感觉……或许,他的一举一动总是被那食色性也的风流之名掩去真相,只是,这微妙的感情,恰似那烫至微温的酒,入口最是酣绵。两个王者的盟约,自晋王口中徐徐道出,她知他,他又如何不知她,却以灭乌桓为由向她恭贺敬酒,只因他从未将她当成平常女子看待;他知她不会为这个消息欢喜,却故作不知地反问她这还不够好,看似不体谅,却可以帮助她看清残忍的真相;她"想笑,唇角却只微弱一扬",心渐渐沉入谷底,多么希望这瞒天过海的计策仅仅是"殿下妙计"而非"敝上所欲",他坦然的回答原只是不愿意她再泥足深陷,却也让她更加黯然神伤。


早在与昀凰竹舍立约之前,晋王就已经与少桓立下了盟约,所以他用"只怕终有一天你会后悔"给她最后的警示,她说"悔便悔了,不过是求仁得仁",至少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也就无怨无悔,只是她从未想到自己只不过是一枚棋子而不是那下棋的人。到如今,她又能怨谁,心甘情愿跳入的棋局已经走到了无法回头的地步,自己也仿佛那过河的卒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心痛又怎样,珍视了这么多年的东西早已不再属于她,"前路漫漫,只剩她一个人的昼短夜长",可笑自己却还在一心想着唱好这出独角戏。眼前的晋王,远方的少桓,敢于割舍的男人,深负仇恨与野心的王者,在昀凰眼里也一样的陌生,痛到极处自己是谁的棋子都不再重要,"分明有刻骨之伤,却淡漠得无关痛痒",她,始终还是一个人。而晋王,另一盘棋局的主人,是否也会对她如一枚棋子?或许,他的狠心绝不亚于少桓,在她如此伤心绝望的时候还要跟她谈未完的约定;又或许,他并没有少桓那么决绝,至少在她答应助他的时候他还会有那么一丝怜惜;更或许,多年以后他会扪心自问,这个决定到底是对是错。只是,对于一个没有了心的人来说,"今日昨日,生死去留,原来如此简单",什么人的什么承诺都没有自己来得可靠,一旦推翻都再没有意义,就好像剑奴眼里的生命,从鲜活到死寂不过一瞬间。

如果说昀凰与少桓的初恋像火山爆发般炽烈,那么与晋王之间的感情,更像北国初春的融雪,从沉睡到苏醒,从冰封到消融,最终汇成潺潺溪流,穿过荆棘丛生的高地,淌过鲜血浸染的冻土,看上去并不纯美却有最坚硬的灵魂。棋局上齐主踌躇满志让昀凰猜还须几子获胜,两人"目光相触,笑意不减,深褐瞳仁愈显出坦荡淡明",无须言语动作对方就已经了然。俯身拾棋,"不约而同抬眸,望进彼此眼底,二人指尖只差毫厘便可触上",却最终只是轻轻放棋子在他掌心,那感觉若即若离,火候拿捏刚刚好。


火烧玉辇之前在皇后宫中相遇,晋王"走得极快,将侍从都远远抛在后头,步履间袖袂翻飞,衣带当风",昀凰则"牵起承晟,远远朝他微笑",这场景竟那么自然和谐,仿佛本就该如此。昀凰牵了孩子的手交到晋王手中,他"抬目看昀凰,只是极轻快的一眼,指尖却酥酥拂过她掌心",原来他这么快赶来,其实有更重要的事情相商?只是昀凰逗鸟的时候,他却脱口一声当心,"抬手一挡,以广袖遮住昀凰的手",太子殿前动粗的时候出手相护,这条件反射一样的举动,无关姓氏皇权,无关筹码盟约,这是一个男人,对真正令他心仪的女子最自然的关怀流露。待晋王妃母子二人离去,两人有短暂的对视,晋王的目光"复杂莫名,令昀凰心中微窒,侧了脸不愿再看他",大约这世上也只有这一人会让昀凰有闪避的念头,她怕他吗?显然又不是。那么她是在怕自己不小心透露了心事?晋王在她面前毫不掩饰自己对齐主或有意延后出巡的担忧,他眼里的决然只有她看得懂,他口中时不我待的坚定也只有她心知肚明,她明白他想要的,他也知道她是这世上最明白自己的那个人。只是,被爱情伤透了心的人,很难再相信爱情。昔日爱情至上的公主,心里满满的装着全是少桓,毕竟那是她的第一次,然而随着她渐行渐远,爱情的分量和滋味也渐渐改变,那八百里封邑更是几乎硬生生挖掉了她的心。悲伤之余她想着把这空洞的心封起来,这样就不会再受伤害。然而怨入骨寂无边,就算忘却,她也再回不到从前,正如晋王眼里"那杏子林间妩媚笑靥已不再,青竹舍里决然容光已暗淡,只徒增几许疏落。仿佛世间事,俱与她不相干,却又不得不羁绊"。

从来没有人在意过她是否害怕,所以她也就这么强硬地撑过来,看上去理所应当,但她也是个凡人,她应该也有害怕的时候,只是她的心好像总没有多少时间放在自己身上,保护母亲,眷顾少桓,甚至来不及去想自己有没有害怕过。等到终于有人想起来要给她一点支撑的时候,她却已经忘记了害怕是怎样的感觉,只有累,眼前温暖的怀抱在这个时候更加让人心安。潜意识里她告诉自己不该沉迷,心里的伤痛也在提醒她原来她是那么害怕伤害,于是她再次选择了逃避:"是,殿下的吩咐,昀凰都记着。"只是猎人早已锁定自己的猎物,早在青杏林间他就早已认定这是他想要的唯一。这世上还有谁比他更孤独,被毒杀的母亲,被放逐的父亲,没有爱情的婚姻,姓氏掩盖的低微,从来他都是一个人,直到遇上了她方知情为何物信为何物。既如此,他又怎容她退却逃离,他又怎容自己又一次沦陷孤独?那一吻,他给她承诺也宣布自己的所有,用自己的心跳,用自己的气息,用最强有力的方式抹去她残存的执拗最后的挣扎。事实证明,这一吻好像一线暖而亮的阳光,照亮了彼此,也让寒冬过后的最后一块冰冻开始融化。他为她硬受了太子一记重拳,她率先冲上去扶住他,恰是那刹那念动的身不由己泄露了连自己都未曾觉察的秘密,那如火的凝视,几分快慰几分期盼。直到那最后的时刻尘埃落定,"他从满地横尸的修罗场上将她扶起,她依入他臂弯,便好似久别重逢的眷侣,又似理所当然的相遇。明明不曾厮守,却比夫妇更熟稔"。两个长途跋涉历尽艰难的灵魂最终靠在一起,是因为那坚守的盟约,更是因为两人太多的相似。早在那青竹舍,她洞穿他心思的时候,他的笑带着眩目的光芒让她屏住了呼吸,她有多久没有见过这般灼热的笑,而隐忍多年的他又有多久没有这般笑过?在她面前他无须伪装善良,因为她有与他同样坚硬的心,"不忌惮他的罪,不畏惧他的恶";在她面前,他再不用掩饰疲惫,因为他知道她一定能够理解,她会温柔地为他抚平鬓角,会安静地环住他,一如他会拥紧累极的她。


他为了守住给她的承诺,执意立她为后,他了解其实她并不在乎,但他更了解她曾经的渴望,那人给不了她,他却执拗地哪怕物是人非也要圆她那一个破碎的梦。只是她,依然是不信的,她看自己就像一只无处可去的孤雁,"家是旁人的家,国是旁人的国",没有了心,万事皆是空。既然没有去处那就在这里停下,既然心里掏了空那就把它封起来,多简单。他了解她,所以他不容许她这样做,因为她是他的女人。于是他拉着她的手,十指交缠,掌心相贴,在历代先皇面前不掩征服者历经煎熬屹立皇权之巅的豪情。一幕幕尘封的往事,终于有这样一个人可以分享自己的秘密,他揭开最后的面具坦然相对,一个最真实的尚尧,只为了让她看清自己,只为了在次日大典之前她能唤他的名,这样的成功才算完美。而她,竟然还有心痛的感觉,那是最深切的感同身受,是"同样历过的那些岁月、那些年华、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所以她真的愿意和他一起守护这秘密。只是他,天生的猎者,又怎会满足于她只把自己当做最后的盟友?他要彻彻底底的她,从初见那一刻起。于是此刻的他,欢喜着等到了拥有她的机会,却绝望于她眸子里的破碎与疏离;他"凶悍如一只伏地欲搏的优雅的豹",想要得到她肯定的回答,却生怕她仍然选择逃离,只留下自己一个人;隐忍着内心的恐惧,"他悲哀地看她,近乎切齿",原来霸道和无助可以如此完美地契合。终于她放弃了挣扎,回首看来她早就把自己输给了他,所幸他守住承诺至今尚未负她,她又何忍再对他残忍。压抑了太久的情欲,一经点燃便如山火肆烈,在这庄严的万年宫。

所有的梦想、尊严、认可,还有那小小的生命,都由他握紧了她的手一一实现,他用最温暖的怀抱表达自己最深的感动,她终究是将自己交给了他,就连最后一丝牵挂,也被即将送到的母亲和那一份谆谆祝训的国书断了个干干净净,只是心里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原以为时间久了自会麻木,不小心触到却还是生生的疼。直到那人终于远离了这个世界,彻底解脱了所有,人死了一切都没了,千里之外的她却心痛如锥。往事如风,如今那人独自走上了黄泉路,而她至少还有这样一个不离不弃的怀抱,到底谁欠了谁恐怕再也没机会说清。


(二)典故浅析

读此文之于我,除了欣赏那跌宕的情节,巧妙的构思,精妙的文字,还是一个温习浩瀚古汉语的过程。那些穿插暗藏的典故,对我来说就像一个个久别重逢的挚友,迫不及待地想与之促膝长谈。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在此仅挑选少许作浅析,大部分的注解随寐文连载于网上,以备参考。

金枝委地何人拾:

第一章对昀凰之母恪妃的描述看似蜻蜓点水其实自有精妙。

恪妃忆起当年绮梦,"当日他便站在木槿花下,瞧着我说,秋水为神,裁玉为骨……"让我们姑且相信这句君王的赞美只对恪妃一人说过,那么又该是怎样一番变故让这"芙蓉如面柳如眉,秋水为神玉为骨"(陈球《燕山外史》)的女子,最终失宠失心。而此处还暗藏着一处玄机,那就是当年的"木槿花下":《诗经》里曾用"颜如舜华"形容女子的美貌,可惜"舜,木槿也,朝华暮落"(《说文》)。木槿花虽华美,却苦于生命短暂,这一用典藏而不露,却暗示着恪妃坎坷的一生。

昀凰劝酒那一段,"佳人醉颜酡,母妃稍饮些酒,父皇看了不知多喜欢",出自《楚辞·招魂》:"美人既醉,朱颜酡些。"一个"酡"字,让人想起佳人的醉态之美,娇憨之态。在这里用来劝酒,足以体现昀凰对母亲心态的把握,同时让这决绝的生死时刻在不经意间带上一种难以名状的凄美。

琼庭暗香曾入袖:

昀凰之美,在寐的笔下仿佛一樽女儿红,经过时光的淬炼渐入佳境,但是怎么也忘不了昀凰及笄之年离席后回宫路上惊艳的一幕:"琼庭里暗香如缕,伞下丽人亭亭,飞雪盈袖,衣带当风,素锦长裾逶迤雪地,人似雪砌,貌若凝琼。"最喜不过"暗香"二字,这里的昀凰,恰似飞雪中傲立群芳的白梅一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好意境。

数年后宫廷剧变,昌王与沈觉来见,昀凰"独立庭中,一身素衣皎洁,仿若姑射山人。"关于"姑射山人"的最早描述,可以追溯到《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魏晋以后多有典籍引用。个人浅见真正当得起这"姑射山人",形神兼备者唯金庸笔下小龙女一人。第二章中,此情此景下的昀凰,在形态上的确是冰肌雪肤,风姿绰约,深得其味,然而其心志性情却并不完全符合"姑射山人"之髓,故窃以为用"姑射山人"喻之似乎有些过了。


凤羽摇落梧桐影:

进宫的路上,经过了一个特别的地方--菡池,"每块砖上都精雕了千瓣莲花,行走其上宛若步步生莲",这"步步生莲"的原创者可不是这里提到的"明帝",《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有记载:"(东昏侯)又凿金为莲华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想来还真是美得奢侈,不过后世也就沿用这"步步生莲"来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态优美。

齐纨新裂见莲华:

齐纨是指产自山东的绢,中原一带所制纨扇最为考究,有"齐纨楚竹"一说,即指用山东绢和湖南竹制作扇面的纨扇。提到纨扇,就不能不提到《怨歌行》(传说为美女班婕妤失宠于汉成帝后居长信宫所作),而第四章的名字正是来源于此:"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首诗用秋扇见捐喻嫔妃终失宠于帝王的不幸命运,寓意与杜牧《秋夕》异曲同工。纨扇的种类很多,昀凰这一把是"合欢扇",正是诗中所指。"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象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那么昀凰还心存对美好合欢爱情的向往吗?此时的昀凰手持合欢扇,"似笑非笑地摇着纨扇,仿若看戏一般",固然是看透了这暗潮汹涌的深宫戏路,郁蒸时节内心却只剩"自嘲自弃的寒凉",一把纨扇又怎能道尽内心深处争无可争的痛楚!

关于芍药的别称,因名目繁多在此略去。提起芍药,其实我最喜欢的是姜夔的《扬州慢》,着重的不在芍药之美态,而是此花所体现的寂寞情怀:"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帝王宠妃,天子红颜,终将化作一抔黄土,那年年怒放的芍药,怎会记得谁曾与之争妍,谁曾为之展颜,谁曾温柔相待?

文中赐予皇后和淑妃的芍药名唤"紫绶金章"、"玉簪珠履",单从这名字就可见其华美。二者出自同一处,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中写道:"芙蓉冠,金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玉簪珠履,不用解释也知道是富贵荣华的奢侈品。而紫绶金章,指的是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借指高官显爵。相比之下,这"玉簪珠履"似乎没有"紫绶金章"来得显贵。后者不仅珍罕,更是身份权力的象征。少恒把它赐予皇后,似乎警醒的意味多于欣赏;而把以美态胜出的另一支赐予无关痛痒的淑妃,意在让昀凰明了他并没有把她当做普通意义上的美貌女子看待,正如皇后所言:"长公主自是不同的。"


另外,少恒踏月而来,"梓童好雅兴。""梓童"是皇帝稱自己的正妻皇后或皇后的自称。其出处说法不一,在此略去。第五章皇后向母亲埋怨,自己这中宫皇后也只有"朔望"得见皇上。这里"中宫"是皇后的住处,代称皇后。"朔望"就是指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宫规记载,初一十五诸妃嫔必须向皇后请安,而皇帝按祖制需留宿正妻寝宫。至于这娘儿俩谈话中涉及的"敦伦",是"周公七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的最后一项,即敦睦夫妇之伦,含有指导新婚夫妇依礼行事,促进夫妻感情亲善和睦的用意,后来演化成一个含蓄的特定隐语,指代夫妻房事。

鸳鸯风急不成眠:

第五章名为"鸳鸯风急不成眠",取自姜夔《浣溪沙》中的一首,在他极负盛名的怀人系列词中,这首描写与情人依依惜别的词可以看做这一段不完美爱情的重大转折点,并推测此一别很有可能就是今生永别:"钗燕笼云晚不忺。拟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些儿闲事莫萦牵。""鸳鸯风急不成眠"是对爱人委婉的劝慰,鸳鸯尚且不成眠,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又何止你我?然而,要走的终归要走,留不住的终归留不住,只是不曾想此一刻即为生离死别,这才有了后续"当时何时莫匆匆"的痛悔。所以此处的"鸳鸯风急不成眠",实为离别时的不祥之语,成为后来重逢难期的不幸预谶,一段感情终成一生悲剧。寐以此命名第五章,为这段痛苦的感情埋下了哀伤的伏笔,就好像那句经典的台词:"我猜到了开头,可我猜不到结局。"一柄烧掉一半的合欢扇,无法完美的爱情,看不到未来,只剩残缺的妖娆。

当时为了平复诸多粉丝的愤懑之情,寐加了一句"云犹未布雨已敛",表示少桓并没有跟皇后ML。关于"云雨"一词,也就顺便八一下。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后来这朝云就成了巫山神女的代名词,也就有了元稹所谓的"除却巫山不是云",典故中楚怀王的艳遇也浓缩称为"云雨",成为男女缠绵的隐晦说法。


关于古代女官,由于本文下部还要涉及,索性在这里系统解释一下。女官规制中有"六尚"或"六局",即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寝局设尚寝二人,掌天子燕寝及嫔妃进御之次序。下辖四司:司设司、司舆司、司苑司、司灯司。其中的司设司设司设、典设、掌设、女史。司设掌床帷茵席,洒扫张设之事,典设、掌设佐之,女史掌执文书。而尚仪局设尚仪二人,掌礼仪、起居之事。下辖四司及彤史,其中的彤史"掌宴见进御之序,凡后妃群妾御于君所,彤史谨书其日月",彤史上还记载后宫女子的经期、妊娠反应、生育等,因为这些记录都用红笔,所以称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