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甩不掉那张苍白的脸,那群玻璃眼珠的鸟的尸骸。
——为什么?
我被什么给缠上了吗?
醒来以后,我在床垫上烦闷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总算撑起身子。背后和腋下流满了汗,整个房间湿闷无比。连被子都充满了湿气,不快极了。这么说来,好一阵子没晒被了——我想着这些事。
我望向庭院。
仔细一看,别说是防雨板了,连檐廊的玻璃门都没关。我似乎连门窗都没锁就睡着了。大概是阳光照射,邻家的屋瓦反射出白色的光芒。我对它的印象一向只有暗淡的褐色,感觉很新鲜。
我折好被子,洗脸漱口。
心情完全没有好转。我想泡个热澡,或至少擦个身子,但澡堂还没有开,冲凉也麻烦。我懒得拿水盆。
我坐在昏暗的房间里。
佛坛的门开着,总觉得有些讨厌。话虽如此,全部关上似乎也不太好——不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么想——我爬到佛坛前面,将全开的门关上一半。
突然,一道云雀啼叫从奇妙的方向传来,吓了我一大跳。
现在不是云雀出没的季节,而且声音似乎是从地上传来的,它或许是在庭院的哪里筑了巢。
我这么想着,撑起身子,但什么也没看到。庭院只是反射出上午的阳光,眩目极了。凋萎的绣球花已经完全乾枯了。
夏天令人不快。
盛夏的查访工作,不管是打听的人还是被打听的人都受不了,也很消耗体力。至于艳阳下的跟监工作,有时候甚至会引发脱水症状。夏天没有半点愉快的回忆。
妻子好像也说她讨厌夏天。
我突然在半夜回来,硬是把疲累地躺在床上的妻子叫起来,要她准备宵夜。妻子要是露出难过的样子,我就毫无道理地动气。
搞得那么心不甘情不愿的,干脆别弄啦……
我是不是这么说过?
妻子不是不愿意,而是身体真的很难受吧。老婆的身体并不强壮。到了现在,我才后悔为什么不能再体贴一些,让她就那样继续安睡?让她躺着,为她挥赶蚊虫,这才是爱情,不是吗?
为时已晚了吗?
——我讨厌夏天。
我再次把手伸向佛坛,这次把门更关上一些。
那是第二次事件的时候吗?一样很热,应该是吧。当时是残暑。那个时候,我也是在深夜把已经睡下的妻子叫起来……
又,
又想起由良家的事件了。
我已经没必要想起来了,该说的全部都说了。我把知道的资讯告诉该知道的人了,和我已经没关系了。不,一开始就没有关系。
我已经不是警察了,就算说退休刑警也算是警察关系者,我也老早就和长野本部断绝关系了。更别说什么由良家……
——我说了什么?
甚至特地把睡着的妻子叫醒,我究竟说了些什么?真令人费解,那完全不像我做过的事。
——木场。
我跟木场说了些什么?
喝醉以后,或许我想起了什么遗忘的事。
那么我对木场……
不,
我不能去问他昨晚我说了什么。
那简直就是老人痴呆,连自己都觉得可笑。
不管再怎么样,我都不能去问那种事。虽说都到了这把年纪,已经没有什么面子好在意的了。
而且就算知道了,也不能够如何。如果我真的说了什么,迟早会自己想起来吧。不过就算想起来,也不能怎么样。
和我无关。
只是……
这种无处排遣的倦怠感是怎么回事?
彷佛胸口内侧搔痒不堪,对,就像旧伤发疼似的……虽然不到无法忍受的地步,但这种不快感却教人无计可施。绝不是酒精的关系。不是身体不舒服,下流点说,应该是他妈的胸口作呕吧。
——来去吃个饭吗?
我这么想,不知为何望向佛坛。
瞬间,云雀再次啼叫。
一样是从地面传来。
我一直以为云雀是初春时在天上啼叫的鸟类,不过也不可能到了夏天就消失不见,或许是在地上筑了巢吧。
我将视线转向庭院。瞬间,一个白色的物体闯进视野角落,在矮桌上。
我把头转回去,一张纸片放在矮桌上。
我凑过去拿起来一看,是一张从手帐上撕下来的纸。上面写着住址,字迹中规中矩,却又处处飞扬,有些特别。
——是木场的字。
中野。
眩晕坡上。
古书肆京极堂。
对了。
是那个人。这个住址,似乎是木场说是他朋友、那个叫中禅寺的奇妙男子的住处。
我即将退休前……
侦办过一起出羽的古怪事件,而将事件导向解决的,就是中禅寺这个人。我在当地侦讯过他几次,回来之后也见过一两次,但后来就再也没有见面了。
这是当然,我也没理由找他。
中禅寺只是我所经手的无数案件里的关系人之一,而且他不是嫌疑犯,也不是被害人,我会忘掉也不足为奇。然而我却记得他,多半是因为他那独特的风貌和态度吧。
近黑色的便装和服,罹患肺病般的脸庞,犹如大正时代文士般的风貌,还有与他时代错乱的打扮格格不入、活辩士般思路清晰的说话方式。
一切都令人印象深刻。不管是案件的状况,还是里村等各个关系人,都是我所经办的案件中最为奇妙的——大概除了由良家的案子以外。
所以我记得他。
记得是记得……
——我为什么会问他的住址?
除非是我问,否则木场不会写给我。既然这张纸在这里,就表示我曾经要求他告诉我住址。
心情更低落了。
因为我不了解自己在想什么——当时在想什么。
好闷热。我站起来,将玻璃门全部打开,去到檐廊。
庭院也很热,而且亮得刺眼。
眯起眼睛一看,邻家的屋瓦上停了两只乌鸦。不晓得是否察觉到我的视线,乌鸦以粗俗的声音叫了两下,振翅飞往我的视野之外。
我是不懂啦……
木场的声音在脑中复苏。
那是把累积在别人心里像淤泥般的东西安上一个妖怪的名字,加以祓除……
驱逐附身妖怪……
——驱逐附身妖怪的祈祷师啊。
如果中禅寺真是这样一个人,那么他是否也能够治愈我内心的伤口呢?这种旧伤也能够治愈吗?不,追根究柢,这个伤究竟是什么?
我到底在烦闷些什么?
就是不知道这一点。
我转过身去,回到客厅,将佛坛的门完全关上。
——出门吧。
我早就决定今天要出门了。
大概是昨晚决定的。
折起的被子旁边摆着叠好的衣物,是昨晚穿的衬衫和长裤。这是我从现役时代就有的习惯。刑警无论何时,只要接到连络,就必须立刻出动。不能穿着四角裤和圆领衬衣就直接跑去现场,而且要是拖拖拉拉地更衣,会让凶手逃掉。
樟脑的味道还没有散去。昨天前往辖区警署时,我睽违许久地穿上这些衣服。
除了买东西和去澡堂以外,我几乎不会外出,而且最近天气炎热,我每天都是一件衬衣和短衬裤度过。到了这把年纪,已经不会在意外表了,连洗衣服都懒。我想当了鳏夫的老头子都是这样的。
我穿上衬衫,只从衣柜里取出新的袜子。穿上长裤,打开纸门,站在邻室的书桌前,我苦笑了。
没有意义。
我总是把警察手帐收在书桌抽屉里。那是借贷品,绝对不能搞丢。我习惯打理好外表后,再带着警察手帐出门。
——已经没有手帐了。
「你适可而止一点。」我觉得妻子正这么说,转过头去望向佛坛。
门关着。她一向什么都不说。
我把手巾和扇子塞进口袋,拿起外套,锁好门窗。
关上遮雨板,里头变得一片漆黑。
室温还是一样,她应该不喜欢闷热。
至少帮她开个门吧。我站在佛坛前,结果伸出去的手又缩回来,我任由门关上地前往玄关。人都死了才体贴,又有何用?
上锁。
心想,
——我在干什么啊?
我要去哪里?去了又要做什么?或许昨晚我有什么想法,但我现在想不起来,也毫无头绪。真是太滑稽了,或许我真的老糊涂了。
——不,
或许不必想得太深。
反正我现在也只是镇日虚度光阴,无所事事。或许我只是打算去见见奇特的熟人,消磨时间罢了。
走出巷子以后回头一看,自己的家显得异样地小,不过也大得足够让我关在里面了。
我犹豫着该去上野还是到浅草桥,结果从浅草桥坐上总武本线。换车虽然麻烦,但电车很空。我在中野站下了车。
杀风景的城镇。
我记得以前曾经来中野调查过几次,却完全不熟悉。
总之阳光强得要命。
我没戴帽子来,后悔莫及。
现役的时候也是这样,我老是忘记帽子。离开家门时戴在头上,回家时却空空如也。
每次弄丢帽子,老婆就会买新的来。有时候帽子会被送还回来;所以我说反正又会弄丢,不必买新的了,但妻子还是会买来。
搬家的时候,衣柜里找出了六个帽盒和四顶帽子。
换句话说,我至少欠妻子六句谢谢。
我走了二十分钟左右。
我已经习惯只靠地址找地方,并不会觉得不安。不过没办法连近路都知道,或许我绕了点远路。
一注意到,我才发现这里的道路往下延伸,两旁的房子却往上排列。真是奇妙的坡道——我一边心想,一边下坡,转了几个弯,道路再次上升。
这里真不能说是个交通便捷的地方。
我上上下下走了一会儿,不久后来到一道窄坡的入口,两旁被环绕墓地的土墙包夹。
住址应该在这道坡上面。换句话说,这道坡……
——就是眩晕坡吗?
坡道被毒辣的阳光晒得干涸。
看起来就像一条白色的光带。
我踏上坡道。
左右的油土墙里树木繁茂。
看它的枝极还有透过叶间洒下的光片,似乎可以听到如雨的蝉声,却不可思议地寂静无比。只听得见枝叶沙沙摇摆的声音,偶尔掺杂一些鸟啼。
我觉得面向阳光十分难受,不由得垂下头去,只看着干涸的地面前进。
老旧的民家屋檐下,麻雀正啄食着什么。
看到这个情景,我知道已经上了坡道顶端,总算抬起头来。
民家的另一头是竹林。
有个蔷麦面店的看板。此时我想起自己一早到现在什么都没吃。一想起来,便突然感到饥肠辘辘,我一迳走向那家荞麦面店,吃了一碗清汤荞麦面。
我还真是悠哉。
荞麦面店隔壁就是目的地京极堂。
高挂在入口上的扁额以独特的笔致写着京极堂三个字。
错不了。
但是看不出店是开着还是关着。门帘是拉开的,但没有人影,也没有人的气息。
我透过玻璃门望进去,理所当然,视野被塞满了书架的书本给填满了。我年轻时候也常读小说之类的东西,但是开始老花眼以后,就完全不看书了。遗忘许久的墨水香味掠过脑中。
不过并不是实际的嗅觉有了反应。
我彷佛被想像中的气味引诱,伸手抓住门,但最后还是没有打开。因为这个时候,我注意到挂在屋檐下的木牌。
木牌写着休息中。
也就是打烊的意思吧。
以休息来说,也太不小心了。门看起来也没锁。用不着打开,我一看就知道了。
依我观察,门的内侧附有插式门锁。如果两边的门框没有完全对准,就没办法锁门,玻璃门的门框微妙地错开了。
我再次望进里面。
柜台后面的纸门也开着,看得到里面。
我把脸凑近玻璃,里面疑似走廊的地方出现人影。
人影似乎注意到我,屈起身子。他在看我。影子弯腰驼背地朝这里走近两三步。
对方把手伸到前面摆动着,正用手巾擦手吧。可能是刚从洗手间出来,影子一边擦手,一边伸着头来到柜台。
个子很高。
好像不是中禅寺。
脸露出来了。相当年轻。青年留着浏海齐剪、后脑发际理短的少爷发型,眉毛相当浓,一张娃娃脸。
只看脸的话,就像个小伙计。
小伙计好像看到我,张大了嘴巴,直起身子回头,朝着里面说了些什么。
我竖起耳朵。
京极堂先生,有客人——他说着类似这样的话。
——他在啊。
他在。我有些死了心,然后有点松了一口气。
真是好笑,我明明只是来消磨时间的。就算白跑一趟,时间也一样可以消磨掉,而且就算见了面,我并没有特别的要事,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久后,年轻人背后出现另一道影子。
是和服。即使隔着玻璃门,也可以看出那张表情非常不高兴,凶恶得彷佛三千世界灭绝了似的。
我朝玻璃门伸手。
果然没上锁。
门很重,但很好拉,毫无抵抗地打开了。同时出现在一脸讶异地杵在原处的青年背后的凶恶男子——中禅寺秋彦——出声了。
「这……不是伊庭刑警吗?」
我……虽然开了门,却在这个时候犹豫了。我究竟该摆出什么样的态度才好?
这如果是现役时代,只要亮个警察手帐,说声「借点时间」就行了。就算不这么做,也没必要特别卖弄殷勤,不管对谁,都只要以同样的态度说声「现在方便吗?」就好了。
我无可奈何,说了声「午安」。
真难为情。
中禅寺既不吃惊,也没有收起那张臭脸,但以非常柔和的口吻说:
「两年不见了呢。」
光从他的口气,就可以感觉出他没有恶意或敌意,真是了不起。
「是吗?不过我已经不是刑警了。只是个没用的糟老头。后来我很快就退休了。」
「哦,我听说了。」中禅寺微微地笑了。
和之前见到的时候不同,他穿着亮草色的和服单衣。脸色虽然称不上健康,但意外地看起来不错。我印象中的他脸色更要苍白、更病慷慨许多,不过他的肤色算是比较黑的。只有表情符合记忆,一脸不悦。
一脸不悦的男子朝着杵在一旁的青年说,「这位是我曾经提过的木乃伊事件的刑警负责人。」
青年扬起粗浓的眉毛,惊讶地说,「就是那个即身佛事件的……?」
「这位刑警在东京警视厅里,眼力之精准也无人能及。小柴,在他面前可是说不得谎的唷。」
「哎唷,京极堂先生,我才不会说谎呢。吹牛倒是很会啦,有时候也会胡说八道。」
「年纪轻轻就这副德行,前途堪虑哪。话说回来,伊庭先生,您今天光临是……?」
「不,其实……呃,也没什么事……」我说道,「昨天我见到木场,所以……」
这根本算不上说明。中禅寺露出有些伤脑筋的表情,同情地说,「您见到木场大爷了吗?」
「是啊。他说你是他的朋友。」
「朋友啊……」中禅寺的表情变得更伤脑筋了,「他也是个教人头痛的警察呢。如果伊庭先生和他认识,真希望可以请您趁机教育指导他一下。前阵子他也才惹出了不得了的麻烦事,不但被送上调查庭,还跟老家疏远……能够免于被惩戒撤职,全都多亏了大岛先生大力帮忙。」
「他……是大岛的部下吗?」
大岛这个人在搜查一课也是第一流的好手。他能以威严服人,也擅长疏通,调查时的判断也很精确。这么说来,听说我退休以后,他很快就当上了一课的课长。
「大岛先生似乎调到公安三课去了。」中禅寺说。
「劳动争议相关部门啊,他还真是去了个麻烦的地方哪。」
「大岛先生的干劲受到上头的肯定吧。也因为现在时势混乱,他似乎忙得不可开交呢。」
「他还年轻嘛。正值壮年,多吃点苦也是没办法的事。嗳,先不说这个……昨天木场……呃,来我家有点事,我们两个傻子意气投合,一起暍了酒。聊着聊着,就提到了你……」
这不是谎话。
不是谎话,但我觉得这仍然算不上来访的理由。
「我现在只有一个人,也没有工作,闲得发慌,所以……」我敷衍说,「嗳,也没有什么事啦。只是反正也问了你的住址……你现在在忙吗?」
我望向青年。青年搔了搔头,说,「也不算在忙呢。」洒脱的口气和动作都还不练达。青年似乎应答风趣,但感觉也像是装大人,他还没有受过社会大风大浪的历练。
——是学生吗?
「您猜的没错,他是个学生。」中禅寺说。
我明明什么都没说。
「他姓柴,就读文学部哲学系。」
「是大学生吗?」
「是大学院生(※相当于欧美的研究所,设于大学课程以上,教授、研究学术理论及应用的专门课程。过去日本的大学院制度较为多元,战后分为修士及阵士课程。)……吧,现在。对吧?」
中禅寺说了一所学校的名字,但我和学问无缘,不知道那是哪里的什么学校。柴再次搔了搔头,说:
「我叫柴利鹰,研究近世思想史。」
就算他说什么近世、什么思想,我也不太懂。「不好意思,我这个人胸无点墨。」我回道,于是他回答,「我在研究江户时代的儒学。」
「儒学……?」
「就是孝悌忠信那些……啊,我并不是军国主义者。我研究的是儒学,但也不是共同爱国那一套,而是更早以前的……呃,就是朱子学那类的……」
「你在警戒什么?」
青年的口气很含糊。他以为惹我不高兴了吗?我只是听到儒学,想到由良昂允罢了。
「呃、不,欸……」
柴不知道是支吾其词,还是想打马虎眼,但似乎是介于中间,最后他「嘿嘿嘿」地笑了。中禅寺瞥着他,说:
「选择儒学做为研究对象时,是会有许多麻烦的,伊庭先生。」
「许多麻烦?」
「嗯,麻烦不少。例如说,明治中期以后,这个国家将其当成国策的一环,推行儒学式的道德教育。对于受到这类规范薰陶的世代来说,这种研究是会教他们看不顺眼的。」
「会吗?又不是在拿它取笑,有什么好生气的?」
「话也不是这么说。因为研究者并不是信奉者。如果不和对象保持距离,研究就无法成立。儒学思想历史相当悠久,在发源地的大陆也历经过许多次变迁,有许多学派和教派。不管是朱子学还是阳明学,如果支持任何一边,就不可能做什么研究了。我国也是一样的。山鹿素行(※山鹿素行(一六二二~一六八五),江户前期的儒学者、兵学者。)和荻生徂徕(※荻生徂徕(一六六六~一七二八),江户中期的儒学者。)不同。战前所谓的忠君爱国思想,说起来也不过是这些变化的其中一种罢了,因此如果身为研究者,就不能采取一昧礼赞这些思想的态度。」
「你说的应该是没错吧,可是就算不吹捧,也不会贬损吧?」
「有时候也必须提出批判性的发言,这些话对某些人来说听起来就像毁谤。」
「嗳,是啊。」青年笑着说,「另一方面,现今民主主义的社会里,当然也有仇视这类战前偏颇的道德教育的看法。明治的新政府是为了让国体往他们希望的方向转换,才会把儒学做为政策道具,加以倡导:而既然是建立在这类意识形态上,不管是忠还是孝,多少都会与它的本义有些歧异,而儒学等同于皇国史观(※以国家神道为基础的一种历史观,认为日本是由万世一系的现人神——天皇永远君临、无可匹敌的神国。)、帝国主义这种不太正确的认识也就大肆横行了。所以有些人会认为选择这种危险思想做为研究对象,本身就是不好的……而我两边都被说过。」
柴说道,露出有些不自然的笑容。
原来如此。
我十分明白他的意思。像我也一直认为《论语》《大学》《中庸》这些书本里面写的是教人赞颂君主、发誓忠诚的文句,并深信不疑。
或许其实不是。
仔细想想,我对儒学根本一窍不通。明明什么都不懂,却自以为隐约明白。
——伯爵也是。
由良昂允和他的父亲还有祖父,似乎都是儒学者。
我在完全不明白这些事的情况之下,而与由良往来,进行由良家的调查吗?
我望向柴。
「原来有这么多名堂啊。不过这样的话,用不着那么警戒。我不是公安出身,以前当的也不是特高警察(※即特别高等警察,高等警察的一种,负责处理思想犯罪、镇压社会运动等事务。二次大战以后废止。)。我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搜查一课退休刑警,一个糟老头罢了。」
「哦……」
「嗳,糟老头是糟老头没错,但也不是连骨子里都染满了教育敕语(※一八九〇年发布的近代日本教育的最高规范,采敕令形式,内容以忠君爱国主义与儒教道德为主。)的老古板。我天生就排拆信仰崇拜那一套,不管是佛坛还是天皇御真影,我都从来没拜过,对这类话题一点芥蒂也没有,反而是不怎么喜欢谈,所以不管听到什么都不会生气,也不会拿白眼瞪你,放心吧。」
「真是个进步的糟老头呢。」柴说。中禅寺斥责他,「怎么这样对初次见面的长辈说话?没大没小。」
「不打紧,我本来就是个糟老头。不过我不是进步,只是不认真,没学识罢了。趁着年轻多读点书是好事。那么,怎么样?你是中禅寺的亲戚什么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