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勉强,让她忍耐,还让她奉献出一切。老婆默默地忍耐了三十年,搞坏了身体。我从未曾想过要补偿她。我会辞掉工作,完全只是因为我想辞职。
只是就算辞了工作,也无事可做,所以才想到要来看护老婆的病。因为想要改变环境,所以也买了房子。就在想要重新出发的时候……
老婆死了。
「嗳,这是天命。没办法的事。」
木场露出奇妙的表情。
「她是在外出购物的途中……过世的吗?」
「那天她说感觉身体情况不错,想要准备晚餐,出门去了。我一直等她。像个呆瓜似地等。入夜了她也没有回来,我才总算着了慌,四处寻找,但是那个时候,她早就已经冷冰冰地躺在太平间里了。因为才刚搬来,这附近也没有熟人……」
「所以被当成无名尸处理啊……」
「是路倒的无名尸啊。她只是个老太婆,又没有身分证,当然也没有挂名牌,所以查不出身分,不知道该怎么办,就交给警方了……」
她明明那么讨厌警察,
我却让她连死后都不舒服了。
「……里村碰巧在那里负责行政解剖。后来知道那是我的老伴,他大概觉得这也算是缘分吧。那个医生还特地找来我家哪。嗳,虽说是偶然,也是段奇妙的缘分哪。」
我完全忘了这回事。
「他缝得很棒哪。」我说。
「这样啊。」木场苦笑,「比起活生生的人,那家伙似乎更会处理尸体嘛。」
「嗯……一起工作的时候,他也喜孜孜地解剖木乃伊呢。那个时候里村本人也说了。」
「那个笨蛋说了什么吗?」
「嗯……」
他说,尸体不会说话,不解剖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就算变成了尸体,遗族也不愿意亲人遭到解剖,所以尽可能把遗体弄得漂漂亮亮地送回去,是做为法医的礼仪。
「唔,当时听到的时候我没什么感觉,但是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能够体会了。他说的完全没错。你应该也了解,干这行工作,尸体都看惯了。就算不愿意,也会刻骨铭心地了解到人死了就什么也没了。」
「是啊。」木场说,点了点头。
「尸体这玩意儿,只是个东西罢了。不是手折断、脖子扭断,就是全身焦黑,嗳,没了生命,就不是人了。只是形状还是人罢了。这种事我完全明白,可是啊,就算再也不会动了,我的老伴还是我的老伴。真奇怪哪。」
我很感谢里村把她缝得那么漂亮——我说。
小佛坛上没有花也没有供品,只摆了牌位。我回头看去,木场也瞄了佛坛一眼,然后在鼻子上挤出皱纹。
「看样子……那个笨蛋也能给人派上一点用场哪。」
「你和里村熟吗?」
「我才不想跟那种人熟呢。」木场骂道。
我……
说了不必要的话。有时候我好几天都不会说上一句话,觉得有点累了。
「那么……」
我问他有什么事。
「你特地去向那个不想熟的家伙问出这里的地点不是吗?」
「说到重点了。」木场把视线从佛坛移到我的脸上。
「虽然想泡个茶招待,但我泡不出像样的茶来。」我说。
「不用麻烦。」粗犷的刑警应道,「伊庭先生……以前是在长野吧?」
「是长野没错。我在长野当刑警,上了年纪没能出征,就辞职了。辞职以后离开长野,在这儿闲混的时候被人给捡去,就在这儿复职了。」
「其实,长野向我们麻布署提出了照会。」
「照会?」
照会什么?我问。木场说了声「其实啊」,把一只脚跷到另一条腿上。
「是关于二十三年前、十九年前和十五年前的事件。」
「二十……你说几年前?」
「二十三年前。」
「昭和……五年啊。」
「是帝都复兴祭(※一九三〇年三月二十六日,为庆祝关东大地震后的都市复兴事业告一段落而举行的庆典。)的时候。」木场说。
「东京的事我不清楚……你该不会想胡说八道什么你那时候就在干刑警了吧?」
「别开玩笑了。那个时候我还是个脸上挂着鼻涕的野孩子,才十二岁呢。所以啊,他们搞错了。」
「搞错什么?」
「木场和伊庭啊。(※日文中木场(kiba)和伊庭(iba)发音相近。)」木场说,「他们把前东京警视厅的伊庭跟前东京警视厅的木场给搞错了。真是好笑。想想年纪就知道了嘛……嗳,去年年底,我曾经委托长野本部提供八年前的事件资料,我想他们是因为这样而误会了吧。连文件也不查一下就跑来问了。」
「问本厅吗?」
「是啊。问的又是『前任搜查一课的木场现在在哪里?』本厅的人也不晓得是什么事,就回说『那个笨家伙被左迁到麻布署去了。』然后麻布署接到连络,没想到仔细一看……」
「搞错人啦?」
「搞错人了。所以不管他们问什么,我都是一问三不知啊。我是小石川的石材行的儿子,才没听说过什么信州的杀人命案咧。所以我就回说,『谁知道啊,混帐东西!』然后叫他们查清楚点,他们竟然给我回说:『啊,搞错了,不是木场,是伊庭。』所以我吼回去:『不要再打来啦!』挂了电话,可是……」
「可是怎样?换成是我,根本不会去理这种搞错人的乌龙事。」
「我听到了你的名字。」木场说。
「听到我的名字?」
「你知道中禅寺这个人吗?」
「中禅寺?」
我听过这个名字。
「他是中野的旧书商……那家伙是我的朋友。听说他在出羽……」
「哦,我想起来了。」
是我和里村一同前往出羽侦办案件时的民间调查协助者。
「我记得他和里村似乎也是老朋友了……对了,是那个阴沉沉的、穿和服的男子对吧?」
那是个奇特的人物。
「多亏有他通报,警方才能逮捕凶嫌,成功救出被害人呢。哦,是那个人啊。」
「唔……那家伙的确是有点古怪。那个事件,我从他那里听说了。大名鼎鼎的刑警伊庭银四郎的传闻,也是从他那儿听说的。然后我去问了最老资格的长门大叔,又去找了里村那家伙……」
「真是辛苦啦,你也该做点正经事啊。」我说。
「我这是正经事啊。」
「我是不晓得长野本部在想些什么,可是都那么久以前的案子了,现在再挖出来又能怎么样呢?全都已经过了时效了吧?最近不是因为罢工、游行什么的,忙得很吗?北区啊、板桥那一带,不是都闹翻天了吗?」
「警察又不是公安。」木场说道,露出吃不消的表情,「我这人有点老古板,讨厌处理麻烦事。那种搞不清楚到底错在哪边的争执,我可调停不了。追捕杀人犯、小偷之类的才合我的性子。唔,比起警官,更像捕快哪。我在现在的办公室里,被取了个绰号叫武士哪。」
「武士?你是说配刀的那个武士吗?」
「是野武士(※中世时期,从败逃的武士身上夺取装备的武装农民集团。)的武士。就算被这么叫,也没有什么好高兴的。不过,我在本厅的时候被人叫成魔鬼,半斤八两啦。」
「五十步笑百步。」我说,木场便笑道,「说的没错。」
「因为是武士,所以会在意过去的案子吗?」
木场「哼」地笑了。然后他抽出插在胸口的扇子,扇起领口来。
「长野那里说,这不是过去的案子,而是现在的案子。」
「可是你不是说二十几年前吗?」
「唔,是啦。过去的那些案子,似乎和现在的案子有关连。所以我也介意起来了。伊庭先生……」
木场放下跷起的脚,「啪」地阖上扇子。
「你知道由良这个人吗?」
「由良?」
「由良昂允。」木场说,「你不记得吗?」
「不……」
很久以前,
曾经听过。
「这……」
我是什么时候听到这个名字的?
「所以说,第一次是二十三年前啊。」木场说。
「第一次?第一次是指……」
「二十三年前、十九年前、十五年前,全都是同一宗案子。顺道一提,八年前好像也发生了事件。嗳,说到八年前,是终战那一年。那个时候伊庭先生……」
「我辞掉警职,当时只是个不中用的老糊涂。开战时我都五十五了嘛。辞职是辞职了,也没办法进军队,只好出来东京,到工厂工作。那时我只是个糟老头……难怪会不晓得。」
全都是同一个案子。
同一个。
「啊啊……」
「想起来了吗?」
「你说的是那个鸟城的案子吗?」
「鸟城?那是啥?」木场睁大了一双小眼睛。
「当地人是这么叫的。那栋屋子大得就像座城堡哪,和那一带格格不入。」
「那一带,指的是立科那边吗?」
「立科?那里现在叫这个名字吗?地名变了哪。嗯,山是蓼科山(※日文中,立科(tateshina)与蓼科(tateshina)发音相同。),但村子并不叫那个名字。我在的时候是叫芦田村,那栋屋子是位在一块叫池之平的草原郊外。」
「池之平啊。那么,就是那里。」
「那里啥都没有啊。」我说。
「不是有白桦湖吗?」木场说,「最近好像也致力发展观光业啊。听说可以溜冰,时髦得很呢。」
「我不晓得哪。」
那里才没有那种东西。
「那里没有什么湖啊。标高虽然高,却是一片湿地。那里是音无川的源头,到处都有伏流水,可是没什么湖啊。」
「是盖出来的。」木场说。
「盖出来的?你说湖吗?连那种东西都能盖吗?」
「好像是。」
「这么说来……」
我记得曾经听说过县与国家通过决议,要在那里进行温水贮水池营造事业。当时因为可以获得国库补助而轰动一时,好像也有农林省(※日本政府部门之一,负责管理农政、林政以及水产事务。一九七八年改为农林水产省。)的技师什么的前来调查。
「那不是温水贮水池吗?」
「贮水池?不晓得哪。我听到的是湖泊。」
「不,池之平那一带是水田的水源区,可是音无川这条河水温很低,从蓼科山涌出来的水,用来种稻太冷了,灌溉口附近的稻子全都冻在水口了。」
「冻在水口?」
「不会结实。即使到了应该是金黄色的稻穗结实累累的时期,还是一身绿地杵在那里,那是永久性的冷害。」
没错。农家为此十分困扰。我也曾经听说只要气温稍降,将近一半的水田就无法收获。此时有了一个计划,要拦堵音无川,在池之平建造一座温水贮水池。不过我记得计划停摆了,才刚动工,战争就爆发了。在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中,不可能去挖什么池子。
「战后工程再开,已经完成了。」木场说,「我在报纸还是杂志上读到的,好像是当地居民费尽千辛万苦建造完成。因为行政机关抽手不管,当地居民只好采伐山里的木材变卖,充当财源,由邻近居民自己充当工人,不眠不休地进行工程……」
原来是这样啊。
我完全不知情,我不是那种抛弃故乡之后还会再去关心的人。
但是仔细想想,当地人会那么拚命,也是理所当然的。
当地应该负担了几成工程经费。做到一半,国家和县政府就抽手不干,教人怎么承受得了?挖到一半就这么扔下,环境也不会改变,只让当地留下一大笔债,那根本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样子教当地人如何活下去?
「那耕地也顺利维护好了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木场说,「可是湖泊确实完成了。刚完成的时候好像叫做蓼科大池,不过现在改名叫白桦湖的样子。只是说什么温水,这我不懂哪。水是温的的话,岂不是捉不到鱼了?」
「说是温水,也不是滚水啊。只要拦住水流,贮存一段时间,水温就会上升了。这样啊,白桦湖啊……」
我无法想像那里有一片湖泊的景观,不过那里的确长着许多白桦。
树木,山川。这些东西,战后我完全没见过了。
东京全是焦土。
——白桦湖啊。
「我对农业不熟悉,不过现在好像可以捕到若鹭鱼和虹鳝,也有巴士开到那里,还可以骑马、泛舟,观光业好像相当兴盛。」
「巴士?」
难以置信。
「不过通往湖泊的路况好像很糟。」木场说。
「连这种事都会上报吗?」
「读旧报纸是我的兴趣。」
「你也该做点正经事吧。」我说。
「所以说这是正经事啊。关于那座鸟城……」
「哦。」
我挖掘记忆。
耸立在一望无际的荒野外围的石造建筑物。
从小就听人说那是宫殿,是城堡。
现在变成在湖泊的另一头吗?
——无法想像。
「唔……那是一栋看也没看过的西洋风的石造洋馆,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
「是那么宏伟的建筑物吗?」
「不是宏伟,根本是夸张,外表完全就是迎宾馆还是议事堂哪。嗳……」
这是老早以前的记忆了,或许多少有些夸大吧。
「虽然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不过就是那种感觉。在这里,高大的建筑物不稀奇,但是那一带完全看不到,所以异常地显眼。嗳,就出于嗜好而建造的屋子来说,算是很了不起啦。凭一般的财力是没办法造出来的。」
「出于嗜好建造?」
「当然是嗜好。家人也没几个,就算让佣人住进去,也不需要那么大的空间。像我,小时候一家五口就挤在总共六张榻杨米大的两个房间里过活哪。那不晓得有几倍大。因为太大了,我还一直以为是山人的家呢。」
「山人是什么?」木场问,「住在山里的人吗?」
「你说的是三角宽(※三角宽(一九〇三~一九七一),小说家,研究山中神秘居民桑卡(サンカ,sanka),有许多相关著作。)写的那个吧?我说的是天狗啊、山姥那一类的山人。」
「什么,原来是妖怪啊。」木场用一种不屑的口气说,撇向一旁。接着他莫名其妙地呢喃道,「我已经受够妖怪了。」听他的口气,一副被妖怪添过许多麻烦的样子。
「嗳,就是那个妖怪啦。也不是樵夫,传说是身长高达一丈(※一丈约三公尺。)的巨人。蓼科山里有那种怪物栖息。不,是传说有那种怪物栖息。和现在的小孩子不一样,我小时候对这些可是深信不疑。我一直以为那是山人住的房子。」
「原来如此,身高一丈的话,屋子一定也很大嘛。」
「就是啊。可是一问之下,大家却说那是鸟城。哪来的鸟大得跟大象一样?又不是凤凰。」
「好像会有人想吃哪。」木场笑了。然后他俏皮地问,「那么里面住了些什么?」
「鸟啊。」我应道。
「鸟……?」
「就鸟啊。嗳,好一段时期,我都不明白为什么它会叫做鸟城。建筑物的形状也不像鸟啊。里面的确有些什么,但我也没法子确定。没有半个大人肯告诉我,我也不曾去过那里。没藉口好去嘛。」
——住的世界不一样。
父亲这么说。小时候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但不久后就了解了。当时的人,被分为平民和平民以外的人。而且……
那里不属于村子。
这不是指行政区画上的所在——住址,而是说那里不属于共同生活体的村落成员。
村落是同生共死。
不是单纯的团结,而是休戚与共,所以即使被国家抛弃,也能够建造出湖泊。木场刚才说得彷佛湖泊是当地人努力的成果,但他的说法听在当地人耳中,却有不同的感觉。
那是由村落决定、出于村落的意志、由村落共同行动,才能够办到的事。那是采伐、贩卖村落共有的森林,确保财源,由村子的年轻人和男子提供劳力,才能够成就的事业。
若不是以村为单位,而是委由个人或家庭判断行动,即使利害关系再怎么一致,意志也很难统一,也无法确保财源和劳动力。
可是,
鸟城的居民应该完全没有参与贮水池的建造。他们只是隔着窗户,望着湖泊在眼前日渐完成吧。
听说那一家没有举行入村仪式。
虽然不清楚他们是什么时候迁入池之平的,但听说那个时候也没有立保人,好像也没有进行该办的手续——当然不是法律手续,而是习俗上的手续。当然,鸟城的居民从未担任过村子干部,也不曾加入村子的组织,也从来没有参加过村子的活动和集会。他们被免除称为义工的村落公共劳役。
那里——被称为鸟城的建筑物与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完全被孤立在共同体之外,所以我认为自己一生都不会靠近那里。
——没想到,
我完全没想到,后来竟会以警察的身分,为了调查而进入那栋洋馆。我想同僚刑警和制服警察应该也是同样的心情。
不出所料,里面豪奢至极。
可是,
我一点都不羡慕。
警察能够合法地闯入个人的生活。与其说是能够,倒不如说即使不愿意也不得不这么做,所以刑警能够从内侧窥看到由上至下各种阶层的人物生活。
刑警也是人。看到贫困的人、不幸的人,也会觉得同情,心想自己要好多了。相反地,接触到富有的人、生活优渥的人,也会感到羡慕和嫉妒。刑警不能让私情影响到调查,所以我不会让这些想法显现在表情和言谈上,不过心里还是会忍不住这么想。
可是,
进入那栋洋馆时,我什么感觉也没有。
因为我觉得就像父亲说的,居住的世界完全不同。落差太大,一点都不觉得羡慕。更重要的是……
——那里……
「你怎么了?」木场问。
「没什么。」我答道。
我记得,
——应该有照片才对。
「上来吧。」我对木场说,木场说「我坐这儿就好。」但我回道,「我又不是要端茶给你,不管坐在哪里都一样碍事。」硬是要他脱了鞋子。
妻子过世时……
我整理遗物时发现的。
我记得好像丢进佛坛底下的小抽屉里了。
我屈下身子,牌位来到眼前。我一次都没有在这个地方恭敬地坐下来参拜过。我拉出抽屉,不出所料,全新的经本底下压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一股白檀香扑了上来。
「这个。」
我把它扔到矮桌上。
我没有细看。
就算看了也不能怎样,而且家里就只有那么一张照片,不可能弄错。我连妻子和父母的照片都没有,我和照片没有缘分。
大个男坐在小矮桌旁,双手捧着老旧的照片,细小的眼睛眯得更细,然后爬也似地将身体探出檐廊,将照片举到阳光底下。
「哈思……」
「你那是什么鬼声音?那就是鸟城。我想应该是我当成调查资料,叫照相班来拍的吧。不,不对,那是别的照片。而且……嗯,要是那样的话,照片留在我手中也说不过去。」
——不太对。
木场端详着照片。
「上面印的日期是明治二十年(一八八八年),而且虽然拍得很小,但入口站了一排看起来高高在上的先生女士呢。」
「那大概不是吧,或许是对方拿了以前拍的纪念照给我。我记不清楚了。」
——真的不对劲。
为什么家里会有那种照片?
而且是在妻子的遗物中。
仔细想想,真教人难以释怀。找到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有什么蹊跷。我记得我什么也没想,就把它给扔进佛坛的抽屉里了。我的行动非常自然,但是现在想想自己为何会那么做,也觉得不太自然。那不是一张熟悉的照片,但我的确不是第一次看到。
无法释怀。
「好惊人的洋馆哪。」木场自言自语着,「的确,这根本是外国的景观。而且非常考究。装饰好精致。这是灰泥吗?」
「就跟你说是石头了,那是雕刻。那糊成一片的花纹还有动物,也都是石头雕出来的装饰。」
「嘿?」木场再次佩服地出声,「从你的话想像,我还以为是一个更四四方方的、无趣的建筑物哪。这真是豪华。了不起。」
「嗯,的确是了不起,可是一点都不教人羡慕,很低级。」
——那里,
是鬼屋,里面根本没有住人。
那座洋馆……
「什么意思?」木场讶异地说,「品味很低俗吗?」
「品味……糟透了。那可是座鸟城呀。」
「问题就在这里。光看照片,也不是不了解为什么会把它比喻成城堡……可是我还是看不出鸟在哪里哪。」
「是啊。可是啊,只要一踏进里面,马上就知道为什么了。」
「马上?」
「马上就懂了。我只是踏进里面一步,就知道为什么从小别人都叫它鸟城了。」
「为什么?」
那是……
对,那副情景。
以某种意义来说,那根本就是疯狂。
「所以说,那里面真的有鸟啊。」
「大鸟吗?」
「不大。不大,可是……」
鸟,
我鲜明地回想起来。
鸟,到处都是鸟。
「像这样,整个屋子放满了鸟的标本,多到吓死人。那真的是诡异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