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景杜氏在跟前,老夫人杜景氏是绝对会给亲闺女,好好的念叨念叨。这当娘的,怎么能把亲闺女往火坑里推呢?
杜仲胜见着他娘杜景氏气急了的样子,是回了话,道:“娘,妹妹不在跟前,您莫急。您若是气急伤身,那不是给妹妹添了罪过吗?”
“我能不急吗?这再过上两月,春瑜就要嫁过去了。一但嫁到别人家里,还能反悔吗?”老夫人杜景氏,是摆明了想搅和掉景春瑜的婚事。可杜仲胜却是叹了一声,道:“娘,妹妹虽然是杜氏的闺女,现在却更是景氏的媳妇。”
“更不用说春瑜那孩子,她是景氏的闺女。春瑜的亲娘同意了,春瑜的亲祖母也同意了。咱们一个外家的亲戚,便是要反对,又有何理由去反对?”杜仲胜瞧着,他们杜府何苦趟了混水,摆明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那是你亲外甥女…”老夫人杜景氏是硬着脖子,说了此话道。杜仲胜却是回道:“娘,俗语说得好,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婚。若真是闹大了事情,不是给杜府的声誉抹黑吗?”
“再说,景府那边,哪个不是春瑜的长辈,用得着咱们去惹人嫌弃吗?”杜仲胜真心不认为,他们想做好人,别人就会乐意瞧着他们的出头。指不定,别人真心嫌你是狗拿耗子,多管了闲事啊。
老夫人杜景氏是瞧着儿子杜仲胜,一门心思里。不想多管的样子。哪里还能硬顶着,只得“唉唉”的叹了几声。杜仲胜瞧着他娘不高兴,他心里也是不好受。便是宽慰道:“娘,你若真觉得春瑜那孩子,让您心疼,便是给外甥女,多添份嫁妆吧。”
钱财何的?杜仲胜就当是哄他娘高兴。反正。再添能添到哪去?不过是个亲戚间的情意罢了。
老夫人杜景氏瞧着儿子杜仲胜,是给出了让步,自然是欣喜的接了下来。毕竟,就杜景氏活过的岁月里,还没真糊涂。杜景氏前面的做法,不过是以进为退罢了。能给女儿和外孙女捞些好处。杜景氏自然便是善罢干休了。
庆元十四年的二月中旬后,杜府安排了贺礼,准备起程去景府;这些贺礼嘛。自然是给景春瑜的婚事贺喜来着。
“阿好,你要去景府观礼吗?”于秀娘问了女儿的心思道。杜齐好想了想后,回道:“娘,我不去了。便是备份礼,随府上的行程。给春瑜表姐捎去吧。”
杜齐好认为,她跟景春瑜是相见无言了。两人见啥面。还是不见的好。
庆元十四年的晚春三月,景府内的景春瑜,是做了新嫁娘。
八抬的大轿,三十二抬的嫁妆,景春瑜在新婚的轿子里,带着对未来满满的希望,嫁到了南李乡的张家。
在景春瑜迎进了张家的大门后,张士礼和景春瑜拜过了高堂。拜堂后,景春瑜给迎进了新房,新郎官张士礼自然是到了自家的土院子里,给众宾客回礼。
张士礼很高兴,当然,来他家吃酒的宾客,也挺高兴。毕竟,军户的日子不过,张士礼家拿了不少积赞的银钱,娶了这么个“富贵”家的媳妇。更别说,满院子的老老少少,对景春瑜抬进张家的三十二抬嫁妆,算是长见识了。
毕竟,对普通的军户来说,这可是一份肥厚的大家产啊。
“恭喜张兄弟。”
“恭敬张大哥,跟大嫂百年好合。”
“大哥,和嫂嫂早生贵子。”
众人敬酒里,更是对张士礼,送上了祝福。张士礼的亲娘,张王氏是在儿子结婚后,喜得合拢嘴来。
在张士礼饮了许多酒后,张王氏怕儿子担搁了洞-房大事,就是找了本家的侄子,去给堂兄陪酒。在张士礼敬完一圈酒,是回了屋内后,张王氏给张士礼备上了醋水,道:“九四,你喝些醋水,解酒。”
“娘,儿没事,儿还清醒着。”张士礼的本名叫张九四,张士礼这个名字吗?是他在认识县里的曹吏后,改得个大名。毕竟,张九四这个名字,实在不是个什么高雅的名。张士礼,哪怕是个小小的军户,也是羡慕着富贵人家的日子。
“成,你敬好酒,早些去陪你媳妇。娘去招呼客人。”张王氏给儿子张士礼交待了话后,是急急的出了屋子。
古代的迎请,都是在午后去新娘的家里。所以,宾客们来张家吃的喜酒,就是夕食的那顿饭。在夕食后,除了想闹洞-房的无聊家伙外,其它人自然是各回各家了。
张士礼进了新房时,见着了床榻上坐着的景春瑜。景春瑜头带着红盖头,张士礼拿起了柜上放好的称杆,挑开了景春瑜的喜帕。
景春瑜在新婚时,是抹了胭脂的。所以,张士礼仔细打量景春瑜时,就看见他的媳妇,是长得特别的漂亮。张士礼收起了他习惯的痞-子样,正经的说道:“娘子,为夫有礼了。”说着,张士礼还学了教书夫子的样,拱手对景春瑜行了个文人礼节。
景春瑜瞧着张士礼傻头傻脑的样子,是捂嘴轻轻笑了出声。随后,景春瑜想着她要跟张士礼过上一辈子,自然得习惯这些。所以,景春瑜松了手,起了身福了一礼,道:“夫君,吉祥如意。”
“我们见过面的,娘子,你还记得吗?”张士礼提了话道。景春瑜想了想后,实在是没有印象。所以,景春瑜是问道:“夫君,是在哪儿见过呢?”
“在小白马寺。”张士礼边回着话,边注意着景春瑜的神色。景春瑜愣了一下,随后,似乎有些印像,可想了想后,还是没有记起来。于是,景春瑜摇了摇头,回道:“对不起,夫君,我实在记不起来。”
“没事,记不起来,也无所谓。”张士礼摆了摆手道。
“夫君,我的闺名唤春瑜。你若是不嫌弃,可以唤我的闺名。”景春瑜说了话道。张士礼听后,问道:“春芋?”
景春瑜不知道张士礼把她的名字,理解成了乡下的一种粗粮。便是顺着话,解释道:“是啊,春瑜。春者,四季之长。瑜者,美玉也。”
张士礼虽然是个大老粗,却也知道“玉”那玩意儿,是富贵人家喜爱的东西。特别是读收人,最喜爱用玉来赞美人。所以,张士礼问道:“这字如何写?”
景春瑜便是伸出手,虚写了一遍。张士礼点了点头,虽然没有明白,不过他还是假模假样的回道:“原来如此。”
新婚第二日,景春瑜早早醒了过来。
当然,渡过了新婚夜,景春瑜初初尝了鱼-水-之-欢,不可能不累着的。只是,景春瑜感觉身上有些腻,便是想起身洗漱沐浴一翻。
早早起了身,景春瑜出了新婚的屋子,她是第一眼真正瞧见,她往后要生活的家了。因为张家的贫困,景春瑜想在夫家留了好印象,自然是没有要她娘景杜氏想给陪嫁的丫环。毕竟,景春瑜不想新婚后,给夫家留个不能吃苦头的印象。
“一切重新开始吗?”景春瑜呢喃了这话,她不知道她的未来会如何?
“媳妇,你起得倒早啊。”景春瑜刚落下话时,隔着正屋的对头的厢房屋门开了。景春瑜认识开门的老妇人,正是她现在的婆母张王氏。
“娘,吵醒你了吗?”景春瑜歉意的问了话道。毕竟,嫁了人,就要在这个家生存下去。景春瑜不知道她的夫君如何?可她知道,她得讨了婆母的喜欢。
“没事没事,你累着了,要不再陪九四睡会儿?”张王氏知道她的媳妇,是个富贵家的姑娘。瞧瞧那三十二抬的嫁妆,张王氏就得高看媳妇一眼。自然在新婚开始,张王氏可不敢给这个高门的媳妇,什么眼色瞧瞧的。
“娘,夫君还在睡呢。我是新媳妇,自然得给夫家张罗了早饭。”景春瑜在嫁到这个贫穷的军户夫家前,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所以,景春瑜在出嫁前,自然是做好了功课的。
景春瑜的心里,有些鼓励她自个儿的暗暗想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说贫-贱之妻,不可弃。
景春瑜想她陪着张士礼,走了这遭苦头,将来自然会得到回报。想着权利,想着人上人的滋味;景春瑜觉得,一切的磨砺,她都能忍受的。
“好,好。娘也睡不着了,正好,咱们母女一起弄早饭吧。”张王氏挺喜欢媳妇的知趣。在张士礼成婚前,张王氏就没少听旁边的闲话,都说高门的富贵姑娘不好娶,娶回来那也是做个尊贵的姑奶奶。
甭指望媳妇的侍奉,想想十批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姑娘,能是做出粗活的妇人吗?
可现一瞧着,张王氏心头满意,想到,这媳妇瞧着不错,是个能跟九四过日子的。
072 阿好是新媳妇了
庆元十四年的夏,杜齐好的二嫂嫂杜李氏,嫁进了杜府。
在杜府迎了新媳妇的时候,杜齐好听得了景府送贺礼的仆人们,透露的消息。杜齐好在陪着生母于秀娘,聊聊话时,是说道:“娘,听来给二哥贺喜的景府下人讲,春晓给表兄添了个儿子吗?”
“景春晖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你啊,往后可莫要再谈这些事情。”于秀娘不喜欢着景春晖,毕竟,景春晖差一点,就是毁了女儿的清誉和名声。更不用说,景春晖挖坑把自己埋了的同时,差一点把杜府也给埋了进去。
于秀娘的眼里,景春晖能得了半个“好”字,才是怪事呢。于秀娘对景春晖相关事情的态度,就是能不相干,最好不相干着。
杜齐好见此,是点了点头,便把景春晖和春晓的事情,搁了后面。毕竟,杜齐好知道,景春晖的一辈子,是翻底无望了。而春晓嘛,得指望着她的儿子,将来能否出息,给她挣出了好日子。
不过,这一切,都跟杜齐好,真正的无关了。
庆元十四的初秋,杜齐好已经是实岁十四,虚岁十五。贺府与杜府已经是相互说合好,在九月初一,迎了杜齐好进贺府的大门,做了新娘子。所以,在八月中旬,杜齐好就得与迎亲的队伍,前往秦川的晋阳县伯府。
杜齐好出嫁的那日,天气不错,是个晴朗的日子。
于秀娘要亲自动手,给杜齐好绾了发髻。在给杜齐好梳着发时,于秀娘唱了当年,她出嫁时,请的福姥姥祝贺的话。道:“一梳梳到头,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堂….”
“娘的阿好,长大了,都是新嫁娘。”于秀娘梳好发后,透过镜子看着梳妆台前的女儿,叹了此话道。杜齐好捏了捏生母于秀娘的手,说道:“娘,阿好舍不得您。”
“夫人,时辰到了。还得给姑娘开面呢。”旁边的于嬷嬷提醒了话道。于秀娘听着话后,自然是同意了。
开面,便是福姥姥拿着五彩的钱。慢慢的绞了脸上的细细绒毛。把脸清洁好了后,更是要抹了胭脂,涂了新妆。
于秀娘让于嬷嬷赏了福姥姥喜钱,便是凑着时间,跟杜齐好述了述话。
“往后。阿好是新媳妇了,娘不在身边,要照顾好自个儿。记得吗?”于秀娘拍了拍杜齐好的手,温柔的叮嘱道。杜齐好点了点,于秀娘又道:“你出嫁了,还是杜氏女。万事记着。杜府在后面,给你这个出嫁的女儿撑腰呢。莫忘记了,给娘寄了家书。报个平安。让娘在千里之外,心里安生。”
“娘,阿好都记心里,不会忘记的。”杜齐好回道。
“时辰差不多了,你还得出去给你爹和祖母拜别呢。”于秀娘有许多话。想跟女儿讲。可到了嘴边,又是咽了下去。应该说的。能做的,于秀娘都安排了。剩下的,就得看女儿阿好的本事,能不能经营好她未来的夫家生活。
杜齐好到了正堂屋,拜别了她爹杜仲胜,拜别了她祖母杜景氏。
最后,杜齐好给兄长杜珅、杜玢福了礼,道:“阿好拜别大哥、二哥,往日里,阿好若有对不住两位兄长的地方,还望两位兄长们,大人大量的原谅阿好。此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到两位兄长。阿好,预祝两位兄长,鹏程万里,前途锦绣。”
“咱们是兄妹,自家人不用见外。三妹妹此去,一路顺风。”杜珅说了话,道:“为兄祝三妹妹和三妹夫,夫妻和睦,百头揩老。”
“阿好,谢谢大哥的吉言。”杜齐好回了礼道。
“大哥都说了,咱们是一家人。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我这做哥哥的,祝你到夫家早生贵子,儿孙满堂吧。”杜玢就算再傻,也不会在这等时候,没个分寸的。所以,他是跟杜齐好祝贺了话道。
杜齐好谢过了杜玢的话后,自然给两位嫂嫂杜唐氏丽娟,还有杜李氏福了礼。杜齐好道:“阿好是出嫁女,往后不能在祖母、爹娘身边进了孝道,还望二位嫂嫂,能帮阿好尽一份心。阿好在夫家,也是感念二位嫂嫂的恩德。”
“小姑说笑了,这是嫂嫂的本份。”唐丽娟回道。杜李氏在旁边也是凑合了话,道:“是啊,大嫂说得对,小姑你在大喜的日子,莫用这般担心。咱们做媳妇的,自然知道本份。”
杜齐好福了福礼,谢了话,随后,是于秀娘给杜齐好盖好喜帕。然后,由喜娘搀扶着杜齐好出了正堂屋,到了院门口的花轿上。
杜府的大门外,爆竹声响。迎接的队伍,和送嫁的嫁妆,是一路长长的往金陵城外而去。
一路上的行程,很远。可再远的路,也会到了目的地。
等杜齐好的花轿,抬到了秦川时,已经是八月末了。
九月初一日,杜齐好从晋阳县伯府的郊外庄子上,坐着花嫁出发。在晋阳县伯府的大门外,她下了花轿,由喜娘的搀扶下,从晋阳县伯府的正门进去。在喜乐声中,杜齐好牵着那长长的红绸,跟另一头的贺元璋拜了高堂、拜了天地、最后夫妻对拜。
杜齐好给迎进了新房,她坐在了新房里,等着她的夫君贺元璋的到来。
时辰一点一点的过去。杜齐好等了许久,等到了一阵的脚步声,然后,微微熟悉的声音响起,道:“阿好啊,委屈你了。这喜帕,为娘给你揭开吧。”
喜帕被人用称杆挑了开,杜齐好认出来,给她挑开喜帕的人,是她的婆母,晋阳县伯夫人贺齐氏。迎着屋内的烛火,杜齐好微微眯了一下眼睛,然后,她起身福了礼,道:“阿好给娘请安。”
“说起来,是咱们县伯府,对不住你。”贺齐氏把称杆和喜帕,递给了旁边的婆子。随后,是走上前,拉起杜齐好的手,道:“咱们婆媳坐会儿。”
等杜齐好陪着贺齐氏坐下后,贺齐氏才是开口,道:“本来是你和元璋的新婚,谁曾想,刚刚来了军令。元璋是武官,军令大如天。这不,连身衣裳都没有来得及换了,元璋就直接披上甲胄,领了亲随骑马去军营报到了。”
新婚之夜,新郎官给军令调走了。
杜齐好觉得,真是太巧合了。
“娘,夫君的事情正事要紧,我能理解。”杜齐好自然不会闹起来,毕竟,军令这玩意儿,若不遵守的话,闹出人命十分正常。杜齐好能理解,新婚夜再大,大不过性命和前程。
“你是个好孩子。”贺齐氏赞了此话道。然后,就是指了指随着来的一个姑娘,道:“贞儿,你不是一直念着新嫂嫂吗?这会儿,姑嫂二人见面,还不给你嫂嫂行个礼?”
贺贞儿长得挺漂亮,有几分随着贺享璋的清雅。贺贞儿走上前,给杜齐好福了礼,道:“贞儿见过大嫂。”
杜齐好忙起了身,扶起了贺贞儿,边说道:“贞儿妹妹,多礼了。”
“你们姑嫂站了一堆儿,真是一对壁人,长得都是如花似玉,美貌过人。”贺齐氏是笑着说了此话道。贺贞儿似乎有些害羞,是娇嗔了一声,说道:“娘,嫂嫂长得好看,女儿是差了许多。”
“姑嫂都美。”贺齐氏笑道。
杜齐好陪着婆母贺齐氏,还有小姑子贺贞儿聊了小会儿话。
约过了大半刻钟后,贺齐氏才是领着贺贞儿,离开了杜齐好的新房。杜齐好坐在床榻上,摇了摇头,然后,她是起身坐在了梳妆台前。杜齐好自个儿亲自动手,边是拆除了头上的重重发饰,边是唤了她屋外的丫环。
推门进屋的人,是杜齐好信任的红菱。杜齐好见着红菱走近后,说道:“红菱,你唤人给我备上热水,我想沐浴一翻。”
红菱在庆元十三年,就是许了人家。庆元十四年时,更是给夫家生了一个儿子。这回杜齐好出嫁,于秀娘除了给杜齐好陪嫁了六十六抬的嫁妆外,还有陪嫁了四个二等丫环和一房家生子。
不消说,这一房陪嫁的家生子,便是红菱一家人。
杜齐好记得她的生母于秀娘的原话。
“阿好,晋阳县伯府的少夫人,有几个侍候的身边人,娘是打探过了。按伯爵府的规距,得有两个嬷嬷,两个一等丫环,四个二等丫环。你新嫁过去,怕是姑爷身边,有正使唤着的得力人。所以,娘让洪嬷嬷、方嬷嬷给你调教了四个二等丫环,好让你嫁过去后,能使唤得顺手。”
杜齐好记得,她娘说到这里时,还停了停话,又道:“两个一等大丫环空着,你到了晋阳县伯府后,自然能给别人一些盼头。至于两个嬷嬷的位置嘛,自然得给能信任的贴身人。你身边的红菱,还有她一家子,娘准备给你做陪房人。正好这样,红菱就能顶了一个嬷嬷的位置。剩下的另外一个名额,娘给你签下了洪嬷嬷。”
杜齐好在想着,她的生母于秀娘给她的安排时,红菱在她的耳边轻轻说了话,道:“少夫人,热水备好了。”
杜齐好回过神,是点了点头,随后,她把一切的烦恼,是抛了脑后面。毕竟,杜齐好想沐浴好后,美美的睡一觉。
073 侍妾姨娘
“娘亲,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啊?”小伯玉在杜齐好的身边,问了话道。杜齐好就着屋里没有外人时,就是摸了摸小伯玉的小脑袋瓜子,笑道:“爹爹去打仗,去打坏人了。把坏人打跑了,爹爹就回来了。”
“哦。”小伯玉回了话,道:“娘亲,爹爹是大英雄,对吗?”
每个孩童的心里,父母总是最高大的身影。所以,小伯玉也是不例外滴。杜齐好点了点头,肯定了此话,道:“是啊,爹爹是大英雄,还有好多人等着爹爹去拯救呢。”
小伯玉听着这翻夸赞贺元璋的话后,是高兴的跳了起来,道:“嗯,娘亲,伯玉等爹爹回来。爹爹回来后,教伯玉打坏人。”
“那伯玉,先乖乖睡觉,好不好?”杜齐好给小伯玉铺好了锦被,哄了话道。小伯玉抬起了小脸蛋,眼神里满满的忧郁,问道:“娘亲呢?娘亲不睡觉吗?”
“嗯,娘亲身上有汗水,伯玉闻闻,是不是臭臭的?”杜齐好伸出了衣袖,说了此话后,再道:“娘亲去沐浴,把臭臭的味儿洗掉。伯玉先睡觉,娘亲等会儿陪你。”
杜齐好解释了话后,小伯玉挥了挥手,挺可爱的给了个“再见”的姿式,道:“嗯,娘亲爱干净,伯玉明白了。先生教过的,男女有别。伯玉是小男子汉,娘亲放心,伯玉不会偷看的。”说完后,伯玉还是用两只小肥手,掩不住了自己的眼睛。
“伯玉先睡吧,娘亲去隔壁的耳房沐浴了。”杜齐好是搂着小伯玉,把小伯玉抱到榻放好了后,又是给小伯玉盖好了锦被,这才是出了屋子。
第二日。杜齐好带着红菱,去拜见晋阳县伯府的长辈。当然,洪嬷嬷留在了杜齐好住的院子,是准备理一理杜齐好现在要住的院子里,侍候的奴仆人数目,顺道里还能打探打探一二府里的消息。
杜齐好到了晋阳县伯府的正院时,见着正院的大门匾上,题了院名叫“大善园”。
进了大善园后,有小丫环迎了杜齐好进正屋里。在正屋里,杜齐好见着了坐在主位上的晋阳县伯爵贺子信。还有贺府的一众亲眷。
杜齐好按规距,给她未来的夫家长辈,行了大礼。跪在了旁边丫环备好的蒲团上。敬了新媳妇茶,道:“请爹喝茶。”
伯爵爷贺子信,对着杜齐好这个新媳妇,是脸色和蔼了两分。在饮了茶后,伯爵爷贺子信又是递给了杜齐好。一个早先备好的大红包,说道:“元璋忙于军事,老大媳妇,你嫁到咱们府里,往后就是一家人。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跟你娘多问问?”
“是。媳妇谨记爹的话。”杜齐好恭敬回了话道。
随后,杜齐好将贺子信赏的红包,递给了旁边的红菱。然后,她又是端起了小丫环托在木盘上的茶碗,重新在婆母贺齐氏面前的蒲团上跪了下来,道:“请娘喝茶。”
贺齐氏满脸的笑意,道:“好。好,为娘得喝了这盅茶啊。”饮过茶后。贺齐氏从头上抽下了一支金步摇,是直接插在了杜齐好的发髻上,道:“真是个俊俏的媳妇,为娘喜欢。”
说完话后,贺齐氏又递给了杜齐好一个厚实的大红包,再道:“你和元璋,往后是夫妻了。夫妻之间,定要相互体谅,相互扶持。”
“是,媳妇谨记娘的话。”杜齐好同样恭敬的回了话道。
给二老见完礼,杜齐好又是给旁边的小叔子贺享璋、贺利璋,小姑子贺贞儿是一一福过了礼。礼毕后,在贺齐氏身边的两个小姑娘,是走了出来,给杜齐好见了礼,道:“女儿苑苑(莲儿),给娘请安。”
杜齐好知道,面前给她行礼的两个女孩儿,叫贺苑苑的小姑娘,贺元璋的嫡女;叫贺莲儿的小姑娘,是贺元璋的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