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悄离洛阳(中)
裴矩放下书笑眯眯道:“张将军请坐!”
张铉坐下,欠身道:“这段时间,晚辈实在太忙——”
不等张铉说下去,裴矩便摆摆手打断他的话,“张将军可能还不知道,最近半个月我身体不好,很少上朝,到了这个年纪必须要万分当心,一点小病小恙也不能掉以轻心。”
裴矩就是在告诉张铉,这段时间他生病了,所以没有关注张铉,这就是给双方找一个台阶。
张铉沉默片刻,又问道:“现在裴公身体如何了?”
“你看呢?”裴矩笑着反问道。
“好像已经好一点了。”
“是好多了,今天还特地入朝见了圣上,对了,圣上还提到了张须陀。”
“圣上怎么说?”张铉脸上充满了兴趣地问道。
裴矩看了张铉一眼,意味深长道:“圣上很担心山东一带的乱匪情况,他担心乱匪会不会卷土重来?我告诉圣上,如果真有那一天,不妨把张须陀再派回去。”
杨广到底有没有对裴矩说这番话张铉并不知道,但张铉明白裴矩为什么提这件事,他实际上是在暗示自己,撤换张须陀是一个错误。
不过这绝不是弥补错误的好办法,什么叫做‘如果真有那一天?’用一种不可能发生之事来表示歉意,只能说裴矩没有道歉的诚意,他如果有诚意,就应该换一种更务实的方式来表达,这只能说明裴矩还是在敷衍自己。
可就算是敷衍,也是一种道歉的方式,裴矩为什么要道歉,而为什么不是自己向他道歉?
张铉忽然意识到,自己似乎理解错误了,裴矩很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和窦庆的合作。
张铉不露声色,继续听裴矩说下去。
裴矩见张铉没有接自己的话头,便知道他不想提这件事,便话题一转笑道:“我也很久没有见到燕王殿下,他现在情况如何,张将军应该知道吧?”
直到这时,张铉才明白裴矩的不满在哪里?不是在自己和窦庆合作,而是燕王,自己和燕王关系恢复,对裴矩形成很大的威胁。
裴矩这是在试探自己。
张铉微微叹道:“卑职只是偶然见了燕王一次,他的态度很客气,不过卑职感觉得出来,他不是从前的燕王了,我们之间有了隔阂,而且燕王殿下似乎对卑职还有一点成见,卑职百思不得其解,裴公能理解吗?”
裴矩当然知道燕王对张铉是什么态度,杨倓还带着张铉连夜进见圣上,这是有成见了,裴矩心中不由冷笑一声,张铉真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张铉肯这样说,就表示他还不想放弃自己这个后台,只是他们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时间来慢慢修补。
裴矩淡淡一笑,“燕王殿下在不断成长,将军不能以过去老眼光来认识他了。”
两人又沉默了,沉默了片刻,张铉又道:“我今天拜访裴公,是因为我打算回北海郡了,特来向裴公辞行。”
“将军这么快就要回去吗?”
“进京快一个月了,我担心孙宣雅会有异动,所以要赶回去。”
“原来如此,将军具体是哪天启程?”
“时间还没有正式定下来,还要和一些新朋友告别,大概就是这几天。”
“好吧!”
裴矩点点头笑道:“那我就先祝将军一路顺风,将军有什么事尽管写信过来,我会一如往昔的帮助将军。”
“多谢裴公,卑职告辞了。”
张铉告辞而去,裴信一直将张铉送出府门,这才匆匆赶回来,他走进房间,见祖父正在写信,裴信不敢打扰,垂手站在一旁。
裴矩写完了给裴仁基的信,放下笔笑道:“坐吧!”
裴信坐了下来,不解地问道:“祖父为何不提元旻那件事?”
“为什么要提那件事,向张铉表示不满吗?”裴矩望着孙子笑道。
“可祖父…当时很生气,孙儿记得很清楚,祖父还怒骂张铉不可靠。”
裴矩笑了笑,“骂归骂,但凡事得从大局上权衡利弊,现在我算是看透了,裴家休想控制张铉,但现在还不是和他翻脸的时候,你知道为什么吗?”
裴信沉思片刻,忽然醒悟,“祖父是担心裴二叔?”
裴信所说的裴二叔就是裴仁基,裴信意识到祖父所说的大局,就是指裴仁基。
裴矩见他明白了,便点点头道:“你二叔在青州的根基太浅,他需要张铉的支持才能站稳脚跟,如果我现在和张铉翻脸只会对我们裴家不利,所以我才尽力容忍他,但张铉此人野心太大,我们同时要和他保持一定距离,以免被他牵连。”
“祖父是说,张铉有自立之心?”裴信吃惊地问道。
“我的直觉告诉我,他确实有这种想法。”
“祖父,那我们怎么办?”
裴信着实有点担忧,他毕竟年轻,又是文人,人生阅历远远不如他的祖父。
裴矩笑着摇摇头,“我们什么都不做,静观其变!”
…
次日一早,张铉还在井边洗漱,罗士信便如一只猴子般地跑了过来,满脸敬佩地望着张铉。
“怎么了?”张铉含糊不清地笑问道。
“大哥,真的厉害啊!你是几时把公主勾搭上手的?”
张铉飞起一脚将他踢了个跟斗,吐掉口中水骂道:“再说屁话!”
“天地良心啊!我罗士信不敢说半句虚言,外面是有公主来找大哥。”
张铉一转念,忽然明白过来,一定是小公主杨吉儿来找自己了,还以为她会过两天才来,没想到今天就来了,而且还来得这么早,张铉顾不得教训罗士信,连忙洗一把脸便向府门外快步走去。
府门外停着一辆宽大的马车,周围有二十几名骑马侍卫,一个个面无表情,当张铉从府中走出来时,大部分侍卫都视而不见,只有几名侍卫不屑地将头扭了过去。
张铉感到一阵头大,来这么多侍卫,什么事都做不成,这时,一名老宦官满脸对笑地跑了过来,“张将军,这么早来,打扰了。”
“无妨!”
张铉看了一眼马车,“公主殿下来了吗?”
“张大哥,我在这里!”
只见车帘拉开,露出了小公主杨吉儿笑容灿烂的小脸,跟在张铉后面的罗士信顿时大失所望,原来这么小的公主啊!他顿时觉得索然无味,转身就溜回了府中。
杨吉儿一声‘张大哥’让所有侍卫的眉头都皱了起来,这个称呼着实让他们不习惯。
张铉快步走上前笑道:“公主殿下今天就要去踏青吗?”
杨吉儿何等机灵,一下子听出张铉话语中勉强,有些不高兴地嘟嘴道:“怎么,你今天有事?”
张铉沉吟一下笑道:“我倒是没什么事,只是我有件事想麻烦公主帮忙,时间是明天。”
“什么事?快说给我听听!”
杨吉儿探出头,她一向热心帮人做事,虽然她从未得到过帮忙的机会。
张铉上前附耳给她说了几句,杨吉儿眼中顿时涌出极大的兴趣,她眉开眼笑道:“这种事情我最喜欢做,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了。”
“那明天你能出来吗?”
杨吉儿有些犹豫了,母亲只准她出来一天,她今天出来踏青了,那明天就不能出来了,她看了看张铉,又想了想,到底是帮张铉重要,还是自己踏青重要?
但最终她还是做出了决定,笑嘻嘻道:“那好吧!今天我就回去了,明天我们再去踏青,张大哥有事就去忙吧!”
张铉着实感谢,连忙向她抱拳行礼,“多谢公主殿下!”
杨吉儿挠挠头,不好意思道:“哪有什么好谢的,我先走了。”
杨吉儿吩咐一声,“回宫!”
马车缓缓起步,众侍卫也不理睬张铉,护卫着马车向坊门外驰去…
第306章 悄离洛阳(下)
“元鼎,你真要提前离开洛阳吗?”秦琼惊讶地问道。
英雄会虽然结束了,但兵部那边还没有消息,有消息说兵部正在考虑任用英雄会中表现出色的武士,这使得大部分武者都没有离开洛阳,耐心等候兵部的方案,秦琼也不例外,他虽然已是雄武郎将,再向上攀升的可能性不大,但他希望秦用由此步入仕途。
张铉微微笑道:“反正我不指望兵部会另外给我什么官职,再呆下去也没有意义,而且离开北海郡太久,也有点怀念了,叔宝不想一起回去吗?”
秦琼苦笑了一声,“我当然想回去,回去看看家人,只是想给巧郎谋个一官半职才不得不留下来,也好,元鼎回去顺便帮我送一封家信。”
“没有问题,另外我会留封信给大帅,烦请叔宝替我转交。”
这两天张须陀也不在洛阳,要后天才能回来,张铉等不到他了,只能给他留一封信。
秦琼点点头,又问道:“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走?”
“明天吧!明天一早我们就会离去。”
“士信也会跟你们一起走吗?”
张铉沉默片刻,点了点头,“我让他和叔宝一起走,但他怎么也不肯,要不叔宝再给他说说。”
秦琼很了解罗士信,别看他平时嘻嘻哈哈,从来就没有正经过,可他一旦决定之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这让秦琼心中着实有点失望,罗士信不肯留下来跟随自己,说明在他心中,张铉比自己更重要了。
秦琼无奈,只得勉强笑了笑,“那我就祝你们一路顺风!”
“叔宝也自己保重!”
张铉拍拍秦琼的胳膊,起身告辞而去,秦琼望着张铉走远,心中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
…
次日一早,在卢府大门前出现了几辆华丽的马车,数十名侍卫严密护卫,这是广陵公主的车驾到了,立刻惊动了卢府,早有人飞奔去禀报卢夫人。
此时卢夫人正在内堂策划女儿出嫁的细节问题,昨天媒妁上门提亲,她当然是一口答应议婚,明天崔家就会正式上门求亲,送来大雁为礼,这就是纳采,一旦卢家接受雁礼,就意味着这门婚事名份已定。
接下来就是开始走正式流程了,一直到最后在男方家结青庐拜堂,女儿就算出嫁了,卢夫人也就了一桩大心事。
虽然丈夫不在府中,但丈夫已经答应这门婚事,那她就可以把前期几个礼仪做完,等最后丈夫回来后再拜堂成亲。
卢夫人心中有点焦虑,太多的事情需要她去做,而她又没有帮手,使她有点难以应付,虽然她有一个得力的女管家马幼婆,但马幼婆毕竟是下人,有些事她不能做,否则会被人笑话,最好有个叔伯妯娌来帮自己,这时,卢夫人忽然想到了卢楚的妻子,她前两天还来自己这里做客,让她来帮忙岂不是正好。
卢夫人连忙要写封信,就在这时,女管家马幼婆跑了进来,惊惶万分道:“夫人,公…公主殿下来了。”
卢夫人一怔,“什么公主殿下?”
“广陵公主来了,要见夫人。”
卢夫人顿时吓了一大跳,她也知道广陵公主是当今圣上的小女儿,地位崇高,她怎么会来卢府?
卢夫人来不及细想,连忙对马幼婆喊道:“快…快去给我拿正服!”
卢倬被封为从三品国子监祭酒,卢夫人也得了四品诰命,公主殿下驾到,她必须用正礼相迎,片刻,她穿上朝服,头戴翠冠,带着大群丫鬟婆子迎了出去。
正堂前,管家已经铺上红地毯,摆好香案,老宦官祝诚笑道:“不必如此隆重,这不是正式访问,只是一点私事,随意便可。”
话虽这样说,管家还是把所有下人都赶走,不准他们露面,这时,一阵环珮声响,卢夫人仓促从内宅走出。
杨吉儿在几名宫女的陪同下走进了府内,卢夫人连忙上前跪下行礼,“臣妻卢氏参见公主,不知公主殿下大驾光临,迎接不周,请公主殿下恕罪!”
杨吉儿不耐烦地摆摆手,“我只是来看望一下卢清姐姐,夫人何必这样大礼?”
卢夫人吓一跳,公主殿下来看望自己女儿,这是为什么?
杨吉儿又笑问道:“卢清姐姐在哪里?”
卢夫人犹豫一下,她不敢说女儿不在,连忙道:“她在,公主殿下请去内院稍坐,我这就去派人找她来了。”
“不用了,我就在这里等她,夫人快点吧!我要赶时间。”
卢夫人心中疑惑,连忙让马幼婆去把女儿找来,不多时,卢清带着阿圆快步来到前堂,她昨天接到张铉的信件,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卢清上前向杨吉儿行一礼,“卢清参见公主殿下!”
杨吉儿上前挽着她笑嘻嘻道:“卢姐姐还这么多礼做什么?我们不是说好一起去踏青吗?今天有空吧!”
卢清轻轻点头,“我今天有空。”
旁边卢夫人和丫鬟婆子们面面相觑,都有点呆住了,卢清什么时候和公主约好去踏青,她们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卢夫人慌忙道:“清儿,这是怎么回事?”
卢清向母亲行一礼,“母亲,女儿去年十月在韦府遇到公主殿下,和她相谈甚欢,约好今年春天一起去踏青,只是女儿没想到公主殿下今天会来。”
卢夫人听得目瞪口呆,她心中暗暗懊悔,早知道公主是要邀请女儿去踏青,她就借口女儿生病拒绝,可现在怎么办?
“母亲,女儿陪公主殿下出去走走,很快就回来。”
“这…”卢夫人一脸为难,但又不知该说什么?
杨吉儿笑道:“夫人放心吧!我母后只准我外出半天,我们只是出去逛一圈,看看景色,中午前就回来。”
卢夫人本想说女儿马上要出嫁,不方便出门,但这件事又决不能让女儿知道,左右权衡,她着实拿不定主意,这时,马幼婆低声对夫人道:“夫人,派人跟着她们就是了。”
一句话提醒了卢夫人,她可以派几个家将远远跟着她们,这样也不怕出什么事,卢夫人终于点点头,“好吧!早点去早点回来。”
卢清向母亲行一礼,“女儿先去了,很快就回来。”
杨吉儿拉着卢清的手出了府门,上了她的马车,卢夫人连忙追出了,眼巴巴望着侍卫们护卫着几辆马车远去,她顿时急道:“快去找家将跟着他们!”
…
十几名卢府家将一路追赶,终于在南城外追上了公主的车驾,他们不敢上前,只是远远跟着,公主殿下的马车向南驶去,又有数十名士兵加入了护卫队列。
马车向南走了十几里,在一处风景秀丽处停下,只见公主从车里下来,在河边几株桃树前赏花。
卢府家将觉得不太对劲,怎么不见清姑娘,为首家将连忙上前问宦官道:“请问,我家卢姑娘在吗?”
老宦官眯起了眼睛,“你在说什么?什么卢姑娘?这是广陵公主殿下的车驾,你最好离远一点!”
几名侍卫凶神恶煞地冲上来,将家将首领赶走,家将们顿时急了,一起大声喊道:“清姑娘!清姑娘!”
没有任何人回答,这时,公主又上了马车,众人在远处看得清楚,马车里就只有公主和两名宫女,哪有他们家小姐?
家将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人道:“有点不对劲,先回去禀报夫人吧!”
家将们纷纷调转马头,向洛阳城奔回去,杨吉儿从后窗望着家将们走远,笑嘻嘻道:“任务已经完成,我们也回宫吧!”
…
卢夫人听说自己女儿失踪了,公主殿下不认账见过自己女儿,她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半晌,她忽然明白了什么,急急向自己女儿绣房奔去,她冲进女儿房间,一眼看见女儿床头放着一封信。
卢夫人颤抖着拾起信,急急看了一遍,她只觉天昏地转,竟一下子晕了过去,吓得丫鬟婆子们大喊:“夫人!夫人!”
“我生了个孽障啊!”卢夫人悠悠醒来,想到无法向崔家交代,想到自己一番苦心竟然付之流水,她又急又悔,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竟放声大哭起来。
旁边马幼婆呆住了,她从未见过夫人这样失态,她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夫人还是告诉老爷吧!”
一句话顿时提醒了卢夫人,她立刻不哭了,对!她要给丈夫写封信,马上就写。
…
张铉带着尉迟恭、罗士信和裴行俨护卫着一辆马车离开了上东门,沿着官道向东疾驰而去,马车里,卢清悄悄拉开车帘,望着碧蓝的天空,望着在天空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她心中无比快乐,她觉得自己也像一只冲出囚笼的小鸟,自由地飞向幸福的彼岸。
“公子,我们几时能到北海?”旁边阿圆替她问出了自己的心声。
张铉笑道:“最多五天吧!相信我们会一路顺风。”
众人加快了速度,渐渐地,他们离洛阳城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官道远方。
第307章 再回北海
北海郡的春天格外明媚,在晴朗的天空下,几只黄鹂披着黥亮的羽毛梳理着筑巢,巨洋水和济水两岸令人欣喜地长出了嫩嫩的牧草,水面上游满了一群群鸭子和白鹅,不时会有几艘渔船驶过,田地里的冬小麦已长到一尺高,空气微寒,但心却是暖融融的,就像春天的土地孕育着新的希望,这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季节。
经过一个冬天的疏散,益都县的人口已下降到二十万,人们纷纷返回自己故乡,开始了新的生活,建造房屋,编织芦苇,开垦土地,齐鲁大地上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随着人口减少,拥挤不堪的益都县又渐渐变得干净,空气不再浑浊,一座座临时搭建的破旧房屋被推倒,土地被平整,大片大片的空地被开辟出来,一条贯穿南北的笔直大道铺上了新砖,两边店铺修葺一新,益都县旧日的景象再次显露出来。
在中央大道北段,有一座占地约三亩的中宅正在紧张地修葺,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
这座宅子是张铉在两个月前用三十两黄金买下,原是一座官宦人家的别宅,修建得非常雅致,有二十几间屋子,还有一座小花园,在战乱期间被一个高密县的刘姓大户买下,一个家族二十几口人挤在这里,高密匪患平息后,这户人家返回了故乡,宅子便托人卖出,最后被张铉买下。
张铉本来是打算给尉迟恭的妻儿和老母居住,但尉迟恭自己也买了一座宅子,这间房宅便一直空着,正好卢清来了北海郡,这座宅子便发挥了作用,目前卢清暂时住在尉迟恭家中,等这边完工后,她便可以搬过来了。
张铉走到后花园,几株梨树花开雪白,一片缤纷,角落里几名花匠正在种植一片牡丹,旁边半亩大的鱼池已经清理干净,放满了一泓清水,一些水葫芦,睡莲也已种上,数百尾色彩斑斓的鱼苗在水中悠闲地游动。
“还要几天才能修葺完成?”张铉回头问一名工头道。
工头连忙上前道:“启禀将军,我们会加快进度,争取三天后交工。”
“辛苦了!”
张铉笑了笑,又问道:“最近造房子的人多吧!”
工头苦笑一声道:“我们简直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活儿都排到夏天了,韦长史还要我们修葺郡衙,我还得再想办法去齐郡招募工匠。”
“清河郡那边怎么样?”
工头摇摇头,“那边还是老样子,我十天前刚去过一趟,想揽点活计,但一个生意都没揽到,要不就是搭建茅草土屋,那种活不需要我们去做,大户人家就没几家回去。”
“什么原因呢?”张铉不解,张金称已经被歼灭了,为什么还没有人回去。
“将军,高士达和窦建德还在,那边战争还有得打,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个时候回去就是去当战争肥羊,谁也不傻。”
张铉点了点头,从这些市井百姓的口中他知道了一点点民众的真实想法,但这只能代表一部分大户人家的想法,而不代表普通民众,尤其急于回乡种地的农民,相信韦云起的情报会更全面、更有权威。
这时,张铉若有所感,一回头,只见韦云起站在自己身后不远处,张铉笑着走上来,“先生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这里离郡衙很近,走过来就看到了,我有个消息要告诉将军。”
张铉点点头,嘱咐工头几句,便和韦云起向大门外走去。
走到门口,韦云起低声道:“王世充派人来了。”
“王世充已经抵达清河郡了吗?”
“我也是刚刚得到清河郡那边消息,王世充前天率领两万大军抵达了清河郡,不过他派人来找将军在我的意料之中。”
“为什么?”
“为了人口,王世充之前派人送信给裴帅,要求他把清河郡逃难到齐郡的人口悉数遣返,我们这边也有不少清河郡的难民,估计王世充也会要求我们遣返。”
张铉能理解王世充急切要人口的心情,搬运粮食,修筑工事,修缮城墙等等,都需要大量民夫,而现在清河北面几乎变成了无人区,只有南面的临清和清泉两县有一点人口,最多也就只有万余人,青壮更少。
所以王世充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不是剿匪,而是恢复民生,恢复生产。
张铉冷笑一声,“腿是长在别人身上的,怎么遣返?我倒想知道裴仁基是怎么答复他?”
韦云起笑了笑道:“我得到的消息是,裴仁基把王世充给他的信直接扔进火盆里,他根本不会理睬王世充的要求,我不知道将军在洛阳有没有和王世充达成过什么共识?”
“我在京城倒是见过王世充,彼此客气聊了几句,但共识嘛!恐怕他想多了。”
沉思一下,张铉又问道:“我们北海郡有多少清河郡的难民?”
“大概有五万余人,主要集中在临淄县,但大部分清河郡难民还是在齐郡那边,齐郡那边有二十几万人,我曾经摸过底,这些难民大部分都不愿回清河郡,到现在为止,返回清河郡的难民也就两成左右。”
“为什么,是担心战乱吗?”
韦云起点点头,“战乱是最主要的原因,还一个原因是在北海郡他们已经开垦了土地,种了粮食,造了土屋,可以在这里生存下去,可回清河郡他们还得重新开始,所以一般人都不愿回去。”
张铉笑了起来,“既然他们担心战乱,我们就用战乱来做文章,先生可派人去清河郡中传播消息,就说清河郡要爆发大战,王世充需要大量民夫协助作战,我相信,大家心中都有数了。”
韦云起明白张铉的意思了,“属下这就去安排人。”
韦云起转身要走,张铉却叫住了他,笑道:“其实送一些人回去也不是不可以,我们是否可以要一点高价?”
“将军尽管狮子大开口。”韦云起哈哈一笑,快步走了。
张铉来到了郡衙,他走进客堂,只见司马刘凌正陪同一名中年男子说话,见张铉进来,刘凌连忙起身介绍道:“将军,这位是王通守的使者,也是王通守的兄长。”
中年男子长得有几分像王世充,但比王世充胖得多,脸上堆满肥肉,一双小眼睛几乎快被肉挤得不见踪影,他费力地站起身,向张铉躬身行礼,“在下王世恽,参见张将军!”
张铉客气地笑呵呵道:“原来是王——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他一时想不到用个什么合适的称呼,其实用先生这个称呼也不妥,但张铉除此之外,实在想不起还有什么更好的称呼。
王世恽倒不在意张铉对自己在称呼上的纠结,他是兄长王世充的管家,也将主管清河郡的民生,只要张铉肯把清河郡的民众遣返回去,叫他什么都可以。
王世恽欠身笑道:“将军也知道,王将军这次被封为清河通守,面对高士达和窦建德的大军,实在是任务道远,短期是不可能实现目标,必须做长期打算,但清河郡已经成为赤地,数百里都没有一户人家,这对长期作战十分不利,王将军希望将军这边能把原来清河郡的民众遣返回去,我们将不胜感激。”
一个不胜感激就想拿到宝贵的人口资源,简直是痴心妄想,张铉心中冷笑一声,脸上却诚恳地笑道:“我和王将军一见如故,王将军的要求就是我的动力,我一定会全力支持王将军剿匪,尽早遣返清河郡的民众,请先生回去转告王将军,我会立刻采取行动。”
王世恽大喜,没想到张铉这么痛快地就同意了,他本来还准备多费一番口舌,现在看来他之前的种种担心都是多虑了,他再次吃力地站起身,“将军高义,我们感激不尽!”
第308章 巡视高密
王世恽虽然长得肥胖,但他其实也是一个很精明之人,尤其会理财算帐,否则王世充也不会让他来掌管自己的内务。
王世恽并不指望张铉能一口答应,他准备拿出一些诚意来换取张铉的让步,但张铉却一口答应,着实让他有点迷惘了,他实在摸不透张铉的真实意图,只得先回去禀报王世充。
看一看张铉的动静,再考虑下一步行动,如果张铉真有诚意把人口都遣返回来,不用他们付出什么代价,那是最好不过,如果张铉只是敷衍,那便再来谈判。
王世恽上了一辆牛车,便匆匆回去了。
“将军真打算遣返清河郡民众吗?”坐在一旁的房玄龄笑问道。
“我们还有多少粮食?”张铉没有立刻回答,反问房玄龄道。
“之前从武城县运回来近十万石粮食,加上原本的两万五千石储备,后来运给齐郡四万石,分发给民众两万石,现在还有六万石左右,可以坚持到夏收。”
“但我听说这次朝廷从黎阳仓运送二十万石粮食给王世充,王世充有足够的粮食,我希望再从王世充那里搞到几万石粮食,虽然我并不想把清河郡民众遣返回去,但如果能和王世充达成交易,遣返一点民众回去我也能接受。”
房玄龄沉思片刻道:“如果将军只是想要粮食,我觉得完全可以从裴帅那里得到,不用和王世充做交易。”
“此话怎么说?”张铉连忙问道。
“我是从父亲那里得到一个消息,在将军还没有回来之时,圣上已经下旨令裴仁基攻打琅琊郡的孙宣雅,这显然是为了巩固裴仁基掌控飞鹰军,我相信如果裴仁基需要粮食,圣上也同样会从黎阳仓调拨粮食给他,如果裴仁基希望我们出兵相助,他是不是也应该拨付一部分粮食给我们呢?”
张铉不得不承认房玄龄看得深透,他是因为卫玄给他透露过内情,而房玄铉只是从父亲那里得到一个消息便推断出了目前的局势,头脑确实很清醒。
张铉笑了笑又问道:“那依你之见,我该怎么应对王世充的要求呢?”
“将军可以把此事推给裴仁基,他是将军主帅,他如果不同意,将军怎么能擅自答应把清河民众遣返呢?”
“可如果裴仁基卖给人情给王世充,他答应将北海郡的清河民众遣返呢?”
“如果是那样,裴仁基就无法面对将军了。”
张铉大笑,房玄龄果然想得比自己更加高明,更加周全,他欣然点头,“就依参军之言!”
…
此时王世充就在齐郡对面的高唐县,他负手站在城墙上,远远眺望着南方,心潮起伏,这次来清河郡,着实让他深感失落。
他原本想利用这次任职在河北建立自己的根基,却没想到清河郡如此破败,千里赤野,民生凋敝,人口已几乎逃光杀尽,只有不到两万人口,这让他怎么建立自己的根基?
而黄河对面的齐郡却富庶繁荣,人口众多,光从清河郡逃去的人口就是二十几万,还有北海郡那边也有数万人口,如何把这些人口都要回来,这才是他遇到的首要问题,至于攻打高士达和窦建德,他现在还没有心思考虑。
但王世充也知道,人口和粮食是这些年最重要的两大资源,裴仁基和张铉未必肯答应,裴仁基那边自己可以通过圣上施压的方式逼他让步,但张铉这里却不好办,张铉这个人虽然年轻,却极为精明,要想从他那里捞回人口,不能不下一点血本。
这时,有士兵飞奔来报:“启禀通守,长史回来了。”
他的大哥从北海郡回来了,王世充精神一振,连忙道:“快带他来见我!”
片刻,身材肥胖的王世恽被带上城墙,王世充急忙问道:“情况怎么样?有收获吗?”
王世恽累得气喘吁吁,也摆摆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对王世充道:“我先去了历城,但裴仁基根本就不见我,他的手下说他去鲁郡了,要几天后才回来,没办法,我只好又去北海郡,见到了张铉。”
“他怎么说?”王世充担心地问道。
“他倒是很客气,而且很爽快地答应,愿意协助将军遣返清河郡难民。”
王世充呆了一下,“那他要什么条件?”
“问题就在这里,他什么条件都没有提,我也觉得他诚意不够,因为之前我和司马刘凌谈了一下,他说民心安定,最好不要再折腾,我想这也是张铉的态度,他或许只是在敷衍我们。”
王世充心中也疑惑起来,如果张铉有条件他倒能理解,如果一点条件都没有,确实让人生疑,想了想他又问道:“那张铉答应什么时候遣返?”
“他具体时间没说,只是说尽快。”
王世充一阵头大,这个‘尽快’的意思,恐怕两三年后都不会有动静,他已经明白张铉的意思了,裴矩是明着拒绝,而张铉是婉拒,答应得好听,却用拖的办法使事情不了了之。
可他不去争取又不行,王世充万般无奈,只得又对兄长王世恽道:“你再去一趟北海郡,你告诉张铉,遣返一个人,我给他一石粮食,绝不食言。”
…
当王世恽又一次来到北海郡时,接待他的却是长史韦云起,韦云起告诉他,他来晚了一步,张将军去巡视高密郡的防务去了,要几天后方回,并答应王世恽,将军回来后一定会给他们写信云云。
王世恽扑了个空,只得无精打采地返回了清河郡。
张铉确实是去巡视高密郡了,高密郡原本是贾务本的防御驻地,去年张铉拿下清河郡后,张须陀便调贾务本去守卫清河郡,而把高密郡的防御一并交给了张铉,其实就是用高密郡来交换清河郡。
但计划不如变化,张须陀被调回了京城,杨广又任命王世充为清河通守,贾务本只能率军返回齐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