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过。”
她心中藏他,常微酡,什么混账话没说过?多少混账事也做过。

☆、第二十三章 三叩常相伴(2)

“等我调温。”熏香炉要调温。
高了香浓,低了香淡。
沈策不放,她只得在他左臂圈出的一方天地,转过身,把温度调好。
“为我找的?”他问,在她耳后。
“嗯。”她自幼对香味敏感,能辨百千种香,花,草,沉木,树脂,闻过不忘,也不会混淆。这登流眉取的古称,买时遇到数次赝品,为找到和茶室一般无二的香,费了不少功夫。买来后,全屯在沈策的卧室。
老祖宗的有些爱好是好,可惜都被抛弃了。
“沈叔叔说,你的实验室在做……海水淡化?” 她被他转回来,努力说正经话。
“做很多。反渗透膜?想问这个?”
“嗯。”
“这东西也用来污水处理,他对我做的事了解不多,这个早量产了。团队重心不在这里。”
香气愈浓,催情催欲。
沈策在想,花糕店前的女孩子穿着小斗篷,鹿般的眸子里,有屋角蹿跳的灶火,也有他。而眼前,这个女孩的身体在无影的香里,有影的水雾里,等着自己。
沈策把她短袖脱下,昭昭闭眼,前胸后背冷飕飕。
“继续问。”
问什么。难道要在浴室里聊这种严肃的、利国利民的投资项目……
“那你……团队现在主投什么?”
沈策解开绑缚她的内衣,不忘回答:“清洁燃煤,医疗。科技医疗。”如此近,看着全貌,让他身体里渴更甚,她是个女人,喉咙里随便蹦出一个音节,就可以化成无形入肉的丝线,把他缠绕到血液淌干的女人。
“为什么,”她的人和他贴上,“投这些……”
“我们是人口大国,用煤大国,有市场,有需求,”他还在回答,“生老病死,这是社会体系崩塌了也不能回避的东西,与之相生的医疗自然是最□□的行业。”
沈策突然横抱起她。
昭昭搂住他的脖子。和沈策一起,她时常会有错乱的意识。他的气质极复杂,不像是现代文明社会教养出来的绅士,想亲你,便要亲,想抱你,抱起来就走。
“而且,都是好事。”他说。
沈策抱她上床,寻到床角自己的短袖。他一面和她接吻,把他的短袖给她套上。
宽大棉布T恤,包裹着她。她的敏感度被扩大了无穷倍,能看到T恤棉布的编织纹路,横有百千条,竖有千百条,在一条条一根根从她身上研磨而过。
“让我看看伤。”他又说。
她耳膜跳动的,比行军鼓还急,还重。这屋里的顶灯亮些,台灯暗些,浴室的极亮,在远处,深浅不一的黄光交织在一处,在她皮肤上。
沈策以眼观查,验她的伤:“愈合得不错。”
“我昨天晚上——”他摸到床头,揿灭了总开关。
“后半夜醒过,你抱着我睡,”他在暗处,“我把你睡衣解开,看了很久。”
他平铺直叙说的话,烧高了她体内的一团火:“都解开了,都看过了。”
他猜,她会喜欢暗的地方。黑暗可以给人带来一层心理保护。对沈策来说,这就像他初次杀敌,挑的是深夜,伸手不见五指的窄巷子,方便得手,也能安抚自己第一次见血的躁动和不安。
“哥。”
“嗯。”
她不言语了。
“是,”他直接答她,“就你一个。擅长,是领悟力高。”
他皮肤过于柔滑,她原本喜欢这酒店床单的柔软,和他一比,如粗布。手也滑,皮肤也滑,可不温柔。昭昭想,沈策这个人和“温柔”似乎搭不上什么关系,再想,也不对,她有很强烈的自负猜测,沈策已经把他毕生的耐心和温柔都留给自己了。
他热衷一刀见血,不喜犹豫,犹豫是对双方的残忍。
今天是个例外。
***
天黑后,房间更见不到一丝光了。
昭昭睁眼,能见到的是他藏在暗处的脸。黑暗里,她的手完全不听自己的,攀着他,搂着他。
她两手扶住他的脸:“亲我。”
辨不大清五官容貌的他,离得极近,要让她看清自己似的,哑声问:“不该你亲我?”
她不满摇头,仰头要他亲。
沈策示了弱,像猛虎倦懒,低嗅红花,用鼻尖划了两下她的唇:“你就是老天用来拴我的,”他轻咬她的下唇,“张嘴。”
他在极度疲累中,还在用舌尖探入她的唇,取悦她。
两人在帘子遮蔽的黑暗房间,不见灯,不见影。
“猜我在想什么……”她额头抵他额头。她的思考方式脱离了性别,身心溢出来的满足感都是:他是自己的了。终偿所愿,得到他了。
“我是你的了。”他答,和她目光交缠。
这也能猜到。昭昭想。
他们消磨时间的方式单一、激烈。昭昭再叫他哥,他倒不再反驳,咬她的耳垂说:想叫,就叫得烈些,大声些。
沈策后来每日加了药量,睡得更多。
昭昭没点破,料想他怕发生那晚的情况。人都要自尊,换她,她也不愿让沈策见自己失常的一面。她趁沈策睡觉,把一篇论文收尾,另一篇西语的写得慢。以西语介绍文化,她选的是中国的古文化,君子论,写的不顺。等他走再说。
三日一晃过。
像有锣鼓敲得急,催赶他们分开。
那日,他们在泊车接客的地方卸下行李,沈衍将老婆和孩子带走,留他们独处。
车在一辆接一辆过,寒风里,下车的人不是举着手机要去接人,就是搬了各色的行李箱,去赶飞机。昭昭在蓝色的指示路牌下,在大衣口袋里掏出碧色骰子:“一人一个。”没等沈策答复,她把骰子塞进他西装内,胸口的衬衫口袋。
还有十分钟。
“哥,你说点好听的,”她低头,额头抵到他心口,“你一走,没当面说的机会了。”
他沉默许久,说:“我有个妹妹。”
她难过地笑着,低声抱怨:“全天下都是你妹妹。”虽知他指得是自己。
“她呢,从小喜欢泰迪熊。家里有好多,客厅三个,书房四个,在我的卧室也放了四个。喜欢吃素,不爱做饭,我爱吃五分熟牛排,她难得做一次是全熟,也没办法,照样要吃完。她喜欢花,我给她弄了个花房,从搭到装修,挑花摆进去,忙活大半个月,她就赏脸看过一回,还是偷偷看的。”
那花房是给我准备的?她惊异。
不为你,是为谁。百花在他眼里都是灰扑扑黄沉沉的东西,毫无赏看乐趣。
风大,他用大衣把她裹在怀里:“最爱坚果,硬壳的,软壳的,从开心果到杏仁、松仁,到蚕豆,油炸青豆,瓜子栗子,花生,你给她她就吃。几岁时候给一把坚果能拐走。”
“……我妈告诉你的?”
他笑,往下说:“怕水,喜火,烧过半个院子的枯树野草,被打到哭。”
背后机场的灯忽然亮了,一整排橱窗里的摆设陡然清晰,光在提醒他们,时间晚了。
她脸印在他脖间:“你该进去了。”
他恍如未闻:“她睡觉喜好用被子蒙着脸,蒙一半,”他的手指摸到她的脸,在她嘴唇上划了个位置,轻声说,“拉下去没用,不管睡多沉,都要自己盖上去。”
这是他这几日最大的乐趣,拽下她半掩住口鼻的棉被,等几分钟,她定会不满蹙眉,一点点摸到棉被,再盖回去。
昭昭舍不得,一送再送,进了机场。
机场人不多,但空气仿佛凝住了,氧气被来往旅客一点点消耗干净。她吸不进氧似的,憋闷得慌。沈衍和梁锦珊取了机票,等沈策入关。
昭昭怕被梁锦珊看出端倪,两手插在自己衣袋里,双眼不离沈策。
两人四目相对片刻,她眼圈红了,哽咽着轻声嘱咐:“哥,你到了给我电话。”言罢,对沈衍说:“你们也是,一路平安。我哥拜托你们了。”
“和你说句话,过来。”沈策在几步远的地方,对她说。
她怔忡半晌,近前,在梁锦珊的登机箱旁,脚没站稳,被沈策扣住腕子拽到怀里。沈策手托她的脸,从唇而入,当着小夫妻的面给她了一个纯粹的男女之间的深吻。
梁锦珊在一旁震惊之余,抓老公的手。
沈衍点点头。
梁锦珊如梦初醒,难怪他要来看妹妹……一切不合理都有了解释。沈策竟然爱上了这个名义上的妹妹,难怪两人会一起出游数日。
昭昭感受到血在身躯里热烈的奔涌,她没料到,到沈策的唇离开,都没料到。
沈策的手握在她脖后,几度要说,被她一双乌瞳望住,无法企口。他仅是将她的眼泪草草擦干,第一个递出机票和护照,消失在了安检口。

☆、第二十四章 三叩常相伴(3)

昭昭回到家里,心里空,在沈策住过一晚的房间转着,撤换床单,把被他藏在柜子里的被罩和床罩全洗了。锁上门,擦地板,刷浴缸,想把窗户打开。冬天冷,想想作罢。
西语课的论文未完成,她和阿姨道过晚安,锁自己在书房。
没开灯,先开了文档。
手指在台灯开关上悬着,再无动作,是因为看到了文档里陌生的修订。都来自沈策。他在大段落前写了两行字,大意是他的西班牙语仅限听说,读能应付,不精于写。
寥寥几句,用了中文:
华夏数千载历史,早将人性剖析完整,如今诸多论调,都是老生常态。
战国有一贤士,才学傲人却家徒四壁,其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君子,重学识,轻富贵,求的是:忘怀得失。
为何说是“求”?人之所以为人,是有“欲”,有欲就有得失心。无论谁,都无法做到全然忘怀得失。君子以此为约束,一生修正自己。
君子苛己,宽人。
舜帝常自省,早有古载。
唐有韩愈,曾论君子:“责己也重以周,待人也轻以约。”
他们见自己,周身是错,处处不足;他们对旁人心怀宽容,见一闪光处会由衷欣赏。伪君子恰相反,常自足自喜;对他人不见优点,例数缺点,此为“以圣人望于人”。
至宋明,文人承前人言论,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流传至今。
单此一点,我华夏自五帝至今始终观点统一,教诲后世。
君子不怠,戒妒。
懈怠让人困于方寸、坐于井底,妒忌使人言语可憎、行为失常。
妒忌之恶,古有:妒刻、妒痴、妒害。因妒而刻薄、痴妄,继而陷害于人。人性有许多弱点,无法根除,只能自控,妒忌是极具攻击力的一种。过度的嫉妒会让人变得凶恶。他们深知其害,时时克制,终身与己搏斗。
……
沈策转而说到“藏锋守拙,委身低处”的处事之道。让她想到曾在心中形容他是砂下名刃,恰与这一段相合。
他谈及“守和藏”,引述了一句兵法: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昭昭对着电脑笑了,后半句是: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沈策更适合后一句。
她在黑暗里,通篇阅尽,陷入了不真实的虚幻中。
如置身庐山霜雪中,水上有亭,他将大氅脱下,披于身,倚在厚铺的坐席上,同她说话。而她偎在炭火旁,隔火望他。他赏雪,她赏他。
***
她被闹钟唤醒,恍恍惚惚在床头,意识随壁纸上的山水不停走了几万里。梦太乱,时而文字,时而他。沈策电话随后而至,她滑进棉被里:“算准你要落地,醒了没下床。”
电话那端,是澳门机场的嘈杂外音,有粤语、英语和中文。
“说这种话,是想我再飞回去?”他说。
她“嗯”了声。
她想到那几日他伏在自己身上,她望天花板,只见他脸一侧的轮廓,还有自己的手。
科技发达也不好,一眨眼世界两端。从昨夜,她发现自己并不熟悉他。数日的耳鬓厮磨,沈策于她只是露出了山峦一角。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越辽阔,越会吸引她。她多了解他一分,便陷一寸,本以为无法迷恋再深……即刻能推翻。
“我看过你写的了。”
“抛砖引玉,”他说,“几句皮毛。”
她轻声说:“自我嘲解的功夫不错。”
他笑:“嘲解,嘲解。有嘲,才有解。”
两人低语,好似他出远差,不日就回,谁都不露伤感。
先前因为沈策在,妈妈不想打扰兄妹相处,没多说,让她对退婚的事再考虑几天。沈策离开一周后,她和妈妈通了电话。电话接通后,母女俩相对沉默了一会儿,妈妈先笑了:“什么母亲,什么女儿。本来想给你一条捷径,看来你不需要。”
昭昭的心在这句话,终于落下,带着鼻音撒娇:“谢谢妈。”
当初妈妈也是一意孤行,坚持离婚,放弃了因婚姻得到的股权,带着三岁的自己离开。祭祖之年,昭昭初见庞大亲族,只觉新鲜,却不懂那年的沈宝盈正是浴火涅槃,重攀顶峰。
“是什么样的人?”妈妈笑着问。
“是……和哥一样的人。”
昭昭不肯再说。她和沈策有约定在,他治疗的这段日子,不宜有任何风波。等两人再见,再找时机公开。事有轻重缓急,眼下沈策能恢复健康,是唯一重要的事。
如她先前推测,妈妈转达了表外公的意思,不能把苦心教出来的人才让给外人,要昭昭完成学业后,为沈家效力。她自然没有异议,给了妈妈满意的答复。
沈策情况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能连着一周陪她电话。坏的时候,不认得她。
昭昭为了使自己不要陷入无望的情绪泥沼里,在申请读硕期间,先跟着导师的步子,旁听各类课程。她大学学的金融,硕士选了金融分析,是一年制。想读完,再回家里做事。妈妈对她学什么不过问,都是积累,当初让她跳芭蕾,也没想过要培养出来一个舞蹈家,是想养养她的韧性和气质,为此还开过她玩笑:“学芭蕾没白学,看,走路永远不会驼背。高兴时,自己能跳两步,自娱自乐。”
可惜,人生无法被规划,变数常在。
见面的日子从半年,推到一年,隔年盛夏过去,由秋入冬。
转年,昭昭回香港过年。沈叔叔从沈策生病,终日忧心,不大像过去到处为了生意飞了,留在沈策最爱住的小楼,调养身体。妈妈负担起长房的大小事,也常住港澳。
长房人丁单薄,过年都不见几个人。
“长房只剩大伯和我,”沈叔叔微笑感叹,“大伯有一个孩子,是独身主义。我呢,也只有沈策一个儿子……”可惜病了。
昭昭不言语。妈妈提过,沈叔叔这一年常说,长房多难,怕断了血脉传承。
“你的男朋友最好入赘,”沈叔叔认真和她谈,还是头回过问她的私事,“若能姓沈,我们长房还能多些人。”
“我哥不是好多了吗?”昭昭轻声安慰沈叔叔,“过年,要说吉利话,想吉利事。”
“他近况如何,我这个父亲也难说得准。沈衍和他都是有主意的孩子,两人一起,对我从不交待实话,”沈叔叔把书桌上封好的红包拿来,温声道,“明年带男朋友回来?”
昭昭没得说,低头笑,眼睫垂着,隐去会令人起疑的伤感。
不止想阖家欢,她更想替沈策尽一份陪伴孝心:“好,明年。”
描金的字是“阖家团圆”,昭昭手指沾到的红包一角的金粉,惊讶看了看手指。
“这是你哥哥写的,前两个月让沈衍带给我。”沈叔叔解释。
她迟迟无法移开视线,真切体会到了“见字如面”。
他的字有雄秀之气,锋芒尽显,摸上去似能刮破手,和“阖家团圆”这类自带暖意的话其实不太搭。沈策曾在那段里写:“常人之敌,是旁人,君子之敌,是自身。”
对沈策来说,恐怕最大的敌人,就是他的锋芒过盛。他的毕生功课应该是隐和收了。
除夕,她去看花房。
这花房改装过,几年前这里和澳门相似,现在截然两种风格。澳门那处是玻璃墙,全白木架,以高大遮目的绿色植物做了一个迷宫布局,让人联想到绿野仙踪。
此处花房仿照她在蒙特利尔家里的风格,重新用木质材料搭建过,外壁屋顶养着不畏寒的植物,窗旁也挂着一盆盆。满目的绿,裹缠屋顶和玻璃窗。
她能想象得出,春夏换上应季植物,会是繁花锦簇。花裹着房子,房子里再养花。
花匠要回家守岁,临走前,指昙花说这几日会开,指铃兰说这植物喜冷,千万不要好心办错事,搬进去。
日落后,月光渐显。
顶楼泳池的水入秋前被放干了,空留沉灰的池底。她在蒙特利尔住久了,习惯极冷常降雪的气候,看月旁的乌云,还在想,深冬时节,该不会要下雨吧?
念头未消,雨点落到她鼻梁上,继而是上唇……
躲进花房的她四处找干净的毛巾,没有,只好抽茶座上的纸巾,擦着脸,找寻不到伞。妈和沈叔叔都睡了,此处离电梯间最远,不值得在雨大时跑回去。左右无事,想等雨小。
最静时,茶座上的电话响起。
昭昭的心扑通扑通跳得急,响到第二声,她抓起话筒。
听筒里,同样有雷声。
“手机没接,猜到你躲在花房。”
昭昭的手把沾湿的纸团攥着,攥的越来越小,如紧缩的心。离上一次通话,两个月了,还是在去年,跨年前,他说会去蒙特利尔过新年。后来情况急转直下……
“春节一过,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新年了,”他问,“有什么心愿?”
一道闪先过,雷声紧追而至。
“我……有个哥哥,想他平安。”年复一年,她心境始终在变,对他的迷恋一分不减,却开始体会他的心境。她想和他一起,什么都不做,不谈恋爱,不做情侣都可以,唯一心愿是能多见见他,陪着他。
“还有吗?”
“让我想想,”她指甲抠着自己的掌心,克制着语调,“我还想陪他过二十六岁生日。”
“他生在初夏,还有几个月。不嫌等太久?”
“不算什么,”她轻声说,压着泪意,“我等他的时候多了。”
“好,知道了,”他说,“正好,最近也没空闲。”他说的似忙于公务。
“就知道……”
两人握着听筒,都在笑。
“过年,要守过年的规矩,”他说,“记得穿红,石榴红裙最好。”
“今天除夕了,现买裙子怕来不及,”而且冬天穿不冷吗,她问,“哪里的规矩?没听过。”
她听得他一声笑,直觉不对,回神想,莫非是暗指石榴裙下臣。
她眼前是殷红的虎刺梅,右后是嫩黄夹着一抹蓝的鹤望兰。茶座这边水仙最多,春节里水仙花开得最好。似乎每年春节见到水仙花,才算过了年……
昭昭想找类似石榴花的红,没有:“你这花房好看,我舍不得走了。”
“是吗?”他问。
昭昭仍在赏花,像有他陪。
他忽然说:“那就留在那,等着我。”
……
这话格外震耳,在窗外的雨声里,让人体味不到真实。她身体比意识快,猛起身,腿磕上茶桌。茶具相撞,被沈策知道。
“不用出来,雨正大,”他话不断,从话筒传来,“等我找伞。”
句句像真的,但这一年多,两人约了无数次,都被取消……“哥,你过年不许骗我。”
“不骗你,”他笑,“家里的伞都去哪了?”


☆、第二十五章 繁花今相续(1)

“什么时候了,还找伞……”她哽咽着笑着,眼泪往下掉。
“不找了。”电话断了线。
她是太高兴的撒娇,没想过让他一个病人淋雨,四下里望,找能挡雨的报纸之类的东西,没找到,慌忙往外跑,撞歪了一处花架,即刻被一杈悬出的花枝刮到脸上。
她诧异了一瞬后,推门而出。
雨如瓢泼,迎面浇上她。
今夜算她在港澳这边遇过最大的一场雨,从花房跑到电梯,从头到脚无一处干的地方,擦都没法擦,从头到脚在滴水。
电梯门在眼前滑开。
一年未见的他,浴在电梯明亮的光里。分明没淋过雨的男人,披着西装外衣,眉目像也被雨水潲到,染着湿气,尤其是如墨的眼。
昭昭仿佛刚谈恋爱的女孩子,意识到自己狼狈,胡乱用手抹脸上的雨水。
“你进来,还是我出去。”他笑着问。
她迈入电梯,外头的大风大雨,被关在厚重的金属门外。
沈策见她浑身是水,把西装外套取下:“披上。”他想给她搭到肩上,两次没成功。
昭昭接过衣服,自己披上了,干燥的布料带着他的体温,包拢住她。
“沈衍开车送我回来,还没走。”他一挨近她,衬衫颜色浅看不出被浸湿的水痕,但西裤上很快就有了水印。
“两个大男人都找不到一把伞……”她被沈策堵上嘴唇,有全身脱力的溺水感。明明怕水,更不可能溺水,但窒息感让人联想到这里。
“还喝了茶。”为了润口。没耐心泡新茶,喝的是冷茶。
沈策另一只手扣住她脖后,掠夺她的氧气,还给她的除了唇舌压迫,都是茶的味道。他想象了许多次重逢的她,这一种,确实没在脑海里勾勒过。除夕夜的大雨,替他勾出她更成熟的身体,沈策眼前挥之不散的是一道水流在沿她的锁骨往下淌……
沈策的唇在她的唇上缓缓移动,她想到他曾在自己耳边重而沉的气息,逼她哭过无数次的日夜。温柔而又暴烈。
是她的沈策回来了。
昭昭好似急切跑上山坡,被人一把推入悬崖下的深海。撞入水面的下坠感,让她眩晕。她手在沈策的肩上,手臂上,沿衬衫滑下来。
他手臂肌肉突然收紧,她摸到了布料下层层包扎的纱布,推他,慌忙问:“胳膊怎么了?”
她把他衬衫袖子往上卷,被沈策挡住。
他说:“缝了几针,没你想得严重。”
“缝针了?医生没让你抬高手臂吗?”刚才缝合也不怕伤口肿,竟然没挂在脖子上,“你举高点,我下去给你找东西绑到脖子上。”
“下边有,上来前解开了,怕你猛一看被吓到。”
“……我又不是小孩。”
他和她说笑:“难说,刚刚还埋怨我找伞。倒不怕淋雨,只是淋湿了要重新包扎,一来一回,浪费陪你的时间。”
她哪有心情关心他找伞的事,催他下楼,回影音室。
沈衍见俩人回来,把手臂吊带给他:“还是戴两天,胳膊上的口子可不浅。”
沈策不想戴,他没用这个的习惯,方才在医院还和护士说不要了,缝了几针的伤,却弄得和骨折一样唬人。但见昭昭神色不悦,也只好将这个他认为碍事的东西戴上。胳膊吊在胸前,行动颇为不便。
沈衍说初二带老婆孩子拜年,让俩人趁春节公开关系。
“我大舅子听说你退婚,惦记正式追求你,被锦珊骂了几回,兄妹俩翻脸半年了。”沈衍笑着说,自己太太紧张沈策的姻缘,比过去和自己谈恋爱都上心,唯恐谁抢走沈策心上人。
昭昭冲了热水澡,换了衣服回来。
沈策正半蹲在播放机前,挑了张蓝光盘,塞到机器里。
书桌和茶几之间堆了大小几个行李箱,她一见数量,开心得难以自已,一看就住的时间不会短,可还是认真问他:“这次留几天?要是短,我们就不和爸妈说,这样不会浪费时间和他们争论。”仅有两三天的话,她可不想用一天争论,一天冷静讨论,守得云开见月明后送他走。时间短就要好好规划,每个小时去哪里,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