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姵听得懵懵懂懂,又感觉杨妡的话似乎有些道理,便笑道:“不管你干什么,我跟你一处就是。”
两人一同禀过魏氏,没几日,花园里得月阁就被收拾出来,由针线房吴庆家的教她们女红。
杨娥原已学过两三年,针法技法都会,又是说亲的年纪,便不跟他们掺和,其余四位姑娘包括杨婧每隔一天从巳初学到午时。
吴庆家的约莫二十六七岁,已经生过三个孩子,但身材保持得相当不错,脊背挺直腰肢纤细,身上湖蓝色的袄子虽然已经有些发白,却洗得干干净净,带着股好闻的栀子花味儿。
完全不同寻常生育过的妇人那般邋里邋遢。
杨妡暗暗点头,莫名对她生出几许好感,对绣花更多了些兴趣。
头一天上课,吴庆家的拿出几十绺丝线让大家认颜色。认清了便学分线,先分两股,再分四股,八股,最后要把分成八股的线纫到细如牛毛的针里。
杨妡自诩是个心灵手巧的,也跟着张氏学过半个多月针线,仍是手抖得厉害,硬是纫不进去。
吴庆家的见状,笑道:“五姑娘放轻松,先看看花儿歇会眼。”
她不提还好,一提杨妡顿时觉得两眼酸痛,眼泪都快流下来似的。
所幸得月阁所处位置极好,自洞开的窗棂放眼望去,草木葱茏绿意蓬勃让人赏心悦目。
吴庆家的细声道:“五姑娘不用太紧张,有时候越是在意,心越偏,反而更纫不进去。”
这话听着别有深意。
杨妡细细咂摸片刻,笑道:“多谢。”
吴庆家的忙摆手,“五姑娘别客气,我只是下人,当不得姑娘谢。”
杨妡笑笑,依着她所言,试了两次,果然轻轻松松地纫了进去。
连着两次课,就只练习穿针分线,第三次开始讲最基本的起针行针,临走时留了功课,每人在素绢上绣一只红苹果,不要求配色针法,只要针脚匀称笔直即可。
隔天再上课,众人把自己的绣活都呈上来给吴庆家的评点。
杨娇曾和杨娥一道学过些日子,底子还在,不但绣了红苹果还绣了两片绿叶,有模有样的,得了吴庆家大力称赞。
杨姵与杨妡基本是新手,绣得虽看不出来是苹果,好歹也是红球。
唯独杨婧绣得毛毛糙糙,素白绸子上一团乱七八糟的东西,左看右看瞧不出什么形状。
杨姵“噗嗤”笑出声来,“六妹妹绣得是苹果,怎么看着像刺猬?”
这么一说还真是有点刺猬的模样,杨妡也随着笑,“再绣上头和眼睛就更像了。”
杨婧面皮挂不住,一下子就恼了,抓起吴庆家跟前的素绸连带着几绺丝线尽数扔在地上,哭喊道:“你们欺负人,我不学了。”
“六姑娘仔细伤了手,”吴庆家的忙拦住她,安慰道:“万事开头难,六姑娘刚拿针,绣成这样已是相当好的,多练习几次,针脚就匀称细密了。”
“不学,白费工夫学这没有用的玩意儿,我才不稀罕。”杨婧继续发飙,将台面上盛针线的五只笸箩全扒拉下去,剪刀尺子等物散了满地。
隔壁等候的丫鬟们见势不好,匆匆上前帮忙收拾。
杨婧发疯似的乱挥乱踢,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一脚踢在红莲额头,顿时红了一片。
杨妡瞧见,脸色一沉便要发作。
杨姵伸手拦了她,吩咐松枝带红莲下去请府医,转身板着脸对杨婧道:“六妹妹,你这是作什么?”
杨婧叫嚷着,眼泪哗哗地往下流,“我不想学,你们非逼我来,还欺负我。都是你们不好!”
“就是句顽话,谁欺负你了?再说你不想学就走,又没人拦着…看看你这样子,哪里还有半分体面?多大点事值得你又哭又闹的?”杨姵训完杨婧,又吩咐正手忙脚乱捡东西的抚琴,“送六姑娘回霞影轩,告诉叶姨娘说六妹妹该好生管管了,要是她教不好,就让林姨娘代为管教,正好林姨娘也闲着。”
她毕竟是大房院的嫡女,发起火来很有几分气势。
杨婧再不敢分辩,恶狠狠地瞪杨妡一眼,跟着抚琴走了。
杨妡完全没有在意杨婧的眼神,就是颇感意外。
她跟杨婧接触得少,平常只在松鹤院能见到,觉得她挺懂事的,没想到竟有这么蛮横无理的时候。
而且杨家姑娘哭闹起来果真半点美感都没有,连鼻涕都流出来了。
杨姵见她愣神,鄙夷道:“你不知,她小小年纪学得跟叶姨娘一般做派,真不如跟着林姨娘好。”
叶姨娘出身青楼,是个清倌,弹一手好琵琶。
杨远山与同僚喝酒,听过她两支曲子赞不绝口,第二天同僚就连人带卖身契送到府里来。
起先没有名分,生了二少爷杨峋后提了姨娘。
林姨娘则是钱氏陪嫁过来的丫鬟,有年杨远山外出游学,钱氏主持中馈脱不开身,叶姨娘那会儿怀着身孕,钱氏便让她跟着伺候,一年之后,挺着大肚子回来,生下了大姑娘杨婉,随后也提成了姨娘。
经过这番闹腾,吴庆家的有些心虚,局促地说:“要不今儿就先到这里,我去跟桂嬷嬷回话。”
杨姵无谓地说:“不管你的事,该怎么教还怎么教。”
吴庆家的定定神,将事先已描好的图样拿出来,笑道:“上回学了行针,这次就讲苏绣里头两简单的行针针法,直针和缠针。”边说边掂起针慢慢地做着示范。
绣花绷子架在中间,三位姑娘围在旁边看得目不转睛。
正专注的时候,外面传来纷杂的脚步声和丫鬟们低声的劝阻。
紧接着,帘子被撩开,闯进来一个三十出头的女子。
女子话不说一句,抡起绣花棚子就摔在地上,紧接着又扇了吴庆家的一巴掌,“好你个欺软怕硬的奴才!”
这一下打得狠,吴庆家的不防备险些摔倒,愣怔着问:“叶姨娘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叶姨娘冷笑声,伸着兰花指姿态优雅地从怀里掏出丝帕擦了擦手,扬着下巴,慢条斯理地说,“你一个奴才还学会看人下菜碟了,都是杨家的姑娘,凭什么别人能学,六姑娘就被赶回去?”
杨妡看不下去,开口道:“是六妹妹自己不想学。”
叶姨娘转过身来,视线落在杨妡脸上,明显滞了滞。
杨妡暗呼不好,莫名地心虚了下。
她在杨家将近两个月,已经开始适应杨家五姑娘的身份,不但在下人们看来没有破绽,甚至在魏氏跟前待一两个时辰也毫无问题。她自认足可以瞒天过海,只除了叶姨娘。
因为她们是同类。
但凡出自青楼的,不管是破了瓜的还是清倌,能出来见客,都事先受过好几年的调~教。
杨妡前世从五六岁上开始学站姿学走路学仪态,然后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凡此种种,目的就是勾住男人的心绊住男人的腿,而留住男人最关键的就是要媚,要骚。
这种媚与骚已经刻在了骨子里,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就会流露出来。
纵然她时不时地警戒自己要行端立正,而且做得也相当不错,可在有同样经历的叶姨娘眼里,仍是瞒不过去。
就像她一眼就能看透叶姨娘的惺惺作态一样。
可在这种情形下,即便再心虚,她也不能表现出半分…
第14章 心思
杨妡悄悄攥紧手心,挺直脊背,迎上叶姨娘的目光,淡淡地重复一遍,“六妹妹觉得绣花没用,白费功夫,跟吴庆家的不相干…这里并没人欺负她,只不过是我跟阿姵说了两句顽话,回头我自备了礼跟六妹妹道歉。”
叶姨娘目光烁烁地盯着她,像是寻找同类的孤狼,眼眸里有探寻有审视,甚至还暗藏着几欲喷薄而出的笃定。
少顷,取帕子掩了唇角,目间蕴几丝妩媚,吃吃笑道:“原来是这样啊,六姑娘一路跑回去哭得跟什么似的,直说被欺负了。我还道姐妹几个素日最是友善和睦,肯定是瞎了眼的狗奴才仗势欺人…”
“叶姨娘觉得是仗了谁的势?”叶姨娘话没说完,就被打断。
自门外走进两人,正是钱氏与桂嬷嬷。
却原来是打杂的小丫鬟见势不好,急匆匆跑到大房院请了钱氏过来。
叶姨娘脸变得快,立刻换成恭顺的模样垂手站着,“夫人不知道,有些奴才惯会看人下菜碟,六姑娘时不时地被人欺负。”
钱氏不悦地说:“姑娘们的事儿无需姨娘跟着操心,要是你实在闲得没事干,世子爷的冬裳还没裁,做两套出门穿的,两套家常穿的,另外做四双袜子四双鞋,不用太赶,霜降之前做成就行。还有峋哥儿的鞋袜,你也一并打点了。”
叶姨娘低声应了。
钱氏这才扬声问道:“怎么回事?”
有个口齿伶俐的丫鬟把适才情形原样说了遍。
钱氏板着脸对杨姵与杨妡道:“都九岁了,越长越回去,都会取笑妹妹了,待会儿就去跟六丫头赔个不是。”又对杨娇道,“这里你是最大的,妹妹起了纠纷你就该劝着拦着。”
杨娇低着头不说话。
钱氏看她两眼,转向叶姨娘,“六丫头实在不爱动针线那就算了,没得逼着胡乱攀扯人…你说孩子小说不清楚,你这般年岁了还不懂分辩个好歹急火火地乱窜,还记不自己什么身份吗?”
挨个训完,钱氏缓了声音,“多大点事儿闹成这样,一个个都不省心,传出去府里的体面还要不要了?以后都注意点,要是再犯,可不像今儿这么轻飘飘地过去了。”
说罢转身往外走。
叶姨娘犹豫着跟上去,走到门口,停下脚步,回头对杨妡道:“这事儿真正是六姑娘不懂事,赔礼倒不用,五姑娘要不嫌弃,经常到霞影轩坐坐。我别的不会,就一手琵琶还能见人,世子爷听了也夸好,倒是愿意弹给姑娘们逗个乐儿。”
杨妡浅笑道:“多谢姨娘美意,大伯母吩咐了赔礼还是要赔的,琵琶我不懂,听不出好坏,就不劳烦姨娘了。”
叶姨娘并不强求,柔媚地笑一笑,翩然离去。
杨姵看着她的背影,低低骂一声,“装腔作势!”又愁眉苦脸地说,“娘也是,赔什么不是,又得害我破费,早知道就不多那两句嘴了。”
杨妡笑道:“咱们确实有错,不该取笑六妹妹,她毕竟还小,破费就破费吧。”
两人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子,杨姵挑了朵宫纱堆的绢花,杨妡选了只银质的小鱼当作赔礼,送到了霞影轩。
这才半上午发生的事儿,没过两刻钟杨娥就听说了。
她正捏了馒头屑逗弄瓷缸里养的金鱼,金鱼贪吃又不知道饱,见到馒头屑便蜂拥着过来抢。
杨娥轻声道:“不知饱足的东西,早晚有后悔的时候。”说罢,将手中碎屑尽数洒了进去,抬头吩咐采芹,“去霞影轩跑一趟,说她的情我领了,六妹妹的事儿不用急,得空我会跟祖母提。”
采芹应一声,挪着细步出去了,没多久便回来,俯在杨娥耳边低声嘀咕几句。
杨娥“嗖”地变了脸色,“她魔怔了,怎可能有这样的事儿?”
“叶姨娘说她也不十分真切,就感觉五姑娘不对劲儿。这一路我也想过,以前五姑娘往松鹤院来得多勤,而且姑娘怎么挤兑也不见她吭声,现在真是嚣张起来了…就摔了一跤,能差这么多?这里面真是透着邪。”
杨娥沉默许久,才开口道:“你看看三哥可在家,能否请他过来趟,先别提什么事情。”
杨峼约了同窗到积水潭赏荷,在外头吃过午饭才回,听说杨娥有事,连衣裳都没换,径自到了松鹤院。
魏氏正在歇晌,也就没惊动她,加之杨娥已是大姑娘,杨峼纵是亲兄长也不好往她的闺房里去。
两人便站在院子里的大槐树底下说话。
离得近了,杨娥闻到杨峼身上隐约的酒气,关切地问:“三哥吃了酒,要不要让人煮醒酒汤来?”
杨峼笑着摇头,“没多吃,二两的小壶,两人对半分,每人只吃一两,不妨事。你找我何事?”
午后炎阳透过斑斑树叶照射下来,杨峼的脸被光斑照着,半边明半边暗,宝蓝色的直缀穿在身上从容又儒雅。
因是赶得急,额角处沁出细密的汗珠,闪闪发着碎光,一双眼眸充满了关切与爱护。
杨峼已经过了童生试,今年秋天会参加乡试,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考个举子回来。
这样杨峼在府里说话的分量会更重。
而她能依靠的人就又多了一个。
杨娥微微笑着,仰了头低声问:“三哥读书多,不知听说过借尸还魂或者魂灵附体?”
杨峼勃然变色,“子不语怪力乱神,你一个姑娘家打听这些干什么?”
“一时好奇,就是想知道有没有这种事情。”杨娥头半歪着,嘟了嘴,略带几分撒娇。
“自然没有,”杨峼答得斩钉截铁,“要真有的话,古往今来多少能人贤士,多少圣主明君还不都依托别人复生了?你若没事,多陪祖母说会话,别整天胡思乱想。”
听到杨峼这般回答,杨娥长吁口气,说不出心里该庆幸还是失望。
庆幸得是,杨家没有出这种匪夷所思之事,她不必跟着受牵连,而失望得却是不能借这个由头牢牢地钳制住杨妡。
杨娥自始至终就没有喜欢过杨妡。
杨妡从小就生得好,穿件大红缂丝的袄子,粉雕玉琢般,笑起来一口牙没长齐。奶娘抱着她到松鹤院请安,众人都围着她看逗她玩,魏氏也乐呵呵地夸她福相,完全忽略了站在旁边的自己。
杨娥又气又恨,觉得张氏抢走了父亲,现下杨妡又要抢走祖母。
趁魏氏抱着杨妡逗弄的时候,她挤过去假装看妹妹,用力捏了杨妡的小胳膊一下。杨妡吃痛,挥舞着双手找张氏,不小心扯下魏氏的发簪,把头皮都划破了。
罗嬷嬷赶紧上前掰杨妡小手,杨妡受惊越发哭得厉害,从此就怕了魏氏,看见魏氏就哭。
魏氏也不怎么待见杨妡。
杨娥觉得这样挺好,甚至在听说杨妡摔下山坡昏迷不醒的时候还高兴了下。
杨妡本来就不该生下来。
二房院是她娘亲魏明容一手整治管理的,只能有杨峼与她两个孩子,以后也是要完完整整地交到未来的三嫂手里。
不管是杨妡还是张氏,都只能靠边站。
这阵子,杨妡是越来越嚣张了。
先是在打扮上夺了她的风头,后来还敢惩治采茵来报复自己,尤为可恨得是,父亲只是轻描淡写地让她赔了个不是,而魏氏却什么都没说。
是不是他们也觉得杨妡所做没错?
杨娥紧紧咬了下唇,不管叶姨娘所疑是真是假,她总得做点什么,好让祖母与父亲都厌了杨妡,让她永不得翻身,最好老死在家庙里。
**
杨妡自然想不到杨娥的算计,此时的她正站在长案前,扯着袖子研墨。
夏日午后最教人沉闷,但晴空阁正对着西次间的院子种了数十竿翠竹,推窗便可见到青青竹叶,格外多了些清爽。
吃中饭时,杨妡还因叶姨娘忐忑不安,可吃完饭她就想通了。
叶姨娘纵然怀疑,可一无人证二无物证,只要她咬紧牙关不承认,谁敢说她不是杨妡?
除非她有本事把原主小姑娘找出来。
可方元大师说过,原主自有她的去处,叶姨娘又该到何处去找?
想通此节,杨妡心头一阵轻松,便打算抄两遍《女诫》。
今儿早晨背第四篇《妇行》她背得不太熟练,被魏氏瞪了好几眼。明早该轮到《专心》篇,她要是再背不顺,恐怕就得挨罚了。
提笔写下头一句,杨妡便在心底恶狠狠地骂了句,“一派胡言。”
男子可以再娶,女子却不能嫁给两个丈夫,丈夫是妻子的天。天是无法逃离的,所以丈夫不能离开。
这样说来,如果嫁了个短命鬼,还得替他守一辈子寡?
这世道女人本就不容易,寡妇的日子更难过。曹大家是不是脑子有病,她分明也是女人,却写这种东西,不是为难自己吗?
还有魏氏,天天逼着孙女们背这些,这还是亲生的祖母吗?
杨妡抄一句骂一句,待到抄过两遍,竟然一字不漏地背会了,而暮色也渐渐笼了下来…
第15章 算计
杨娥没睡好,辗转反侧了大半宿才迷迷糊糊地合了眼,第二天睡意惺忪地顶着两只黑眼圈起来。
采芹见她脸色不好,心疼地说:“要不跟老夫人说一声,今儿且告一天假,姑娘再眯会儿。”
“不用,”杨娥摇摇头,“洗把脸就好了,免得祖母知道跟着担心,吃过饭再歇也是一样。”
采芹知道她素来决定了的事情不容更改,便不再劝,端来铜盆俯身绞了棉帕。
水是兑过的,温热的帕子覆在脸上,就感觉五脏六腑都熨帖了一般。
杨娥舒服地吸口气,擦了两把脸,吩咐道:“再换盆冷水。”
适才一热,如今一凉,整个人立刻精神起来。
趁采芹给她梳头的工夫,杨娥扬声道:“去看看祖母用过蜂蜜水没有,姐妹们可过来了?”
外头小丫鬟听见问话,撩了帘子进来回答:“回姑娘,老夫人今儿起得比往常晚,刚梳完头,三姑娘和五姑娘过来了。”
那就是还没喝。
往常都是杨娥伺候魏氏喝。
杨娥催着采芹把头梳完,急急到了东次间,果然见炕桌上摆着茶碗,因怕凉,上面扣了盖子。
杨娇与杨妡各站一边,离得老远。
丫鬟们都在内室伺候魏氏梳洗。
杨娥冲两人笑笑,彼此打过招呼,隔着碗试了试温度,“祖母肠胃不好,吃不得冷东西,我让灶上再温一下。”
杨妡与杨娇对视一眼,都没有作声。
她们在松鹤院向来谨慎,尤其关乎魏氏的吃喝,更是从来不沾手。
杨娥原也不是问询,笑着端了碗离开。
厅堂西北角架了座四扇的屏风,屏风后面有道小门通往后罩房,最东头两间就是松鹤院的小厨房。
杨娥走到屏风后面,四下瞧了瞧,从怀里掏出方帕子,打开来,里面包着一片绿色椭圆形叶子。她隔着帕子将叶子对折挤出些许汁液,飞快地在茶碗里蘸了蘸,然后若无其事地去厨房打了个转又回来,笑着解释,“厨里熬了薏米粥又炖着猪脚汤,腾不出锅来,先问问祖母能不能喝?”说罢将碗仍旧放在炕桌上。
略坐了会,起身道:“忘记告诉采芹喂鸟了,我去吩咐声,待会祖母出来,就劳两位妹妹侍候祖母喝了。”
她说话时眼睛盯着杨妡,杨妡只得点头答应。
魏氏是在杨娥领着背诵《专心》时发作的,先是舌头发麻,很快蔓延到喉咙,针扎般火烧火燎地痛。
杨娥一直暗里注意魏氏神情,见状忙问:“祖母,怎么了?”
魏氏难受地指了指咽喉,“难受,请府医过来。”
杨娥大声地吩咐人请府医,又叫来玛瑙恶狠狠地问:“你怎么伺候的,祖母都用过什么东西?”
“没吃什么?”玛瑙吓傻了,战战兢兢地跪着,支吾半天才想起来,“老夫人早起时还好好的,跟往常一样,就只喝了蜂蜜水。”
杨娥倏地将视线投向杨妡,“是不是你,你伺候祖母时动过什么手脚?”
杨妡淡淡回答:“我根本没碰过那碗。”
“二姐姐没在,所以我就伺候祖母喝蜂蜜,有什么不对?再说我能懂什么手脚,二姐姐这样说话?”杨姵小脸绷得紧紧的,怨恨地看着杨娥。
杨娥前脚刚走,她后脚就来了,正好魏氏从内室出来,她便将碗端给了魏氏。
杨娥顿时头如斗大,怎么哪儿都少不了杨姵,明明她都算计好了。暗里腹诽着,脸上露出焦虑的歉意,“四妹妹,对不住,我是看祖母…一时情急说错了话,你别往心里去。”
她既然这样说,杨姵当然不好怪她,便侧了头去看魏氏。
魏氏看着比刚才更痛苦,连接喝了好几盅温茶都压不去嗓子眼里的灼热。
几位姑娘都没经过事,什么也干不了,只能焦急地等着府医。
还是杨娥最先冷静下来,低声吩咐玛瑙,“祖母想必是吃了不好的东西,熬绿豆汤怕来不及,去厨房里要碗羊奶过来。”
玛瑙提着裙子一路小跑着端了羊奶回来。
杨娥端着喂给魏氏,“祖母,您先喝点,再吐出来兴许就把肚子里不好的东西带出来了。”
魏氏觉得有道理,一口气喝完,又摁着肚子将喝下去的茶与牛奶吐了出来。
折腾着吐过两回,府医拎着药箱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
因魏氏年事已高,姑娘们都还小,一时顾不得避讳,先给魏氏按了脉,又看过舌苔,诊断道:“应该是误食了不当东西,看着没有大碍,这几天吃点清淡之物压压,再喝些绿豆汤即可。要是嗓子疼,我这里有几丸丸药,老夫人含在口中,能有镇痛之效。”
魏氏点点头,谢了府医。
连着两顿,魏氏只以白米粥为食,到傍晚时,已近乎痊愈,阖府众人都松了口气。谁知第二天,竟又复发,魏氏不得已又催吐,连着三天,都是早晨病重傍晚见好。
钱氏带人将小厨房查了个底儿朝天,又挨个拷打审问,结果一无所获。
厨房里所用物品与食材的来龙去脉都记得一清二楚,四位厨娘都是多年的老人,近几日并不见异状,尤其这两天,不管是熬汤还是煮粥,至少两人在场,绝无单独行动之时。
钱氏没办法,将其中脾性差的两人打发出去,又发落了松鹤院两个赶巧做错事的小丫头了事。
经过这番闹腾,松鹤院是人仰马翻,钱氏是焦头烂额,杨娥因为侍疾累得憔悴了不少,府里人都夸她孝顺,并没人怀疑到她头上。
待到五六天过去,魏氏终于渐渐康复,开始能够进些鱼肉等食物,杨娥趁着没人,悄悄把帕子里包裹的叶子埋进窗台上养文竹的花盆里。
叶子是滴水观音,杨远桥的书房里就养着一盆。
那天她跟杨峼说完话,吩咐厨房做了道杨远桥爱吃的绿豆沙送过去,趁他不注意揪了片叶子。
杨娥在《天宝本草》中读过,滴水观音可用来敷疔疮与疥癣,但汁液也有毒,严重得甚至能毙命。
她本想给杨妡点教训,可念头一转用在了魏氏身上。当然,她会很注意分寸,因为魏氏对她相当亲厚,而且魏氏是她在府里最大的靠山。
所以,每次她只敢稍微蘸一下,然后赶紧让魏氏催吐。
魏氏没有性命之虞却着实受了些苦楚。
这日魏璟前来探病,顺便问起中元节的打算。
中元节前后三日,护国寺有高僧讲经,口袋胡同还有庙会。因为那天去护国寺听经的人多,客舍一屋难求,往年都是两家合用一处屋舍歇晌,顺便魏珺也好有个作伴的人。
今年因为魏氏连着病了好几日,魏璟吃不准杨家是否去听经。
说话时,钱氏与杨娥也在,钱氏就劝:“母亲松散一下也好,顺便跟舅母说说话。”
魏氏原本懒得动弹,斜眼瞥见旁边垂首站着的杨娥,笑着应了,“去,都去,每年就这几天热闹,没准还能见到几个老姊妹。”
魏璟喜道:“祖母也记挂着姑祖母,听了肯定高兴。护国寺那边早预留了客舍,我再派人过去跟知客僧说声,到时候咱两府一起过去。”
魏氏乐呵呵地说:“行,外头爷们儿的事你跟峻哥儿商量,女眷这边你表婶就操办了。”
魏璟笑着应诺,又从怀里掏出本册子,恭敬地呈给魏氏,“前几天自朋友处见到本经书,是独孤业拓自香积寺石碑,我临了两册,一本给了大表哥,这本送给五妹妹,兴许她看了另有心得。”
独孤业是前朝的书法大家,字迹大小不一,歪斜不整,素有乱石铺街之说,偏偏又给人特殊的美感。当初因众人不能欣赏其字迹之美,存世作品并不多,故而弥足珍贵。
杨娥听见此言,身子一僵,双手不自主地绞在了一起。
魏氏略略翻了翻,笑着收下了。
待魏璟与钱氏离开,杨娥取过经书细细地看,只觉得心头发酸双目发涩,一个个歪斜的字就像刀子似的直往心尖上戳,一时无法控制,含酸带醋地说:“平白无故地,表哥送五妹妹经书,被人知晓恐有闲话,祖母为何要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