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从这个角度劝说还能从什么角度呢?
萧君默今天是有备而来的,除了勉力说服之外,他当然另有办法。可是,不到万不得已,他还是不想对这位令人崇敬的老人使出撒手锏。
“太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晚辈见识浅薄,徒然贻笑大方,真是惭愧无地!”
“贤侄也不必过谦。以你的年纪,能有如今这般见识已属不易了。”
“太师,晚辈虽然折服于您所说的道理,但仍然不赞同您所做的选择。在当今的太子、魏王和吴王三位皇子中,的确只有吴王最为贤能!朝野对此有目共睹,连天子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太师难道不这么认为?”
魏徵一笑:“贤侄果然是选择了吴王。”
“太师认为晚辈的选择不对吗?”
魏徵摇摇头:“这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
“那是什么问题?”萧君默不解,“吴王德才兼备、文韬武略,如果立他为太子,不是更有利于我大唐社稷的长治久安,更能维护并光大圣上的千秋基业吗?”
“千秋基业?”魏徵苦笑,“恰恰相反,吴王上位,才更有可能毁了圣上的千秋基业。”
“这又是为何?”萧君默大为诧异。
“原因很简单,因为吴王是庶子。倘若庶子以贤能为由上位,在圣上一朝开了‘废嫡立庶’之先河,那么圣上的子子孙孙必将群起而效仿,人人皆以为储君之位可经营而得。如此一来,试问我大唐还如何长治久安?到时候恐怕就国无宁日了,还谈什么千秋基业?”
“太师,纵使您成功维护了当今一朝的太子,可您又如何保证今后每一朝都有一个魏太师全力维护嫡长制?纵使嫡长制在当今一朝不被打破,可日后的太子若仍如李承乾这般,必然就有更为贤明的皇子试图取而代之。倘若如此,即便嫡长制如您所愿保全了,可圣上的千秋基业不也依旧存在种种后患和风险吗?”
魏徵闻言,不禁哈哈大笑了起来。
萧君默忽然发现,魏徵眼中不知何时竟然泛出了昔日的神采,仿佛他的病瞬间便好了大半。这一发现让萧君默颇有些欣慰。可猛然,一个念头便又闯入了他的脑海,让他的心情一下又沉重了起来。
回光返照!
他隐隐察觉,此刻魏徵的表现,很可能只是大限将至前的回光返照。
“贤侄才思敏捷,言辞犀利,老夫差点就说不过你了。”魏徵朗声笑道,“你方才所言,其实已将古往今来皇权继承的困境一语道破!说穿了就是两个字:两难。无论是立嫡还是立贤,都有各自的利弊,这是无可奈何之事。正因为此,老夫方才才说:嫡长制不是最好的制度,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最不坏的制度。至于将来能否发明更好的制度,那就要靠你们这些后生俊彦了。老夫现在能做的,只有善始善终地坚持自己的选择。换言之,只要我魏徵活一天,便一天不会支持废长立幼、废嫡立庶。”
“太师,”萧君默话锋一转,“听说您昨日入东宫时忽然晕厥,想必,一定是太子有什么出格的言行,惹您动怒所致吧?”
魏徵脸色稍稍一黯,却不假思索道:“你猜错了。昨日之事,皆因老夫久病体虚所致,与太子无关。”
萧君默在心里一声长叹。
事到如今,他已别无选择,只能向魏徵摊牌了。
“太师,晚辈此番亡命天涯,虽九死一生,但也见了不少世面。尤其有幸的,便是结识了天刑盟的新任盟主。太师想不想知道他是谁?”萧君默观察着他的表?情。
“新任盟主?”魏徵一怔,不由眯起了眼睛,“本盟自智永盟主圆寂之后,便未再立盟主了,不知贤侄何出此言?”
“正因为本盟这么多年未立新主、群龙无首,才令冥藏这种野心勃勃之人乘虚而入,几次三番图谋不轨。有鉴于此,左使辩才审时度势,便与舞雩分舵袁公望、东谷分舵郗岩、浪游分舵华灵儿等人,共同推举了一位新盟主,于是晚辈也就躬逢其盛,见证了本盟新任盟主的诞生!太师既为本盟临川舵主,如此大事,晚辈理当让您知晓。”
听他一口一个“本盟”,魏徵不禁又惊又喜:“听贤侄之意,你现在也是本盟之人了?”
萧君默含笑点头。
“很好,很好……”魏徵喃喃着,脸色因激动而微微泛红,“左使此举堪称英明!若非如此,天刑盟便是一盘散沙,只怕就无法阻止冥藏祸乱天下了。贤侄快告诉老夫,这位新盟主究为何人,现在何处?”
“太师,左使曾经跟晚辈讲过本盟的一个规矩:若见本盟盟印‘天刑之觞’,便如亲见盟主本人。想必太师也知道吧?”萧君默不答反问。
“这是当然。”魏徵不明白他为何忽然提起这个。
“那太师会不会遵守这个规矩?”
“这还用说!”魏徵越发不解。
萧君默又看了魏徵片刻,然后淡淡一笑,从袖中取出了一个用绢帛包裹的东西,放在案上,接着轻轻掀开一层绢帛,又掀开一层薄纱,一只头角峥嵘、昂首挺胸的青铜貔貅就此展露在魏徵面前——貔貅的身体左侧刻着“天刑”二字,右侧刻着“之觞”二字。
天刑之觞?!
魏徵的眼中光芒乍现,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身在天刑盟近四十年,魏徵只见过这件至尊之物三次。最后一次是在武德九年春,正值隐太子与秦王的斗争趋于白热化之际,盟主智永亲至长安,向他下达了“先下手为强,除掉秦王”的指令。智永与他熟识,本无须出示盟印,但还是遵照天刑盟的规矩向他出示了,同时还出示了“临川之觞”的阴印,与魏徵手中的阳印若合符节地扣上,严格履行了号令分舵的相应手续。
从此,魏徵便再也没见过盟主,自然也没再见过天刑之觞了。
这一别,便是整整十七年!
对自知时日无多的魏徵而言,能在此刻最后看一眼盟印,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欣?慰。
魏徵把盟印捧在手上,颤颤巍巍地摩挲着,眼中泪光闪动。
萧君默见状,不禁也有些动容。
许久,魏徵才将盟印放回原处,抹了抹眼睛,笑道:“老夫失态了。敢问贤侄,新盟主如今到底身在何处?是否已到长安?老夫已时日无多,还望贤侄尽快带老夫前去拜见。”
萧君默微微苦笑。
他能理解魏徵,知道魏徵一定是把自己当成了新盟主身边的人,而万万不会料到他就是天刑盟的新任盟主。
事实上直到今天,萧君默自己也还未能完全适应这个角色。这大半年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最后就任盟主这件事,更为不可思议,让萧君默至今仍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也就无怪乎旁人难以把他和“盟主”联系到一起了。
“太师,您忘了我刚才问您的话了?”
“刚才?”魏徵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贤侄的意思?是……”
“是的,您现在心中所想的念头便是了,”萧君默不无感慨地笑了笑,“尽管这件事如此令人难以置信,就连晚辈自己都不大敢相信是真的。”
魏徵不由睁大了眼睛,定定地看着他,嘴里喃喃道:“若见天刑之觞,便如亲见盟主……贤侄,你当真就是……就是新任盟主?!”
“如假包换。”萧君默迎着他的目光,脸上是一种云淡风轻、泰然自若的笑?容。
魏徵腾地站起身来,速度快得让萧君默都来不及反应,紧接着单腿跪地,俯首抱拳:“属下临川魏徵,见过盟主!”
“太师快快请起!”萧君默慌忙把他扶了起来,“切莫行此大礼,晚辈万万受不起。”
“盟主在上,属下岂敢倚老卖老?”魏徵不禁喜极而泣,两行清泪从眼角流淌下来,“说心里话,尽管此事令属下颇感意外,可细细一想,委实没有谁比贤侄更适合做这个盟主,看来左使和舞雩、东谷那几个兄弟,的确是有眼光啊!”
“太师过誉了。”萧君默扶着魏徵坐下,“晚辈忝任此职,实在是勉为其难,心中常感不安,生怕能力不济,有负左使和本盟弟兄的重托。”
“对了盟主,左使和他女儿似乎没跟你回来,不知他们现在何处?”
听魏徵正式称呼“盟主”,萧君默颇有些不习惯,但眼下也无暇去客套这个,便默认了。说到下落不明的辩才和楚离桑,萧君默不由神色一黯,便将这大半年来的经历和遭遇大概讲了一遍,包括过秦岭、下江陵、取三觞、获真迹、天目山遇伏、辩才失踪、齐州平叛、楚离桑被冥藏掳走等等。
魏徵听得唏嘘不已,最后长叹一声,道:“左使为了完成智永盟主遗命,诚可谓鞠躬尽瘁!盟主为保护左使和本盟圣物,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亦令属下万分感佩!”
萧君默摆摆手,苦笑了一下:“那都是晚辈该做的,无足挂齿。倒是眼下的长安,朝野上下暗流汹涌,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形势已然十分危急。在晚辈看来,眼下的危局无疑比此前的任何艰险都要可怕,也更难应对!晚辈既然忝任盟主,身负守护天下之责,便绝不能袖手旁观。所以,晚辈恳请太师伸出援手,鼎力相助!”
魏徵听出他又在暗示东宫之事,便咳了咳,随口敷衍道:“如今的形势确实错综复杂,所以才须从长计议,切莫心急……”
“心急?”萧君默苦笑,“太师其实最清楚,眼下的夺嫡之争已呈一触即发之势,冥藏那些人为了火中取栗,更是唯恐天下不乱!长安的劫难就在眼前,太师岂忍坐视?!”
魏徵浑身一震,不由蹙紧了眉头。
“如今,几位夺嫡的皇子背后都有天刑盟的势力,他们何时会发难,会以何种方式对何人下手,太师可知?”萧君默目光如电,直逼魏徵,“还有,在当今的朝廷重臣中,除了太师您以外,还潜伏着两个天刑盟的舵主,他们是谁?他们在朝中潜伏了这么多年,意欲何为,太师可知?倘若他们有比冥藏更大的野心,有比他更可怕的图谋,那么圣上的安危、社稷的安危、整个大唐天下的安危,又将被置于何?地?!”
听完这番话,魏徵额头上已是冷汗涔涔,一双眼眸光芒尽失,重新变得灰暗浑混浊。
萧君默心中大为不忍,可事关家国安危和社稷存亡,他又不得不这么做。
片刻后,魏徵才抬起黯然的目光:“你方才说,有两个潜伏在朝中的天刑盟舵主,一个我知道,是玄泉,还有一个是谁?”
“素波。”
魏徵若有所思:“徐丰之的后人?”
“正是。”
“那盟主能不能告诉老夫,这个玄泉和素波到底是什么人?”
“此二人位高权重,深受圣上信任,万一心怀不轨,后果不堪设想。”萧君默道,“不过,他们究竟是什么人,请恕晚辈暂时无可奉告,除非……除非太师愿意放弃太子,和晚辈站在一起。”
魏徵苦笑了一下:“现在老夫已经是你的属下,如果你以盟主身份下令,老夫也不敢不遵。”
“我当然可以这么做。可晚辈做事,向来不喜欢被人强迫,也不喜欢强迫别人。所以,我更希望太师能够认清形势、改弦更张,也省得让晚辈破这个例。”
魏徵无奈一笑,旋即沉默了。
事实上,昨日在东宫,与太子一番争执无果,他便知道太子已经按捺不住,决意铤而走险了。假如昨天没有晕厥,他也许一怒之下就入宫面圣,把所有事情统统禀报给皇帝了。然而,方才从昏迷中醒来后,他冷静一想,却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他身为太子太师,毕竟对李承乾负有责任,也还有些许感情。一旦向皇帝告密,太子必将万劫不复,他于心不忍。
可是,如果将此事按下不表,便是对皇帝和朝廷不忠,一旦太子真的动手,武德九年的那场人伦惨剧便会再度重演,无论最后谁输谁赢、谁生谁死,都是魏徵万万不想看到的。这些年来,他之所以极力维护嫡长制,不就是为了避免这一幕的发生吗?
方才跟李安俨说话时,他心里其实一直在纠结这件事,可思前想后,还是毫无结果。
萧君默到来后,他只是基于长期坚持的立场为嫡长制辩护,却不等于他是在替李承乾辩护,尤其是现在已知李承乾随时可能谋反,他就更不能任由事态继续恶化下去。
所以此刻,当魏徵把所有这些事情又通盘考虑了一遍之后,他无奈地得出了一个结论:面对这个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困境,把李承乾交给萧君默处置,也许是唯一可行且唯一稳妥的办法了。
思虑及此,魏徵终于抬起头来,对萧君默露出了一个沧桑而疲惫的笑容:“对于太子,老夫已是仁至义尽!也罢,接下来的事,便交与盟主了。”
萧君默在心里长长地松了口气:“那太师能否告诉我,昨日在东宫到底发生了什么?太子他……是不是打算动手了?”
魏徵沉默少顷,点了点头。
萧君默苦笑。这其实早在他的意料之中——若非太子有政变企图,像魏徵这么沉稳持重的人,断断不会与太子激烈争执,更不会因激愤而晕厥。
“事已至此,老夫只有一事相求。”魏徵沉沉一叹,“希望盟主能尽力阻止太子谋反,若实在无法阻止,也希望盟主能尽力保全他。”
萧君默当即抱拳:“太师放心,晚辈定当尽心竭力,既不会让太子危害社稷,也不会让别人无端加害太子。”
魏徵也拱了拱手,然后看着他:“现在,盟主可以跟老夫透露玄泉和素波的真实身份了吧?”
萧君默一笑,凑近他,低声说了两个名字。
魏徵顿时万分惊骇,喃喃道:“想不到,真的万万想不到……”
“是啊,晚辈当初得知的时候,同样也是深感震惊。”
至此,魏徵才终于明白萧君默为何会如此忧心忡忡——眼下的局势果然是万分险恶,甚至比当年玄武门之变爆发前的形势还更加险恶!
遗憾的是,自己已然油尽灯枯,再也没有机会与这个年轻人并肩携手,共同拯救社稷的危难了。
萧君默观察着他的神色,以为他又在担心太子,便安慰道:“太师,东宫之事,您也不必过于忧心,也许太子只是一时冲动言辞过激而已,不见得一定会付诸行动……”
魏徵苦笑着拂了一下袖子,仿佛再也不想谈及此事,然后定定地望着某个地方,目光忽然变得邈远:“老夫一生奋勉,朝乾夕惕,唯为家国,唯为苍生!此心日月可表,天地可鉴!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也无论后世如何评价,老夫都可以问心无愧、安然瞑目了。”
“太师莫这么说,您只要安心静养,此病定可痊愈……”
魏徵抬手止住了他。
萧君默看着魏徵斑白的鬓发和沟壑纵横的脸庞,心里又是一阵难过。
“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追忆往事,回望生平,魏徵情不自禁地吟咏了起来,却因百感交集而凝噎。
这是他多年前写下的一首五言诗,自述平生之志,虽文辞拙朴,却自有一股雄健磊落的豪情。
萧君默注视着魏徵,忽然开口念道:“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君默也背得出老夫的诗?”魏徵有些惊讶,但更多的却是欣慰。
听到他称呼自己的名字,而非称呼“盟主”,萧君默心中倏然涌起了一股暖?意。
“晚辈少年时拜读太师此作,不解其中况味,直至此番亡命天涯、历尽艰险,庶几才读懂了太师心志。”
“哦?”魏徵欣喜地看着他,“你都读出了什么?”
“晚辈读出了‘国士’二字的分量,故决意以太师为榜样,以国士自勉。”
“怎么个自勉法?”
“面对家国社稷和天下苍生,晚辈虽无国士之德,却不敢不怀国士之志;虽无国士之才,却不敢不效国士之报!至于功名利禄、高官显爵,皆浮云耳,又何足论?哉!”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魏徵朗声大笑,“此处应当有酒!”
萧君默一笑,端起案上的茶碗:“晚辈以茶代酒,敬太师!”
“干!”二人茶碗一碰,各自一饮而尽。
“魏徵可能已经知道,咱们马上要动手了。”
在永嘉坊谢绍宗宅的书房中,当李承乾对李元昌、侯君集、谢绍宗说出这句话时,李元昌惊得目瞪口呆,而侯君集和谢绍宗则脸色沉静,恍若未闻。
“他是怎么知道的?”李元昌大为不解。
“昨天他又劝我隐忍,我一时激愤,话赶话,便说漏嘴了。”李承乾一脸懊?恼。
“那老家伙病得都快死了,你随便敷衍他一下不就得了,干吗跟他较真?”
“道理我当然懂。”李承乾没好气道,“就是一时情急,没忍住嘛。”
“可你这不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吗?!”
“王爷,事已至此,再讲这些也没有意义了。”谢绍宗道,“当务之急,还是要想想应对之策。”
“老谢所言甚是。”侯君集斜了李元昌一眼,“王爷急成这样,莫不是害怕了,想打退堂鼓了?”
“就算本王想退,可现在还有的退吗?”李元昌瞪眼,“那老家伙要是一道奏疏呈给皇兄,咱们一个个全得脑袋搬家!我就不信你侯尚书不怕死!”
“没错,我当然怕死,只不过到了该搏命的时候,我侯君集绝不会当缩头乌?龟!”
“你骂谁呢?谁是缩头乌龟?”李元昌火了,“侯君集,你今天要不把话说清楚,本王就跟你没完!”
“那王爷想怎么着?”侯君集眉毛一挑,毫不示弱。
“姓侯的,你别给脸不要脸……”李元昌一拍书案,跳了起来。
“都给我闭嘴!”李承乾忍无可忍,沉声一喝,“本太子还没死呢,等我死了你们再内讧不迟!”
李元昌一肚子怒气没处撒,踢了书案一脚,拔腿要走,谢绍宗慌忙起身拦住,赔笑道:“王爷息怒,事情也没糟到那个地步,咱们坐下慢慢商量。侯尚书他快人快语,若唐突了王爷,在下代他给您赔个不是,您大人有大量,就别跟他计较?了。”
李元昌有了这个台阶下,这才瞪了侯君集一眼,悻悻然坐了回去:“谢先生,咱们现在连行动计划都还没有,就已经走漏风声了,你觉得事情还能糟到什么地?步?”
“王爷别急,容在下慢慢跟您解释。”谢绍宗笑了笑,“眼下咱们最担心的,便是魏徵去向圣上告密,不过依在下看来,魏徵未必会这么做。”
“怎么讲?”
“王爷您想想,魏徵是圣上任命的太子太师,其职责便是辅佐太子,而且他这个人向来看重名节,就算他认定太子想谋反,可他敢向圣上告密吗?出了这种事情,他岂不是晚节不保,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再说了,太子也不过是情急之下说了几句重话,凭什么就认定他想谋反?若圣上这么一问,他魏徵拿得出证据吗?所以在下判断,像魏徵这种老谋深算之人,断断不会干出此等自取其辱、自遗其咎之?事。”
在场三人闻言,都觉得颇有道理,无不松了一口气。
“还是先生高明。遇事沉着冷静,不慌不乱,一派大将风度!”李承乾一脸赞赏之色,随即瞥了李元昌一眼,“不像某些人,仗都还没打,便自乱阵脚了。”
侯君集窃笑。
李元昌大为不服:“哎,我说殿下,你怎么也冲着我来了?”
“殿下谬赞了。”谢绍宗赶紧又打圆场,“有道是关心则乱,王爷他也是出于对殿下的一片忠心,才会着急上火嘛。”
李元昌一听,这才缓下脸色。
“老谢,你刚才所言固然有道理,可魏徵就算不去告密,他也断断不会替殿下隐瞒吧?”侯君集道。
“对,侯尚书问得好,我也正有此虑。”李承乾接口道。
谢绍宗拈了拈下颌短须,微微一笑:“是的,这一点在下也想过了。假如我是魏徵,在此病入膏肓之际,又碰上如此棘手之事,恐怕就只剩下一个办法了。”
“什么办法?”李承乾和侯君集同声一问。
“我会找一个既可靠又能干之人,把这件事情托付给他,让他密切监视东宫。一旦发现异动,即刻禀报圣上;但若一切如故,便权当没这回事。如此,既念及与太子殿下的师生情谊,又兼顾了与圣上的君臣之道,可谓化两难为两全、变被动为主动之良策。”
李承乾和侯君集皆恍然大悟,李元昌也不禁露出佩服的神色。
“那依先生所见,魏徵会找什么人来做这个事?”李承乾问。
“魏徵为官多年,门生故吏遍满朝堂,咱们若是坐在这里猜,恐怕永远也猜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