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他!”我惊呼道。
“是的,也正是这个凶手在三起杀人案中让人捉摸不透的行为和衣着,让我可以确定这三起案件都是同一人所为。”秦澈拿过图片,锐利的目光停在其上。
“为什么?”我不禁问道。
“犯罪的变态心理。”秦澈解释道,“在犯罪心理学中,变态心理是一种主要的犯罪心理,指的是超出了正常范围的不健康的心理活动以及异常行为,犯罪者如果是基于变态心理而犯罪,他常常会做出一些不可思议,让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世界犯罪史上著名的十二宫连环杀人案,凶手就是一个以杀人为乐的心理变态者,还有我曾经处理过的一桩案子,一个奸淫了九名幼女的强奸犯专挑穿红衣的小女孩下手,还在犯罪过程中录下受害者的尖叫和求饶声,这也是典型的变态心理导致的犯罪行为。”
“可是你为什么可以通过变态心理来认定这三起命案的凶手就是同一人呢?”我疑问道。
“因为变态心理导致的犯罪行为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凶手使用皮尺把丁启祥勒死后将尸体拖到墙角,在摔死方武前驱车绕行闵行区,还有今天乔纳阳遇害一案,凶手用金蟾铜像拴在烂醉如泥的纳阳身上,把他沉到湖底,通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是多此一举的行为,再加上作案时奇怪的衣着,扯下脸上的……”秦澈顿了顿,凶手生生把自己的脸撕扯下来的画面让他心有余悸,片刻后他才继续说,“可以推定是同一凶手基于同一变态心理进行的连环杀人。”
我点头,认可了秦澈的说法,转眼看向手中的图片,那道黑影仿佛在手中蠕动起来。下一刻,死神抬起了模糊的脸庞,露出可怕的惨白,然后,伸手扯下自己的脸,只留满面嫣红的鲜血。
“我要回去了。”秦澈站起身,打断我的幻觉。
我也站起来,送他到门口,道:“你那边有了什么进展随时联系我。”
秦澈把外衣披上,漫不经心地说:“我想,有些误会还是澄清一下比较好。”
“哦?”我不明白他的意思。
他打开门,站在门口背对我说:“我之前一直坚持把乔纳阳留在拘留所里,是为了保护他的安全,凶手再怎么狡猾也不可能潜入拘留所杀一个人”
我呆住了,秦澈接着说:“第二次去湖南之前我已预料到凶手还会再来,我竭尽所有能力和人脉来保护你们,但纳阳工作的观月山庄地位特殊,无法在那儿部署警员,当时我只有用这个方法保护他,同时也好拖住凶手的行动,为我们找出真相赢得一些时间。现在我和警方负责人已经闹僵了,无法获得他们的警力支持,我们只能自己多加防范了,凶手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我们剩下五个人中的一个。”
说完,秦澈迈开步子准备离开,我回过神,大声问道:“上个月你去湖南,真的只是执行任务吗?”
他仍然没有回头看我,只是无声地摇了摇头,走下楼去,只留我傻站在原地。
有一个低语声像亿万只蚂蚁爬过我的心底——“如果不是我自作聪明的帮人做伪证为纳阳开脱,或许他现在还好好的活着。”
……
“中国神话的诅咒。”百里途在笔录上“诅咒”二字前加注“中国神话”。
“我在去溪和崖的路上想到的。”聂尚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
刚才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催眠,百里途不是没有遇到过受试者在催眠中因情绪波动而痛哭,但像聂尚这样紧紧咬住下唇坚持不让自己崩溃,泪水却在眼角止不住的往外冒,还是头一回见。
深谙心理科学的人都知道,心理痛苦往往比生理的更难以忍受,强大的心理折磨足以毁掉一个健康的人。就连百里途也不知道,该有多么坚韧的精神力,才能让聂尚重新面对这次找回的记忆。
整个午餐时间两人都没有说话,聂尚现在只需要沉默来平复心情。百里途绝不怀疑,如果刚才让聂尚的意识在淀山湖畔多停留一秒,今天的所有催眠工作必然全盘皆输,聂尚的记忆将被他的被潜意识藏得更深。
所以聂尚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找到你说的共同性了,诅咒来自于中国古代神话”,百里途没有觉得意外,这个时候聂尚心里只有一个无法动摇的信念——复仇,为了完成复仇,他面对催眠师时只会谈及案情,而非悲伤。
“还不明显吗?丁启祥和方武两起案件的作案地点都跟中国神话有关,”聂尚平静道,“不会有错的,他的行为也一定与神话存在关系。”
百里途:“很好,中国神话是很重要的线索,顺着这条线索要你再进一步想,你会想到什么?”
聂尚:“进一步想,与中国神话有关的,凶杀案……不对,我觉得这中间缺了一个环节。”
百里途:“怎么说?”
“暂且放一放凶手按神话来杀人的目的,仅从神话角度来看,”聂尚抚着下巴沉思道,“在世界八大神话体系中,中国神话的特殊性在于它的零散,不像希腊神话、印度神话被《荷马史诗》和《吠陀经》系统的保存下来,中国神话是东一处西一处的散见于各种文献史书中,就比如说‘大羿射日’这个故事,《庄子》《韩非子》和《山海经》同时都有记录,内容千差万别,你没有办法说谁的更准确更权威。回过头来看与凶案有关神话人物盘古和羲和,光是记载羲和的文献就有《楚辞》《山海经》《初学记》《抱朴子》,更别说开天之神盘古了。”
百里途:“你是想说,凶案联系的是一套确定下来的神话文献?”
聂尚点头,“别忘了,除了作案地点,凶手那些怪异的行为我们还没有头绪呢。”
百里途在心底惊叹这个人的思维能力,有必要按他曾经写在记事本上的推理给一个提示,“你有没有想过,我为什么要在一开始就带你回顾林鸢的自杀,其实你并没有失去那段记忆。”
聂尚一时语塞,断断续续地回道:“因为,因为林鸢的死让我找你做心理咨询,因为林鸢的死是整个事件的开端……不对,这里我需要催眠。”
“你只差一点了,”百里途的眼睛里有光,“第六次催眠,你会找回最关键的记忆。”
“嗯,请继续吧!”聂尚急切道。
“不急,还有一个关键的细节。”百里途指着笔录里顺次记录的“转经”“悬挂”和“跪拜”三个词说,“这些做法能让你想到了什么?”
聂尚不解其意,“这和其他那些解释不清的行为不一样吗?”
百里途断然道:“意义不大一样,你先试试看,能想到什么。”
聂尚聚起目光,想了很久才道:“像是,一些仪式。”
“哦?”这个说法出乎百里途的意料。
聂尚:“藏传佛教的转经我就不说了。‘悬挂’让我想到了印度教的‘悬礼’仪式,每年的最后一天,印度教信徒都要把自己用钩子挂起来,表达对湿婆的虔诚。‘跪拜’就更明显了,这是大乘佛教的拜忏之礼,由梁武帝所创,为的是忏悔罪业,超度亡灵。”
这件凶杀案里原来还深藏了另一个不可思议的历史秘密!百里途悄悄抹掉手心的汗,道:“照这么说,凶手行凶前后,会完成某种仪式。聂先生,接下来的催眠中我希望你记住类似的细节。”
聂尚僵硬地点点头。
第6章 第六次催眠:《天问》之谜
1
秦澈离开后的午夜零点,我站在书房前,已经足足站了半个小时。涂了一层金漆的门把手上反射出窗外霓虹的光,像五彩斑斓的毒蛇。手搭在上头,冰冷的触感像蛇的毒牙,刺入我的手心。
“她是真的死了吗?她是不是还住在里面?”我问自己,这一次内心没有回应,自我暗示像是被丢进无底洞。
这种情况下若是走进这道门,我必将再一次触碰心里封尘的记忆,血淋淋的记忆。
但我需要找一个地方排解内心的悲郁,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压下门把,门“吱呀”一声开了。我走进书房,把黑暗的客厅和喧嚣的世界关在门外。
紧紧拉上的厚重窗帘隔绝了灯火辉煌的城市,空气里有灰尘和霉菌的味道,脚步在地板的积尘上留下脚印。没有人住在里面,这个装满回忆的房间,被我遗落在时间的洪流中。
不顾扶手椅坐垫上积了薄薄一层的尘埃,我在书桌前坐下,扭亮写字灯,柔和的白光照亮眼前并不宽敞的书房,光与影在三座书架和一个衣橱之间交织,我的视线来回在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心如刀割。
关于林鸢的一切,不出声响的坐在绰绰阴影中,静静地看着我。
没错,这间书房就是为了纪念我已逝去的妻子,她生前的衣物被叠放在衣橱里,她读过的书站立在书架上,就连她用过的梳子发卡毛巾水杯,也都被我仔细收起,摆放在书房里,此时我坐在这儿,还能从这些林鸢的遗物中找寻到一丝独属于她的气息。可是我从来不敢打开衣橱细细看一看,那样只会撕碎我的心。
就如同此时,心痛已让我无所适从。我信手拿过堆在书桌一角的几本书,翻开。
这些都是林鸢自杀前最后读过的书,一直以来我都想找出林鸢自杀的原因,这些书自然成了我探寻线索的重要物件。可是两年多来,我没有从中发现丝毫可疑的迹象,林鸢的死,对我来说始终是一个谜。
“啪”的一声,一本小册子掉在地板上,扑起纤尘。
我弯腰拾起来,在灯光下看清了这本《天问今解》,封面上是大诗人屈原在汨罗江畔负手而立,面容凄然。
这本来历不明的书是我整理林鸢的遗物时发现的,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林鸢会在闲暇时间看这样学术性的著作。
我蓦地想起来:林鸢生前播出的最后一期《中华诗话》节目,正是主讲楚辞名篇《天问》!
我打了个激灵,把书拿到近前。这本《天问今解》很薄,全书还不到两百页,作者是一个叫“周庄”的楚辞学者,我搜肠刮肚的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这位同行是什么来头。我又留心看了看信息页,发现这是由一家名叫“古江文化”的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发行的。
一本奇怪的书,一个不出名的作者,一家从没听说过的出版社,拿在我手里的,是一道诡异的谜影。被深深隐藏的真相似乎在这道谜影后若隐若现。林鸢之死,乃至所有人的死亡,会不会都与这本书有关?
心跳加速,我深吸一口气,翻开书页。
夜色在静静流淌,已过了午夜两点。
纸张的页脚起了毛边,每翻一页都会在灯光下扬起尘埃,除了陈旧的痕迹,眼前这本书再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天问》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被后世文学家誉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东汉文学家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写道,屈原被放逐于山泽,在楚先王之庙中遇一奇异画壁,壁上画有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古代圣贤,甚是壮观,屈原心怀满腔愤懑呵壁问天,遂成《天问》。《天问》全篇共九十五节,三百七十六句,在屈原的作品中其篇幅仅次于《离骚》,是与《离骚》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诗篇。在《天问》一辞中,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一百七十余个问题,跌宕起伏,荡气回肠,是一部空前绝后的中国远古神话和上古史大纲。
不过,在这本《天问今解》里,只是先简单介绍了屈原的生平和主要思想,接着把《天问》全篇用现代汉语译写一遍,最后又大致讲解了《天问》的写作背景和研究历史。如此浅显的学术著作仅适合初学者或业余读者参考,对于专业学者来说完全没有研习价值。
我有些失望,除了林鸢曾在书中做过的阅读笔记和批注,我没有发现任何疑点。困意阵阵袭来,我打了个哈欠,随手又翻开书页,打算最后再看几眼就睡觉了。
这一次我特意看了看林鸢做的记录,注意到她用红笔在几行辞句上画了些奇怪的方框。
虽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我抱着一丝希望,强打起精神起身去翻出笔记本,把林鸢框起来的辞句抄录下来。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2
我的眼睛里像是被人点着了一把火,烧得我泪如雨下。
眼前忽明忽暗,在一片混沌中什么都看不清,不止如此,我甚至连听觉和嗅觉都已丧失,唯一清晰的感觉,只是滚烫的炙热轰然滚过每一寸皮肤。
我在燃烧!没有火焰的燃烧!
我看不见自己的身体,一道亮得刺眼的光幕蒙在眼前,隔绝了外界。如果能听见,我一定会听见哔啵作响的燃烧声,如果鼻子能闻,我一定会闻到自己被烧糊的焦臭味。
温度越来越高,越来越烫,这是宇宙诞生前的高温,下一秒,砰!宇宙大爆炸!
我醒了。感觉回到我的身体,我听见车窗外高低起伏的车鸣,看见凄风冷雨的天空下缓缓前行的车流,闻到出租车里和烟草味混杂在一起的汗臭。
我从梦中醒转,回到阴沉沉的现实。
车载收音机伴着滋滋的电流,有气无力的播放一首邓丽君的老歌,出租车司机脑袋伸在窗外,对几个横穿马路的行人破口大骂。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我身旁,抽着烟,手里捧着一个骨灰盒,默然不语。
他是乔纳阳的父亲,他来上海接儿子回家。
“乔叔,火车站就快到了。”我轻声提醒。
老人苦苦地笑了,语调出奇的平静,“小聂啊,乔叔感谢你这些年来对纳阳的照顾,过年回家别忘了来乔叔家吃顿饭,保准给你做一桌好吃的。”
我鼻子一酸,差点又一次掉下泪水,眼前这个老人故作坚强的样子更惹人心痛。
纳阳的死讯让他的母亲已经精神崩溃,躺在病床上可能再也起不来了,乔叔孤身一人赶到上海,来参加儿子的葬礼。曾经爱说爱笑的儿子现在留在人世的只是一盒骨灰,如此残酷的事实足以毁灭任何一个父亲。
看着好兄弟的父亲一夜白头,就像有一把匕首狠狠地捅进我的心。
上海火车站人头攒动,我紧紧地握住乔叔的手,泪水盈出眼角,“叔,保重。”我哽咽地说。
乔叔拍拍我的肩,“回去吧孩子,我也该上车了,回去吧。”
他小心翼翼地捧着骨灰盒,转身走进了乘客通道,在检票口才终于回过头,远远地看了我一眼,对我挥挥手。我这才发现,他已是老泪横流。
我仰头深深呼吸,泪水在寒风里慢慢干涸,再看向检票口时,老人已经淹没在人流中。我的心在怒吼:“死神,如果你不杀死我,那就等着我亲手复仇!”
衣兜里的手机突然嗡嗡震动起来,我掏出来一看,是秦澈发来的短信。
“我已到达湖南,上海那边交给你了,另外,注意你的梦!”
我呆住了,原来今天上午秦澈在葬礼上不辞而别,竟然是为了第三次赶往千里之外的湖南。可是为什么,他要在如此危险的时候匆匆离开上海,离开我们。
我急忙拨打秦澈的电话,听到的却是对方不在服务区的回应。
3
这起案件必须从头查起,很有必要再去一趟佘山天文馆。
离下班还差半小时,我走出教员办公室,在空荡荡的校园里独自散步。时近傍晚,绵绵阴雨已经停了,我在一片毫无生气的树林前停下脚步,寒风吹打在我脸上,让我清醒许多。
凝在地面上的冰层在脚下吱吱作响,我想起秦澈昨天中午发来的短信,“注意你的梦!”
后面的感叹号让这句提醒有一种恶狠狠的口气。秦澈为什么会如此强调这句话呢?我那些预兆死亡的梦里,究竟藏了什么?
“我的潜意识里,究竟藏了什么?”在我的深心,秦澈的短信击起这么一个回音。
潜意识又是什么呢?催眠师百里途的眼睛,把我吸进了回忆里。
“你认为是谁最先发现潜意识的?”百里途问我。
“不是弗洛伊德吗?”我没多想。
百里途:“这就是我先要带你走出的一个认知误区,你和很多人一样,都认为人类的潜意识是弗洛伊德最先发现的,其实不然,弗洛伊德本人在他七十岁生日庆典上说过:‘在我之前的诗人和哲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潜意识,我所发现的只是研究潜意识的科学方法。’”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问道:“这么说,人们在很早前就发现潜意识了?”
百里途:“没错,在弗洛伊德之前,有一些哲学家已经开始注意到显意识外的心理领域,比如说,苏格拉底的自我认识,柏拉图的理念世界,莱布尼茨的知觉阀限和叔本华提出的意志本质概念,在这些哲学体系中都可以找到潜意识学说的踪影。”
原来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哲学家注意到了潜意识,这历史比我想象的要久远。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现在重点来谈谈潜意识。”百里途切换下一张幻灯片,一个托着侧脸陷入沉思的大胡子男人出现在屏幕上,“这位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他认为潜意识是一个藏在显意识之下的,充满了混乱的思维、情感和本能的心理领域,同时也是再现个体和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心灵空间。弗洛伊德同我们都很赞成这个说法,这可以称得上是对潜意识的一个宽泛广义的定义。
“当然,要理解潜意识和它的作用,仅仅知道一个概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从人类的心理系统结构谈起。”
另一张幻灯片出现在投影里,是一座淹没在海水中的巨大冰山,画面把整座冰山全貌都展示出来,不仅有露在海面上的山尖,还有被海水完全浸没的山体。
“这是通用的‘心理冰山模型’。”百里途道,“人类的心理系统可以分为三个领域,即显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就像一座海水中的冰山。你也注意到了,露出水面的山尖只是整座冰山的一小部分,这一部分,便是我们的显意识。”
他点了点鼠标,山头上出现一个标注:显意识。
“能够被我们自己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就叫做显意识,你现在可以试一试,来亲自感受一下自己的显意识。”百里途抬起手做出一个缓缓下压的动作,示意我放松下来,像催眠般放缓语速道,“看着桌上这套牛顿撞球,集中注意力去体会心里自由联想到的事物。”
我呼吸放慢,心里从撞球开始流出一个又一个意识片段:牛顿撞球,牛顿,苹果,万有引力,黑洞,光速,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
几分钟后,百里途道:“你联想到的意象或概念都是显意识的活动结果,告诉我,你想到的是多还是少?”
我:“不多,但如果有时间我认为能够无限联想下去。”
百里途:“再告诉我,你刚才联想的前三个事物是什么?”
我边回想边答:“牛顿,苹果,万有引力。”
“很好,这些你能觉察到的观念、想法、意象和情感,都是我们所说的显意识。”百里途示意我看投影,“如图上所见,显意识只是海面上一截小小的山尖,而隐藏在海水中的绝大部分山体,就是与显意识相对的,潜意识。”
“潜意识”三个字被标记在冰山山脚,百里途道:“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世界,这个世界的最底层存在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或者说,在能被人们感知到的心理过程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远离人类显意识的广博的心理世界,即潜意识世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想法在某些潜在的现实环境中被触发,但是因为不符合心理规则从而无法进入显意识层面,无法被我们所觉察,它们就只能潜伏在内心最深层。这种潜伏着的,不能被觉察到的思想、欲望、观念以及记忆等心理活动,就称为潜意识。”
我:“心理规则是什么?”
百里途:“社会道德,个人理智以及显意识自身的接受能力。”
我:“潜意识既然无法感知又有什么作用呢?”
“极其重要的作用,”百里途回道,“潜意识学说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和基础,是进行精神分析的前提理论,提出该学说的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类心理系统结构中,潜意识存在于深层领域,是驱动心理系统的根本动力,也是影响人类肢体行为的根源。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潜意识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能被感知到的显意识。”
他的手指又玩起牛顿撞球,撞击声停息后才道:“知道吗?就刚才你联想的那几分钟,你的潜意识内已经出现了几万条信息。”
我半张着嘴,不敢相信,“几万?我最多不过联想了三四十次而已。”
百里途:“潜意识的能力比显意识要强大得多,你的显意识只是简单的从牛顿直接想到苹果,又跳跃到万有引力,潜意识却架构了这三者间的具体联系,甚至可能包括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这一现象推导出万有引力的理论过程。”
“你在说笑吧,”我笑道,“我是研究文学史的,怎么会懂万有引力?”
百里途:“那只是你的显意识认为你不懂,潜意识会自动记录你曾经接触过的与万有引力相关的信息,再动用人类在心理进化中获得的基础逻辑分析能力,在潜意识内重现万有引力推导过程是件很轻松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只需开发6%的潜意识就足够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我惊讶道:“这么说,有一个我们感觉不到的意识层每时每刻都在活动?”
百里途:“是的,潜意识内收录了个人在经历过的时空中感知到的一切信息,你现在坐在这里,显意识只关注到我,但你的潜意识却已记录下这个空间的每个细节,记录了吊灯与地面的距离,圆形房间的面积,还有这个叫百里途的家伙,他的行为习惯,说话的语调,他不紧不慢的性格,当然,他的潜意识也在不停的收录和分析关于你的一切。”
必须得承认,百里途说的这些让我有些震撼,以前在科学杂志上看到过,如果充分开发潜意识,人类能记忆的信息量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五十倍,但我没想到潜意识的活动能力不止是记忆这么简单。我问:“潜意识记录的这么多东西,难道完全不会进入显意识吗?”
“当然不是,在显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心理领域,称为前意识。”百里途把前意识的标记打在海平面上,“前意识是指潜意识中某些能够进入显意识从而能被我们觉察到的东西,这就好比在海水涨潮和落潮时,冰山上那一段时而露出水面时而又淹没在水下的山体。举个实例,我们对于一些特定经历的记忆并非是每时每刻都觉察得到的,而是一旦有必要才会回想起来,这就是典型的记忆型前意识。
“前意识有一个重要作用,它在心理领域中担任着‘稽查者’的角色,这个稽查者守在潜意识之前,不允许其中的本能和欲望随意侵入显意识,潜意识中的东西只有符合了道德与理性,才能够通过前意识中的‘稽查制度’的审核,顺利成为被感知到的显意识。”
我:“既然人的心里面都有这个稽查制度,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犯罪行为?”
百里途微笑地解释道:“你要知道,作为‘稽查者’的前意识并不是时刻保持着警惕,有很多原因会让它的防御大闸松懈,这时,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就会暴露出来,某些犯罪行为就因此而发生。并且,前意识中稽查制度的严格程度也会因为个人的教育环境、人生经历、社会影响等原因而存在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