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打开探照灯,在耀眼的灯光下,那道发光的尾迹消失了。游轮有惊无险地从一块近在咫尺的巨石边滑过。从这里开始,群山似乎是从周围的尘海中陡然升起,直刺头顶的天空,不知高有几许。探照灯射出的椭圆形光斑快速闪过之后,周围又归于无限的黑暗,群山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管是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还是阿尔卑斯山脉,与天堑山脉一比,全都变成了小不点儿。地球上的大山深谷刚刚形成,便会受到风霜雨雪的洗礼,几百万年之后,它们就变得面目全非了。但在月球上,既没有风,也没有雨,除了昼夜之间强烈的温差,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侵蚀这些岩石。在剧烈的温度变化下,岩层慢慢地剥落,经过不断的沙化、粉尘化,最终才形成如今这种细密的尘埃。天堑山脉本身几乎和月球一样古老。
帕特深深为自己高超的驾驶技术而感到自豪,他不慌不忙地准备好下一步的操作流程。接下来的驾驶方式似乎会很危险,实际上却十分安全。“西灵”号穿越这里已经有上百次了,电子导航系统比任何一个驾驶员都更熟悉这段航道。突然,他关闭了探照灯——乘客们会在一瞬间眼前一黑,接着,便会感觉到黑黢黢的群山已从两侧静悄悄地压了过来。
在漆黑的夜色中,“西灵”号开进了一条窄窄的峡谷。峡谷中航道曲折,“西灵”号左拐右弯,以免撞到黑暗中的障碍物。其实,有些障碍物不是看不见,而是压根儿就不存在。在较为安全的白天,帕特在慢速行驶状态下预先设定好了航线,这时,便给游客们带来了极大的感官刺激。身后黑暗的船舱中,不时传来一阵阵惊呼赞叹声,这些声音表明,他的设计非常完美。
在“西灵”号上方极高之处,有一道布满星光的狭窄缝隙,那是游客们唯一可见的外部世界。随着游轮每一次突然改变方向,这条缝隙左盘右旋,以不可思议的角度弯来绕去、前曲后折。帕特私下里把这一段称为“夜航”,虽然持续的时间大概只有五分钟,并不算长,但在乘客们看来,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他再次打开探照灯,让游轮在一片光明的渴海中航行时,游客们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既是紧张情绪得到放松后的释怀,也是对刚才那段奇观的恋恋不舍。这段奇妙的旅程,将成为他们难以忘怀的记忆。
目可视物后,游客们发现,他们正在一条陡峭险峻的峡谷中航行,峭壁缓缓向两边分开。再往前行,峡谷豁然洞开,如同一座开阔的椭圆形竞技场,足有近三公里宽。这里本是一座死火山的腹地,形成于十几亿年前,那时候月球还很年轻。从那以后,火山就再也没有喷发过。
按照月球上的标准,这个火山口实在是太小了,但却很独特。无处不在的尘埃在火山口里逐渐堆积,年复一年,渐渐形成了如今的峡谷。现在,来自地球的游客可以坐在舒适的“西灵”号上,游览这个曾经满是地狱之火的大熔炉。其实,早在地球上的生命出现以前,这里的地狱之火便早已熄灭,至今没有复燃。但有些力量并未消失,它们只是在等待时机而已。
“西灵”号沿着“椭圆竞技场”的峭壁慢慢巡游。这时,有些乘客想起了在地球上游览某个山顶湖泊的经历。同样是风平浪静的湖面,船底下是同样的万丈深渊。地球上有许多火山湖——而在月球上,尽管火山口数量更多,但能称得上“湖”的,仅有这一个。
帕特从容地绕着火山湖转了两圈,探照灯照亮了四周的岩壁。这是欣赏火山湖是最佳方式——若是白天来此游览,太阳当空,骄阳如火,光线耀眼,神秘性大打折扣,奇景就会逊色许多。而现在,这里是一片奇幻的王国,就像是从埃德加·爱伦·坡那神奇的大脑中分离出的世界。游客们时不时会瞥见古怪的影子在光线照射不到的角落边缘晃动。当然,这纯粹是幻觉。在这片土地上,除了太阳和地球的光线投下的影子,没有一样东西是会晃动的。在这片不知生命为何物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有鬼魂出现的。
到返航的时候了,游轮将沿着峡谷往回开,驶向渴海。帕特将“西灵”号的圆弧形船首转向,对着山间那一道狭窄的缝隙开去,这时,悬崖绝壁又在游轮两侧的舷窗外升了起来。在回航的途中,他打开观察灯和探照灯,以便游客们看清楚游轮的航向,这一次不会再走“夜航”那道华丽的航线了。
在遥远的前方,“西灵”号的灯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出现了一点星星似的亮光,朦朦胧胧地笼罩在山体的岩石和峭壁上。这是形如下弦月的地球发出的最后一道亮光,但即便是这样的地球,也比地球上的满月亮很多。游轮驶出群山的阴影后,地球再一次成为天空的情人。“西灵”号上的二十二名男女乘客全都翘首仰望着这个月牙形状的青色地球,她的美丽让他们震惊,她的光彩令他们惊叹。从远处看,地球上原本熟悉的田野、湖泊与森林反射出如此壮丽的天体之光,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也许这是一个真理——人们总是会对周围的世界司空见惯,只有置身其外时,才能真正欣赏到她的美丽。
与此同时,在地球上,一定也有许多双眼睛在仰望着渐渐变圆的月亮——在如今,观察月亮的眼睛比从前任何时候都要多,因为月球对人类的意义正越来越重要。此时此刻,说不定还有人正通过强大的望远镜观察着“西灵”号发出的微弱亮光,看着亮点在月球表面移动。只是,当这个小亮点闪烁几下并熄灭时,他们绝不会在意。
一百万年来,天堑山脉下滚烫的岩浆如同脓疮一般越演越烈。人类在不断发展壮大,月球内部也并未死去,甚至还在持续产生气体,此时,它们正沿着地层缝隙用力地挤上来,在距离月表几百米深的地下洞穴中积聚力量。在距离并不遥远的地球,冰川时代都已成为过去,在这段时期里,月球上的地下洞穴也在不停地扩大、融合,它们终于将力量汇聚到一起了。现在,月球的脓疮就要爆发了。
哈里斯船长让自动导航系统接管了游轮,然后与前排座位的乘客聊着天。正在这时“,西灵”号发生了第一次颤动。哈里斯第一时间做出的直觉判断,是螺旋桨叶片击中了渴海中的障碍物。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毫不夸张地说,使他的世界全面崩溃。
“西灵”号正在慢慢地下沉。在月球上,任何一种物体从高处落下都是这样慢慢悠悠的。在“西灵”号的正前方,渴海那平整的海面开始凹陷,形成了一个方圆可达好几英亩的圆坑,就像一个肚脐眼。渴海活了,它被某种力量从亿万年的沉睡中唤醒,开始不安地躁动起来。下陷的中心地带变成了一个漏斗,仿佛渴海中出现了一个奇大无比的旋涡。地球之光无情地照亮了这噩梦般的变故,海平面持续下降,直到火山口的四壁完全被阴影笼罩“,西灵”号仿佛飞速驶进了一片月牙形的黑暗之中。
游轮上的情况也同样糟糕。等到帕特回到控制台前想要控制住“西灵”号时,游轮正沿着那片几乎垂直的斜坡飞速下滑。其自身的动量,加上船底加速流动的尘埃,将这艘游轮送进了万丈深渊。帕特已无能为力,他唯一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地保持平衡,同时他也希望,在被掩埋之前,最好能利用游轮的速度,加速冲上另一面的斜坡。
就算乘客们大喊大叫,帕特也绝不会听到。眼前的下滑过程令人心惊肉跳、头晕目眩,他必须全神贯注,拼命控制住游轮,才使之不至倾覆。他先是给一个螺旋桨增加动力,然后另外一个,他想把“西灵”号的航向拉直,然而,就在这紧张的关键时刻,一段奇怪、烦躁的记忆爬上他的心头。不知怎么,不知在哪儿,他似乎见过眼前的这番景象……
这段记忆实在是太荒谬了,但却挥之不去。直到他跌至万丈深渊的底部,看着连绵不断的尘埃从被星光照亮的火山口边缘倾泻而下,神秘的时间面纱才被撩起,他的记忆才变得清晰起来。
他又变回了一个小男孩。那是某年的夏天,具体是哪一年,他记不得了。当时,正在被夏日骄阳晒得发烫的沙地上玩耍的他发现一个小坑。这个小坑非常圆,又非常光滑,坑底潜伏着什么东西——除了张开的大颚,全身都埋在沙中。他感觉这里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便好奇地观察。终于,一只蚂蚁因为只顾埋头干活不看路,结果一个筋斗栽进了坑里,沿着斜坡一直滚到坑底。
正常情况下,这只蚂蚁逃离小坑应该并不困难——但当第一颗沙粒滚下坑底时,等候在洞底的怪物便现身了。它挥起前腿,朝挣扎的蚂蚁扬起一阵沙子,将蚂蚁完全掩埋,变成了自己的口中餐。
“西灵”号还在下滑。在渴海中,不可能有在尘埃中挖坑的蚁狮,但是帕特有一种直觉,他现在就像那只童年时看到的掉进坑中的蚂蚁,孤立无援,命中注定要倒霉。他现在就像那只濒临绝境与死亡的蚂蚁一样,挣扎着要爬上去,爬回到火山口边缘的安全地带,但流动的尘埃却不断地把他推回深渊,在那里,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不同的是,蚂蚁死得倒是痛快,而他和乘客们的死亡,却会是一种漫长的折磨。
发动机开足全力,使得“西灵”号往前移动了一段距离,但还远远不够。尘埃滑落的速度越来越快,更糟糕的是,游轮已经陷入尘埃之中。尘埃已经漫到了游轮舷窗的下沿了;已经漫上舷窗玻璃了;已经将舷窗玻璃完全浸没了。帕特不得不将发动机关闭,以免发生爆炸。就在他关闭发动机的一瞬间,发出清丽光辉的新月状地球被潮水般的尘埃完全遮蔽。在一片黑暗、沉闷和静默中,他们不断地下沉,仿佛要沉到月球中心里去。
第4章
在月球正面(向地球面)的北部,交通管制中心的内嵌式通信台上,一台电子监测仪正不安地闪动着,上面显示的格林尼治时间为20点01秒——这表明,应该在每个小时正点接收到的电波脉冲信号没有出现。
监测仪随即以惊人的速度启动了应急程序寻求指示。“等候五秒钟。”程序发出指令,“如果情况正常,关闭10011001应急线路。”
交通管制计算机耐心地等待着,对它来说,这短短的五秒钟显得极为漫长——长得足以让它进行上亿次二十位数的加法运算,或者将国会图书馆中大部分图书资料打印出来。五秒钟过去了,还是没有信号出现,于是计算机将10011001应急线路自动接管过来。
在月球地表上空,一根奇怪的天线笔直地指向地球。天线发射的无线电脉冲信号飞越了茫茫的宇宙空间。在0.6秒的时间内,信号就飞出了五万公里之遥,被名为拉格朗日二号的中继站接收到——该中继站位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直线上。又过了0.6秒,脉冲信号经拉格朗日二号放大后,返回到月球正面的北部,覆盖了北极与赤道之间的整片月球大陆。
用人类的语言来表示,脉冲信号承载的信息非常简单,“你好,‘西灵’号。我没有收到你的信号,请立刻回复。”
计算机又等了五秒钟,还是没有“西灵”号的回复信号。它再次发出了脉冲信号,然后又发出一次。这段等候的时间,对电子世界而言,就如同地球上过去了好几个地质年代。尽管如此,计算机和监测仪还是非常耐心地等待着。
监测仪再次征寻计算机的指令。现在计算机的指令是“发出警报并全面启动10101010应急线路。”监测仪服从了该指令。在交通管制中心的控制台上,一只闪动的绿灯突然变成了红灯,蜂鸣器发出撕裂空气般的警报声。管制中心的人们这才意识到,月球的某个地方发生了事故。
一开始,出事的消息传播得很慢,因为总督认为,传播这种消息会引起人们不必要的恐慌,况且当前情况不明,连到底是不是真的发生了事故都不知道,贸然发布消息是很不明智的举动。最反对公布消息的是月球旅游事业管理局局长,对旅游业而言,再没有比发布警报和紧急状态更糟糕的消息了——而且事实证明,这类情况十之八九都是由保险丝熔断、断流器失灵或警报器过于灵敏造成的。但是在月球上,提高警惕还是有必要的。被假警报吓得灵魂出窍,总比对真警报不闻不问要强。
又过了好几分钟,戴维斯局长才不情愿地相信,这次好像真的出事了。之前有一次,“西灵”号上的自动无线电系统也停止了工作,但帕特·哈里斯很快在指定的频率上做出了回复。而这一次,却没有半点回应,甚至连在“月球坠毁”波段上发出的信号都没有回复——该波段是严格保密的,只有在紧急状态下才会使用。听到这个消息后,局长才匆匆忙忙地从旅游局大楼上跑下来,沿着地下通道,来到克拉维斯太空城主楼。
在交通管制中心的大门口,他遇到了总工程师。这是个不好的预兆,看来有人认为必须要采取救援行动了。两人彼此对望,神情严肃,同一种想法沉甸甸地压在两人的心头。
“希望你不会需要我。”总工程师劳伦斯开口说道,“出事地点在哪里?我听说出事飞船没有对‘月球坠毁’波段的信号做出应答。那是一艘什么型号的宇宙飞船?”
“不是宇宙飞船,是‘西灵’号。我们发出的信号一直没有得到回应,游轮现在正在渴海上。”
“天哪!要是在渴海上出了什么事的话,我们只能派滑尘艇过去。我一直都在说,我们应该有两艘营运的渴海游轮,这样载客旅游才会安全。”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财政部门投了否决票。他们说,除非证明‘西灵’号的营运是有利可图的,否则我们无法再建造一艘渴海游轮。”
“我希望‘西灵’号不要成为报界的头条新闻。”劳伦斯阴沉着脸说,“关于吸引游客到月球来旅游这个问题,你是知道我的想法的。”
局长确实很清楚他的想法——长久以来,这就是他俩之间争论的焦点。局长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也许总工程师的想法不无道理。
交通管制中心一如既往地安静。在巨大的屏幕墙上,绿色和琥珀色的指示灯持续不断地闪烁着。与那个耀眼的红色指示灯发出的报警相比,它们所要表达的信息实在是无足轻重。在空气、动力和辐射控制台前,值班员安安稳稳地坐着,就像守护天使,保卫着世界一隅的安宁。
“没有新情况。”地面交通管制官报告说,“我们仍然对事故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只知道‘西灵’号在渴海中的某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