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饭菜却不对哈肖的胃口。他抱怨刀太钝,肉太硬,又指责米丽安拿剩菜剩饭应付他。大家全都只当没听见,只有吉尔颇为米丽安感到难堪。就在这时,安妮放下叉子,说:「他刚刚提到了他母亲的厨艺。」
朵卡丝点点头,「他又开始拿自个儿当老板了。」
「这样已经多久了?」
「大概十天。」
「太久了。」安妮朝朵卡丝和米丽安递个眼色,三人一起站起来。杜克自顾自地继续吃东西。
哈肖急忙央求:「姑娘们,吃饭的时候别!等到——」她们径直朝他走去;一台机器赶紧让路。安妮抓起他的双脚,两个共犯一人一只胳膊,玻璃门滑开了,高声抗议的哈肖被抬了出去。
抗议化作水花飞溅的声响。
女人们回到餐桌前,衣服一丝不乱。米丽安坐下来,扭头问吉尔:「再来点沙拉吗,吉尔?」
哈肖换下了傍晚时的外套,穿着睡衣和袍子走进来。他被拖走时,一台机器替他盖上了餐盘;现在它功成身退,让他继续用餐。「正如我刚才所说,」他评论道,「女人要是不会做饭,那活着纯粹就是浪费粮食。如果还得不到应有的服务,我就拿你们几个去换条狗,再一枪崩了它。甜点是什么,米丽安。」
「草莓脆饼。」
「这才像话嘛。你们可以缓刑,直到星期三。」
吉尔急于知道自己有没有在新闻里占据一席之地,晚餐后便走进起居室,想瞧瞧立体新闻播报。她找不到接收器,也找不到电视的影子。转念一想,她还真不记得在这幢房子里见过那玩意儿。屋里也没有报纸,书和杂志倒是挺多。
没人来起居室。她想看看几点钟了,可手表留在楼上。她开始四下寻找挂钟,结果一无所获。吉尔努力回忆,发现自己到过的房间里从没见过时钟或者日历的影子。干脆睡觉得了。一面墙上摆满了书,她看见一卷吉卜林的《原来如此故事集》,高高兴兴地带着它上了楼。
卧房里的床现代无比,有如下个星期一③。不但有自动按摩、自动咖啡机,还有温度调节和阅读器之类——只有唤醒装置不见踪影。反正大概也不会睡过头,吉尔一面这么想,一面钻到床上,将书卷安进阅读器,躺下来浏览着在天花板上滑过的文字。过了一会儿,控制板从松弛的手指中滑落,灯光随之熄灭。她睡着了。
朱巴尔·哈肖的睡眠来得可没那么容易;他正对自己恼羞成怒。先前驱动他的兴趣逐渐冷却,大脑重新正常运行。半个世纪之前他曾庄严宣誓,从今往后再也不带流浪猫回家。而现在,老天爷啊,维纳斯的无数个乳房在上,他竟一次弄来了两个无家可归者……不,要是把卡克斯顿也算上,该是三个。
其实,他违背誓言的次数比流逝的岁月还多,但哈肖从不为保持前后一致而缩手缩脚,所以他对这个倒并不在意。家里多两个食客也没让他觉得为难;因为哈肖从来没有精打细算的神经。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大起大落里,他无数次破产,也有许多时候比现在更加富有;他把两者都视作天气变化,而且从不斤斤计较人家找补的零头。
但是,等侦探们找到这些孩子,那可就热闹了。这样的前景让他很不乐意。据他想,对方是一定会找来的,那个不谙世事的吉尔宝宝一路不知留下了多少痕迹,肯定跟蹄子畸形的母牛一样明显。
这么一来,别人就会拥进他的避难所,无数问题、要求接踵而至……而他只好做出决定、采取行动。朱巴尔坚信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徒劳的,因此,这样的前景让他颇为懊恼。
他从没指望在人类身上看到合情合理的行为,大多数人只配送去接受保护性监禁。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谁都别来烦他!——只有他钦定的几个玩伴除外。朱巴尔深信,要是能由自己做主,他早就进入涅槃境界了……像那些印度伙计,一头扎进自个儿的肚脐眼里,从所有人眼前消失个干干净净。为什么他们非要来烦他呢?
临近午夜时分,他掐掉第二十七支烟,坐起身来。灯亮了。他对着一个麦克风喊道:「速记!」
穿着睡袍和拖鞋的朵卡丝走进屋来,打着哈欠问:「什么事,老板?」
「朵卡丝,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一直是个毫无用处、一无是处的寄生虫。」
她又打了个哈欠,「这谁都知道。」
「马屁就别拍了。朵卡丝,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这么一个时刻,他必须放弃理智——挺起胸膛,活出个人样——为自由拼死一击——把邪恶碾个粉碎。」
「嗯……」
「所以别再打哈欠,时候到了。」
她低头瞟了一眼,「或许我该穿戴整齐。」
「没错。把其他姑娘也叫上;咱们得忙起来了。往杜克脑袋上浇桶水,让他给那个叽叽呱呱的机器掸掸灰尘,把它安在书房里。我要看新闻。」
朵卡丝着实吃了一惊,「你要看立体电视?」
「你听见我的话了。那东西要是坏了,就叫杜克选个方向马上开步走。快去,今晚忙着呢。」
「好吧,」朵卡丝还有些疑虑,「不过我该先给你量量体温。」
「安静,女人!」
杜克为哈肖装好了接收器,正好赶上重播对「火星来客」的第二次伪造访谈。评论里还提到了一则传言,据说史密斯要转移到安第斯山脉。朱巴尔好一阵推理,然后便开始四处打电话,直到早晨。黎明时,朵卡丝为他带来了早餐:一大杯白兰地,外加六个鸡蛋。他吧嗒吧嗒地边吃边寻思,长命百岁还是有些好处的,因为你最终能认识所有大人物,还能在紧要关头找他们帮个忙。
哈肖预备了一枚「炸弹」,但在当局找上门来之前他不准备引爆。他意识到政府可以借口史密斯没有民事行为能力,重新把他攥进手心里。他对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按照通常的标准,史密斯不仅在法律上属于精神失常,在医学上也称得上精神变态:首先是被非人类抚养,然后又被突然转移到一个完全异己的社会,这是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独特境遇,造成了双重隔阂的环境性精神错乱。史密斯是个受害者。
不过,在哈肖看来,无论是法律上的心智健全概念还是医学上的精神错乱概念,都跟这个案例毫无关系。这个人类动物对一个非人类社会的适应是十分深入的,并且似乎非常成功。当然,婴儿的适应性总是特别惊人。那么,作为一个已经养成特定习惯、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成年人,他能否适应一个同样剧烈、而且对成年人而言更加困难的转变呢?哈肖医生决心要一探究竟。好几十年来,这是他头一次对医学实践产生真正的兴趣。
再说,能给当局找点麻烦,这同样让他乐不可支。无政府主义是每一个美国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哈肖身上的无政府主义烙印更是远超自己的同胞;现在有机会跟整个行星的政府一较高下,他感到心头的热情无比高涨,整整一代人光景都没这么高涨了。
* * *
①埃斯科拉庇俄斯:罗马神话中的医药与康复之神。
②拉撒路:《圣经》中起死回生的人。
③下个星期一:作者的玩笑。和现在相比,下个星期一当然更现代。
十一
在一个中等星系的边缘地带有一颗G型小恒星①,它的诸多行星受一个略有改动的平方反比定律影响,几十亿年来一直围绕着它不停旋转。这些行星中的三颗个头不算小,足够吸引注意;其余则不过是些鹅卵石,或是隐藏在恒星原始的火光下,或是消失在空间弥散的黑暗中。同宇宙中的其他地方一样,所有这些行星都被名为「生命」的古怪、扭曲的熵所污染;其中第三、四颗星②的表面温度总在一氧化氢的冰点上下浮动,发展出的生命形式因此相当接近,竟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社交活动。
在第四颗鹅卵石上,德高望重的火星人并没有因为与地球的接触感到激动。这个种族的幼仔在星球表面兴高采烈地上下蹦弹,学习生存,在此过程中九分之八死于非命。成年火星人在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与幼仔有着天壤之别,他们聚集在梦幻般典雅的城市中,其安静程度与幼仔的喧嚣程度刚好相当。但是,成年火星人拥有十分丰富的精神生活,比幼仔更加繁忙。
以人类对工作的定义看,成年火星人也是要工作的。他们有整整一个星球需要打理:要告诉植物该在何时何地生长,要把存活的幼仔带回来,他们已经通过了「学徒期」,现在应该珍爱他们、令其繁殖;由此得到的卵需要珍爱与沉思,好鼓励它们恰当地成熟,还要劝说完成这一切的幼仔放弃孩子气的玩乐,转变为成年火星人。所有这一切都是必须做的。问题是,它们并不能说明火星人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这就好比一个跨国公司的大老板,他一天遛两次狗,并在两次遛狗之间管理公司,但你总不能把遛狗称作他的「生活」。(尽管在大角三的生物眼里,遛狗无疑就是这位大亨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作为狗的奴隶。)
火星人和地球人都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生命形态,但却走上了两条迥异的道路。人类的繁殖模式既富有悲剧性,又带着一种奇异的美感。人类的一切行为和动机、希望与恐惧,都被这一模式影响,受它掌控。对于火星人而言,繁殖模式具有同样的影响力,但其作用方式与地球人类截然不同,恰好互为参照,形成一个对称系。在这个星系中,两性生命模式效率最高,也是最常见的。火星人当然也不例外。但这个模式的火星表现形式与地球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人类之中,只有生物学家才会把它当成「性」,而在心理学家眼里,火星人的「性」绝对算不上什么「性」,「不」字下面还得画上着重号。
火星幼仔全是女性,成年火星人却是清一色的男性。但无论男女都仅指机能,与心理无关。在地球,男女两极主宰了人类的生活;而在火星上,这种事绝不可能存在,也不存在「婚姻」的可能性。成年火星人体格巨大,让最早看到他们的地球人联想起迎风启航的破冰船;他们在身体上很迟钝,精神上却十分活跃。幼仔则仿佛肥嘟嘟的毛球,蹦来蹦去,浑身上下充满没头没脑的能量。地球人与火星人的心理基础没有丝毫相似之处。在地球人这边,两性的区别不仅制约着一切人类行为,同时也是人类行动的驱动力,从十四行诗到核方程式,无一例外。如果有哪种生物认为人类心理学家有些过于夸大其词了,那就让它上地球的专利局、图书馆和艺术品展厅去找找太监们的创作吧。
火星的驱动方式不同于地球,「使者号」和「胜利者号」的到来很少受到关注。这些事件历史太短,不可能具有重大意义(假如火星人也出版报纸的话,比较合适的出版周期应该是每个地球世纪一期)。火星人早已对与其他种族的接触见惯不惊;这样的事儿过去发生过,今后还会发生。在他们看来,只有当一个新种族被彻底灵悟,然后(按地球时间大概要在千年之后)才应该采取行动——假设需要有所行动的话。
火星人也有所谓当前的重大事件,但其性质与地球的大事完全不同。解体的灵老们几乎是心不在焉地做出了决定,让那个地球人幼仔去尽力灵悟本星系的第三颗行星,之后他们就将注意力转向了真正严肃的事件。不久之前(与地球上的恺撒大帝几乎同时),一位火星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至于作品嘛,你可以称之为一首诗,一阕乐章,或是一篇哲学论文,总之是一系列根据悲剧和逻辑的必然率所组织起来的情感,人类根本无从体会,就好像你无法向一个生而失明的人解释日落的情状,所以到底应该将它归于哪一类也就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艺术家在完成自己的杰作前意外解体了。
在火星上,意料之外的解体十分罕见。处理解体这种事情的时候,火星的品位要求生命成为一个完满的整体,身体的死亡时间必须仔细挑选,在最适合的一刻发生。然而,这位艺术家太醉心于艺术创作,竟忘了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等大家发现这人失踪时,他的身体几乎已经不适于食用了。而他甚至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解体,仍在继续创作着。
火星艺术分为两类;一类是活着的成年人创作的,生机勃勃,通常相当激进,同时十分简陋;另一类出自灵老们之手,一般都比较保守,极端复杂,并且理所当然展现了高超得多的技术水平。对两者的评判是分别进行的。
那么,到底该以哪种标准来评判这篇华章呢?它跨越了实体与解体的界限;它的最终形式是由一位灵老完成的。问题是这位艺术家又像宇宙各处的艺术家一样超然物外,根本没注意到自己身份的改变,仿佛自己没有解体似的一路继续创作。这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吗?别的艺术家在创作时是不是也可以意外解体,从而得到更多这样的作品呢?多少个世纪以来,灵老们一直以默想的方式激动万分地讨论着各种可能性,所有尚未解体的火星人都在急切地等待着他们的裁决。
这个问题意义重大还在于,我们所提到的作品属于宗教艺术(当然,这是地球人的看法,火星根本没有所谓的宗教),其情感十分炽烈,描绘了火星人与第五行星的接触。尽管事件本身年代久远,但在火星人眼中却依然鲜活无比,而且意义重大,就好像对于地球人而言,一个两千年前被钉上十字架的人至今仍旧举足轻重、让人记忆犹新一般。火星一族遭遇了第五行星上的人们,将其彻底地灵悟,然后采取了行动;如今的第五行星只剩下了一堆小行星残骸,但火星人仍然继续珍爱、赞美这个被自己毁灭的种族。许多艺术家试图在一件作品中完整地灵悟这次美丽而复杂的经历,刚才所说的创作也是其中之一。火星人希望评价这一作品,但在评价之前,必须先弄清该以什么标准去评价它。
这个问题委实棘手得紧。
身处第三行星的瓦伦丁·迈克尔·史密斯并没有为这个重大问题操心,他压根儿没听说过还有这回事。他的监护人和监护人的水兄弟从不拿他无法理解的东西去挖苦他。当然了,史密斯也知道第五行星的毁灭,就像在地球上,男孩子都知道特洛伊,知道清教徒登陆北美的普利茅斯之石。不过,那些他无法灵悟的艺术,人家并没有展示给他。他的教育是独一无二的,比他的同巢兄弟们多出太多,又比成年人的差了十万八千里。他的监护人以及充当其顾问的灵老对他也不时发生些兴趣,想看看这个巢仔能学会些什么、能学会多少。结果是,他们对人类的了解比这个种族对自己的了解还要深厚。在这个过程中,史密斯灵悟到了许多没有任何人类曾经学到过的东西。
此时此刻,史密斯觉得非常开心。他刚刚又赢得了一个水兄弟——朱巴尔,还交到了许多新朋友。令人愉悦的新鲜体验万花筒般层出不穷,他根本来不及灵悟,只能将它们储存起来,等空闲时再来重新经历一番。
他的兄弟朱巴尔告诉他,如果他学会阅读,就能更快地灵悟这个美丽而奇特的地方。于是,史密斯空出一天来,由吉尔指着单词朗读,教他发音。这是了不起的牺牲,因为它意味着一整天都不能下水游泳。对于史密斯而言,游泳(在他弄明白这是允许的之后)不仅仅让他愉快,而且是一种近乎难以忍受的宗教狂喜。要是吉尔和朱巴尔不叫他,他永远不会从池子里爬出来。
既然人家不许他夜里游泳,他就整晚整晚地阅读。他飞也似的在《大英百科全书》里左冲右突,还随手拿些朱巴尔的医学、法律藏书当甜点。有一次,他的兄弟朱巴尔见他飞快地翻着一本书,便停下来问他读了些什么。这个问题让史密斯联想到灵老们的测试,因此他回答时万分小心。他的答案似乎让朱巴尔兄弟心神不宁,以至于史密斯觉得有必要进入冥想状态。朱巴尔的反应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回答时用的分明都是书上的原话,尽管他并没有完全灵悟它们。
但比起书来,他更喜欢游泳池,特别是当吉尔、米丽安、拉里还有其他人都在池里泼水嬉戏的时候。他没有立刻学会游泳,但他发现自己有个其他人望尘莫及的本事。他去到池底躺下,完全沉浸在极乐中。可大家七手八脚把他拉出来,而且惊恐万状,让他几乎被迫进入闭缩状态——之所以没有发生,仅仅是由于他感到人家显然只是关心他的安危而已。
后来他跟朱巴尔露了这一手,在池底停留了好长好长时间,还试着把它教给吉尔兄弟。但对方似乎非常不安,于是他断了这个念头。他第一次意识到,他能干一些新朋友们办不到的事。对这个问题他思考了很久,想达到完满的灵悟。
史密斯很开心,朱巴尔却闷闷不乐。他像往常一样时时抱怨,不同的是,他会时不时地瞧瞧自己那只实验室动物。他没有为史密斯定下任何日程,既没有学习计划也没有定期体检,只让史密斯像农场的小狗一样随心所欲地到处溜达。对史密斯的所有监护管理全部来自吉尔——在乖戾的朱巴尔看来,是管得太多了。对于那些由女人抚养的男人,他的看法从来相当悲观。
其实,吉尔不过是教了史密斯一些社会习俗而已。现在他上桌吃饭,自己穿衣(朱巴尔觉得他是自己穿的,为此还写了条备忘录,提醒自己问问吉尔她是否仍在帮他),适应了家里不成文的习惯,遇到新情况就「瞧瞧其他猴子是咋办的」。史密斯在桌上吃第一顿饭的时候,刚开始只拿了把勺子,连肉也是吉尔帮他切的。但饭还没吃完,他已经试着像其他人一样吃喝了。下一顿饭时,史密斯的举止已经完全是吉尔的翻版,就连多余的小动作也一丝不苟地照搬过来。
朱巴尔发现,史密斯已经学会了以电子扫描的速度阅读,而且每个字似乎都过目不忘。但这一点仍然没能诱惑朱巴尔·哈肖,他并没有把史密斯变成一个「项目」,为他设立什么控制、标准和进步曲线之类。哈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并且依靠学习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由此形成了一种自大的谦卑态度;既然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衡量什么,他也就不觉得有必要去设立什么「标准」了。
哈肖很乐意观看这个独一无二的动物发展成一个仿真人类,但这种乐趣并没能给他带来快乐。
像秘书长道格拉斯一样,他也在等着头顶那块大石头掉下来。
哈肖以为别人会对自己采取行动,于是迫不得已地采取了行动,结果偏偏什么事儿也没发生,这让他很是恼火。该死,一个不谙世事的姑娘拖着个不省人事的男人穿过了整个乡下,联邦警察不会蠢到连他们的踪迹也找不到吧?又或者他们一直在跟踪她?——现在正监视着他的家?这个想法令他怒火中烧;政府竟敢侦察他的家、他的城堡,这就好像信件被人拆阅一样可恶。
他们没准儿正那么干呢!政府!四分之三的寄生虫,外加四分之一拙手笨脚的蠢蛋。是的,哈肖承认,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是无法避开政府的,就好像人躲不开自己的内脏一样。但总不能因为邪恶不可避免就把它称为「善」吧。他希望政府滚一边去,滚得远远的。
或许当局知道史密斯在哪儿,并且选择了不动声色。这有可能,甚至是很有可能。
假如果真如此,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他又能让自己的「炸弹」随时待命多长时间?
还有,那个该死的二愣子本·卡克斯顿究竟在哪儿?
吉尔·博德曼把他从精神上的无所事事状态中拉了出来,「朱巴尔?」
「呃?哦,是你啊,亮眼睛丫头。抱歉,我在思考。坐下。喝一杯?」
「唔,不了,谢谢,朱巴尔。我很担心。」
「正常现象。刚才你那个燕式跳水可了不得,再给咱们来一次,如何?」
吉尔咬着嘴唇,看上去像只有二十岁。「朱巴尔!请听我说!我担心得要命。」
他叹口气,「要是这么着,先把水擦干吧。风太凉了。」
「我挺暖和。嗯,朱巴尔,我把迈克留在这儿,你看行吗?」
哈肖眨眨眼,「当然。姑娘们会照顾他的,他一点都不麻烦。你要走?」
她没有看对方的眼睛,「是的。」
「呣……这里随时欢迎你。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随时离开。」
「啊?可是,朱巴尔——我不愿意离开!」
「那就别走。」
「可我必须走!」
「回放一遍,我没听明白。」
「你不明白吗,朱巴尔?我喜欢这儿——你对我们真太好了!但我不能留下。本音信全无,我必须去找他。」
哈肖吐出个相当世俗的词,然后加上一句:「你打算怎么找?」
她皱起眉头,「我不知道。可本失踪了,我怎么能成天就这么躺着,还到处闲荡、游泳什么的?」
「吉尔,本是个大小伙子了。你又不是他妈,也不是他老婆。你没有任何义务去找他,对吧?」
吉尔的一只脚趾在草地上扭动着。「对,」她承认,「我不是本的什么人。我只知道……我只知道要是我失踪了……本会来找我——直到找着为止。所以我必须去找他!」
朱巴尔低声咒骂起来。不知哪个神仙该对人类的疯狂负责,不过管他是谁,朱巴尔一样要诅咒他。过了一会儿,他问吉尔:「好吧,咱们还是来点逻辑吧。你打算雇侦探吗?」
她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我猜干这种事儿大概要的。唔,我从没雇过侦探。很贵吗?」
「相当贵。」
吉尔咽口唾沫,「他们会不会接受,呃,每月分期付款呢?」
「这一行的规矩是先钱后货。别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孩子。我提起这个不过是为了打消你的念头。我已经雇了最棒的侦探去找本——所以你没必要把未来典当给二流货色。」
「你从没跟我提过!」
「没必要。」
「可是——朱巴尔,他们有什么发现?」
「一无所获,」他承认,「所以才没必要告诉你,免得让你更难受。」朱巴尔的脸沉了下来,「我原来以为是你过虑了。我也跟他的助手,那个叫基尔加伦的小子一样,以为他去追踪什么新闻,等故事到手自然会回来。」哈肖说着叹了口气,「现在,我恐怕事情没这么简单。基尔加伦那个榆木脑袋还真收到过一封信,告诉他本要离开一段时间;我的人瞧见了,他偷偷拍了照,然后查过。那东西不是伪造的。」
吉尔一脸迷惑,「本干吗不给我也留个口信呢?这不是他的风格——本一向都很体贴的。」
朱巴尔压下一声呻吟,「用用你的脑子吧,吉尔。难道盒子上写着香烟,里头就一定有烟吗?你是星期五到这儿的;信上的这组代码显示它来自费城——佩奥利车站停机坪——时间是头一天早晨十点半,10:30 a.m.星期四。它被立刻发送、接收;本的办公室里有一台专用的电传机。好吧,你来告诉我,本为什么不直接打电话,却非要往自己的办公室发电传——而且是在工作时间?」
「怎么会?我觉得他不可能这么干。至少我不会这么干。电话才是大家通常——」
「你不是本。我可以想出一打理由来,向你解释一个干本这一行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避免别人故意曲解他的意思、为了保证在电话公司的档案里留下记录好作为证据、为了发送延迟的信息……可能的理由太多了。基尔加伦没觉得有什么奇怪,再说,既然本花钱在办公室里装上了电传机,就说明他会用到这东西。
「这条电传在星期四早上十点三十四分把本定位在了佩奥利车站停机坪。」朱巴尔继续说道,「不过,吉尔,电传不是从那儿发出的。」
「可是——」
「听我说完。信息既可以当面提交也可以用电话提交。假如当面递给柜台,客户就能把自己的笔迹和签名一起传真给对方……可如果是通过电话提交的,就必须在拍照传送前先打印出来。」
「是的,当然。」
「这没让你想到什么问题吗,吉尔?」
「呃……朱巴尔,我心烦意乱,没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