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笑得更凶。酋长竭力忍住笑,转过头对着镜头,嘶声喊:
“都不许笑,我是认真的!我警告,美国政府必须立即答应我的要求,否则,每小时我将释放一个人质!”
伊莉莎白以为自己听错了,忙把话筒再伸前一点:“你说什么?请重复一遍。”
酋长加重声音说:“在美国政府答应我们的要求前,我们将每小时释放一个孩子,直到放完为止。”他向主持人点点头,“可爱的女主持,你没听错,是'释放'而不是'处决'。但是,一旦人质放完,这笔交易也就取消,那美国政府就惨啦!它将失去天下最划算的一笔生意。一张野牛皮买下全美国,比当年用720万美元从俄国手里买下阿拉斯加可便宜多了!想想吧,只要象征性地付一张野牛皮,你们就可理直气壮地永远占有美国,以后再不会被人责难,再不会有负罪感。多么划算!”
他放声大笑,在场的孩子们也笑,但伊莉莎白和电视观众们却笑不出来,因为此人的嬉笑中含着深刻的讽刺,拨动了美国人(白人)心中的一枚硬刺。这时,一个带着炸弹背心的小女孩挤过来,拉拉酋长的手,羞怯地问:
“酋长叔叔,一张野牛皮值多少钱?”
酋长低头看看她:“依现在的价钱,大概六七十美元吧。”
小女孩高兴地说:“那我来付这张野牛皮吧,我的存钱盒里有一百多美元呢。”
酋长笑了。伊莉莎白也忍不住笑,虽然她的笑容中带着苦味儿。酋长摸着女孩的头问: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埃米莉。”
“谢谢你埃米莉。但不能收你的钱,我们咋能要孩子们的钱呢,我们得找那位欠债不还的正主儿。”他直起身对着镜头说:“为了表示我们的威胁是认真的,喂,”他喊那两个随从,“向人群开枪!把这个小女孩的炸弹背心起爆!”
观众的心又被猛地揪住,在这种欢乐的场景下,大家不相信“恐怖分子”会真的开枪,但谁敢保证呢。两个随从端平步枪,不由分说,对着孩子群扣响班机!伊莉莎白,还有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不由得闭上眼睛,不敢看下去。但没有枪声,没有鲜血喷溅的场面,有的只是孩子们轰然的笑声。原来枪口里射出的不是子弹,而是成串的肥皂泡,它们满天飞舞,五彩缤纷。孩子们笑着跳着,伸手去捞那些飘飘摇摇向头顶坠落的泡泡。埃米莉也在抢肥皂泡,这时酋长把她拉到镜头前,动作夸张地按动一个遥控器,埃米莉的炸弹背心轰地一声炸了,条状炸药包中喷出彩色烟雾、彩色纸屑,把身边的酋长、女主持人还有埃米莉自己都喷了一身。孩子们更乐了,围过来,缠着酋长,让他把自己身上的炸弹背心也起爆。被彩屑喷得花花绿绿的酋长从孩子群中挤出来,把埃米莉也拉出来,对着镜头说:
“这是被第一个释放的孩子。埃米莉,你走吧,催美国政府快点回复我们的要求。76个孩子的依次释放只需要三天零四个小时,也就是说,三天后的下午两点,我就要取消这笔天下最廉价的土地交易了。美国政府要是不抓紧,到时别后悔啊。”
他要结束讲话,两个随从拉拉他,指指自己的腰间,那俩人的上衣敞着,腰间赫然也都是一排炸弹背心,这一排看来却像是真的。酋长笑着补充说:
“噢,对了,我忘了宣布一条规则:在人质没有释放完之前,女主持和摄影师可以继续留在这里,但警方绝不容许进这个教室,否则--这两个兄弟腰间的炸弹可是真货色!”
他推着埃米莉往外走,埃米莉不愿走,在他的强迫下恋恋不舍地走了。等她走出校大门,爷爷冲过来,一把搂住她。几个警察也跑过来,检查她腰间已经爆炸的炸弹背心。那里当然没有TNT和锋利的弹片,确实只是几支常见的礼花爆竹的空壳,她身上也没有任何伤痕。到这会儿,约翰惊魂稍定,才想起来该给妻子打个平安电话。妻子显然对这边发生的事毫不知情,在电话里吃惊地问:
“他们真的到了埃米莉的学校?”
“对。现在埃米莉已经被第一个释放。”
他对妻子讲了这里高潮迭起的戏剧性场面,讲了意外中的意外。埃米莉抢过手机说:
“奶奶,今天的事太刺激啦!太好玩啦!我要替政府偿还那张野牛皮,可惜酋长伯伯没有答应。你这会儿在哪儿,为什么不来看?”
“我在一百多英里外的一个农场呢。埃米莉,快点叫你爷爷听电话!”
约翰接过手机,问她有啥事,那边停顿片刻后说:
“算了,等我进农场查证后再说吧。你这会儿陪着埃米莉,不要离开她,随时听我的电话。听见了吗?随时听我的电话!”
她的声调相当严重。约翰挂了电话,困惑地咕哝着:
“什么意思?看你奶奶神经兮兮的。”
酋长安排了有关事宜,让警方向屋里送食物、饮料和一些玩具,并要求警方准备足够的被褥,晚上之前送过来。他组织孩子们分拨儿玩游戏,每过一小时,就准时向外放一个人。孩子们兴趣正浓,所以被挑出来释放的孩子都嘟着嘴,非常不情愿。酋长央求他们听话,让编排好的剧情能顺利演下去,又答应每人离开时引爆他们的背心炸弹,他们才勉强同意离开。伊莉莎白抓住这个时间采访两个印地安随从,到现在为止还不知道他俩的真实身份呢。那两人生硬地推开话筒,仍像前几天一样坚决拒绝采访。伊莉莎白只好怏怏地离开他俩,钻到孩子群中采访去了。弗朗西斯有些疑虑地看看这俩人,把镜头转向孩子们。
手机中有低低的声音,伊莉莎白不想让霍夫曼的声音在电视上播放,悄悄关掉话筒。霍夫曼声音极低地问她:
“你能观察一下,两个印地安随从的腰间是真炸弹吗?”
伊丽莎白压低声间说:“外表似乎是真的,能看到电线和一个跳闪的小红点。怎么,你仍然怀疑他们是恐怖分子?”
她的回话虽然很悄密,还是不幸被发现了。一个随从注意到她不是在对话筒说话而是用手机通话,大步走过来,抢过她怀中的手机,恶狠狠地摔到地上。伊莉莎白没想到他会这样粗暴--既然眼前上演的只是一场乐趣融融的滑稽戏--吃惊地张大了嘴。正在欢笑的孩子们中有人看到这一幕,笑容变成了惊恐。酋长也看见了,对这个随从非常不满,拉他到一边,恼怒地说着什么,那人非常勉强地点头。然后酋长走回来,对伊莉莎白歉然道:
“对不起,他太粗暴了。”他迟疑片刻说,“他其实不是印地安人,是我一个朋友临时为我找的帮手,我不知道他是这么粗野的家伙。”
“他不是印地安人?”
“当然,你看他的肤色。不过你别担心,我已经教训他了。”
在他们低声交谈时,弗朗西斯一直把镜头对准这儿,所以这些场面也都播放到电视中,不过话筒此刻仍然关着,所以这些画面没有声音。校门处的霍夫曼在用手机通话时,同时通过一个便携式电视在看,看到这儿,心中的警觉又陡然高涨。此前,当一次“缅怀之旅”突然变成恐怖袭击、又突然还原成一场假面舞会时,所有观众的情绪都随之大起大落,从平静的观赏倏然转为惊慌,又从惊慌倏然转为兴奋轻松。只有霍夫曼一直不敢放松自己的警觉,凭着一个老特工的嗅觉,他嗅出这场假面舞会的欢乐中仍有邪恶的气味儿。那位酋长的身份已经查实,确如他自己所说,是美联保在本州办事处的一位职员,没有历史污点,是一个开朗诙谐、讨同事喜欢的家伙;至于那两个随从,则始终找不到认识他们的人,查不出他们的底细。而且,他俩的阴冷、警觉,似乎和酋长的开朗很不融洽,好象是两个色调不同的画面硬拼在一块儿。这不能不让他不安。现在,看到一个随从对女主持的粗暴,看到酋长与随从之间的裂隙,霍夫曼心中的不安又提高了八度。
他已经让国土安全局的技术部门把两人的面貌输到电脑中,与资料库中的资料比对,尽快确定他俩的身份。这会儿结果传过来了,显示在他面前的手提电脑中。不过结果不是唯一的,这俩人中的每一人都比对出了四五个相似的相貌,九个疑似者的照片和名字都列在表格里。霍夫曼仔细看着,猜度他俩更可能是其中那一位。这时一位手下跑过来说:
“两个电话!都说有重要情报,一个人自称沃尔特·狄克森,退休前原是CDC的资深专家。另一个是伊蒙县FBI的女探员罗莎·班布尔。他们都强调:是极其重要的情报。”
久经战场的霍夫曼感到一阵晕眩,心跳骤然加快。在这一刹那间,虽然还不知道两份情报的具体内容,但他的不祥预感已经被证实了。他镇静了自己,声音沙哑地说:
“把电话转过来。先转那位狄克森先生的。你好狄克森先生,我是现场指挥霍夫曼,请讲。”
话筒里是一个女人的声音:“霍夫曼先生,我父亲心脏病还未痊愈,我代他讲。”梅茵非常简捷地说,“近几天我们注意到一些不确凿的迹象,尚无法得出肯定结论,只是提请你密切注意,你面对的有可能是一场生物恐怖袭击。如果你想具体了解我们怀疑的原因,可以派人来。我的话完了。”
霍夫曼问了她的地址:“谢谢,我马上派人去。喂,现在请把班布尔的电话转过来。你好班布尔,我是现场指挥霍夫曼,请讲。”
对方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特工,说话言简意赅:“你好霍夫曼,此刻我在佩埃特森林公园入口处的一个小农场里,我已经确认了那两个印地安随从的身份。他俩是这儿的工人,阿富汗裔。我发现农场里有生物反应器,可能是用来培养病毒的。请立即来人确认。”
“生物反应器?你能否判断是培养病毒还是病菌?”
“病毒。这种生物反应器里是培养动物细胞用的,而动物细胞专门用于病毒培养。”
“谢谢,我立即派人去。”
这会儿又一个孩子被释放,从那间被囚禁的教室出来,蹦蹦跳跳地走出校门口。十几个人笑着过去迎接。当他们把孩子围起来时,孩子身上的炸弹背心照例起爆,把彩雾和彩屑喷向四周,激起一片轻松的笑声。
孩子们的欢乐和这个事件本质的邪恶构成极强烈的反差,让现场中唯一知情的霍夫曼几乎不忍目睹。如果这个高潮迭起的假面舞会真是一场生物恐怖袭击,如果喷向孩子们的肥皂泡、彩雾和彩屑中饱含着埃博拉或天花病毒而且,恐怖分子很可能是在四天前,在所谓的“缅怀之旅”开始那天起就开始向人群撒播病毒了,那么,从那时到现在,一共有多少人接触到了病毒?四天内他们又辗转传播了多少人?这场灾疫之火要烧到什么时候才能中止?虽然霍夫曼身经百战,而且此前对生物恐怖袭击进行过多次沙盘推演,此刻也止不住冷汗涔涔。
反恐专家们最担心的、美国本土遭生物袭击的噩梦,今天要在他眼前变成现实了。
虽然到目前为止,霍夫曼手中还没有掌握十分确凿的情报,但他不再犹豫,果断地对手下说:
“立即呈报国土安全总局并上报总统,建议立即启动应对生物恐怖袭击预案!”
罗莎·班布尔早上一上班就驱车行驶100英里,急急赶往那个农场,赶到那个路口时已经9点 40分。路口栅栏门仍然锁着,上面挂着的“私人财产请勿入内”的牌子仍在,只是破旧多了。按老密码219开锁,打不开,密码已经变了。她往农场又打了一次电话,仍没人接。她不再犹豫,顾不上“非法擅入私宅”的罪名,到汽车工具箱中拿来榔头准备砸开它。就在她扬起榔头时,忽然脑海中灵光一闪,她放下榔头,按 912的密码重开了一次。这次顺顺当当打开了。
就在密码锁打开的那一刻,她已经确认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912。911的后续。农场的两个人,肯定再加上齐亚·巴兹,是铁了心要步基地组织后尘的。
手机响了,是丈夫。丈夫显然十分亢奋,急促地叙说了今天上午的经历,说刚刚经历了一次劫持人质事件,原来是一场虚惊,现在已经没事了,埃米莉作为第一个释放的孩子现在就在我身边,你不用担心。罗莎非常担心--埃实莉此时是否已经安全还很难说呢。不过她不想在查清真相前让丈夫担惊受怕,就说等我查证后再说吧。她挂断手机,驱车向主场区驶去。
农场内没有一个人,奶牛和羊驼急燥地叫着,用力撞着圈门,显然它们已经饿坏了。看见有人来,它们叫得更起劲。这个场景更加重了罗莎的危机感--正常的农场主是不会丢下牲畜不管的。罗莎没有工夫管它们,飞快地在全场转了一圈,检查有无异常。别的地方一切照旧,只有原来培育食用菌的一间大房子完全变样了,屋内原用来培养菌类的木架和枯木全被清走,换成一个圆滚滚的铁家伙,长度比她的克勒斯勒轿车长一倍,上面连有各种管线。作为专业特工,她具有足够的知识,能辨认出这是一种用来培养细胞和病毒的生物反应器,这正是她最怕见到的东西,此刻孙女埃米莉身上落的肥皂泡里,很可能含有从这个反应器里出来的东西!
她不知道这玩意儿是什么时候购置安装的,因为近几年来她已经放弃了对这个农场的监视。看它的外观,大概是两年以内的事情。其他的设备都很简陋,只有一个超净台,一口灭菌锅,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产品。一个书架上杂乱的堆着一些药品,地上几个脸盆里放着成叠的培养皿。
这就是恐怖份子们用以培养病毒的全部家当。
她在反应器上发现一行血写的字,不知道是人血还是畜血。文字是阿拉伯文,罗莎看不懂。但看着这行血迹淋漓、穷凶极恶的文字,凭本能就能判断出它的含意:肯定是“杀死异教徒!”或“以血还血!”之类叫嚣,是恐怖分子行动前的政治宣言,是他们临死前的一场吠叫。
罗莎来到正厅,这儿稍有变化,新增加了个壁龛,上部为带弧形的尖顶,周围饰着贝壳饰纹和山形花边,雕刻着古兰经的部分章节。这是那两人做礼拜的地方,因为在这个偏远的农场里没有穆斯林的集体礼拜堂。罗莎觉得非常内疚。她太麻痹了,辜负了霍斯科克先生的警惕性和责任心。回头剖析一下这件事的全过程,她想是这样的:肯定是她的第一次冒名检查激起了那三个恐怖分子(主要是齐亚·巴兹)的警惕性,于是他们彻底“潜到水下”(特工们的说法),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扮演安份守已的好公民,没有任何活动。这样使各情报部门放松了对他们的监视。之后,当他们确认外边风平浪静时,就从假的外壳中蜕了出来,偷偷购买和安装了这台生物反应器。农场地处偏远,使他们受到保护,得以随心所欲地制造某种生物战剂。最后,他们精心组织实施了这场“缅怀之旅”。这是一次自杀式的袭击,两个具体实施行动的齐亚的“堂兄”肯定没打算活下去。策划者齐亚·巴兹没有出面,可能他确实出国了,在行动前逃跑了。现在她唯一不清楚的,是那个“西思尔酋长”是什么角色。
罗莎没有时间过细地推理。今天是9月12号啊,912,很可能这个阴谋的高潮在今天上演,刚才约翰所说的喷向埃米莉的肥皂泡可能就饱含高浓度的病毒。时间紧迫,一刻也耽误不得,她先通过州地方电视台查到了此刻现场指挥霍夫曼的电话,通报了这儿的情况。然后她才向FBI的上司做了汇报。她苦笑着说:
“我只能自我囚禁在这个农场了。我刚才检查过生物反应器,在检查过程中也许已经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或天花病毒,或其它什么邪恶玩意儿。你们赶紧派人来封锁农场,确认病毒种类,再把我包裹起来送到哪个隔离室去。我等着你们来救我吧,不过在救我之前要先救十一小学的学生们,我的孙女埃米莉也在那儿哪。这些天杀的恐怖分子!”
她挂断电话,来到畜圈,打开圈门。饥饿的奶牛和羊驼发疯一般涌出来,自己到草地和干草堆上觅食。几只小牛犊和小羊驼羔跟在妈妈后边,顶着妈妈干瘪的乳房,不过它们的叫声不再焦燥,而是充满喜悦。罗莎苦笑着想,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做个牲畜,安全感更强一些,至少在它们中间不会有专门戕害同类的恐怖分子,也没有用来残害同类的科学手段。
在几百公里外的圣弗朗西斯科,市立医院,狄克森的病房内,老人正在看电视上关于爱达荷州伊蒙县十一小学的直播场面,梅茵在匆匆收拾行装。义父的病情还没完全稳定,而且今天的事件让他比较亢奋,病情有反复,按说真不该在这会儿离开义父回国。但老沃尔特催她立即走。他说,估计这儿很快就会启动针对生物袭击的紧急反应计划,是否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也说不定。外国也会对来自美国的旅客加强检疫甚至进行隔离。如果她再不走,有可能被困在美国一段时间。那样当然不行,她在中国要干的事也有很强的时效性,绝不能在这儿耽误时间的。所以她一定要打这个时间差,在应急措施浮出水面前离开美国。
虽然于心不忍,她知道义父的意见没错。刚才她同霍夫曼通完电话后,马上用电话预定了机票,还好,顺利定到了,是三个半小时后的班机。扣除去机场的时间,她还能和父亲在一块儿稍稍待上一会儿。她把收拾过的行李包放好,坐到义父床边,向电视瞄一眼,问:
“这会儿事态有没有变化?”
“没有。表面上非常平静。”
电视上现在是两个镜头轮流切换,一会儿是屋内的场景,主持人仍然是伊莉莎白;一会儿是屋外场景,主持人是州地方电视台的另一名男子,因为这儿发生了重大新闻,不久前电视台又派来一辆采访车。屋内的孩子们,还有三个印地安人,都显得比较疲乏,坐在地上瞑目休息。有时某个印地安随从会扣动板机,向空中射出一串肥皂泡,但孩子们大都不再动,只有个别人还有抓肥皂泡的兴趣。当然平静是假的,水面下的动作必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比如,已经释放的孩子们,这会儿肯定已经被送往医院做病原体检查,以确定他们身体内有没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天花病毒或埃博拉病毒。狄克森用遥控把电视机静音,说:
“估计这种表面上的平静还能保持一点时间。你快走了,还有什么话吗?”
梅茵惘然说:“我走得太匆忙了。这一趟回国,我还没回咱海边的家呢,也没去妈妈的墓前祭奠。”
“我会代你向她致意。你妈妈会理解的。”
“那你转告妈妈,我已经决定同中国的孙结婚,马上就办。我想赶在我之前,最好能为孙家生育一个孩子。”她摇摇头,“我还是美国人吗?我一定是走火入魔了。”
“你的决定很好,美国人也一样啊,我也想早点看到孙子。前天医生说我能活一百岁,当然是吹牛,但我要争取活到那一天--能带我的孙子去非洲看角马和猎豹。”
梅茵喟然叹道:“你带我去非洲的情景似乎还有眼前,转眼间我已经48岁了。”
“凯西,”狄克森看看她,“按说这不是女儿临走前爸爸应该说的话,但我还是想说出来:我的身体没问题,如果你,还有你丈夫,将来有什么意外,尽管把你们的孩子送到我这儿来。”
梅茵并没有否定他的不祥预言,但没有直接回答,笑道:“不会送给你的,还有孙奶奶呢,她能舍得孙子远离身边吗?”
两人沉默了,互相看着,目光里是深深的相知。最后狄克森说:
“不说这些了,你早点走吧,路上的时间宽裕一点好。”梅茵起身同他吻别。这是她的义父,也是她的教父,是她人生之途的引路人。此地一别,也许就是永诀。她的眼睛有点湿润,看着86岁的父亲,眼中有了水光。两人都没让感伤外露,仅在互相拥抱时加了一些力度。然后梅茵提上简易行李,头也不回地走出病房。早已等在外面的出租车司机赶忙发动了汽车。
4 2011年9月底中国豫鄂交界的南阳市
梅茵乘机到达上海,再转机到郑州。她在机场服务大厅取出薛愈存放的汽车钥匙,从停车场中开出那辆力帆,连夜赶往南阳市新野县。沿那条荒草小径小心地开到孙家的院门口,已经是深夜十二点。她按了两声喇叭,喇叭声未落,院内一个窗户就亮了,很快就有踢踢塔塔的声音,大门被打开,孙景栓只穿着三角裤头,披着一件上衣,惊喜地说:
“一听见喇叭响我就猜到是你,心灵感应吧。”又自己纠正,“不是心灵感应而是我的推理。美国出了那件大事,我知道你会很快回中国的。快点进屋吧。”他笑着说,“我这身打扮可是失礼了,我去穿外衣。”
梅茵从车中跨出来,一言不发,紧紧搂住孙景栓,把头埋在他赤裸的胸前。孙的身体不由得一阵颤栗,知道梅茵对婚姻问题已经做出最后决定了。他很感动,搂着梅茵,轻轻抚摸她的头发。两人在静谧的松林中,在雪亮的汽车大灯光柱里,静静地搂抱着,如同石像。院内传来孙奶奶的声音:
“栓子!是谁来啦,厂里有急事?”
孙景栓熄了引擎,锁好车门和院门,拥着爱人进屋,大声说:
“我已经起来了,奶奶你睡吧!”
不知道老人听清没听清,反正没再吱声。两人进了孙的卧室,热切地吻着,吻得天地都静止了。过一会儿,梅茵推开他说:把衣服穿上,小心着凉。孙景栓套了一件毛衣和秋裤,问:
“在飞机上看最新报道了吗?”
“在郑州机场看的最新报道,但我急着赶路,没有详细看。”
孙景栓拉她坐到电脑前,电脑没关,他动了一下鼠标,黑屏变到了网易新闻的界面上。“看吧,我知道你肯定牵挂着这件事。”
新闻栏几乎全是关于这个事件的重磅轰炸:
噩梦一朝变成现实!美国国土安全局确定912事件为天花病毒恐怖袭击!
“西思尔酋长”和两个恐怖分子均已发病,头面出现疹子!
美国总统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美国政府已在爱达荷及邻近州开始全民注射天花疫苗!
世界各国同声谴责生物恐怖行动!
首犯为阿富汗人齐亚·巴兹。该犯已经人间蒸发!
WHO发言人呼吁世界各国联合行动,尽快扑灭疫情!
梅茵点开这些标题,快速浏览了有关内容。她离开美国满打满算不到两天,没想到事态进展得这样快。想想也不奇怪,这个“缅怀之旅”从开始到今天已经六七天了,天花病毒的潜伏期也就是这么长的时间,所以第一批病人的病情已经表面化。灾难的降临常常在潜伏期后有一个突然加速,现在正处于突然加速的期间。身后的孙景栓从她手里要过鼠标,打开一段录相让她看,同情地说:
“三人中的西思尔酋长恐怕不是恐怖分子,只是个轻率的受骗者,他够倒霉的。你看这一段录相,我想他的表白是真实的。”
录相是在傍晚,背景是如血残阳。西思尔头面上的斑疹已经十分明显,被高烧和寒战折磨得有气无力,但神志是清醒的,他对着镜头断断续续地说:
“一个朋友齐亚·巴兹建议并资助我搞这次缅怀之旅,我立即同意了我想让孱弱的印地安人振作起来,想让美国白人记住历史的罪恶,也想让两个族群真正和解可是我太傻,不知道这个朋友竟然是个恶魔!他聘来的两个助手也是恶魔,他们刚刚对我承认,他们对孩子们喷的肥皂泡竟然含着天花病毒!”他喘喘气说,“我只有以死赎罪,只求我犯的过错不会激起白人和印地安人之间的仇恨。求上帝宽恕我的过失。”
镜头转向那两个随从,他们堵在教室门口,敞着怀,腰间是一排狞恶的炸弹,身后是几十个惊惧的小学生。从脸面上看,这俩假印地安人也处于高烧状态,满脸通红,斑疹遍布,病情比酋长还严重。其中一个家伙虽然有气无力,仍然凶恶地说:
“我们把底牌已经亮出来啦!但我们仍遵守诺言,每隔一个小时释放一个学生,直到放完为止。在这之前,任何人不准进入教室!警方要是想冒险,我俩腰间的背心炸弹可是真家伙!”
梅茵说:“他们在尽量拖延时间,让疫情恶化。到现在为止,算来至少还有十几个孩子没放呢,可怜的孩子。”
孙景栓问:“你刚才说你见过齐亚·巴兹,那个没在电视上露面的首恶?这人是恶魔加天才。你看他把这个行动组织得天衣无缝。”
“嗯,狄克森也是这样评价他,他充分利用了白人对印地安人的负罪感和亲近感,在'缅怀之旅'开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整个美国社会全都放松了警觉,顺顺当当地把天花播撒一路。到现在为止,估计至少有十万人感染了天花。”
“幸亏发现得还算早,这多亏你和那位女探员的提醒。美国现有3000万只天花疫苗,这次灾疫虽然凶险,我想还是能控制的。”
“难说,就怕它向国外、特别是第三世界扩散。看各国政府能否及时截住传播渠道了。”
“噢,对了,”孙景栓又打开互联网窗口,调出一篇英文小文章。“刚才咱们说齐亚·巴兹是魔鬼天才,这儿有一篇文章也提到这种说法。”
梅茵快速浏览着。
"有人说齐亚·巴兹是魔鬼天才,但从本质上说,这次恐怖袭击的得逞并不是因为他的天才,而是因为上帝的阴险。上帝憎恶完美。上帝不允许人类在地球上占据绝对优势。所以,他居心叵测地给人类社会留下一个个阿喀琉斯之踵。基于此,再完善的消防措施也无法根除黄石森林公园的林火,再完善的防病毒系统也无法根除电脑病毒。同样,再完善的反恐体制也无法根除恐怖主义。因为,由于上帝定下的上述机理,要想完全根除恐怖主义(或者林火、或者电脑病毒),虽然理论上并非不可能,但防范成本太高,实际是系统无法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