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上一章:第36章
  •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下一章:第38章

  她儿子怎么就这么小呢?

  郜氏忍不住瞪了花云一眼。

  都是花云不努力,她才这么晚生孩子!

  花云被郜氏瞪得满头雾水,琢磨着晚上一定要在郜氏开口前,率先道歉,让夫人息怒。

  在城中建立百姓巡逻队、发动城中女眷参与一些基层政务的事,需要朱元璋决断。但让小学生们和家长们充当调解员的事,花云现在就可以拍胸脯。

  他派给陈标一队兵士,嘱咐他们听从陈标的命令,就算陈标让他们来砍自己脑袋,都必须听从。

  陈标哭笑不得。

  老爹的这帮兄弟们都好有趣。

  有了花云的鼎力支持,应天小学调解大队正式成立。

  小学生们一个个摩拳擦掌。

  当英雄打坏人?好耶!

第47章 重八你有我和标儿

  花云特意来到应天小学,鼓励小学生们走出去,替百姓分忧解难。

  他拿着陈标给他写的大白话纸条,念道:“你们是花蕾,是朝阳,是未来!让百姓们知道,咱们朱家军的未来有多光明!”

  小学生们非常给花云面子地使劲鼓掌,花云红光满面,脸显得更黑了。

  小学生们要出门做好事,家中长辈肯定不放心。

  青壮女眷都去前线了?没关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在呢。

  于是应天小学调解大队中多了一群精神矍铄的老年人。

  这群老人小孩戴着“调解”的袖章,游走于大街小巷,询问店家有没有什么难处,有没有被谁欺负。

  他们遇到有纨绔子弟,小孩子就冲了上去,老人们则指着他们鼻子骂。

  谁都知道应天小学里的小学生们是什么家世,没有哪个纨绔子弟敢在应天小学调解大队面前嚣张。

  偶尔遇到一两个不懂事的人,老人们立刻会让卫兵们把人按住绑起来,送到花云特别创办的“劳动改造中心”,赚不够工分不准出来。

  如果有哪家家属敢来闹,一群老人会围着那个家属指指点点,看谁骂人更厉害。

  就算对方想倚老卖老,一定会有更老的人出来围着他们骂。

  打不得骂不过,再泼辣再无赖的家属都得捏着鼻子认账,含着眼泪叮嘱家中纨绔子弟赶紧干活,早日改造完毕。

  花云斧头都拎出来,准备吓唬人了,结果根本没用上他。

  他乐呵呵对郜氏道:“标儿真厉害!以后咱们的儿子一定要好好和标儿学!”

  郜氏使劲点头,道:“你能不能让标儿多在咱们家坐坐?”

  花云凑到郜氏耳边,道:“我只和你说,你可千万别说漏嘴。标儿的身份有问题,要和标儿多接触,都得和大帅报备。”

  郜氏眼眸闪了闪,点头:“我记住了。标儿应该会一直在小学当先生,我好好教儿子,等儿子上学,好好在标儿面前表现,没有我们替他铺路,他也能学到标儿的好。”

  花云笑道:“我儿子一定没问题。我看他将来一定是文人胚子,和我不一样!”

  郜氏想起自家儿子一听她念书就立刻睡觉,手中抱着木头刀剑不撒手的模样,无法违心地说出这句话。

  远在前线打仗的朱元璋接到花云的书信时,李贞的书信早就来了好几封,已经说到应天小学调解大队做了多少事了。

  陈标做这件事的时候,非常守本分,用的都是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名声。

  他说朱元璋让将二代们保护百姓,说马秀英动员将领们的家眷们走上街头为民分忧。反正好事都是朱元璋夫妇的,他陈标隐藏在朱元璋夫妇的影子中,只是一个执行者。

  陈标深知为臣之道,朱元璋笑得差点伤口裂开。

  马秀英将绷带狠狠一勒,疼得朱元璋嗷嗷直叫:“你既然这么想让伤口裂开,我是不是不该帮你包扎了?”

  朱元璋连连告饶。

  马秀英冷哼了一声,然后笑着道:“标儿又做了什么好事?”

  朱元璋将书信递给马秀英,眉飞色舞道:“还是应天调解大队的事。标儿真的太厉害了,我本来想以花云的脾气,一定镇得住城里。哪知道花云不是镇不住,而是事情太多忙不过来。还好有标儿在,否则咱们回应天时,发现应天百姓被一帮小兔崽子欺压得想反了我,我恐怕是要砍好几颗脑袋。”

  将领们在前线征战,回去后儿子侄子女婿脑袋被砍,心里肯定不舒服。

  但朱元璋以儆效尤,必须动手。

  朱元璋捏了捏鼻梁,笑容先淡去,然后又重新浮现:“标儿真是帮了我大忙。”

  马秀英点头:“你第一次当大帅,第一次管着这么多人,有错漏正常。我和标儿帮你弥补就是了,压力不用太大。”

  她帮朱元璋绑好伤口后,让朱元璋躺在她腿上,轻轻替朱元璋按压头部穴位。

  朱元璋派出八路大军追击陈友谅,不断打下又放弃大大小小的城池,以实现脑海中战略目标。

  在这个没有无线电的时代,消息传递非常落后。若等到其他路将领的消息传来,已经贻误战机。

  所以在分兵做决策的时候,朱元璋只能靠预判。

  他要分析敌人的行军路线,分析敌军将领的心理和作战风格,以预测他们可能采取的手段,然后自己根据敌人将要采取的行动,做出相应的行动。

  敌军不是死的,他们也在分析朱元璋和朱元璋将领们的作战风格和行军路线。

  打仗就像是博弈,走一步算好几步,还得根据对方的行动不断改变自己的棋路。

  为将和为帅不同。

  为将只要足够勇猛,军纪严明,就能带好一支军队。

  为帅更需要的是脑子。几路、十几路甚至几十路军队同时出击,为帅者都能调动自如,让他们互相配合,在仗打起来之前,整个战役就已经了然于胸。

  最初朱家军的元帅只有朱元璋一个。他连军师都没有,大大小小的战略全由他自己动脑子。

  现在徐达成长起来,可以帮他分担小部分元帅之则。后来封元帅的人,元帅只是一个头衔,并没有元帅的能力。

  刘基等人加入后,又分担了朱元璋一部分工作。

  但朱元璋的地盘也更大了,指挥的将士们更多了,敌人们也更多更强大了,他决断起来也更累了。

  几万几十万的性命并非数字,全是鲜活的人命。

  朱元璋记忆力特别好。他见过一面,问过名字的小兵,面貌和名字都会被他牢牢记住。

  当翻开阵亡名单,准备分发抚恤钱粮的时候,这些人的模样总会在朱元璋脑海中如走马灯一样一一浮现,彷如噩梦。

  有了这些噩梦,朱元璋每次作战时压力非常大。

  死了这么多兄弟,如果不能获胜,他情何以堪?

  所以为了获胜,就算他要亲手斩杀不想斩杀的人,也必须做。

  朱元璋闭上眼睛,声音低沉道:“前线作战,后方绝对不能乱。幸亏有标儿在,不知道我为了安定后方,要杀掉多少兄弟们的血脉。这杀来杀去,兄弟们心寒了,我的心肠也更硬了。秀英啊,我害怕,我害怕得了这个天下的时候,我还是我吗?”

  马秀英轻松的笑道:“你有标儿,有我。你怎么不是你?对了,标儿见到花云,没吓到吧?姐夫和标儿的信上都没说这件事。花云的信上说了吗?”

  朱元璋睁开眼睛,道:“对了!他们都没说标儿和花云见面的细节!这绝对有问题!标儿肯定有事瞒着我!”

  朱元璋坐起身,坏笑着道:“标儿有事瞒着爹,肯定是他出了丑,嘿嘿。”

  马秀英道:“我想也是。你赶紧问问花云。”

  朱元璋犹豫道:“标儿不想让咱们知道的事,咱们还是别问吧?”

  马秀英满脸无辜:“我们可没有打探标儿的私事。标儿和花云见面,同时在场的人那么多,这算什么私事?再说了,咱们回去,不打探肯定也会有人告诉我们,只是提前知道而已。你难道不担心标儿被花云吓到了,但因为花云是镇守大将,不敢告状,怕你和花云起冲突吗?”

  被马秀英这么一说,朱元璋立刻点头:“对对对,标儿可不知道咱是朱元璋。他说不定真的会以为花云比陈国瑞厉害,受了委屈自己扛着呢。”

  朱元璋和马秀英一拍即合,赶紧写信分别询问李贞和花云细节。

  花云委委屈屈把自己吓到陈标的事告诉朱元璋,顺带认错和夸奖标儿胆子大,之后一直对他抱抱蹭蹭,可乖可想抢走。

  李贞和陈标通了气之后,才把陈标爬上柜子下不来的丑事写信告诉朱元璋和马秀英。

  陈标摊手:“只要不尴尬,尴尬的就不是我。他们就想看我乐子,只要我自己不在乎,他们就看不了乐子。随便说!”

  李贞忍俊不禁。

  朱元璋和马秀英接到信,马秀英被李贞描述的陈标吓得爬到柜子顶部下不来的事笑得直不起腰,朱元璋却勃然大怒。

  “花云那个蠢货,拎着斧头去吓我儿子!我踹死他!”朱元璋怒吼。

  马秀英听了朱元璋的怒吼,更是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朱元璋气愤道:“夫人!你笑什么!有什么好笑!难道你不生气吗!标儿被吓到了啊!”

  马秀英:“哈哈哈哈……”

  朱元璋气得围绕着马秀英团团转悠:“标儿被吓得都跳柜子上了!这有什么好笑的!不准笑!”

  马秀英:“哈哈哈哈……停,停下来,别说了,真是有什么样的大哥就有什么样的兄弟。我笑得肚子好痛。”

  朱元璋:“……”

  委屈。

第48章 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朱元璋追击陈友谅溃军,一路势如破竹。

  早就猜测陈友谅会攻打应天,这次朱元璋比原本历史中做了更加充足的准备,有条不紊地推进战线。

  常遇春献策,拿出自己在衢州和池州的经验,奏请朱元璋在占领的城池都立刻推行井田制。

  常遇春在这次陈友谅来犯时又立下很大功劳。

  朱元璋先令常遇春辅佐徐达,重兵镇守池州。徐达令常遇春设伏六泉口,自己打开城门出城迎敌,大败陈友谅军;后常遇春在应天龙湾之战中,与冯国胜同率三万精兵鏖战,为龙湾之战首功之一。

  若是之前,以常遇春性格,肯定已经杀俘。

  元末乱世连年天灾,即使是朱元璋领地也没有多少余粮。

  几万战俘若直接编入军队,有反叛的可能;若不编入军队,朱元璋没有那么多粮食养这些人。

  不仅元末,在生产力匮乏的封建时代,打仗总会杀俘。

  常遇春在对待战俘的时候总是理智到血腥。当他认为无法短时间收服战俘,又养不起的时候,就会果断下令杀俘。

  与常遇春性格相反的是徐达。徐达厌恶杀俘,会尽全力安抚俘虏,尽可能从牙缝里挤出粮食给战俘用。

  朱元璋对待战俘的态度,和徐达一致。所以他后期派遣常遇春参加比较重大的战役,都会让常遇春给徐达当副手。

  不过在这个乱世,从现实利益出发,常遇春更正确。

  朱元璋当时几乎是这个乱世唯一不乱杀俘的人。这导致后来战俘们多次反复无常,胡大海父子、叶琛、耿再成等心腹下属接连被背叛的降将所害。

  他的仁慈成为当时的一个笑话。

  这都是后年才会发生的事。何况就算遇到了多次背叛,朱元璋还是咬紧牙关维持了不乱杀俘虏的命令。

  所以在池州之战的时候,朱元璋特意叮嘱徐达盯紧常遇春。

  原本历史的池州之战中,常遇春杀俘杀了一半,徐达把常遇春按住了,朱元璋把常遇春骂了一顿。常遇春之后才有所收敛杀性,很少再在这件事上与朱元璋起冲突。

  这次徐达已经卯足了劲准备按住常遇春,常遇春居然拿出了自己的衢州的经验,居然没有怎么滥杀。

  常遇春此次献策,对常遇春在池州的收敛感动万分的徐达也立刻敲边鼓,让朱元璋一定要重视常遇春的献策。

  徐达私下对朱元璋道:“老大,你难道不想知道常遇春找到了什么好办法控制住他的杀性吗!”

  朱元璋虽然欣赏常遇春的勇猛,但知道常遇春有勇无谋,特别是在民生上,几乎没有脑子。他现在非常忙碌,本准备先搁置一会儿。

  听了徐达的话,朱元璋立刻好奇了,立刻召见常遇春。

  常遇春到朱元璋大帐的时候,朱元璋正在换绷带。

  马秀英看了一眼常遇春,惊讶道:“你绷带上的血都沁出来了,怎么不换?”

  马秀英让人把常遇春按住,亲自帮常遇春换绷带。

  常遇春面红耳赤,连忙推脱。

  朱元璋骂道:“我都不介意,你介意什么?长嫂如母,你把秀英当你娘就好了。你还在你娘面前害羞?”

  常遇春:“……”

  马秀英笑得花枝乱颤:“对对对,把我当你娘,让娘看看。”

  常遇春看着比他大不了几岁的马秀英和朱元璋,总觉得心里堵得慌,不过心里的尴尬倒是不见了。

  马秀英解开常遇春的盔甲。常遇春的血已经浸透了绷带,打湿了里衫,把盔甲都染红了。

  马秀英骂道:“你不知道痛吗?!伤口全裂开了,你还和没事人一样到处走来走去??现在你不注意,将来小心暴毙!!”

  常遇春被马秀英吼得脖子一缩。

  朱元璋笑道:“该骂,让秀英多骂骂你。”

  以前朱元璋手下没什么人。元帅是他,大将是他,小兵也是他。他的那些兄弟们受伤了没人照顾,全是马秀英一个人撑起所有。

  后来军中多了一些将士们的女眷同行,马秀英才稍稍轻松一些。

  所以朱元璋那些兄弟基本都被马秀英骂过,一个个都挺怂马秀英。

  常遇春投靠得晚,朱元璋军中已经较为富裕,不需要马秀英再劳累,所以他还是第一次被马秀英骂。

  马秀英继续骂道:“如果不是你孩子还小,该让你媳妇跟着你。我看你还敢不敢乱来。”

  常遇春脸色立刻煞白,忙点头哈腰认错。

  他可不想让蓝氏随行!那多苦啊!

  等他认完错后,突然想起,他好像听说马秀英也刚生完孩子。

  军中女眷若是孩子小,马秀英不会让她们随行。就算她们自己申请,马秀英也不会同意。但马秀英自己却抛下刚出生的孩子,随朱元璋出征。

  常遇春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马秀英帮常遇春重新上药,在盆子里洗干净手,涂上陈标给她特制的护手霜,才道:“看你这样子,我真是不放心其他人。重八,我去检查一下伤兵营。”

  朱元璋道:“去吧去吧,把口罩戴好。”

  马秀英点头,背起陈标给她做的简易医疗箱,戴上口罩和手套,才离开。

  待马秀英离开后,朱元璋大大咧咧跨坐在椅子上,道:“天德说你在处州干得特别好,把俘虏收拾得服服帖帖,让我要重视你的献策。说吧,你要献什么策。”

  听到一直很不满他的徐达为他说好话,常遇春眼眸闪了闪,恭顺道:“我只是从扬州学到了些经验,把战俘劳动改造营和井田制结合起来。”

  朱元璋不再抖腿,脸上的笑容褪去,表情变得十分严肃:“详说。”

  常遇春见朱元璋认真起来,立刻将自己的献策双手奉上。

  朱元璋翻开那个小册子:“你什么时候学的字?字还不错,比我差点。”

  常遇春道:“大帅号召咱们读书的时候,我就请了先生。”

  朱元璋一边看常遇春虽然毫无美感,但还算工整,不影响阅读的字,一边道:“你常年在外征战,有空读书?”

  常遇春道:“总能抽出时间。马背上、扎营后,都有空。我儿子上学后,我看他的识字卡片挺有意思,就自己也复制了一本,画得更大了一些,平时就竖在马背上,骑马的时候就能看。”

  朱元璋绷不住严肃的表情,笑道:“你也不怕马跑沟里去。”

  常遇春也憨厚笑道:“我的马认路,我闭着眼睛它都能自己找路,不怕。”

  朱元璋道:“识字卡片是个好主意,可以推广,正好堵住那些偷懒找借口不肯读书的兄弟们的嘴。我要说这是你的主意,他们会不会来揍你?”

  常遇春笑道:“那让他们来。比起打架,我可不会输给谁。”

  朱元璋道:“那就说是你出的主意,给你记一功。”

  说完这句话后,他短暂沉默,十分认真仔细地看常遇春这一份详尽的献策。

  其实常遇春所写的与其说是献策,不如说是在衢州和池州的心得总结。

  当朱元璋在看常遇春的工作总结的时候,陈标正好也在讲常遇春在衢州和池州干下的事。

  朱元璋占领的所有城池的经济全部要靠陈家周转盘活。朱元璋十分信任陈标,他现在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打仗上,经济方面的事就没有多操心。因此陈标比朱元璋还先知道衢州和池州的细节。

  整理了一番情报,又找了从衢州、池州回来的知情人详细打探之后,陈标让人编写了新的课程,给这群小学生讲解常遇春在衢州、池州执行的政策,让他们写心得体会。

  应天小学的其他辅助陈标的教书先生们都很惊讶。这群小学生正在启蒙,难道不是熟读熟背《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教材,争取多认几个字,好过渡到四书五经吗?

  为何陈小先生居然给小学生们讲解田赋国策,小学生们听得懂吗?

  陈标认为,这群人听得懂。

  古代人和现代人的智商没多少区别。现代社会的小学生们就能每天看新闻,和同学们讨论国家大事讨论得头头是道,为何应天小学的小学生们不可以?

  他也没打算让这群人听了这些事情就变得多厉害,他只是要拓宽这些人的视野。

  谁都知道,现代人和古代人最大的差别,在于信息量的摄入。

  为何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这也是为了扩充信息量。

  大部分人的智商可能都在同一个区间。信息量的摄入,就决定了一个人所谓的聪明才智。

  即使小孩子懵懂,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就会无意识将自己摄入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若以为小孩子不懂,就不教导他们,就会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啧,输在起跑线上,这个描述真是让陈标差点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应天小学是陈标的一言堂,即使其他教职员工不理解,陈标说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无人阻止他。

  陈标在黑板上挂着陈家花匠精心绘制地充满童趣的彩色大图片,向小学生们讲解。

  常遇春在衢州打土豪,分田地,让百姓们都有田种。

  他又模仿扬州建立战俘劳动改造营,战俘如果改造成功,也有田分,能转兵为民。

  如果这是这两点,那和扬州差不多。但常遇春又做了一件事,他走访战俘中,询问这些战俘是否被将领虐待过。如果将领犯过事,就把降将也提到台上宣判。

  遇到罪大恶极的降将,常遇春会在公布其罪行后,将其斩首示众;遇到没有多少罪责的降将,常遇春会让他们和普通战俘一起劳动改造,并不给予对方特别待遇。

  他所做的这一项举措,瓦解了将领对士兵的威严,将降将的地位降低到和普通士兵同样的待遇。

  他甚至让表现良好的普通战俘去管理那些表现不好的降将,甚至让普通战俘惩罚那些表现不好的降将。

  陈标道:“对于普通兵卒而言,他们无所谓投靠谁。谁能让他们吃饱肚子,他们就跟着谁,想要背叛的都是降将。而普通兵卒只是习惯性地跟着自己的将领走。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将领背叛了,他们留下来也可能被杀。”

  “常将军这一举措,就将普通俘虏和降将的利益关系斩断。降将从此之后只能代表他自己,不能代表他手下的兵卒。”

  “常将军先瓦解降将在兵卒那里的威严,然后给兵卒树立起他们在朱家军这里地位都一样,都是俘虏,谁表现好就能先出人头地的印象。那么对于普通兵卒而言,降将甚至是他们的竞争对手。”

  陈标让人换了一张彩色图片。

  “普通兵卒几乎没有能力做太多恶,所以其实赎身所需要工分很少。所以对他们而言,最差也就是干一两年活,就分得田地,获得户籍,从此可以安安稳稳的种地生活。”

  图片上是一群人在开开心心耕地,对着丰收的粮食堆欢呼。

  “常将军还给他们设置了许多考试。种田种得好、会打造和修补工具、能读书识字……这些人得到足够工分后,还会得到更多的奖励,让他们的生活更好。如果他们有意参军,也能在用工分赎身后,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加入朱家军。”

  陈标又放了一张图片上去。

  有的兵卒在指导别人种田;有的兵卒在帮人打造农具;有的兵卒换上了文人的长衫,手捧书本,下方坐着一群抓耳挠腮的学生;还有的兵卒换上了红色的战袍,满脸笑容地跑向朱家军。

  “咱们朱家军的基本盘是什么?是井田制,是老百姓。那么要怎么把老百姓转化成我们的硬实力,常将军的做法很有启发。”

  陈标心中十分感慨。

  常遇春现在做的事,他自己能想到更好的。但陈标是运用历史中已经有的实例,常遇春却是自己想出来的。

  陈标有时候十分惊讶,他明明没做什么,但这个世界总会发生他意想不到的改变。

  总不能他的出生,本身就掀起了钢铁巨翅,让这一段历史悄悄改变吧?

  没这么邪门的事。

  他只能想,这大概只是一个平行世界。平行世界发生的事和他从书本上看到的历史不同,或许理所当然?

  反正肯定和他没关系。

  陈标上课,用的教材是色彩艳丽的连环画,说的话是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的大白话,小学生们瞪大眼睛看着连环画,一个个聚精会神,仿佛陈标不是上课,而是在给他们讲好听的故事。

  事实上常遇春做的这些事,如果一一说出来,也算是有趣的故事了。

  常遇春在衢州初步实践了自己的预想后,在池州进行了进一步扩充。

  他这次把在扬州发光发热的戏曲团队找了过来,给陈友谅的兵卒们演了好几处徐寿辉对陈友谅掏心掏肺,陈友谅却背叛旧主的戏曲。

  在戏曲中,陈友谅自己睡的是黄金床,兵卒们却连吃饱肚子都难,处处体现陈友谅的残暴不仁。

  跟着这样的主公,你们有什么未来可言?

  陈友谅会分给你们田地吗?陈友谅会下令将领们不准侮辱你们的家眷吗?陈友谅的夫人会像咱们的秀英夫人一样关心你们,亲自带着女眷们为你们缝制战袍吗?

  我们朱家军的人走到路上一报名号,就有老百姓哭着喊着箪食壶浆迎王师。

  你们呢?走到哪都是人人喊打吧?

  以前咱们没得选,没吃没穿快要饿死冻死,只能给人卖命。

  现在有得选,你们不想当个被人夸赞的好人吗?

  常遇春还把自己的经历拿出来激励将士们。

  我以前是个打家劫舍的土匪,现在是衢州人的“青天常老爷”,是“惩恶扬善常元帅”,已经被衢州人绘制成门神贴到了门上保平安。

  你们好歹还只是给陈友谅当兵,不像我当了土匪,起点比我高。

  其实常遇春没说过这句话,但是陈标为他编了一句经典台词:“常将军说,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当一个好人,你们呢?”

  小学生们:“呜呜呜!常将军!常茂,你爹真好!”

  才五岁的常茂傻乎乎歪头。虽然不太懂,但是他们都在夸我爹呢!

  我爹真好!太给你儿子赚面子了!

  别说小学生们被“现在想要当一个好人”的常将军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围观旁听,想看看陈小先生是不是真能教懂这群小孩子国策的教职员工们也一个个抹眼泪。

  他们明白陈小先生的用意了。

  常将军这些举措,和《三字经》《千字文》中那些小故事有区别吗?没区别。这关键不是让孩子们听懂常将军做的这些举措有什么深刻含义,而是让孩子们懂得常将军的一片仁义向善之心呢!

  陈标这一堂课非常有用。

  小学生们纷纷嚎着要向常将军学习,不但自己要当个好人,也要帮助更多人当好人。他们当调解员当得更卖力,并人手一本常将军连环画,用常将军教育战俘的事例来教育双方向善。

  普通的小学生只是被常将军没说过的那一句“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当一个好人”感动到了,不普通的小学生已经开始研究常将军这些政策所能达成的效果,和可以借鉴的意义。

  陈标把这些脑子活泛的小学生们的名字记下来,给他们特别补课。

  这些人未来都是将相之才啊!

  当常将军的事例从应天小学流传到整个应天府后,花云也拉着勉强能走路的花文逊一起来听课,抓耳挠腮研究常遇春教育战俘的事。

  花云还邀请陈标给军中的将领将士讲课,把常遇春“想好当个好人”的精神传播给驻扎在应天的朱家军。

  陈标讲得口干舌燥,心里烦了。

  他当即让人编写了“常将军教育战俘系列戏剧话剧评书”,让陈家文艺团筹备演出。

  不到半月,“常将军”相关文艺作品和演出就风靡应天。

  李贞写信向朱元璋报备后,陈家文艺团从应天出发,将“常将军”相关文艺作品和演出带到了朱元璋麾下所有城池。

  当朱元璋接受常遇春的献策,在陈友谅麾下徐寿辉的旧将献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推行井田制,搞劳动改造营,并让陈家文艺团来演“常将军”。

  之后,朱元璋干脆解除了常遇春的军职,给常遇春一个“屯田官”的文官职位,让常遇春别打仗了,好好搞屯田和战俘劳动改造营。

  朱元璋拍着常遇春的肩膀道:“我万万没想到,你的才能居然不在打仗上,而在治理上!伯仁,你居然是济世救民的王佐之才啊!”

  常遇春:“???”

  常遇春表示拒绝:“不不不,大帅,我还是给你当先锋吧。”

  元帅不当了,将军不当了,我给你当先锋行不行?怎么我就从前线被调到后方了?!

  朱元璋语重心长道:“伯仁啊,咱们现在最紧要的是,就是把打下的地盘怎么真正变成咱们自己的地盘。现在咱们刚占领的各个城池里的老百姓,都请命要让常将军来帮他们,这是民意,你不得不去啊。”

  常遇春头都大了:“大帅!我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我脾气那么暴躁,怎么能当得好安抚战俘和百姓的人!”

  朱元璋神秘地笑道:“你跟我来看一场戏,跟着戏里学。戏里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常遇春一头雾水地被朱元璋拉去看戏曲。

  陈家文艺团居然都跑前线来了。

  看完《常将军屯田记》后,常遇春在周围同僚忍着笑的恭维下满脸菜色:“大帅……这出戏谁拍的?”

  什么“以前没得选现在我要当个好人”?!我他妈没说过!!

  朱元璋摸着脸上的胡茬,得意洋洋道:“陈家标儿。厉害吧?哈哈哈哈!这一出戏,胜过千军万马!我已经让陈家赶紧教戏,让各地戏班子都来应天免费学戏。咱们要把这出戏传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让元鞑子也学你当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