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言小说上一章:一手遮天一手捶地
- 古言小说下一章:漫漫自由路:曼德拉自传
姬家是楚国人,项梁也是楚国人,而且原来还都是公卿世家,彼此当然更有共同语言。
与冷淡对待陈胜派来的人不同,姬家以最高规格接待了这位项将军的侄儿兼使者,不仅是姬然姬辞父子出席,连带二房三房的男丁,也都位列在席,参与这场迎接楚国故人的盛宴。
项羽如今不过二十出头,却已身量高大,步履有风。容貌并非那种面如冠玉的美公子,而是带着英气的棱角分明,嘴唇有点厚,下巴也有点长,这种不算好看的长相组合起来,却别有一番魅力。
说白了,他就是那种站在人群中也能被一眼认出来的主角,不是那种长着一张大众脸的跑龙套的。
姬辞的祖父姬载一见到他,就觉得此人分外不同,连连夸奖了好几回,双方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热情洋溢地回忆了一番昔日祖辈在楚国的交情,又互相介绍,小辈彼此称兄道弟,项羽也转达了其叔对姬载的深情问候。
末了,在宴会的最后,项羽终于道出自己的目的:叔父项梁现在手下不缺兵,缺的是能共谋大事的人,听说姬家高祖昔日颇受楚王信重,姬家也是楚国大家,希望你能出山来辅佐我,咱们一起迎楚王之孙回来,推翻暴秦,重振祖辈的雄风!
当时姬载的脸色就有点微妙的尴尬了,他不是没想过项羽的来意,只是没想到对方会这么直截了当地发出邀请,若是拒绝,就会得罪项梁,若是接受…
姬载就道:“少将军将军且容老朽思量几日。”
项羽有点不悦,这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姬家世受楚王重恩,如今有机会能光复旧国,还要瞻前顾后,推三阻四,这等妇人行径,只怕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但他想起临行前叔父的告诫,便点点头,客气道:“自然,请姬家大父好生考虑,不过如今前线军情紧急,我只怕不能久留,得尽快回去与叔父会合。这样罢,我先留几名侍从于此,若是姬家大父有了答复,可遣人到我那里说一声。”
姬载自然是答应了。
项羽走后,姬家就连夜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跟上次陈胜派人来招揽,姬家上下坚决推拒不同,这一次,自姬载之下,姬家内部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第 19 章
“阿父,项梁乃项燕之子,项家世代为楚将,非陈涉之辈可比!”姬家老二按捺不住,首先道。
“阿父,二兄说得是!”姬家老三很快接上。
两个儿子表达了自己立场鲜明的观点,姬载却只是沉默,他的目光掠过他们,落在长子姬然身上。
“你怎么看?”
姬然斟酌着思路,慢慢道:“项羽器宇轩昂,龙章凤姿,非肯久居人下之子。”
这句话有点答非所问,但姬载一听就明白了长子想说的话。
姬然的意思不难理解,他觉得项羽这个人,看上去就不像是愿意当别人下属的,虽然项梁说得好听,要把楚怀王的孙子迎回来,但谁知道将来江山真的打下来了,他们还会不会真把楚王当成君主?
退一万步说,现在天下那么乱,秦朝未必会败,陈胜吴广的大军实力规模也比项梁项羽叔侄的强很多,谁能保证项梁他们一定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这里面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姬家是楚国世家没错,可没有必要现在就押好筹码,急吼吼地加入这场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博弈里,要知道他们好不容易才保留了现在这么一点香火,要是一个不慎,可就是举族覆灭的下场了。
姬然的思路是偏于保守谨慎的,他不希望拿着整个姬家去冒险,要知道从前不少六国的世家,早就在战乱中覆灭殆尽了,姬家是为数不多幸存并一直延续下来的。
姬载轻轻颔首,看上去很赞同长子的观点。
姬家二子姬平和弟弟对视一眼,都有些急了。
急切的心情使得姬平不由得倾身向前。
“阿父,姬家已经沉寂太久,如今正是大好时机,项氏乃楚国旧部,反秦名正言顺,更能一呼百应,更勿论他们还要奉楚王之孙为主,相较起来,陈涉之辈何足挂齿?眼下,项梁叔侄还未站稳脚跟,我们前去投奔,正可得到重用,若时日一久,投入项氏麾下的名士越多,姬家反而无足轻重,届时只怕姬家于项氏就可有可无了!时机稍纵即逝,还请阿父勿要犹疑才是!”
姬然斥道:“姬家四百年,靠的是谨慎,而非莽撞!你这是想拿整个姬家去冒险吗?!”
姬平气极而笑,说话开始口不择言:“大兄是宗子,自然不惧,左右将来姬家都是你的,哪里管得了我们这些弟弟是否能出得了头了?”
“住口!”姬载一声怒喝,顿时都安静了。
但早在姬载喊住口之前,姬平已经把这句话说了出来。
姬然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弟弟们,他没有想到在自己的亲兄弟心目中,他们竟然是这样看待自己的。
老三虽然没有开口,可是脸上的表情已经暴露了他的想法——他想的跟姬平差不多。
姬平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没等姬载骂他,就伏地大哭道:“阿父!我姬家上承周天子之血脉,延绵四百余载,书香传世,代代为士,辅佐楚王,却因秦灭六国而毁于一旦,如今暴秦无道,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我姬家复起有望,阿父何以瞻前顾后!姬家子弟读书万卷,博闻强识又有何用,不过是老死在这乡野罢了!与其庸碌而活,孩儿愿佐项氏奠不世之功,虽九死其犹未悔!”
姬辞和他的堂兄弟们得以列席会议,却无权发言,眼看着原本平和的讨论,突然急转直下,变得如此激烈,小辈们都惊呆了。
因为先前父亲禁止他去看刘桢的事情,姬辞心中也有所不满,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家里,叔父们同样也早已不满,而且发作起来如此激烈。
姬然一反平日温和的脾气,腾地站起身,指着姬平道:“你直说了罢,你便是不甘姬家清贫,想要借辅佐之功,追逐富贵,是也不是?”
姬平不服气地仰着头,嘴角露出一抹讽笑:“大兄是为姬家,我也是为姬家,为何大兄说的就是对的,我说的就是错的?为何大兄所为便是安贫乐道,我所为便是贪慕虚荣?!”
姬然气得说不出话,一时也找不出反驳的词,如果他继续反对,倒好像他真的怀着什么私心似的。
小辈们噤若寒蝉,看着长辈之间激烈争吵,出去也不是,留下也不是,一时都面露尴尬。
“都住口罢。”姬载疲惫的声音响了起来。
他闭了闭眼,面容好像一下子苍老下来:“叔楚,你怎么看?你的想法,是与你大兄同,还是与你二兄同?”
叔楚是姬家老三姬郢的字。
姬郢看了看刚才吵得脸红脖子粗的两位兄长,又看了看上首面露倦容的父亲,半晌低声道:“孩儿以为,二兄言之有理。”
姬然:“你这个…!”
“罢了!”姬载喝住他,又转向两个儿子,“你们早已成亲生子,不必事事听从我这老父的话,既然如此,那便分家罢,想要去投奔项氏的,你们自可去也,想留下来的,就留下来。”
“阿父!”姬然不可置信地喊了出来,他没有想到老爹竟然那么快就服软让步,而且竟然还说出了分家的话,姬家现在连庶出的孙女一辈算在内,统共也就几十口人,如果二房跟三房分出去,那么本家就根本剩不下什么人了。
姬平和姬郢也都是一脸意外和不可置信。
“我意已决,勿要多说。”姬载站了起来,往里屋走去。
刘桢还不知道姬家发生的这一系列变故,此时的她,正板着脸,站在自己的兄长面前。
“好阿桢,你就放我走罢!”其实以刘楠跟刘桢身材上的差距,他大可没有必要说这种软话,只不过刘楠已经习惯了不惹妹妹生气,所以在被拦下的时候,也就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
“那么阿兄半夜三更不睡觉,拿着弓箭偷偷起来,又是想去哪里呢?”刘桢盯着他,丝毫不放松。
刘楠苦笑,知道这个聪明的妹妹肯定猜出来了:“…我想去投奔阿父,随他一起打秦人。”
刘桢气急反笑。
她发现不管古今中外,都会有一种病症,叫少年中二病。
像现在,刘楠竟然说他要跑去找刘远,跟他一起打仗。
“我问你,行军打仗,地点多变,陈郡之大不亚于颍川郡,就凭着一个地名,你到哪里才能找到阿父?如果途中碰上流寇,秦军,你打算以一敌万,单枪匹马闯过去吗?你身上何来盘缠?你以为进城不需要缴税吗?还有,如今你是刘家唯一堪用的男丁,你走了,剩下我们一干妇孺,若是有猛兽来袭,有差役来捉,我们跑不动,逃不动,又要如何是好?或者阿兄你希望等到回来的时候,看见我与阿母阿妹他们的尸体躺在这里吗?”
刘楠越听,脸色就越是苍白,他将弓箭捏得紧紧的,低下头,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头脑发昏,仅仅凭着一腔热血就要冲动行事。
阿桢说得没错,阿父不在,叔父又不能常来,这山上就只有他能保护一家人,他之前只想着给她们留下更多的猎物就足够了,却没有想过万一自己不在,他们遭遇了危险要怎么办。
刘桢见他这样,微微叹了口气。
十三岁的少年,又不像姬辞那样爱读书,其实你不能对他要求得更多,每个人都有中二病少年期,刘楠也不例外,他成天跟着许众芳,听多了行军打仗的故事,自然满心向往,这次知道刘远在外面跟着大军造反了,马上就想去投奔父亲,这也是一种天真的英雄主义幻想,幼稚又可笑。然而他凡事能听得进劝,只要证明是自己错的,他就不会坚持,这点已经难能可贵了。
不过刘桢仍然不准备纵容他这种想法。
“阿兄,阿父不在,你便是半个当家的,是刘家的顶梁柱,如果你真想从军,我也不反对,只要等我们见到阿父了,你亲口向阿父说,他若是答应了,你自然可以去!但是现在,你且好好想一想,你今日去了,明日便是我们的死期,若你毫不在意,我也无话可说!”
为了彻底打消刘楠的念头,她不得不撂下狠话,而且说完转身就进屋,看也不看他一眼。
张氏这些天一直担惊受怕,加上白天实在太累了,屋外并不大的动静并没能吵醒她,弟妹也一样酣睡如常。
刘桢进来之后,又悄悄地脱了鞋躺下,但她的感官还保持着高度敏锐,一直在倾听着外面的动静。
不知道过了多久,耳边传来房门被轻轻打开的声音,紧接着又响起脚步声,悉悉索索有人掀开被子的声音,刘桢这才彻底放下心来,放任自己沉入睡梦之中。
虽然春天的山里物产丰富,吃的方面暂时不用发愁,可刘桢他们的日子依然很清苦,无它,衣服穿烂了,最多也只能修修补补,逢了再穿,破了再缝,刘楠更惨,他经常要在外面打猎的,山里到处窜,衣服损毁速度更快,许众芳知道之后,就把自己的旧衣服送过来,张氏缝缝补补再修改一下,也还能凑数。
但几个孩子就不好办了,像刘桢和刘婉这种年龄的孩子,身量长得本来就快,衣服没多久就显得短了,纵然张氏再心灵手巧,也不可能把千疮百孔的衣服修补得跟新衣裳一样,而许众芳家境也不富裕,更不可能成天接济他们。
在山中住了近一年之后,张氏一家的装扮比起外面的乞丐也没好到哪里去。
于是当十月里的某一天,姬辞又一次瞒过家人,带着一个重大消息偷偷摸摸上山来的时候,看到衣衫褴褛的刘桢,当场就愣住了。
刘桢倒是大大方方的,没有表现出任何窘迫尴尬,也仿佛两人才分别没多久,而不是好几个月没见。
“阿辞,你这次又带了什么书简来?”
“我没带书…”姬辞回过神,发现自己这样盯着别人看是很失礼的事情,连忙道:“我听说了一件大事,是与刘家阿父有关的,所以就赶紧过来告诉你们了!”
姬辞说话向来不会夸大其词,刘桢心下一沉:“是不是…我阿父出了何事?”
旁边的张氏也吓得脸色煞白,双腿发软,登时就觉得有点站不住了,不得不扶住旁边的树干。
姬辞见她们都误会了,忙道:“不不,是好事,大好事!听说刘家阿父被张楚王封为颍川郡守,已经接手颍川郡了!”
郡守之女
☆、第 20 章
一般时下女子十岁之后,便要开始学习女事。
所谓女事,贵族和皇室可能会有更加系统的内容,但是在民间,大多指的就是织布,若是生在稍微讲究一点的人家,还会加上读书习字。
刘姝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发育良好的她俨然有了少女的身姿,她低着头坐在那里安静织布的样子,更像是一幅风景。
于氏对这个女儿是真心疼爱,在她身倾注了不下于对儿子的心血。刘姝没有令她失望,不仅在读书上表现出不逊于其兄的聪慧,就连性情举止,也并不输给旁人。
于氏想,再过两年,再给她订下一门好亲事,那就算是圆满了。
“阿姝。”
于氏端着盘子走进去,带着慈爱的笑容。“过来尝尝阿母新做的蜜饵。”
毕竟年纪还小,纵使刘姝还能让举止依旧保持娴雅,但瞬间发亮的眼睛已经出卖了她。
于氏的手艺显然比张氏要好多了,她做出来的东西,别说儿女,就连刘薪和娄氏也爱得很。
眼下刘姝拈起一块蜜饵咬了一口,就觉得满嘴酥香。
“这蜜饵可真好吃!”刘姝依偎着于氏,露出小儿女的娇憨。
“那就多吃些罢。”于氏摸摸她的头发,“虽说女儿家须多学女事,可你也不必成日坐在这里,有空多去找小伙伴玩,邻家阿林今日没有来找你吗?”
“找过,我拒了。”刘姝似是忽然想起什么,迟疑地道:“…阿母,我听说婶母他们一家躲到山上去了?”
于氏脸色一变,语气也不好起来:“此事你是听谁说的?”
刘姝有点害怕,声音不由小了许多:“是阿林说的…”
于氏哼了一声:“我还道林家女儿是个好的,没想到小小年纪竟是长舌,这样的人,日后你还是少亲近为好!”
刘姝没想到母亲会反应这么大,忍不住道:“阿林也没说什么,还有这件事许多人都知道了,阿林也是听旁人说的,阿母,这是真的罢?”
于氏道:“真的又如何?此事与你无干,你只管好好过你的日子。”
刘姝道:“阿母,叔父总归是阿父的亲兄弟,如今叔父只身外逃,余下婶母带着孩子,日子想必艰难,若是力所能及,何不帮衬一二…”
于氏打断了她,“你叔父一家有今日下场,全因你叔父咎由自取!当初他若不当那治狱吏,便不致有后来之祸,如此你婶母他们也不必受他连累!况且如今他们一家已是逃犯,我们家幸得你大父和阿父有官职在身,方得幸免,能够保全自身已是大幸,何有余暇再顾及气她!”
她一口气把话都说了出来,越说越是觉得自己在理:“当日曾有亭父从属一职,你大父意欲荐你叔父去担任,可你叔父好高骛远,非但瞧不上,还听了他那些狗肉朋友的话,跑去当什么求盗,若不是当日种下的恶根,又怎会有今日的苦果?谁知他竟还不知悔改,跑去跟着反贼起事,他这么做,简直是嫌我们死得不够快,在把我们往死路上带呢!”
刘姝听着母亲怨恨的表情和语气,心里也跟着动摇起来:“可是,阿父不是说县令暂时不会追究刘家吗?”
于氏冷笑,她从丈夫那里听来不少,说服女儿绰绰有余:“那是县令宽宏,若是他想追究,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现在不过是形势未明,所以县令也在观望罢了,造反大罪,诛连九族,你道我们能逃过去吗?”
刘姝果然被吓得脸色煞白。
于氏见状又有些心疼了,忙将女儿搂入怀里:“莫怕,莫怕,如今不是始皇帝在位的时候了,县令与你爹交情不错,不会有事的!”
她说到这里,就想起丈夫昨晚的话:刘远过得越好,他们反倒越安全,再不济,刘远死了,一了百了,他们也不至于被牵连,最坏的情况是起事者失败,刘远落到朝廷这一方手里,那他们全家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难道真要盼着那个讨厌的庶孽过得好么?于氏满心不甘。
“阿于!阿于!”远远地,娄氏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于氏和刘姝忙起身到门外迎接。
虽然步履匆忙,但娄氏的脸色并不是很好看。
于氏见状,心里就咯噔一下,心想难道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刘远被秦军活捉了?
“快,到前头去!”娄氏对她们说道。
“阿母,出了何事?”于氏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问。
“还不是那个庶孽!”娄氏恨恨道。
于氏心跳得更快了,脸色顿时比娄氏还要难看:“他做了何事?可是,可是县令那边派人来捉拿我们了?”
娄氏:“不,是县令亲自带人来了,你阿父让我们也得过去…”
她话没说完,于氏已经腿软得走不动路了,直接往旁边就是一歪。
“阿母!”刘姝尖叫,连忙双手去扶,但她小小身形哪里扶得住一个成年人,当下就被带得一起往地上摔倒。
娄氏也吓了老大一跳:“这是怎么了!”
于氏泪流满面:“我们,我们果真要被诛连了吗?”
娄氏莫名其妙:“胡说什么呢!”
于氏嚎啕大哭:“刘远那孽子,竟害了我们全家…”
她的声音戛然而止,嘴巴已经被娄氏捂上。
“你胡说些什么呢!”娄氏沉下脸色,“我们什么时候要被诛连了!我就不信那庶孽当了颍川郡守,竟能连祖宗都不认了!”
于氏睁大了眼睛。
刘姝也吃惊地看着自己的祖母。
娄氏却已经不耐烦地松开她:“快点起来!县令岂是能怠慢的?”
于氏也顾不上哭了,连忙从地上爬起来:“阿母,你且与我说仔细些,你说刘远当了颍川郡守,这是从何说起?”
娄氏:“这是县令说的,我也不甚清楚,是以我才让你赶紧随我到前头去,也好听仔细些!”
且不说婆媳那边如何磨蹭,刘家厅堂里,长社县的县令却在问刘家父子:“刘郡守的家眷,你们可知他们如今在何处?”
刘薪和刘弛面面相觑,刘弛问道:“敢问令君此话何意?”
县令奇怪反问:“郡守归乡,难道不是为了亲眷而来?虽然他没有明说,可这些事情,我们总该先想到吧。若是刘郡守入城时见不到亲眷,只怕说不过去,刘令吏与郡守既然是亲兄弟,想必知道郡守的亲眷如今身在何处,我也好派人去迎。”
他当然不是真的不知道刘远的老婆孩子在哪里,虽然他们都躲在山上,可那座猎户小屋也并不难找,只要派兵过去,不消多时也就能找到了,但是县令必须作出自己完全不知情的姿态,谁知道刘远还真能混出头啊!这样一来,等刘远问起来,县令也可以用“我从头到尾就不知道你的老婆孩子躲在哪里,所以没法帮忙安顿照料他们,就算他们现在过得不好,也不能怪我”的理由来推脱责任。
谁知道刘氏父子听到他的问题,都面露尴尬,坐立不安起来。
县令反倒有点意外:“怎么?难道连你们也不知他们在何处?”
刘弛吞吞吐吐:“自我那二弟离家之后,他的亲眷便也随之隐匿无踪,并没有和我们来往,只听说他们似乎是躲在后边的山上…”
这位县令上任没多久,又是长驻长社县,不曾到向乡来,自然也不知道刘家兄弟的关系,但如今一看这情景,哪里还有不明白的,也不动声色,依旧笑道:“既是有个大致的方向,那便好办多了,我这就派人去请。不过郡守只怕很快就到了,还请三老和令吏先与我一同出城相迎。”
县令很明白,当初刘远之所以逃亡,虽说其中有萧起在煽风点火,可归根结底也少不了自己的“功劳”,若是刘远想要追究,那自己是一定逃不过的,为了性命和前程,他自然要卖力一些了。
——————
城墙还是那段城墙,人还是那些人,不同的却是心境。
刘远还记得自己上次离开这里的时候,心情是何等仓惶恐惧,前途茫茫,天大地大,却不知何去何从,仿佛去到哪里都是秦兵,去到哪里都逃不过秦朝的天罗地网,何其绝望,何其无力!
短短一年出头,却好像已经过了许多年,连带眼前这些熟悉的景色,也变得陌生起来。
今日的颍川郡守,已经不是昔日被人陷害不得不只身逃亡的刘家子了,刘远穿着盔甲,骑在马上,后面跟着百十士兵,在少见世面的向乡人眼里,简直是威风凛凛,令人心生畏惧。
沿路有许多人认不出这是他们所熟悉的刘无赖,却都怯于这个阵势场面,要么低下头,不敢直视,胆小者甚至直接就跪下了。
远远地,刘远看见一行人走来。
“大兄,好像是长社县令。”骑着马走在他旁边的安正趋前,低声道。
而走在长社县令后面的,分明是刘远的父亲和兄长。
☆、第21章
如果有选择,其实长社县令也不想给刘远当小弟的。
可是没办法,长社县隶属颍川郡,而颍川郡已经被刘远接手了,他总不可能把长社县单独划开去,大义凛然地宣布自己还是秦朝官吏,所以服软是必然的。
由于之前把刘远逼得走投无路这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很有自知之明的长社县令把姿态放到了最低,希望能够用谦卑的态度换来对方的不计前嫌。
于是就有了先前的一幕。
带着刘家一干人,长社县令在离刘远他们还有几十步的距离停了下来,然后以一个下属对待上官的态度,恭恭敬敬地拜了下去。
“长社县令赵明,拜见颍川郡守!”
他身后的刘家人,以及那些不明真相的路人们,瞠目结舌地看着他们的父母官以一种几近卑微的姿态去拜见昔日他们所瞧不起的人。
刘远勒马停住,翻身下马,大步流星上前,扶住长社县令,长笑一声:“赵县令何故如此客气?”
被他扶住的那一刻,长社县令禁不住一抖。
这实在是太诡异了。
赵明绝不认为他之前逼得刘远走投无路的事情已经被对方忘得一干二净了,刘远离开向乡的时候是去年寒冬,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已经在叛军那里脱颖而出,还被陈胜任命为颍川郡守,这充分说明他绝对不是一个可以任人欺侮的人。
由于心中忐忑不安,这种心情也在面上流露了出来。
“郡守,先前…”
刘远制止了他往下说,笑容和蔼:“赵县令,往事不可追,便让它随风而去罢,我已看过这一年来的考评记录,你掌长社颇有功劳,虽不能称得上家家夜不闭户,可总算太平无事,既如此,这个县令也还非你莫属。”
这简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了。
长社县令万万没想到,刘远非但不追究他的罪过,反而还让他继续当这个县令。
而且他还从刘远的这番话里听出一个更重要的信息:不仅是他这个长社县令,就连颍川郡内的一切秩序,刘远都不准备来个大刀阔斧的整顿,一切保持原样,该怎么着还怎么着,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皆大欢喜。
长社县令再笨,也知道刘远这是对他格外优容了,否则凭着两人过往的那点子恩怨,刘远完全可以在还没到长社县的时候就派兵过来把他这个县令给捋了,再让自己的人来当,更何况长社县令一点都不笨。
于是他激动得当场就涕泪横流,硬是挣开了刘远的手,又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郡守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以保一县之治清平!”
不管长社县令是真感激还是假感激,对方都表现得很上道,刘远自然很满意,两人亲亲热热地寒暄几句,刘远这才将目光移到县令身后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