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言小说上一章:虐文女主有个系统妈
- 古言小说下一章:大杂院里的小媳妇[年代]雪耶
能吃饱饭的日子实在是太好了。
蜜娘却不以为意,说真的,她为何能代替皇后执掌凤印还掌的那么稳,无非就是知道下人的苦楚。
这下人也不是天生就是下人的,多半是流民逃难还有家中日子艰难才卖身为奴的,他们要的东西也很简单就是吃饱穿暖,还有不受委屈。
当年她代替阮皇后执掌凤印时,为何下边的人那么拥护,因为在她管宫务时,下人们吃饭有荤腥,看病有着落,赏赐也不许大姑姑们剥削太狠。而那阮皇后,她为了不兴奢靡之风,就减掉自己的份例,宫中也是一切从简,连点翠金钗都不戴,只佩戴绢花,以示节俭。
她是皇后,又有娘家扶持,即便宫份减少,没有任何影响。
但是宫妃们本身用度也不算多,宫妃们跟着裁剪一半,宫里下人也跟着裁剪,但是他们的活儿又不会减少。
因此阮皇后得了个朴素的名头,宫里其她人过的是苦不堪言,她在宫里其实不得人心。
况且她也没有真的节俭,就如蜜娘她们佩戴的金玉首饰,本身只有佩戴的权利,若人不在了,还可以融了做新的,不会浪费。但是皇后要配戴绢花,那绢花肯定不是老百姓戴的那种绢花,绢花上还要镶嵌珍珠金玉,且戴旧了就要丢弃,实则浪费更多,简直是得不偿失。
晚上,梳洗之后,蜜娘躺在新床上,床上的被褥被套都是新的,尚四奶奶想的很周全,她知道阮嘉定和定二奶奶都不是那种喜欢占人家便宜的人。她若一开始说自己准备送这那,恐怕定二奶奶就直接推辞了,于是先说赁屋子,之后等她们到这里来才送奴仆送家什,阮嘉定他们推辞都没法推辞了。
二妞吹了蜡烛,小声道:“小姐,您要喝水或者出恭喊奴婢。”
“嗯,好。”蜜娘轻声应道。
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爹爹成了案首,又让她娘躲过一灾,处境也好上许多。明日就要去女学了,这是她上辈子从未想过,却又向往的地方。
她也可以和别人一样,有爹娘爱护,可以读书识字,不再是无父无母人嫌狗憎寄人篱下的孤儿了。
想到此处,蜜娘翻了个身,二妞头一次守夜,见小姐翻身,以为自己没有伺候好,连忙紧张的问:“小姐,您睡不着吗?是不是被子盖的太薄了?”
“不是,是我在想明儿去女学的事情。”蜜娘笑道。
女学啊,二妞好奇:“不知道女学是什么样子的?里边的姑娘好相处么?”
蜜娘看着头顶的房梁道:“明儿就知道了。”
第15章 、天真之人最残忍
女先生姓薛,生的很清瘦,袍子穿的碧青色,头发仅仅用一支翡翠簪子绾住,脸上挂着浅笑,优雅中又不显得疏离,很有女儒者的风范。
闺学开设在江陵乡绅郭家的倚梅园,这里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尤其是年过完,成片的绿梅雪梅和红梅,先生站在一株绿梅之下,似乎与景色融为一体。
定二奶奶忙上前和薛先生寒暄,薛先生略微打量了这对母女一眼,做过这么多年闺塾师,薛先生当然知晓一个家中女主人对子女影响极大。
眼前这位夫人虽然看着瘦弱,衣衫普通,但是目光神情很坚韧,听她说女子最好学三年为好,这位夫人眼皮都没眨一下,薛先生已经有了三分好感。
要知晓她做女塾师这些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有的人家一开始跃跃欲试,挡都挡不住的热情,但是不到一年就挑剔太贵,抱怨姑娘家是赔钱货,有的则是挑刺先生,认为上了女学也没有寻到一门好亲事诸如此类。
还有的人家做到一半,明明是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先生已经是用心教授了,却怪先生不尽责,甚至赶走先生。
薛先生虽然想挣钱,但也不想收太过难缠和麻烦的弟子,到时候败了自己名声是小,担了干系是大。
“每日早膳和晚膳在家中用,午膳就在学堂用,我和她们吃的都是一样的。平日里纸笔自备,其余琴课、棋课我这里都有不必再买。”薛先生又说了何时来何时归去以及这里的规矩。
定二奶奶表示毫无异议。
拜师礼就在倚梅园的厅堂举行,蜜娘奉上拜师六礼,芹菜、莲子、红豆、枣子、桂圆、干瘦肉条,再跪下了对薛先生磕了三个头,薛先生则送了茼蒿和藕给她,茼蒿直形有向高之意,藕则是中通外直,意欲做人要正直,做学问更要通达。
如此,蜜娘才被引进闺学中,闺学在偏厅,布置的非常雅致。
一共放了八张几案,几案上铺的是粉色软缎,些许流苏更增添了一丝雅致,说是自备纸笔,但是几案上防置了一套新的文房四宝,还有笔架。
“蜜娘,这其余的姑娘们还没这么早到,我先跟你拿书来,这是咱们上半年要学的书。”薛先生拿了两本书过来。
一本是《女论语》一本是《孝女传》,封皮是蓝色,封面内的字迹不算精美,微微泛黄,但很清晰,翻动书页之时传来一阵墨香。
在蜜娘看书的同时,定二奶奶微微对薛先生点了点头,很快转身走了。
陆陆续续,学堂就有人来了,先来的是一位着灰鼠皮夹袄的姑娘,她梳着三丫髻,手上揣着一个汤婆子,未语先笑,很是和气的样子。
蜜娘率先起身福了一身,那姑娘也赶紧回礼。
“不知姐姐如何称呼,我姓阮,叫蜜娘,父亲是府学生。”一般介绍自己先自报家门。
那位姑娘也忙道:“幸会,原来是阮氏女,不愧是江陵望族,我姓陶,家人都叫我淳儿。”
二人论了生年,陶淳儿九岁了,已经在此学了半年,蜜娘则称呼她为姐姐。
薛先生在讲桌上看着,不禁点头,才放心出去。
陶淳儿人如其名,为人非常醇厚,她见蜜娘头一天来,索性就帮她介绍起来,“我们的课长是郭大姑娘,这郭大姑娘的爹就是倚梅园园主,现下在南京国子监,她祖父曾经做过两广总督,算是官宦之家,不过你放心,她性子极好。”
“再有郭二姑娘,和你一般大,她是郭大姑娘嫡亲的妹子,姐妹二人从无红过脸。”
“还有王姑娘,她……”陶淳儿不知道如何形容她的身份,遂笑道:“她父亲是儒官。”
正欲往下说时,只见有俩位姑娘一般的衣服一般的首饰打扮,身量较高一些的那位形容很是美丽,小小年纪,就已经露出风姿来。
陶淳儿忙道:“瑶玉、瑶仙你们来啦,我跟你们介绍,这位是蜜娘,是阮秀才的女儿。”
蜜娘心道,原来这就是郭家两位姐妹啊,那位打头的应该就是郭家大小姐,果然有大家千金的风范。
不过,郭大小姐却一点也不骄矜,反而还很关心蜜娘:“妹妹才刚入学,我们已经学了半年了,我书上都有注解,若是妹妹不嫌弃,只管拿我的去看。”
蜜娘闻言大喜:“多谢郭姐姐,我正是在想前边的该如何补上呢,我爹在家教我也是只教《三》《百》《千》,说起来这前边的我都不懂呢。”
说罢,她又道:“不知姐姐喜欢看何书?我家别的不多,但书多。”
这并非假话,蜜娘太祖父就擅长藏书,曾经有专门的半楼都是藏书,只是除了她爹外也没有衣钵传人,所以她们家的确家徒四壁,但是藏书极多。
郭大小姐笑道:“同窗之间彼此关照是应该的,千万别说谢。”
倒是郭二小姐小声道:“我姐姐喜欢看游记小品文。”
“那我回去替郭大姐姐找找就是。”
蜜娘舒了一口气,这三位倒是不错,但是看剩下的几案,接下来应该还有四位,不知道这四位如何。
紧接着进门的是一位衣着华贵考究的姑娘,她身着胭脂红点赤金线缎子小袄,那胭脂红颜色非常正,蜜娘只在尚四奶奶身上看到过这样的颜色,须知尚四奶奶可是出了名的家底子厚的人家。
脖子上挂着一串明珠,这明珠个个生晕,一看就是好珠。
郭大姑娘旋即道:“计妹妹,这里是新来的阮妹妹。”
姓计,大概就是江陵首富之女了,难怪这一身行头大概都值五六百两。
计姑娘微微颔首,又和郭大姑娘郭瑶玉耳语,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又说门口来了俩人,一位还是蜜娘的熟人,周福柔,她一进门就抱着陶淳儿道:“陶姐姐,我好想你呀!”说完,又钻到郭瑶玉怀里撒娇,还和郭二姑娘郭瑶仙抱抱。
她的嘴非常巧,诸位姐姐喊个不停,同时,又说自己的糗事,把大家逗的哈哈笑。
蜜娘想她还是和前世一样,非常会撒娇,也很会表现自己无害,兼儿传出福相之说,不管到哪里都非常受欢迎。
当年她和周福柔一起被送进宫中,明明她才是阮氏族人,一心为阮皇后着想,却比不得周福柔三言两语的撒娇打诨。
她们总说她还小,很单纯,什么都不懂。
是啊,什么都不懂的人,居然把自己排挤到阮皇后身边无立锥之地,她一介农家女的身份获得皇后赐婚给锦乡侯世子。
天真之人最残忍。
就在她陷入沉思之时,只听旁边的人冷哼一声:“周福柔,先生说了年后要交两幅小字十幅大字的,你该不是又撒娇忘了吧?”
蜜娘朝她看去,这位姑娘方才和周福柔一道进来的,陶淳儿介绍了一句说她姓洛,父亲在河南商丘县做教谕,算是书香门第出身。
只听周福柔过来讨好的一笑:“秋君姐姐,我写了的,写了的,就是写的狗爬字儿,比不得你们。”
洛秋君撇嘴,也不习惯和别人离太近,不动声色挪开周福柔抱着她的胳膊,只听陶淳儿出来打圆场道:“算了,秋君,这一个年头没见面了,你是知道福姐儿的,她去年才发蒙,写不好也是情有可原。”
郭瑶玉也出来打圆场了,洛秋君就没再说什么了。
此时,薛先生拿着书进来,看了空着的俩个位置,不由得对郭瑶玉道:“怎么王素敏和陈姗娘没来呢?”
郭瑶玉是课长,一向闺塾的大小事都是她负责,薛先生也是刚从老家安庆过年回来,自然不知道这些。
又听郭瑶玉道:“素敏是病了一场,到如今还在病中,我娘请了大夫,说是不能出门见风。至于姗娘——”
提到这里,郭瑶玉眼色一黯,叹了一口气:“陈夫人说她家姗娘要学针线就不来了。”
这也在薛先生预料之中,其实薛先生大抵能够猜到,这陈珊娘的母亲是抠门,嫌弃女学太贵了,可能还要退过钱,不过郭家是厚道人家,兴许把钱私下退了,不让她尴尬。
薛先生用手按了按,示意郭瑶玉坐下,之后深吸了一口气对大家道:“你们的爹娘送你们来闺塾也许是为了让你们多几个玩伴,也许是让你们结交人脉,甚至有的就是为了抬高自己身价日后好嫁人。但我想说,读书不是为了妆点门面,而是为了你们明理,识字就不会受到蒙骗。我等女子困囿于内宅,不能和男子一样在外走动,但我们总得知道外边的那个世道是如何的。”
蜜娘听的深以为然,这等金玉良言,足以看出薛先生实在是个女子中极有见识的。
道理虽然不全然在书中,但书中道理若能明白,就不知道少走多少弯路。
况且,蜜娘重活一辈子,绝非再想做任人宰割之辈,那么就必须提高自己,毕竟容貌总有衰老的一日,人情总有散的那一天,但是只有学到的本事才是自己的。
这个地方看来来对了。
第16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薛先生先拿出《诗经》来,《诗经》中第一篇诗歌就是《关雎》,蜜娘听到第一句就想笑,这些话隆平帝倒是对她说过,但这是大人之间的情诗,但她们这个年纪,犹如半熟的桃子一般,半红不熟。
这个年纪还没到思春的年纪,但又懂那么一些,可能还一知半解,就很尴尬了。
但蜜娘的关注都在这首诗的生僻字上,她很多字还是不认识,前世她跟着那些女官学识字,但也学的一知半解,所以总是多看书,怕露怯。
薛先生也讲的非常仔细,几乎是逐字逐句的解释,听完之后,薛先生又继续学《葛覃》,上半晌几乎除了喝水就一直在读。
之后就是让大家拿出描红本开始描红,描红的内容正是今天所学的《关雎》《葛覃》,薛先生见蜜娘拿笔生疏,特地下来教她握笔,又问她能不能听懂。
因为薛先生不是按照正统教法,所谓三百千开始,再读四书五经等等,蜜娘又想大概女子也不必要考科举,且听说薛先生教导闺塾女学生,最长也就三年功夫。
其最重要的是让女子能怡情养性、知书达礼就成。
“先生,学生把不认识的字做了记号,若是不懂的回去再查词典和训诂音。只是弟子的字儿……”说到这里蜜娘很难为情。
她前世就没怎么系统学过,写字也总是发倒笔,皇帝倒是宠她,有时候会让她红袖添香,教他写字,但是皇帝很忙,也不能时常教自己,他还有军国大事,各种祭祀,这样她只好自己写了。
虽然能写个囫囵,但是字儿跟狗爬字似的,且没有笔锋。
薛先生见她如此好学,又拿了一本临帖给她,蜜娘很是高兴。
即便午课时,她都不知疲倦的写着。
“你这里要顿笔,手腕也不能晃。”
蜜娘觉得眼前有个黑影,再往上看去,却是郭二姑娘郭瑶仙,她笑眯眯的看着自己。
“多谢多谢,头一回写字,什么都不懂。”
郭瑶仙讶异:“你爹爹才华那般好,怎地你完全没有拿过笔?”
“我才六岁,没拿笔也很正常吧。”就是男孩子也才五六岁才开蒙啊。
郭瑶仙颔首,又“啧啧”两声:“那你还长的挺高的,我今年八岁了,比你还大两岁呢,我们俩一般高。”
“嘿嘿。”蜜娘笑了两声,继续写字。
就如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么写字也是这般,欲速则不达,须勤加练习才行。
后边的姑娘们却在叽叽喳喳,因为今天学了《关雎》,小姑娘们想说那个话题,但又怕被说不庄重,只能憋着说。
计春芳和郭瑶玉年纪最大,她们平日相交也最多,若说蜜娘周福柔包括洛秋君都是小孩子,那计春芳和郭瑶玉已经算少女了。
在无人注意到她们俩人的时候,计春芳努努嘴:“怎么你嫂子今日没来呀?”
郭瑶玉摇头:“你少说几句,也别提嫂子这话。她若是听到了,又该多心了。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有了后爹就有后娘,我父亲是个仁厚人,当年她三岁和我大哥定亲,后来,她母亲过世,父亲续弦。她爹爹那位后娘可不是一般人,我爹才让我九岁的兄长和七岁的她成亲,接至我们府上。她现在虽然是我嫂子,但我娘拿她当女儿看待,又和我们一般读书,你就别这么称呼她了。再者,她身体弱,我娘不许她出来冒风。”
计春芳打了个哈哈:“请你恕我口无遮拦了。唉,说起来,你娘对她比对你们都好。”
“别说了,说说你吧,这次你可是去了省城,我长这么大都没去过,快跟我说说省城的热闹。”郭瑶玉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计春芳。
至于蜜娘这才知晓为何陶淳儿提起王素敏不知道如何介绍了,王素敏早已经嫁到郭家了,郭家非常待她非常厚道。
但是她们这个年纪的小姑娘,定亲的是有,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嫁过人,这才显得王素敏不同来。
可蜜娘又是羡慕王素敏的,至少她定亲的人家非常守信,也很厚道,不像她爹为她定的那桩亲事,男方直接退婚。
不过,也算不上直接退婚,原本当初爹是打算俩家交换信物后,等他有个官身了,再定亲,没想到爹当年就横尸街头。
略想了想,她又继续写字,一直到午膳才停下。
午膳吃的虽然简单,但是菜色也还不错,一碗白米饭,一碟胡椒炒肉,一碟鱼糕汤,吃了个干净,才站起来走动一二。
其余人的饭量都不是很大,郭瑶仙和郭瑶玉并不怎么动筷子,计春芳则是有点嫌弃饭菜太差了,拿出一包点心在吃。
至于周福柔也是拿了一包点心出来,那点心是用匣子装的,计春芳一见就笑道:“你这点心可是张夫人送的,像官样式儿的。”
周福柔倒是不小气,都分给大家吃,连蜜娘都被分了一块。
分完后,周福柔才懵懂道:“计姐姐,你真聪明,你是如何知道的?”
计春芳得意道:“这梅花方胜糕是我舅舅家做的,我怎地不知。专门只供官府赏赐用,寻常人还吃不到。”
说完,计春芳又洋洋洒洒的说了好些。
周福柔十分崇拜的又赞叹了好几句。
蜜娘初来,不认识谁,也不轻易搭话,她今日起的太早了,遂站着消化了一下,就坐在桌上上打盹儿。
打了个盹儿,又出恭去,出恭是陶淳儿带她去的,当然,陶淳儿家也非等闲,家中开着米行,也是一位富家千金,但又没有计春芳那么高调。
其实这里就她大概家世最低了,似计春芳这样的姑娘,家有千金,请十个西席都成,她家里人却让她读闺塾,可见就是出来交际的。
计春芳的目标是郭家姐妹还有洛秋君等人,她对陶淳儿平平,对周福柔更想结交的是她背后的巡按张夫人。
这也很好理解,郭家姐妹官宦人家出身,其父是监生,监生可以科考,也可以坐监十二年左右就外放做官,甚至郭瑶仙的兄长听陶淳儿方才提起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你商户再厉害,也比不上做官的。
洛秋君也是同理,她爹是县教谕,她也有一位兄长,已经过了县试,才堪堪十四岁,很是了得。
至于陶淳儿虽然人不错,但是家中和她同是商户,蜜娘的爹只是秀才,也不值得计春芳结交了。
看来,这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第17章 、李冠
下午读了半个时辰的《女孝传》,之后就是学女红,蜜娘这才明白什么叫做女学,还真的是和男子学的不同,男子读书制艺即可。
但女学是遵从德言容功为主,德是妇德,言是言辞,容是容貌,功则是女红这些针线活。即便是薛先生这样开明的女子,也必须得教授这些,否则就会被时下人认为离经叛道。
不过薛先生教女红不是从分线教起,而是先从画教起,这样既学了画,又学会怎么画花样子,实在是一举两得,这门课程她熟悉。前世她无事的时候,就经常学女红,她一开始不熟稔的时候就找人拿花样子对着做,后来她自个儿闲来无事也照着画,因此这画画她最喜欢。
平日里皇帝的内衣,儿子的肚兜很多都是她自个儿做的。
当然,薛先生先是讲颜料水粉怎么调和,画画如何勾勒,这些就又是蜜娘不太懂的了,她听的非常认真,到了画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下手画。
“咦——”薛先生很是惊讶,她本以为蜜娘年纪小,又是新来的,应该不太会,没想到她完成的是最好的。
这难道是个丹青天才不成?暗压住心中喜悦。
薛先生才恢复平日淡淡的样子:“以前可曾学过?”
“不曾。”
“还不错,但是这里画重了些,须知这作画要举重若轻,你可明白?”薛先生用笔在一处略微点了点。
蜜娘十分受教,对于敢说你实话,又为了你好的人,这样的人要多珍惜才是。
画完画,薛先生先开始教起针,她是凤阳人,但是学的是苏绣,苏绣向来精致,绝非一般人能到达的地步。
闺塾中,郭瑶玉的女红学的最好,她已经过了那个只会打络子的阶段了,她已经开始缝荷包,拿绣绷了。因此薛先生特地安排郭瑶玉教蜜娘打络子,等蜜娘跟上了才和她们一起学女红。
可蜜娘对于女红是轻车熟路,她也不愿意藏拙,想快些把女红做好,这样才能拿出功夫多写字读书。
于是,她还特意放慢了速度,却依旧惊道郭瑶玉了。
“阮妹妹,你都会了吗?”
蜜娘颔首:“我都会了。”说完还重新拿丝线演示了一遍,很快就打了一个攒心梅花,还把方才郭瑶玉教的方胜如意结、柳条丝络子都打了出来。
郭瑶玉不禁刮目相待,要知道她也不过六七岁开始学,一个络子至少也得学上十天半个月,还学了前面忘记后来的。
如此,薛先生方让蜜娘跟其他人一起学绣样,当然,薛先生只教大概的针法和手法,走动下去指点一二,做不完的都要带回去做。
靠着女红和丹青,之前和蜜娘一向不怎么说话的计春芳还有洛秋君都和她聊几句,蜜娘想,这不管在哪里,但是有真材实料才更让别人佩服。
定二奶奶却在家里很不自在,她平时在家都是蜜娘陪着,蜜娘这一不在,总觉得空落落的,更何况她还要为丈夫收拾行李,离别之情更是涌上心头。
好在蜜娘从学里回来,定二奶奶看到女儿才觉得自己活了过来。
“怎么样?蜜娘今日在女学可好,吃的如何?有没有人欺负你?”
见娘如连珠炮似的问,蜜娘不禁笑道:“娘亲,我一切都好,薛先生待我好,女学的几位姐姐也都很亲近,女儿把饭也吃光了。”
她还从二妞的手上把书袋拿过来,从中拿出自己画的画儿还有打的络子,还有未曾写完的字儿。
定二奶奶见画的是一堆红柿子,心道这寓意不错。
“这是你们先生的画儿么?”她还在想是不是要跟女儿去买画丹青用的水粉。
蜜娘捂嘴笑道:“不是,这是女儿自个儿画的。”
连坐在一旁的阮嘉定都惊道了:“这是你今天画的?”
“是啊,薛先生教我们画柿柿如意,我就照着薛先生的画的,先生都夸我呢。还有这络子,教我的课长说别人一个络子要学半个月,我学了一遍就会了。”蜜娘把这络子拿出来给大家看。
就别说是阮嘉定夫妻了,连好婆和二妞都啧啧称奇。
定二奶奶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夸女儿了,只觉得怎么爱也爱不够,饭桌上还把大鸡腿夹给蜜娘,这大鸡腿以前可是阮嘉定的待遇,阮嘉定也是吹女儿彩虹屁,说她是女秀才。
蜜娘受到好些夸奖后,才不高兴道:“可惜女儿好些字不认识,而且字儿写的太差了。”
阮嘉定连忙安慰道:“你才刚学,能背下就已经很不错了,这写字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爹爹今晚教你。”
“好,多谢爹爹。”
阮嘉定写的是台阁体,当然在时下人看起来毫无新意,但这却是应试最佳的字体,他教蜜娘十分尽心,比薛先生更要仔细。
这也正常,闺塾有七八个女学生,爹爹只教自己一个,当然不同。
父女二人在旁写字,定二奶奶则在一旁做着针线,十分温馨。
阮嘉定见女儿写的认真,忽然想起一事,小心问起:“蜜娘,近来有没有做梦?”
“没有。”
阮嘉定有些失望。
但他也想的开,有一次天机就成,若是再多了,恐怕也会折寿,到底不再提此事了。
一夜无梦,蜜娘次日早起,忽然跑到爹娘房里,阮嘉定还吓了一跳。
还好他们夫妻因为定二奶奶有孕在身,几乎没什么太过亲密的举动,但是偶尔亲亲抱抱还是有的,万一被女儿看到可不好,须知女儿今年七岁了,和小孩子不同了,正欲呵斥时,只听蜜娘道:“爹爹,我又梦到白胡子老爷爷了。”
虽说李冠日后会中进士,李冠之父更是入阁做了多年次辅,但是李冠早有青梅竹马的心爱女子,当年她得封贤妃,选的册封的大学士更是李冠之父。
据闻,他爹当年在赴乡试时,李冠不幸落水,冰天雪地里,只有阮嘉定敢下水救下李冠,李家父子很是感激,他爹见李冠一表人才,又出自江夏大族,拒绝了李父的金银珠宝和提携,只是要求能和李家结亲。
蜜娘知晓,他爹当时死了妻子,唯独留一幼女,他能做到的也无非是为女儿寻一门非常好的亲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