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妈妈暗中看了,忍不住点头。
她是最清楚不过阮嘉定是什么光景儿的,过的可能还不如某些农户,但虽然过的节省,定二奶奶规矩还是懂的,不是那等穷酸货色。
就像她们家那位少奶奶,出身倒是不错,她爹也是县里的书吏,和余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了,可抠门的紧。
衙役们报信得了赏钱,也是高兴,当然,钱不在乎多少,那可是喜气。
这可是案首啊,到时候乡试再中了,可就是举人老爷了。
邻居们虽然都不太熟悉,但是听闻这里出了个案首,也纷纷从自家拿了鸡蛋,有讲究点的拿糕点来庆贺,定二奶奶脸上的笑容就没放下过。
晚上,阮嘉定才回来,他脸红红的,一看就是喝了很多酒,但是眼神很是清明,要是往常这个时候蜜娘早就被定二奶奶催的歇息了,这个时候因为这件喜事,大家都睡不着,连好婆都跟着熬。
但大家都不觉得累,反而都带着一种兴奋。
“怎么你们都没歇下?”
定二奶奶就笑:“我们还等着恭喜秀才老爷呢,怎么歇息的下。”
大家都很高兴,阮嘉定也是听了十分受用。
好婆凑趣道:“等二爷再中了举人,那咱们蜜姐儿可就是官家小姐了,以后那乘大轿子的说不定就是咱们蜜姐儿呢。”
这种奉承话阮嘉定以往都是一笑而过,现在却深以为然:“蜜娘这番聪慧,若是没个好的家世,我怕是金玉藏在椟里,永不见天日。”
但无论如何,还是要先回乡里一趟,阮嘉定说族长大伯托了人来说已经为他在做秀才牌匾了,况且,阮家对有功名的人待遇非常好。
定二奶奶闻言,又是高兴极了,她似乎觉得以前过的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都值得了,她不懂什么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是懂什么叫做苦尽甘来。
有人高兴就有人难过,瑸大奶奶听闻阮嘉定中了案首后,就已经很不好了,没料到桂大奶奶更是直接,把原来分给瑸大奶奶家管的果地和竹林,悉数给了蜜娘家。
她自是愤愤不平,桂大奶奶却淡淡的道:“那对不住了,我这还是少的,族长直接拨了二十亩地给秀才老爷做口粮呢。”
瑸大奶奶看不出桂大奶奶有什么歉意,看着手里每年净三四十两的出息就这么没了,急的直接晕了。


第12章 、风光
这常言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来形容中进士的举子们,今日蜜娘算是在她爹这里看到了,她爹这还只是个秀才,就已经如此受到追捧了。
祖父阮老爷红光满面,祖母余氏更是难得喜笑颜开,以前这俩人对定二奶奶和自己这个孙女是要多漠视就多漠视,看她们母女的眼神就跟野狗似的,现在余氏一口一个乖孙女,听的蜜娘起鸡皮疙瘩。
连她姑姑阮屏儿,都在她娘这里一口一个嫂子喊的那叫一个亲热。
蜜娘看了也觉得唏嘘不已,天下熙攘皆为利来,这句话果真不错。
定二奶奶抚着肚子,她如今人逢喜事精神爽,丈夫有出息,女儿听话,肚子里还有个康健的宝宝,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嘉定媳妇,你可真是熬出来了,我真为你高兴。”
有位妇人由衷的说道。
蜜娘朝她望去,她生的很胖,穿的一身半旧不新的青色褂子,眉毛疏淡,嘴唇很厚,显得人也十分敦厚。
这位也是阮家旁支的一位伯母廖氏,论亲缘关系还非常近,这一支的长辈算是蜜娘太爷爷的庶兄,蜜娘的太爷爷做过知县,很有清正之名,以前在族里还很说的上话,那时俩家关系亲如一家,后来阮老爷为人实在是太差,因此亲族疏远。
唯独这位廖氏倒是一直和定二奶奶有来有往。
但蜜娘知道她们家的日子也很不好过,若说蜜娘家是被阮老爷赌博毁了,那廖氏他们家纯粹就是因为生孩子多了闹的,老一辈就四五个儿子,这一辈也三个儿子,偏廖氏自己也能生,生了五个儿子。
多子多福固然好,但是生太多了,家里不过是指望田里的出息,一家子挤在一间一进的院子里,人去多了脚都踏不进去。
家计艰难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没有盼头。
听说廖氏的丈夫,蜜娘还要喊一声三伯父的,很是平庸,管几亩地都管的一塌糊涂的人,他们的日子一眼望到头。
这不像她爹阮嘉定,虽然后来过的很不如意,但是年少时有个当官的祖父,请名师教导,自己也有天分,定二奶奶虽然过的辛苦,但是很有盼头。
蜜娘对她有几分同情,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嫁的男人没有出息,就是一辈子的事儿,当然如果儿子出息,也可以母凭子贵,可惜寻常人要改换门庭还是太难了。
今日家中请了不少人过来吃席,现在她们家虽然不算什么大富大贵,但是收入却遽然增加。先是族里给了二十两,江陵知县送了二十两,府学四两,再有阮嘉定的书院也送来十两来,更别提族中送的二十亩地,竹林果林等等。
这些还只是中了案首就能拥有的,若是日后中举了,更是非同凡响。
也难怪人人都要读书。
就在蜜娘出神的时候,定二奶奶已经寻好了话头送东西给廖氏:“三嫂,我这几日害喜,鱼腥味是沾不得,偏今日我娘家送了几篓鱼来,三嫂拿一篓回去吧。”
“这……这怎么好意思?”廖氏显然意动。
尚四奶奶知晓廖氏的情况,不着痕迹的笑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也拿几条回去。咱们今儿是来吃大户来了。”
廖氏听说尚四奶奶也拿,她这才放心,也感激的对定二奶奶一笑。
大家又说起了别的话,定二奶奶也听了一耳朵的养胎经验,更有人夸蜜娘说蜜娘越发听话懂事了。
这时尚四奶奶也问:“我听说你们要送蜜娘去女学?找好了么?”
女学?廖氏羡慕的看着蜜娘,一个小丫头都要去读书了,她那五个孩子没一个有钱去上私塾的。
定二奶奶看了蜜娘一眼,脸上带了几分喜意:“找好了,正好在崇文街那边,教女学的先生是从杭州府那边过来的。”
“那感情好,这蜜娘打小就聪明,进女学学几年啊再出来,不比那些千金小姐差。”尚四奶奶笑道。
廖氏听的咋舌,以至于推开门之后都还在想这女学得耗费多少钱,这定二爷果然是出息了。
以前定二奶奶面黄肌瘦,有好吃的也留给她那个胖丫头吃,那个胖丫头在这一片都有名,力气大,脾气坏,她爹娘不给她买吃的,她反手打她爹的脸,成日还让她娘抱着她,一点儿也不懂事。
但这样的丫头,就因为有个出息的爹,一个丫头片子都能去女学了。
家里没有下人,也请不起下人,但今日她们全家都去吃席了,倒不必怎么安排,她在厨房里用水桶把一篓鱼放在水缸里。
这以前从没听说过陆氏的娘家上门,现在她男人得了个案首,这娘家就送东西上门了。
她曾经听说过,陆氏娘家其实不算穷,相反,在庄户人家中还挺殷实的,但陆氏爹妈早亡,寄人篱下,备受磋磨。
这也很正常,人家能给你一口饭吃都不错了。
她正想着,外边有人敲门,廖氏开门一看,居然是她姨母。
这位姨母穿着轻容纱做的坎肩,头上插着金步摇,倒是一派富贵景象,廖氏的母亲也和她一样过的并不算好,但这位姨母早年过继之后,嫁了一门很好的人家,一辈子没吃过什么大亏,人也比她娘年轻十岁都不止。
“姨母,您这是来有事吗?”廖氏问道。
姨母笑道:“我是收租子才下乡来的,正好听说你们这里有人中了案首,热热闹闹的,又想起你住在附近,便过来瞧一瞧。”
廖氏倒了一杯茶水递给姨母,那姨母倒也没嫌弃,端起来喝了一口,眉头都没皱一下。
二人拉起家常来,廖氏起初不过是随口抱怨几句,之后就委屈的哭起来了。
她家上上下下五个大小伙子,这么多张嘴,丈夫又不争气,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下去。
“哎,我家铺子还缺伙计,你若不嫌弃,到时候让你家老大再大点了去我那里。”姨母脸上于心不忍。
廖氏却吞吞吐吐道:“姨母,我……我想飞儿能读书,他很喜欢读书的。”
读书才能改换门庭,今天看阮嘉定就知道了。
况且,儿子上次路过一家私塾,看的走不动道儿了,想起来都让廖氏心酸。
姨母脸色却是一变:“这读书可要费钱的很啊,这我就没法子了。”
“是,我也知道,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廖氏苦笑。
那姨母就小声道:“你们族里有没有那家境殷实些,又没儿子的,若是有这样的,你过继去就是了?”
说完,姨母又指着自己道:“你看我,若是和你娘一样,当年还在庄上,指不定也是背朝黄土过一辈子,虽然远离自己的亲生爹娘,但是我过的出息了,家里人还不是跟着享福。”
姨母说的也是实话,她每年托人回去带的银钱吃食布匹让外祖父外祖母高兴的不行,明明伺候外祖父他们都是她娘在做,没日没夜的看顾,但却讨不到一句好话。
可廖氏想起自己的儿子要被过继就心如刀割,她忍着难过道:“族里倒是有两家没儿子,一个是咱们族长的老二,但和我们关系远了,早就出了五服了。还有一位——”
她沉吟了一下,“就是今日咱们族里的秀才公,取了咱们荆州府的头名。”
“我记得那家和你们还是同一个曾祖呢。”
“可不是。”
“那……”
“他家的女人刚刚有了身孕。”
姨母惋惜了半天:“她这孩子若是晚点来都好了,这案首日后乡试考举人的机会就更大了,差一点,只差一点你家飞哥儿就是官家出身了。”
廖氏怔愣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姨母走了她都没有发现。


第13章 、局
回到老家后,蜜娘又恢复了和爹娘同住一床的日子,当然她也知道这种日子不会太久,再过两天,她们就要去府城了。
爹说在定胜门附近赁了一处环境不错的宅院,这是尚四奶奶牵线找的一处地方,听闻这里环境优美,周围住的都是大户人家,也非常安全。
当然,这样的宅院,正常价格一个月三钱差不多,一年下来,可能十两左右是需要的,但是尚四奶奶只肯收了二两,本来她是一文钱都不要的。
要说尚四奶奶亏本吗?
不,一点儿也不亏。
尚四奶奶的儿子一年到头病病歪歪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要说做生意可能很难,读书虽然耗费些心神,但是人有了功名,就是一张护身符。
好先生可不好找,有谁会傻到不找自己熟悉知根知底又有学问的案首,再去外面找不知根基的人呢!
做生意的人,哪有吃亏的。
瞧,她爹就送了一本蒙学注解给那位尚四奶奶,又亲自指导了一二。
这么做的也不止是尚四奶奶家,说起来尚四奶奶还想送些贵重东西,还都被定二奶奶拒绝了,定二奶奶虽然穷,也需要钱,但她更知道贪心会带来麻烦。
前头的桂大奶奶更是让阮十一拜阮嘉定为师,当然,阮嘉定也以学问不足尚未同意,但是他把阮十一平日的得意的文章逐一修改,教的也不可谓不尽心。
现在阮嘉定是一心想举业的,蜜娘知道在前世父亲并未中,但是这辈子因为中了案首,他手头宽绰些,蜜娘和定二奶奶都劝他再去武昌的大书院求学,不比前世留在府学好。
府学大多是考上混日子的,真正举业的都是在外请的名师,以阮嘉定这种没有长辈提携的,自然也请不到什么名师,固然只能去大书院,索性他一府案首的名头好用,顺利去了湖广最富盛名的黄鹤书院,不日他就要去武昌,只隔一段时日回来点卯就成。
当然了,岁考是一定要拿一等的,所以教谕也要打点好。
这七七八八,其实钱就不算太多了。
不过,好在吃穿不缺。
蜜娘翻了个身,继续呼呼大睡。
一大早,定二奶奶怀着孩子很容易饿肚子,好婆早早的端来早膳,吃的也很简单,一碗炸馒头,熬的烂透了的红豆桂圆粥。
馒头片上裹了蛋液,炸的金黄酥脆的,蜜娘等一上桌就忍不住先吃了一片,定二奶奶刮了刮她的鼻子:“小馋猫。”
这不是蜜娘故意抢在长辈之前吃,实在是因为她当年在宫中有孕时防不胜防,故而在吃食上很留心,尤其是入嘴的吃食。她不知道定二奶奶是因为什么原因流产的,但是多留心些总是好的。
嗯,还好,这些都是没问题的。
定二奶奶不以为意,女儿个子高胖,当然就吃的多。
阮嘉定更是看女儿哪哪都好,况且,他即将去武昌,虽然武昌和江陵坐船很近,可不能时时在家,他就更想闺女儿了。
“今儿我还要去族长那儿去一趟,爹娘的事情也劳烦他们多约束,你们娘俩就在家里,反正咱们尽快去府城,不耽误我们蜜娘读书。”
“好。”
定二奶奶也巴不得女儿学大学问才好,因此十两银子的束脩,她眼皮都没眨一下就出了。
女儿读女学,比丈夫在书院还贵,丈夫在武昌的书院,一年不过三两膏火银,还因为他是案首,还减免了部分。甚至连宅院租在府城都是为了女儿,否则,她在家里生产反而更好。
虽然公婆不着调,小姑子也不好相与,但是现在随着丈夫有了功名,这祖宅原本也是丈夫的,她手里有钱,下人也更向她靠拢,这样反而不花销什么,且还有尚四奶奶这等关系不错的能帮衬一二。
去了府城反而人生地不熟,再者住在城里那是一针一线都要花钱。
可定二奶奶又觉得非常值得,她没有读书也不识字,后来还是嫁给丈夫后勉强跟着认识几个字,所以丈夫说的某句成语典故她不懂,交际应酬她也不是很会。
这难免让她都觉得自己小家子气。
她是没办法了,但总希望女儿比自己要好要更强些。
“嫂子,外边有个人说尚四奶奶让您过去一趟呢。”阮屏儿趿着鞋进来报信。
俗话说女大不中留,阮屏儿失去那之前那桩绝佳的婚事,之后找的媒婆说亲的那几家条件很差。当然,这也是和阮屏儿自身有关系,她爹是个败家子,她本人嫁妆没有,人也生的不好看,连贤惠都没有,在家就和嫂子闹,这样的人谁要?
所以她现在只好巴结奉承嫂子,哥哥出息了,别人也许会看在哥哥的面子上对她高看一眼。
这也是蜜娘脑海中阮屏儿的模样,她听闻尚四奶奶喊她娘去,不免有些奇怪:“姑姑,那来人是个什么人啊?”
阮屏儿想了想:“似乎是个小丫头,梳着丫髻。”
“姑姑认得她么?”
“眼生的很。”阮屏儿说完又笑道:“不过尚四嫂家大业大,我听说她们家又买了一批下人进门呢。”
定二奶奶倒是不疑有他,她再怎么精明,也不会想到有什么无妄之灾,倒是蜜娘笑道:“娘,我要姑姑陪我去,您就好生在家歇着吧,反正四伯母真有什么大事,她会上门来说的。爹爹都说了,让您好生歇着。”
阮屏儿也立马劝道:“嫂子就在家里歇着吧,我陪蜜娘去就是了。”以前她欺负过蜜娘,现在蜜娘主动示好,她怎么会不去呢。再说尚四嫂出手大方,去一趟可能还有点心拿,何乐而不为。
这姑姑也虚荣,出去时顺手把定二奶奶的褂子穿在身上,她是能占便宜就占,蜜娘也是很无语。
阮家聚族而居,尚四奶奶家离她们家其实很近,经过一个甬道就能到,姑侄俩刚走到道上,不远处就见到一个小黑狗,阮屏儿还撇嘴:“这是哪儿来的野狗。”
“不对,姑姑,它眼睛是红色的。他是只病狗……”
廖氏忐忑不安,她是个老实人,生平第一次做亏心事,难免惴惴不安。
妇人怀孕胎未稳最容易滑胎,她想买红花麝香,只可惜那玩意儿太贵了,更别提避子药,姨母昨儿看到她这里老鼠成群,倒是好心留了包老鼠药,但她也没有谋财害命之心。她要的只是让飞儿过继出去,又不是想要定二奶奶的命。
她原本在阮家门口泼了些油,但出门的是阮嘉定,他看门口有油渍,立马让人用柴灰掩了,又重新扫了一遍。
没办法,她这才想了一招。
廖氏小时候她娘曾经被野狗咬过一口,孩子就没了,她想试试,时不我待,再晚,等定二奶奶一回府城,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她静静的等着消息,一直等着隔壁乱起来,她还能适时上去关怀几句。
但一直到夜幕降临,都没有任何消息。
最后,她终于按捺不住走了出去,在阮家门口站着听了半天都没响动,失望的转过身来,却被几个人捂嘴绑到了一边。
似廖氏这样的妇人,几乎不用什么严刑逼问,就阮嘉定让他们吓唬一番,用她儿子做威胁,就套出话来了。
“我……我是想过继飞儿去秀才老爷家里,我都是为了我的儿子呀!”
她还委屈上了。
这些派过去的人手是尚四奶奶家的,蜜娘当时和阮屏儿觉着不对,就折返回来,又去跟尚四奶奶说了一声,尚四奶奶说她根本没让什么人传口信。
有人居然敢打她的名义让定二奶奶过去,还在中途放病狗,如果定二奶奶有个好歹,她要如何自处啊!她就赶紧派人在查,但是为了不打草惊蛇,一切做的非常隐蔽。
本来大家怀疑的是瑸大奶奶,毕竟桂大奶奶把原本给瑸大奶奶的好处给了定二奶奶家,尚四奶奶还特地派了一拨人去瑸大奶奶处,却见这瑸大奶奶一切如常不说,反而她还在病中。
反而是廖氏都深夜了,还贴着耳朵在那门口听,一幅魂不守舍的模样。
这一看就有鬼。
没想到还真的是她。
定二奶奶怎么也想不通:“通三嫂子以前和我关系还不错,我带着蜜娘不方便的时候,她还经常帮我带蜜娘。怎么就这样呢……”
但是蜜娘又知道,这就像有人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没有变坏的男人也许是没钱。这话不一定对,但形容廖氏却是很恰当,以前廖氏和定二奶奶一样,甚至定二奶奶处境还不如廖氏,廖氏至少生了五个儿子。
可现在,定二奶奶一跃成了族中红人,这种不平衡让她失衡了。
若是成功了,兴许定二奶奶还真的很有可能会过继她的儿子,毕竟她们曾经关系不错。
以前定二奶奶防的是那种明面上坏的人,像对她动辄打骂的伯母堂姐,还有家里这对公婆,甚至是有利益关系的余姨婆,没想到原来无冤无仇,人家就想害死你。
这个人平日看着还人畜无害,是公认的老实人。
蜜娘也解开了一个疑惑,也许前世她娘就是这样被人害了,最后流产,她曾经因为要怀身子,看了不少妇人生产的书,听说被野狗咬了的女子不仅是小产,更有可能得上狂犬病,也会咬人,甚至会发疯咬死身边的人。
“淑君,你放心,这事儿我准保办的妥当,人我就不交给族里了。交给族里那些人,他们怕麻烦,你知道廖氏有五个儿子,她这一走,谁愿意替她养儿子?我知道怎么办。”尚四奶奶拍着胸脯道。
若论关系,尚四奶奶不会做到这个地步,但是她要的就是这份人情。做生意的人,如果没有靠山是做不长远的,她们以前靠着皇后娘娘的名头,结果利润要分一半给娘娘和国公府的人,如果是定二奶奶,她们肯定没这么贪心。
阮嘉定和定二奶奶也领她这份情,阮嘉定还特地又出去了一趟。
一直到深夜才回来,定二奶□□一句话说的不是自己的安危也不是关于廖氏的处置,而是对丈夫感叹:“若非是蜜娘,今日遭殃的就是我了。你们以前都说我溺爱她,但是无论是你还是我都因为她得了好处。我的蜜娘就是世上最好的闺女儿。”
想起自己得了案首之后的便利,阮嘉定也同意:“是,蜜娘就是世上最好的女儿。”


第14章 、新居
因为发生了廖氏的事件,阮嘉定是多一天都不愿意在家中待了,一大早就带着定二奶奶和蜜娘去了新居。
至于廖氏,蜜娘问定二奶奶问不出来,她悄悄问了好婆,好婆小声道:“听说廖氏和野狗被关在一起关了一晚上才放出来。”
这果然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便廖氏尚有存活,但被野狗咬了的人,多半会得狂犬病,这种病一时不发作,日后发作起来对身边人都是祸害。
廖氏不想害自己的孩子,就只有自我了断,若她不想自我了断,到时候族里人人都知道她被野狗咬了,谁还敢留她在族里住。
即便是回娘家,也没人会收留她。
比起直接杀人或者关在祠堂,这才是真的给她的报应。
蜜娘窝在定二奶奶的怀里,心道:“不知道当年娘是否因为怕咬伤自己才自我了断的。”
新居两进还带个小院子,院子旁还摆了几盆花,白墙青砖仿佛水墨山水画一样。
蜜娘一家几乎是一来就喜欢上这儿了。
这院子平日看顾的是一户人家,他们似乎是早得了尚四奶奶的吩咐,一家五口都来拜见阮嘉定和定二奶奶。
“小的王五,这是小的浑家钟氏并三个儿女给秀才老爷请安。”
阮嘉定忙笑道:“起来吧,你们日后用心伺候二奶奶和小姐就好。”
王五是个忠厚不过的人了,平日里看房子,喂驴子赶车儿,倒不是旁的,他本来是尚四奶奶陪嫁来的,但是实在是太老实,被人从铺子里排挤下来。一时没个安置的地方,收租子做掌柜都轮不到他,也只能在这儿看房子,一家五口平日口粮都不够。
这一次尚四奶奶说了,他们的卖身契已经给了定二奶奶了,未来这位秀才公若是有出息了,他可就是大官的家人了,一时,王五眼里也是热切。
因为出了廖氏的事情,定二奶奶也开始起了警惕之心,尽管王五的浑家钟氏看起来很老实,但她也没有让她近身伺候。
厨房还是交给好婆,这让好婆很是欣喜。
钟氏和她长女则负责家中粗使活计,小女儿则伺候蜜娘。
定二奶奶也给了甜头:“我肚子里生下来若是个男孩儿,就让你们家虎子做小厮。”
钟氏大喜。
蜜娘也有个自己这一世的第一个丫头二妞,二妞的姐姐大妞生的清秀白皙也斯文,二妞却一个姑娘家生的虎头虎脑。但是定二奶奶却选大妞做粗活,二妞做丫鬟。
她知道娘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看人还是很准的,这大妞生的好看,又是长女,难免心气高,而蜜娘要的是丫鬟,不是心气高的小姐。
二妞虽然相貌不出众,人也不是那种非常机灵的,但对于丫鬟而言忠心好用是最重要的。
太机灵的人,就容易为自己打算,更何况大妞自一进门对阮嘉定看了好几遍。
阮嘉定相貌英挺,此时还十分年轻,二十四五岁就中了案首,很有可能会在两年后考中举人,到时候前途无可限量。
有人青睐这实在是太正常了,想当年阮嘉定在社学做先生的时候,就有富商想嫁女给他,被他拒绝了。
在这里的第一顿饭是定二奶奶亲自做的,她很擅长庖厨,一手江陵菜做的十分地道,比如她做的腊鱼就和别人不同,她的秘诀是放点红糖提鲜。
这样别人家的腊鱼咸的齁的慌,她的却是咸淡适宜。
二妞坐在蜜娘身旁拼命扒饭,一份小炒肉都让王五一家热泪盈眶,要知道他们这五口人相当于散养状态,生意人不留无用之人,尚四奶奶身边伺候的人太多了,他们这种没什么大用处还要吃白饭的,当然讨不到什么好。
这定二奶奶一家现在虽然手里也没有太多银钱,但是刚分了几十亩地,还有果园竹林的出息,甚至还有族中老少送的心意,她们家人口又少,虽说现在发不了工钱,但是至少吃喝不愁。
“二妞,你慢些吃,日后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蜜娘安慰二妞。
她又亲自夹了个枣泥糕放二妞碗里。
二妞感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