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睡前故事上一章:玄学大师穿七零
- 故事大全睡前故事下一章:洛尘重生之都市仙尊最新
他语速变快,精神也振奋非常,“其实最近三日,在下都循着医方,在不断试验这些药,如今院内有十五人,我给五人用了第一方,他们夜里安睡的时间更长,犯瘾时,忍耐的时辰也更久;又给另外五人用了第二方,他们犯瘾时的痛感减轻,本还需要的毒膏用量亦减少了大半,只要继续用药,毒瘾必定得以控制——”
秦缨也听得心潮澎湃,“未想到短短几日,汪太医与陆太医便寻到了真正起效的方子!”
汪槐谦虚道:“在下不敢居功,在下是受医经启发。”
秦缨不由好奇:“这本医经是何人所著?既然如此得用,为何一开始并未想到?”
汪槐纳闷道:“在下刚入太医院,也不知这医经从何而来,但只看纸质,也颇有些年头了,其实太医院内医经杂文不少,同僚们也时常翻看,看来看去,大家的用方大同小异,却难在精准,这本医经是前朝的,颇有年头,被忘记也不足为奇。”
秦缨点头,“幸被汪太医发觉,你看的这些药,本是医治何种病症?”
汪槐道:“疯症,医经上说,这些药材可令病者减除痉挛,调和阴阳,打通心窍,后来我遍翻医经药典,又添了几味药,才成了新方。”
说至此,他专注道:“应还不够尽美,我还会与陆太医再调。”
秦缨欣慰极了,正待夸赞,院外却响起白鸳的说话声——
白鸳道:“世子?您是有公务吗?”
秦缨皱眉,待走到门口,陡然愣住,此时已是夕阳西斜,崔慕之竟来了!
她诧异道:“崔大人怎来了?兵部还管戒毒院的差事?”
崔慕之着便服,走近道:“我并非为了办差。”
顿了顿,他道:“是我母亲令我来接你赴宴。”
秦缨哭笑不得,无奈道:“劳烦你跑这一趟,我今日去不了了,我父亲也身体不适。”
“我父亲已亲自去请侯爷,我来接你。”崔慕之眉眼微深道:“今日只是寻常宴饮,你不必紧张,李云旗兄妹也在。”
屋子里,汪槐和其他差役满是好奇地看着她们。
秦缨见状走出门去,直走到院墙一角才道:“无论谁在,我本就没有打算赴宴,你也看到了,这里十分忙乱,我也还有要事与汪太医商议,你且回府待客去吧,倘若我父亲愿意,他去便好。”
崔慕之扫视了一圈,倒也不觉为难,“也罢,你不愿意,我也不迫你,既如此,那我留在此帮忙。”
秦缨眉头倒竖,“你帮什么忙?”
见她面上尽是推拒,崔慕之眉眼微暗,又恳切道:“我知道你近日心思全在此,既是如此,多一人出力岂不更好?”
秦缨很是坚定,“此处人手足够,何需你出力?你府中尚有宴请,你也不管了?”
崔慕之深深看着她,默然一瞬,索性道:“今日这宴请,本就是为了你和你父亲,你不愿赴宴,那我回不回去也没什么紧要。”
秦缨愕然,“你——”
崔慕之愈发直白,“初四登门未见你,我便知你有心回避,这几日我亦知你忙于此处,便不敢相扰,今夜之宴,是我初四临时让父亲提的,但未想到——”
崔慕之苦笑。“但未想到,你仍然不愿去,没办法,我只好来此。”
前有登门礼谢,后有德妃柔劝,此时又听崔慕之此言,秦缨若还不明白他的意思,那她便白活了多年。
见他语气似有些受伤,秦缨却只觉啼笑皆非,这都是什么事儿?
她定声道,“我实在不知,你好端端的为何说这些,你总不是以为,当日阿月的案子,我是为了救你才——”
秦缨正打算说个明白,可话未完,余光却瞟到院门方向多了个人,她越过崔慕之肩臂定睛一看,当即睁大了眸子。
竟是谢星阑不知何时来了此处!
她站在院角,视线被崔慕之挡了大半,竟未见他进院门!
她心底不知怎么有些发虚,连忙绕过崔慕之走了出来,“你怎么来了?有新抓到的瘾君子?”
说着话,秦缨朝院外看去,却只看到一脸凝重的谢坚。
而与她对视的刹那,谢坚面上沉重更深,直让秦缨心底生出些不祥之感,未等到谢星阑答话,她又回身道,“出了何事不成?”
谢星阑冷冰冰地盯着崔慕之,目光前所未有的寒峻,秦缨心头突地一跳,正要打破沉默,谢星阑终于看向她,“我来找你,随我回府一趟——”
秦缨莫名,“回府?”
谢星阑上前半步,倾身在她耳边道出几语,便见秦缨眉头越皱越紧,“当真?”
谢星阑点头,“时辰不早,回府再论。”
听见那“回府”二字,崔慕之已是面色铁青,本以为秦缨还要犹豫,却没想到她抬步便出了院门。
“白鸳,我们走。”
白鸳愣了愣,忙应声跟上,谢星阑亦看也未看崔慕之便走了出去。
眨眼间,院子里空荡下来,唯独崔慕之孤零零站在角落。
汪槐此刻走出屋子,看看院门外,再看看他,迟疑道:“崔世子若实在要帮忙,不如……替我们搭把手制个人?有个中毒极深的快犯瘾了。”
崔慕之缓缓转头,目光阴沉沉地落过来,汪槐吓得后退半步,连忙摆手,“不不不,我们人手足够、足够……”
马车里,白鸳不解道:“县主,我们去将军府做什么?”
秦缨面上再无半分晴色,落在膝头的手也紧攥了起来,“他派去密州调查母亲病故的人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个人证。”
第206章 毒性
到将军府时, 已是夜幕初临。
谢星阑快步在前引路,秦缨跟着他,匆匆进了书房院。
谢咏等在屋内, 见他们回来,立刻迎上来, “公子,县主——”
二人前后进屋,便见屋内等了三人, 两个面熟的是谢家暗卫,另有一个鬓发微白的灰袍老者, 便是他们说的人证。
谢咏道:“县主, 他二人去了密州, 找到了苏太医的老家, 得知贞元五年初春,苏太医便已病逝,苏太医夫人早他几年过世, 他膝下一子也在十岁上夭折,这位老伯,是跟随苏太医大半辈子的家奴, 苏太医病故后, 他一直守在苏家老宅。”
老者抱拳行礼,“小人苏镰拜见县主。”
秦缨抬手, “老伯请起——”
谢咏又道:“这位老伯在苏太医故去后,靠跟着苏太医学来的医理, 开了个小小的医药铺子, 以此为生,听闻老太医过世十多年, 他二人本是失望,却没想到,苏老伯当年曾跟着苏太医去丰州,他历经过丰州之乱,当年瘟疫严重,他虽没有跟着苏太医去公主身边诊治,但也一直跟着苏太医打下手。”
秦缨眸光深重起来,“苏老伯,你说苏太医临终之际,曾有一心结未解,当真是与我母亲出事有关吗?”
苏镰面上皱纹满布,混浊的眼瞳里闪过两分疑虑,“小人并不肯定,老爷当年随行丰州,也吃了不少苦头,待丰州之乱平定后,便起了告老之心,但不知怎么,老爷还是在京城苦撑了大半年,等身体实在不成好,才回了密州老家。”
“回去之后,老爷便病倒了,他整日里心事重重,哀叹连天,有时候病得昏昏沉沉,便说自己救人一世,临了却害了人,到了九泉之下都不得安宁。”
苏镰沉重道:“老爷妙手仁心,但也有病重救不过来的,小人当年,只以为他为这些事耿耿于怀,一直没放在心上,且老爷当年清醒的时候,是闭口不提这些的,直到有一日……”
苏镰眼皮跳了跳,语气也紧张起来,“直到有一日,府中来了两个人,说自己是京城来的,要问老爷一些事,他们去了书房说话,小人在外等了两炷香的功夫他们便出来了,那两人径直出了府,小人进书房一看,便见老爷满头冷汗,已是气若游丝。”
秦缨拧眉,“那二人做了什么?”
苏镰摇头,“他们什么都没做,老爷也没受伤,是老爷自己太害怕,这才引得急火攻心,当时小人一直问老爷在怕什么,可他始终不愿说,也不说那二人是何身份,这之后,老爷的病情急转直下,半月不到便过世了。”
秦缨又问:“能如此大受打击,那必定不是小事,你的意思是,此事是我母亲之死?为何这般想呢?”
苏镰默了默,佝偻着背脊道:“因老爷弥留之际,曾吩咐小人,将一些未写完的医书书稿焚烧干净,小人自然照做,可烧医书之时,小人发现其中一本记载着老爷在丰州看病时留下的医方,小人道行不高,认得出方子,却记不清到底是给谁用的,老爷也没写明白,小人便将那些书稿烧了,这之后为老爷治丧,老爷早年失子,便由小人为他守孝,在半年之后,小人替老爷收拾书房时,忽然想起来那几张医方是给义川公主用的。”
秦缨眼皮跳了跳,沉声道:“苏太医给我母亲看病,有医方是正常的。”
苏镰摇头,“老爷让小人烧的书稿,是他未完著作,他生前最看重的便是那两本书稿了,小人仔细想了许久,终于想明白,老爷不是要烧书稿,是要烧那几张医方——”
秦缨眉头紧拧,“那医方有何古怪?”
苏镰迟疑起来,“其实小人也未想明白,都是常用的医方罢了,唯一的奇怪之地,便在于老爷当年给公主的医方比旁人多一副,小人记得他说公主产后体虚,一直未调养得当,当时药材不足,多开医方备下药材,算是有备无患。”
秦缨忙问:“多了什么医方?”
“一副外用的医方,当年的瘟疫,病患身上会出现肿结、溃疡、疱疹,这时,便要用外敷药,但小人记得,公主直到去世,也未见此状。”
秦缨沉思起来,苏镰又道:“本来事情过了多年,小人以为再不会有人问起的,却没想到月前来了这两位小兄弟,小人已年过花甲,本也不愿多嘴,但老爷过世时,常有愧疚悲痛之言,又说他死后要下地狱,年节忌日都不必祭奠他,足见此事之重。”
苏镰悲切道:“小人虽未听命,但老爷死得不甚安稳,小人亦想知道,到底是何事叫他怕成这样,这两个小兄弟也不知小人知道的这些有无用处,便说让小人入京来,小人如今身无挂碍,也多年未曾回京,便答应了他们,小人不知还有几年好活,在下黄泉见老爷之前,便算来替老爷了了这一桩心结。”
苏应勤早逝,却有如此忠仆守着苏家,秦缨也颇为感佩,她又道:“那老伯可还记得那几张医方?”
苏镰颔首,“记得,都是治那时疫常用的方子。”
秦缨眼瞳微明,“劳烦您写来,您可还记得我母亲得病之后的事?”
谢星阑吩咐道:“取纸笔来。”
谢坚去一旁捧笔墨,苏镰便道:“还记得些许——”
待笔墨奉上,苏镰先在案前写下三张药方,晾了晾墨渍,将药方交给秦缨,这才道:“当年的瘟疫,是从七月中开始的,一开始在城外战场上扩散开来,陛下知晓后,便令城门紧闭,不准外人随意出入,但坚持到了八月中,瘟疫还是传入了城中——”
“当时闭城月余,虽等来了援军,但老百姓们过的也十分凄苦,大家没有多余的药材,瘟疫扩散后,全靠着官府组织人手救援,当时陛下与宗室百官,征招了一座民坊用来理政居住,公主和侯爷分得了一座两进的小院,瘟疫出现后,各家各处关门闭户,太医院也有座专门的宅子,距离陛下和太后所住的丰州刺史府极近。”
苏镰微微眯眸,“小人最后一次见到公主,是在那年九月初,当时城中潜入了刺客,还摸到刺史府与御林军交手,陛下和太后都受了惊吓,公主听闻之后,是去刺史府探望太后与陛下的,当时深秋天凉,瘟疫救治也初见成效,只要打败叛军,似乎这场劫难便会过去。”
“可大抵过了七八天,小人忽然听闻公主和世子染了瘟疫,太后心急不已,让老爷负责替公主殿下看病,那之后每日小人都要跟着老爷去公主的宅邸,但都只是在门外等候,老爷自从给公主看病便忧心深重,小人看他如此,便知公主和世子的病不好治。”
说至此,苏镰看了眼秦缨,有些不忍心,“先是世子年纪小,支撑不到半月便病故了,那时天象生异,九月下旬便下起大雪,其实严寒是好事,会减慢尸体的腐烂,亦会减慢疫病扩散,小人当年见大雪来得早,便想着这场瘟疫必定能早些结束,可没想到入十月,公主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终是未挺得过去。”
秦缨牙关紧咬,呼吸也沉重起来,她仔细看了两遍药方,因不通医理,也瞧不出什么来,而苏镰虽会识药看方,但他所学粗浅,也不能证明药方无错。
她将药方收好,问道:“我兄长和母亲故去之后呢?”
苏镰沉声道:“若是寻常,老爷多半要受罚,但自从八月瘟疫传入城中,每日都在死人,老百姓死的不计其数,王侯宗室的、百官家里的、宫女太监们,亦日日都死不少人,说句不好听的,小人和老爷都麻木了,太后和陛下也知道老爷是尽力而为了,再加上大夫本就不够用,哪敢再惩处老爷,因此只罚了老爷俸禄了事。”
“当时叛军还未大败,世子和公主又是染疫病而亡,因此实行了火葬,后来又与叛军对峙了两月,直到腊月初,他们才彻底溃败,那个年是在丰州过的,丰州连日大雪,城中补给不足,自然是再凄楚不过,等到了贞元四年开春,陛下才带领百官班师回朝。”
苏镰沉沉叹息,秦缨忍不住道:“我兄长年幼,我母亲体虚,但也不至于只有他二人染病,我们府里其他人一直好好的?”
苏镰拧眉道:“的确,不过自从发现公主与世子不适,侯府其他人便开始喝预防的汤药,不知道是不是因此才未染病。”
秦缨深吸口气,又问:“当年……陛下和太后可曾染病?”
苏镰一听此言,眼神极快地闪了一闪,“这个……这个小人不知。”
秦缨眯眸道:“太医院照顾陛下和太后才是重中之重,你们怎会不知?”
苏镰沉默片刻,“当年……从八月底开始,便有药不断送入刺史府,但谁也不知道那药到底是给谁的,老爷也不是专门给陛下、太后看病的,因此小人并不确信。”
秦缨又问:“给陛下和太后看病的太医是谁?”
“是当时的太医院院正魏明枢。”
话音落下,苏镰又叹了口气:“但他当年在丰州便故去了,就在公主殿下故去后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