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时期的创作
在酝酿《紫颜色》时,沃克的文学创作已进入成熟期,她希望自己的文学创作由对黑人个体历史的叙述,转而探讨美国黑人家庭的内部冲突,并思考有色族裔女性深受种族和性别压迫的文化根源。身在旧金山的沃克希望在那里寻找一个像佐治亚州的地方,随后租下一个小房子,以期让自己写作的环境与小说的历史背景相吻合,找到足够的创作灵感。安顿好以后,沃克谢绝了所有演讲和教学邀请,用朋友的捐赠买了几件旧家具,问母亲要了一个百衲被图案用于激发灵感,然后将自己所有精力投入《紫颜色》的创作中。
1982年,沃克的第三部 长篇小说《紫颜色》横空出世,成为20世纪美国非裔女性文学史上继佐拉·尼尔·赫斯顿、波勒·马歇尔的作品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当代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将艾丽斯·沃克誉为“一位完全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
《紫颜色》由书信形式构成,其核心内容是西丽、耐蒂、索菲亚、莎格和玛丽·阿格纽斯等黑人女性的成长过程,其中又以女主人公西丽的经历为主线。沃克为读者描画了有色族裔女性在性别、种族压迫下充满卑屈、痛苦、挣扎、自立的人生画卷,塑造了一个最终战胜种族和性别双重歧视,并从单纯懦弱走向成熟独立的黑人女性形象。
1985年,《紫颜色》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导演是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在电影《紫颜色》中出演索菲亚,著名黑人女星乌比·戈德堡出演西丽。2005年,《紫颜色》还被改编为百老汇的音乐剧上演,由美国知名的音乐剧演员拉尚兹领衔主演,并于2006年获得托尼奖的音乐剧最佳女主角奖项。
从此,《紫颜色》成为沃克小说创作的巅峰代表。紧接着,1983年,沃克又出版了她的文集代表作《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妇女主义散文》(In Search of Our Mothers’ Gardens: Womanist Prose)。该文集收录了艾丽斯·沃克从1966年至1982年所写的三十六篇散文式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这四部分的主题有大致的划分,彼此之间又有所重叠。第一部 分由十篇论文组成,主要探讨美国非裔女性文学榜样和文学传统。第二部分由十一篇论文构成,主要围绕美国20世纪中叶风云激荡的政治运动,尤其是黑人民权运动展开。第三部分是该文集的核心,由八篇论文组成,聚焦于《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之著名的“妇女主义”思想的主题。在第四部分中,沃克则追根溯源地表达了两个观点:第一,人类文明起源于非洲的母系社会;第二,女性在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文集还对建构黑人女性文学传统和表述文化传统提出了一些补充性观点:“妇女主义观是对主流女性主义批评的补充和改写;妇女主义观明确指出了差异的女性观概念。”时至今日,《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妇女主义散文》仍是非洲流散妇女主义思想中最有影响力的文本之一。
艾丽斯·沃克的中期创作不仅帮助自己确立了文学地位,还赢得了美国主流白人文学批评界的肯定和赞许,也促使美国非裔男性文学评论家不得不重视起美国非裔女性文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为代表的一批美国非裔女性作家不断崛起,气势日盛,频频获奖。从文学考古到日常用品的象征追溯,从妇女主义到非洲流散妇女主义,沃克的文学思想几乎贯穿了整个美国非裔女性美学思想的发展流变。
巅峰之后
《紫颜色》和《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妇女主义散文》出版后,名声大噪的沃克悄然结束了与罗伯特·艾伦的恋情,躲进了位于加利福尼亚的林中家园,与心爱的马匹和狗儿为伴,过起了离群索居的半隐居生活,整整七年时间没有作品问世。这两部作品不仅是沃克文学和文论的巅峰之作,而且在沃克的文学思想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此之后,沃克对黑人妇女的命运和妇女主义思想的思考,不再局限于黑人妇女与美国政治和社会的关系,而是转而聚焦于美国黑人家庭的内部冲突,再延伸至非洲流散族裔妇女的共同命运。她认为,黑人女作家也应承担起对人类的责任。
1989年,沃克的第四部 长篇小说《我亲人的圣殿》(The Temple of My Familiar)问世,连续四个月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小说采用杂糅文体、碎片叙事、文类并置等手法,借助不同人物的故事,描写和重构了非洲流散族裔的艰辛历史,挑战了白人中心论,颠覆了父权制思想。《我亲人的圣殿》在时间和人物上与《紫颜色》有部分交集,比如《紫颜色》中的西丽和莎格在这部小说中亦有出现,并获得了新的文学意义。
1992年,艾丽斯·沃克的第五部 长篇小说《拥有快乐的秘密》出版。小说甫一面世就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在非洲、中东、亚太地区、欧洲、北美诸国都曾存在女性割礼的习俗,这种戕害女性身体的仪式给千百万女性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小说围绕非洲女性割礼造成女性身心创伤这一主题,揭示了父权制视域下的女性割礼实质上是对女性进行压迫和剥夺女性享受性快乐、性权利的深层隐喻。小说的场景跨越非洲和美国,女主人公塔希正是《紫颜色》中西丽的儿子亚当的妻子,她的故事在《紫颜色》中耐蒂的信中曾被部分讲述。在非洲的奥林卡村,割礼被视作少女的成人礼,抗拒割礼的女孩会受人耻笑、无法婚配。塔希虽然眼见姐姐杜拉因割礼失血过多而死,却在成年后为了对白人入侵自己家园表示反抗,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主动接受了割礼。之后塔希与亚当成婚,同耐蒂一行人离开非洲,移居美国。尽管亚当一直在试图帮助塔希治愈割礼给其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创伤,但塔希始终未能摆脱这些身心的折磨。在先后经历了身体创伤、夫妻疏离、生育困难、孩子智力受损等种种苦难后,塔希决心向当年为自己执行割礼的“桑戈”利萨妈妈寻仇。小说展示了塔希在亲友们的帮助下,不懈地思考与追寻,逐渐认清了割礼背后的文化心理和历史根源,经历了从自我迷失、异化,到内省后绝望反抗的人生轨迹。《拥有快乐的秘密》在时间、地点、情节和人物上都与《紫颜色》和《我亲人的圣殿》拥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这种故事场景和小说人物的延续性唤醒了忠实读者的阅读记忆,带给他们如同故友重逢般的阅读体验。
随着沃克的后期作品一部又一部地问世,读者和研究者都注意到,沃克小说的情节渐渐弱化,人物的主体性渐渐模糊,而沃克本人在小说中的声音却越来越清晰,甚至带有一丝迫不及待的焦虑。她将这种焦虑放进了她的文学世界,化为了文学行动:时而是政治的呼喊,时而是伦理的教诲,时而是生态主义者的忧虑,时而是妇女主义者的自豪……关于美国黑人生命与身份的重建命题,沃克的目光从美国黑人逐渐聚焦到美国黑人女性,再扩散至全世界非洲流散女性,始终致力于描写黑人妇女遭遇的压迫与痛苦、获得的超越与成就。
行动中的革命者
艾丽斯·沃克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她笔耕不辍、新作频出:1988年,她出版了第二本文论《与文共生:1973—1987年创作选集》(Living by the Word: Selected Writings, 1973-1987 )。1996年,沃克的第三本文论《两次蹚过同一条河:向困难致敬》(The Same River Twice: Honoring the Difficult)面世。1998年,沃克的第六部 长篇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By the Light of My Father's Smile)问世。2000年,沃克的带有散文体和自传体特征的小说《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前行》(The Way Forward Is with a Broken Heart)出版。2004年,她的第七部长篇小说《现在是敞开心扉之际》(Now Is the Time to Open Your Heart)出版。2013年,沃克出版了她的第四部文论《铺在路上的缓冲垫:冥想录和漫游》(The Cushion in the Road: Meditation and Wandering as the Whole World Awakens to Being in Harm's Way),以及一部诗集《世界将追随欢乐:把疯狂化为花朵》(The World Will Follow Joy: Turning Madness into Flowers)。
作为一名黑人女性革命艺术家,艾丽斯·沃克拥有超凡的文采和自由独立的精神。她用富于变化的文学风格和体裁,书写了美国非裔民族和非洲流散民族的情感:由早期现实主义人物的强大精神力量,到中期美国非裔女性文学独特的美学特征,再到后期对非洲流散女性群体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在沃克的心里,所有艺术都是在创造性地完成一段段心灵的成长,都是为了获得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生活方式,这种追求与肤色和种族无关。从沃克浩瀚的文字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有她的天才,更有她的人性温度;不仅有她的勤奋和勇敢,更有她身为作家的民族使命和职业使命。所有这些品质,最终成就了美国非裔文学史上第一个立志将文字化为行动的女性革命艺术家。
作为一名行动主义者,艾丽斯·沃克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推进社会公正、种族平等和性别平等,反对战争以及呼吁和平。2003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当日,沃克与数千名抗议者集会抗议美国政府参与伊拉克战争,并因跨过了白宫门前的安全线,与另外二十六名抗议人士被捕。之后,沃克就此事接受采访,充分表达了对深受战争威胁的伊拉克妇女生存状况的关切。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沃克通过杂志《根》(The Root)的网页版,在线发表了《致贝拉克·奥巴马的公开信》,阐述了她为黑人同胞取得国家最高政治职位的自豪感,希望奥巴马吸取非裔美国人遭受歧视的历史伤痛经验,呼吁并期盼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大同,这也是艾丽斯·沃克文学思想的终极追求。
谭惠娟
2023年4月13日于杭州
献给精神:
没有它的帮助,
这本书
不会写成,
我也不会
成为
作者。
告诉我怎样做得像你一样。
告诉我怎样做。
——斯蒂维·温德


第2章
你最好什么人都不告诉,只告诉上帝。否则,会害了你的妈妈。
亲爱的上帝:
我十四岁了。我是我向来是个好姑娘。也许你能显显灵,告诉我我究竟出了什么事。
去年春天小卢西斯生下来以后,我听见他们俩吵架。他拽她的胳臂。她说你太着急了,方索,我不大舒服。他就放开了她。一个星期过去了,他又拽她的胳臂。她说不,我不干。难道你看不出来我已经快死了,生了这么一大堆孩子。
她去梅肯看望她当医生的妹妹。留下我来照看别人。他从来没对我讲过一句好话。只是说你得干你妈不肯干的事。他动起手脚来。我疼得很,喊了起来。他捂住我的嘴说,你最好闭上嘴,学会这一套,习惯它。
可我没法习惯。现在每次轮到我做饭,我就恶心想吐。我妈妈老对我唠唠叨叨,老看着我。她高兴了,因为他现在待她好了。不过她病得很厉害,活不了多久了。


第3章
亲爱的上帝:
我妈妈死了。她呼喊着叫骂着死去了。她冲着我大声叫嚷。她咒骂我。我肚子大了。我走不快。等我从井边回到家里,我打的水都温乎了。等我把托盘拿来,饭菜都已凉了。等我将孩子一个个打发去上学,又快到吃晚饭的时候了。他别的话都不说。他只是坐在床边握着她的手哭哭啼啼地说,别离开我,别走。
生第一个的时候,她问我是谁的?我说是上帝的。我不认识别的男人,也不知道还有什么话可说。我的肚子突然一阵疼痛,肚子动了起来,一个小娃娃从我那个地方掉出来,啃着手指头。当时我真吓了一大跳。
没有人来看望我们。
她病得越来越厉害。
后来她问孩子在哪儿?
我说上帝拿走了。
是他拿走的。他趁我睡觉的时候抱走的。抱到外边树林里杀了。他要是有办法的话,会把这一个也杀了的。


第4章
亲爱的上帝:
他好像对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说我就是邪恶,从来不干好事。他又把我的娃娃抱走了,这回是个男孩。不过我并不认为他杀死了他。我想他是把孩子卖给了蒙蒂塞洛那边的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我的奶胀得直流奶水。他说你为什么不收拾得像样一点?穿上件东西。可是我能穿什么?我什么都没有。
我一直希望他找个人结婚。可我发现他老在看我的妹妹。她很害怕。我说,我会照顾你的。在上帝的帮助下。


第5章
亲爱的上帝:
他从格雷那边带回了一个姑娘。她跟我差不多年纪,但他们结婚了。他一天到晚趴在她身上。她晃来晃去神魂颠倒,好像不知道给什么东西砸了一下。我想她本以为她是爱他的。没想到他还有我们这么一大群人。又个个都缺这缺那的。
我的妹妹耐蒂有一个跟爸差不多样子的男朋友。他的妻子死了。她是在从教堂回家的路上被男朋友杀死的。不过他只有三个孩子。他是在教堂里看见耐蒂的,现在每个星期天晚上某某先生都上这儿来。我告诉耐蒂好好念她的书。照顾不是你自己生的孩子可不是闹着玩的。瞧瞧妈的下场吧。


第6章
亲爱的上帝:
他今天揍了我,因为他说我在教堂里对一个男孩抛媚眼。当时我的眼睛也许进了东西,但我没有抛媚眼。我从来不去瞧那些男人。这是事实。不过我瞧那些女人,因为我不怕她们。也许因为我妈妈咒骂过我,所以你以为我生她的气了。不是的。我替妈妈感到难受。她相信他编造的故事,气死了。
他有时候还盯着耐蒂看,可我总是挡住他的亮。现在我叫她嫁给某某先生。我没告诉她为什么。
我说,嫁给他吧,耐蒂。这辈子想办法好好地过上一年。一年以后,我知道她肚子会大的。
可是我的肚子再也不会大了。教堂里有个女孩说过,如果你每月流血的话,你肚子会大的。我已经不再流血了。


第7章
亲爱的上帝:
某某先生终于直截了当说明来意,请求耐蒂嫁给他。可他不让她走。他说她太年轻,没经验。据说某某先生的孩子已经太多了。况且,他老婆让人杀了,这桩丑闻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有他听说的关于莎格·艾弗里的那些话,又是怎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
我向我们的新妈妈打听莎格·艾弗里。我问她那是谁。她不知道,但她说她会去打听的。
她不光打听了,还搞来一张照片,我亲眼看见的第一张真人的照片。她说某某先生从钱夹里取东西给爸看的时候,照片掉了出来,落到桌子下面。莎格·艾弗里是个女人,我看到过的最美丽的女人。她比我妈妈还要漂亮。她比我要漂亮一万倍。我看见照片里她穿着皮大衣。她的脸上涂了胭脂。头发长得像条尾巴似的。她笑眯眯地站着,一只脚踩在什么人的汽车上。不过她的眼神挺严肃的,有点忧伤。
我求她把照片送给我。整整一夜,我一直在看这张照片。现在我一做梦就梦见莎格·艾弗里。她穿得讲究极了,飞快地转动着身子哈哈大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