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睡前故事上一章:汉字五千年
- 故事大全睡前故事下一章:宝石商人理查德的谜鉴定 起舞祖母绿
约850 质六万……田顷五十亩直卅万。 田八亩质四千。……田卅亩……故王汶田顷九十亩贾卅一万。 …… 张王田卅口亩质三万。 郫县犀浦汉碑
建宁二年(169)
洛阳 3100 ……买睪门亭部什陌西袁田三亩,亩价钱三千一百,并直九千百。 王未卿买地券
光和元年(178) 平阴 1500 …… 买长谷亭部马领佰北冢田六亩,亩千五百,并直九千,钱即日毕。 曹仲成买地券
光和二年(179) 洛阳 1000 ……买谷郏亭部三佰西袁田十亩以为宅,贾直钱万,钱即日毕 王当买地券
光和七年(184) 洛阳 3000 ……买石梁亭部桓千东比是陌北田五亩,亩三千,并直万五千,钱即日毕。 樊利家买地券
中平五年(188) 洛阳 3000 ……买广德亭部罗西北口步兵道东家下余地一亩,直钱三千,钱即毕。 房桃枝买地券
从表中统计的数据来看,内郡较贵的田地每亩约在3000钱以上,一般田地每亩1000-2000钱,低者500-750钱。《九章算术》记载的善田每亩300钱,恶田每亩约70钱,低于中原地区的一般田价,又略高于边郡的土地价格。
(五)畜价
(1)马价。两汉时期,由于边境战争和运输的大量需要,马匹很受人们重视,俗称“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㉘”犁耕技术的推广,也提高了牛类的经济作用,牛被认为是“耕农之本”。汉代中原地区人口繁盛,垦田日增,缺少牧场加上某些自然条件的限制,“地势温湿,不宜牛马,㉙”使大牲畜的饲养不太发达。而西北边郡多有草场荒滩,利于放牧,号为“畜牧为天下饶。㉚”内地和边郡畜牧业发达程度的不同,对牲畜的价格有一定影响。陈直先生在《汉代米谷价格及内郡边郡的物价情况》一文中,把《九章算术•方程章》第11题“马价五千四百五十四钱”的记载做为汉代内郡马匹价格的代表。㉛按两汉史书所载多是战乱衰敝时期的马价,计有每匹5万钱,㉜15万钱,㉝ 20万钱,㉞ 100万钱(百金),㉟200万钱;㊱均与《方程章》的数据相去甚远。西北边郡的马价情况可以参见《居延汉简甲乙编》:
37•35:“用马五匹直二万。”(合每匹4000钱)
157•1:“齿十岁持所贾钱四千醉逃圣索父振为甲渠□。”
229•1-2:“口口共平宗马直七千令宣偿宗(下略)。”
206•10:“马钱五千三百入千二百付隧卒丽定少四千一百。”
317•5:“甲渠候长李长赣马钱五千五百。”
35•4:“第廿三候长赵备责居延阳里常池马钱九千五百移居延致重(下略)。”
《流沙坠简》有“言律曰畜产相贼杀参分偿和令少仲出钱三千及死马骨肉付循请平。㊲”是说法律规定牲畜互相厮打而致死者,死畜的主人可以索取三分之一的畜价赔偿。简文中说少仲偿钱3000,马价当为9000钱。
上述记载表明边郡的马每匹价值4000-9500钱之间,内地的马价应该略高于这个水平。西汉时期的著作《管子• 揆度篇》曰:“马之平贾万也,金之平贾万也。”这个说法看来是比较可信的,即内地马价一般在每匹万钱左右,相当于边郡马匹的高等价格,灾荒战乱之年上升到每匹数万以至数十百万。《方程章》中的马价仅为5454钱,只相当于边郡较低的马匹价格,恐怕不能做为内地通常马价的代表。
(2)牛价。《九章算术》记载的牛价分别为每头1200钱,1818钱,3750钱。《方程章》第7题曰:“牛一,直金一两二十一分两之一十三。”如按金价每斤万钱计算,为千钱左右。汉代史书中未有明确的牛价记载,《居延汉简甲乙编》37•35号简有“服牛二六千”,合每头3000钱;24•1B号简有“用牛二直五千”,合每头2500钱;大约是西汉中后期边郡的情况。四川郫县犀浦东汉残碑有“牛一头直万五千”㊳的铭文,超过边郡牛价数倍。
居延新出土汉简《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册有“商即出牛一头,黄,特,齿八岁,平贾直六十石。……育出牛一头,黑,特,齿五岁,平贾直六十石。㊴”大牛的价格一般合60 石粟谷。如果根据这个比率来估算汉代牛价通常的波动幅度,平时,粟价在每石30-80钱之间,那末牛价的升降就大约保持在每头1800-4800钱之间。灾乱之年,粟价飞涨,牛价也就随着扶摇而上。据此分析,《九章算术》中牛价1818钱、3750钱的数据,基本上合乎实际;而1200钱或金一两余的价格则有些偏低。
(3)羊价。《盈不足章》第6题:“羊价一百五十。”《方程章》第7题:“羊一,直金二十一分两之二十。”按金价每斤万钱计算,约合600钱。第8题:“羊价五百。”第17题:“羊价一百七十七。”
秦汉羊价的史料不多,云梦秦简《法律答问》有“小畜生入室,室人以投(殳)梃伐杀之,所杀直(值)二百五十钱,可(何)论㊵?”这里的“小畜生”,当包括羊、猪、狗或小马、小牛等等。
边郡的情况可见汉简地皇三年《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文:“羊二,直五百。㊶” 合每头 250钱,与秦简所记相同。《居延汉简甲乙编》413•6A简有:
“出羊一头大母子种从君巨买贾泉九百。
出羊一头大母子种从君巨买贾泉九百泰十五。
出羊一头大母勒君见买贾泉千。
出羊一头大母君巨去时定巨相用餽伯通合子种买贾泉千。”
每头羊900-1000钱。此简文中称“泉”不称“钱”,系“钱”为“金”字傍,而王莽时避讳“劉”字中“卯”、“金”、“刀”之故也,当是王莽时所写。但为何与地皇三年《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之羊价相差四倍?笔者分析,王莽即位之前,曾发行使用“大泉五十”等虚价货币,引起物价上涨。至天凤元年罢大、小泉(钱),改行货币、货泉二品;㊷货泉的外形,重量基本上和汉五铢钱相同,所以物价会转而稍平,天凤元年前后的价格水平会有一定差距。413•6A简所记可能是使用大小泉时期的羊价,因此较高。而《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在地皇三年,正是改行货泉后九年,所以价格降低了。结合秦简的记载来看,250钱是比较正常的羊价。
《九章算术》中的羊价高者500-600钱,不超过413•6A简中900-1000钱的价格;低者120-177钱,略少于250钱的正常价格。考虑到羊有大小,时有贵贱,上述羊价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4)豕价。《盈不足章》第7题有“豕价九百”,《方程章》第8题有“豕价三百”。由于猪以家庭圈养为主,内地和边郡的饲养条件差不多,故价格上也不会相差太大。汉代关于豕价的史料甚少,笔者主要是根据汉简中的肉价记载来进行估算。虽然简文中往往不写明是何种肉类,但牛、羊、猪三种肉的价格很接近,大致可以通用。《居延汉简甲乙编》173•8A简:“肉十斤直卅。”(合每斤3钱)
286•19A简:“凡肉五百四十一斤直二千一百六十四,……”(合每斤4钱)
乙附29A简:“□肉百斤直七百□。”(合每斤7钱)
按此推算,出肉百斤之猪每头约值300-700钱。又《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册有“又到北部,为业卖肉十斤,直谷一石。”㊸一斤肉合一斗粟。照每石粟30-80钱的正常价格计算,一斤肉合3-8钱,百斤之猪合300-800钱,都与上述汉简的记载相合,也接近《九章算术》中300-900钱的豕价。
《盐铁论•散不足篇》曰:“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十五斗柴,当丁男半月之食。”用这条史料来说明汉代豕价有一些问题,如按粟每石30-80钱来计算,十五斗粟仅合45-120钱,相当于普通羊价的1/5-1/2,实在是太低了。另外,汉简记载一斤肉
大约值一斗粟,照此计算,《散不足篇》的一豕之肉才有15斤,这么低的出肉率,似不可信。
(5)犬价。《盈不足章》第8题曰:“犬价一百”,《方程章》第17题曰:“犬价一百二十一。”犬的价格可参见《居延汉简甲乙编》163•6简,“狗一直贾五百,……”214•113简:“隧长胡狗六百。”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中有“一狗直石五斗,……㊹”如按粟石30-80钱折算,简文中的犬价合45-120钱,与《九章算术》中的犬价比较接近。
《九章算术》中还有“鸡价七十”,“鸡价二十三”,“兔价二十九。"汉代文献、考古材料均无此类记载,故置而勿论。
(六)布帛价
麻布和丝帛是汉代人们主要的衣着原料,在《九章算术》里也有关于丝、缫、素、布价格的记录,分述如下:
(1)丝价。算题中丝价的数据很多,有以石(120斤)计算者,有以斤计算者。如全部以斤为单位,这些数据大致可以分为三组。(1)每斤5-6钱。(2)每斤40-76钱。(3)每斤240-345钱。相差很大。汉代丝价可以参见《居延汉简释文合校》中的:
89•3号简:“虞卒等二人糸絮各一斤,直二百。”
2063简“自言贳卖糸一斤直三百五十……”
262•28A简:“绡糸二斤,直四百三十四。”(合每斤217钱)
308•7简:“……絓絮二斤八两直四百。”(合每斤160钱)
上述丝价资料中的“绡糸(丝)”是生丝,见《说文解字》:“绡,生丝也。“絓絮”则是质量粗劣的丝绵,见颜师古注《急就篇》:“细之尤粗者曰絓,茧滓所抽也。”所以汉简中“絓絮”的价格较低。
上述汉简记载和《九章算术》的第(3)组丝价数据大致相符,每斤为200至300余钱。另外,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第439 号有“任城国亢父缣一匹幅广二尺二寸长四丈重廿五两直钱六百一十八㊺”织成的丝绸合每斤 395钱,如除去手工制做的费用,每斤丝价亦在二三百钱。《九章算术》中第(1)组丝价每斤仅5-6钱,价格太低,看来不可置信。第(2)组丝价每斤为数十钱,仍大大低于汉简所反映的丝絮价格,恐怕也是算书中虚拟的数据。
(2) 缣价。 缣是比较粗密厚重的丝织品, 刘熙《释名》曰:"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于绢,染兼五色,细致不漏水也。"
《九章算术•粟米章》第35题曰:“今有出钱七百二十,买缣一匹二丈一尺,欲丈率之,问丈几何?
答曰:“一丈一百一十八钱六十一分钱之二。”
《衰分章》第12题:“今有缣一丈,价直一百二十八。”
汉代布帛的制造规格是每匹长四丈,按此计算,上述缣价为每匹472-512钱。
两汉内地缣价的记载很少,且不明确。如《风俗通义》曰:“缣直数百钱,何足纷纷㊻?”西北边郡的缣价,可见前引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439号,一匹“直钱六百一十八。”
敦煌酥油土汉简“卖缫七百廿七匹……㊼”
《居延汉简甲乙编》163•3号:“卖一匹直钱八百约至𰀀𰀀。”
221•19号:“……受缣五匹卖雠(酬)匹三百。”
217•15号:“买缣一丈直钱三百六十。”(合每匹1440 钱)
总的来说,汉简记载多较《九章算术》的缣价为高。西北边郡蚕桑业不发达,缣多从内地运来,价格略高是可以理解的。《九章算术》记录的缣价看来可能属于内地的价格水平。
(3)素价。《衰分章》第14题:“……今有钱五百,问得素几何?答曰:“得素一匹。”素是未加练染的白色丝织品,多用细丝制造,比较轻薄。汉代风俗是贵细缯而贱粗厚之帛,如蔡邕所言:“而今之务在奢丽,志好美饰;帛必薄细,采必轻贱。㊽”所以素价通常贵于缣价,“夫纨素之贾倍缣。㊾” 内地的素价可见《太平御览》卷812引《计然书》:“白素出三辅,价八百。”边郡的价格还要高,如:
《居延汉简释文合校》214•25号:“□买白素一丈直二百五十。”(合每匹1000钱)
284•36号“代素丈六尺直三百六十八。”(每匹合920钱)
从上述史料来看,《九章算术》记载的素价只和书中的缣价相当,低于内地和边郡素的一般价格。
(4)布价。《粟米章》第36题曰布一匹二百四十四钱。《衰分章》第13题曰“今有布一匹,价直一百二十五。”两汉内地的布价情况不详,边郡布价可参见:
《居延汉简甲乙编》90•55号简:”出广汉八稯布十九匹八寸大半寸直四千三百廿给吏秩百一人。”(每匹约合227钱)
287•13号:“……贳卖八稯布一匹直二百九十。”
311•20号:“贳卖八稯布八匹匹直二百卅……”
282•5号:“贳卖九稯曲布三匹匹三百卅三凡直千。”
308•7号:“布一匹直四百。”
上述边郡布价在每匹 227-400 钱之间。
汉代麻布质量的粗细,通常以经络多少来计算。80缕为一升,也叫“一稯”。最粗的布是三升(稯)布,即在宽二尺二寸的经面上有240缕经线。据《礼记•间传》所言,布有三升、四升、五升、依次至“十五升”。据说最细的布可达30升。在汉代,三升至六升布只用于丧服。七升(稯)布是粗布,常为刑徒和奴婢服用,见《史记•孝景本纪》:“令徒隶衣七稯布。”10升(稯)布是最普通的布,供一般人服用。㊿汉简中八稯布每匹 200余钱,九稯布每匹 300余钱,相当或略高于《粟米章》中的布价。《衰分章》的布价每匹为125钱,价钱很低,或许是指八升以下的粗疏麻布。
除了素价和部分丝价,《九章算术》记载的布帛价格基本上符合汉代这方面的实际情况。
(七)佣价
战国秦汉时期,由于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农民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社会上开始出现零散的雇佣劳动现象有私人的雇工,也有官府的取佣。关于汉代雇佣的工资,历史上的记载有很大差异,最低为每日五钱,而最高达到数十钱甚至数百钱。这种纷乱情况导致学术界对汉代佣价平均水平有不同的认识,如已故翦伯赞等同志列举了如淳注《汉书• 沟恤志》中对士卒雇人代役费用“更赋”的解释,“律说,平贾一月,得钱二千;”还有崔寔《政论》里长吏雇佣随从“客庸一月千”的史料,并认为后者每月千钱的工资不包括主人负担的伙食费用,如算伙食在内,每月大约也是二千钱。据此提出:“月佣二千左右在汉代可能是一般的工资。○51”这个数目约合每日66钱。
另一些同志则根据服虔注《汉书•吴王濞传》“以当为更卒,出钱三百,谓之过更”的说法,认为汉代佣价通常为每月300 钱,即每日10钱。两种观点究竟谁是谁非,笔者试在下文中进行一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