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使人类有可能向自己的祖先无限靠近。如果根据史料记载制作出一张公元前15世纪的文字地图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这张由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组成的地图上,由西到东,依次分布着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和古代中国的甲骨文。考古专家们发现,这些人类已知最早的原生古典文字虽然还不能完全记录语言,但语言中的主要信息都已经被凝聚在这些符号之中。
■ 语言文字学家 周有光
最早的创造文字的主要方法,就是用画图的方法,就是叫表形的方法。因为最早都是表形,所以写出来的字当然是差不多的。太阳都是圆,只不过有些圆的写法不一样。月亮都是写一个不完备的月亮。可是“人”呢?,就不一样了,“人”写出来,各人写法就不完全一样了。
而事实上,几乎不约而同地,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这些大江大河的孩子们,都萌发了记录与交流的愿望。于是,依靠环境和经验的赐予,他们分别用美丽的图画,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欲记录下来。而现今我们所看到的远古遗迹,正是当年人类生存环境的留存或者生命形态的凝聚。
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古中国甲骨文……它们就像是人类建起的一座座真实的通天塔,它所储存的能量、标志的成就,培育了我们对祖先的敬仰,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内核,凝结成了每个民族的文化纽带。
然而,以追求永恒为使命的文字,却与远古人类一样弱不禁风。今天,四大文明孕育的古文字中,有三种都已被深埋在岁月的风尘中。而那悲壮的泯灭、沉重的掩埋,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汉字不同寻常的生命特质。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五千年前,两河流域是一片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在各个种族不间断地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中,源源不断的砂砾,掩盖了两河流域肥沃的土壤,也掩埋了苏美尔人灿烂的文明。
公元前1世纪,苏美尔人在泥板上压刻的楔形文字,被在莎草纸上划写的字母文字所取代,从此,这种曾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的文字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竟黯然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
公元1472年,一个意大利人游览古波斯的首都时,在皇宫的遗址里看到了这些刻在墙上的符号,他把自己的满腹狐疑带回故乡,但没有人在意他的发现。

■ 意大利圣心大学教授 梅毕娜
在第一次发现(楔形文字)的一百四十年之后,又有一位名叫西耶雷卡的意大利人,他有一个重大的发现,也就是发现一种像星一样的文字,很可能是埃及文字,并且把它带到了欧洲。
这些原始的符号究竟代表着什么首先在欧洲复苏的现代理性,开始为人类祖先的踪迹激情澎湃,魂牵梦绕。
可是,这些像楔子一样,不规则排列的奇怪文字,让欧洲学者焦虑了好几百年,如果不是一块巨大的岩石,这场庄重的猜谜竞赛,不知道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拱玉书
这块石头就是所谓的贝希斯顿铭文。贝希斯顿铭文是勒刻在贝希斯顿村的悬崖峭壁上的一个铭文,它是公元前519年,由大流士平定了九个叛王之后命人勒刻的。目的是为他歌功颂德,记载他的丰功伟绩。铭文是用三种语言刻成的,一种是埃兰语,一种是巴比伦语,一种是古波斯语。
■ 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研究员 刘健
为了彰显波斯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这个铭文被刻在非常高的悬崖上,路过的行人就很难看得仔细了。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两千三百多年来,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段铭文。
公元1835年,这块岩石终于吸引了一位年轻英国军官的目光,他的名字叫罗林森。
好奇的罗林森将这段楔形文字的铭文制成拓本,带回了欧洲。经过十二年的苦心钻研,他首先读解了三种文字中距离当时最近的古波斯语,然后以此为参照,最终解读了其中的古巴比伦语和埃兰语。
失踪了一千五百年,被发现后又困扰欧洲人长达三百多年的楔形文字,终于借助贝希斯顿铭文这把钥匙,一点一点地大白于天下。笼罩在面纱下的两河文明向世人展露出她勾魂摄魄的微笑。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雄伟壮丽的金字塔,矗立在尼罗河畔已经五千多年了,但在公元19世纪以前,没有人知道是谁修建了它们,也没有人知道这绵延起伏的黄沙下面,湮没着怎样令人叹为观止的辉煌。
公元5世纪,来自欧洲的征服者封闭了最后一批古埃及神庙,并严禁使用法老的语言文字,于是,岁月的黄沙成为古埃及文明无法摆脱的宿命。
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没有人能听懂金字塔的叹息!公元1798 年5月,拿破仑率领庞大的舰队和5万多人马远征埃及,150多位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加入了这次不同寻常的冒险。
不幸与幸运并存。几乎所有东方世界的重大历史秘密,都是被欧洲人的大手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解也不例外。
第二年7月,法国士兵在尼罗河河口附近一个叫罗塞达的小镇上挖防御工事的时侯,后来被称作“会说话的罗塞达碑”破土而出。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颜海英
当时拿破仑的这些士兵一下子就震惊,然后手里的东西都掉在地上了。他们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科学考察团的语言专家语言专家来了之后,仔细地察看,发现上面的碑文是用三种文字书写的、其中一种文字他们认得,是希腊文。他们推测另外两种文字,应该写的是同一个内容。这个石碑后来就变成了解读古埃及文字的一把钥匙。
今天,“会说话的罗塞达碑”被放置在大英博物馆埃及厅的入口处,石碑的题签上却写着——“不列颠军队征服的战利品”。
当时,军事强人拿破仑的法国,并没有保住自己远征埃及的硕果,仅仅保管了两个月,公元1799年9月,在与英国争霸的金字塔战役中,“罗塞达碑”又成了英国人的战利品。此后,英、法两国的学者们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解读竞争。
也许是因为可以时时面对“罗塞达石碑”,所以英国的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很快便读出了其中几个希腊人的名字,但读出几个外国人的名字对于解读古埃及文字的意义并不太大。
转机出现在二十多年后的法国,公元1822年,一位精通十多门古语的天才商博良,在这项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颜海英
他正确地判断出古埃及的文字当中,既有表音符号,也有表意符号。还有一部分符号是起着像我们汉字的偏旁作用的,是那种限定符号。所以商博良等于是找到了一个正确的解读方向。另外,商博良最大的一个贡献还在于,他是第一个成功地解读出古埃及法老名字的人。所以商博良在这两点上就打败了托马斯•杨。

 

 


虽然失去了罗塞达石碑,但在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的道路上,法国最终还是超越了英国,人们终于聆听到沉默了两千年之久的声音
我女儿的嘴唇是荷花的蓓蕾,她的乳房是曼德拉草的果实,她的玉臂是葡萄的藤蔓,她的眼睛如果仁般宁静,她的眉毛如柳条般缠绕。
其实,在甲骨文被发现之前,汉字的童年与这块土地上那些久远的王朝一样,也被彻底掩埋在厚厚的黄土下。就在巴比塔被发现的公元1899年,清代末年的北京已是风雨飘摇!
这一年的秋天,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得了疟疾,便到北京宣武门外的达仁堂去买中药,在煎药的过程中,突然,其中的一味药材“龙骨”吸引了他的目光。
■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 李学勤
到清代时候的国子监,就是清代的太学。祭酒这个名称呢?,实际上是国子监的一个负责人。当时在北京最好的金石学家,就是王懿荣,因为这样的情况,所以他有机会接触到各地发现的古物,他有这个条件。
其实,不单单只有他一个。不久,山东一位名叫范维卿的古董商,便从河南安阳搜求了一些“龙骨”,送到了王懿荣的家里,请老乡帮忙看看。
■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 李民
范估(范维卿)呢?,他好像也意识到这里面有什么东西,就把这个卖给了王懿荣,王懿荣因为他有这方面的修养,他就觉得这个好像是字,而不是一般的卖捣碾药的原料,所以他就很重视这个,大量地出高价去收购。
一连几天,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终于从《周礼•春官》和《史记•龟策列传》中弄明白了这一定是早在秦汉之前的上古文字。
这个极富传奇性的故事,刊登在公元1931年7月出版的《华北日报》副刊上,但其真实性后来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今天,学术界也认定这只是小报记者的杜撰。真相究竟是什么,还有待未来去逐步厘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前一年,甲骨文告别了被当做中草药默默消亡的命运!
六文钱一斤的“龙骨”,骤然间身价百倍。王懿荣买下这批甲骨后,找来自己的好友、《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共同研究,很快,他们便从这些甲骨上读出了中国上古社会许多被湮没已久的秘密。

 

 


■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拱玉书
我认为解读古代文字,必须得有钥匙,所谓的钥匙就是必须得具备条件。我认为必须得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有参照,所谓的参照就像贝希斯顿铭文,或者是像罗塞达石刻,是用三种语言或者两种语言。这都是三种语言写成的铭文,其中有一种是容易解读的,是当时讲的语言,古希腊语或者是古波斯语,这一种语言破解了之后,那么其他两种语言也就迎刃而解了。第二个条件,那就是文化的延续性,就是文化必须是延续的,以后来的文字可以印证前面的文字,就是以后证前。
因为没有解读的钥匙,人们只能把这些精美的印章文字,当做图画来欣赏。因为缺乏文字材料的佐证,这就是古印度的哈拉巴文化为什么只能给人们留下一些残缺印象的原因。
那么,破解甲骨文的钥匙又是从哪里找到的呢?为什么欧洲人破解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都是无数专家耗费了数百年的光阴才真相大白,而中国人破解甲骨文只有一两个人仅仅在几天的时间内就初见成效呢??
■ 语言文字学家 周有光
这说明我们的文化一直是传下来的,没有断掉。所谓的断掉也是短时间的,在甲骨文没有发现的时候,可以说是跟甲骨文断掉了嘛,可是后来又找出来了。所以从文字来看,我们的文化是一条线传下来,一直传到今天,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之前。
遥不可及的是历史,但中国因为有了朝夕相伴的汉字,所以无论如何回溯,往前,再往前,依然能够保持近在眼前般的鲜活。这些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的古老符号为中华文明保存了火种,使历史得以记载,学术得以传承。到了今天,汉字已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今兮昨兮,那些在岁月的长河中应运而生的原生古文字,为什么只有汉字能够一帆数千载?


《说文解字》“合,合口也。”
东方不亮西方亮。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了中国,其他的文明都黯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崛起于欧洲、与汉帝国遥相对应的罗马帝国。
不管是罗马帝国,还是古希腊,都得从腓尼基说起。
■ 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研究员 郭方
腓尼基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公主,名字叫欧罗巴。当时古希腊的主神,也就是雷神,叫宙斯。看上了欧罗巴,但是他怎么得到她呢?于是宙斯自己就化身成为一头长着金毛的公牛,渡过海去,劫走了欧罗巴。把欧罗巴驮在自己的背上,渡海回到古希腊。由此,古希腊和它背后的这片大陆,就得到了“欧罗巴”的名称。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认为它暗喻着古希腊的文字和文明是来源于腓尼基。
“腓尼基”在希腊语中是“紫红色”的意思。公元前13至公元前11世纪,在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一带,活跃着一个不知从何处而来的民族,因为他们总是穿着鲜亮的紫红色衣服,即使穿破了,颜色也跟新的时候一样,所以被人们称作是“腓尼基人”。
正是这些穿着紫红色衣服的商人,结合当时流行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特点,创造了省时而又简单的22个腓尼基字母,这就是后来席卷世界的字母文字的源头。
■ 意大利圣心大学教授 梅毕娜
腓尼基人最主要的是经商,他们都是一些特别聪明的经商者和市场的争夺者,他们的船只经常活动在地中海海域和北非。
■ 语言文字学家 周有光
他要做生意,要知道买什么东西,多少钱,有多少个。所以他就很简单地记账。他怎么记呢?他用圣书字,或者是楔形字来记,不行。他们没有那么高的文化,他们就简单地用圣书字里面表音的符号来写,这样你写我写,起初是乱写的,后来慢慢地就变成有规则的,这样呢?,才产生字母。

 

 

 

 

此后,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希腊人创造了希腊字母,而取代希腊的罗马帝国又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从此,所有独立的语言都有可能以极低的成本,创造自己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决定了欧洲大陆未来民族国家林立的政治格局。
■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拱玉书
字母是语言中的最小单位,理论上能够表达任何一种语言。字母文字有极大的适应性,它与任何一种语言相结合,都可能形成新的文字,正是因为字母文字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字母与欧洲各民族的语言相结合,稍加变革就形成了今天欧洲这样许许许多多的文字。
我们从一张今人绘制的公元5世纪的欧洲地图上可以看到,罗马帝国的疆域西达西班牙,北到不列颠群岛,南至非洲北部,东面经中东抵黑海。
随着罗马帝国军队在各省的进驻,拉丁语被传播到帝国的各个角落,而各省当地人所说的语言,由于受到征服者的抑制而大大地削弱,甚至被消灭。
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在宗教势力的辅助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完全匍匐在狄奥多西一世的权杖下,

 

 

 

 

 


但这种大一统的局势并没有持续多久。三年后,狄奥多西一世病危,看起来风光无限的罗马帝国刹那间危机四伏。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杨慧林
在罗马帝国时期,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分分合合始终是存在的。作为一个统一的罗马帝国,其实始终试图解决这样的矛盾和冲突,但是看来并不是很成功。后来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其实也是想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不仅基督教并没有能完全弥合罗马社会和政治文化之间的种种差异、冲突,甚至基督教教会内部也有很多救义和权力之争。这种教义和权力之争,如果向前追溯的话,可能和某种语言的传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