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睡前故事上一章:公主传
- 故事大全睡前故事下一章:九章算术与汉代社会经济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刘乐宁
在当时,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大家都觉得好像中国文化的积弊、中国社会的很多毛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旧文化。而旧文化之所以这么顽固,毒孽之所以这样深,是因为汉字,所以要想扫除旧文化,要想使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有一个彻底的改变,应该从废掉汉字入手。
■ 瑞典汉学家 罗多弼
当时的中国文字语言,是一种非常死板的文言文。在受教育的时候,当时的学生、小孩要学的文言文,不是一个让他们随便发挥自己本事的语言,而是正好相反。
当时的文化领袖们几乎都在这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陈独秀说:“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蔡元培称“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地改用拉丁字母了。”而鲁迅则写道“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能自己死。”
■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 许嘉璐
汉字适合我们的语言,这些是经过八十年人们才慢慢了解的。你让我们的先驱者们,应该说伟大的先驱者们,在那个时候,要用笔战斗的时候,去这么深入研究,太难为前人了,不应该责怪他们。同时也正是因为他们当年提出这样尖锐的问题,促使后人不断地思考探索研究,转了一圈,才对我们的汉字有更深入的了解。
公元1931年9月26日,第一次中国新文字代表大会在海参崴举行。
大会以瞿秋白撰写的《中国拉丁化字母》为基础进行讨论,提出“汉字是古代与封建社会的产物,已变成了统治阶级压迫劳苦群众的工具之一”。确定了汉字改革的方针是“根本废除象形文字,以纯粹的拼音文字来代替它。”
此后,民国政府也作过种种简化汉字和汉字拼音化的努力,但时局动荡,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百姓连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无法具备,所谓的文字改革也不过是社会天空飘过的云朵。而汉字真正面对大众,成为大众的文字,还要等待另一个时代的来临!
《说文解字》“归,女嫁也。”
公元1949年10月1日,汉字以戴罪之身进入新中国。
一个月前,就在人们还沉浸在对新中国的憧憬之中的时候,时任华北大学校长的吴玉章,特意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再次提出了“文字改革”的建议。
10月10日,在毛泽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吴玉章任常务理事会主席,此时离新中国建立仅仅过了十天。
■ 语言文字学家 周有光
我们的确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还有80%左右的人不认识字,我们建设一个现代的先进的国家,不能有那么多的文盲。那么多的文盲,要很长的时间来扫盲,那么国家发展就太慢了。所以当时希望用一个方法,很快地使多数人能够受到文化教育,所以把这个希望寄托在文字改革上面。
公元1951年,毛泽东主席指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应该说,关于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的评价,关于这两种文字先进与落后的评价,是那个时代世界语言学界的共识。毛泽东只是接受和表达了这一共识,但是革命领袖的巨大影响力使汉字拉丁化直接来到了社会实验的田头。
公元1958年1月10日,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的一次会议上作了文字改革的专门报告,谈到汉字未来的命运时,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关于汉字的前途问题,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争鸣,我在这里不打算多谈,因为这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任务的范围。”
当时确定的文字改革的任务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 朱大可
当时的语言学家把文字的进展分成三个阶段,是一个进化的三个阶段。最古老的、最落后的文字是所谓形意文字,第二种叫意声文字,第三种才是拼音文字,又叫字母文字。从这样一个系列可以看到文字的进化过程,它是逐渐被淘汰的过程,而西方的文字就处于一个先进的状态,而中国古文字被认为是落后状态。如果中国要迅速地赶上西方,要变成一个现代化国家,就必须从文字入手,拿文字开刀。
值得欣慰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选择了一条最理智,同时也是最切实可行的文字改革方案。正如著名作家茅盾所希望的:“至少我们的孙儿、孙女这一代能够两条腿走路,既能用汉字写,也能用拼音字母写,听报告作笔记,用拼音字母写,会比汉字写得快。如果可能,还能用上拼音字母的打字机。这样该是多么幸福呢?”
从公元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但对古老的汉字而言,多了拼音字母的注释,相当于多了一根掌握汉字的拐杖,至于英文打字机的使用所带来的文字效率问题,因为极少直接交流,所以还无法对汉字产生影响。
汉字真正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
公元1979年,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钱伟长教授应邀去香港参加一个国际会议。香江的繁荣令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感慨万千,但就在会议期间,一位外国专家公开宣称“只有拼音文字才能救中国,因为汉字无法进入计算机”。
这让钱伟长教授的情绪跌入了谷底。
■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 张普
中国话说什么事太难了,我们说比登天还难,法国人要说什么事太难了,就是“C’est Chinois!”“C’est Chinois!”意思就是:这是中文,这是汉字,太难学了。
我们跟日本专家在一起,我们都属于汉字文化圈,日本人除了假名,也有汉字,所以它的那个汉字也是需要编码的。我们曾经在一起交流,当时日本人就说,汉字进入计算机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了的话,全世界的文字进入电脑就都解决了。
公元1946年,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很快,计算机技术在西方社会得到迅猛发展和普及。
公元1979年,国门大开,有识之士突然意识到未来必将是计算机的时代。改革开放的领航人邓小平也不失时机地指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但由于当时所有的计算机软件都是用拼音文字设计和编写,只能处理拼音文字,所以,在全球竞争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前景如何,汉字似乎成了关键。
公元1980年,中国汉字拉丁化的权威刊物《语文现代化》丛刊第一期宣告“方块汉字在电子计算机上遇到的困难,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历史将证明电子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也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助产士”。
半个世纪前那场废除汉字的狂潮似乎风云再起,而这一次,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更有扑面而来的信息时代的推波助澜,汉字真的成了振兴中华的绊脚石了吗?
公元1981年6月27日,钱伟长教授发起成立了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到电脑汉字输入法问题的研究中去,并亲自设计了“钱氏汉字电脑输入法”。
■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 张普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成立的时候,除钱伟长先生是理事长以外,还有一个副理事长支乘弊。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和牛棚里面,在茶杯盖上研究汉字编码。他别的书不能看,要了一本《新华字典》,他对整个《新华宇典》的字进行编码,没有纸和笔,就在茶杯盖上蘸一点水,就练习汉字编码。
二十多年过去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汉字输入法总数达到了1600多种,就算懵懂初开的儿童,也能轻松地把汉字输入电脑。在人类的信息时代,我们艰难但又当然地发现了汉字中蕴藏的现代基因。
古老的表意文字以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完全由西方文化孕育的现代文明冲击下,在现代理性的审视下,终于浴火重生,并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今天,联合国正式使用的官方语言有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和中文,重要的文件都会以这六种文字印发,而中文是其中最薄的那本。
汉字的明天会是什么样的呢?不同的人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在讨论汉字的未来时,任何人都应该注意到一个简单的事实汉字不仅仅是沉默的字块,也不仅仅是简单的书写工具,它更是砖石,构筑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砖石。
一个伟大的文明,绝无理由与自己辉煌独特的历史一刀两断。
第八集 芳华永驻
法国巴黎。先贤祠。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都长眠在这里。
在这些人物中,思想家伏尔泰被供奉在最醒目的位置上,这位启蒙主义大师不但改变了法国的历史,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
“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这句话不仅写进了法国大革命时的经典文献——《人权宣言》,而且被写进了美国宪法。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句名言的背后,还站立着另一位来自古代东方的思想家——孔子。
伏尔泰经常引用这位东方哲人的一句话,来解释“平等”的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义、智、信
《说文解字》“礼,事神致福也。”
在巴黎最大的百货商场,汉语导购册逐渐成为需求最多的宣传品,而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更成为就业的优势。
一家法国通讯社这样解释形成“汉语热”的原因“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从昔日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强国。在过去二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始终保持着平均9%的年增长速度。那些几年间在中国的沿海城市耸起的摩天大厦,昭示着这个国家惊人的活力。”
■ 法国教育部汉语教学总督学 白乐桑
也就是说现在,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汉语不是像过去一样,光是作为一种神秘的语言,而是作为一种21世纪有一定价值的王牌。
■ 美国堪萨斯孔子学院院长 韦雪瑞
在将来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重要。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什么专业,你都需要跟国外的人沟通,而那些国外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讲汉语的,汉语是一种世界语言。
■ 肯尼亚留学生 茹丝
现在有很多中国人在肯尼亚做生意,我就想去学中文,就可以跟他们交流,这样学习语言更容易、更简单。
■ 日本立命馆孔子学院院长 周玮生
立命馆大学每年新生有8000名,其中学习汉语的就有2000名左右,四分之一的人是学习汉语的。以前第二大外语是德语或者法语,现在第二大外语绝对是中文。
一些西方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是世纪之交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汉语、汉字在全世界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传播,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公元2008年11月22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撰文称:“即将上任的奥巴马政府会面临严峻挑战。在新体系中,美国仍然是最大的经济体,但它不再是全球经济健康运行的唯一决定力量。新的赢家将是资金和中国,在发达国家经济集体疲软的时候,中国对全球体系正变得更加重要。”
■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陈雨露
经过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通过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通过创造性地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地吸收西方经济文明中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一个“中国模式”。这种模式,得到了大家共同的赞许。所以在现在全球金融海啸来临的时候,大家都寄希望于中国能够承担起国际大国的责任来。
在2008年亚太经合组织年度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说:“中国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
显然,这是积极与谨慎并存的态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努力保持自己的稳定和发展。
■ 瑞典汉学家 罗多强
我觉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如果从一个历史的角度去看,与其说它了不起,或者与其说它是一个奇迹,不如说这个发展是一个正常化,中国就恢复了。这么大的国家,人口这么多的国家,在世界上应该扮演一个角色。
■ 国际计划组织驻中国首席代表 马克•雷登
中国的经济应该是属于全世界经济体中最大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典范。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邓小平已成为了世界其他各国的榜样。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消灭贫困卓有成效,全球贫困人口已减少了5亿人口。
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人都能享有幸福的生活。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表明,在过去二十五年全球脱贫所取得的成就中,67%归功于中国。
毫无疑问,在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中,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汉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历史的必然,拥有掌握汉语并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才,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优势。
那么,汉语今天在全球的处境究竟算不算热呢?
■ 国务院参事室主任 陈进玉
(汉语)还没有真正热起来,首先,要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件事情。我在日本演讲时讲了一个数字,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学英语的、学法语的、学德语的、学西班牙语的、学世界各种语言的,成了一种真正的热潮,有三亿人,中小学生加起来有三亿人。结果怎么样呢?这很好啊,我们中国人的心态很好啊,多了一种同外国朋友打交道的工具。确实是促进了中国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反过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
■ 美国芝加哥市市长 理查德•戴利
世界变得更小了。世界不是由概念分隔开来的,而是被河流山川隔开的。但是人类始终是人类,我认为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共同的抱负,我们必须同甘共苦。
汉语教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有百余个国家的两千三百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小学增设汉语课也成了新的趋势。一场席卷全球的“汉语热”如期而至,不仅与未来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一致,而且也符合全人类共建和谐家园的美好愿望。
美国《时代周刊》分析说:“尽管英语也许是唯一真正的国际语言,但许多人在不辞辛苦地学习另一种正迅速成为通用语的语言——汉语。他们认为,汉语是把他们的未来与中国的经济崛起挂钩的关键技能。汉语正日益成为'通用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