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北方的匈奴入侵汉朝,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讨伐匈奴,当进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时,被匈奴数十万骑兵包围,一连被围困了七天,后来通过贿赂匈奴首领单于的夫人才得以脱身。从平城兵败而归,路过赵国,作为女婿的赵王张敖自然谨执子婿之礼,恭敬而周到地迎候皇帝。但刘邦出师不利,又用了那么不光彩的手法才逃得性命归来,这对自尊心很强的皇帝来讲,心情不痛快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刘邦把胸中的恶气全发泄在女婿身上,毫无理由地辱骂张敖,全不顾女儿的面子和翁婿间的常规礼节。但张敖还是毕恭毕敬,全没放在心上。这些事情却惹恼了张敖的臣属。当时赵国的左右国相是贯高和赵午,他们都六十多岁了,一直是张敖父亲张耳的亲信门客,张耳死后又辅佐张敖。这两个人都是以重名节著名于世的硬汉子,对张耳父子忠心耿耿。他们看到刘邦那么无理取闹,而张敖却一味委曲求全,一副窝囊相,十分气愤地说:“咱们的大王简直是一个孱王!”他们又劝张敖说:“前几年楚汉之争,诸侯并起,得胜者为皇帝,皇帝并不比咱们高贵多少。如今刘邦为帝,大王事奉他礼敬有加,而皇帝对大王如此无礼。请让我们杀了他,以洗此辱!”张敖一听大惊失色,情急之下咬破手指发誓说:“君何能出此言!想当年,父亲亡国,幸赖皇帝扶助得以复国,以致子子孙孙承受恩泽,这一切都是皇帝的恩典,作为臣子,怎能忘恩!愿君等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但贯高、赵午心中不服,便召集亲信十余人商量,决定背着张敖刺杀皇帝,以维护赵王和作为赵王臣属的人格尊严。第二年,刘邦率军击韩王信的残部,凯旋路过赵国的柏人县(今河北隆尧县西尧城西北)。贯高等人事先得到消息,把杀手藏在夹皮墙中准备暗害皇帝。刘邦本打算在柏人宿营,顺便问了一句:“此县何名?”部下答道:“柏人。”刘邦听毕沉思了一下说:“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吉利”,便打消了宿营的念头,这才使得贯高等人的暗杀计划落了空。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贯高的仇家不知怎样得到了这个消息,告发了此事。于是刘邦下令逮捕赵王及其他参与者。赵午等人一听事情败露,皆自杀。贯高听到赵午等人自杀的消息大怒说:“都自杀了,谁来承担主谋的罪名!我们大王并没有参与谋杀,都死了,谁为大王作证呢?”说罢,自披枷锁,昂然登上囚车到长安自首。在审讯中,贯高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并尽力申诉赵王是清白无辜的。刘邦闻知此事勃然大怒,认为主谋肯定是张敖,下令一定要追查到底。但不管怎样严刑拷打,在体无完肤的情况下,贯高一口咬定自己是主谋,与赵王无关。赵王张敖被捕后,鲁元公主的心情非常复杂。被谋杀的对象是自己的父亲,亲子之情使她能理解父亲的震怒。但作为妻子,对丈夫的为人又十分了解,她不相信丈夫会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犯下弥天大罪。思量再三,只好求助于母亲。身为皇后的吕雉自然理解女儿的心情,多次劝刘邦说:“此事肯定与张敖无关,有女儿这层关系,张敖怎能谋反呢?”正在气头上的刘邦闻言大怒说:“让张敖得了天下,难道还会亏待了你女儿!”吕雉吓得不敢再说话了。经过反复刑讯,主审的廷尉向刘邦汇报说:“贯高把责任都揽下来了,至死不屈!”刘邦也不得不佩服贯高的气节。他感慨地说:“此乃真壮士,宁折不曲!还是请他亲近的朋友私下和他交谈,搞清主谋是谁。”当时一位官任中大夫的泄公自告奋勇前去探问。泄公深深了解贯高的为人,他见到贯高后,和
以前一样热情的打过招呼,亲密地谈了起来。最后,泄公说:“赵王是否参与了谋杀,你不妨说实话。”贯高诚恳地说:“人之常情,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子?今天我已犯了弑君之罪,三族都要牵扯被杀,难道赵王比我父母还亲吗?我所以不死,且忍受非人的折磨,本意只有一个,不能把无辜的赵王牵扯进去。主谋确实是我!”说完便不再说话了。泄公如实向刘邦做了汇报,最后刘邦才赦免了赵王。这件事对鲁元公主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在错综复杂和冷酷无情的权力角逐中,即便是皇亲国戚,往往也难免城门失火而殃及池鱼的不白之冤。赖贯高以性命保全,才使鲁元公主一家幸免于难。而那位以“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①而著名于世的贯高,虽然以崇高的名节为刘邦所赦免,但他羞于偷生,最后还是以自杀身亡维护了自己的名节。
————————
①《汉书•贯高传》。
(四)显赫的晚年
自那起谋杀案的风波过后,张敖被褫夺了王位,削爵为宣平侯。尽管是一场误会,但无疑给鲁元公主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投下了一团阴影,父女间疏远多了。汉高祖十二年(前1 95年),六十二岁的刘邦溘然去世。鲁元公主的弟弟刘盈以太子的身份即位为皇帝。刘盈生性宽仁懦弱,加上即位时年仅十七岁,所以朝中的大事都由他的母亲吕太后主持。母女的感情往往是最亲密的,所以鲁元公主自此后,成为了一个具有显赫地位的贵夫人。惠帝刘盈做皇帝的第二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年初,各诸侯王来朝拜见皇帝和皇太后,当时的齐王也在其中。齐王名叫刘肥,是刘邦的长子。他是刘邦的非婚生子。刘肥虽是长子,但因其母名分不正,地位低微,所以在刘邦立为皇帝后的第三年,被封为齐王。可能由于长子之故,他的封邑特别大,有六郡七十余县,据说当时凡是说齐国话的都算齐国的臣民。刘肥入京后,惠帝刘盈设宴款待。仁厚的刘盈在宴会上按兄弟间的年齿为序,不行君臣礼节,让刘肥坐了上座,这样就惹得吕太后大为不满。吕后本来就妒嫉、讨厌刘肥,又看到他公然坐在上座,一时恶从心头起,私下里命人斟了两杯毒酒放在齐王面前,让他用酒为刘盈祝寿。齐王赶紧站起来为刘盈祝酒,没想到宽厚的刘盈也跟着站了起来为齐王祝酒,手里也拿着一杯毒酒。吕太后见此大惊失色,慌忙中站起身来夺下了刘盈的酒杯,把毒酒倒掉。齐王也看出了其中的蹊跷,没有敢饮那杯酒,佯装醉了告辞离去。宴会不欢而散。后来齐王打听到那是一杯毒酒,不禁惊出一身冷汗。齐王深知吕后的为人,为自己的性命安危担忧。他的内史献计说:“太后只有两个亲生的子女,除皇帝就是鲁元公主了。现在大王有七十多个县城的封地,但鲁元公主的封邑才有几个县城,太后心中肯定为此忿忿不平。如果大王能把自己封邑中的一个郡让出来,献给太后作鲁元公主的汤沐邑,一定能博得太后的欢心,大王也就可以无生命之忧了。”齐王出于无奈,只好照此办理,将城阳郡(治今山东莒县)的十余城贡献出来,并尊称鲁元公主为“太后”,以母亲之礼来事奉她。吕太后很高兴地答应了,没过几天,就在齐邸设宴欢送齐王归国。这样,齐王以一郡之地使自己转危为安,而鲁元公主却以吕太后的亲生女关系坐受一郡的封邑。这件事显示了吕太后政治势力的扩张。
随着惠帝刘盈年龄的增长,婚姻问题很自然地提到了日程上。皇帝的择偶婚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它不仅关系到皇帝个人的爱情和家庭生活以及血缘的赓续,而且是一种政治关系的扩展和政治权力的再分配。对这等大事,自然要由吕太后作主。经过了再三的考虑权衡,否决了多种方案,最后吕太后竟选定了鲁元公主的女儿做皇后。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悖于情理,舅舅要和外甥女结为夫妻。但皇帝的婚姻只能作政治上的考虑,“肥水不流外人田”,可能是吕太后决策的最根本的依据。这件婚姻表现了作为政治家和母亲的吕后,在双重身份的作用下,对政治权力的贪婪和对女儿的一往情深。从此鲁元公主又增加了一个显赫的头衔,成为皇帝的岳母。
汉惠帝七年(前188年),惠帝刘盈去世,他的母亲吕太后临朝主政。就在这一年,鲁元公主得病,显赫的政治地位和丰厚的物质生活并没有保住她的性命,不久便寿终正寝。年纪不过四十岁。后来她的丈夫张敖去世,儿子张偃继立为鲁王。但吕太后死后,吕氏图谋叛乱,朝廷大臣诛灭诸吕,鲁元公主的儿子、女儿
都受到牵连。女儿孝惠帝张皇后被废处北宫,在孤独寂寞中了却残生。儿子鲁王张偃被剥夺王爵,削为平民。但这已是鲁元公主死后七年的事情了。

王克奇
晚景落拓的馆陶长公主
(一)掌上明珠
馆陶长公主刘嫖的父亲是汉文帝刘恒,母亲窦皇后,弟弟是汉景帝刘启。因
其封邑在馆陶县(今属河北),又是汉文帝的长女,故号称“馆陶长公主”。《汉书》因其为窦太后之女,又称她“窦太主”。
说起刘嫖父母的姻缘,还颇有戏剧性。刘嫖的母亲窦后在吕后当政时以良家子的身份选入宫廷。后来刘邦的儿子们以藩王的身份赴封邑就藩,吕后出宫女赐诸王,王各五人,窦后也在其中。窦后祖籍在清河县(今属河北),离赵国很近,所以她找到主管分配宫女的宦官,要求千万把她列在赵国的名籍中。不巧的是主管宦官忙乱中竟误把她分配在代王刘恒的名下,并得到了吕后的批准。临行时听说把她分给了代王,窦后冤屈地哭了,不想到代国去。但经太后决定了的事情不能随便更改,窦后不得已去了代国。事情往往是歪打正着,代王刘恒对窦后一见钟情,特别宠幸她。不久,窦后就生下了一个女儿,这就是刘嫖。不几年,又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以后的汉景帝刘启。代王的王后曾先后生了四个男孩,都因病先后死去,刘嫖和刘启就成为汉文帝的长女和长子。而刘嫖因为是刘恒当时唯一的女孩,倍受父亲的宠爱,视为掌上明珠。后来汉朝在平定了吕氏之乱后,于公元前179年迎立代王刘恒为汉皇帝,这对刘嫖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刘恒在举行登基大典的几个月后,下诏立长子刘启为皇太子,皇太子的母亲窦氏为皇后,而刘嫖理所当然地被封为馆陶长公主。刘嫖作为文帝和窦后唯一的女儿,又是皇太子的姐姐,地位身份的尊贵自不待言。后来文帝和窦后先后去世,窦后去世前特别下诏,把自己留下的所有的金钱财物全部赐给刘嫖,刘嫖成了一位非常富有的贵妇人。
(二)援立汉武帝的功臣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年仅四十六岁的汉文帝去世,刘嫖的弟弟皇太子刘启即位做了汉皇帝。刘嫖与刘启一母同胞,姐弟的关系特别亲密,所以刘嫖在皇宫中的地位是显赫的,甚至在一些重大的政治活动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援立刘彻为皇太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刘启即位之后,原来的太子妃被册立为皇后,即薄皇后。薄皇后是汉景帝的祖母薄太后的亲属,由她一手包办,嫁给刘启为太子妃。薄后相貌平平,性格孤僻,又是祖母包办,所以刘启很不喜欢她。加上夫妻多年,薄后一直未生育,使得夫妻关系更加冷淡。刘启即位后的第六年,祖母薄太后去世,薄后失去了政治上的保护人,刘启便乘机把薄后废掉。这样,皇后的位置就空了起来,围绕着谁当皇后,在刘启的众多夫人中展开了一场角逐。当时刘启的一位夫人叫栗姬,最有宠,又生有一个男孩,是汉景帝的长子。后来景帝刘启就把栗姬的儿子刘荣立为皇太子。根据当时“母以子贵”的原则,栗姬将被立为皇后似乎已成定局。但事情的发展却由于刘嫖的介入而发生变化。原来长公主刘嫖生有一个女儿,她打算把她嫁给栗姬的儿子皇太子刘荣为妃,但遭到了栗姬的拒绝。栗姬这人心胸狭隘,为人刻薄,就因为刘嫖常给刘启进献美人,惹得她妒性大发,暗暗地恨着刘嫖,她当然不会同意这样一门亲事。刘嫖无奈,只好和王夫人商谈亲事,没想到王夫人满口应承下来。王夫人的儿子当时被封为胶东王,也就是以后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刘嫖求婚,遭到了栗姬的拒绝,怎能咽得下这口气,从此她经常在弟弟刘启那里说栗姬的坏话。坏话说得多了,刘启对栗姬渐渐的有了一些看法。碰巧又出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刘启闲谈中对栗姬说:“我百岁之后,你一定要善待我所有的孩子,不管是那位夫人所生!”但栗姬一时妒火中烧,没有答应刘启的要求,使得刘启心中怏怏不快,只是隐而未发。不过心中却认为先前姐姐刘嫖对栗姬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刘嫖在中伤栗姬的同时,又常说王夫人的好话,认为王夫人的儿子刘彻既聪明,又健壮,有贵人之相,他才是最合适的皇太子的人选。这使很迷信天命的刘启记起了一件往事:那还是王夫人怀着刘彻的时候,曾告诉他有一夜曾做梦梦见太阳飞入了她的怀中。后来请了许多人来圆梦,都说这是贵兆。刘启犹豫起来:是不是可以让刘彻取代刘荣做皇太子呢?正在刘启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工于心计的王夫人又和刘嫖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她们在大臣中活动,让他们上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以造成栗姬暗中主使的假象。果然当大行奏事,提出了:“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应立太子母栗姬为皇后”的建议后,使得多疑的刘启龙颜大怒,以“非所宣言”的罪名将大行斩首示众。紧接着刘启便下诏废皇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改立刘彻为皇太子。栗姬受到沉重的打击,又不能面见刘启说清事实的真相,最后忧愤而死。而王夫人在刘嫖的帮助下,最终被册立为皇后。王夫人被立为皇后之后的第九年,也就是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汉景帝刘启去世,皇太子刘彻即位汉皇帝,王夫人被尊为皇太后,而刘嫖的地位更加显赫,具有当今皇帝的姑母和岳母的双重身份。
(三)女儿的婚变
汉武帝的陈皇后小名叫阿娇,是刘嫖和堂邑侯陈午所生。传说中“金屋藏娇”的故事,就是讲的汉武帝刘彻和阿娇的一段姻缘。据《汉武故事》载:刘彻被封为胶东王时才不过四岁。当时他的姑母刘嫖把他抱在膝上开玩笑地问道:“孩子,你想找媳妇吗?”刘彻憨呼呼地回答说:“想找媳妇。”刘嫖逗他说:“你看哪个当你媳妇好?”刘彻看着侍立左右的一百多个宫女,一时看傻了眼,半天没说话。刘嫖指着自己的女儿阿娇说:“让阿娇做你的媳妇好不好?”正在困窘中的刘彻连声说好。刘嫖又笑着问:“你娶了阿娇怎样待她?”刘彻很认真地说:“我要建造一座金屋让她住。”这虽然是儿时的逗趣之话,未可当真,但自从阿娇嫁给汉武帝刘彻之后,确有十几年的时间,两人还是很恩爱的,史书说她“擅宠骄贵十余年”①。但之后阿娇便渐渐失宠了。其主要原因大概有二:一是汉武帝的喜新厌旧。汉武帝在政治上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伟大的建树,他几乎对当时的一切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进行了改革,而代之以新制度,可以说,正是这种“喜新厌旧”的个性特征,加上必要的客观条件,造就了这些伟大的功业和汉武帝这个伟大的人物本身。这种“喜新厌旧”的性格也造成了汉武帝爱情婚姻生活中的许多悲剧,而他与陈皇后阿娇的婚变就是其中之一。汉武帝刘彻有一次到他的姐姐平阳公主家玩,在那里认识了出身微贱的歌女卫子夫,和她发生了性关系,并把她带回皇宫。二是陈皇后心胸狭窄,不能容人。贵族出身的陈皇后本来就以母亲有援立之功,平时处处表现出优越感。听说汉武帝刘彻和一个倡优出身的歌女打得火热,气得简直要发疯。她暗使人下毒,几次想毒死卫子夫,惹恼了汉武帝刘彻。从此,夫妻关系不断恶化。遭到疏远的陈皇后对自己的失势是不甘心的,情急中她请了一位叫楚服的女巫,让她以巫蛊祠祭祝诅,来进行报复。“巫蛊”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巫术。当时的人认为可以让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在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的人就会有灾难。陈皇后想通过巫蛊祠祭来祝诅汉武帝和卫子夫,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被人察觉,上告到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