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帝死,长期提心吊胆之王公大臣皆相庆贺,曰:“今日始免横死矣。”遂不分昼夜,饮酒作乐。及法兴被诛,始感不安。义恭、元景、师伯密谋废帝,但久议不决。事泄,子业杀义恭,断其支体,分裂肠胃,挑出眼睛,以蜜渍之。继而诛元景、师伯和廷尉刘德愿,并尽杀其子弟。
子业畏忌诸父,恐其在外为患,遂聚之于建康,拘于殿内,殴捶凌辱。又以木槽盛饭,以杂食搅之,掘地为坑,灌以泥水,令湘东王刘彧(文帝第十一子),裸体于坑中,以口就食于槽,以为欢笑。
子业生活极其淫乱,将其姑母新蔡长公主刘英媚(已婚)强纳于后宫,拜为夫人。在其影响下,其姐山阴公主刘楚玉曰:“妾与陛下,男女虽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太不均。”子业遂为公主置面首三十人。
景和元年(公元465年)十一月,使宫人裸体相逐于华林国竹林堂。一人不从命,即斩之。是夜,二十九日,梦在竹林堂,有一女子骂曰:“帝悖虐无道。”遂于宫中求得一相似梦中女子斩之。又梦所杀者骂,男巫言竹林堂有“鬼”,乃率群巫及宫女数百人捉“鬼”。是时,密谋已久之主衣寿寂之等持刀入,将其杀于竹林堂。在位一年多,死时十七岁。葬于丹阳秣陵县(今江苏汪宁县)南郊坛西。
子业少好读书,颇识古事,粗有文才。但蜂目鸟嘴,脖长颈细,不为孝武帝所喜;又性猖急,在东宫多过失,屡遭孝武帝指责。因之颇恨孝武帝。孝武帝死,傲然无哀容;及即位又欲掘其陵,被劝阻,乃纵粪于陵。发殷贵妃之墓,忿其为孝武帝所宠。母病危,呼其名,不入。曰:“病人间多鬼,可畏,那可往。”
明帝刘彧
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十月十八日生。字休炳,小名荣期。文帝第十一子。母沈容姬,早死,路太后养之。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八月,封淮阳王。二十九年(公元452年)七月,改封湘东王。孝武帝践位,累迁镇军将军、雍州刺史。
彧少时风姿端雅,性宽和,好读书,喜围棋,名声好,独为孝武帝所亲。在藩时,曾撰写《江左以来文章志》,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是我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
永光元年(公元465年)十一月,被废帝拘于建康,备受凌辱。废帝先以竹笼盛而称之,呼为“猪王”。继而又以木槽盛食,令其就糟食之。一次违旨,即剥其衣服,缚其手足,继之以杖。彧不堪其辱,遂与主衣阮佃夫、内监王道隆等十一人密谋废之。二十九日晚。主衣寿寂之趁废帝捉“鬼”于竹林堂之时,持刀直入,追而杀之。十二月七日,彧即位于太极前殿。
即位后,长史邓琬等奉年仅十岁之晋安王刘子勋(孝武帝第三子)于寻阳为帝,进军建康。一时四方响应,纷纷倒向寻阳。在二百七十四郡中,拥护朝廷者唯丹杨一郡。
在危机面前,彧接受吏部尚书蔡兴宗“至信待人”之建议,除废帝之暴政,施以宽政,以安人心。遣使游说反叛者?厚抚反叛者在建康之家属。同时启用司徒刘休仁、辅国将军沈攸之、御史吴喜等有指挥才能者为将领。加之晋安王刘子勋年幼无知,所依赖者皆为平庸之辈。故彧很快变劣势为优势,转危为安。次年八月,诛子勋于寻阳。为除后患,十月,又灭孝武帝之子刘子房等十人。至此孝武帝二十八子已被诛尽。
时形势殊佳。徐州刺史薛安都、益都刺史萧惠开、梁州刺史柳元怙、兖州刺史毕众敬、豫章太守殷孚、汝南太守常珍奇均遣使乞降。但彧被胜利冲昏头脑,以南方已平,不听劝告,决意以五万兵力示威于淮北。安都闻大军北上,投降北魏。继之,常珍奇和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也投降北魏。徐、青、冀州尽为北魏所有。
徐、青、冀三州已失,宋朝疆土日益缩小,皇威下降,朝风日坏。
一、尽灭诸兄弟。唯桂阳王刘休范因人才凡劣,不为所忌,得以幸免,由是宗室势力大为削弱。
二、除功臣,重亲近。建安王有大功,先削其权,继而赐死;又以“(吴)喜多计数,素得人情,恐其不能事幼主”,杀之。而所亲近者,均为一些无能之辈,贪权之徒。
三、荒淫奢侈。于宫中大宴之时,令妇女裸体而观之。因军旅不息,国库空虚,百官俸禄皆断,然彧却奢费无度,用巨款将故第改为湘宫寺,埋钱于殿内以为私藏。
四、自己无子,遂取诸王姬有孕者于内宫,生男则杀其母。
五、好鬼神,多忌讳。言语文书,有祸、败、凶、丧及类似之字者均得回避,违者受诛。“䯄”字似祸字,改为“马瓜”字。移床修壁,先祭土神。泰豫元年(公元472年)三月,梦中有人告曰:“豫州太守刘愔反。”既醒,即遣人杀之。
同年四月十七日,死于景福殿。在位八年,死时四十三岁。谥曰明皇帝,庙号太宗。五月葬于高宁陵(在今江苏江宁县幕府山)。
后废帝刘昱
大明七年(公元463年)正月十七日生。字德融,小名慧震。明帝长子。母陈妙登,原是明帝之妃,明帝将其赐与嬖人李道儿,后又迎还,生昱。故时人称昱为“李氏子”,昱亦自称“李将军。”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十月,立为皇太子。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四月,即皇帝位,时年十岁。尚书令袁粲、护军将军褚渊辅政。
即位后,曾发生两次内乱。一次是桂王刘休范之乱。昱即位之时,休范自谓尊亲莫二(时昱诸叔伯父皆被诛,唯休范独存),理应为宰辅,但未能如愿,因而不满。元徽二年(公元474年)五月,休范从寻阳发兵二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建康。朝廷惶骇,一筹莫展。独右卫将军萧道成勇担重任,使人以假降之计,而取得胜利。第二次是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之乱。景素年长且贤,朝野向往,心腹将佐欲拥立其为帝。事泄,被迫于四年(公元476年)七月一日,举兵京口。八月,萧道成遣军攻入京口,斩景素,叛乱遂平。
昱五六岁在宫就学,喜嬉戏,不好学。常攀缘漆帐竿,高达丈余。渐长,喜怒无常,左右稍失,即行扑打。即位初,由于内畏太后,外惧诸大臣,未敢纵逸。自加元服,常著小裤衫,或入市里,或出市郊,无不贯穿。太妃乘车尾追,跟不上;仪卫不敢追,在一处瞻望。自京口叛乱平息后,更加放纵,无日不出,或夜宿客舍,或昼卧道旁,或夕去晨返,或晨出暮归。
昱尚聪明,裁衣、作帽,过目则能;未尝吹篪,执管便韵。但生性好杀,以此为欢。吴兴人沈勃多宝货,挥刀杀之,将其碎割。察人有蒜气,则剖腹视之。平时,钳、凿、锥、锯,不离左右。被击脑、槌阴、剖心而死者,日有数十。见卧尸流血,然后为欢。一日不杀,则惨然不乐。从者亦手执铤矛,行人男女及犬马牛驴,逢无免者。因之人心惶惶,商舨皆息,门户昼闭,路绝行人。
在此内外恐惧、朝不保夕之时,南豫州刺史阮侣夫与直闯将军申伯宗等密谋废帝。事泄被刳解碎割,婴孩也未能免。
升明元年(公元477年)六月,时盛热,道成昼卧裸袒。昱直人道成室,画腹为的,以骨箭射,正中其脐。大笑曰:“此手何如!”道成忧惧,谋废帝,命越骑校尉王敬则密结昱。左右之杨玉夫、杨万年等十五人伺机下手。
七月七日,昱微服外出,晚至新安寺,偷狗煮食之。酒醉,还仁寿殿寝,令杨玉夫伺织女渡河,曰:“见当报我。不见,将杀汝!”玉夫待昱熟睡之后,取其防身刀杀之。死时十五岁,在位六年。众闻昱死,咸呼万岁。太后诏令,数其罪恶,贬为苍梧王。葬丹阳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县)南郊坛西。
顺帝刘准
泰始五年(公元469年)七月十六日生。字仲谋,一曰仲汉,小名智观。明帝第三子(实为桂阳王刘休范之子),义母陈法容。三岁,封安成王。废帝即位,加扬州刺史。元徽二年(公元474年)都督扬、南豫二州诸军事。四年(公元476年),进号骠骑大将军。升明元年(公元477年)七月,后废帝被杀,中领军萧道成强立准为帝。准时年九岁。道成自为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总兼军国,大权独揽。中书监袁粲、尚书令刘秉等,有职无权,拱手听命。
粲、秉不满道成专权,拟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夜举事,事泄,被杀。同月,自恃才略过人之荆州刺史沈攸之不甘居道成之下,称受太后密诏,举兵起事。翌年正月,兵败自杀。
姿色端庄美丽,眉目如画。即位后,一直在道成控制下。升明三年(公元479年)四月,被迫下诏禅位于齐。禅位之日,直阁将军王敬则勒兵殿庭,准逃于佛盖之下。及出,泣而弹指曰:“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宫中皆哭。道成即皇帝位后,贬其为汝阴王,禁于丹杨宫。五月十九日,被杀,时年十一岁。谥曰顺帝。七月葬于遂宁陵。

(公元479-502年)
宋初议封萧道成为梁公,崔祖思曰:“《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今宜称齐,实应天命。”萧道成从之,遂封齐公。升明三年(公元479年)四月,宋顺帝刘准被迫禅位,萧道成即皇帝位,故国号齐。都建康,史称南齐。
齐之疆域,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九十、县一千四百八十五。其州、郡、县数均较宋多,但有名无实者不少,其实际疆土小于宋孝武帝大明时期。中兴二年(公元502年)三月,和帝萧宝融被迫禅于梁。齐,经七主,凡二十四年而亡。
高帝萧道成
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生。字绍伯,小名斗将。祖籍东海兰陵县(故地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其高祖萧整始过江,侨居南兰陵(在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东城里。其父萧承之,少有大志,才力过人,曾为宋之汉中太守,加龙骧将军,后为南泰山太守,迁右军将军。母陈道正。
道成十三岁,在儒生雷次宗门下就读《礼》和《左氏春秋》。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宋司徒彭成王刘义康被贬为江州刺史,出镇豫章时,承之领兵防守,道成弃学同行。二十三年(公元446年),到雍州刺史萧思话手下任左军中兵参军。
宋明帝即位,为右军将军。当四方反叛之时,奉命东讨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一日破敌十二垒。当徐州刺史薛安都之侄索儿进逼青、冀二州刺史张永时,又奉命救援。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八月,行南徐州事,将千人镇淮阴。在此,道成收养豪俊,宾客始盛。翌年七月,又为南兖州刺史,镇广陵。
道成身高七尺五,姿表英异,民间盛传有异相,当为天子。明帝疑之,六年(公元470年)六月,征为黄门侍郎、越骑校尉。目的是调入京城,便于控制。道成惧,不欲内迁,又无计可施。冠军参军荀伯玉建议遣数十骑入北魏境,制造边境紧张局势,道成从之。北魏果遣数百骑游巡境上。道成据此上报,终得留任。九月复镇淮阴。
有人谮言其在淮阴有异心。明帝封银壶酒,令淮陵太守吴喜持赐道成以试之。道成惧,欲逃。喜告以实情,道成即饮之,明帝之疑才解。
次年七月,明帝复调道成入朝。左右以朝廷方诛大臣,劝其勿往。道成认为“今唯应速发,淹留顾望,必将见疑。”至建康,拜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四月,为右卫将军,领卫尉(掌管禁卫),与尚书令袁粲共掌机密事。后解卫尉,加侍中,领石头成军事。
后废帝即位之时,桂阳王刘休范从寻阳发兵二万,直捣建康。朝廷惊恐,一筹莫展,独道成勇担重任。提出“不宜远出”,“宜顿新亭(在今江苏江宁县南)、白下(在今南京市北),坚守宫城、东府(在今南京市东)、石头(在今南京市西石头山后),以待贼至”之作战方针。并率兵守卫新亭,抗击休范大规模进攻。同时令屯骑校尉黄回与越骑校尉张敬儿诈降以取之。休范不疑,置回和敬儿于左右。敬儿在休范饮酒无备之时,夺其防身刀杀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六月,为中领军、南兖州刺史,留卫建康,与袁粲、护军褚渊、仆射刘秉共理朝政,号称“四贵”。
四年(公元476年)六月,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谋举兵叛乱。事泄,被迫于七月一日据京口起兵。八日,道成遣军攻入京口,斩景素,叛乱遂平。
两次叛乱之平息,后废帝也因之更加骄纵,随意杀人。并忌道成威名欲杀之。还刻木为道成形,自射之,又命左右身于之,射中者赏。次年六月,天盛热,道成昼卧裸袒,废帝入,画腹为的,以骨箭射之,正中其脐。道成忧惧,乃命越骑校尉王敬则密结帝左右之杨玉夫、杨万年等十五人伺机图之。七月七日晚,玉夫趁帝熟睡之后,取其防身刀杀之。道成拥安成王刘准为帝,是为顺帝。并自为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总兼军国,大权独揽。
粲、秉不满道成专权,拟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夜举事。事泄,道成抢先下手,杀粲,秉之后,集中力量对付荊州刺史沈攸之。
攸之自以为才略过人,早有异心,道成亦早有准备。元徽三年(公元475年)三月,以张敬儿为雍州刺史,以制攸之。初,攸之有所戒备。后由于敬儿奉事周到,攸之亦以诚相待。五年(公元477年),攸之起事之时,敬儿立即密报建康。
闰十二月,攸之攻郢城(今湖北汉口),历时三十余日不下,道成援兵又将至,攸之军士纷纷逃亡,将帅不能躺。攸之拟撤至江陵,但江陵为敬儿所攻占,相随二万士卒皆散。攸之无所归,升明二年(公元478年)正月,乃逃至华容界(今湖北监利县),自缢于栎林。
饮之之乱平建后,道成又杀数欲反叛之郢州刺史黄回,还先后将明帝嬖臣阮佃夫、杨运长等调迁外地,军国大权进一步集中于道成。三年(公元479年)三月,为相国,封十郡,为齐公。四月,进为齐王,增封十郡。同月二十三日,宋顺帝禅位,道成即皇帝位于建康南郊,国号齐,史称南齐,都建康。
道成气量大,深沉静默,喜怒不形于色。博学,善佯文,擅长草隶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好下围棋。即位后,儒者刘桓建议:“戒前车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因之改革宋孝武帝以后之暴政,朝政较严明,官民始得安业。同时下诏:“二宫诸王,悉不得营立屯邸,封略山湖。”还提倡节俭。身不着精细之物,后宫器物栏杆,以铜为装饰者,皆改射铁。每曰:“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为巩固政权,削除部曲私兵,限制将吏随身护卫人数,下令整顿户籍。又尽除宋宗室之残留者,树齐宗室之势力。
道成在位期间,北魏虽有侵犯,但规模小,边境较安宁。
建元四年(公元482年)三月八日,病死于建康临光殿。在位四年,死时五十六岁。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四月葬于泰安陵(在今江苏丹阳县陵口镇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