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场小说上一章:中国古兵阵
- 官场小说下一章:
五年(公元279年),王浚提出:“孙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炎于是决意伐吴。十一月,以二十万兵力,分六路向吴发起进攻,吴军土崩瓦解。次年三月,王浚军直指建业(今南京市),一举攻入石头(在今南京市西石头山后),孙皓面缚舆榇向晋军投降,天下复归于统一。
自公元190年群雄割据以后,天下崩分凡九十年。全国人口减少四千多万,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全国统一之后,司马炎下诏:“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兵役乃东汉末年以后农民最沉重之负担,免除这种负担,对恢复生产意义重大。并责令郡县劝课农桑,使社会得以安定与复苏,史家誉之为“太康繁荣”。但由于悉去州郡兵,连治安都无法维持。因而到公元301年天下大乱时,无力控制局面。
炎度量大,好听直言,未尝失色于人。泰始八年(公元272年)二月,与右将军皇甫陶论事,陶与之争言。散骑常侍郑徽请罪陶。炎曰:“忠谠之言,唯患不闻,徽越职妄奏,岂朕本意。”遂免徽官。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正月,司隶校尉刘毅说炎不如汉之桓、灵二帝。其理由是“桓、灵卖官铁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炎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敢用有争议之人才,是炎之又一特点。泰始元年,不顾群臣反对,毅然重用有才但父被诛之许奇;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正月,鲜卑树机能攻陷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司马督马隆愿自募勇士三千前往平之,公卿皆言:“小将妄言,不足信也。”但炎仍决定派马隆前往。十二月,隆果斩树机能,收复凉州。
在位初期,注意节俭,诏令祭祀所需牛鼻绳,以青麻代青丝。咸宁四年十一月,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炎焚于殿前,并诏敢有献奇技异服者,罪之。然全国统一后,炎以大功告成,怠于政事,一心享受。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三月,将所俘吴国宫女,诏选五千人入宫,加上原有者近万人。由于宫女过多,炎不知所之,乃乘羊车,任其所往,至便宴寝。而宫女为谋一夕之欢,竞相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羊车。在炎之影响下,公卿外戚皆以奢侈比高低。炎由于极意于声色,遂至成疾。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四月二十日,死于洛阳含章殿。在位二十六年,死时五十五岁。谥曰武皇帝,庙号世祖。五月葬于峻阳陵(在今河南洛阳市北)。
惠帝司马衷
魏甘露四年(公元259年)生,字正度。武帝次子(武帝长子夭折),母杨艳(字琼芝,公元274年死,武帝以艳叔杨骏女杨芷为皇后)。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正月,立为皇太子。
衷生性愚痴。闻蛙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及闻天下饥荒,却曰:“何不食肉糜!”朝野皆知其不堪为嗣。武帝也知其不才,然恃皇孙司马遹明慧,故无废立之意。
武帝病重之时,令中书作诏,以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与侍中车骑将军杨骏共同辅政。对此,杨骏秘而不宣。杨后则乘武帝迷乱之陈,别作诏书,以骏辅政。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四月,武帝死,衷即皇帝位。
杨骏辅政期间,近小人,远贤臣,极为专断,名声不好;又与皇后贾南风争权,朝野恶之。
贾后,大臣贾充之女,长衷二岁,为人妒忌、狡诈、凶残。及衷即位,欲干预政事,但为骏所压制。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正月,密召亮(亮未同意)和楚王司马玮(炎第五子)诛骏,死者数千人。不久,又令玮诛亮,旋以专杀之罪杀玮。“八王之乱”始于此。
初期,贾后委政于有威望有才华之张华,朝野尚安宁。但贾后淫虐日甚,私于太医令程据等;又以竹箱载道上少年入宫。事后,恐其漏泄,又往往杀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三月,毒死太子(非贾氏生)。是以朝政日非,群情愤怒。四月,赵王司马伦(懿第九子)、齐王司马冏(攸之子)起兵杀贾后,诛其同党,伦总揽朝政。
伦素愚庸,所与共事者,皆邪佞之徒。次年正月,伦废衷,自立为皇帝。三月,冏、河间王司马颙(懿弟之孙)、成都王司马颖(炎子)联兵讨伦。四月,伦被诛,衷复帝位。此后,冏、颙、颖、长沙王司马乂(炎子),东海王司马越(懿弟之孙)等,为争权,连年混战,衷实为傀儡,任人摆布。水兴元年(公元304年),随越伐颖。七月,军败荡阴(今河南荡阴县)。衷中三箭,颊伤,失六玺,被颖挟持至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北)。八月,因安北将军王浚之进攻,颖与衷逃奔洛阳。衷至洛阳,又被颙部将张方所控制。张方所部,日事抢劫,繁华洛阳,扫地一空;群情喧喧,无复留意。十—月,张方将衷劫往长安。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六月,又被越挟持回洛阳。十一月十日,衷食饼,中毒,死于洛阳显阳殿(或云为越所害)。在位十七年,死时四十八岁。谥曰孝惠皇帝。十二月,葬于太阳陵(在今河南洛阳市)。
“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公元291-306年),诸王势力消耗殆尽,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人民纷纷起义,各少数民族贵族亦乘机起兵,西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怀帝司马炽
太康五年(公元284年)生,字丰度。武帝第二十五子,母王媛姬。太熙年(公元290年),封豫章王。
炽兄弟二十六人,至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仅存成都王司马颖、吴王司马晏、惠帝及炽等四人。晏才智平庸低下,而炽天姿优美,自幼好学。“八王之乱”时,炽不交世事,门绝宾客,专玩史籍,有誉一时。十二月,议立为皇太弟。炽以清河王司马覃(炽之侄)本为太子,惧不敢受。经典书令修肃说服,方肯接受。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十一月,惠帝死,二十一日,炽即皇帝位。东海王司马越辅政。即位后,关心政事,听政于东堂,每至宴会,与群臣讨论众务,越不悦,要求出藩。次年三月,越出镇许昌。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三月,越回京,令三千人入宫,杀炽之近臣十余人。炽叹息流涕,无可奈何。五年(公元311年)二月,炽密诏征东大将军荀晞讨越。事泄,越忧愤而死。
炽在位期间,各地豪强,据地称雄,人民纷纷起义,各少数民族贵族亦乘机起兵。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成都王李雄在成都即皇帝位,国号大成。但对晋威胁最大者是刘渊和刘聪。刘渊,匈奴人,永兴元年(公元304年),起兵据左国城(在今山西离石县东北),自称汉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称皇帝,国号汉,建都平阳(在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四年(公元310年),渊死,其子聪继位。翌年六月,刘聪攻入洛阳,大肆抢劫,尽收宫人、珍宝,发掘诸陵。经过魏晋百余年经营之洛阳,复成灰烬。炽被俘,遣至平阳。在位六年。六年(公元312年),被聪封为会稽郡公。
次年正月,聪宴请群臣于光极殿,使炽著青衣行酒。晋旧臣悲愤号哭,聪杀之,二月一日,炽遇害。死时三十岁。谥曰孝怀皇帝。
愍帝司马邺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生,字彦旗。武帝孙,吴王司马晏之子,母荀氏,出继秦王司马柬,袭封秦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拜散骑常侍、抚军将军。
五年(公元311年)六月,洛阳倾覆,邺避难于密县(故城在今河南密县城东南)。后与其舅荀藩等南往许昌,途中遇前豫州刺史阎鼎。鼎为挟天子据长安,以号令四方,乃与邺自宛(今河南南阳县)经武关(在今陕西商南县西北)、上洛(今商县),蓝田(今属陕西省),十二月,达于雍城(今凤翔)。次年四月,进入长安。九月,立为皇太子。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四月,怀帝死讯传至长安,邺即皇帝位。
即位之时,长安城中户不满百,蒿棘成林,一片荒凉,百宦采野谷以自存。四年(公元316年)八月,汉大司马刘曜进逼长安。长安内外断绝,人相食,死者大半。太仓仅有曲饼数十,供邺为粥,十一月,食尽,邺乘羊车,肉袒衔壁、舆榇出东门投降。群臣号泣,攀车执邺手,邺亦悲不自胜。历时五十二年之西晋皇朝遂告灭亡。
邺被送至平阳。汉主刘聪以邺为光禄大夫,封怀安侯。圾年十一月,聪出猎,令竖声着戎服,手执戟为前导,百姓闲围观,受尽侮辱。十二月二十日,聪宴请群臣,令邺行酒洗爵。晋臣见此情景多哭泣,有失声者。尚书郎溪辛宾抱邺大哭,聪令推出斩之。聪为绝晋人之望,遂诛邺于平阳。死时十八岁。谥曰孝愍皇帝。
东 晋
(公元317 -420年)
当黄河流域陷入大混乱之时,江南较为平静,中原士族和民众纷纷南逃避乱。建兴四年(公元316年),愍帝被俘,西晋实际上已经灭亡。五年(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之司马睿称王;翌年三月,称帝,都建康,史称东晋。
东晋版图狭小,北方为他族所占领,其交接之地,大抵在今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东晋于公元420年灭亡,经十二帝,首尾一百〇四年。
东晋是西晋之继续。在历时一百〇四年中,北有五胡十六国之相继出现,东晋偏安于江南,又内乱不已,民不聊生。其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十一帝中,无一英明之主。
元帝司马睿
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生于洛阳,字景文。司马懿曾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母夏侯光姬。
在王室多事之时,睿恭俭退让,有度量,名声好。年十五,封琅邪王。元康二年(公元292年),为员外散骑常侍。建武元年(公元304年)八月,其叔父东安王司马繇为司马颖所害。睿恐祸及己,遂乘暴雨之夜潜逃,经河阳(故地在今河南孟县)至洛阳,迎母归琅邪郡(地在今山东胶南、诸城县一带)。
次年八月,司空司马越以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睿请好友王导为司马,委以军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七月,怀帝以睿为安东将军,统管扬州、江南诸军事,‘镇守建康。五年(公元311年)五月,为镇东大将军,兼扬、江、湘、交、广五州诸军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愍帝即位,以睿为左丞相。三年(公元315年),为丞相。四年(公元316年),愍帝见长安即将陷落,令睿统摄万机。此诏,睿于次年二月才收到了。三月九日,睿即晋王位。太兴元年(公元318年)愍帝死讯传至建康,三月七日,睿即皇帝位,史称东晋。
睿名望不高,初镇建康,吴人不附;居久之,士大夫亦莫有至者。王导因而劝睿礼待吴地故老,访问地方风俗,以清静为政,思绪人心。容从之。由是士人来归,百姓归心。睿在王导和大将王敦(导之堂兄)辅佐下,平定江、荆、湘三州,江东得以安定。故时人曰:“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得王导、王敦之助建立东晋皇朝,避免中原战火漫延江南,乃其功劳。然睿胸无大志,才智平常,仅图偏安江南。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愍帝诏睿以时进军。睿以江东方平,未暇北伐为由,予以拒绝。军谘祭酒祖逖要求北伐,睿态度消极。奉朝请周嵩建议先北伐,后称帝,几乎被杀。
用人不当。将善于奉迎之刘隗和酗酒放肆之刁协作为心腹,予以重用,疏远王氏兄弟。早有异心之王敦(王敦手握重兵,树置亲党,排除异己,欲制朝廷)心甚不平,上疏极谏,睿置若罔闻。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月,敦以讨伐刘隗、刁协为名,举兵武昌。三月,攻入建康。睿执协、隗手,流涕呜咽,给其人马,使各自为计。协年老,不堪骑马,又素不得人心,行至江乘(在今江苏句容县北),为人所杀。刘隗逃奔后赵。敦为丞相。
敦既得志,骄横益甚,四方贡献多入其府,将相郡守皆出其门;以沈充、钱凤为谋主(唯二人之言是从),以诸葛瑶等为爪牙。充等胡作非为,侵人田宅, 发掘古墓,剽掠市道。
自此,王敦左右朝政,睿忧愤成疾。闰十一月十日,死。在位六年,死时四十七岁。谥曰元皇帝,庙号中宗。翌年二月,葬于建平陵(在今江苏江宁县鸡笼山)。
睿善书法,是我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
明帝司马绍
元康九年(公元299年)生,字道畿。元帝长子,母荀氏。
绍幼时聪明多知。数岁时,有使自长安来,因而问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绍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元帝宴请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异间者之言乎?”对曰:“举目则见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及长,为人孝友,敬贤礼士,爱抚将士,又喜文辞,善书法,有文武才略,名臣敬佩,远近归心。
建兴初,拜东中郎将,镇广陵。建武元年(公元317年)三月,立为王太子。次年三月,立为皇太子。丞相王敦深知绍是自己篡位之障碍,欲以不孝而废之,由于群臣反对,而未能达到目的。永昌元年(公元322年)闰十一月,即皇帝位。时年二十四。
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四月,王敦为达到篡位之目的,遂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县)。第二年正月,杀忠于晋之周嵩等人,并进兵袭会稽。绍乘王敦病重之机,发兵讨伐,将其击败。不久,王敦病死,其同党王含、钱凤、沈充被诛,威胁东晋之势力遂告灭亡。
战后,绍允许敦家收葬,并拒绝有司关于“王彬等敦之亲族,皆为除名”之建议。其处理原则,是根据事实,而不是根据是不是王氏宗族。王导是王敦之堂弟,由于讨敦有功,照样封赏。
太宁三年(公元325年)闰八月二十一日,死于建康东堂。在位四年,死时二十七岁。谥曰明皇帝,庙号肃宗,葬于武平陵(在今江苏江宁县鸡笼山)。
成帝司马衍
太兴四年(公元321年)十一月生,字世根。明帝长子,母庾文君。太宁三年(公元325年)三月,立为皇太子。闰八月,即帝位,时年五岁。九月,太后临朝称制,司徒王导、中书令庾亮(衍大舅)、尚书令卞壶共辅朝政。然大事咸决于亮。王导为政宽和,颇得众心。庾亮用事专政,为人所不满。
历阳内史苏峻有功于晋,威望甚高,又有精兵万人,武器优良。峻以此自负其强,骄恣日盛,有轻朝廷之志。亮不满,遂以其为大司农,解其兵权。峻拒不受命,勒兵自守。咸和元年(公元326年),亮借故杀峻之好友南顿王司马宗。苏峻与豫州刺史祖约以讨亮为名,于三年(公元328年),攻入建康,逼衍迁于石头(在今江苏江宁县西石头山后)。衍哀泣升车,宫中恸哭。时逢大雨,道路泥泞,左右悲哀慷慨。至石头,被幽禁于仓屋,峻日来丑言,衍仍日读《孝经》、《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