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之残酷统治,激起全国不满,纷纷起兵讨伐。三年(公元192年)四月,司徒王允及吕布杀卓,百姓歌舞于道,城中士女卖珠宝市酒肉以相庆。
六月,卓部李催、郭汜攻入长安。吕布逃走,王允被杀,协落入李傕、郭汜手中。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三月,由于内讧,催胁协出走。次年七月,协被傕部杨奉劫至洛阳。
时洛阳宫室尽焚,州郡又各拥强兵,粮运不至。由是洛阳城中百官,住无所,食无粮,只得依墙壁而卧,采野果以充饥,或饿死于墙壁间,或为士兵所杀。
八月,曹操至洛阳,借口洛阳破坏严重,迎协到许(在今河南许昌市东)。从此,协乃成为曹操手中之物。曹操凭着“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有利政治地位和卓越之政治、军事才能,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征服乌桓贵族,北方归于统一。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十月,曹丕称帝(魏文帝),废协为山阳公。东汉历十二主,凡一百九十六年而亡。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三月六日,刘协死。死时五十四岁。八月,葬于禅陵(在今河南修武县北)。谥曰孝献皇帝。
刘协尚聪明。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长安饥荒,人相食,侍御史侯汶负责救灾,饿死者如故。刘协取米豆各五升以为试验,发现侯汶贪污。又协对操专权不满,且知操不敢废己,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十月之一朝会,谓操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听后失色,汗流浃背。然协自幼受制于人,无有实权,加之才智远不及曹操,故仅能充当一名傀儡。
三 国
(公元220-280年)
东汉外戚宦官之祸乱,及桓、灵二帝尤甚,致政治极为败坏,社会已尽凋残。朝野上下,唯尚权力;各地豪强据地称雄,中国境内之大屠杀,尤以中原地区为烈。兼并之中,最后仅存曹操、刘备、孙权三雄。
公元220年,曹操死,其子曹丕称帝,国号魏;其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国号蜀、吴。鼎足而立,史称三国。
至公元280年,魏、蜀、吴相继灭亡,三国共历六十一年。

(公元220-265年)
魏之创始人曹操破袁尚,得冀州,居于邺。邺,汉之魏郡治所。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操受封为魏公。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操死。十月,其子曹丕废汉称帝,国号魏,都洛阳。所辖十三州,共九十三郡。今之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等省,以及江苏、安徽、湖北之部分,皆在其统治范围之内。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二月,元帝禅位于晋司马炎。魏历五主,共四十六年。
文帝曹丕
汉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冬,生于谯(今安徽亳县),字子桓。曹操次子(长子曹昂于公元197年死于淯水一战中),母卞氏。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为五官中郎将、丞相副。初,操出征,丕及其弟植并送路侧,植发言有章,左右瞩目,操亦高兴;而丕必然若失,不知所为,左右耳语曰:“流涕可也。”及辞,丕涕泣而拜,操及左右皆欷歔,皆以植词多华丽而诚心不及丕,遂定丕为太子。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为丞相、魏王。十月,迫献帝禅位,于繁阳亭(故地在今河南临颖县)即皇帝位,国号魏,都洛阳。
丕五岁学射箭,六岁学骑马,八岁能骑射,尚好击剑,幼时常随曹操出征。喜文学,八岁能作文,才智出众,下笔成章。虽在军旅,手不释卷。为太子时,以著述为务,著有《典论》《太宗论》及诗赋百余篇,现存约四十余篇。所作《燕歌行》是现存最早之七言诗。
丕鉴于东汉宦官和外戚专权之教训,规定“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并立九品官人之法,在州、郡设中正官以选拔人才,开辟士人做官之道路。
丕胸怀狭窄,记小事,报私仇,缺乏政治家风度。为太子时,郭夫人(后封皇后)之弟有罪,丕求情于魏郡西部都尉鲍勋,未能免,而记恨在心;及即位,勋又多次直谏,更加忿恨,后借故杀之。有功于魏之曹洪,家富而性吝啬,丕曾向洪借绢百匹,因未满足而恨之。遂借洪舍客犯法一事以为报复。后由于太后发怒和郭皇后数次求情,乃得免死。
左将军于禁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兵败投降关羽。孙权夺取荆州后,被遣还魏。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见丕,泣涕顿首。丕慰之,拜安远将军,令谒高陵。但又预画关羽战胜、庞德愤怒、禁降伏之状于陵屋。禁见,羞愧发病而死。司马光曰:“废之可也,杀之可也,乃画陵屋以辱之,斯为不君矣!”
又忌曹植之才,始贬其为安乡侯。及为帝,又欲害之,限植七步成诗。植应声立就,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丕虽欲害未成,亦不用植。
在位期间,鄯善、龟兹及于阗王遣使来贡,西域复通。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七日,死于洛阳嘉福殿。在位七年,死时四十岁。六月,葬首阳陵(在今河南偃师西北之首阳山)。庙号世祖,谥曰文皇帝。
明帝曹叡
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四月生,字元仲。文帝长子,母甄氏。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为齐公。次年为平原王。
甄氏被郭后所谮致死,文帝使郭后养之。郭后无子,遂加慈爱。而叡因母事,意甚不平。文帝知之,故未立嗣。后又帝与叡狩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母鹿,命叡射子鹿。叡泣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文帝即放弓矢,为之恻然。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文帝病危,乃立叡为皇太子;文帝死,遂即皇帝位。
叡幼时为曹操所喜爱,常置左右。容貌出众,立发垂地,口吃少言,沉毅好断,强于记忆,一经耳目,终不遗忘。即位之前,不交朝臣,不问政事,专心读书。能诗文,尤长于乐府,与操、丕并称魏之“三祖”。即位之后,政由己出,亲阅吏民上书,一月多至百封,虽有文辞鄙陋,终须识其究竟,毫无厌倦。每审理大案,常亲临听之。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皆服其大略。
性严急,常以轻微之过而致人死罪。督修宫室,限期完成,至期未成者,亲自召问,或有“言犹在口,身首已分。”景初元年(公元237年),与郭夫人同游后园,禁左右不得宣。毛后知之,问曰:“昨日游宴北园,乐乎?”叡以左右泄之,所十余人,赐毛后死。
三年(公元239正月)一日,死于洛阳嘉福殿。死时三十五岁。葬于大石山高平陵(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大石山)。庙号烈祖,谥曰明皇帝。
在位十四年,无所作为。其原因:一是,其治国才能远不及曹操,亦不及曹丕;二是,三国鼎足之势早已形成,且蜀、吴均有一批人才,如诸葛亮、孙权、陆逊等以治理其国家。三是,在位后期,尤以诸葛亮死后,外部压力减少,专心享受,大兴宫室、园林。先治许昌宫,起景福、承光殿,后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高十余丈,致使劳役不止,农桑失业。沉溺于姬妾,后宫数千人,其中不少乃为所夺之人妻。
齐王曹劳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生,字兰卿。明帝无子,养芳为子,宫中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或云:任城王曹楷(操之孙)之子。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八月,封齐王。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明帝病危,以后事嘱太尉司马懿及大将军曹爽,令芳抱懿颈,懿顿首流涕。是日,立芳为皇太子。明帝死,即皇帝位,时年八岁。
初期,曹爽对懿尊如父亲,每事必问,不敢专行;后多树亲党,专擅朝政,屡改制度,又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有如皇帝,珍宝奇玩充满其家,还修建富丽堂皇之地下室,与同党纵酒其间。懿不满,辞以风痹,暗中准备诛爽。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懿乘爽和芳祭陵期间,在洛阳发动政变,诛灭曹爽集团,大权落入司马懿手中。
曹芳十岁初通《论语》,但及青春年壮之时,不理政事,生活荒淫无度,或同群妾游宴于后园,或留宿六宫家人于内房。
六年(公元254年)正月,芳与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皇后父)密谋以太常夏侯玄代大将军司马师(懿长子)。事发,师怒,先杀丰,继捕玄、缉,皆夷三族,废杀皇后张氏。九月,师废芳,归藩于齐。芳在位十六年。晋初封为邵陵县公;泰始十年(公元274年)死,时年四十三岁。谥曰厉公。
高贵乡公曹髦
正始三年(公元242年)九月二十五日生,字彦士。文帝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五年,封郯县(今山东郯城县)高贵乡公。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九月,齐王曹芳被废。大将军司马师欲立彭城王曹据(文帝之子),郭太后以“彭城王,我之季叔也,今来立,我当何之”为出,要求改立文帝之长孙曹髦为帝。群臣同意太后意见。十月,曹髦即皇帝位于洛阳太极前殿,司马师辅政。翌年,师死,其弟司马昭继任大将军,总揽朝政。
髦少好学,成熟早,善书画。甘露元年(公元256年)四月,髦年十六,与太学诸儒生讨论《尚书》、《易经》及《礼记》,诸儒莫能及。
髦即位之时,百官皆欣欣然,以髦“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曹操)”。然因权握于司马昭之手,朝廷上下皆司马氏之人,不能有所作为。髦对受制于人,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五年(公元260年)五月七日,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经认为不可能成功,沈、业则奔走告昭。髦决心除昭,遂率僮仆数百人,鼓噪而出,终被昭之舍人成济刺死,死时十九岁。以王礼葬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瀍涧之滨,百姓相聚而观之,曰:“是前日所杀天子也。”或掩面而泣,悲不自胜。
元帝曹奂
正始七年(公元246年)生,字景明,原名璜。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封安次县(属今河北省)常道乡公。
五年(公元260年)五月,曹髦被杀,公卿议立曹奂为帝;六月,奂到洛阳,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在位期间,政事皆决于大将军司马昭。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八月,司马昭派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锤会、雍州刺史诸葛绪统兵十八万,分三路进攻蜀国。十一月,蜀主刘禅投降。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昭死。十二月,奂被迫禅位于昭之子司马炎,废为陈留王,迁于邺(故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魏经五主,凡四十六年,至此被晋灭亡。晋太安元年(公元302年)奂死,死时五十七岁。谥魏元皇帝。

(公元221-263年)
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刘备即皇帝位,都成都。以复汉为旗号,故国号汉,史称蜀汉,通称蜀。三国中,蜀国最小,所辖之地,有益、梁两州,共二十二郡。今之四川全省及陕西南部,湖北、湖南西部,贵州、云南北部,皆在其势力范围之内。
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十一月,亡于魏。经二主,凡四十三年。
昭烈帝刘备
汉廷熹四年(公元161年)生。字玄德,涿县(属今河北省)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裔,父刘弘,母林氏。
刘备身高七尺五寸,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少孤贫,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十五岁,同辽西公孙瓒师于名儒九江太守卢植,但不好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善与人相处,好结交豪杰,青少年争相附之,尤与关羽(今山西临猗县人)、张飞(今河北涿县人)相友善,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初期,刘备由于得到中山(今河北唐县、定县一带)大商人张吐平、苏双之资助,得以在涿县组建军队。继而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军,于战斗时负伤,由于佯死乃得逃生。因以军功,为中山安喜尉。此后常寄人篱下,先依大将军何进,后转中郎将公孙瓒处,旋又投靠陶谦、吕布、曹操、袁绍等人。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被曹操击败于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一带),遂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待之甚厚,使驻新野。
十二年(公元207年),襄阳司马徽、颖川徐庶荐诸葛亮于刘备。备三顾襄阳隆中,登门向年仅二十七岁之诸葛亮求教。诸葛亮纵论天下形势,建议占荆、益两州,安抚西南各族,内修政治,外联孙权,待机统一中国。此乃若名之“隆中对”。从此,诸葛亮即为刘备之得力助手和主要谋士。
次年春,孙权占领江夏(治所在今湖北黄岗县)。此时,曹操已平定冀州,征服乌桓,遂于七月,率兵南征,与孙权争夺荆州。迫于大军压境,刘表(八月死)之子刘琮于九月投降曹操。时在樊城之刘备狼狈南逃。曹操以精骑五千追至当阳(属今湖北省)长坂,刘备弃妻子,率数十骑脱逃,后转赴夏口(今汉口)。
孙权为夺取荆州,抗拒曹操进攻,接受了鲁肃关于联合刘备,共治曹操之建议,并派鲁肃会晤刘备。此举正与“隆中对”相合,刘备欣然同意,派诸葛亮会孙权于柴桑(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决定联合抗曹。由于孙权、刘备之共同努力,十一月十三日,大败曹军于赤壁(在今湖北蒲圻县西北36公里处)。
赤壁战后,志在略取荆州之刘备,遂引兵自夷陵(在今宜昌市东南)向江南,占领武陵(今湖南常德市)、长沙、桂阳(今湖南郴州)、零陵四郡。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刘备亲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见孙权,以人多地少为由,求荊州。孙权同意以荆州借刘备。至此,三国鼎足之势基本形成。
刘备据荆州之后,又积极谋取益州(故地大部在今四川省境内)。孙权也想谋取益州,刘备决意抗拒,谓吴国丹阳太守孙瑜曰:“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曹操向汉中进兵,益州牧刘璋内心恐惧,遂接受别驾张松建议,决定迎刘备入蜀。十二月,刘备入蜀,驻军葭萌(在今四川广元县南),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次年十二月,刘备为援孙权抗曹,求璋调兵一万及军需物资。璋给兵四千,物资给半。刘备以此作为借口,进据涪城(今四川绵阳县);十九年(公元214年)闰五月,破雒城(今广汉县),进而围攻成都,刘璋投降。
刘备进入成都后,对刘璋部属,无论效忠于刘璋,抑为反对刘璋者或系刘璋之亲戚,均一视同仁,各尽其才,由是益州人心大定。
刘备取得益州之后,孙权索要荆州。双方为此而引起战争,后议定以湘水为界,但矛盾仍未解决。
次年,曹操取得汉中及巴诸地,此举危及益州之安全,刘备决定进攻曹操。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刘备占据汉中。七月,自立为汉中王。
是年,当关羽率主力北攻魏军时,孙权则乘机进攻关羽。十二月,擒杀关羽于漳乡(在今湖北当阳县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