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场小说上一章:遗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
- 官场小说下一章:战国令书制作研究
以平民初除为吏,如下简:
〼间田武阳里,年三十五岁,姓李氏,除为万岁候造史,以掌领吏卒为职
敦2190①
居延金□里张□□年卅五,地节四年二月丁卯,除为甲渠吞远隧长,代高外人。
EPT57:83
上述各简,所任的官职有尉史、斗食令史、候造史、隧(燧)长等。据陈梦家先生考证,这些都是不入秩的小官吏,仅有600俸钱。可见,平民初除为吏,都是职位、俸钱较低的小官职,这也符合现代参加工作的规律。
——————
①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敦煌汉简》,中华书局1990年版。
(2)除吏的条件
尉史张寻,文毋害可补〼 110•22A
就 110•22B
〼阳里公乘訾千秋年卅五,伉健可授为临之隧〼 EPT65:430
肩水候官始安隧长公乘许宗,中劳一岁十五日,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文,年卅六,长七尺二寸,觻得千秋里家去官六百里 37•57
肩水候官候史大夫尹□劳二月廿五日,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文,年廿三岁,长七尺五寸觻得成汉里 306•19
上述各简可见被除为吏的条件有:其一,文笔好,即“文毋害”,是对主办人员事后的评价;其二,身体好,即“伉健”;其三,“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
值得注意的是“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字句,说明了这是汉代任用基层官吏的重要条件。它包括:第一,作为国家的基层官吏必须"能书",即必须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这与《史记•项羽本纪》“学书”的记载是一致的。第二,必须具备“会计”的能力。《后汉书•灵思何皇后纪》附《王美人》:“聪敏有才明,能书会计。”注:“会计谓总会其数而算。”即必须有管理财物及出纳等事务的能力。第三,“治官民”,即从事行政管理的能力。第四,“颇知律令”,即必须熟悉和通晓国家的法律政令。这一条件,同秦代任用基层官吏的条件是一脉相承的。例如秦简《语书》就提出:“凡良吏明法律令,事无不能也。”这一继承的关系,不仅在政治制度史上,而且在思想史上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必须指明的是,上述四个条件,是具备法律强制性意义的。如:
任小吏忘□为中程,甚毋状,方议罚,檄到各相与邸校,定吏当坐者言,须行法。
224•15+224•14+55•13
“程”,是秦汉时期的一种法律形式。《韩非子•难一》:“中程者赏,弗中者诛。”中程,即合乎法律规定。上简所说的“任小吏”的法律规定,就是前述四项条件,如违背了这些条件,则要“议罚”并“定吏当坐者”,即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
(3)除吏的档案
□夫范处年廿六,永始二年五月甲辰除,史。 EPT50:41
居延甲渠塞有秩候长,昭武长寿里公乘、张忠,年卅三,河平三年十月庚戌除,史。EPT51:11
居延甲渠第二隧长,居延广都里公乘、陈安国,年六十三,建始四年八月辛亥除,不史。 EPT51:4
甲渠守候长,居延鸣沙里公乘、尚林,年五十,建武六年正月壬子除。
EPT68:77
襄泽隧长,昭武宜众里阎乐成,本始三年九月辛酉除。 10•36
书佐郭外人,元凤二年十月庚申除。 116•16
“史”或者“不史”,指官吏能否从事文书工作①。上述各简可见,被除者的年龄、籍贯、所任官职、除吏时间、史或不史等状况都要一一详细记录,这样完整记录的人事档案有利于对官吏实行有计划、有针对的管理。
(三)兼领
此类主要有守、兼、行、领、兼行等方式。在某些官位缺员或某些重要的事务需要有官吏负责的时候,多采用这种任命方式。兼和领都表示身有两职以上,但内容和含义完全不同。兼是兼职,有长兼和权兼之别,可以低官假行,也可以高官判带、同级互兼,这都是权宜的办法,以避免官位缺员时耽误工作。领则是主管,有一定的实际权力,能够起到主要负责人的作用,如领尚书事、领城门兵、领盐铁事等。
1.守
守,署理也。《说文解字》“宀部”曰:“守,守官也。”段注曰:“《左传》曰:‘守道不如守官。’《孟子》曰:‘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汉书•王䜣传》:“胜之使还,荐诉,征为右辅都尉,守右扶风。”《后汉书•王尊传》:“征为谏大夫,守京辅都尉。”在汉代,与官吏任用有关的“守”主要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官吏初除称守,试职之意,满岁为真,方为实职;其二是暂时代理某职。汉简中所出现的“守”字,以上两种含义都有。第一种意义的“守”就
——————————
①李天虹:《居延汉简所见侯官少吏的任用和罢免》,《史学集刊》,1996年第3期。
不再细论,下文主要考虑第二种意义的“守”即暂时兼任某官的情况。如下简:
守大司农光禄大夫臣调,昧死言,守受簿丞庆,前以请诏使护军屯食,守部丞武〼以东至西河郡十一农都尉官二调物钱谷漕转耀□民困乏愿调有馀给〼
214•33 A
建始二年 尽平 且尽
214•33B
此简中所见“守大司农”的“调”的人名,在《百官表》“永光二年”条中有“光禄大夫非调为大司农”,汉简文中写“臣调”说明是上奏文。大司农是九卿之一,满岁为真的规定也可适用,但是这里的“守”字和试守的状况似乎有所不同。这里的“守”是已经有本官本职而“守”他职,执行其事务①,由此可见此处的“守”具有兼任的意义。另有下简:
第二隧长史临,今调守候长,真官到,若有代,罢。EPF22:248
据此简所说,“调守候长”是因为候长之职暂时无人充任,若有正式任命的候长到任则停止所“守”的候长事。汉代官吏分“守”和“真”,试守一年胜任者可为真。不过这里的“真”似乎不是指试用一年后的职官,而是指经过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可见“守”有兼任、暂时代理之意。
尉史调守令史,备盗贼为职,候长政敝敞以建武三年 EPT48:10
令史、尉史是候官一级的属吏(塞尉下也有尉史),因此该简应为候官一级的文书。令史是主文书的职名,尉史巡行徼塞,他们秩次与月俸都相同,为斗食一级的官吏②。
万岁候长何宪,守卅井塞尉。 EPF22:257
第十守士吏李孝,今调守万岁候长有代罢。 EPF22:256
从简牍文书的内容来看,上述简应属于部文书。据陈梦家《汉简缀述》考证:塞尉秩二百石,月俸二千钱,乃候的属吏,位次在候长之上;士吏、候长都是月俸一千二百钱,秩皆比二百石。候长可以是文吏也可以是武吏,是候与塞尉一同统辖部的长官,直接领导诸部事务。士吏是塞尉属吏遣驻
——————————
①[日]大庭脩:《秦汉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28页。
②陈梦家:《汉简缀述•汉简所见奉例》,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5页。
于部的武吏,督烽火、候望、盗贼之事①。
第十四隧长李孝,今调守第十守士吏。EPF22:252
候客民王凤,乘要虜隧长薛立乘今守士吏 308•38
第廿二隧长褒,调守临木候史,诣官。正月辛巳下晡入。 86•24
高望隧长贾苍,今守候长。 敦1889
由简的内容反映出上述简是燧文书一级。燧长秩“百石以下”,月俸六百钱,益俸后九百钱;士吏秩比二百石,月俸一千二百钱。候史是候长的属吏,其秩次、俸钱与燧长大体相同,同为佐史一级的官吏。而候长为燧长的上级直属官吏。可见燧长所“守”之职,可以是上级的侯长、士吏,也可以是同级的侯史。
通过对以上诸简的分析,可以看出,“守”确有代理之意,其使用范围从中央到基层在官吏任用时都适用,这种现象似为定制。
2.兼
兼,同时进行几件事。《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并宇,兼听万事。”在汉代,乃是以本官之职而兼任其他官职。《汉书•王莽传》:“县宰缺者,数年守兼。”师古曰:“不拜正官,权令人守兼。”《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汉书•赵充国传》:“擢为后将军,兼水衡如故。”《后汉书•腾抚传》:“初仕州郡,稍迁为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以其能,委任郡职,兼领六县。”汉简中的“兼”明显具有兼任之意,如下简:
元始三年八月甲辰朔丁巳累虏候长□塞曹史塞曹史塞曹史塞155•14A
兼仓曹塞曹史并再拜言肩水都〼〼 155•14B
五年正月癸未,守张掖居延都尉旷行丞事,骑司马敏告兼劝农掾、兵马掾〼 16•10
此二简为都尉府文书。仓曹史、塞曹史皆不见于史传。《金石萃编•
——————
①王国维、罗振玉:《流沙坠简》烽燧类第四十简考释曰:“士吏者主兵之官,所辖不止一隧,故序于候长之上。”《考证》1•38曰:“候官缺,士吏行其事,不言近次,是则士吏之于候官,亦犹长史之于太守,分当所辖,不更言资历也。”此二说俱不太确切。
汉十八》,“曹全碑阴”有塞曹史杜苗、吴产二人题名。塞曹史大概是管理塞上之事,为边郡太守特置之曹①。仓曹史,《隶释》卷五“张纳碑阴”有“左仓曹史充国杨徐,右仓曹史江州尹裴”的题名。由简34可补充史传之遗漏。劝农掾和兵马掾,《后汉书•百官志》曰“各署诸曹掾史”,本注曰:"诸曹略如郡员,五官为廷掾,监乡五部,春夏为劝农掾,秋冬为制度掾。”兵马掾,可能为边郡特设之官吏,史传有记载。《后汉书•刘茂传》:“(元初)[延平]中,……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后汉书•高句骊传》“蔡讽等追击于新昌,战殁,功曹耿耗、兵曹掾龙端、兵马掾公孙醺以身扦讽,俱没于陈,死者百余人。”简16•10同样可补充历史典籍记载之不足。
遮虏隧长左众,今兼定新隧长。 敦262
兼第四、第七隧长庄建召诣官,五月己卯下铺入。 EPT65:198
〼庚申,隧长武兼尉史,问〼 231•31
吞远隧卒贾良,不在署,谨验问吞远候长谭,兼候史、吞北隧长衰辞曰:
“十二月五日,良” EPT59:69
〼□□□□肩水候官□□张普坐不日迹□〼 73EJT23:361A
〼/掾忠兼狱史敞〼 73EJT23:361B
千人兼禄福长守丞沙头尉章移居
□守令史房 73EJT37:26
上述各简应为燧一级文书。由简的内容可知:第一,燧长之间可以兼职,如简敦262、EPT65:198。第二,燧长兼尉史,尉史是候官的属吏,塞尉下也有尉史。《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引《汉律》曰:“近塞郡皆置尉,百里一人,士史、尉史各二人巡行徼塞也。”《史记•匈奴列传》:“是时雁门尉史行徼。”尉史是斗食一级的官吏,燧长是佐史一级的官吏,秩次皆为“吏百石以下”,他们月俸也相同,所以他们应属同级。第三,燧长兼候史。候史是候长的属吏,其秩次、俸钱与燧长大体相同,同为佐史一级的官吏。由上可知,燧长一级的官吏所“兼”之职,皆为同级的小官吏。
——————————
①陈直:《居延汉简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03页。
3.行
行,官缺则卑者摄为之。《说文解字》“行部”曰:“行,人之步趋也。”段注曰:“步,行也。趋,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谓之行。引申为巡行、行事、德行。”依汉制,乃是官缺未补,暂时由他官摄行之意。《汉书•张汤传》:“汤数行丞相事。”《汉书•霍光传》:“行大鸿胪事。”《后汉书•寇恂传》:“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从文献和汉简中可见该官职实际上皆有人充任,只是因为疾病、外出或其他缘故而不能执行职事,就由他官行某事①。
(1)行政系统
正月辛丑,御史大夫定国行丞相事,下小府中二承书从事,下当用者如诏书,书到言/属实令史元 EPT53:66A
及及及及及及及长子及 EPT53:66B
简EPT53:66AB为中央文书。“御史大夫定国”,是宣帝时御史大夫于定国。据《百官公卿表》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五月,于定国为御史大夫,次年五月迁为丞相。简文时间是正月辛丑,应是甘露三年正月辛丑,此时的丞相为黄霸,黄霸于三年三月己丑薨。可推正月时黄霸已经不能理事,故由御史大夫于定国代其行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位略低于丞相,此也是低官行高官事的一种情况。
〼月甲午朔己未,行河西大将军事,凉州牧、守张掖属国都尉融使告部从事,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太守,张掖、酒泉农都尉,武威太守言:“官入奴许岑”
EPF22:825A
〼祭酒永从事主事术令史霸 EPF22:825B
该简为郡文书。窦融的官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特殊情况。据《后汉书•窦融列传》载,“行事”乃五郡官员推举,后经东汉政权予以追认,但时间不长,窦融即去京任职。
十二月辛卯,禄福狱丞博行丞事,移过所,如律令/掾海守
495• 12+506 20A
建平五年十二月辛卯朔庚寅,东乡啬夫护敢言之。嘉平里〼
——————————
①汪桂海:《汉简丛考(一)》,《简帛研究二〇〇一(上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愿以令取传谨案:忠等毋官狱征事谒,移过所县邑门亭河津关毋苛留敢言之。十二月辛卯禄福狱丞博行丞事移过所如律令/掾海、守令史众
禄福狱丞印 495•12+50620B
由以上简的内容看,为县文书。狱丞,不见于《百官公卿表》,《汉书•薛宣传》有“阳翟狱丞”的记载,《汉书•于定国传》有“(定国)其父于公为县狱吏”,则狱丞、狱吏皆为县令之属吏,这里的狱丞所行的当为县丞事。
(2)军事系统
①太守府文书
三月丙午,张掖长史延行大守事,肩水仓长汤兼行丞事,下属国农部都尉小府县官承书从事,下当用者如诏书/守属宗助府佐定 10 • 32
建昭二年九月庚申朔壬戌,敦煌长史渊以私印行太守事,丞敞敢告部都尉卒人,谓南塞三侯、县、郡仓,令曰:敦煌、酒泉地势寒不雨,蚤杀民田,贷种稠麦皮芒厚以廪当食者,小石…… Ⅱ0215③:46①
〼戊子,酒泉库令安国,以次行大守事,丞步迁谓〼 19•8A
亖月已丑张掖库宰崇,以近秩次行大尹文书事,长史丞下部大尉官县承书从事,下当用者有犯者,辄言如诏书到言,兼掾义兼史曲书吏迁金 EPT59:160
二月辛亥茂陵令守左尉亲行丞事/掾充 73EJT37:523A
茂陵左尉 73EJT37:523B
“近秩次”:在汉代,在什么位就有什么秩。石数越大即表示地位越高,石数中表现出来的秩的顺序,即秩次。近秩次即所享用的石数相近,地位相近。长史为太守之副手,掌兵马。库令,太守府下所属有仓库,其长官为令。《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复立元弟上郡库令良。”长史和库令为同级官吏。简中的“库宰”:宰,新莽时期相当于两汉县令长级官员。《汉书•王莽传》:“始建国元年,莽改县令长曰宰。”库宰,新莽县库之主管。可见,行太守事的是其太守府系统的下属官员。
十月丁卯,张掖大尹融、尹部骑司马武行长史事,丞博移后□□行库事
————————
①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如律令书掾戎兼属护书佐定 EPT59:338
十一月丁卯,张掖大守奉世、守郡司马行长史事,库令行丞事,下居延都尉昭武酒泉大守□ 505•3
〼□武贤、司马如昌行长史事,千人武疆行丞事,敢告部都尉卒人谓县写重如〼卒人/守卒史稚守属奉世 EPT51:202
十月辛酉,将屯偏将军、张掖大尹遵,尹骑司马武行副咸事,试守徒丞、司徒徒〼循下部,大尉、官县承书从事,下当用者如诏书,书到言。兼掾义、史冯、书吏〼
EPF22:65A
建始二年八月丙辰朔壬申,敦煌太守延、守部侯疆行长史事,丞义谓县□……羌胡众数遣在道,马谷使外国今少,恐乏,调给仓谷,大司农□□□□……
Ⅱ0114②:291
简EPT59:338、EPF22:65A中的“骑司马”,是“骑兵司马”之简称,因兵种而设①。简505•3中的“郡司马”,可能为太守丞、长史下之属官②。简EPT51:202中的“尹副咸”,李均明等认为,当为尹副贰之误,咸、贰形近③。尹副贰,新莽郡大尹之副手。《说文解字》:“贰副益也。”段注:“《周礼》注:副,贰也。”尹副贰相当于西汉之太守丞,于边郡又相当于长史。简EPT59:338、505•3、EPT51:202中的“长史”,新莽时郡大尹副手,承自西汉《汉书•百官公卿表》:“郡守,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由上可知,长史是边郡掌兵马的武职,行长史事的有身为武职的城司马、骑司马、郡司马以及部侯等。
十一月丁卯张掖大守奉世、守郡司马行长史事,库令行丞事下居延都尉昭武酒泉大守□ 505•3
□□□□□□领库以私印行事,仓啬夫广汉行丞事,告尉谓督送隧史禹、亭长宾等写移书到,各缮治道桥,谨过军书、邮书,吏常居亭署,毋令有谴,毋忽。如律令。/掾舜、令史奉亲。(A) V1309④:40
————————
①陈梦家:《汉简缀述》第43-44页:“城骑千人则当为骑兵”,又“司马与骑司马,犹千人与骑千人”,可备一说。《合校》57•29见“司马宜昌将骑百八十二人从都尉追”,则司马也率骑兵。
②陈梦家:《汉简缀述》,第38页。
③饶宗颐、李均明:《新莽简辑证》,(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第135页。
月甲申,敦煌太守快、长史布施、骑千人定舜行丞事,敢告部都尉卒人,谓县,督盗贼史□世□□□□□副护书到,各□□□□□泻□捕部界中,得以书言,毋有令史,廷邮报相监…… Ⅱ0314②:315
敦煌太守弘、长史章、守部候修仁行丞事,敢告部都尉卒人
Ⅱ0216②:868
库令,太守府下所属有仓库,其长为令。《汉书•成帝纪》:"上郡库令良为王。”注云:“《汉官》北边郡库,官之兵器所藏,故置令。”仓啬夫,仓库工作的小吏。此处库令和仓啬夫所行丞事应为太守丞事。后简是太守、长史和骑千人共同署名由太守府出具的追捕逃犯的公文。督盗贼史,郡府官名。《后汉书•舆服志》:“公卿以下至县三百石长导从,置门下五吏、贼曹、督盗贼功曹,皆带剑,三车导。”综上所述,可行太守丞事的有库令、仓啬夫、骑千人以及部候等。这里的库令和仓啬夫是太守府下属官吏,而骑千人和部候是都尉府下属官吏。由简文Ⅱ0314②:315、Ⅱ0216②:868内容看,都是太守府发布的紧急公文,需要都尉府共同协查,因此会有都尉府官吏与太守府官吏联合署名发布公文。
②都尉府文书
八月戊辰,张掖居延城司马武,以近秩次行都尉文书事,以居延仓长印封,丞邯下官县承书从事,下当用者,上赦者人数罪别之如诏书,书到言毋出月廿八,掾阳、守属恭、书佐况。 EPF22:68
永始三年三月辛亥,居延城司马谭,以秩次行都尉事〼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 140•2
七月丁未,敦煌中部士吏福,以私印行都尉事,谓平望、破胡、万岁候官
写移檄到 敦1367
五月乙酉,张掖肩水司马德行都尉事,丞胜胡谒侯写 令/属相 558•3
神爵元年四月癸未朔乙酉,张掖肩水肩水候以私印行
神爵元年四月癸未癸未朔乙酉,张掖肩水都君丞卿 306•4A+5•9A
神爵元年四月癸未朔乙酉张掖肩水 306•4B+5•9B
“秩次”与“近秩次”意义同,前面已有论述。简EPF22:68、140•2中的“城司马”,《墨子•号令篇》:“城守司马以上,父母昆弟妻子,有质在主守,乃可以坚守。”据此城司马在战国已有之。都尉所在之城设城尉,城司马应为城尉之属官。候、城司马、司马、士吏、令史皆为都尉之属官。由此,都尉出缺时可由其下属官代行其事。
五年正月癸未,守张掖居延都尉旷行丞事,骑司马敏告兼劝农掾、兵马掾〼
16•10
都尉事,司马丞登行丞事,谓肩水候官写移檄到如大守府檄书律令/卒史安世属乐世书佐延年 121C
五凤元年四月癸卯,□□□部司马专行都尉丞事,掾敢告之,今甲午始武通望候长郑人诣府言 敦1604
□□张掖居延都尉博、城骑千人行丞事,谓官写移书到务如大守府牒律令。掾博兼守属弘书佐政 EPT43:12
〼□武贤、司马如昌行长史事,千人武疆行丞事,敢告部都尉卒人谓县写重如〼卒人/守卒史稚守属奉世 EPT51:202
上述各简,所“行丞事”应为都尉丞事。上级的都尉可代行其丞事;秩次、俸禄皆低于都尉丞的武职司马丞、城骑千人、千人也可行其事司马与都尉丞秩次、俸禄皆相同,则同级的武职官员也可行都尉丞事。
初元五年四月壬子,居延库啬夫贺,以小官印行丞事,敢言〼 312•16
建平二年八月乙卯朔辛酉肩水库啬夫赏以小官印行城尉事移肩水金关
73EJT37:1068
库啬夫,由简可知应当为居延都尉府下的库,库啬夫为库令之属吏。库啬夫所“行”为都尉丞事。小官印乃半通,秩在二百石下,《汉旧仪》曰“二百石以上皆为通官印”,可证。所以月俸720钱的关啬夫当秩百石,与卒吏同。《汉书•兒宽传》注引《汉注》曰“卒史秩百石”与汉简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