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场小说上一章:南怀瑾先生讲中国智慧系列二《中国有文化》
- 官场小说下一章:刘备传
第一,荆州感到了严重威胁,从而促进了荆州内部的分化,一股以韩嵩、蒯越、傅巽、刘先、李羲、王粲等为主干的亲曹势力迅速增长;
第二,刘表骤失江夏,心情受到打击,病情迅速恶化,于是一场兄弟争立的斗争愈演愈烈,内部分裂,从而导致荆州不能自保成为必然;
第三,曹操得到信息后,受到了意外刺激,使他北征乌桓回邺后,稍事休整,深恐落在孙权之后,迅速南下,谋取荆州;
第四,刘备、诸葛亮利用吴兵西来以及刘琦、刘琮兄弟斗争的机会,抓紧机会巩固和扩展势力,军控樊城和汉水襄樊以下水路,觊觎荆州之变。
第四章 赤壁之战
孙权“因北方多务”之机顺利剿灭黄祖以后,并没有回师东下,而是坐镇柴桑,除使贺齐率领部分军队镇压黟、歙山越,部分军队防曹操于合肥以外,其主力军队大部布置在柴桑至夏口一线和鄱阳湖以西地带。
毋庸讳言,孙权在觊觎荆州。这是他的既定方略,他在谋划实现鲁肃所献的“帝王之策”:“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①他在憧憬甘宁为他绘制的美好远景:“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②
孙权既知荆州对自己很重要,又知曹操北征乌桓以后的下一个目标必是荆州。因此,他以“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为指导思想抓紧时间积极备战。
曹操早在讨伐袁氏兄弟的时候,就曾一度南向示兵,给刘表施加压力,以促进荆州内部的分裂,给亲曹势力的发展以鼓励和支持。及至北破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满怀胜利的喜悦,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初回到邺城后不久,便传来了孙权已经
——————
①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②《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剿灭黄祖的消息。他甚感时不我待,所以不俟休整,也立即开始了南向用兵的准备。
孙权谋取荆州的野心既然已经明显暴露,刘备在荆州的势力也日渐坐大,曹操则想抢在孙、刘之前拥有荆州,因此荆州成为曹操、孙权、刘备争夺的焦点。他们展开了谋取荆州的“赛跑”。然而,孙权终因势力不及而后曹操一步。
一、战前形势和孙权的战略调整
在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战争的时候,全国军事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吕布、袁术、袁绍父子先后被消灭了,乌桓被征服了,能够继续与曹操为敌者,主要是南方的三个地方军事集团:一是荆州刘表,二是江东孙权,三是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另外,还有益州刘璋和西北方面的张鲁、马超和韩遂等。
荆州内变,孙权谋有荆州之地
历史表明,正当曹操、孙权、刘备的势力日渐壮大和发展的时候,荆州牧刘表统治十八年的荆州却已积弱难返了。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长沙太守孙坚攻杀荆州刺史王叡,朝廷即以刘表为荆州刺史。刘表在蒯越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南,遂有“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之地和“带甲十余万”之众。初期颇有政绩。史载,刘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所以在北方连年战争的时候,而荆州是相对稳定的。兖、豫诸州及关西“学士归者盖有千数”。《刘镇南碑》对于他的政绩还夸张地说:“劝穑务农,以田以渔,稌(音 tú,稻)粟红腐,年谷丰伙。江湖之中,无劫掠之寇,沅湘之间,无攘窃之民……当世知名,辐而至,四方襁负,自远若归,穷山幽谷,于是为邦,百工集趣,机巧万端,器械通变,利民无穷。邻邦怀慕,交、扬、益州,尽遣驿使,冠盖相望。下民有康哉之歌,群后有归功之绪。”然而刘表乃一儒人,胸无大志,谋无远虑,不习军事,试图“爱民养士,从容自保”。①
曹操定冀州、征乌桓时,刘备曾建议他乘机袭击曹操的后方。他不听。曹操避免了两面作战之忧,刘表在客观上为曹操取得北方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及至曹操还邺,刘表才开始认识到大事不好了,不无后悔地对刘备说:"不用君言,故失此大会也”。②
建安八年以后,荆州形势迅速陷入严重危机。
第一,离心力——亲曹势力左右政局。刘表周围逐步形成了以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大将蒯越、东曹掾傅巽等高层领导为代表的亲曹集团。这是一批很有政治头脑的人物。他们深知曹操必成气候,刘表很难自保,因而试图说服刘表依附曹操,从而获得个人的巨大利益。
《三国志•刘表传》记载,早在曹操与袁绍争雄河北的时候,韩嵩、刘先等即对刘表说:“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
————————
① 参见《后汉书•刘表传》。
② 《三国志•魏书•刘表传》注引《汉晋春秋》。
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大将蒯越也竭力附和,劝刘表归附曹操。刘表一度被这些人说得有点动了。因此,“表狐疑,乃遣(韩)嵩诣太祖以观虚实”。《傅子》载,行前刘表对韩嵩说:“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韩嵩再次乘机进言:“以嵩观之,曹公至明,必济天下。将军能上顾天子,下归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国实受其祐”;并且非常聪明地为自己留下后路,对刘表说,如果你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那么我有话说在前头,假设我到京师,天子给我一官,我就成了“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了,“在君为君,则嵩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果然,曹操以朝廷的名义“拜嵩侍中,迁零陵太守”。韩嵩回来以后,大讲曹操“威德”,并劝说刘表“遣子人质”。刘表大怒,以为韩嵩“怀贰”,所以尽为曹操说话,于是“大会僚属数百人,陈兵见嵩,盛怒,持节将斩之”。韩嵩“具陈前言”。刘表妻子蔡氏也为说情:“韩嵩楚之望也,且其言直,诛之无辞”。刘表在“考杀随嵩行者”以后,确知“嵩无他意”。但他嫉怒难平,不肯无罪释放,依然将其关押了起来,“弗诛而囚之”。
这股亲曹势力,内抗刘备,支持刘琮,削弱刘琦,外慕曹操,成为曹操南下荆州的实际内应。历史的时间表证明,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兵出宛、叶;八月刘表病死,刘琮继为荆州牧;九月曹操兵到新野,遂至襄阳,刘琮便投降了。刘琮为什么这样快就投降了呢?固然,曹操统一北方的震慑力不可低估。但荆州亲曹势力的内蚀作用更是重要。据载,大将蒯越、刚刚官复原职的韩嵩,以及东曹掾傅巽等一齐劝说刘琮投降曹操。刘琮心存侥幸,说:“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何为不可乎?”傅巽回答说:“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国家,其势弗当也;以刘备而敌曹公,又弗当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兵之锋,必亡之道也。”傅巽进一步分析,指出刘备是靠不住的:“将军自料何与刘备?”琮说:“吾不若也。”巽说:“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则备不为将军下也。愿将军勿疑。”①文士王粲说得更干脆:“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在仓卒之际,强弱未分,故人各各有心耳。当此之时,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观古今之成败,能先见事机者,则恒受其福”,“如粲所闻,曹操故人杰也,雄略冠时,智谋出世”,要想保己全宗,长享福祚,只有“卷甲倒戈,应天顺命,以归曹公”,才是“万全之策”。② 就这样,刘琮被亲曹势力说服了,曹操军到襄阳,便乖乖举州投降了。刘琮被曹操另行安排为青州刺史,封列侯。蒯越等十五人如愿以偿,都被封侯,并授以中央要职,蒯越为光禄勋,韩嵩为大鸿胪,李羲为侍中,刘先为尚书令,王粲为丞相掾,其余人等亦“多至大官”。③
综上可见,赤壁之战以前,孙权尽管兵临夏口,但要前进夺取荆州,必将遭到以亲曹势力为中心而团结起来的各路军事力量的反抗。所以,他的条件远远不及曹操,虽然兵陈荆州边界,但不能遽然发动,只能是一种窥机而动的态势。
第二,分裂力——刘表昏庸,兄弟争夺权力。赤壁战前,刘表
————————
① 《三国志•魏书•刘表传》。
②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文士传》。
③ 《三国志•魏书•刘表传》。
已经七十余岁,体弱多病,政无主见,几股势力在他的身边转。刘琦、刘琮兄弟争夺权力的斗争日趋白热。
刘表所生二子皆为平庸无能之辈,正如曹操所给的评语那样,“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刘景升(刘表字)儿子若豚犬耳!”①将人比做猪狗,可见鄙视之甚。刘表生病期间,两个儿子都在觊觎州牧的位子。《后汉书•刘表传》载,起初刘表因为长子刘琦的相貌酷似自己,“甚爱之”,后来为次子刘琮娶了后妻蔡氏的侄女,“蔡氏遂爱琮而恶琦,毁誊之言日闻于表。表宠耽后妻,每信受焉。又妻弟蔡瑁及外甥张允并得幸于表,又睦于琮,而琦不自宁。”
刘琦失宠了,失势了,恐慌了,因而向诸葛亮请求自安之术。《后汉书•刘表传》记载,“亮初不对。后乃共升高楼,(琦)因令去梯,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表将江夏太守黄祖为孙权所杀,琦遂求代其任。”②《三国志•刘表传》的记载不同,认为刘琦并非自求,而是被遣外任的:“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两说可以并存。
刘表晚年,完全被后妻蔡氏、少子刘琮及其“支党”所控制。据《三国志•刘表传》注引《典略》记载,刘表病甚,刘琦性孝,“还省疾”,蔡瑁、张允恐刘琦见到刘表,“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
——————
①《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
② 申生、重耳皆春秋时晋献公儿子,申生为太子被骊姬所害,重耳出逃在外,后来返国为君,是为晋文公。
将刘琦“遏于户外,使不得见”,威胁说:“将军(指刘表)命君抚临江夏,为国东藩,其任至重。今释众而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刘琦流涕而去。可见,刘琦、刘琮的明争暗斗是相当激烈的。亦可见,如果刘琦确实是听了诸葛亮的意见自求外任的,那实在不是好主意。这就像袁绍的长子袁谭被外任青州刺史一样,一旦离开,便失去了与其弟弟争夺州牧的机会和可能。
刘琦、刘琮兄弟的分裂,削弱了荆州力量,对于曹操、刘备、孙权都是可以利用的机会,所以是共所希望的。正因如此,当得到刘表死去的消息时,鲁肃便立即向孙权进言,说:“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鲁肃请求“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①从鲁肃的这篇说辞中看出,孙权、鲁肃很想得到荆州,但自知条件尚不成熟,面对曹操大兵南下,当务之急是支持刘备,让刘备得以抚纳刘表的部属,然后孙(权)刘(备)两家“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否则,曹操占有了荆州,再想得到就不可能了。因此,孙权“即遣肃行”。然而,还是晚了一步。鲁肃到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相比之下,还是曹操更果断、更迅速地夺得先机,更好地利用了荆州内部分裂这一条件。
————————
①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第三,异己力——刘备、诸葛亮窥机谋国。刘表对刘备来归很重视。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亲自“郊迎”这位徒有虚名的豫州刺史,“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①,但始终没有把他当做自己人对待,而是目为异己,时时提防。刘备对于刘表则是虚与委蛇,抓紧一切机会和时间,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他的目标,自从见到了诸葛亮,隆中对策,已经非常明确。诸葛亮对刘备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可见,刘备、诸葛亮的战略思想重点就在:第一步相机据有荆州,第二步西取益州,然后实现其跨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东结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构想。
刘备屯驻新野(河南今县),声名日播,荆州豪杰图谋前程者纷纷投靠。这种情形,自然更加引起刘表的注意,“表疑其心,阴御之”。②刘表“阴御”刘备的方法,一是表示“信任”和“重用”,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