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漫谈中国文化》)
文字是打开文化宝库的钥匙
文化的基础是什么?我的定义是言语、文字、思想(思维方式)、生活习俗,这四个要素的构成就是文化。至于政治、教育、军事、艺术、文学等,那是后面的事。如照孔子当时的分科,它是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方面来概括人文文化。
比如说文字,中国秦朝第一功劳是统一了中国文字。春秋战国以前是书不同文,各地的文字,河南、山东的,南方、北方的文字,不统一,不方便交流。言语更不统一。车不同轨,两个车轮的间距不同,路上的车辙就不同,不方便交通。文字的统一,从春秋战国期间已经开始,到秦朝正式统一了。
中国人非常伟大,这个文字统一影响了整个的亚洲,影响了朝鲜、韩国、越南乃至东南亚各国到日本,统统是汉文化的天下。可见文字统一影响的重要!
当年一个哈佛大学教授问我:“我问你一个问题,历史上一个国家民族亡掉,是不是永远不会翻身?”我说:“不错,你们西方历史是这样。”“那对不起,我请问你们中国,几次亡国几次什么,这个国家永远存在,理由是什么?”我说:“那你西方人不懂,统一!”他说:“什么叫统一啊?”我说:“文化的统一,文字的统一。”他听了愣了:“嗯,有道理。”我说,你看整个的欧洲,到现在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各种文还是不同的。英文字,你说英文明明是Yes,到了美国不叫Yes,叫Yeah了。你们大家说自己“我在学英文”,我说你们还有资格学英文啊?一百年以前的英文你就看不懂了。可中国文字几千年都是这样的。
言语统一,也是大问题。文字下面就是言语,言语统一是靠这一代!我们全国的言语到现在还没完全统一,这两三千年文字统一了,言语现在才开始统一。
中国文化都在古文里头,古文都是繁体字。那么,这个繁体字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先要了解一个问题。人类的言语,以前三十年一变,中国人、外国人都一样。现在不同,我发现社会上的言语已经十二年一变。
我讲一个很小的事情给你们听。过去我们受的教育,老师是坐着讲的,学生是站在前面听的。背书就要当面背出来,不要书本的哦!不但要背出来,还要默写出来,中文英文都是一个教育方法。所以上课时候如果要上厕所,向老师报告,以前我们不叫老师,叫“先生”,先生就是老师,老师是这几十年叫惯了的。“先生!”老师戴个眼镜问:“做什么啊?”“嘿嘿,要出恭。”出恭就是大便的时候,蹲在那里,两个手那么拱起来,所以叫出恭了。
后来长大一点,推翻清朝以后民国初年流行的,不叫出恭,叫“解手”。“解手”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啊?据说,当年张献忠杀人的时候,把老百姓绑起来,一串走在路上要大便了,说:“请你解个手嘛,把手放开。”管犯人的人说:“你要哪一种啊?”小便,解一只手,叫“小解”;大便,两只手都要解开,叫“大解”。所以叫“解手”。
然后,外国文化来了,上厕所,叫“WC”,又一变了。等到我们到了台湾以后,慢慢又变了,我的孩子们从学校读书回来,他说他要上“一号”。我说,什么叫一号啊?他说一号现在是厕所。哦!这一号是厕所。那么,二号呢?我以为一号是大便,二号就是小便喽!我的孩子说,你错了,完全落伍了,二号是福利社,一号是厕所。
现在又变了,叫什么?不知道。你看,小小的言语,那么多转变。言语文字是跟着时代的转化在变。
人类的语言文字,不管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随便你什么文字,释迦牟尼说过一句话——言语文字,不能代表人的意思思想。所以任何一种言语,任何一种文字,没有办法表达人的真正思想和情绪,如果言语文字可以完全表达人的思想情绪,人与人之间就没有误会了。你看夫妻之间也好,朋友之间也好,往往因一句话发生很大的误会,就是因为言语不足以代表真正的意思精神。
那么中国字呢,就不同喽!跟世界上的文字都不同。中国字是方块字,有“六书”等六种结构或使用方法。小学就懂得六书,譬如“天”字为什么这样写?过去拆字,一叫作一划分天地,就是说,以科学哲学的道理,这个宇宙天地是个完整的,不能分开。我们人类创始文字,拿一划分开了,叫“一划分天地”。一的上面一竖,点一点,叫“上”字,这叫“形而上”,就是说,看不见的天。一的下面,如果下来点一点,叫作“下”,这个里头讲起来很有趣。中国的文字,之所以讲六书,是因为实际上开始都是图案。
为什么变成这个文字呢?因为我们祖先,晓得人类的语言,三十年一变,如果用白话文把古文记下来,到现在五千年,这个书是没有办法读了!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一种文字。因此,我们五千年的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只要学两年的工夫,一个孩子学通了中国文字,就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这个文化一下就懂了。
所以,文字是独立的。像我们中国字是方块字,合起来,在《康熙字典》里面,大概接近五万个字。但是一个中国人,如果方块字认得有两千五百个的话,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的喽!大学教授教语文,教国文,还认不到一千五百个字呢。
我常常同外国朋友讲,我们和你不同啊,你们英文字到现在有五十多万哪!平常用到的是一万多字。你们文化和我们不同在这里,但是你们不晓得啊!
我们中国人有个“电”字,发明了一个灯,叫“电灯”;椅子有电,叫“电椅”;讲话,有“电话”;能看到的,是“电视”。很简单!他们不同,每发明一个东西就要创造一个词,统计起来很多很多。
中国文字为什么是单字来的呢?这就是中原文化。以山西、河南,尤其是河南为标准,中国的中心地带是河洛文化。这个阶段文字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古人晓得言语一二十年就变动很大,因此把言语变成文字,我们现在叫它是古文,其实不是古文。古人把文字变成个系统,一万年以后读了这个书,跟一万年以前的人交流对话,没有空间、时间的距离,这就是中国文字!
这个伟大的文化宝库,保留了几千年多少中国人的智慧、经验、心血啊!而且古人写书是用毕生的心血写的,留给后人做个参考,非常小心谨慎。哪像现在人随便写书,东拉西扯就是一本书,有一点小心得就吹得不得了,当成真理了。现在人随便批评中国文化,请问你读过几本古书?就算你读过,你读懂了吗?而且那几本书就代表中国文化了吗?笑话!西方文化你也不懂,留学几年就懂了吗?你只看到皮毛的一点点而已,回来就说西方如何如何,也是笑话。英文是两次工业革命以后才流行的,你要研究以前的西方文化,还要研究拉丁文或希伯来文。
所以说文字重要!你们学国学第一要注意这个!这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钥匙!钥匙找不回来,不要谈宝贝了!对音韵“小学”不通,国学怎么学啊?如果以我的经验劝你们,像我读书的经验,老实讲,我文武的老师很多,但真影响我的没有几个,真影响我的还是《康熙字典》《辞海》,就靠自己尽量地研究。你们读书,要拿出这个精神来研究。
(选自《漫谈中国文化》《南怀瑾讲演录:2004—2006》)
人文是中国文化的重点
要研究中国文化,孔子所编的《礼记》是不能不看的。它是我国传统文化初期包罗万象的著作。以现代学术来讲,包括了哲学、政治、军事、经济、卫生、医学等各方面的学问。当然,是原则,不像现在分得那么细。所以《礼记》这部书,并不是只讲礼貌,我们的礼节礼貌,只是礼的一种表现而已。
中国文化的“礼”字,拿西方文化来讲,就是哲学。哲学大致可分两个范围,以中国道理来讲,一个是形而上的,一个是形而下的。所谓形而下的,是宇宙万有的一切学问,都包括在内;形而上的,在中国人叫作“道”,在儒家思想叫作“天”,“天道”也就是“本体论”。形而下的,在西方哲学,就是“知识论”“人生的价值论”。西方哲学大概是这样分类的。“形而上”这个名称,来自《易经》,日本人翻译希腊哲学时,借用了《易经》上孔子所说的这个短语——“形而上者谓之道”。
什么是“形而上”?就是宇宙来源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男或是先有女?究竟这个宇宙万有是谁创造的?宗教家说是一位主宰创造的,哲学家就问这个主宰是从哪里来的?创造主宰的又是谁?假使创造主宰的是主宰的妈妈,那么主宰的外婆又是谁?哲学家是一路追到底的。讨论这形而上的道,就是“本体论”。“形而下”是讲宇宙万有形成以后的各种现象和各种知识。西方“本体论”的探讨,最早发源于希腊,也已经两三千年了。当时大概又分作两派:一派是唯物思想,一派是唯心思想。这个唯心与中国固有文化所讲的唯心,又不相同。讲到哲学,这个基本上的思想来源问题,首先要认识清楚,以免混淆。
后来哲学家认为,人为什么会知道宇宙的来源?是靠知识来的,靠思想来的。那么,思想的本身是不是靠得住?就先要研究了。于是产生了知识论。假使思想的本身都靠不住,那么用思想所了解的“宇宙的本来”,也是不完整的。这就是哲学的范围了。一直经历了上下几千年的这一学术,中国人根据日本人的翻译,叫它为“哲学”。
另外一部分是“人生哲学”——研究人的价值问题。
在西方哲学家看来,中国人没有哲学,至少过去中国没有像西方人一样,追究宇宙的本体。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方文化这个系统是很严谨的,他们的哲学思想最初是宗教,宗教只教人信,而且是专制强权,绝不容许你怀疑。你想知道上帝怎么来的,但是你不能问,只要“信”就得救。哲学家说,你要我信可以,不过你要把那个幕拉开给我看看,我看到了以后,绝对信!这是哲学精神。
后来,因为哲学的发展,又形成了科学,科学家更进一步说,光看一下还是不行,我要摸到以后,我才相信的确有这个东西。所以由宗教而哲学,而科学,是今日西方文化发展的步骤。
中国人真的没有哲学吗?有!所有哲学是“人生哲学”。只讲做人伦理的道德,讲做人应该怎样。西方人认为我们没有哲学,过去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跟着人家这样讲,是不对的。事实上,中国哲学思想,都包括在《礼记》《易经》等书里面,而且最多了,不过需要大家努力整理。我国学者,在这几十年来,所整理出来的哲学思想,还是不够的,太不够了!而且有所偏。这还要我们自己温故而知新,多向这方面努力。
十年前,有一位外国的神父来和我研究中国宗教思想问题,他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我说中国绝对有宗教信仰。第一个是礼,第二个是诗。不像西方人将宗教错解成为“信我得救,不信我不得救”的狭义观念。我说这一点的误解,使我绝对不能信服,因为他非常自私嘛!对他好才救,对他不好便不救。成吗?一个教主,应该是信我的要救,不信我的更要救,这才是宗教的精神,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其次,谈到中国“诗的精神”,所谓诗的文学境界,就是宗教的境界。所以懂了诗的人,纵使有一肚子的难过,有时候哼呀哈呀地念一首诗,或者作一首诗,便可自我安慰,心灵得到平安,那真是像给上帝来个见证。
第三个是中国信多神教,这代表了中国的大度宽容。出了一个老子,还是由东汉、北魏到唐代才被后人捧出来当上个教主——老子自己绝对没有想过要当教主。孔学后来被称为孔教,是明朝以后才捧的,孔子也不想当教主。总之,世界上的教主,自己开始都不想当教主,如果说为了想当教主而当上教主的话,这个教主就有点问题,实在难以教人心服。因为宗教的热忱是无所求,所以他伟大,所以他当了教主。我们中国,除了老子成为教主以外,孔子的儒家该不该把它称为宗教,还是一个问题。但是中国人的宗教,多是外来的,佛教是从印度过来的,天主教、基督教也是外来的。我们中国人从古至今对于任何宗教都不反对,这也只有中华民族才有如此的雍容大度。
以宗教思想来说,中国人信仰的是多神教,什么神都信。卫国的权臣王孙贾有一天对孔子说出:“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为什么他们拜灶神?如果以政治哲学的思想来讲,“民以食为天”,这是管子讲的名言。因为饮食最值得重视,值得注意,所以拜灶神。“奥”是古代的家神,代表中国政治组织的理想。家里有家长,就有家神。
王孙贾问孔子奥与灶的问题,是非常幽默的,他的意思是告诉孔子:你老是跟诸侯往来,我们这些士大夫如不在君王面前替你讲几句好话,是没有用的呀!你拜访了诸侯,还是该来向我们烧烧香。孔子却做正面的答法:“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就是中国人宗教思想的精神。他说一个人真的做坏人、做坏事,怎样祷告都没有用,任何菩萨都不能保佑你。所谓自助天助,神是建立在自己的心中。换句话说,人有人格,尤其要在心理上建立起人格,不靠外来的庇护。
从上面的话也可知道,由周代开始的文化,和孔子的教化,始终走人文文化的路线。所以孔子又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就是中国夏、商、周三个朝代文化的演变:夏尚忠,殷尚质(鬼),周尚文。夏的文化偏重于忠诚、朴实。殷商的文化仍是重质朴,但是宗教观念很强。周代文化呢?我们今天讲孔孟思想中的中国文化,就是周代文化,重在人文文化。孔子在此自称他的文化思想,是承先启后,发扬周代的文化精神。孔子认为只有人文文化这个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谈到人文文化,是靠经验而来的,尤其中国历史,多少失败,多少破碎,一直到现在,才完成了这个文化系统。
孔子对于时代风气的衰变非常忧虑,所谓忧国忧民,他忧的是什么?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就此四项的内涵,已足以陈述孔子当时忧天下、忧国家、忧民族、忧文化衰颓变乱的心情。这种心情,到了现在,又压在我们的心头。孔子说,那个时代不得了,一般人不讲修养自己的品德;只讲现实,不讲求真正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