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2)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受贿、贪污一案作出的死刑复核裁定和执行死刑命令,2003年11月13日上午对李真执行死刑。据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执行死刑的最高级别官员。
2003年11月11日早晨6时,唐山市中院6辆警车鱼贯而出……
警灯闪烁,一辆开道警车驶出唐山市中院大门,5辆警车紧随其后。"这阵仗,多半是法院要去看守所提人。"法院今天提的是河北省原国税局长李真。
7时15分蓟县某看守所李真被押上囚车
李真被关押在天津蓟县看守所。蓟县看守所位于蓟县郊外,5米多高的灰色高墙外是大片收割后的农田和零星的草地。一条只有4米宽,300多米长的水泥道把看守所和京哈公路(102国道)连在了一起。李真就关押在这里。
当李真走出监室时,拖着的脚镣哐当作响,两旁是荷枪实弹的防暴警察,李真步履蹒跚,神情木然,之后李被押上一辆防弹囚车。李真被押回到唐山市看守所等待执行死刑。
12日是李真的最后一天,有关部门特准许其脱下了囚服,他换上了一身深蓝色的西服,头发也被梳理整齐,脚踏一双黑色布鞋,而这双崭新的黑色布鞋伴随这位"风云人物"走过他人生的最后几小时--- 死刑执行前一天晚上,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李真一夜无眠。
2003年11月13日上午,唐山市中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核准裁定和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将犯贪污罪和受贿罪的河北省原国税局局长李真押赴刑场,执行了死刑。据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执行死刑的最高级别官员。
13日早晨7时,唐山市看守所,李真在两名法警的押解下,进入了法庭。省高院法官向李真宣读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依法核准河北高院判处李真死刑的裁定,并宣读对其执行死刑的命令。已经知晓自己死讯的李真也没有露出任何惊慌失措的表情,冷静得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只是他的脸色极度苍白,眼窝深陷,看上去似乎昨夜并没有睡好。从他僵硬的双腿和背在身后微微颤抖的手才能看出一些李真内心的恐惧。
法院宣读了李真的判决书并下达了对李真执行死刑的命令,命令对李真验明正身后立即将李真带往刑场执行死刑。在宣读完李真的罪行后,一直显得镇定自若的李真突然猛地嚷起来,院长威严地要求李真住口,但李真的嘴里仍不断叫嚷着,双手在此刻颤抖得更加厉害,他的身体则不停地摇晃,似乎仍想求得最后一丝生的希望。当从院长口中听到立即执行死刑的命令时,李真的双腿一下瘫软了,全靠身后的两名法警才支撑住身体。心底彻底崩溃的李真留给公众最后一个背影是衰弱和丧气……
7点40至8点10分,法院留给李真半小时时间分别和他的母亲、三个哥哥及姐姐告别。
随后,李真被带到注射死刑行刑车上。
8时17分唐山刑场执行死刑
唐山刑场位于郊区,四周围墙高耸。十多辆车组成的行刑车队鱼贯而入,灰色的铁门随即紧闭。两位身挎微型冲锋枪的防暴警察在紧闭的门外警戒。
8点17分,注射开始。
刑场外,聚集着三五成群的市民,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刑场附近的住户都知道,平常枪决死刑犯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而且在墙外能听到两三声像爆竹一样的声响。人们说"莫不是注射死刑",一位曾负责刑场卫生的市民说:死刑注射室就在刑场的一辆车上,据说,一辆行刑车八十万元。行刑车分隔为里外间,里间是行刑室,外间是观察室,执行注射死刑时,共有四针,其中一针是毒液,其它三针全是葡萄糖液,由四个护士每人拿一针去静脉注射,护士们谁也不知道自己拿的是毒液还是葡萄糖液,护士们扎入静脉以后撤出,由观察室的行刑人员按动注射器通电按钮,将液体推入死刑犯人体内,仅用十至三十秒,死刑犯就不动了,然后拍下照片,将尸体装入塑料袋后运走。
约2分钟后,法医当场鉴定无误后,宣布李真死刑执行完毕。
采用注射死刑的方式,虽然更人道些,但成本较高,目前在我省还难普遍使用。这次给李真使的注射死刑执行车,是我省购进的第一辆,造价80万左右,此前唐山中院只试着执行了两例,李真是第三例。
8时30分郊外刑场尸体运往殡仪馆
8时40分,刑场灰色的大门被打开,一辆警车首先开了出来,第二辆车是殡仪馆的运尸车,还不到两分钟时间,灰色的大门又被重重地关上了。
11月13日这天,四十一个年头的生命轨迹---风云际会的前半生,燕赵"天下第一秘","少年英雄"李真生涯画上了生命的句号,终于走进了历史深处。
李真被"双规"后,曾有河北省的近百名干部群众上书中央和河北省委要求对这位改革派的青年干部加以保护……一边是条条罪责,一边是张张保书。李真,一个在国家动荡的艰苦年代长大,在改革开放中锻炼成长的年轻干部,一个昔日基层农场的普通职工,几年间就升至厅级干部,后来又成长为国税改革派人物,国家税务总局和河北省的双料后备青年干部。
"天下第一秘"这位政界天才大案背后是什么?为何这颗政治新星很快就陨落了?为何却一步步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在他的人生道路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李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家庭背景是什么?李真涉嫌特大经济犯罪有哪些内幕?本文将独家披露李真家族和个人成功秘史及其案情内幕种种。
引子(3)
作者用纪实的手法讲述一个真实而又传奇的故事,来解读天下第一秘,了解李真秘史。或许在这些故事当中人们可以领悟些什么。
第一章
出世(1)
在首都北京的西北,有一座历史上著名的山城,塞外重镇张家口。这里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地势险峻。东望京津,北接内蒙古大草原和西北边疆,战略和交通地位都十分重要,素有"神都北门"之称。山城张家口的历史是辉煌的。黄帝、炎帝、蚩尤这三位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都曾生息战斗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创造了"千古文明开涿鹿"的旷世伟业;张家口从古就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相互融合,一起铸造了祖国灿烂的东方文明;张家口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涌现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历史人
物。尤其是近现代,张家口的革命斗争历史更加辉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张家口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如火如荼;抗日同盟军的义旗高扬于长城内外;八路军、人民解放军两次解放张家口的英勇战斗,威震华夏;革命新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张家口获得了"第二延安"、"东方模范城市"的美誉;一代革命者、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文艺家灿若群星……但也有例外的情况,这里也产生过一些其他特殊人物。
李真,1962年5月29日出生在塞外山城张家口市的一个干部家庭。当初,父母为了保佑他平安成长,给他起名叫福贵(即富贵的意思),期盼他能够大福大贵,人生一帆风顺。他父亲是一个为新中国建立做出过贡献的老干部。李真出生时,他的父母已近四十岁,结婚已经十几年了,所以李真被称为"迟到的孩子"。李真幼时聪明伶俐,作为家里的"小宝贝",李真自幼就被全家人偏护有加,他自己更是任性自由。
他出生时正是国家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大众吃饭堂后的第二年,李真恰在这时降生,可谓生不逢时。李真出生前李家已经有四个孩子了(李真的大姐、大哥、二哥、三哥姐兄四个),生活十分拮据,因此他的出生并未给家庭带来更多的欢乐,而是让生活更加艰难。李真记忆中父亲教他的一首叫《莲花落》的歌曲,是他最早会唱的歌曲:"我们都是没饭吃的穷朋友、穷朋友,采枝花儿开,一个一枝莲花,饥饿道上一块走、一块走,两枝花儿开,花开莲花落,一齐落莲花。天灾使我们成一家,三枝花儿开,三个三枝莲花,人祸逼我们牵紧手、牵紧手,四杖花儿开,花开莲花落,一齐落莲花。要吃饭的大家一齐来下手、来下手,采枝花儿开,一个一枝莲花,曾没有把粮食送上口、送上口,两只花儿开,花开莲花落,一齐落莲花,那些唉声叹气求人救,三枝花儿开,三个三枝莲花,一辈子两眼泪双流、泪双流,四枝花儿开,花开莲花落,一齐落莲花。看看、采采、看看看看、采采采采,看看采采,看几枝莲花开,采几枝莲花落,一起落莲花……"
李真的母亲杨姝,据说是宋朝爱国名将杨继业的后裔,她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很贤惠勤劳。她读完高小后,先在张家口谋生,张家口第一次刚解放时,她进入了一所联大业余班学习。因为她有一定的文化,所以开始也在机关工作,1958年-1960年在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她由于孩子的拖累,便放弃了工作,回家专心哺育自己的子女们,直到把自己的子女都抚养长大成人。她对自己的子女既有慈母般的爱,又有严格的管教。所以他培养的五个孩子后来全是大专以上文化,其中有三个上了正规大学。最后他们又都成了国家干部,小儿子李真当上了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正厅级),算是最高级别的官;大女儿是河北省某厅教育中心的副教授,大女婿是河北省某厅的副厅长,大儿子是省直某单位的中层干部,其他两个儿子在张家口都是科局级干部,这和她严格和正确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当时李真父亲一人的微薄薪水,却要用来养活全家七口人,李家想到了要将刚出世的李真送给别人抚养。据李真自己后来说,就在家里举棋不定的时候,一天下午,忽然门口来了一个算命先生,花一角钱就可以算命,李母抱着李真悄悄出来看热闹,算命先生看了李真面相后,非要给他算一卦。报上生日时辰后,先生说:你这个孩子是一个最小的儿子吧,将来他会大富大贵十分风光,他将会衣锦还乡。但结局不是太好。他很可能是前半生辉煌,后半生遭殃。你们必须给他做一个护身符戴在身上,上边刻上38的数字,护身符会保佑他平安地度过三十八岁的,但切记他必须时刻戴在身上,不得转借或送给他人。你们可能会跟着他得济,也会看着他落荒。因为这个孩子是个贵人,我给你细细讲讲,就不多收钱了……听完算命先生的话,李母先是一惊,继而又感到愕然。晚饭时她一脸不快,家人追问再三后她才道出了算命所言。家里相信命的和不信命的双方争论了起来,并打了赌,哥哥说:我就不信封建迷信这一套,我们要靠毛泽东思想战胜封建迷信,要破四旧立四新除四害,我们可以把他留下,看看结果是什么,如果不是这个命,就说明算命是封建迷信骗人的,我们以实践检验为据。李真的父亲本来不相信封建迷信的那些说法,但出于男性的自尊,怕被别人笑话连个子女都养不起,最后还是决定留下将他养大。这样李真才算没有被送人,继续留在了家里。父母按算命先生说的给他悄悄做了一个护身符,让他戴着。在那个年代,确实有许多困难家庭因为养不起子女,而被迫把孩子送给他人抚养。李真就是在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家庭里出生,并开始了他的人生,他的人生道路真的会像算命先生预言的那样吗?
出世(2)
·大杂院里顽皮的孩子李真的童年时光是在大杂院里度过的。他家住在大杂院两间旧平房里,房子是她父亲所在单位房产处分给他们的。平房很简陋,没有热水,没洗澡间,厨房很小,还是公用的。院里经常有好多老鼠出没。李真和他的小朋友经长用棍子驱赶老鼠。这里常常发生一些惊心动魄的人鼠之战。有一次,李真看见一支大老鼠,便对它穷追不舍,把它逼到了墙角。这老鼠走投无路,气急败坏,猛然掉转身,全力向李真冲来。这一切来得是那样的突然,李真并不害怕,他马上拿起棍子和老鼠打了起来,结果手也被老鼠咬伤了,但他仍然坚持和老鼠"战斗",直到老鼠钻进地洞里逃之夭夭……上小学之前,李真只能在大杂院里玩,如果去外边儿,他的妈妈不放心,常常问:"福贵,你在院里玩吗?福贵,你千万不要出大门啊!"当时,父母对李真看得很紧,未经他们许可,是不能随便走出的院的。然而,外面的精彩世界对孩子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有时李真也会偷偷地溜出大院,从不理会这些限制禁令。
五六岁时,李真第一次悄悄地走到他家附近展览馆的一条大街上。这天正好是"十一"国庆节,他好奇地向四面张望。展览馆广场上人山人海,一片欢腾,热闹非凡。他呆呆地看着眼前欢天喜地的景象,不知为什么开始有点害怕了起来。稍大一点,李真的胆子越来越大。有一年冬天,他背着爸爸妈妈,同几个小伙伴乘公交车到郊外西沙河去玩。到了郊外,他们走着走着就迷了路,不知到了什么地方。天寒地冻,幸好带着火柴,于是就点起柴禾。没吃没喝,他们都冻僵了,饿坏了。他花一角钱从农民手里买了三个鸭梨,自己吃了一个,剩下的他想带回家分给爸妈每人一个,返回时,他们坐的还是公交车。回到家后,父母看着他冻得发红的小手握着发黑的鸭梨,又是气又是笑,挨打肯定是少不了的。从此李真再也不敢独自随便出远门了。应当说,李真比许多同龄人都幸运,因为他是家里的老小,更能亲身感受到父母姐兄对他的关怀与呵护。李真小时候是比较顽皮的。因为家里他最小,从小在家里就是以他为中心,一切都得听他的,即使他做错了事,姐姐和哥哥都得依着他。可当他出了家门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比他大的孩子们就不会由着他了,有时双方僵持不下,最后解决的唯一办法便开始打架。对于大杂院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小时候打架是常事。至于打架的原因,也无外乎小孩子们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李真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他们并不是寻衅滋事的小流氓,而是大杂院里一帮调皮的孩子。说是打架,也不过是小孩子之间的推推搡搡、动动拳头,从未用过凶险的手段。李真第一次挨打,就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收获。李真回忆提到,一次在和孩子们的玩耍中,有一个比他大的孩子不听他的话,结果他俩打了起来,"由于我身单力薄,被胖子摔倒骑在身下,我仍不服气,口口声声地说,等我起来再找你算帐……直到我爸爸来了才将我俩拉开,把我扶了起来。当时我感到很委屈。打我的那小子是个胖子。不过我很快便明白了,他年龄比我大,力气也比我大的多。对我来说,这件事是"街头学校给我上的很重要的一课,由此使我得到了一次获益匪浅的教训。从这一教训中我得出了结论: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我对错与否,只要能进行还击,就都应当是强者。可是那孩子根本就没有给我任何还击的机会。我应该时刻作好准备,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应当进行还击。如果站在我面前是个人高马大的壮汉,我会想其他的办法。但当我吃了苦头以后,我才明白,要先发制人,无论对谁都应这样做,对任何人都不应该害怕。这是一次很好的、有意义的教训!"不过他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想要成为胜利的强者,那么在任何一次对打中,都要咬牙坚持到底。李真还明确地意识到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卷入冲突。但一旦有什么情况发生就应假定无路可退,因而必须斗争到底。在童年时代就能够悟出这样的道理,并把它作为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准则,无疑和李真聪颖的天资、坚强的个性有关。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性格,李真才能够在政坛上脱颖而出,成为"河北第一秘"。
·反潮流的学生李真从小读过一些书,上小学前主要是随姐姐和哥哥们读一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课本,无非是一些毛主席语录,老三篇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些老黄历似的古书,都是十分零碎的。李真在小学时代是顽皮和不安分的。我采访了他小学的一个同学,他讲了李真在学校时的一些故事,并领我去了李真曾经就读过的一所小学,在李真少年时代上的一所学校一间破旧布满灰尘的库房里,发现了一本李真当年上学时候的学生表册,上面清楚地记录了1971年-1972年十岁的李真在学校时的情况,与他后来成为了第一秘大人物的作派简直有很大区别。例如一位老师在她的手册上写道:李真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偷偷地出去撒尿,上课前拿粉笔向同学身上打去。其他老师写的评语还包括:没有完成作业,写毛笔字课时用毛笔在同学头上画圈、上课时大声说话等等。领我的这位同学说:李真有一次在上课时不专心听老师讲课,而是在下面做小动作,考试时,向一位名叫小刚的同学传纸条,结果被老师当场抓获,受到了批评。另外,李真在学校还曾和体育老师打架,尽管他后来练了少林功夫,但这时候肯定不是体育老师的对手。李真还曾和一位年纪比他大的同学打架,学校不得不把李真的家长叫来,当着家长的面狠狠得批评了他一顿。该同学说:李真当时的成绩算不上优秀。在他的学习成绩中,他的数学得了80分,而语文只拿了70分。他唯一拿了满分的是唱歌科,另外他的操行评语仅得了中上,当时李真最喜欢的课程是自然和唱歌两门。不过总的来说,李真在学生时代应该是活泼的、热情、奔放的,也不是太调皮捣蛋的,成绩是中上等的,他有过少年时的迷恋,据说他颇受班里女孩子的青睐,曾经因为在学校文艺宣传队排练节目时,他悄悄地摸女同学的手,被同学门打了小报告。他喜欢唱歌,拉二胡,吹口琴,他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骨干成员。在一次排练《向工农兵致敬》节目时,他不慎又将一个女同学的手碰了一下,结果女同学告诉了老师,老师对这个女同学说:李真不是有意要摸你的手,他是无意的,不要怪罪李真。
出世(3)
李真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侯,社会上掀起了学习黄帅、发扬反潮流革命精神,批判师道尊严、批判反革命分子、批林批孔运动。李真在班里的批判稿写得较好,因此他加入到了大批判队伍中去。在课堂上,他对老师讲课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大胆地提出质疑,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有一次街区革委会抓到一个向学生们兜售封建迷信书籍的"坏分子"叫子英,让学生们对他进行批判。李真作为大批判者,第一个走上主席台发言,他宏亮而干净利落的声音,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批判会结束后,他上厕所恰好又遇到了他批判的人也在厕所,那人对他
说:你的发言挺好,但就是有点空,不实在,净是空话套话和大话。你念的稿子中还有两处读错了,一个是把百家争鸣念成了百家争鸡,二是将好逸恶劳读成了好逸饿劳,我还观察了一下你们班里的女生,就是前面两个女同学长得漂亮。李真认为坏分子是不应该上厕所、甚至吃饭的。他就问:你这个坏分子怎么也要上厕所呢?子英说:我怎么就不能上厕所了,若不让我上厕所,我就拉在主席台上了,我那么臭你们能批判我吗,我也是人啊!在他看来对于一些坏分子就不应该尊重他们,对他们要痛打落水狗。他的潜意识里,小时侯就形成一种反潮流,反传统,反对旧的习惯势力,不尊重别人的思想,直到后来长大成人。李真后来喜欢上体育课,他曾经在学校学习少林功。在男孩子中,李真个子1.67米并不高,无法进入篮球队,一般孩子最喜欢的篮球,他也没有机会练习。李真的体育活动是在胡同的后院里开始的,在那里他学会了格斗,这为他后来学习少林拳创造了条件。从十五岁开始,李真就开始学习武术,练少林功夫。中学时代,在和同学们逛街、尤其是遇到酒鬼的挑衅,李真总是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女同学,从没有让她们有过不安全的感觉。1976年秋天,李真还在少年体育功夫表演赛中获奖,显示了在普通的同学当中,他以技巧和力量的结合而成为佼佼者的能力。
李真小时候和别的孩子们玩耍,小伙儿们都会绕着他转,他自然成了"小孩王",上小学不久他就戴上了红领巾,当上了少先队的中队长。在上初中时,他凭着自己的哥儿们义气和能说会道,又能讨好老师,被老师和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在那时就显示出了他超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李真的父亲平时在家里不多说话,他对于子女的教育更多的是身体力行。他要求子女们干什么工作都要刻苦认真,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不能退缩。她对孩子们的教育更多的是摆事实讲道理。有一年冬天家中做饭,他让李真去外面打开水,李真打开水回来的路上,不慎被冰滑倒了。李真提着摔碎的暖壶胆战心惊地回到家里,他一言不发,站在那里就哭。李甫不但不打他反而安慰说:暖壶摔坏了没有关系的,关键是不能把人摔坏了,暖壶摔坏了可以再买一个,可人摔伤了那就不好办了,东西废弃可以由人再制造,可是人死了却不能再生。这些事李真都牢牢记在心里。
从李真有记忆起,一直是穿着哥哥、姐姐的带着许多补丁的旧衣服,直到上了初中,妈妈第一次给他买了一身新衣服。上了中学才告别了带补丁的衣服,这已是1975年以后了。他从小就念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从未想过要靠父辈什么,他大胆地怀疑起过去来,不迷信古人是他的一贯风格。真正能影响人的是凝聚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和传统美德,爱国、爱民、爱学问,是他们的家风,也正是一个我们需要把它留住的精神家园。在领先一步中,他们姐兄弟们在学习上你追我赶,争取冲出名利、物质的围城,他有一种精神目标,永不服输。
李真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的文化比较高,李真是父母中年得子,因此全家都对他寄予厚望。因为李真所处的年代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后期,人们根本没有上大学凭考试的思想,人们只知道中学毕业后大都要上山下乡去,凭表现和关系被推荐再上大学。当一个工农兵学员,是那个时代青年的最高奢望。因此许多家长让孩子上学的目的仅仅为了多识些字为日后所用。李真小时候的理想是参军,做一名侦察兵,去抓特务。对一个少年来说,这是非常正常的。到了初二的时候李真的理想是想做一个飞行员,翱翔在祖国的蓝天。李真读高一的时候国家正好改革了高校招生制度,实行考试选拔人才的办法,他的理想又变成了要考大学,上一所理想的名牌大学,到大学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他在高中阶段开始发奋努力学习,一改过去贪玩不学的旧习惯,专心学习功课,因此他的成绩迅速提高,成绩在班级和学校中都名列前茅,令同学和老师们刮目相看:李真就像换了一个人,他变得既懂事又爱学习了。
第二章
为爱停留(1)
李真神乎其神地说,他的祖上是唐高祖李渊的后人。公元626年为了争夺皇位,唐太宗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唐高祖的大儿子李建成,又追杀他的诸子,李建成的一个小儿子在混战中落网,逃到了河间府,这就是李真的祖上。他与李莲英的家谱相同。此外还有传说,河北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就是清朝大太监李莲英的一处大宅院。李真每到北京,即便再高级的宾馆饭店他也不住,而是非住在河北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不可,还必须住在李莲英当年所住的正房里。有时他就和省里主要负责人同住一室,若是副省级领导到京与李真住宿发生冲突的话,都必须给李真让路。到了李真父亲这一代,家庭已经变得十分贫寒,因此他去延安投奔了革命。
·家父的红色档案李真的父亲李甫为了生存,十六岁那年小学还没读完,他就背着家人冒着生命危险投奔延安参加革命。据介绍,李甫1938年投奔延安参加革命,是延安的抗日军政干部。对于从内地来到延安的热血青年,中央都是先送他们到延安抗大或者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因此李甫进入了鲁迅艺术学院主修文艺专业。在学校他是文艺骨干,颇得同班女同学兰婷的欣赏,二人很快坠入爱河。一次学校向中央机关汇报演出了《兄妹开荒》等节目,他表演哥哥,兰婷饰演妹妹,兰婷出色的表演,受到了首长的好评。兰婷从此成了公众人物,同时她也被一位首长看中,欲娶兰婷为妻,迫于各种压力,李甫只能忍痛割爱,含泪送别情人。1942年7月,李甫在鲁迅艺术学院毕业,被下放到离延安一百多公里外的一个连队去锻炼。1945年8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艰苦的八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胜利。中央调用大批干部赶赴东北,和国民党抢夺东北地盘,李甫被抽调作为赴东北干部小分队的一员,与中央新闻单位一起赶往东北解放区。我采访了和他一起被派往东北的一位老干部。老人拿出一份2001年《中国记者》杂志并向我讲述了他们从延安到东北一路上发生的许多故事:从延安去东北1945年8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当时全国的形势,中共中央果断做出战略部署,一方面调遣各部队星夜出关,一方面组织大批干部赶赴东北,以便赶在国民党之前抢占东北地盘,迅速掌握党在东北大地上的主动权。9月中旬,按照中央的要求,抽调了各部门共19名同志,组成了挺进东北的青年干部先遣小分队。李甫等人都是其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