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可是璇霄?”
对面的人点了点头,眼神中的冷意褪去了些许,随后便要离开。
“你知道丹阙将军在什么地方吗就乱走———”于方藤看他的动作,赶紧拦住了他,“你在这里乱晃被人撞见了最多抓起来问罪,你要是在军营里面被撞见了,可是要直接杀头的!”
“长垣边军,无人是我的对手。”
那双眼睛看向于方藤的时候,于方藤只觉得浑身的汗毛都要竖起来了,是种被威胁锁定的心悸感。
真的就像丹阙将军所说的,她要见的人……看起来就像一把锋利的剑。
于方藤鼓起勇气与他对视了几秒钟,终于无奈地得出了一个事实———这个人真的不太懂人情世故。
“军营是真的不能乱闯,不管你打不打得过。”他认命地叹了一口气,“你先在这儿等我一会儿,我去吩咐人挂个免战牌,再带你去找人。”
他像是哄小孩似的口气:“在这等我啊,千万别乱走。”
他撑着伞快速向边关城墙那里跑,跑了几步后又忍不住回头,看那个只轻微点了一下头的人站在原地撑着伞,竟然让他莫名有种很乖的错觉。
于方藤打了个寒战。
他立刻将这个恐怖的错觉扔到了脑后。
“要不我先走?”
历经一番波折,终于将人顺利带到了丹阙的营帐里,于方藤已经成了一只彻头彻尾的落汤鸡,一把油纸伞在风雨中除了护着他的头发顶没湿外,连他的络腮胡子上都缀满了水珠。
“不必。”回应他的是兜头扔过来的一块大布巾,“自己擦擦,然后去炉子那边烤干。”
“得令!”于方藤双手抓着那块布巾,第一时间揉搓自己的宝贝络腮胡子,然后自觉地凑到了炉子旁边,不一会儿,身上就冒起了烟,他扭头看着那坐在一块儿的两人,问,“需要我堵耳朵吗?”
“装一会儿得了!都是自己人!”丹阙笑着骂了他一句,“等会儿给摄政王的汇报,你记得今天写完给我。”
于方藤:“……”
不能因为他擅长写文书汇报,就天天逮着他一个人写啊!
“他们对你不好?”
于方藤忽然听到这帐中的另一个人问。
“哎!不是!你怎么一张嘴就挑拨离间啊?!”于方藤差点因为璇霄的话跳起来,“我们哪里对将军不好了!”
“每日行为都要事无巨细地汇报,这是监视。”
于方藤:“……”
是他们主将自己不想写,不是他每天在这搞监视!他冤得慌!!!
然后他听到那个人又说———
“她不喜欢战争,你们却把她捆在这儿做将军。”
于方藤张了张嘴,刚刚还张牙舞爪地想要反驳,如今却彻底偃旗息鼓。
他们与羌国结盟的条件之一,就是丹阙留在这里,帮助他们打赢曾经输掉的长垣之战。他带来的人毫不留情的指出这个事实,让他没法反驳。
“韩国……”于方藤小声地说,“……其实也很好啊。”
“你们将你们意愿强加在她身上,就是不好。”
有些话丹阙不能说,璇霄却可以,他的目光没有落在帐中任何一个人身上,凌厉褪去后,他更像是红尘外的仙人,在阐述着既定的事实。
“蓬莱……不就是为结束乱世而来的吗?”于方藤和他对视,“想要太平,总要有人付出代价。”
就像是他,就像是太后,就像是摄政王……每个人都付出了代价,无一幸免。
“我认可你的说法。”璇霄点头,“所以蓬莱将她留在这里。”
于方藤听懂了他的言下之意,他脸上忽然露出一点和他粗旷外貌截然不同的苦笑:
“羌国,当真有这么好?”
不是丹阙要留下,而是蓬莱让她留下,这两者之间,天差地别。
“羌国很好。”这次,是丹阙主动回答,“如果你去那里看看,你也会喜欢这个国家。”
“枸晟,今天神子要回来,你好像不太开心?”有人拍了拍青年的肩膀,关心地问。
“我没有不开心。”曾经的狗剩,如今的枸晟回答他,“我就是觉得有点太不真实了……”
他压低了声音,眼中带着疑惑:“该不会有假吧?”
“绝对不会!”被他问话的人回他,“之前神子在千星城郊外求雨,我可是亲眼见过!神子的气势与容貌,绝对没人可以冒充!”
绝对没人可以冒充……
枸晟的掌心渗出一点汗,他脸上露出一个轻松的笑:“那我可就放心了。”
他领导了罗汴城的起义,在楚国陷落的半壁江山骤起的义军里,他是除千星城外最大的势力,虽说是打着“神子教”的名头,但真让他将势力这样拱手让人,他绝不甘心。
既然已经起事,他就只需要一个听话的“神子”,而不是被他借用名义的人。
他掩住了眼中一闪而过的狠辣,挂着和气的笑跟着与他搭话的人往外走,外面还在下雨,但并不算太大,淅淅沥沥吵得人心烦。
一路上陆陆续续有人撑着伞,赶往他们花了一月赶出来的祭祀台———祭祀台周围铺着平整的青石,正中立着一座九米的高台,高台四面没有任何遮拦,风雨正在往其中倒灌,淋湿了木质的建筑。
所有人在离祭台还有九米的位置便停下,以祭台为中心围出了一个圈,来的人越来越多,黑压压地,宛如朝圣。雨水落在刷了桐油的伞面上,竟像壮美的奏乐。
忽然,乐声停下了———
好像是飞鸟振翅,又好像是一道轻不可闻的叹息,高台之上,忽然多了一道人影。
没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上去的,也没人知道他是怎么出现的,但所有人一抬头,他就在那里。
枸晟心下一沉。
他安排的人还没有那么大的能耐,能在众目睽睽下,悄无声息地攀上那座四面都没有遮挡的高台。
他在人群中抬起头,却与那高台之上垂眸俯视的神子对上视线———
流光纱制成的月白祭服穿在他身上,即使在这阴雨天中也好看的让人移不开眼睛,银色的神秘图腾从眼下攀到额角,空灵之中有种浓重的非人之美,仿佛真的是上苍见不得百姓疾苦,所以有了这个化身。
这个人……比他所安排的人更适合做“神子”。
几乎是下意识地,他便在心下盘算起来,要给出多大的利益才能打动这个“神子”,让他为他所用。
但很快,他就没心思再思量这个了,因为那个“神子”正持续地注视着他。他看到那个“神子”轻轻抬起手,指向他的方向。
———高台之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过来,然后……他周围的人发出惊恐的尖叫,一直向外退去。
枸晟心中忽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他低下头,在脚边的积水里,看到了一张狰狞可怖的脸。
那是一种药物在短时间触到人的皮肤后所形成的反应,看起来吓人,但只要等上一两日就会自行消退。他曾经用这个方法在一个城池里处死了一个名声极好的人,因为那人在城中颇有威望,不打碎他的威望,他就没法掌握这座城池。
所以他让“神子”上身,指认了那人有罪。
这一切,都仿佛是昨日重演。
他心中甚至有了一个荒谬的念头,难道这世间真的有神子,能够看到别人所犯下的错,然后进行审判吗?
不!他忽然想起不久之前与他搭话的那个人,如果真的是这种药物,必然是那个时候沾染到他身上的!这不是什么神子审判,只是一场有蓄谋的陷害,让他百口莫辩,有苦难言!
可是在眼下,在众人的围观之中,即使他已经猜到了八九不离十的真相,却什么都来不及,因为高台之上的“神子”,已然开口了———
“你有罪,天降罚。”
仿佛是天地都在赞同他的话语,雨从他出现后便停止,而现在,一缕阳光破开层层乌云洒落到大地上,照耀到那神子的衣摆上时,堆积的光泽从他脚边攀到膝头,反射出粼粼、如同水浪一样的影。
神明降临人间,天地为之色变。
于是他也像那日被他宣判的人一样,被轻易地捆缚住手脚,被轻易地决定生死的去向。
神子在他被制服后便不再看他,而是在人群中又精准地点出数人。
每判罪一人,那阳光便多上几分,直到所有的罪人都被宣判,金乌便高悬在天际,驱散了多日的阴云———这几乎是不可能以人力完成的事情,唯有神明可以做到。
再也无人怀疑神子的身份,所有人弯腰行礼,全心全意地献上了自己的忠诚。
第326章 成约
“声望值!声望值!声望值———”破云来在小队群聊界面嗷嗷惨叫,“贵死了!贵死了!狗策划这是抢钱吗?!”
外显技能因为并非作用于玩家自身,不仅种类稀少,还格外贵,贵到已经通过各种手段薅了一大波小队声望的玩家们,都心痛得难以复加。
乔如霜也心痛,她闭着眼睛不知是在安慰破云来,还是在安慰自己:“往好处想想,至少以我们以最小的代价接收了这股势力,对不?”
人力是无法与神明抗衡的,一个“人”的身上真的出现了神迹,在以他为信仰所组成的团体里,便能轻而易举的取得绝对的话语权。
“对!”破云来狠狠地点头,压下那股心痛,“这要是不把楚国打下来,我们就真的亏大了!”
这一波“造神”下去,小队声望值直接清零不说还倒扣———他们甚至找隔壁的『往者已矣』小队借了四千!
他们俩在吐槽的时候,他们的队长贺明朝已经拉着唯一靠谱的鬼卿,开始做接下来的规划了,借着神子的名义起事,这楚国说什么也要拿下来!
破云来和乔如霜两个人吐槽完后,也加入了做计划的队伍,没过一会儿,柳长春回来了,他拍了拍脸,刚刚还陌生的容貌顷刻就变回了他们熟悉的模样。
贺明朝问:“搞定了?”
柳长春比了一个OK的手势:“没问题,剩下的玄都一个人能搞定。”
“你们做计划的时候考虑一下卫国的情况哈———”得益于玩家的特殊性,他们之间的消息是实时互通的,柳长春将『往者已矣』小队里,厉寒秋发过来的消息转到群中,“卫国秋思郡云汉县溃堤了,现在情况……非常不好。”
『垂馨千祀』小队脸色都变得有些难看,卫国那边出这么大的问题,不仅意味着他们的计划要大改,也意味着受灾的百姓会越来越多,《逐鹿》……也越来越接近一开始所宣传的乱世。
“大灾过后有大疫。”鬼卿冷静道,“卫国现在内忧外困,没人救的了。”
卫国朝堂之上关系盘根错杂,几派互相牵制,遇到事情又互相推诿,重文轻武的情况下想要选出靠谱的武将去镇守洪水过后的暴动,再找出能医治瘟疫的人选,根本是天方夜谭。
等洪水的影响扩散开,卫国的情况比起楚国,怕是不遑多让。
孟夏初,卫国洪水稍歇,一郡七县,彻底成为汪洋大泽,死亡百姓十万六千余人,伤者不计其数。
孟夏中,洪水肆虐过后的百姓没有等来朝廷救助,难民们成群结伴,涌向周边被波及的郡县。
孟夏末,在洪水中元气大伤的郡县百姓与难民发生冲突,开始出现死伤流血。卫国救援的队伍来到了郡县周边,但缺衣少食,效果不佳。
呜蜩之始,洪水退去,留下的尸体开始腐烂发臭,老鼠蟑螂横行,凡是体质稍弱的、饮用过乐春河河水的百姓,开始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
五日后,症状大面积扩散,染病百姓高达两万余。
十日后,症状种类变多,开始出现死亡情况。
十五日后,束手无策的驻军将万余百姓赶往洪水肆虐过后的废墟居住,实行“坚壁清野”。
卫国,国都广乐,帝极殿。
“不到三百字———”有道女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响起,“不至于看这么久。”
她说出了一个在这座大殿里,从未有人说过的称呼:“林大人,还没有考虑清楚?”
“林大人”这个词像是唤起了某种禁忌,坐在案几后的卫晔猛地抬头,他看着斜靠在柱子上、宽大兜帽遮住脸的女人,目光中充斥着某种惊疑不定。有可能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在他脑海中一一浮现,又被一一排除,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最终出现在他心间:
“乐凝?”
“林大人的判断力与记性,果然没令我失望。”
那个戴着兜帽的女人轻笑了一声,抬手掀开了帽子,露出了一张极美的脸,比起那年有些狼狈的初遇,现在已经成了羌国女帝的公主更有气势,昔日的种种好像是她肩头的灰尘,轻飘飘一抚,便全数远去。
“你真是胆大包天,你当真以为你能在卫国来去自如?”
“我敢来,自然是有所倚仗。”在他的注视下,他看到羌国的女帝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拍了拍手,殿内横梁的阴影里,跳下来三个人。准确地说,是两个人合拎着另一个五花大绑的人。那个被五花大绑的人,卫晔眼熟极了———
一个被捆成粽子还堵了嘴的逐东流。
卫晔:“……”
明明是人身安全已经危在旦夕的时刻,卫晔不知怎的,竟有些想发笑。
他也懒得去放什么狠话威胁,在公主时流落他国,便能与一国帝王有来有回,半点不落下风,孤身一人能从落天火围攻后,国都大索中全身而退,如今成为女帝,身边有了护卫,想必更是难缠,就算能留下她身边的人,也未必能留下她,卫晔不想白费这个力气。
“你从羌国千里迢迢来广乐,总归不是专程来看我笑话吧?”
即使身边唯一的暗卫都已经落到了对方手中,卫晔也并不慌乱,如果只是为了击杀他,没必要让一国女帝远赴他国犯险,之所以会有眼下这个局面,必然是有极重要的事要与他商量,而且事态紧急,容不得书信来往,多方考虑。
被他盯着的女帝忽然笑了一下:“怎么不呢?”
“陛下!”拎着逐东流且靠右的那个人低低地喊了一声,语气里满是无奈。
“好了,说正事。”女帝指了指卫晔一直攥在手中的那张纸,这是乐凝一开始进入殿里第一时间放在他面前的,也就是这张纸上的内容让卫晔迟疑了一瞬没有喊人,也让逐东流落到了对方手中,“洪水过后的瘟疫,卫国可有解决的方法?”
———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卫晔没有正面回答,只道:“卫国对瘟疫有所研究的医者,已经尽数赶往秋思郡附近了。”
“八千六百七十七人。”他对面的乐凝忽然张嘴报出一个人数,“这就是卫国医者努力的结果。”
不等卫晔回答,她又道:
“一万两千四百五十二,‘坚壁清野’的人数。”
卫晔两日前才收到因为瘟疫传染太快,驻守的军队迫不得已先斩后奏,将染病百姓聚集到了一块的消息,因为太过匆忙,消息里只到大致人数,具体详情还要等下一封来信。
他面前的这位羌国女帝,怎么可能比他还要清楚卫国的情况?无非是想要以这样精确的数量和对策,先击溃他的心防。
他道:“你就算是胡诌一个人数,我也无法验证真假。”
“人数你信或不信,都对我无甚影响。”羌国女帝轻笑,“只不过等卫国那些医者研究出救命的法子,就不知秋思郡还剩几个活人了。”
话中明晃晃的暗示,直白又残忍。
“你这是趁火打劫。”
“对啊。”羌国的女帝从旁边拖了一张凳子懒散地坐下,“我知道你更倾向于向萧慎求助,就算不复当初,多年的情谊也无法彻底抹去,多方考量,萧慎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她看着卫晔,像是看透了他心里所有的想法:“可萧国没有蓬莱。”
曾经蓬莱的璇霄和疑似蓬莱客的乌子虚解决燕国鼠疫名传天下,如今卫国瘟疫爆发,最有可能终止这场天灾的人选,也非蓬莱莫属。
乌子虚已离世,活着的便只有璇霄,蓬莱璇霄。而蓬莱入世,择羌国为主,侍奉羌帝乐凝———她便是蓬莱唯一的主宰。
“昌黎郡的法子在秋思郡不管用。”她说,“不妨等等裘林县的消息。”
聪明人讲话从来无需多言,卫晔沉默了许久后,才问:“……你早料到会有今日?”
祝凌本来盯着悬空在右上角、只有她一个人能看见的蛛网状的地图,被他话里的意思一惊,不由转过头来:“蠹虫未清,祸患报应,你可以说我趁火打劫,但我不至于丧心病狂到如此地步。”
凿开堤坝让一郡百姓死伤惨重,便是再不死不休的仇敌,也不会有如此荒唐的行动。
卫晔再一次沉默。
近来发生的事太多,他总是习惯性的往最坏的方向去考虑,无论是事,还是人。
“若你所说的都是真的,对你而言,伪造裘林县的消息易如反掌。”卫晔直视着她的眼睛,陈述着这几乎无解的现实,“我没有办法信你。”
无论过去流落异国的公主,还是如今亲赴他国的女帝,曾经的林瑜,如今的卫晔,都很难说服自己去相信她。
万余百姓的性命并非白纸黑字寥寥数行,他慎而又慎,不敢有半点差错。
“若你光凭我三言两语就信我,我反倒要重新考虑是否要与你做这场交易。”祝凌在与他讲话的空隙,再次确认了秋思郡如今的情况,迎着卫晔的视线,她发出了邀请,“你要亲自去看一看吗?”
亲自去秋思郡看一看,看一看那纸上的人间炼狱落到现实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卫晔忽然觉得嗓子有些发干,他想说他作为卫国帝王,悄悄从皇宫里溜去瘟疫发生的地方太过荒谬,千金之子,怎可垂堂?
以帝王之尊亲身赴险,放在无论放在何国都是会被臣子上书、激烈驳回的荒唐举动。
———他本应该举出很多例子反驳她。
他本应这样做。
可另一种奇怪的情绪在他心中如丝缕般绞缠着心脏,让他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拒绝。
他看向这个提出天方夜谭想法的人:“这是出于什么立场的邀请?”
“出于百姓的立场。”那羌国的女帝笑起来,“你当然不必现在就决定,你可以等等。等今日你最相信的渠道送来的消息。”
……
天黑透的时候,卫晔拿到了好几方送过来的信,白纸黑字,每张纸上的字句都只廖廖,他却足足看了一夜,一直到天光乍明。
一缕光线穿过宫殿的窗户照到他身上时,他像被惊醒了一样,缓慢地眨了一下满是血丝的眼睛,然后将这几张薄薄的纸折起来,放到了衣襟心口的位置。
“我做出决定了。”
他抬头,看向那殿内的横梁,若放在一月前,他听说一个国家的帝王会因为另一个国家的灾难而千里迢迢奔赴,要与人进行一场匪夷所思的交易时,他只会觉得荒诞无比。
而如今,他也要做比这荒诞更荒诞的事了。
那从横梁上轻飘跳下的女帝毫不意外:“你要准备多久?时间可不等人。”
早在这几封信送来之前,乐凝便已与他说过了交易的内容———卫晔与她同去秋思郡,裘林县救命的方法就不会撤走,若卫国愿意向羌国称臣,羌国便会出人手、出粮食,让蓬莱解决这场瘟疫。
“卫国称臣条件我不能接受。”卫晔说,“但你让我去秋思郡,可以。”
逐东流早已在谈话结束后便被放了自由,卫晔没有命令,他便也没有做出任何过激的举动,他只是站在一边,眼里带着不解:“卫琇不会这样做……这样做是对的吗……”
卫晔沉默了一会儿。
他并没有因为逐东流不能理解而选择敷衍,他只是叹了一口气:“什么才是对?什么又是错?”
他忽然发现,或许比起卫晔,他更像林瑜。
翌日,卫帝染病,避风静养,少见朝臣。
第327章 心悦诚服
呜蜩既终,乔装打扮过的卫晔在绕过驻守的军队后,进到了秋思郡的地界,甫一踏上这片土地,扑面而来的只有一个感受———死寂。
地面上仍旧残留着洪水肆虐后退走的痕迹,掩在泥沙下的砖瓦,四处堆积的木头,拦腰折断的树木、挂着泥沙的宗祠残骸,被冲毁的农田……这些痕迹东一团西一堆地横倒在这片满目疮烂的大地上,像是一块块丑陋的疤。
穿过这些疤时,总有几处能闻到刺鼻的、令人反胃恶心的恶臭———也许是动物,也许是人,总而言之,都是死亡留下的气息。
一行人想要不亮明身份绕过驻守的军队过来,便只能徒步进入这块地界,而越往里走映入眼中的东西,便越令人无言。
卫晔出发时还能与祝凌你来我往地试探过招,探探底线,到了秋思郡后,却日渐沉默起来。
驻军将秋思郡染病的百姓赶得实在太远,光凭两条腿从白日走到天黑,仍旧没有到达目的地,而夜晚难以行动,于是赶路只能作罢。
祝凌他们就近找了一块尚且还算平整的地方休息,两人身边的暗卫去捡了些枯枝生了堆火,随意地烤了些干粮果腹。
卫晔是一行人中唯一一个没有功夫在身的,但整整一日的赶路他却没有叫苦,如今他坐在火堆边,只盯着燃烧的火焰。
“你最好吃点东西,不然后面越来越累,你迟早得垮掉。”祝凌拿了张已经烤热的干饼递到他面前,“在秋思郡生了病,可没人保证一定能将你救回来。”
“……我吃不下。”卫晔眼里倒映着燃烧的火焰,脸上说不上来是什么表情,“卫国的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糟。”
那些字里行间的苦难化成现实放到人面前所造成的冲击……实在太过惨烈了。
卫晔这二十多年的人生的确过得苦,身为一国皇子却迫不得已隐姓埋名流落他国,有家不能回;好不容易拿回了自己的身份,代价却是挚友决裂,理想尽毁,亲人辞世……他过的得诸般苦楚,诸般不易,诸般不得已,却也未曾落到他最近所见过的那样的荒唐之中———半袋粗糙的粮食便能换走一个总角的孩童;辨不出品种的草和着碗水,便是给重病之人往下灌的药;不幸死去的人浑身赤裸,连张裹身下葬的草席都无;树上萌发出的绿芽,便是一顿饱餐的食物……
那么多、那么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场景,那些存在于书中寥寥数行、仿佛轻描淡写的苦难,原来真正落在这人世间,是这般模样。
卫晔微微阖上眼,前几日的画面好像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他们经过那些蓬头垢面,流离失所的人群,那瘦弱的皮包骨的伶仃四肢,那破破烂烂、挂在骷髅架子般躯干上的污糟衣衫,那一双双带着红血丝、麻木得仿佛已经失去人性的眼瞳……那都是卫国的子民。
繁花似锦歌功颂德的词赋,文采斐然字字珠玑的奏报,这些东西里三言两语带过的,是求助无门的地狱人间。
卫晔所带的食物只留下了一点,剩的全部分发给了周围的百姓,然后……局面开始失控了。人人都争着抢着他所给予的食物,有的大打出手,手脚并用互相撕咬,仿佛蒙昧的野兽,有人侥幸抢到了半块四分五裂的饼子,拼命往嘴里塞,噎得直翻白眼几欲绝命也不愿吐出来;有人没抢到的,便满脸扭曲的恨意,仿佛与他有不可开解的世仇……
有了一个人动手,便有了第二个,若不是身边人拼命相救,卫晔或许就要死在一拥而上的百姓中。明明曾经读书,读到大灾年间有人大发善心却死于善心的举动时,还会笑着与旁人感慨,行善一定要看清周围形势,决不能不合时宜的心软,否则只会害人害己。
那时年少,不懂为何聪明了大半辈子人会有如此愚蠢的举动,直到他自己身处其间。
从一拥而上的百姓中逃出来后,卫晔发冠乱了,衣衫破了,腰间的佩玉不知所踪,整个人都有种失了魂般的茫然。
逐东流背着他,如同背着一块僵硬的石塑:“什么才是对?什么又是错?”
———那日大殿之上,卫晔对逐东流所说的话,被逐东流原封不动地复述。
他好像不是为了向卫晔要一个答案,他在思考,但他自己似乎也不懂———
“……他们做的不对,但好像、又没错……”
谁对谁错?
谁对……谁错呢?
“啪嗒———”
一滴水从檐上坠下,在檐角下的水泊里激起一朵小小的水花。
溽暑之初,天已经渐渐热起来。
楚尧今日又失眠了。
他披衣起身推开窗,天际高悬着一轮峨眉月,峨眉月之下,是光秃秃的宫道———那片枫林被人连根铲去后,无论在那里种什么,楚尧总觉得不顺眼,换了几次后,便就此搁置。
夜晚的风顺着窗户吹进来,带着点淡淡的凉意,楚尧拢了拢肩上的衣衫,只觉得自己莫名疲惫。他现在越来越容易累,越来越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他觉得自己的脑子好像那生了锈的铜器,年久失修的机关,吱呀吱呀地、发出不堪重负的声响。
他摊开自己的掌心,在温柔的月华下,掌心显着一种不正常的苍白,隐隐泛着点青———无论怎么换着药,似乎都没有太大作用了。
风拂动压在镇纸下的纸页,发出轻微的哗啦声。楚尧转过头去拿开了镇纸,将那些他已经看过无数遍的文字,又重新看了一遍———
【……神子教以罗汴城起事,千星城聚而集之,北上势如破竹,连下翎浙、巫祈、梅漱、庞嵋……共计七城,翎浙城主战死,巫祈城主开城献降,梅漱城主弃城而逃,庞嵋城主与神子教僵持半月后,被神子亲自劝说,泣涕而降之……】
这几张纸上的文字楚尧几乎已经会背了,从最初差点被气到病发到如今的淡然处之,也不过短短三四日。
他或许并不适合做楚国的君主,否则怎么他在位期间竟生出如此多的事,仿佛是上苍都不愿让他坐在这个位置上,所以迫不及待寻了人,要将他取而代之。
记得穗岁最初看到这个消息时,流言已经顺着这个消息的到达满天飞舞,人人都说是楚尧德行不修,才会有神灵化身的神子聚集教众,来反抗他这个失德的帝王。
消息传得言之凿凿,人人说得头头是道,似乎是传得多了,说着说着百姓便也是相信起来,于是流言愈烈,神子教的攻势越猛。
流言发展到最鼎盛时,连朝堂都受了这些声音的裹挟,有臣子上谏,要他向上天痛陈自己的过错,请求上天的宽恕,他的态度是那么的笃定,表情是那么的坚毅,仿佛楚国百姓所遭受的祸患,全是因楚尧一人而起。
什么天子受命于天,什么天灾人祸因帝王而起,不过都是稳固皇权,稳固民心,朝堂之上的手段。
楚尧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也知道他必须要这样做。于是他顺着这名大臣的心意,下了一道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