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王宫里有很多地方都极其接地气,比如这片桃林。桃林里种的只是普通的桃花,花谢之后便挂上累累硕果,普通的桃花开花后自然没有观赏性的桃花好看,但绵延起来,也算得上赏心悦目。
乐珩将那几瓣桃花夹到旁边的书里:“我想喝桃花酿。”
他们越来越熟悉后,乐珩在祝凌面前,就开始任性起来了。
“不可以。”祝凌撩起眼皮,仍旧是那副懒洋洋的语气,“你现在身体是什么状况,心里没点数吗?”
乐珩抬头,窗外绚烂的桃花连绵,他眉宇间是温柔而清浅的笑,竟压过了满窗的风景:“若是,我偏要这般呢?”
祝凌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她这段时间叹气的次数,赶得上以往好几年的总和。
“败给你了……”她起身,于是那在光线中交错沉默的暗影也跟着簌簌而动,“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脚踩过满地粉白的花瓣,带来轻微的沙沙声,桃林的深处,是一片梦幻般的天地。阳光在枝叶间交错,不时有着花瓣落下,划过人的鬓发衣襟,留下一阵浅浅的余香。
“嗒———”
一片花瓣打着旋儿,落到一个小巧的杯中,模糊了那杯面上的倒影。
“我如果没记错的话……”桃花树下,花瓣之上,矮矮的小几旁,乐珩点了点杯身,语气里带着点控诉,“我说的是想喝桃花酿。”
“这怎么不是桃花酿了?”祝凌手里拿着一个青瓷的小瓶,瓶身上绘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摇晃间能听到酒液在瓶中翻滚,于是撒出几滴粉色的酒液,在小几落下几点深色的酒痕,“不过是时节不同,所以颜色的深浅,自然也有区别。”
祝凌手里青瓷小瓶中的桃花酿是浅粉色的,像是最开始的春日,温温柔柔,而乐珩面前杯中的酒则是浓烈的深粉,像是春色走到尽头最后的热烈。
乐珩端起那杯酒,凑到唇边喝了一口,于是那落在酒杯中的花瓣也挨着他苍白的唇,映得那没有血色的唇染了一丝绯红。
这酒的颜色好,入口却极苦,苦得如药一般,只有咽下去后,才在那极致的苦后有了一丝回甘,带着一点极淡桃花香的回甘。
“哪里是什么桃花酿……”乐珩将一杯都饮尽,“桃花药还差不多。”
那酒液一入口他便有种熟悉的感觉,应是将他常用的药材稍微改变了一些,然后加入了桃花。
“什么桃花药,这可是我研究了很久的桃花酿。”
祝凌每天重压之下稍微得以喘息的空闲,都贡献给了乐珩手中这杯药,想要不破坏药性,又让颜色好看还带桃花香,真的快愁秃了她的头。但她没有说有多麻烦,她只是轻轻地笑了笑,语气里带着点调笑和笃然:“我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你这一手啊!”
乐珩从不喝酒,他的酒都是掺了蜂蜜的水,装模作样地糊弄人。说要喝什么桃花酿,或许只是……在隐晦地说着想念啊。
乐珩将手中的酒杯轻轻地搁在桌上,杯底的桃花瓣上有一滴深粉的酒液,像是盛着一滴泪珠。
他看对面的人———熟悉的容颜,不熟悉的神色,不熟悉的眼神。
但这个与他相处不过几月的人,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人,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或许有些冒昧……”他说,“我还从来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他看到坐在他对面的人愣了愣,然后指尖沾着小几上未干的酒痕,写出一个字来———
[凌]
乐珩眼中倒映出那个银钩铁画的字,他眨了眨眼睛,然后轻轻地笑起来:
“阿凌。”
不是阿凝,而是阿凌。
祝凌轻轻地“嗯”了一声。
在阳光下、桃林中,乐珩慢慢地阖上眼睛,清晰的视线开始变得模糊而朦胧,金□□各色交杂,像是融化了的绘卷,他好像听到遥远的过去,无忧无虑、不知愁的过去———
“你还太小,可不能饮酒,当心成了个小酒鬼。”
“阿兄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你以为你阿兄真的喝酒?他的酒都是掺着蜂蜜的水,装模作样唬弄人呢!”
“阿兄才不会唬弄人呢!他天下第一好!”
……
回忆起过去,乐珩在心中笑了一声。
他哪里是不会唬弄人,他啊……可擅长骗人了。
他也做不到什么天下第一好,他从来都是———
睚眦必报。
楚国,天行殿。
吴大伴站在御阶上,面向着文武百官:“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楚国朝堂上的事早在刚刚就已经全部商讨完毕,如今只是按着以往的惯例,再询问一番罢了。随着吴大伴这一声喊,文臣武将们的身形都放松了些,不再像刚刚那样紧绷着———今日的朝会马上就要结束了。连坐在高位上的楚尧,眼中都泄漏出了隐约的放松。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可以退场的时候,文臣末端的行列里,忽然走出来一个人,这人手执着玉圭,头低垂着,肩膀耷拉,从仪态上便能看出瑟缩来。
在大殿中所有人的注视下,他一直向前走,能看到冷汗从他的额头不断沿着脸颊滑落,官帽的边缘都被浸出了一圈深色。他走到御阶的最前端,不知是紧张还是惧怕,双膝一软,在地上跪出重重的声音。
“咚———”
他的额头也重重地磕在地面上,手中的玉圭砸在台阶上,伴随着玉碎的声响,崩出一地碎片。
“臣、臣有、臣……”他的声音是颤抖着的,几乎是从喉咙里挤出来,人人都能看出他的狼狈和恐惧。
本来准备退场的文臣武将们见此,便都生了点好奇。也有人背后突生冷汗,在脑海中紧急思索着自己的亲眷有没有闯下什么滔天祸事———毕竟能让人恐惧成这样还坚持要说的东西,其后的牵扯必然不小。
“这不是兰台的张大人吗?”
和这位大人站得近的官员皱着眉,极小声地与旁边的同僚窃窃私语———
“张大人虽是兰台的官员,但生性谨慎至极,非笃定之事绝不上谏。”
意思是说他胆小怕事,故而极其周全,没有一击必中将人彻底按死的确切证据,绝不会出手。
“他虽极少直言上谏,但也不至于恐惧到如此情状啊!”
意思是他拿着确切证据上奏的时候,即使紧张担忧,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这般失态。
也有人想得更深———
“该不会……牵扯到了闵相?”
自从春分宴见春台失火,闵丞相好不容易找回来的独子为保护楚帝而被刺客刺成重伤、认下的义女直接死于刺客之手后,闵丞相便请了极长一段时间的病假,说自己“年老力衰,忧心过甚,恐不能为国效力,故而自请辞去丞相之位”,一连上奏乞骸骨数次,陛下不允,随后闵丞相便一直告病,再也未在朝堂上出现过。
而那惊心动魄的一晚,知情的人要么被处理了,要么三缄其口,没人知道具体发生了何事,只隐隐猜测其中内情,未必像表面上这般简单。
各种猜测在众人心中跌宕,那跪在御阶下的张大人的惊惶,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平静,他颤抖着,愈发显得不安,他的嘴唇嗫嚅了几次,才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臣有事禀告陛下!”
他抬起头,脸色灰败,像生了一场重病似的,扔下石破天惊的内容:“臣参国师扶岚行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举———”
……参国师?
竟然有人参国师?!
文臣武将都纷纷将惊异的目光投过去,国师扶岚虽说手段狠辣,但做事滴水不漏,被他处理每一个人,都有致命的如山铁证。
他参国师……难道是终于抓到了国师这些年行事的漏洞?
可就算国师行事有漏洞,那高台之上端坐着的陛下也绝对舍不得从重处罚。对于陛下来说,朝堂上所有的人加起来,恐怕也比不得国师重要。
但那位跪着的张大人,接下来的话语却炸得人头昏眼花,几乎要失去思考能力。
他的声音尖锐到几乎破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不管不顾的勇气———
“扶岚毒杀先帝,颠倒黑白,如今更是把持朝纲,野心昭昭啊!”
毒杀……谁?
作为楚国寒窗苦读数十年、过五关斩六将才站到朝堂上的各位官员来说,他们思考能力……似乎在这一刻中断了。
国师扶岚……毒杀先帝?!
这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荒诞笑话?!
他话里的内容太过匪夷所思,以至于有人不假思索地驳斥他:“荒唐!”
“怎么会有这般荒唐的言论!”
国师扶岚在先帝还是太子时便被带在身边,先帝一直对他视若亲子,在先帝死后,扶岚对年幼的陛下可谓忠心耿耿,陛下一亲政,便毫不犹豫地放权。
若他真要把持朝纲,又何必演到这一步!
“臣有证据。”在嘶喊出这句话后,御阶下跪着的人脸色反而好转了些,他又是重重一叩首,额头上便破了皮,血迹从伤口渗出来,他却像是感觉不到似的自怀中取出一沓纸,双手呈上,“这便是臣今日所言的佐证。”
楚尧的指甲掐破了拢在袖中的手掌心,但他的语气无比地平静:“吴大伴,去拿过来。”
被点到名的、也算经历过大风大雨的吴大伴,此时下御阶的腿竟然有点软。
那一沓纸被接走,跪在阶下的人像是完成了什么使命似的,眼泪自眼眶中滚落,在针落可闻的大殿中,只有他情绪激动的泣声。
“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他最后向着高坐的君王叩首,一字一句,“臣愿以死明志,只求陛下不受小人蒙蔽,我大楚万年长安!”
谁都没有想到,速来胆小谨慎的人,有一天会走到这一步。
血染御阶,远溅数尺,有一滴血甚至飞上高台,落到了楚尧脚边。楚尧低头看着那滴血,在人撞上御阶时,他刚拿到那沓所谓的佐证。
楚尧闭了闭眼睛,掌间的纸出现了明显的皱痕。过了好一会儿,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楚尧没有看。
他只是松开手,任凭这价值一条人命的佐证从手中滑落,从高台之上四下纷飞。
他起身,一步步从高台之上走下来,踏着那些纸张,淌过那些血迹,一步一步地、走到了百官之首的位置———那里惯常站着的人是闵昀之,如今闵昀之不上朝,便是扶岚强撑着病体站在那里。
“扶岚哥哥———”楚尧注视着他,注视着他那一头霜白,他不再像往常一样喊国师,他选择了平时的称呼,“我说过,我会永远相信你。”
“我不会看那些佐证,我只听你的回答。”
在文武百官的面前,在一片安静之中,楚尧问:“———是你做的吗?”
是你做的吗?
扶岚沉默。
他知道,只要他否认,楚尧就会继续选择相信他,即使……即使见春台发生的事后,他心中或许起了怀疑,或许生了裂痕,再也无法恢复如初,但他依然会选择相信他。
可是……扶岚看着他,楚尧的身形已经开始抽条,有了青年的曲线,容貌之间,也依稀有了熟悉的影子。
———他长得很像先帝。
纷沓的过去忽然如潮水上涌,扶岚的身形微微晃动了一下,被压抑着的记忆席卷而至———
“你可知他未来如何?”
“朱雀折足,大不利六亲,亡散死伤。”
“天生的孤星入命!”
先帝曾经也不信,他说啊……说———
“紫薇帝王之命,怎会压不住一颗孤星?”
可最后呢?
可……最后呢?
血从御阶下端蔓延过来,在地面上铺开刺眼的红色,恍惚好像回到那一日。过去与现在交叠,扶岚踉跄着后退一步。
自楚尧上朝后,从未跪过的扶岚向他行了一个大礼,他俯身,琥珀色的眸子里蒙了一层灰翳———
“臣……认罪。”
霜色的发梢沾染了蔓延过来的血迹,御阶上的纸张落到血中,化成一团糜烂的红。
第237章 未竟局
桃林小酌过后,祝凌要做的事就更多了,为了使自己轻松点,她毫不犹豫地将【尘埃定】板块中的单项掉落率提高,比如不同绝版宠物的线索,比如一套精美至极的外观中某一个部件,比如带着不同特效的限定成就碎片……掉落率被改动后,几乎可以逼死有收集强迫症的玩家。
【尘埃定】里,一众玩家一边怒骂,一边勤勤恳恳地贡献着自己的肝,各种奇思妙想五花八门,各种观之可行的方法各显神通,群策群力下有作业可抄,给祝凌减轻了不小的压力,在最要命的忙碌期过去后,她竟然渐渐适应了这样的节奏。
上午的任务全部处理完,祝凌抬起头,便看到守在门外,面无表情的明一。见祝凌看过来,明一脸上表情未变,但眼神中却透出柔和来:“公主。”
“是明一啊。”祝凌打了个哈欠,“有什么事吗?”
她最近忙得天昏地暗,除非必要,否则明光卫里很少有人来找她。
明一慢慢走上前,道:“太子殿下说您现在应该忙完了,所以让我过来接您。”
祝凌:“……”
不得不说,和乐珩熟悉后,乐珩就越来越了解她了,连她完成工作的速度,都估得八九不离十。
“打算接我去哪儿?”祝凌起身,她心中隐隐有个猜测,好像看到了解脱的曙光。
明一没有告诉她,她只道:“在去之前,您得更换一下衣衫。”
“光五随后就到。”
在郊外的马车里,祝凌失去了笑容。
“怎么摆出这幅表情?”乐珩弯着眉眼,“出来玩不高兴吗?”
“高兴。”祝凌面无表情地回答他,“如果你告诉我你选的人是谁,我会更高兴。”
乐珩愣了一瞬,然后便笑得更开心:“等过段时间,你自然就知道了。”
“今日应是动三车———”他掀开马车的车窗帘,看向窗外,“不过银阙里,油车和丝车都少,唯有城外水车多,所以每年都有‘斗龙车’的比赛。”
乐珩的声音平静而柔和:“你最近太累了,我想带你出来看看。”
动三车啊……
祝凌恍然大悟:“今日是小满?”
民间常言“小满小满,江河渐满”,从小满之后,江河就开始充盈起来,河流湖泊都在积蓄日后作物生长所需的水源。
“是啊,小满了。”乐珩将遮挡车窗的帘子拉得更开了些,“你看那边———”
祝凌顺着他所说的方向看过去,那整齐的田垄旁,摆着一个土垒的矮祭台,祭台上用粗陶碗供着一碗鱼肉、鱼肉旁有一个空杯子,空杯子前有一摊燃尽的烛灰。
祝凌前段时间搜集了羌国所有郡县的资料,自然也知道关于小满的祭祀———这是在祭车神。
在民间传说里,车神是一条白龙所化,以鱼肉香烛等祭祀之物祭拜它后,将祭品中的白水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所以每年到这时,百姓们都会自发祭祀———即使只供上一碗制作粗糙的鱼肉、一根劣质的香烛,也是一个虔诚的寄托。
“黎明之时祭祀车神,如今已经正午了———”祝凌故意拉长了音调,“好像……也没得看了?”
乐珩但笑不语。
今日出来,他穿得只是最常见的棉布衣衫,虽瘦削,却丰神如玉。
马车在一路颠簸摇晃之中慢慢停下,马车的终途,是一座小村子———黄泥的地面,路旁生着野草,穿着朴实的农人三三两两在路边交谈,小孩子穿着草鞋在路上跑来跑去,追逐嬉闹,不时有光着臂膀的青年人大声笑闹———
“今天这场没分出胜负嘞!下午还有一场,你们可要小心了!”
“我们今年可不会输给你们了!”
“今年要是输给你们,我们就喊你们一年的老大!”
被放了狠话的那群年轻人也是大笑着回应———
“喊谁小心呢!”
“谁怕你们啊!去年斗龙车,也是你们村输了!”
“有些人喊老大的时候诚心点啊!最好周围的人都能听见!”
……
嬉笑怒骂间,是一派生机勃勃。
乐珩坐在车里看着,外面的场景映得他的眼睛似在发亮,太阳拨开了云层,照得水面粼粼生光,他笑叹道:“这很好,对吧?”
从车窗里看出去的场景是那么有生机与活力,感染得人不知不觉间勾起嘴角,最初的那一点不高兴,已在眼前的场景中消弭无形。
“要一起去看看吗?”乐珩掀开车帘,对祝凌发出邀请。
风掠进来,卷起乐珩墨色的发丝,人与自然的画卷,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出现在祝凌眼前。
———农田、村落、人群,还有朴实的欢乐笑脸。
乐珩带着祝凌走入村庄之中,今日小满抢水,几个连着的村庄都热闹非凡,货郎挑着担子在村口叫卖,年幼的孩子被他的吆喝声吸引,好奇地围着他转圈,年轻的妇女戴着木簪,挎着个小篮,找他买些针头线脑的小玩意儿,有些家中稍稍富裕的,还会多掏出几枚铜钱,给自家孩子买点麦芽糖甜甜嘴。
他们作为外来人,自然显眼得很,于是人群之中便有年纪稍长的人迎过来。他先是迟疑地打量了一番,随后便眉眼舒展地询问:“女郎和郎君,可是从云梦郡来?”
乐珩点点头:“老人家好眼力。”
祝凌在一旁好奇地询问:“老人家何如此笃定,我们必然是从云梦郡来的?”
“这倒也不难。老朽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也见过些世面。”年纪稍长的老者道,“我见女郎衣衫上的花纹颇有云梦郡飘逸轻巧的特色,可若单以衣衫论,我不敢这么笃定。”
他的眼角笑出细细的皱纹,那是岁月隽刻的风霜:“但女郎头上的玉钗是云梦郡最有名的尺玉钗,郎君腰间的饰品是云梦郡特有的翠玲玉……正因为看见了这些,我才敢下此结论。”
衣衫是明一给她带来,在乐珩的要求下特意换的,从头到脚都是云梦郡的风格。但让祝凌没想到的是,在这种小地方,也能有人对这些东西如数家珍。
她悄悄向乐珩投去一个惊讶的眼神。
乐珩眼里带着笑意,他对着面前的老人一拱手:“我们兄妹确实是从云梦郡过来的,想在银阙城中游学一番,今日正巧是小满,免不得在村中叨扰一餐。”
“郎君说的是极。小满要吃苦菜,这可不能忘了。”老者脸上带着笑,问道,“若是郎君和女郎不嫌弃,不若去寒舍落脚一番?”
“多谢老人家盛情相邀。”乐珩在老者转身的时候偏过头,对着祝凌眨了眨眼睛,“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苦菜能安心益气。”饭桌上,乐珩忽然说,“不许挑食。”
正悄悄用筷子将苦菜拨到一边的祝凌闻言一僵。
她平时用来督促乐珩吃药膳的话,此时被尽数还到了她头上。
祝凌小声而愤愤地嘀咕:“你这就是挟私报复……”
“我可没有挟私报复。”乐珩不紧不慢地夹了一筷子苦菜塞到嘴里,拜这几个月的药膳所赐,他现在吃苦菜都觉得是甜的,“味道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差。”
见乐珩吃得自然,祝凌不由怀疑———是不是她第一次吃的时候,味觉出了问题?
她再次夹了一筷子苦菜塞到口中,苦涩的味道顷刻从舌尖蔓延到喉咙,农家再富裕也富裕不到哪儿去,做菜时自然舍不得放油放盐,于是保留了苦菜最本真的滋味,也就是极致的苦,苦过后又还带了一丝淡淡的甜。
祝凌艰难地将菜咽下去,拒绝再吃第三口。
乐珩没有继续逼迫她,而是自顾自地吃着,小半碗饭菜被他吃干净后,他才搁下碗筷。
祝凌看看自己碗里那一小团被剩下的苦菜,又看看乐珩干净的碗,最后终于忍不住眼一闭,将苦菜全部吃完了,然后……她扑到陶罐边,连着灌了一大杯凉水。
实在是太难吃了QAQ
乐珩到底是为什么能吃得这么面不改色啊!
等他们吃完饭,过了一阵子,才有一个小孩子从门口跑进来,她先是好奇地对祝凌他们笑了笑,然后将桌上的碗筷和茶壶抱到怀里,又噔噔噔地跑出去。
看她抱着碗筷茶壶跑得摇摇欲坠的样子,祝凌实在担心,她忍不住跟出去,在厨房里与正在涮锅的老者打了个照面。
老者用木瓢倒出锅里的最后一点水,笑着感慨:“女郎心善。”
看她动作就知道,是担心他家孩子摔倒。
浣衣的老妪这时端着木盆回来了,她粗糙的手在衣襟上擦了擦,然后从腰带的缝隙里取几颗油纸包着的小团来。
小孩早已簇拥到她身边,眼巴巴地看着她。
她将那些油纸小团递到孩子手中,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都是你的,没人和你抢。”
那孩子捧着四个油纸小团,先是拉着老妪让她弯下腰来,接着突然将拆开的糖塞到她嘴里,随后又拿了一颗,递到老翁手上。
在盯着他们两人都吃了糖后,她才小心地拆开一颗新的,于是脸颊鼓出一侧,甜得眉眼都弯起来。
她手里还剩下最后一个小团,她先将小团收到衣襟里,但看见祝凌,脸上又露出点纠结的神色。
最后,这颗糖到了祝凌的掌心。
“给姐姐。”她眼里带着不舍,脸上却露出大大的笑容,笑出了牙花的那种笑容,“阿爷说,小满吃了糖,以后就不会受伤了!”
祝凌对上那个孩子的眼睛,是平凡又真挚的善意。
她珍惜地收紧手中这颗粗糙的糖果,对她认真地道谢。
这时风清光盛,万物温柔。
从厨房里出来后,祝凌穿过种了菜的前院,走到了她和乐珩暂时落脚的地方。
乐珩这时搬了把躺椅躺在屋旁的树下,阳光透过枝叶,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祝凌走到他身边时,乐珩已经察觉到动静睁开了眼。
“怎么了?”他问。
“有样东西给你。”祝凌说,“把手伸出来。”
乐珩眼中流露出几丝疑惑,却还是乖乖地伸出了手,摊开的掌心是没有血色的苍白。
“拿好哦。”掌心被放了什么东西,乐珩听到祝凌轻快的声音,“归你了。”
他收回手,掌心躺着一颗粗糙的糖果,被一小张油纸包着。
小满食苦,一夏不苦。
小满食糖,一生不伤。
乐珩忽然抬眼看她,他的目光落祝凌发间的尺玉钗上。
春分那晚的最后一局棋,他一时之间……竟辨不清输赢了。
第238章 折春枝
“哗啦———”
是水被扬起的声音。
远远望去,木质的长龙在水中游动,扬起一片片浪花,青壮年赤着胳膊用力踩踏着,戽斗被带动,于是那伏在水中的长龙便活起来,在水中舒展着身躯。
这便是斗龙车———由人力谱写的壮美奇迹。
源源不绝的水流飞驰到田地里,有大量的水珠溅到空中,水珠之间隐约可见七彩的虹。所有人都簇拥在河边,簇拥在那田垄之上,看着这场因人力而改变、而诞生的自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