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宋书办听的这事,出来问了明白,说当初分家时候既已那样,明明就是把这宅子和乡下那几十亩田地当做嫁妆给了妹子,现在哪有要把妹子的嫁妆收回的道理?要奉养万寡妇,本是好事,就接回去,但以后休再提要宅子的事情。
万家那继子本就是为的这宅子,宅子地方不大但位置好,收回来好给自己儿子将来娶亲用,见宋书办拿出当初分家文书说那是分给妹子的嫁妆,怎肯接万寡妇回去奉养?放了几句狠话也就作罢。万寡妇倒哭了一场,还是招赘了女婿进家。
这件事闹的沸沸扬扬,曼娘捏下女儿的脸:“你啊,说你聪明,你比谁都聪明,可偏偏就不懂事。”阮大姑娘已经走出来笑着道:“表姑这话说的不合,睐姐儿不算懂事的话,那侄女们,就更难称得上懂事了。”
、117山居
曼娘的手轻轻一抬,把阮大姑娘扶起:“你娘在里面和吴太太说话?”阮大姑娘应是,又对睐姐儿道:“方才吴太太说,这楼里还是有些可玩耍的去处,让人带我们姐妹们去逛逛,睐姐儿可要去?”睐姐儿是最喜欢热闹的,听了这话就想放开曼娘的手,但想到曼娘方才的话,又乖巧地问:“娘,我能去吗?”
看着女儿的眼,曼娘摸摸她的头,睐姐儿晓得娘已经同意了,欢天喜地地去拉阮大姑娘的手,曼娘又让冬雪跟在她们背后,再加上吴家这边陪她们的,一小群人说说笑笑走了。
曼娘这才走进屋,吴太太和阮太太正靠在窗边,似乎在赏景,见曼娘进来吴太太起身相迎:“家里有点事,倒打扰了奶奶歇息,实在不该。”曼娘还了半礼,彼此坐下说了几句闲话才笑道:“吴太太这口官话竟不似本地人的。”吴太太笑了:“家父本是游医,从小就跟随家父四处行医,那一年走到这来,恰好遇到我公公生病,家父一贴药下去救了公公,公公感激不尽,家父就把我托付给吴家,算起来,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了。”
阮太太也在旁说几句,这时门边出现一个二十来岁的妇人,有些畏缩地往里面瞧,吴太太的眉微一皱就起身道:“两位还请在这里宽坐,若要什么茶水就请叫人就是,我们这虽是山景,也有几样可观。”
阮太太自然说请自便,吴太太这才走出去,曼娘往窗外看去,此时是落日时分,能看到天边满是红霞,树都被染的全是红色,这种让人目眩的美,曼娘还从没见过,不由赞叹道:“没想到这山中还有这样好景色,原先游玩时候也去过一些山,可从没看过这样的景色。”
阮太太的手搭在她肩上:“表妹总是你们水乡说话,再说你们那边的山,别说和这边比起来,就算和我们家乡那边比起来,也跟小土坡似的。”曼娘不由笑了,笑完不由想起丈夫,这时候他该在城墙上,和众人一起指挥如何加固了吧?就是不晓得那群倭寇会不会提前到来,战况会不会太过激烈,甚至…。
曼娘看着这眼前红霞满天,瑰丽无比的景色,竟似看到满天的血,不由咬住下唇。阮太太心中也是同样的焦急,只是年纪毕竟比曼娘大了那么几岁,自觉还有照顾曼娘的责任,扶住曼娘的肩头就道:“此时焦急也没有用,横竖也只能在这等着。”
曼娘当然明白,轻声道:“我晓得,世受皇恩,自然也要竭力相报,只是这满天红霞,总让人觉得心里有些…”阮太太淡淡一笑:“你啊,别想那么多了。方才你睡的可真香,连外面吵架都没听到。”
曼娘到了这时,也要放下心里愁绪,毕竟急也没用,只有说些话来让心情慢慢平静:“我听睐姐儿说她去瞧了热闹,这孩子,好奇心重,这么大了都还到处乱跑。”阮太太轻拍曼娘一下:“你就是太拘着她了,你不晓得我家两个丫头听的要跟她们爹到任上,欢喜成什么样子,这在外头任上,虽说过的没有家里那么金尊玉贵的,比在家里规矩可要少很多。你别看我那两个丫头在外人面前规规矩矩的,可背了人,也淘气着呢。”
这是阮太太的好意,曼娘自然不会不放在心上,笑着道:“两侄女哪有睐姐儿这么淘气?方才我和她说,以后走路可不能那样快跑,就在那眉头都皱成疙瘩了。”阮太太也笑了,两人又说会儿闲话,赏一会儿景,见天色渐渐晚下去,吴太太还没回来,倒是来了两个人送来了茶水晚饭,这晚饭也没那么精致,只是煎了个鸡蛋蒸了块豆腐,饭也是糙米饭。
曼娘和阮太太都晓得能摆出这么几样,已经是待客的了,问过送饭的,知道睐姐儿她们和阮大郎那边也送过去了饭,送饭的年轻姑娘讲一口口音重的官话:“我娘说了,还请两位继续在这赏会儿景,等那边安顿好了再请两位过去。”
看来那来闹事的人着实难缠,两人也不会问东问西,谢过那姑娘就吃起来。那姑娘一双大眼十分灵活,又仔细瞧了瞧曼娘她们这才走出屋子,那姑娘刚走出去,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笑声,还夹杂着说话,接着很快消失。
山里客居,又极少出去,见到外人,自然是会仔细看了又看的,曼娘和阮太太也不以为然,那糙米饭微有些硬,两人倒些茶水在里面,拌了豆腐勉强吃完,把碗筷收拾了摆在那里。方才送饭那个姑娘又端进一盏灯来,并把碗筷收走。
坐等了这么些时候,阮太太心里有些焦急,自言自语地道:“这娶媳妇啊,必要好好打听了,不然来了客人,还有人上门吵闹,实在是…”阮太太难得抱怨一次,曼娘之前也只听睐姐儿说了一耳朵,晓得是个畲客婆因妹子嫁到吴家,想是过的不好才来为妹子出头,不由笑着道:“这娘家为闺女出头,也是平常事,只是这样阵仗,未免有些有理也搅成无理了。”
世家大族,讲究的是坐下来谈,你来我往,纵然心里已有了决断,面上也绝不能撕破脸皮,不能像市井妇人吵架,为一个铜板就恨不得打个你死我活,否则就是自家有理也变成无理。
阮太太娘家也是乡间名族,从小也是被这样教导的,听了曼娘的话就点头:“好在这吴太太是个有见识的,早早就把我们各自分开,不然听了去,才真叫不好。”门口传来脚步声,阮太太停下说话,先跑进来的是睐姐儿,她扑进曼娘怀里就打个哈欠:“娘,我困了,我们回去睡觉好不好?”
阮家两个姑娘也跟了走进来,面上也有些疲惫,毕竟是娇生惯养的少女,坐了一夜的车,白日虽睡了会儿,可哪比得上家里的床帐,吃的穿的用的,样样都不合手,此时疲惫也属平常。
阮大姑娘比睐姐儿大,自然不会直接开口,只是轻声道:“方才遇到大哥,谨弟也是眼睛发涩,慎弟已经睡着了,大哥让冬雪姑姑抱他回去了。”看来人人都累了,可是这吴家的吵架没完的话,就不能回去睡,不然主人家多没面子?曼娘开口问吴家的人:“还劳烦你去瞧瞧,你们家的客人走了没有?”
曼娘说话文雅,这人明显有些不大适应,睐姐儿已经嘟囔着道:“就是让你去问问,那个畲客婆吵完架没有。”这人了然转身去问。睐姐儿发困时候脾气会有些不好,曼娘很有心教训一下她,可当了这一屋子的人不好发作,只是捏了下女儿的手。
睐姐儿明白自己的娘什么意思,又困又乏还不能发脾气,只是往娘膝盖上坐:“娘,我好困,好想睡。”说着打了个大大的哈欠,这才靠在曼娘肩上开始打瞌睡。曼娘这下又心疼,可是明儿醒来时候,必须要好好说她。
阮太太见曼娘脸上神色就道:“说起来,都还是孩子呢。”阮二姑娘也已困的厉害,虽不能像睐姐儿一样公然让自己娘抱着自己睡,但也站在那儿靠着阮太太的肩膀,双手搂住就在那打起瞌睡来,能强撑着的就是阮大姑娘了,可也是哈欠连连,巴不得马上能回去睡觉。
还是孩子呢,曼娘摸摸女儿的发,睐姐儿已经睡的很香,小胳膊还紧紧搂住娘的脖子,真是既舍不得拘束她又不能放纵她,做母亲的心在此刻左右为难。
门外传来脚步声,接着吴太太出现在面前,颇有些歉意地道:“实在对不住地很,都这么晚了,还请跟我来。”曼娘摇一下睐姐儿肩,睐姐儿还轻轻嗯了一声,看着女儿这样,曼娘又舍不得让女儿下来走路,索性抱起她。
吴太太见状就伸手过来:“对不住地很,奶奶你也乏了,我帮你抱吧。”这不大好意思,曼娘虽谢过但没有把孩子递给吴太太,只是抱着睐姐儿跟着吴太太往住的那边走。
虽说这里面住的人多,但吴太太带她们走的路刻意避开了住人的地方,七绕八绕曼娘感觉都绕晕了才看见昨晚住的那间屋子,吴太太停下脚步又说了抱歉,这才请曼娘她们进去。
赵妈妈迎上来接过睐姐儿,把睐姐儿小心地放到床上,声音压的低低地问:“我让春雨冬雪去接奶奶,没遇到吗?”曼娘摇头,阮家的小丫鬟已经道:“那路太绕,又四通八达的,遇不到正常。就是不晓得赵大嫂和冬雪姐姐,会不会走丢了。”
说着小丫鬟就要笑,但见人人困乏,忙捂住嘴,倒来热水请她们各自洗漱,曼娘问过赵妈妈,晓得谨哥儿两弟兄已经在那边睡了,这才拿着手巾给女儿擦脸,看着沉睡中的女儿,这孩子,只怕就是姐弟三人中最操心的那个,真是打不得骂不得轻不得重不得。
在围屋住了两日,阮太太和曼娘不好出门,但孩子们没有多少忌讳,毕竟阮大姑娘也才十二岁,初来还矜持,待了一日就和吴家的几个女孩玩起来,也走出围屋大门,往那田野里走动走动,不过不敢走远,更不敢像吴家的那些女孩一样上树下河,只是在旁瞧着她们玩耍。
睐姐儿性子本就活泼,再加上年纪更小,玩的格外开心,要不是曼娘明令禁止,只怕她也要脱鞋爬树摘果子吃。
这日曼娘和阮太太正从窗子看着她们玩耍,突然这几个人都从树上下来,接着飞快地往屋里跑,连阮大姑娘也提了裙子跑起来,这是怎么了?曼娘刚转头,睐姐儿就飞扑进曼娘怀抱:“娘,我瞧见,山外好像有人来了。”
、118回家
山外来人,不知是福是祸?阮太太已经站起身,曼娘把女儿抱紧一些就劝阮太太:“这些日子,也有人守在那边的,若真是倭寇,只怕早就嚷起来了。”这倒是,阮太太重新坐下,喃喃地道:“我不过关心则乱。”但阮太太的眉还是没有松开,消息几近隔绝,谁知道城里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丈夫是否平安。
曼娘也是一样的,但此时外面既然并没有慌乱,也就是说,来的人是认识的。曼娘手心渐渐出了汗,睐姐儿也难得乖巧地不说话,屋外传来欢呼声,既是欢呼声,那就是说,一切都好了?曼娘和阮太太齐齐站起来,但还保有矜持不往外走,但睐姐儿哪忍得住,悄悄地从曼娘身上滑下去,慢慢地往外走了几步,到门边就飞快地跑出去。
睐姐儿刚跑了两步,就撞到吴太太身上,吴太太顺势把睐姐儿扶了一把,刚要说话,就听到睐姐儿欢快地叫了声爹爹,飞奔着往楼下跑。吴太太明白孩子心性,只是微一摇头就走进屋子。
睐姐儿那声爹爹曼娘已经听的很清楚,心里顿时满是喜悦,这种喜悦用什么都无法形容,急急往外走了两步想去看丈夫,但又想到这还在别人家里,不是自己家,身边也有人,强把脚步挺住。
就这一会儿吴太太已经走进来,此时也顾不上什么礼仪,曼娘和阮太太迎上前,唇有些许颤抖,吴太太了然,也不拐弯抹角:“方才陈县丞已经来了,倭寇虽攻城一日,终究是乌合之众,被赶来的镇海军包了个圆。前日战事结束,还怕有残留倭寇,又在乡间大搜,现在安定了。”
阿弥陀佛,阮太太已经双手合十念了一声,曼娘更想出去看看丈夫,可还是不好出去。阮太太念完佛在那对吴太太道谢,吴太太笑道:“道谢就不必了,本就该帮了一把。只是陈县丞说,阮知县还要在城内主持大局,所以这回去的事,就由陈县丞做了。”
这样说来,自己丈夫也是平安的,阮太太这颗心这才彻底放下,曼娘已经让人收拾东西,也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对吴太太道谢。睐姐儿的笑声已经传进来,还夹杂着撒娇声,即便这样嘈杂,曼娘还是能听出丈夫的脚步声,一声声那样沉稳,可惜他不能走进来。
果然那脚步声在门前停下,睐姐儿已经蹦跳着走进来:“娘,爹爹来接我们了。爹爹还说,他收缴了把倭刀,要给我玩。”曼娘当着人不好教训女儿,只是把她拉过来:“说东说西,难道不晓得该给吴太太道谢?”
睐姐儿吐下舌:“哎呀,我忘了。”接着就规规矩矩行礼下去:“谢谢吴太太。”吴太太已经大笑起来:“这孩子,真是聪明伶俐,生的又好,那画上的玉女都没她那么好。”曼娘摸摸睐姐儿的发:“你啊,就别夸她了,这孩子就是被夸的太厉害了,以为自己真是无所不能呢。”
睐姐儿的一双眼眨了眨:“啊,娘,哪里人人夸我?”曼娘捏下她的脸:“得了便宜还沾乖。”众人又笑起来,阮太太再次说这几日打扰的话,吴太太笑着道:“贵人入宅,这是求都求不到的,哪算打扰?”
这会儿功夫东西也都收拾好,马车也备好,不再是来时要挤着坐,而是很宽敞地各家一辆。曼娘牵了女儿走出屋子,见陈铭远站在拐角处,此时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曼娘只觉得,丈夫从没有今日这样的英俊。
不仅英俊,还很威严,陈铭远已经看见妻子,脸上露出笑容,还没打招呼,谨慎哥俩就冲过去要陈铭远抱。陈铭远手一抬,把大儿子抱在左手,小儿子抱在右手。睐姐儿见的眼馋,虽不好叫自己的爹抱,也悄悄放开曼娘的手跑到陈铭远背后撒娇。
曼娘摇头,对阮太太道:“他们数日不见他们的爹,平常他们的爹又宠他们,倒让表嫂看笑话了。”阮太太还没说话,吴太太就笑着说:“这才是父子天性呢,难道父子见了面,不欢天喜地的,反而要规规矩矩垂手问安?规矩是有了,可是天性就少了。”
阮太太似被触动心事,敛眉浅浅一笑就道:“你说的是,不过…”阮太太停下,吴太太就道:“我也晓得,大家子和我们这些人家是不一样的,还是那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了我们这个山上,也就没那么多规矩。”
阮家两个女儿跟在身后,听了这话阮二姑娘不由轻叹一声,阮大姑娘明白妹妹的心情,虽说这里日子不大好过,可是没那么多规矩,只觉得有一种畅快。但真要让她们这些娇养惯了的人在这长住,还是住不下去,不说别的,那黑乎乎的灶台就没一个会收拾,更别提那么多的家务。
曼娘和阮太太一行人走到院子车前,陈铭远已经把孩子们都放到车里,睐姐儿和谨哥儿姐弟俩挤在窗前,笑嘻嘻地往外看,都不用想,就知道慎哥儿一定被哥哥姐姐挤在车里,只怕就在哥哥姐姐背后挠呢。
曼娘看向正在那和吴族长说话的陈铭远,侧面看去,只觉得丈夫简直毫无瑕疵,果然要分别数日,才会觉得丈夫眉目俊朗的形容不出。陈铭远似知道曼娘在看自己,转身和妻子四目相对,两人的眼一相碰就再也分不开,曼娘忍不住咬住下唇,又不是刚和丈夫成亲时的少女,此时孩子都三个了。
可心里这样想,曼娘还是舍不得把眼从丈夫脸上挪开,还是睐姐儿在那叫娘,才算让曼娘下定决心,不再看向丈夫,而是快步走到车前上车。
刚走进车厢,慎哥儿就扑到曼娘怀里,十分委屈地说:“娘,哥哥姐姐欺负。”谨哥儿差不多是滚到曼娘身边:“娘,我没有欺负弟弟,是他个子矮,看不到外面。”曼娘把这三个孩子都拉到自己身边坐下,点下谨哥儿的额头:“这下要回家了,可不能像在这一样玩了,都给我规规矩矩的。”
谨哥儿用手撑住小胖脸,点头说好,慎哥儿靠在曼娘怀里:“娘,我最乖了。”睐姐儿还是没那么老实:“娘,可是前儿嬷嬷又给我们说了彩衣娱亲的故事,那要娱亲,是不是就不能规规矩矩的?”这孩子,还会反问了?
金嬷嬷已经笑了:“娱亲是该的,可是规规矩矩也是该的。只要分清场合。姐儿渐渐也大了,私下规矩缺了些这也平常,可是在外面,那就一点都不能缺了。”睐姐儿双手托住下巴,没有点头似乎在想什么,谨哥儿已经呵呵笑起来:“嬷嬷,我在外面,最规矩了。”
睐姐儿转头就往弟弟额头上戳了下:“去,少在这时候哄嬷嬷。”谨哥儿做个鬼脸,曼娘听着他们姐弟在那斗嘴,只觉得全身舒坦,悄悄地掀开一丝帘子往外瞧,能瞧见丈夫骑马在不远处,马上的陈铭远腰背挺直,一家子能在一起,真好。
回去的路比来时快了许多,再加上心情愉悦,一路上都是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曼娘只觉得刚坐上车不久就看见城门,虽然喜欢在围屋的生活,可看见熟悉的地方,睐姐儿和谨哥儿还是欢喜的,掀起帘子往外瞧:“啊,终于到家了。”
曼娘摸着女儿的背:“怎么,你不是喜欢在山里?”睐姐儿的眼眨了眨:“山里是好,可是这才是我们的家。”说着睐姐儿的眉突然皱了皱:“娘,我们要是回了京,以后能不能回来?”曼娘把女儿搂过来:“睐姐儿,你要晓得,你觉得这里是你的家,可是对你爹爹来说,京城才是他的家。难道要爹爹为了你们,就不回他自己的家吗?”
慎哥儿小,听不懂,谨哥儿是模模糊糊知道些了,听了这话也用双手托住下巴,重重地叹了一声,曼娘点下儿子的额头:“你姐姐也就罢了,是姑娘家,你一个做男子的,是要志向在四方的,哪能只在一个地方?”
慎哥儿有些发困,正倒在曼娘怀里打瞌睡,听到娘教训哥哥,立即就精神了,睁开大眼握起拳头:“走四方、走四方。”谨哥儿乖乖地听娘的训导,见弟弟这样就伸舌头做个鬼脸,慎哥儿毫不示弱,也伸舌头做怪样。马车已经停下,陈铭远掀起帘子,见谨哥儿还在和弟弟闹,伸手把谨哥儿抱下来:“哎,又重了,我还当你这几天会想着我,吃不下饭,会轻一些呢。”
谨哥儿可不会承认自己在围屋那里一顿能吃两碗饭,还不是家里这样的小碗,摇头说:“爹爹,我是轻了,姐姐说的。”睐姐儿不等冬雪扶就自己跳下来,嚷着说:“爹爹,才不是呢,他啊,顿顿吃两碗。”
曼娘抱着慎哥儿下来:“你们俩啊,一见你们爹就在这吵个不停,真以为你们爹好欺负?”睐姐儿急忙摇头:“没有,这是我和弟弟在娱亲。”娱亲?陈铭远用手摸一下下巴,皱眉问曼娘:“我胡子这么长了,女儿都觉得该给我娱亲了?”
曼娘不由推丈夫一下:“赶紧进家门吧,这一大群人在家门口站着算什么?”说着曼娘就往门里走,陈铭远把谨哥儿扛上肩头,左手牵女:“走,回家了。”
曼娘回头看了丈夫一眼,陈铭远面上笑容灿烂无比,想到刚才睐姐儿说的话,等以后回了京城,会十分想念这个地方吧?虽然宅子不大,下人不多,可是怎么能忘记这院里的荔枝树,伸手就能摘到的香蕉?但既嫁了这个男人,那就是他去哪里都要跟随,在一起才是一家人。
、119父母心
小别重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曼娘带了人把四周都打扫了一遍的时候,三个孩子就缠着陈铭远,要陈铭远讲怎么把倭寇全都捉了的事。
等曼娘把周围打扫干净,见那三个孩子还是围着陈铭远问个不休,曼娘走过去把睐姐儿拉过来:“都别问了,没看见你们爹眼圈下面都青了?洗澡水都烧好了,你带那两个小子去洗澡,顺便把你自己洗干净,胡子刮了。睐姐儿,等会儿娘再带你洗。”
陈铭远故意做个苦相:“还以为你心疼我呢,谁晓得还要带这两调皮小子去洗澡。”曼娘捶他肩头一下:“去,少来。”陈铭远手一揽,就把两个儿子扛到肩上,慎哥儿兴奋地大叫,曼娘带睐姐儿去另一边洗。
等洗出来,陈铭远父子三人还在那里玩,不时还能听到谨慎哥俩的兴奋尖叫。曼娘摇头:“你爹啊,太宠你们了。”睐姐儿手里拿着梳子在那梳头,曼娘见女儿梳的乱七八糟,拿过梳子给女儿梳起头:“老家风俗,不到十岁不能留头,你这头发又黑又亮,我舍不得给你剃掉,等回京时候,还不晓得会不会被人笑话呢。”
睐姐儿乖乖地坐在镜子前让娘给自己梳头:“娘,在这也不会被人笑话,回京自然也不会被笑话了。”屏风后的打闹声已经消失,陈铭远只穿了中衣,一边抱了个孩子走出来,谨慎两兄弟还不忘你捏我一下,我打你一拳头。
睐姐儿的头发已经梳好,曼娘叫来奶娘让她带着这三个孩子好好地收拾一番,这才走到陈铭远面前用手摸一下他的下巴:“还不肯剃胡子?”陈铭远躺在椅子上手脚摊开:“我等你给我剃。我都那么听话带儿子们洗澡了。”
曼娘已经拿过热水,见陈铭远这样就捏他鼻子一下:“亏得这里没有外人。”陈铭远曲起胳膊看向妻子:“就是因为没有人,才会这样。要是人前人后都和你一样,那多没趣?”曼娘让丈夫重新躺好,拿过刮胡刀帮他刮着胡子。
妻子轻柔的手在陈铭远脸上慢慢抚摸,这双手就像有魔法,能让陈铭远心里平静。陈铭远突然开口:“曼娘,回京之后,就没有这样的松快日子了。”曼娘给陈铭远刮胡子,这么些年,没有上千也有八百次了,可还是忍不住手一抖,如第一次刮一样在他唇角划出个小小的刀口。
殷虹的血冒出来,曼娘并没有拿手巾去捂,而是等血凝结起来,才拿过手巾把那些血慢慢擦去,继续给陈铭远刮着胡子:“那你会变吗?”陈铭远的头微微抬起,眼看着妻子的眼:“不会变,曼娘,我的心,在我十八岁那年就交给了你,永远都不会变。”
曼娘已经给陈铭远刮好胡子,后退一步瞧着丈夫:“只要你不变,那到哪里,我都会跟你在一起。阿远,这句话,我一直都没有变。”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会和你在一起。陈铭远坐起身轻轻一拉就把曼娘拉到怀里,曼娘刚洗过澡,身上还有淡淡的皂香,陈铭远的眼微微闭上:“曼娘,只有你在你身边,我才会安宁。”曼娘低头看着丈夫,手摸上他的脸:“我也是。”
此时再说别的话似乎已经很多余,陈铭远靠在妻子胸口,用手搂住她的腰,只要有这份安宁在,那外面有再多的纷扰都不怕。
龙岩县城被保住,还配合镇海军全歼剩余倭寇,本省巡抚自然也很详细地写了封奏本上去,阮知县和陈铭远的名字不可避免地附在后面,特别是陈铭远的功劳,更是被说的详细。
奏折被批复下来消息再传到龙岩已经是十月中了,那时院中的荔枝树已经落果,只有一棵桂花依旧放香。曼娘带着睐姐儿在树下做针线,睐姐儿没有耐心,做了几针就看向娘:“娘,这桂花真香,我们做的桂花酒可以喝了。”
曼娘连头都没抬:“你自己说的,绣好这几针才可以出去玩。”睐姐儿的小鼻子皱起,只得又拿起针线继续做,又做几针就戳到手指头上,哎呀一声叫起来:“娘,手指头出血了。”这回曼娘总算抬头,却没有像睐姐儿想象的那样把睐姐儿的手指拿过来,而是淡淡地说:“出血了就自己吸一下,做针线,谁手指头没被戳过?”
睐姐儿把针线放下,搂住曼娘的脖子撒娇地说:“娘,你不疼我了?”曼娘捏捏女儿的小脸:“娘什么时候不疼你了?乖乖的,每日的功课做完,针线做好,规矩学好,不就可以玩了?”睐姐儿搂住曼娘的脖子不肯放开:“那还剩多少时候?”曼娘好笑地看着女儿:“难道还不够?你每日规矩学一个时辰、针线和功课和在一起,顶多做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之后,不就可以尽情玩了?难道要从早玩到晚?”
睐姐儿还要撒娇,猛然看见陈铭远走进院里,急忙迎上去:“爹爹。”陈铭远今日脸上很欢喜,但那种欢喜又像要努力被藏在心里。曼娘放下针线迎上前,把还在陈铭远身边绕来绕去的睐姐儿往一边拨一下:“去给你爹倒茶来。还说自己不是小孩子,做的事跟小孩子一模一样。”
睐姐儿笑嘻嘻地应了往屋里去,陈铭远坐到方才女儿坐着的地方,看着曼娘,似乎在寻找最合适的语言,曼娘瞧着他:“是不是要回去了?”
陈铭远点头,接着就说:“盼了这么些年,可真的要回去了,却觉得十分舍不得,这院子,这树,以后都再见不到了。”和从京城离开不一样,那时知道迟早是会回去京城的,但这次离开,除非有什么异遇,不然不会再回来了。
这院子、这树,在这里遇到的人,都不会再见面了。曼娘能感到丈夫话里那种深深的叹息。睐姐儿已经端着茶出来,身后还跟着慎哥儿,慎哥儿早扑到爹怀里,陈铭远搂住儿子:“你哥哥呢?”睐姐儿端杯茶给陈铭远:“阿弟写输了,要在那练两页大字,这会儿还没练完呢。”
儿子们倒罢了,女儿一旦回到京城,也不晓得她会不会习惯,京城大族对闺秀们的教养,陈铭远是知道的。接过女儿手里的茶,陈铭远看着女儿久久不语,睐姐儿奇怪地眨眨眼,用手捂住脸:“爹爹,女儿脸上花了吗?”
说完睐姐儿就去拉曼娘的手:“娘,我脸上花了?”曼娘明白陈铭远在担心什么,深宅大院,繁文缛节,而且离开已经多年,还不知道人心是不是发生了变化。睐姐儿性子活泼心地单纯,初回去,定是会难免遇到些事的。
曼娘笑着对睐姐儿道:“去厨房瞧瞧晚饭好了没有,再让他们做道醋溜鱼片,把桂花酒打开,烫热了送来。”睐姐儿喜欢被差遣,听了这话就欢快地往厨房去。
曼娘这才握住陈铭远的手:“你别担心,睐姐儿虽然从小在这长大,该学的规矩我还是让人教了的,到时初回去,难免会有些拘束。说起来,她是婆婆唯一的孙女,下人们只会捧她不会压她的。”陈铭远反握住妻子的手:“我担心的也是这些,怕她变的刁蛮任性。”
曼娘笑了:“你不信别人还不信我?对睐姐儿,我只有比你更疼更在意的。”世家大族,亲自鞠育儿女的人并不多,毕竟做主母的,事情总是很多,要处理家事、各种应酬,有姬妾的人家或者还要管理姬妾,真正能用在儿女身上的精力少之又少。
陈铭远明白妻子的意思,也笑了:“那你可不能只记得孩子们,不记得我。”曼娘瞅他一眼,儿子在跟前,也不好说什么。
慎哥儿只是乖乖地坐在爹爹怀里,不时露出笑,曼娘给儿子擦下嘴巴,睐姐儿已经规规矩矩地走过来,曼娘很稀奇地望着女儿,睐姐儿已经从背后搂住娘的脖子:“娘,回京了,祖母会不会不喜欢我?”
原来如此,陈铭远把儿子递给妻子,把女儿拉过来:“睐姐儿记不得祖母了吗?你祖母可是很疼你的,你忘了,信里还总提起你。”睐姐儿幽幽地叹了一声,一听女儿叹息陈铭远就心疼的不行,曼娘急忙抢在丈夫面前开口,免得丈夫又许下什么不能实现的愿。
睐姐儿一听到娘先开口就晓得,要让爹答应自己是不可能了,又要叹气,曼娘捏住她的鼻子:“少叹气,我都和你说过许多次,京城是你爹爹的家,那能不回家呢?”睐姐儿的眼这才眨一眨:“好吧,可是我还是怕祖母不喜欢我。”
说完睐姐儿又眼巴巴地看向自己的爹,陈铭远晓得妻子在面前,是不能给女儿许愿,抱起慎哥儿:“走,我们去看你哥哥的字写的怎样。”睐姐儿见爹走了,偎依进娘怀里,撒娇地叫了声娘,曼娘摸着女儿的头发:“你啊,迟早是要知道,人这辈子不是想怎样就怎样的。你与其在这想你祖母会不会喜欢你,还不如好好地去和熟人们辞行,再好好地和金嬷嬷多学些规矩。”
规矩,哎,回到京城,就要不能忘记规矩了。睐姐儿乖乖点头,曼娘把女儿抱在怀里:“不过呢,等回到我们院子的时候,你还是可以像在龙岩一样的。”睐姐儿点头:“那我们在京城的家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比这个要大?”
曼娘看着女儿:“你真不记得了?”睐姐儿点头:“不记得了。”来龙岩时候,睐姐儿还不到两岁,不记得也正常,曼娘开始给睐姐儿讲,京城的宅子是什么样子,里面的下人也要分了等级,出门要带上些什么人,桂花的香气氤氲在四周,睐姐儿的心慢慢变的不那么焦急,京城,那里有爹爹的家,也该是自己姐弟的家。
、120回程
陈铭远将举家离开龙岩的消息很快传遍,顿时陈家宅子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来道恭喜道别的,来送土仪的。曼娘每日收拾行李之外还要应酬,在龙岩足足六年,多的可不是那两个孩子,还有不少东西,有些要带进京,有些就送人,还有些实在没办法处理的就留给万寡妇。
万寡妇招赘了这个女婿之后,把店面交给女儿女婿,自己在家操持家务,虽然一家三口挤在那间小小店面里,一家子还是过的其乐融融。此时听的曼娘全家要上京,一年的进项又少了不少,虽然舍不得还是带了女儿前来贺喜。
她闺女因是市井中长大,比万寡妇爽利多了。原本曼娘打算离开头一日住进驿站去,那闺女反道:“都住了这么些年了,况且当初我们家这宅子是什么样子我们也是晓得的,奶奶上车时再把钥匙给我就是,难道我还那样小家子气和奶奶清点那些东西不成?”
自己闺女开了口,万寡妇自然只有点头,见这姑娘为人爽利,曼娘也就依了她们的好意,并额外送了五两银子做为谢礼。万寡妇和她闺女欢欢喜喜走了,又来了李太太柳太太等人,带来不少土仪。
曼娘这里还有原来柳家送来的两个人,此时既要进京,依了原来的话,也就不能带回去,曼娘让冬雪去把那两个丫鬟叫来,好还柳家去。
柳太太倒嗔着曼娘:“陈奶奶您没说,我也就一直没把她们身契拿来,既在奶奶这边服侍了那么多年,我也不好收回去,这身契我今儿带来了,奶奶到时是想把她们带走,还是留下,仍凭奶奶处置,我不说一个字。”
那两个丫鬟在陈家这么些年,已从十一二岁的孩子长成十七八的少女,这个年龄,再退回柳家做丫鬟似乎也有些不合。既然这样,曼娘也就接过身契,微一思索道:“既这样,就把他们爹娘叫来,许他们爹娘带回去各自婚嫁。”
这是要放那两个丫鬟自由身,柳太太刚要说好就听到传来金嬷嬷的声音:“奶奶若不嫌弃,就把这两个丫鬟交给我吧。”金嬷嬷在曼娘身边数年,一直都循规蹈矩从不格外多说一句,此时开口曼娘不由有些惊讶地看着她。
金嬷嬷的面色还是很平静,似乎在说一件很正常的事:“我老了,京城也不是故乡,刘大哥也要留在这里,我想了想,既然京城也不是故乡,何妨留在此地,和刘大哥做个伴也好。那两个丫头,平日我见她们很好,她们爹娘也是那样乡下人,给她们寻的也不过就是村夫一类,还不如跟了我,我仔细替她们挑挑。”
曼娘也曾听说过宦官和宫女在一起的事情,但那都是私下流传,宫规严格,一旦被发现就是杀头的罪,即便金嬷嬷和刘内侍已经离开宫廷很多年,但宫规几乎已刻在他们心中。此时金嬷嬷这样平静说出,如同是说今天中午吃什么这样稀松,曼娘的惊讶过了好一会儿才被压下去,至于柳太太是不晓得刘内侍是宦官的,反而道:“嬷嬷不愿回京,也是平常事,我家还有几间空屋子,不如就到我家住去。”
金嬷嬷淡淡一笑:“不必了,刘大哥在乡下买了一块地,一年的租子也够吃了,我也还有些积蓄,这几日也在看城内房子,合适了就买上一间,到时我们不在了。也能留给孩子们。”看来金嬷嬷这个打算已经很久,既然如此,也就顺了他们,毕竟不管是金嬷嬷也好,还是刘内侍,都已没多少年好活了。曼娘深吸一口气才道:“这样也好,原本我还担心,毕竟福建是刘叔故里。”
虽然知道曼娘一定会答应,但原本以为还是要费一番口舌的金嬷嬷不由松一口气,行礼下去道:“那我多谢奶奶了。”曼娘没有还礼,而是对柳太太道:“您是本地土著,这两位老者还拜托您多照顾。”
柳太太也嗅出其中的一丝不寻常,没及细想就听到曼娘这样问,急忙道:“这好办,我们家在这城里还有几分面子,奶奶您尽管放心离开,两位老人,我们自然会帮奶奶您照看。”这件事既然了了,柳太太也就告辞,曼娘继续让人把那些东西收拾起来,心里却是翻江倒海一样,原来这世上,竟还有这样的感情。
陈铭远也很忙碌,和同僚辞行,还要把手里的事情交接,新来的县丞还没上任,暂时托给主薄照管。等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时分,曼娘还是和平日一样等在那里,慎哥儿的呼吸声从床上传来,喝了两杯酒,陈铭远的脚步有些漂浮,走到妻子身边轻声道:“天凉了,你不用等我,免得受了风寒。”
曼娘抬头看着丈夫,什么都没说,只是起身把胳膊伸过去揽住丈夫的腰。陈铭远伸手拍着妻子的背:“怎么了?”其实不光睐姐儿不愿意回去,金嬷嬷不愿意回京,曼娘一想到回京后的日子就没有这样轻松自在,所要面对的就更多,也会生出不愿意回去的念头。
即便回去,也是探望家人,之后就可以回来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走既再也难见这一切。可是这样的话,曼娘不能告诉别人,连丈夫都不能说,只能在这个时候,靠住丈夫寻找慰藉。
曼娘久久不语,陈铭远也没有说话,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曼娘开口:“今日金嬷嬷和我说,她不愿意回京,要留在这里,你看,京城富丽,但不是人人都想去的。阿远,我害怕回京后,不是所想的那样。”
更怕,曼娘后面的话没说出来,怕丈夫会变,毕竟在这里,算得上家人相依为命,但在京城不一样。陈铭远明白妻子这话是什么意思,搂住她把帐子掀起,看着床上睡的横七竖八的慎哥儿:“曼娘,我们是家人,永远不会变。”
曼娘觉得眼睛有些酸,在丈夫袖子上把泪擦掉才说:“我知道,阿远,对不住。”做妻子的该以夫为天,该把所有的脆弱都咽下,该做男人最无后顾之忧的后盾。这是曼娘从小受到的教导,已经刻进骨子里。陈铭远伸出手,把妻子眼角的泪沾掉,声音很轻:“说什么对不住呢?女人本该会哭的,就算以后连慎哥儿都娶了媳妇,你做了祖母,还是那个在亭里说,男子该如何的少女。”
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曼娘都快想不起来,抬头看着丈夫:“原本我还以为,你是挟恩求报,原来,不是。”陈铭远的手抚上妻子额头,那里有个很小的,用眼看不出来的疤:“是啊,你这里添了道疤,就嫁不出去了,于是我只有好心收了。”
虽然知道丈夫是开玩笑,曼娘还是往他腰间狠狠捏了一把,当年那个腰很挺拔的少年,现在腰上也能揪得出一点点肥肉。陈铭远笑出来:“是,夫人,是为夫说的不对,是夫人您瞧为夫娶不到媳妇很可怜,这才下嫁。”床上的慎哥儿已经醒了,揉着眼睛看着爹娘,含含糊糊喊了声娘就张开双手要陈铭远抱:“爹,什么下嫁啊,可以吃吗?”
陈铭远把外衣脱掉抱住儿子:“可好吃了,乖儿子,赶紧睡。”慎哥儿又重新往床上倒去,陈铭远打个哈欠脱了鞋也躺到儿子身边,怀里抱子,脚头蹬妻,这样的快乐已经足够。
一家子启程已经是十月底,这回不走江西,而是从泉州走海路回京,这些年镇海军剿倭寇的成绩斐然,倭寇来袭扰的次数渐渐少了许多,这个季节,海路既安全又要快速,算起来的话,比走江西那边要快上十来天到京。
徐十一爷这回也要回京叙职,兄妹也能一起回京。海船比江船大了许多,这让睐姐儿姐弟十分稀奇,又有一向和他们亲近的舅舅一起回去,让睐姐儿离开龙岩从此不能再回来的哀伤少了许多。
孩子们在福建这么些年,冬日只有薄棉袄,曼娘算着到京时候已经十分寒冷,带了冬雪春雨她们急忙给孩子们做厚棉袄,脚上的鞋子也要做成棉的,免得被冻着。孩子们就丢给陈铭远和徐十一爷看着,横竖陈铭远这个当爹的,十分细致。
船从泉州出发,一路北上,越往北走,那风越冷,睐姐儿原本还爱待在甲板上,此时也被冻的受不了,缩回来和曼娘一起待在舱里取暖,连窗都不敢开。曼娘赶出来的棉袄这时派上用场,给他们都穿戴起来。
别说本来就胖的谨哥儿,连十分苗条的睐姐儿,穿上都跟球一样,好像一推就能从舱头滚到舱尾。睐姐儿从小就爱漂亮,年岁大些更是如此,穿着这么厚的一身,不由皱眉:“难道一个冬天都要穿这么厚,娘,这样好难看。”
曼娘给慎哥儿戴上一顶小帽子,整理一下觉得十分好看,听到女儿这样说就道:“这不是怕你们冷,特地给你们多絮了些棉花,等回了京,有了好皮子,再给你们做几身大毛衣衫,那可没这么厚。”
睐姐儿的嘴巴还是嘟在那,有心想换成平日穿的薄棉袄,可是那明显挡不住寒,只得老老实实穿好,曼娘见她这样,往她脑门上点一下:“德容言工,容可是排在德之后,你啊,给我好好地…”
睐姐儿已经接了娘的话:“我知道,见到祖母、婶娘、堂哥这些,要好好地,规规矩矩的。”曼娘把女儿的衣衫整理一下,戳她额头一下:“你啊,真是不晓得怎么说才好。”睐姐儿已经搂住娘的胳膊:“我就是娘您最贴心的那件小棉袄。”曼娘把女儿搂在怀里,终究还是舍不得太拘束她。
作者有话要说:漫长的蜜月结束了。
、121归来
在船上二十多日后,到达目的地津海,此地到京城还有三百余里,睐姐儿姐弟三虽然喜欢坐船,可脚踏实地的感觉还是很好,慎哥儿更怕冷些,整个人都埋在曼娘怀里,只露出一双眼睛,好奇地问曼娘:“到家了吗?”
陈铭远把儿子的脸刮一下:“还有三百余里呢,今晚歇一晚,明日坐车。”睐姐儿也不比慎哥儿好很多,双手放在手筒里,整个人都快缩成一团:“啊,还要坐车啊,爹爹你不是说下船就到了?”离故土那么近,陈铭远心里满是喜悦:“坐车不过就是三天,当然很近,快点下船吧,你舅舅早走了。”徐十一爷在这边还有公事,要再过些天才能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