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阔不花尚在途中,又有兴风作浪者在宫门上张贴匿名告示,揭发朝中重臣赵仁规之妻正在诅咒宝塔实怜公主,让忠宣王不爱公主,只爱她的女儿赵丽。
宝塔实怜公主听说后,立即下令逮捕赵仁规全家,包括忠宣王王璋最为宠爱的赵丽,将他们囚禁于巡马所。
忠宣王王璋见事情闹大了,忙亲自去见宝塔实怜公主,苦苦哀求,告知赵丽并非赵仁规的亲女,赵仁规妻子根本不可能诅咒公主。高丽元老金方庆等人也出面劝宝塔实怜公主收手,宝塔实怜公主一概不听。但赵仁规是高丽重臣,宝塔实怜公主在高丽根基不深,也不敢随意处置他,只派人赶赴元朝,控诉此事。
不久后,宝塔实怜公主的心腹阔阔不花带着伯蓝也怯赤太后的使者来到高丽,出示元成宗的圣旨,正式下令逮捕赵丽及相关人等。赵仁规之妻受到刑讯,备受摧残,情状极其惨烈。赵妻不胜苦楚,被迫诬服,且屈打成招后即死于狱中。伯蓝也怯赤太后的使者遂带着赵妻的认罪状回国。
后元廷又派人来到高丽,将赵仁规和赵丽押解回元朝。为审理此案,先后往返高丽的元朝使者多达一百多名。最终证实了赵丽并非赵仁规亲女,赵仁规遂被释放回高丽。
忠宣王王璋多次派人前往元朝,元廷只称赵丽下落不明,传闻已被伯蓝也怯赤太后下令以“教杀时血不教出”的方式残酷处死。
忠宣王久在元朝,知道蒙古人处死有身份的贵族多用不见血的方式,且男女处决方式有所不同——
男子被捆绑后裹进毡毯,然后被反复拖曳抛甩,受簸震至死。当年东道叛王乃颜即受此刑而死,受元世祖忽必烈宠爱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还将详细的行刑场面写进了其游记中。
女子则是被剥去衣衫,用线缝住身上的七窍后,再投入水中活活淹死。贵由大汗之皇后海迷失即受此刑而死。王璋简直不敢去想,自己心爱的女子被缝住了七窍后,会是什么模样。

赵丽等人被押回元朝后,伯蓝也怯赤太后又派了五位喇嘛和两名道士来为宝塔实怜公主作法,以祛除诅咒,令忠宣王移情于公主,但收效甚微。
元廷又派高丽旧臣洪福源 之子洪君祥宴请忠宣王王璋,试图
————————
[1]洪福源,本名福良,祖上是唐朝时到高丽来的移民,“唐遣才子八人往教高丽,洪其一也”,为怀念故国,便将留居地命名为“唐城”。其父洪大纯在高丽高宗时任麟州都领。蒙古东进攻打高丽时,洪福源在其父职下任神骑都领,在高丽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洪福源请求与蒙古议和,但遭到权臣崔璃的反对,洪福源便自己率众千余投降蒙古,蒙古对其大加赞赏,并令其为先锋向导。后高丽难以抵挡蒙古兵锋,被迫议和,洪福源因投诚有功被蒙古人命为高丽东京总管,但以崔瑀为首的武臣并不愿意接受蒙古统治,很快发动兵变,袭杀了留守高丽的蒙古官员。争斗中,洪福源父洪大纯、叔洪百寿被俘,高丽下令以洪福源叛国为由,将其父、叔流放孤岛,洪福源本人则出逃朝鲜半岛北部,率龟州四十余城的降民往投蒙古辽东。彼时蒙古窝阔台大汗执政,为表彰洪福源对蒙古的忠诚,赐其金符,并
令其为高丽第一任军民长官。不久,蒙古兴师问罪高丽,一路所向披靡,高丽乞和,献牛羊、皮革、金、银无数,释放洪福源父、叔,并封洪大纯为大将军、洪百寿为郎将。蒙古由此撤军,将高丽降民万余迁至辽东,不久又在辽东沈州设沈阳路安置降民,令洪福源管治。1258年,洪福源到蒙古本部哈拉和林朝见蒙哥汗,当时高丽宗室王绰以质子入侍蒙古,受蒙哥汗的重用,尚以公主。洪福源到哈拉和林后,先住在王绰家。本来王绰并不反感洪福源,但与其交谈后,对其出卖母国高丽的(转下页)
说服王璋爱上宝塔实怜公主。但事已至此,王璋别说宠爱宝塔实怜公主,就连与她见面,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这只是家事,还有国事。忠宣王王璋本是有志之人,长年在元朝生活,目光、胸襟远远超过历任高丽国王,即位后力图有一番大的作为。当时的高丽经历了武臣政权和元朝干涉,田柴科制崩溃,社会经济紊乱,土地兼并盛行。忠宣王王璋登基即位后,“好立新法”,立即下令废除政房——此政房为武臣执政时所设,专用来左右朝廷人事——将人事权归属翰林院,由此大大强化了王权。又减少宰相人数,并另设词林院,由科举出身的饱学之士掌管,以分宰相之职。还采取措施,遏制越级超授及录用随从入元人员的现象,鼓励举荐世家子弟以外的德才之士,以澄清吏治。
社会经济方面,忠宣王王璋主要是采取措施强化国家财政,限制土地兼并,打击权门势族,要求归还被强占的功臣子孙的土地,要求寺院及权势之家将冒受赐牌而非法强占的土地或归原主,或纳国税,又命有司核查被“压良为贱”的奴婢。
最受重视的是盐税。忠宣王王璋一即位,便明令禁止“诸宫院寺社与势要之家”私营盐业,又颁布榷盐法,实行食盐专卖,征发盐户,设立盐仓。尽管土地改革因为权门势族的抵制而阻碍重重,最终不了了之,但盐法改革却是卓有成效。榷盐法实施之后,高丽年收入增加了四万匹布,大大充实了国库。
除此之外,忠宣王王璋还下令设立有备仓,并颁布了烟户米法,以赈济百姓。
忠宣王王璋还采取了振兴文教的举措,既以“我国古称文物侔
——————————
接上页)行为很是不满,于是联合出使蒙古的高丽使者陷害洪福源。王綽妻子是蒙古公主,信奉萨满教,王缚便称洪福源诋毁蒙古萨满。王妻很是不满,跑去告诉蒙哥汗,说洪福源欲谋害蒙古皇族,蒙哥汗遂下令处斩洪福源。使者到达王綽府邸时,洪福源惊悉噩耗,跪泣求恕,王婷为之动容,但不及赶去向蒙哥汗请恕,洪福源被斩,家产没收。三年后,洪福源次子洪俊奇(小字茶丘)为父申冤。彼时忽必烈已为蒙古大汗,遂下令为洪福源昭雪,赠其为嘉议大夫,封沈阳侯,谥忠惠。洪氏因王綽害死洪福源一事,多有倾轧高丽王室之举,如忠宣王王璋就曾多次遭洪重喜(洪福源之孙,长期担任辽阳行省右丞)弹劾。
于中华”而自豪,又叹息高丽“雕虫篆刻之徒实繁,经明行修之士绝少”的局面。即位之初,便赐养贤库银五十斤,用来培养人才,并命令艺文馆搜罗高丽各地有高深学问的人士,任命他们为训导。
忠宣王王璋所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强化了王权,另一方面则维护了民生。然而,这些措施却触动了高丽权门势族的既得利益,同时也侵犯了宗主国元朝的权威,有“僭越”之嫌。之前有人故意在高丽王宫的宫门上张贴告示,陷害重臣赵仁规的妻子,但并非针对赵仁规本人,此人的目标其实是忠宣王王璋。正是在不断派使者奔赴高丽调查审理赵妃一案的过程中,元廷了解到了忠宣王改革的事实,也就是所谓“僭越”的内幕,决定出手干涉。
大德二年(1298年)八月,元朝派遣使者孛鲁兀来到高丽,诏宣忠宣王王璋和宝塔实怜公主入朝大都。八月十八日,高丽王宫为忠宣王和宝塔实怜公主举行了盛大的饯别宴会。正当众人酒酣之际,孛鲁兀突然宣布元成宗铁穆耳的圣旨,宣布收缴忠宣王的高丽国王之印,废其国王之位,贬为逸寿王。忠宣王王璋还没反应过来,便遭到蒙古军士逮捕,并被软禁起来。
翌日,孛鲁兀又赶赴寿宁宫,向太上王忠烈王颁诏,称忠宣王“莅政以来,颇涉专擅,处决失宜,众心疑惧,盖以年未及壮,少所经练,故未能副朕亲任之意,今遣使……使之明习于事”,于是太上王忠烈王复位,忠宣王王璋遭废黜退位,而忠宣王王璋在位时间还不到七个月。
忠烈王传奇复位后,之前撰写禅位表文的宰相郑可臣服毒自杀,据说表文中的很多内容都是迎合忠宣王王璋,而违背了忠烈王的本意。
当然,元廷虽令忠烈王复位,却也没有完全放手,专派阔阔出、哈散两名大臣来到高丽,“伴议国事”,等于是监视忠烈王的一举一动。
忠宣王王璋退位后,即与宝塔实怜公主一道被元廷使者孛鲁兀挟裹到大都。
元廷召王璋入朝,不过是为了阻止他在高丽国内行新法之政,并协调他与宝塔实怜公主之间的关系,倒也没有对他怎样,王璋依旧在大都过着优渥的生活。但是忠烈王和忠宣王父子长期不和,王璋的心腹大臣印侯等人认为,王璋失位是其父忠烈王从中挑拨离间所致,决意展开反击。
大德三年(1299年)正月,印侯向元廷钦差哈散告发高丽万户韩希愈谋反,因韩希愈是忠烈王心腹,自然会牵连忠烈王。
哈散接报后很是重视,密令其子前往高丽王宫侦探动静,但其子回报说一切正常。哈散仍不敢怠慢,又逮捕了韩希愈,还请来忠烈王一道审讯,同样查无实据。忠烈王明白这是有心人从中作梗,为了自保,遂主动将韩希愈等相关人员流放到海岛。
印侯却不满足,因为他希望韩希愈的招供会牵扯出忠烈王,于是将事情闹到元廷。元廷不知真假,遂召哈散回京。
哈散为人还算公允,如实向元成宗回奏,称此事是印侯为了让忠宣王王璋复位所罗织的阴谋。元廷遂命人将韩希愈等涉案人员押到元朝复审。
刚好此时皇太后伯蓝也怯赤去世,忠烈王入朝吊丧,亲自向元朝解释,元廷这才释放了韩希愈等人。

韩希愈事件后,哈散再次上奏,称高丽国王无法弹压其众,请求派流官[1]与忠烈王共同治理高丽。元成宗批准此议,任命阔里吉思为征东行省平章政事,耶律希逸为左丞,从此对高丽展开事无巨细地干涉。
阔里吉思认为高丽有横征暴敛、民少官多、刑罚不中等诸多弊
——————————
[1]流官,朝廷任命的不世袭,有品级,有任期的官员。历史上有著名的“改土归流”事件,“土”指土司,“流”即指流官。自元朝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实行土司制度,明朝沿袭元朝的统治办法,设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允许世袭,但他们必须忠于朝廷,按期给朝廷交纳贡赋。明成祖永乐年间,西南两宣慰司发动叛乱,明朝平定叛乱以后,改设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这种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流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但明朝实行的地区很有限,到清朝雍正年间,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端,决意拿高丽奴婢制度开刀,下令将父母中有一个是良民的奴娟予以解放。忠烈王搬出了元世祖不革土风的圣旨,请求制止阔里吉思等人干政的行为。元成宗最终妥协,召还流官阔里吉思等人。
流官事件对高丽的影响很大,国中有人将此事归咎于忠宣王高丽朝廷急遽分化为两派,以宰相宋玢为首的忠烈王派及以宰相洪子藩为首的忠宣王派,双方由尖锐对立,迅速发展成不择手段地争权夺势。
忠烈王因王后安平公主已死,等于失去了一大靠山。而忠宣王在触怒元廷之后,仍然能够在高丽国内有影响力,其元世祖外孙的身份其实微不足道,真正有效的是其正妃宝塔实怜公主。忠烈王派认为,只要能争取宝塔实怜公主的支持,便等于除掉了忠宣王的靠山。而忠宣王夫妇二人长期不和,正好给了忠烈王派机会。但宝塔实怜公主到底是忠宣王的妻子,如何让她背叛丈夫呢?
忠烈王派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便是令宝塔实怜公主改嫁。忠宣王的妻舅瑞兴侯王琠正在元朝做秃鲁花,也就是高丽人质,其相貌英俊,又与宝塔实怜公主年纪相当,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尽管元廷做出了种种努力,想让忠宣王王璋和宝塔实怜公主产生感情。宝塔实怜公主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也多次向王璋示好,但宝塔实怜公主害死了王璋最爱的赵丽,王璋心中实不能释怀,夫妇关系总是十分冷淡。王璋甚至表示宁愿出家为僧,也不愿意与宝塔实怜公主同房。
而宝塔实怜公主也是耐不住寂寞的人,为了满足肉欲,不时与近侍淫乱。王璋发现后,对公主更加不屑,夫妇就此分居。宝塔实怜公主十天半个月见不到丈夫一面,一怒之下,她干脆搬去了祗候司居住,方便与下人通奸。
这时候,瑞兴侯王琠出现了。王琠容貌出众,有贵族风范,总是穿着华丽服饰出现在宝塔实怜公主面前,眉目传情。宝塔实怜公主有所意会,她自知与忠宣王王璋再无和好可能,也不想就此守活寡,便有意改嫁瑞兴侯王琠。而她的改嫁,也就意味着元朝将要扶持瑞兴侯王琠做忠烈王的继承人。
既然宝塔实怜公主已经动心,忠烈王便派闵萱出使元朝,上表请求让宝塔实怜公主改嫁。闵萱抵达大都后,见忠宣王王璋在元廷中仍然得势,心中畏惧,不敢进奉此表。
不久后,忠宣王王璋在皇家行在[1]香水园游玩时,遇到刺客行刺,险些当场丧命,全靠随从舍身搭救,方才化险为夷。
香水园遇刺事件令忠宣王王璋大为恼怒,认为父子情谊到此已全部完结,指使心腹展开激烈反击——
在元朝国内,忠宣王派利用“谋归日本”的罪名,设法铲除了忠于忠烈王的石胄、石天补父子。
在高丽国内,忠宣王派的大臣洪子藩、元冲甲、金深等又发动政变,包围王宫,逮捕了忠烈王的心腹吴祁,派人把他押送到元朝,并“建议”忠烈王向元朝请求放忠宣王王璋回国。
忠烈王派为了挽回局面,请求忠烈王利用入朝的机会,亲自向元朝建议,将宝塔实怜公主改嫁瑞兴侯王琠。忠烈王同意了,然而他人还在途中,便接到了元廷不许他入朝的诏令。
忠烈王派的宋邦英、宋璘、宋均等见忠宣王在元朝根基犹在,便派人用畏兀儿体蒙古文冒写反信,以诬陷忠宣王。不巧的是,这封信意外落入了元朝使者塔察儿手中,计划未能进行,便先行败露。
元廷对双方倾轧了如指掌,多次派人出使高丽,协调忠烈王、忠宣王父子矛盾,并且抓捕陷害忠宣王的宋邦英等人到元朝。忠烈王失去心腹大臣的支持,不得不向元朝请求让忠宣王归国,意图再度退位以求自保。
忠烈王派虽然失败,但忠宣王因失去宝塔实怜公主的支持,也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当时元成宗病重,成宗皇后卜鲁罕掌握朝政
——————————
[1]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地。历史上最著名的行在为杭州。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宋高宗为显示收复故土的决心,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安顿之意),称之为行在。《马可•波罗游记》及同时期的西方著作均将杭州称为行在,可见直到元代早期,行在仍是对杭州最常见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