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爱小说上一章:凌叔华:中国的曼殊斐儿
- 爱爱小说下一章:苏青:风从海上来
经过几年的教授,仇月祥觉得小冬已经可以出去进行营业演出了,而且她也确实需要多登台锻炼一下。于是他便跟小冬的父亲孟鸿群商议,想让小冬出外跑跑码头,实践一下。孟鸿群也早就有这个打算了。这些年,他一直在关注着这个心爱的女儿,看着她成长,在孟鸿群心里,小冬早已经具备登台的能力了,所以他丝毫没有迟疑,就同意了仇月祥的意见。
主意定了之后,就是找戏班了。正好那段时间有人托孟小冬的六叔孟鸿茂帮忙找人唱戏,要去的地方就是无锡新世界屋顶花园剧场。他们要找的,是一个能够挑大梁的老生。
当时,孟鸿茂已经推荐了一个老生,双方正在洽谈报酬事宜,戏班还没有启程。孟鸿茂就想到把小冬也推荐过去,一起试试看。
第二天,无锡新世界的经理便跟孟鸿茂来看孟小冬,那经理初见孟小冬,感觉不大满意。因为孟小冬还是个小孩子,个头不大,也略显瘦弱,还没有脱掉孩童的稚气。他心想,这么一个小孩子能唱出什么来呢?碍于中间人的情面,勉强听小冬唱了一段。
那天,小冬唱的是《逍遥津》,她一开口,那经理便被吸引了,一曲终了,经理听得很是兴奋,当即表态要孟小冬去无锡,而且要求头天的打炮戏就唱《逍遥津》。临走时,他还意犹未尽,不住地说:“无锡这么多年来,还没有人能唱这个戏,这下好了,无锡戏迷有福了。小姐去了,准红!”
就这样,孟小冬来到了无锡。
海报早就张贴出去了,票卖得也不错。不过,演出开始前,却出了点状况。就在开演前不久,无锡突降大雨。这突然而来的大雨肯定会影响上座率,可是没办法,宣传已经打出去好几天了,而且已经陆续有人来了,无法改期,只能照常上演。
当晚,孟小冬唱“大轴”,即最后一个出场,演唱的曲目是当初跟经理约定好的《逍遥津》。虽然大雨影响了上座率,但差不多也坐满了。
当晚的演出很精彩,孟小冬一开嗓,就镇住了底下的观众。她年纪虽小,但嗓音洪亮,且没有女性特有的雌音,舞台走位丝毫不差,唱时感情充沛,堪称完美。
当晚,无锡的新世界屋顶花园剧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观众们都被这个瘦小的女孩征服了。此时,站在后台的孟鸿群和仇月祥却是两种不同的表情,仇月祥见到观众们的热情,欣慰地笑了;而孟鸿群则老泪纵横,他终于等到女儿出头的一日了。
散场后,仇月祥请孟小冬父女吃消夜,席间兴奋劲儿还没过的仇月祥不停地夸赞孟小冬:“好样的小冬,师父没白操心啊!”孟小冬也很开心,尤其是听了师父的夸奖之后,更是兴奋,她转身不无天真地问父亲:“爹爹,我现在也是角儿了吧?”孟鸿群还没回答,旁边的仇月祥已经收起了笑容,严肃地跟小冬说:“还早得很,你可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师父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孟小冬的头上,她心里一下凉了很多。她转过头看了看父亲,从父亲的表情中,她感觉到,虽然父亲没有说话,但他的意思跟师父是一样的。这一下,忘乎所以的孟小冬顿时清醒了很多。
第二天,报纸刊登了前一晚孟小冬在新世界演出的盛况,写道:
是日为须生孟筱冬登台之第一日,故卖座甚佳。孟筱冬芳龄尚稚,而嗓音清越润利,较小刘鸿声响亮,做态亦颇活泼,故博得观客连连彩声。
还有评论说:
前晚整个剧场沸腾了,观众席上一片惊叹声:这是奇迹!
她才11岁。孟筱冬毕竟不凡,可谓大器早成。
王勃14岁即能即席作赋,自古惊为天才;孟筱冬12岁能唱谭、刘各调,亦天才也。
这里须要提及一下,报纸中登的“孟筱冬”是没有错的,她刚出道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艺名。后来她去上海法租界的共舞台表演时,才将艺名改为“孟小冬”。
接下来的几天,孟小冬接连表演了《失街亭》《斩马谡》《空城计》《白虎堂》等,场场爆满,且都得到了观众的极大认可。
等到两个月后,孟小冬离开无锡的时候,当地的观众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年纪幼小的女孩。当地报纸还登出了这样的消息:
凡内行看戏者,无不为之惋惜云云……奈离锡在际,此曲将成《广陵散》矣!
由这段话可以看出,孟小冬在无锡戏迷心中的地位,以及她给无锡戏迷带来的满足和愉悦。甚至有很多人责怪新世界在合同期满之后没有挽留孟小冬。
后来,应观众的要求及舆论的影响,新世界屋顶花园剧场决定重金礼聘孟小冬再次来无锡献艺。
孟小冬第二次来到无锡,是两个月后,也就是当年的7月。这次,盛况更是空前,剧场的票开售即罄,演出时连回廊里都站满了观众,更有观众索性搬来桌椅,站到上面观看。
那段期间,报纸曾经报道说:
屋顶花园自孟筱冬卷土重来,游客陡增,日间以乡曲为多数,晚间则人众拥挤。深望主其事者将剧场设法扩充之。
又说:
孟筱冬自离锡后,一般戏迷深为惋惜。今闻孟伶重行来锡,连排名剧,以饷邑人,故门票每日可售七百余张,皆该伶一人之魔力。
这一次,孟小冬在无锡一共演了68场,历时两个多月。用全本的《桑园寄子》《四郎探母》《翠屏山》打炮。
值得一说的是,孟小冬这一次的无锡之行还演了她的首次代表作。
当时,袁世凯的二女婿也是著名的剧评人薛观澜在无锡,孟小冬曾去薛家演堂会,上演的剧目是《黄鹤楼》。其中孟小冬饰演刘备,当唱到“休提起当年赴会在河梁”一句时,台下喝彩声四起,观众兴奋异常。因为这句被小冬唱绝了。很多年以后,薛观澜列举了孟小冬一生所演的剧目,选出了她的八次代表作,而这次堂会中所唱的《黄鹤楼》,被薛观澜称为孟小冬的第一次代表作。
为了养家糊口,小小的孟小冬就当了戏班的主角,并于半年之内两下无锡,连演130多场,其努力程度叫人肃然起敬。从辛苦程度上讲,这是命运对孟小冬的不公;对无锡的观众来讲,这是上天对他们的眷顾。这样一位京剧天才在无锡连演130多场,实在是无锡戏迷之福。
孟小冬少年扬名,早就结识了许多名流。除了薛观澜之外,孟小冬在无锡还认识了杨氏家族。孟小冬和杨寿彬夫人及其子杨景炜经常来往,这成了孟小冬后来北上时,能够结交上层京剧名家的一个桥梁。
豆蔻年华的孟小冬
无锡杨氏家族跟北洋政府中担任高官的一干人,有不少的联系,孟小冬去北京之后,受到了杨家不少的关照。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孟小冬离开了无锡,但她的声音没有离开,一直萦绕在无锡戏迷的耳畔。无锡戏迷始终不能忘记,曾经有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有些人,日夜期盼着孟小冬的再次到来。
孟小冬确实第三次去了无锡,不过那已经是五年后的事情了。而此时的孟小冬早已不是那个瘦削的小女孩儿,她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孟小冬的这次到来,是因为一家戏院的开张。1924年的时候,无锡东新路上新开了一家戏园,叫庆生戏园。庆生戏园比之前的新世界屋顶花园要宽敞很多,环境也更加优雅。
戏园开张,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打响品牌。而请名角儿来演出,则是最好的方式。在商议请谁来替自己打响这第一炮的时候,老板想到了五年前曾经来过无锡演出的孟小冬。她如今已经是红遍大江南北的名角儿了,自然有号召力,更为重要的是,无锡戏迷们仍然对她念念不忘。无疑,在无锡,孟小冬是最有号召力的。
后来,庆生戏园经过多次联络,终于请到了孟小冬。这位著名的京剧演员第三次来到无锡。不过跟前两次不同,这次不是常驻演出,而是短期帮忙性质的演出。即使这样,无锡的戏迷们一样疯狂了。
孟小冬的阵势也大不一样了。本次广告打出的是:
重金聘请京沪著名环球欢迎超等唱做并美须生泰斗。
相对于五年前那个略显青涩的小姑娘,此时的孟小冬,已经是足以威震一方的名角儿了。这一次,孟小冬在无锡一共演了8场,场次虽少,但剧目却非常精彩。孟小冬的首场打炮戏是全本的《四郎探母》。关于当晚的情况,第二天的报纸是这样写的:
孟小冬昨晚登台庆升,盛况从来未有。
孟小冬这8场戏一共演了6天,这6天里,庆生戏园天天客满,场场爆棚。观众们不仅感受到了五年前孟小冬带给自己的震撼,更是听出了这五年间孟小冬的进步。关于这点,报纸上评价道:
孟小冬之唱做比前进步,某戏迷家谓犹五百与五十之比。
更让无锡戏迷疯狂的是,孟小冬不仅在技艺上精进了,所率领的班底也早已不同从前。这次,辅佐孟小冬的琴师是全国闻名的“胡琴圣手”孙佐臣。孙佐臣名孙道光,北京人,因为乳名叫老元,因此人们大都称他为孙老元。
孙老元最初学的是小生,后来放弃演唱改学胡琴,并最终取得成就。在孙老元17岁的时候,曾经给三庆班的大老板程长庚操琴,并因此而名声大噪。后来,孙老元一直跟着程长庚的弟子汪桂芬、孙菊仙等人,为他们操琴。因为合作者的江湖地位都极高,孙老元也得到了人们的称赞和敬佩。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谭鑫培,他听了孙老元的经历,听了孙老元的琴音之后,非常仰慕,托人联系,最终得以合作,于是,孙老元又为谭鑫培拉了很多年的琴。
孙老元是资深琴手,跟众多名家合作过,功力和见识自然非凡,他的伴奏稳健大方,圆润流畅,琴音干净。不仅在梨园圈子里有名气,甚至在观众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那时,甚至会有人专门为了听孙老元的琴而走进剧场。孙老元跟孟小冬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孙喜欢拉高调门,因为这样显得琴声脆丽而又高亢。而孟小冬是女声唱老生,恰好调门极高,因此两人合作相得益彰,更显彼此的魅力。
孙老元跟随孟小冬去无锡的时候,已经年过花甲了,不过年纪虽大功力不减。尤其是上台之后,更是有一股子冲劲儿,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这便是一个老琴师对舞台的热爱了,或许他们也有精力不济的时候,但只要上了舞台,立刻精神抖擞,变成了这个舞台的霸王。
关于二人的合作,当地的报纸也多有报道,其中一篇这样写道:
孙老元之胡琴,为舞台第一手,此次来锡,邑人之耳福不浅哉。
孟小冬之戏,邑人交誉之,然其琴师之佳,亦称一时无两。
小冬得其衬托,弥见精神。小冬之艺固堪激赏,然必有此好琴师乃相得而益彰,场面之重,有如是者。
与孙佐臣话叫天(指谭鑫培,人称谭叫天)当年盛况,犹白头宫人谈开元遗事也。
孟小冬这次虽然演出时间短暂,无锡的戏迷一样是过足了戏瘾。
以上便是孟小冬三赴无锡的整个过程,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去过无锡演出,不过她的声音却永远留在了无锡戏迷的心中。
孟小冬给无锡带来了欢愉,而无锡也给孟小冬带来了福气。可以说,孟小冬是从无锡开始,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名角儿生涯。
第二章 上海登台杜孟初识
现在,我们继续将时间拉回五年前。在无锡的两次演出,也让孟小冬有了些名气。更重要的是,在无锡的时候她认识了很多豪门富人。这些人不仅在以后给予了她不少帮助,也让年幼的小冬开了眼界,了解上层社会的人是怎样的生活状态。
辛亥革命之后,江南首开男女同台演出的先河,之后各地效仿不断,很快北京等地也渐渐出现了男女演员同台演出的现象。这是一个进步,当然也会同其他的进步一样,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人们已经能够接受男女演员同台了,但依然没有给予绝对的肯定。所以,女性演员能够选择的空间还是较少的,一般来说她们只能在一些小戏班里唱戏,许多大戏院是不允许男女同台的。
那时候,相对规模较大的戏园中,只有头脑活络,思想相对开放的黄楚九的戏园,是允许男女同台的。
黄楚九是余姚人,我国西药业和现代娱乐业的先驱,他思维敏捷,很会经营事业,他没有太多的陈规旧念,头脑比较开放。因此他涉猎行业很多,并且多有所成,时人称他为“百家经理。”
商界大亨黄楚九
1917年,黄楚九在法租界开办了大世界。当时上海最为繁华的娱乐场所是新世界,黄楚九为了跟新世界竞争,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大世界无论在建筑、配置等方面都力求超过新世界。他们请的演员自然也一定要是自己最为中意的。
大世界初创之时,仅有两层,底层是京戏、歌舞和电影等,二楼则是一些杂耍、各地曲艺、说书场等。其中的演员,都是各地名家,像弹词的吴玉荪、朱耀庭,苏滩的林补清,滑稽戏的王无能等。唯独京剧只请到了当时一些三流角色。
因为当时京剧方兴未艾,各大名角都在大戏院演出,很少有人愿意到这种游乐场性质的场所来演,这让人觉得丢了身份。由于没有名角儿,大世界的京剧场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小京班”。
大世界开办以后,因为票价低,各种服务又比较到位,所以异常火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将其他游乐场的顾客吸引来了大半。因为生意好,黄楚九扩大了大世界的规模,加高了楼层,而且演出场也扩大了。之后,黄楚九又花重金聘请来了当时在上海滩名气很大的著名武生李春来,作为大世界的头牌。从此,大世界更加热闹了。
1919年孟小冬已经开始了职业的营业演出,当时她演出的地方是城隍庙的“小世界”游乐场。一个偶然的机会,黄楚九发现了这个年纪虽小,但颇具实力的女孩,便亲自登门相邀,请她去大世界客串演出。
当年的11月,孟小冬应邀到大世界客串大轴,演唱《逍遥津》,结果效果很好,当晚就卖了满堂。黄楚九非常高兴,于是正式聘请孟小冬到大世界来搭班唱戏。12月1日,孟小冬跟大世界正式签约,成了大世界京剧班的一员,当时跟她同台合作的,有著名演员李春来、露兰春、粉菊花等。这些都是上海有名气的角色,孟小冬刚出道不久就能跟他们同台,且能上演的剧目颇多,让很多人咋舌。这是孟小冬的幸运,而这份幸运来自于她的天赋和努力。
由于孟小冬等一众女演员的加入,大世界的大京班也成了男女合演的形势。在大世界的舞台上,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女扮男,男扮女,一时男女难分,于是黄楚九决定给大京班改名,最后定的名字是“乾坤大剧场”,意为这里男女都有,且男女同台。
孟小冬虽然少年得志,但并不张狂。她珍惜跟前辈同台的机会,更珍惜跟前辈的交往。在大世界演出的时候,她跟后来成为著名戏剧家的粉菊花关系很好,并常常去请教技艺。粉菊花也很喜欢这个努力的后辈,自然不吝赐教,孟小冬问什么,她都努力解答。最后,二人成了忘年交。当时的大世界内除了京剧之外,其他剧种的演员都是上海最一流的。孟小冬跟他们关系也都不错,而且从其他剧种中吸取了很多东西,加入到自己的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