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爱小说上一章:凌叔华:中国的曼殊斐儿
- 爱爱小说下一章:苏青:风从海上来
说到吸食鸦片,在当时也是较为流行的。鸦片很早就传到了我国,并引起了吸食狂潮,后来清政府下令戒烟,情况好转了很多,但其实那时并没有彻底杜绝。不过是慢慢演变成了有钱人的专属游戏罢了。
京剧演员中,吸食鸦片的也有不少,像孟小冬的师傅余叔岩也是吸食鸦片的。甚至还有传言说,孟小冬之所以染上鸦片烟就是因为余叔岩。不过这师徒二人吸食鸦片并不是迷恋毒品带来的那种虚幻飘渺的迷幻感,而是为了抵抗病痛。
余叔岩身体是极差的,他是那种天生多病的体质,自小身体就不好。后期更是多病缠身,甚至到了便血的地步,这也是他很少登台的原因。由于当时医疗水平较差,他只能靠鸦片来缓解疾病带给他的折磨。孟小冬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吸食鸦片的。
其实,他们不是不知道鸦片的害处,不过是疾病带给他们的那份痛苦太过难捱了。据说,孟小冬还曾经跟马连良等京剧名角儿宣传过禁烟的,可是她依然没有戒掉,这就是毒瘾的危害了。你明明知道它是伤身的,但却离不开它。
本身的病痛,加上常年吸食鸦片导致身体每况愈下,造成孟小冬早早便无法登台献唱了。这对孟小冬来说是隐痛;对中国曲艺界来说是损失;对戏迷来说则是遗憾。不过,谁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局面。
这似乎也是上天跟余派唱腔开的一个玩笑。余派起于余叔岩,可是余叔岩的身体不好,所以观众便很少能够看到他的演出。如今,他好不容易收了个徒弟,而且尽得余派精髓,可又是由于身体问题不能登台。这一当时戏迷们极度痴迷的唱腔,竟然永远也无法将之原汁原味地呈现于舞台上,实在是让人遗憾。
孟小冬回到北京不久,就有很多戏院的经理登上门来,请她去演出,还跟她说她在上海引起轰动的事情,京城的人都已经知道了,大家都等着她在京城制造同样的轰动呢!孟小冬听了之后,自然是开心的,不过虽然心情大好,依然拒绝了对方的邀请。她告诉来人,自己已经把戏服全都送人了,从此也将不再上台。
孟小冬返回北京之后,杜月笙对其非常牵挂,他总觉得这次有些对不起她。杜月笙心里非常明白,孟小冬这次来上海演出,完全是为了自己,结果不仅没有拿报酬,还因为各种小道消息被烦得不行。更为重要的是,如今孟小冬年纪已经很大了,还独自一人生活,实在是让人心疼。后来,杜月笙猛然想起,孟小冬在上海的时候,一次闲谈中偶尔提到北京那边的房子有些住不开了,当时自己还答应帮忙购置一套,由于这段时间太过忙碌,竟然将这事忘了。
他心想,我杜月笙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何况,对方还是孟小冬,是自己的女人。于是赶紧派了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弟兄,去北京买了一处房子,送给了孟小冬。虽然后来孟小冬在这座新买的房子中并没有住多久,不过,通过它可以看到杜月笙对孟小冬的看重。
另一个需要提及的是,孟小冬的最后一次演出不仅在上海当地取得了轰动,也让她在京剧界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孟小冬早就有了“冬皇”的称号,这称号最开始起于天津的沙大风,后来随着孟小冬在天津和北京的走红,逐渐京津两地的戏迷也都承认了这一称号。不过在南方,依然很少甚至没有人用“冬皇”来称呼孟小冬。然而,通过上海的这一次演出,孟小冬在整个南方也打响了名号,从此“冬皇”这个称号,走向了全国。而孟小冬也成了全国公认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这对孟小冬来说,是一种褒扬和肯定,不过却总给人一种来的不是时候的感觉。在她流连于舞台的时候,人们没有给她足够的尊崇,当她离开舞台的时候,人们却一致认可了她。这份认可让人开心,但也总会给人带来一丝伤感。
不过不管怎么样,此时的孟小冬名声已经到了极致。从此,她成了中国京剧史上一位绕不开的人物了。
1948年下半年,北京附近战事又起。面对共产党,蒋介石的国民党军节节败退,眼看战火就要烧到北京了。
这时候,孟小冬彻底慌了,她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整天都活在恐惧当中。而就在这时,她的结义姐姐给她来了一封信,说是已经听说北京即将发生战争的事情,希望她赶紧离开北京,去上海暂居避难。
这封信无疑给了孟小冬极大的安慰。这封信的到来,不仅解决了她将要去哪的问题,更是让她感觉到一种温暖,她从此知道,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是有人会主动来帮助自己的。这份来自朋友的帮助给人带来的喜悦,是很多其他方式的喜悦不能比拟的。
接到信后,孟小冬就开始急匆匆地准备行李,想要赶紧去上海。然而就在这时,淮海战役打响,交通中断。孟小冬眼看走不成了的时候,上海来了两个客人。他们是杜月笙的门徒,是杜月笙派来专门接孟小冬的。原来,杜月笙早就了解了局势,知道铁路中断了,所以特意包了一架飞机,派人来接孟小冬。
孟小冬到了上海,自然还是跟杜月笙、姚玉兰住在一起。见到孟小冬,夫妻二人非常开心,也希望她能从此在上海常住。
从那以后,孟小冬安心地留了下来,成了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这里有她的姐妹,也有能够给自己安全感的男人,更重要的是这个男人不仅能够保护她,还懂得关心她。这是孟小冬一直想要的,如今她得到了。
孟小冬终于走出了曾经那失败的婚姻给她留下的阴影。现在,她的生活很好,很开心,也很宁静。这份恬淡跟她之前的向佛是不同的。那时候,她是因为不堪外界的叨扰,刻意去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内心清净。而如今的宁静,是生活给予的,也是她想要的,是真正能够给她带来幸福的一种宁静。
人到中年,风韵犹在
经过了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事,孟小冬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感情归宿。这是她渴望的,也是她期盼的。如今,她终于得到了,她也可以安心了。
不过,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暂时安宁的孟小冬不知道等待她的到底是持续的幸福,还是继续的流离和颠簸。但对于身处彼时的孟小冬来说,这些似乎都不重要,她想要的是体验每一个当下,她渴望的是到手的每一个幸福,并将之紧紧握在手里,将之榨干,不让一点一滴的幸福溜走。
那时的杜月笙,年岁已经算是很大了,身体也大不如前。更重要的是,随着时局的日益复杂,他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更多了。这时候,上海滩早已经不是以前的上海滩了,上海滩的老大,也再没了从前那般呼风唤雨的能力。
在种种外在条件的干扰下,杜月笙变得忙碌和焦虑,最后,他病倒了。而这时候,陪在他身边的,则是姚玉兰和孟小冬,她们二人对杜月笙照顾得很周到。此时的三个人,俨然已是一个整体了。
或许,在孟小冬的心中,那一段时光应该是最为安宁的吧。如今,我们已经无从判断了,但她那一段时光,似乎确实颇为满足。
然而,孟小冬的生活注定是磨难式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里,孟小冬这种地位的人想要安宁是非常容易的;但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里,孟小冬这种出身的人想要获得安宁却并不容易。即使她想要安安静静的生活,时代也不会给她这个机会。这就是动乱年代的特性,在动乱年代里,普通人有更多成为英雄的机会,但英雄却少有享受普通生活的机会。孟小冬算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杜月笙也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他们这样的人,注定要活在时代的漩涡中心,当发生变故的时候,第一个嗅到变故味道的,肯定是他们。首先要受到变故影响,不得不因为变故而改变自己生活的,一样是他们。
1949年1月14日,天津解放,没多久北京和平解放。国民党节节败退,尤其是淮海战役让他们损失惨重。这个时段,不好过的不仅有身处战乱中的百姓们,身居高位的蒋介石也是一样的,他内外交困,最后被迫下野,国民党内部选举李宗仁做代理总统。
不久之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长江,攻下了国民党的老巢南京。至此,人们都知道,国民党已经败了。而此时,上海人也感觉到了战争的氛围,他们知道,自己这里也将迎来炮火。
这一切,看似与孟小冬关联不大,但却注定要对她的生活产生影响,因为她的男人是杜月笙。
1949年4月10日的时候,蒋介石找到了杜月笙,告诉他上海可能将要失守,让他早做准备。蒋介石的意思很清楚,他希望杜月笙能够收拾东西跟自己去台湾,他还警告杜月笙说,如果继续留在上海,他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回到公馆的杜月笙,着实思虑了一番。他很清楚目前的局势,留在上海是不大可能了,首先蒋介石不放心,更不会允许他“变节”,因为他知道的东西太多了;而且,投奔共产党也不是个好办法,自己之前一直为国民党效力,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曾经杀害了很多共产党人,这笔账可不是随便就能勾销的。虽然不久前章士钊等人曾做过自己的工作,说之前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但杜月笙觉得那么大的事情说了就了了,总是不放心。而如果跟蒋介石去台湾,似乎也不是什么好办法。杜月笙帮蒋介石做事已经很多年了,对蒋非常了解,深知蒋介石的为人,用得到自己的时候,总是极力拉拢,用不到了就一脚踢开。这些年已经吃足了老蒋的苦头,实在不想继续跟着他了。
最后,杜月笙决定,走是一定要走的,不过不是去台湾,而是去香港。
第二章 随杜迁港补行婚礼
杜月笙是上海大亨,不过他跟其他几位上海大亨还是不太一样的。首先,他有民族气节,不仅没有像张啸林那样公开投敌、做了汉奸,反而积极参加了抗日运动。
那还是许多年前的事情,杜月笙跟黄炎培等组织筹建了上海市抗敌后援会,帮助抗日活动募集了很多捐款。之后,又组织了抗日民间武装,多次配合正规军作战,他还曾命自己的手下协助军统刺杀了上海的大汉奸,也是自己多年的兄弟张啸林。
后来,杜月笙又帮蒋介石做了很多事情。战乱爆发后,杜月笙曾经有一段时间因故离开了上海。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才重新回到上海。
那时候,杜月笙以为自己帮助抗战出了这么多的力气,也帮蒋介石做了许多的事情,如今胜利了,蒋介石自然应该不会太亏待自己的。而且,当时也确实有消息说,蒋介石打算任命杜月笙为上海市的市长。
虽然觉得蒋介石会优待自己,但这个消息杜月笙是不大信的。多年的青帮生涯,杜月笙对人性早已了如指掌,而且分析局势的能力也高出常人很多。他明白,抗战胜利了,上海的各个租借也随之消失了。这种情况下,上海的动荡也就结束了,届时,权力自然会集中到政府的手里。这样,他的那些手下,即黑社会便失去了存在的土壤,甚至成了政府要清扫的对象。之所以如此,在于国民党自己手里有军队,因此,即使杜月笙的兄弟们愿意替国民党出力,且能够帮他们将上海管理得更好,人家也未必用。谁会跟一群名声不好的人打交道呢?何况是在自己有能力统治的情况下。
杜月笙知道,他呼风唤雨的时代过去了,自己再也不会有那般的辉煌了。果然,事情不出杜月笙所料,不久蒋介石政府就宣布了上海市长的任命书,上面的名字不是杜月笙。然而,让杜月笙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还是太过乐观了。
他还没到上海的时候,上海北站就有人打出了标语,说要打倒社会恶势力,并把他定义为社会恶势力之一,这是杜月笙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他知道,凭借自己的功劳,当个上海市长也未尝不可,但蒋介石出于现实的考虑不会给他这个职位。但不管蒋介石怎么出于现实考虑,还是会给自己一些甜头和奖励的。没想到对方不仅没给奖励,反而给了自己一个下马威。
杜月笙杜氏家祠落成摄影留念
杜月笙在青帮混了那么多年,自然耳目众多。在途中,他就知道了上海北站的情况,于是为了避风头,他临时改为去南站下车。这一次,又让他吃了一惊。他以为就算蒋介石不优待自己,不给自己一个好的位置,凭借自己在上海这么多年的努力,总会有些人来给自己接风的。结果,车站冷冷清清的,一个政要都没有。
这一连串的事情,让杜月笙很是生气,也很不安,他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到底是什么。直到最后他才知道,自己遭受的这一切冷遇,都是他曾经的门生吴绍澍在捣鬼。
吴绍澍曾经是杜月笙的徒弟,在他手下混了十年。后来,他投靠了国民党,立了功,抗战后很是辉煌了一把,竟然做了上海市政治军事特派员、上海市副市长等职位,最多的时候身兼六职,可谓是红极一时。
吴绍澍非常懂得揣摩人心,他知道蒋介石虽然利用青帮,但骨子里是不喜欢青帮的。对于青帮,蒋介石真正的用意是,消灭掉。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而已。因此,吴绍澍就制定了策略,他首先要远离杜月笙,这样可以撇清嫌疑,之后要扳倒杜月笙,这样既可以立威,又能在蒋介石那里获得嘉奖。
制定了策略后,吴绍澍便开始了一系列打击杜月笙的活动。他抓了杜月笙身边的很多人,后来甚至变相扣押了杜月笙本人。最后,杜月笙被迫出了很多钱,才赎回自由身。
然而,杜月笙毕竟是杜月笙,他从最底层做起,几年时间就能成为上海滩的老大,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不具备过人的能力,怕早就被人给灭了。
杜月笙在上海待了一段时间后,便摸清了局势,于是开始韬光养晦,慢慢等待机会的到来,同时也开始暗中运作,利用自己之前的关系,在背后打击敌人。他通过戴笠的关系找到了吴绍澍犯罪的铁证,呈给了蒋介石,最后成功扳倒了吴绍澍。
彼时,正是国民党跟共产党交战之际。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节节败退,他个人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挽救政治危机,蒋介石在上海施行了财政经济紧急措施,开始打击各个巨商、富户等。杜月笙是上海的大亨,他也明白,很多人将他看成是上海各种复杂局面的总根源,这一次蒋介石的行动中,自己肯定已经被列为打击对象了,怕还是重点打击对象。于是,他赶紧命令自己的大儿子杜维藩将手下的维昌证券关闭,之后去北京躲一阵。然而,杜维藩虽然躲过了审查,但杜月笙的三儿子杜维屏却被查办了。
这件事让杜月笙很是恼火。他想,我已经退到这种地步了,你们还是要办我,那就来个鱼死网破吧!被逼急的杜月笙在由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召集的上海巨头会议上公开发难,说道:“我本是坏人,可是总统先生执政以来,一直将我当做好人,我个人深感其恩,从那以后也便没再做过坏事。我儿子的事情,想必当局会调查清楚,给我们一个信服的答案。不过我要说的是,扬子公司的物资是上海滩首屈一指的,希望特派员能够一视同仁,也去查查,这样才能服人心。如果特派员找不到他们的仓库,在下可以派人担任向导。”说完之后,就以身体不适为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