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爱小说上一章:凌叔华:中国的曼殊斐儿
- 爱爱小说下一章:苏青:风从海上来
这个点子确实是好点子。梅兰芳也同意了,虽然王明华早已经去天津养病,二人也不经常见面了,但毕竟是患难夫妻,王明华在梅兰芳心中的位置还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而且他觉得,以王明华的为人和性格,告诉她孟小冬的情况,她肯定会支持的。果然,王明华答应了。
至此,一切都解决了。齐如山再次登门,送上了3000块钱,说这是给仇老师傅解约的钱。同时他还告诉孟鸿群,梅兰芳的正室夫人王明华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表示支持,还说要主动让出正室的位置给孟小冬。
孟鸿群听了之后,极为开心,这一下他的顾虑都解决了。不过,他毕竟是经历过风雨的人,跟齐如山提出,要孟小冬跟王明华见上一面,当面致谢。孟鸿群提出这点自然不仅仅是让孟小冬去致谢那么简单,他是想让她去王明华那里确认一下这个消息。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这位老父亲对女儿的爱,他不想让女儿受半点委屈。
齐如山早有准备,自然不在意这个条件。不过他也说明了王明华的情况,跟孟鸿群说,见面是没问题的,但王明华在天津,且重病在身,不好远行,要小冬去天津走一趟方可。这个理由极为充分,孟鸿群自然表示理解并同意。
之后,孟鸿群将那3000块给了仇月祥。为了表示对仇月祥的歉意,他同时将孟小冬的妹妹也是他的小女儿,小名银子,交给了仇月祥,让他代劳,继续教授戏剧。仇月祥对孟小冬成亲一事是一直反对的,可是如今孟家都同意,他也没办法阻拦。最后只是对着孟小冬发了一通牢骚,然后带着银子去了上海。
1926年的农历十月份,梅兰芳、孟小冬在两位大媒齐如山和李释戡的陪同下,向天津出发了。路上,梅兰芳关切地问孟小冬:“你师父那边的事情解决了吗?”“解决了,”孟小冬回答,“就是有些不太高兴。”
“那是自然。”梅兰芳接话,“你师父是位好园丁,能够精心培育出你这样的人才,确实不容易。看看今天,还有谁能够望你项背啊!”
孟小冬说:“师父主要是怕我今后不再唱戏了,他觉得可惜。”
听到这里,齐如山插话道:“人生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要结婚就得有所牺牲。福夫人以前在城南的游艺园唱青衣,也是头牌的。结婚之后,生儿育女,料理家务,也就不再登台了。你师父是把你当做摇钱树了,他怎么舍得你不唱戏。”
听了齐如山的话,孟小冬皱了皱眉头,沉默不语,她的心里很不痛快,好似浇了一盆冷水一样。她心想:为什么女人结了婚就不能再唱戏呢?我孟小冬能不能例外?就在孟小冬还在盘算着这些事情的时候,车子已经停下了,他们到地方了。
孟小冬他们下了车,来到了王明华所在的病房。王明华夫人刚刚从午睡中醒来,正在吃着护士帮她削好的水果。梅兰芳第一个进门,之后急步走到窗前,喊了一声:“明华”。王明华听声一愣,之后猛地抬头,看见了梅兰芳,当然也看见了他背后有个年轻漂亮看起来文静优雅的姑娘,此时她一切都明白了,她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姑娘,点了点头,显然是满意的。
梅兰芳见状,赶紧给王明华介绍:“这就是孟小冬。”
这时候,孟小冬也上前见礼,她本想称呼对方姐姐,可是话到嘴边又觉得不好,万一对方见怪怎么办。于是,慌乱中只是说了句“你好。”王明华应了一下,之后说道:“原来你就是孟小冬啊?我早就听说过你,天津这边常有人提起孟小冬的名字,还听说你是北京现在最红火的须生。畹华他们也跟我说过你。百闻不如一见,今天算是看到本尊了。我听说你跟畹华还唱过几次堂会,反响很好。谢谢你来看我。”
孟小冬赶紧接话说:“都是梅先生捧我,我哪里行啊!”“怎么不行?我看你行,我这样的才是真的不行了,现在肺病已经到了第三期了,没有生存的希望了。只是我不放心畹华,难以安心走啊!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情愿让出正室的位置。将畹华交给你,我放心。”她接着问孟小冬:“人总是要找个归宿的,畹华是个很好的人,值得相托,如果你们愿意的话,我愿为你们做个大媒。”说完,还没等小冬回答,就摘下了左手上的戒指,然后戴到了小冬的手上。并说:“这就是你们的订婚聘礼,可惜我身体不行,不能参加你们的婚礼了!”
众人一见,不禁拍手称好,深深被这位贤惠女性的开明所打动。孟小冬内心也非常感激,同时见到如此好人竟然得此重病,也有些心酸,她本想说几句感谢的话出来,可是一时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最后,只是眼带泪花地叫了声:“大姐!多保重!”之后,两个人就抱在了一起。
以上就是当时梨园界常常被人们提及的话题:“梅孟结合,本是意中之事,不足为奇,奇的是这场亲事的媒人不是别人,竟然是梅郎的原配夫人梅家大奶奶。”
至此,梅孟的婚事,算是扫清了一切障碍,只等最后的那一个仪式了。后来,经过了几次协商,二人定在1927那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廿四日成亲。
梅兰芳和孟小冬的婚礼是在冯总裁的公馆里举行的。梅兰芳和孟小冬的观念都很新,没有那么多的封建意识。对所谓的八字、算命等更是不太在乎,所以结婚的日期、地点之类的都是他们根据喜好定的。而且,因为两个人的身份较为特殊,平时行事也较为低调,因此并没有大操大办也没有往外放消息。当天的婚礼很简单,没有吹吹打打的乐队,也没有迎亲的大花轿,只是一批平时经常来往的人前来贺喜,大家一起热闹一番。
孟小冬那天格外的漂亮,她穿着一件枣红色的旗袍,外面是獐绒的坎肩,头上则戴了一顶貂皮帽。孟小冬本来就很漂亮,那天穿着打扮又很得体,无论是从打扮上,还是从气质精神面貌上,那天的孟小冬都是无与伦比的。在她的眼里,这不仅是一个结婚仪式,更是自己幸福的开始。
梅兰芳自然也一样,天生的美男子,那天更显帅气了。当天在场的人,都不住感叹,这真是一对璧人,郎才女貌,不可多得。
就这样,孟小冬和梅兰芳正式结合了。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人生总是有起有伏的,要经历低谷,自然也要体验幸福。而新婚燕尔,自然就是那幸福时刻。梅兰芳和孟小冬虽然是经人撮合才在一起的,但也算是有些自由恋爱的影子在里面,在当时也算得上新潮。这样的结合,一般来说都是会有一个极为亲昵的甜蜜期,因为他们是因为彼此欣赏才走到一起的。孟小冬和梅兰芳自然也是一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孟小冬却感到了落寞和无奈。不是丈夫对自己不体贴,实际上,梅兰芳对孟小冬是非常好的,很疼她,也很照顾她。让孟小冬感觉不适的,是她自从结婚之后,就没有再唱过戏。这跟她之前的想象不一样,她也曾偶尔冒出一些想法,追问为什么女人结婚之后就不能够再演戏的原因。不过她从来都没有跟丈夫提及过,只是内心想想罢了。在不出去演戏这一点上,她是自觉遵守的,从来没跟丈夫抱怨过。
但是,对于一个演员,尤其是因为喜爱戏剧而走上演艺道路的演员来说,不演戏是会产生不适的。
时间久了,孟小冬也曾偶尔跟梅兰芳提出,自己想偶尔上个台,透透气。不过每次都被梅兰芳否决了,理由无外乎是些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小冬无奈,只好从此息影,安心做起了梅太太。
不过此时,外面却是另一番景象。很多戏院老板都想找孟小冬演戏,可是遍寻不着,而很多戏迷也都在打听孟小冬的下落。但是,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慢慢地人们还是知道了消息,说孟小冬已经跟梅兰芳成亲,现在住在冯公馆里,被梅兰芳“金屋藏娇”了。随着消息越传越盛,冯耿光觉得小冬不再适合住在他那边了,因为总有人来打听。最后,“梅党”和梅兰芳一起商量,决定将孟小冬秘密迁走。不过为了平时走动方便,并没有搬到太远的地方,依然在东城区内。
孟小冬的新家很大,院墙高耸,几乎与世隔绝。怕孟小冬感到孤独,冯耿光派自己的小姨子去跟小冬作伴,同时又请了一个老妈子为他们烧菜做饭,又雇佣了一个男佣,负责看家护院。同时,梅兰芳为孟小冬购置了一台手摇留声机,同时买来了余叔岩的唱片,让小冬解闷。但同时,对外则更加保密了。
“梅党”一众,保密措施做得确实非常好。最早披露梅孟可能已经结合的消息的是天津的《北洋画报》。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然后就刊登到了报纸上,可是因为之前毫无预兆,很多人都不相信。而就在这时,“梅党”们登报“辟谣”,弄得这家报纸十分狼狈,时隔不久,不得不又登出一则消息,予以辟谣。
直到很久以后,消息才慢慢传开,人们也才知道,孟小冬真的跟梅兰芳在一起了。
不过,梨园中有一个人,“梅党”们并没有隐瞒,不仅如此,梅兰芳还曾带着孟小冬去那人家里登门拜访,此人就是须生泰斗余叔岩,也是余派的创始人。
余叔岩跟梅兰芳合作了多年,二人都是京剧界的泰斗人物,早已相识,也互相欣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平时,梅兰芳称呼余叔岩为三哥,而余叔岩则叫梅兰芳为兰弟。以这个称呼论,余叔岩是应该叫孟小冬弟妹的,实际上也确实是这么称呼的。
一代京剧大师,余叔岩
事实上,余叔岩第一次见到这个弟妹的时候,是有些不舒服的。原因无他,当年就是这个孟小冬顶替了自己的位置,挡了自己的财道。余叔岩这里的挡了自己的财道,指的就是在冯公馆堂会的时候,他因为想要提价而谎称有病要改戏,结果被孟小冬顶替了的那件事。其实,余叔岩真正在意的自然不会是那几两包银,而是那一次差一点让他下不来台。
但是,大师自然有大师的气魄,虽然这个小姑娘曾经差点让自己难看,但余叔岩怎会真正计较,心有不快也不过是一闪念的事情,他对小冬还是很欣赏的,何况还有梅兰芳这一层关系在,自然不会有什么不合适的举动。
梅兰芳此次拜访余叔岩的目的,是想为孟小冬聘请一位教师,上门教戏。这是孟小冬跟梅兰芳提出来的,她本身就不想彻底放弃唱戏,再加上梅兰芳给她买来的余叔岩的唱片,听得孟小冬很是兴奋,对余叔岩的艺术造诣更是佩服有加,因此便向梅兰芳请求,要拜余叔岩为师。
梅兰芳虽然不愿让孟小冬登台唱戏,但对于孟小冬学戏的想法是支持的,他觉得小冬为自己也确实付出很多,她喜欢戏,虽不能唱,多学学也是好的,至少待在家里不那么烦闷。不过,梅兰芳还是放不下面子,所以他的意思是小冬不要出去学戏,而是找来老师到家里教。
梅兰芳跟余叔岩提了自己和妻子的想法,却被余叔岩拒绝了。余叔岩的考虑有三:第一,自己身体不好,常常卧病在床,教徒弟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恐怕支持不久。第二便是他也是一代宗师,虽然跟梅兰芳关系极好,但让自己这种身份的人去上门教戏,还是有些放不下身段的。第三则是,自己跟梅兰芳是好兄弟,如果孟小冬真正拜自己为师,而自己每天出入孟小冬那里,难免有人说闲话,这样对他和梅兰芳都不好。不过,碍于梅兰芳的情面,余叔岩最后帮他们找了一位老师,此人便是鲍吉祥先生。
至此孟小冬的一颗心终于安定了下来。她之前之所以感觉烦闷,是因为整天待在家里无事可做。现在好了有老师每天上门教课,又不会烦闷。她觉得这种生活也不错。
这段时期内,梅兰芳依然在四处演戏,不过,每晚夜戏结束之后,大多数还是会回到无量大人胡同的福夫人那里。一般都是下午一两点钟的时候,来孟小冬这边。来之后,都是先登楼午睡片刻,修养精神。等到3点过后,便下楼吊嗓子。梅兰芳吊嗓间断休息的时候,孟小冬也常常会吼上几嗓。不过不同的是,梅兰芳是为了晚上的演出做准备,而孟小冬不过是凑个热闹。
那段时间里,孟小冬不仅陪梅兰芳学戏,还一直尝试着学习了很多其他的东西。小冬自幼学戏,跟着师父走南闯北,从来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以前,她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可是接触的人多了,尤其是认识了很多名角儿、大家之后,她开始觉得,自己的身上好像少了点什么。
孟小冬发现,像梅兰芳、余叔岩、程砚秋、尚小云这些艺术家们,不仅戏唱得好,还个个能写会画,说出来的话也跟一般的凡夫俗子不一样。而且,这些人文学修养都很高,跟一些文人墨客聊天,丝毫不落下风,而自己就显得有些渺小了。不会画画,字也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谈论起文学等话题,常常露怯。
如今,戏也不唱了,人也安静下来了,每天又有大把的时间。她决定,要将这些补上。于是,孟小冬便求梅兰芳教自己些文学书画知识。梅兰芳自然是高兴的,还专门给小冬腾出了一间书房,里面文房四宝具齐,小冬没事的时候,就在书房内写写画画,也算是充实。
后来,孟小冬还曾经聘请过一位国学老师,专门教自己书法、绘画,以及文化课等。后来孟小冬能够写出一手好字,完全在于此时段打下的良好基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孟小冬在新婚燕尔的时候,过的还是不错的。虽然不能够登台唱戏了,但每天都有事做。更重要的是,她现在有了爱情,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她因为不能登台而带来的遗憾。
或许,孟小冬那时想,自己就将这样过完一生吧。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份自认为会得到甜蜜的感情,最后给自己带来的只有无尽的伤害。
第四章 生杀之祸梅孟仳离
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茶园戏馆里,曾出现一种捧角儿的风气。这些捧角儿者构成非常复杂,上至大总统,小到老百姓都有。而被捧者自然是那些演员。
按说一个人如果喜欢某个演员,觉得这个演员艺术水准高,有造诣,出于对他的喜爱会经常去看他的戏,或者将这个演员的戏推荐给身边的人,或写一些文章给这个演员提提人气,这些都是正常的。
可是,在那个年代却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比如某些捧角儿者会出于偏爱某一个演员或者某种不便告人的原因,而胡乱吹捧一些演员,有的甚至已经到了让人肉麻的地步了。更有甚者,两伙捧不同演员的人,常常还会互相攻击、谩骂。他们往往乐在其中,不仅不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很不合适,反而觉得这是真性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