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见战国秦汉简帛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收录历年出土散见战国秦汉简帛法律文献21批,其中楚简1批,秦简4批,汉简16批,不包括包山楚简、睡虎地秦简与张家山汉简。每批简册包含有关於出土时间、资料整理和发表的介绍、释文与注释、主要参考文献,其中部分简帛还附有译文。


总 序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是西南大学青年学者优秀研究成果的展示,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献礼之作。希望以此激励青年学者潜心研究,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
党的十七大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科研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进我国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主力军的高校,是优秀人才汇聚地,是新知识、新思想发源地,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责,理应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特别是培养一批富于理想、勇于创新、治学严谨的青年学术骨干, 成为队伍建设的重点。
青年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事业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一个有前途的民 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第一天起,就将关心青年、团结青年、引领青年成长成才作为自身的重要历史使命。毛泽东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同志指出“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江泽民寄语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发展就有希望。”胡锦涛这样评价青年:“青年时期是最富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青年是最富有创造热情和创造潜力的群体。”这些思想,深切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青年一代的热诚关怀和殷切期望。实践证明,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学校高度重视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关心、帮助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健康成长。通过设立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博士基金项目、育苗基金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等,鼓励并资助青年学者积极投身科研,产岀优秀成果,促进青年学者的成长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展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的良好形象和学术水平,鼓励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岀更多有高显示度的精品力作,推出这套《西南大学人文社科青年论丛》(共5册)。《论丛》既是学校广大青年学者多年苦心耕耘的学术成就的代表,也是学校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更是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 不懈探索和追求的一个缩影。
毕重增著的《青年人格理想与主观世界改造研究》,是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青年项目(05CZX004)最终成果。该著作系统地界定了人格理想,全面梳理了主观世界改造的内涵,论述了青年人改造主观世界的特殊性,探讨了当代青年人格理想的结构与特点、主观世界改造的动力与行为特点以及以人格理想改造主观世界的限定性,对于理解人格理想与主观世界改造的关系,探索人格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郑茂平著的《音乐审美的心理时间》,是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后期资助重点项目(08JHQ00007)和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资助项目(100030— 2120100115)的阶段性成果。该著作立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图以时间属性为 切入点,以不同特征的音乐材料与审美者个人认知加工过程的关系为主轴,探讨 音乐材料——时间属性的认知加工——音乐审美的心理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旨在通过对音乐材料时间属性的认知加工研究,揭示音乐审美普遍存在心理时 间的特点,原因和心理规律,为音乐审美艺术化时间的掌握与体验,以及音乐教 学艺术性时间的认知提供一定的音乐心理学依据。
熊辉著的《两支笔的恋语:中国现代诗人的译与作》,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现代诗人的翻译与创作的关系,阐明了现代诗人的翻译对创作的影响;其次,以梁宗岱为例论证中国现代诗人的翻译对创作的影响,以孙大雨为例论证中 国现代诗人的创作对翻译的影响,以穆旦为例论证中国现代诗人的翻译与创作 的互动;最后,探讨了翻译与创作的其它关系类型,以期人们能进一步认识中国 现代诗人译诗与创作的关系,认识翻译在现代诗人创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 诗人译诗所受创作的制约,等等。
温涛著的《农村资金配置绩效评价与制度创新研究》,是2006年度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70603022)、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06 —JJ10)等最终成果。该著作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科学界定了农村资金配置绩效的基本内涵;通过构建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数理模型,分析了重庆农村资金配置模式的理性选择;立足于行为经济学分析范式,明确了农村资金供需主体的行为及特征,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深入剖析了重庆农村资金配置绩效偏差的成因;结合机制设计理论从吸引资金回流与提升配置效率双重层面,设计了农村资金配置绩效的优化机制与制度创新框架,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进程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持。
李明晓等著的《散见战国秦汉简帛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是2007年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0720)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战国秦汉简牍虚词研究”(08JC740030)成果。该著作吸收了当前古文字与文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简帛法律文献进行了全面收集、释读、校勘和考辨。著作中所述的收集对象为迄今为止公布的20多批简帛法律文献,其中不少为最新公布的简帛文献, 是近20年简帛法律文献研究最新进展的完整体现,为战国秦汉法制史研究提供 了重要的坐标参照,为现代立法、司法语言的规范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蕴藏着蓬勃的生机,包含着无限的追求,凝聚着不竭的活力,是激情、信念和创造力的汇积,更是责任、使命和追求的聚合。青年,肩负着时代发展的重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 军。伟大的时代召唤着理想远大的青年,宏伟目标激励着奋发有为的青年。西南大学的青年学者们作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队伍的重要力量,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理论,创造新成果,在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谱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的壮丽诗篇!


法律是维护国家政权、维持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手段。它与人类文明相伴生,与社会进步共发展。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不同的时代背景,以不同的存在方式,给后世留下了无比丰富的法律文献,为后世改革、修正、完善法律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研究法律史提供了宝责的材料。
按照文献材料的存在形式,法律文献可以分为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两大类。 传世文献以法律专著如《唐律》、《大明律》、《大清律令》和历代史书中的刑法志、 类书中的刑法科目为主,材料相针比较集中,也比较成体系。还有一些笔记杂录,杂在各种典籍中,材料就比较零散了。出土文献从甲骨文开始就有一些零星的材料,虽然零散,但能够留下有汉字记录以来的最早材料,因而值得珍视。金石材料中有关法律的铭文开始多起来。古代已有铸刑鼎的明确记载,铸刻法律文书的扌石器物也有大量出土。敦煌写卷中的法律文献也很丰富,这份材料已有学者进行了专门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明清以来的皇家档案,也可以视为出土文献的范围。其中有关法律的内容相当繁富,目前还清理得很不够,研究和利用自然也不那么令人满意。
在出土法律文献中还有一个大宗,那就是战国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由于材料的真实,数量的众多,内容的丰富,为中国法律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特别是战国时期传世法律文献的匮乏,使得简帛法律文献的价值显得更加重要。自这批材料出土以来,很快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不断有成果问世,专著和论文已经很可观。只是已有的成果与这份材料的责际价值之间仍然还存在 很大差距。集中表现在研究成果比较零散、缺乏整体性,个案的、具体的研究比 较多,综合研究的成果比较少;意见分歧比较大,科学的、最符合材料实际的、能 取得共识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共时的、分域的、专题的研究比较多,历时的、全方位、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表面的、就事论事的研究比较多,深层的、规律性的研究成果比较少。随着研究的深入,所有这些问题都摆在了学界的面前。
要让战国秦汉时期简帛法律文献的研究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开拓,向更加深刻的层面展开,要做的工作固然很多,但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应当是对这份材料进行全面收集和科学整理,为学界提供一份尽可能没有遗漏的、系统科学的、使用方便的熟文献。《散见战国秦汉简帛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是这项工作的有益尝试。作者能站在学科研究前沿观察和思考问题,在汇集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报苦劳动,搜集了20多批简帛法律文献材料, 进行认真的整理,其中不少如岳麓秦简、松柏汉简等,是最新公布的简帛文献材料。所涉材料内容包括了文法、判例、司法文书及官、私文书四大类,为先秦两汉法律史研究提供了一份系统的数据,是近二十年简帛法律文献研究最新进展的完整体现,可以解决学界研究之材料急需,因此其成果价值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的。
明晓同志从2002年开始研究战国秦汉时期简帛法律文献,从硕士到博士,再到工作岗位,始终把专业方向定在战国秦汉简帛法律文献上面,应该是持之以恒,学有专攻的。随着学力的增长,眼界逐渐开阔,思路逐渐清晰,知识积累逐渐深厚,在加上他朴实求真的学风和锐意创新的科学精神,为他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储备了条件。在大量校注材料中,随处可以看到他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思想火花。他并不菲薄前人,并不无视前人的研究心血,在校注电员用了大量的已有研究成果,并且不侵占他人的辛勤劳动成果,总是老老实实地明确交 代成果出处,以便使用者稽核。更重要的是作者既尊重前人,而又不盲从迷信, 总是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决定对已有成果的取舍,作出科学的评判,提出个人的研究意见。例如额济纳汉简99ES16ST1:7有:“告隧长、卒谨昼夜候,有尘若警块外谨备之。”或以为引伸为低洼之处,或以为应当是“堺”字之讹,也就是“界”,而作者则认为结合居延汉简来看“块”当指起伏的沙堆。
全书体例科学合理。作者汇总所有已公布的散见战国秦汉简帛法律文献,按时代以战国、秦、汉为序分成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按文书、律令等文献性质类别进行文本整理。整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解题。扼要介绍简牍的基本情况。涉及简牍的出土时间、地点和过程;竹简的数量,保存现状;诸家著录及其得失;简牍文献反映的基本内容,性质特点;研究价值。2释文。充分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对照简牍图版,对原释文进行重新整理,楷书录文并且标点。 3校勘。依照图版对已有释文进行文字校补,纠正了原有释文的一些错误,补充 了原释文的部分决脱。4注释。作者利用语言文字方面的优势,立足于法律文献,对疑难词语、专用术语、成语俗语等进行细致的考辨,作出扼要注释。要而不烦,简而得体。5译文。对一些文意基本完整的简帛法律文献进行现代汉语白话翻译。译文既忠实于法律文献的文章特点及其文风,保证对原文的准确把握,又尽量做到生动流畅,富于文采,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译文为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和研究者提供阅读参考,扩大了文献利用的社会群体。
毋庸讳言,由于客观上简帛法律文献材料整理的难度很大,作者可利用的研究成果仍然有限,有些数据难以获得,主观上作者也还有需要进一步深入钻研的必要,该书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体例上看,没有附简帛文献图版,对于那些手边没有图版原文的使用者来说,释文和校注的复核工作便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文本材料是难以让人放心的。译文没有一以贯之,是否附译文,是根据作者的判断来决定的,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也使得体例不够统一。校注是本书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对于校勘、注释中存在的两可现象,案断不够,使部分疑问依旧。尽管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但疑问多了,毕竟有损于对文献的有效利用。有的注释并不是难点.用不着注释,将其裁去,反而重点突出。这些问题,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作者再版的时候会得到更多的解决。
总之,这是一部研究简帛文献,特别是研究战国秦汉时期简帛法律文献很有 用的著作,该书提供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对于推动简帛文献的深入研究,必将起 到积极的作用。在本书即将面世的时候,明晓同志要我写篇序言,我得以先睹全 稿,并写下这点粗浅的感想与读者交流,请方家及广大读者是正。
毛远明
2010年9月10日于西南大学

前 言
一、战国秦汉简帛法律文献的内容
我国文物中的法律史料,主要见于甲骨、金文、盟书、简牍、文书和历史档案的记载,内容非常丰富。①本文主要以战国秦汉时期的简帛材料为研究对象,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对简帛法律文献进行全面收集、释读、校勘、考辨。本书收集对象为迄今为止公布的20多批简帛法律文献(不包括正在整理中的王家台秦简《效律》、张家山336号汉墓竹简)。其中,楚简有包山楚简、上博楚竹书(五)《曹沫之阵》军令;秦简有睡虎地秦简、龙岗秦简、青川郝家坪秦牍、里耶秦简(已公布部分)、岳麓秦简;汉简有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与《奏谳书》、额济纳汉简、银雀山汉简《守法守令十三篇》、武威旱滩坡律令简、武威《王杖诏书令》与《王杖十简》、云梦睡虎地 M77汉律、长沙东牌楼东汉简、连云港市花果山汉代简牍、甘谷汉简、湖南张家界古人堤汉简、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115号汉墓木简、敦煌悬泉置汉简、江陵凤凰山木牍《中𦙀共侍约》、扬州胥浦先令券书、敦煌汉简律令文书、居延汉简诏书律令、松柏汉简、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