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裴骃《集解》引张晏曰,说到“《范蠡兵法》”:
《范蠡兵法》:“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
又《汉书•甘延寿传》颜师古注引张晏曰:
《范蠡兵法》:“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③
可见范蠡作为军事家,确实曾有兵学论著传世。明人徐伯龄《卢生传》:“以文章举进士不第,遂弃蝌斗业,学拥剑,读《太史公》《范蠡兵法》,曰:‘熟此则取苏秦黄金印易事耳。’”④清人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四三《兵部二•营阵》:“范蠡兵法,先用阳后用阴,尽敌阳节盈吾阴节以夺之。其曰设右为牝,益左为牡,早晏以顺天道,盖深于计者也。”可知《范蠡兵法》的长久影响。⑤
范蠡后来成功致富,应有兵战经验用于商战的因素。宋人夏
——————————
①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张舜徽集》第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第376页。
②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2月版,第194页。
③顾实言“《后汉书•甘延寿传》注”,误。
④《蟫精隽》卷一○。
⑤参看王子今:《“千古一陶朱”:范蠡兵战与商战的成功》,《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王子今:《关于“范蠡之学”》,《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5日;王子今:《范燕的经营理念》,《中国投资》2009年10月号;王子今:《范蠡“浮海出齐事迹考》,《齐鲁文化研究》第8辑(2009年),泰山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元鼎撰《阴符经讲义原序》写道:“班孟坚志《汉艺文》,录兵书四种,以权谋言者十三家,以形势言者十一家,以阴阳言者十六家,以技巧言者亦十三家。虽门分户析,各专其一,然血脉未尝不相为贯也。孟坚之言曰: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然则四家实一家也、虽然孟坚以形势、阴阳、技巧,总之以权谋。吾独以权谋、形势、技巧,总之于阴阳。盖天地之间,一阴一阳而已矣。权谋则有纵闭矣,形势则有离合矣,技巧则有翕张矣。而所以为之纵闭、离合、翕张者,阴阳之变化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范蠡之谋吴也,精察于赢缩蚤晏之节,而推极于稻蟹之无种。然一鼓而俘之,既以此谋人之国,亦以此自谋其家。”
正如明人沈炼所说:“陶朱公以处国则伯天下,以处家则累千金。”①兵战与商战的兼胜,是因为将兵学经验和商学经验实现了成功的融合。
(三)吕不韦的实践
范蠡是先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而后成为成功的商人的。另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形成影响的商人吕不韦,则是先作为商人,而后成为政治家、军事家的。
秦国在公元前3世纪后期以战争方式和军事强权结束战国纷争局面,实现了统一。这是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大事。吕不韦作为秦国上层执政核心中的重要人物,在这一历史演进过
————————
①《赠两松郑君五十序》,《青霞集》卷一。
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唐人李商隐《井泥四十韵》诗所谓“赢氏并六合,所来因不韦”①,正指出了吕不韦在统一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起,到秦王政十年(前237)免职,吕不韦在秦国专权十二年。而这一历史阶段,正是秦国军威大振,统一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秦庄襄王元年,吕不韦亲自率领秦军灭东周,扫荡了周王室的残余,真正结束了以周天子为夭下宗主的时代。如《吕氏春秋•谨听》所说,“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今之世当之矣。”提出了新的“天子”当政的时代要求。同年,秦军伐韩,取得成皋和荥阳,置三川郡。次年,秦军强攻魏、赵,得赵地37城。秦庄襄王三年(前247),秦军又攻韩、赵,置太原郡,并瓦解了进逼函谷关的五国联军。秦王政幼弱,而吕不韦实际执政的数年间,秦军顺利进取韩、赵、魏,又击破五国联军,逼迫楚国迁都。如果以太行山、白河、汉江下游一线贯通南北,这条线以西的辽阔地域,都已经成为秦国的疆土。应当看到,当时这一界线虽然大体两分天下,而西部地区却实际已经占据了能够控制并进取东部地区的优势。后来刘邦战胜项羽,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都同样是据这一界线以西地方,举军东进,取得成功的。在吕不韦时代,秦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远远优越于东方六国,秦国的军事实力也已经强锐无敌。当时,“以天下为事”,期望“得志于天下”,已经成为秦人直接的政治目标。应当说,秦实现统一,在吕不韦专权时大势已定。后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
①《李义山诗集》卷下。
的建立,吕不韦是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秦国用客可以专信,如商鞅、楼缓、张仪、魏冉、蔡泽、吕不韦、李斯等,如明人张燧《千百年眼》卷四所说,“皆委国而听之不疑”,而论其功业,吕不韦可以与商鞅并居前列。①
(四)白圭经验之一:犹“孙武用兵”
《史记•货殖列传》列述诸多成功的工商业主的经验,其中说到“白圭”事迹: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 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著率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②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白圭“治生产”的经验,有与计然类似的地方。其中所谓“犹……孙
——————————
①参看王子今:《白描吕不韦》,《光明日报》2001年5月8日;王子今;《论吕不韦及其封君河南事》,《洛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②《太平御览》卷四七一及卷八二九引《史记》作“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汉书•货殖传》同。《齐民要术》卷七《货殖》作“趣时若猛兽鸷鸟之发”。
吴用兵”,特别指出了其商业经营运用兵战经验即兵学的情形。有人评价司马迁这段论述,以为“迁伤切于世,愤其所为,未作滥而本业衰也”①,似乎并没有准确理解司马迁的心迹。
白圭自述其成功体会时说到的“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涉及“智”之“权变”,“勇”之“决断”,“仁”之“取予”,“强”之“所守”,是可以从兵学角度理解的。所谓“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有人以为是商贾经营的共性②,其实这一特征是可以与“兵贵神速”的原则对照理解的。《史记》“猛兽挚鸟”,《汉书•货殖传》作“猛兽鸷鸟”。“猛兽挚鸟”或“猛兽鸷鸟”,是兵戎之象,曾经作为军旗画面主题。《周书•武帝纪上》记载建德二年六月事:“壬子,……大选诸军将帅。丙辰,帝御露寝,集诸军将,晶以戎事。庚申,诏诸军旌旗皆画以猛兽鸷鸟之象。”③兵战追求行军和攻击效率,往往以形容。④
前引宋夏元鼎《阴符经讲义原序》说范蠡曾经运用兵学原则“谋吴”,“既以此谋人之国,亦以此自谋其家。”又指出其所用兼行“兵权谋学”、“兵形势学”、“兵技巧学”,而以“兵阴阳学”为之总括:“所谓后人发,先人至,趋时若猛兽鸷鸟者,非阴阳之用乎?而权谋、形势、技
——————————
①[明]叶春及:《石洞集》卷二《应诏书四•安民生》“辟土田”条。又见[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三六《户部二》。
②[明]朱谋玮《诗故》卷九写道:“商贾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唯利是竞,故所营常获三倍。”
③《北史•周本纪下》作“诏诸军旗旌皆画以猛兽鸷鸟之象”
④如《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平定两广》:“谷应泰曰:吴元年,太祖命平章杨璟由湖广取广西,又命征南将军廖永忠由闽之海道取广东。两路进师,克期同发,趋之如猛兽蛰鸟,迫不及待者,盖亦乘新胜之威,振发蒙之势者也。”
巧,固行乎其间矣。古人善为兵者未有不通乎阴阳者也。”
(五)白圭经验之二:犹“伊尹、吕尚之谋”、“商鞅行法”
白圭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除了所谓“犹……孙吴用兵”表现出其经营方式借鉴兵学之外,其实所谓“伊尹、吕尚之谋”和“商鞅行法”,和兵学也有密切的关系。
宋代学者石介有《贵谋》一文,其中指出:“汤能用伊尹之谋,是以克夏。文武能用吕望、周、召之谋,是以革商。”①可知通常所说“伊尹、吕尚之谋”,是军事谋略。
伊尹事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可知伊尹是在商汤“专征伐”的军事实践中参与决策的。②司马迁又记录了伊尹辅佐商汤伐桀事:“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商汤进行战前鼓动,“以告令师,作《汤誓》。于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于是,“桀败于有娀之虚,桀犇于鸣条,夏师败绩。汤遂伐三
——————————
①[宋]石介:《徂徕集》卷八《杂文》。
②《史记•殷本纪》:“汤征诸侯”,裴骃《集解》:“孔安国曰:‘为夏方伯,得专征伐。’”
㚇,俘厥宝玉,义伯、仲伯作典宝。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商汤“兴师”,“伊尹从汤”,战事结束,而“伊尹报”。伊尹的角色,是实现成功战争征服的军事领袖。
在《汉书•艺文志》中,“《伊尹》五十一篇”与“《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并列。《太公》书中,包括“《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可知主要内容是兵谋。
所谓“吕尚之谋”,《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武王伐纣,“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吕尚实际上承担了前敌指挥的职能。所谓“致师”,裴驱《集解》:“《周礼》:‘环人,掌致师。’郑玄曰:‘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也。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又引《春秋传》曰:“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许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戢,代御执辔,御下打马,掉鞅而还。’摄叔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截,执俘而还。’皆行其所闻而复。”对于上古战争中“致师”的理解有所不同,或说阵前动员,或说亲自冲锋陷阵,“人垒,折戴,执俘”。看来,吕尚不仅主持了战略谋划,很有可能也直接参与了战役组织甚至具体的战斗。《史记•齐太公世家》说武王东伐,“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可以看到,吕尚是兼行阵前鼓动与前敌指挥的职任的。
据《齐太公世家》,吕尚更重要的表现应在于战略设计。“周西伯昌之脱美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传吕尚所著《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因《庄子•徐无鬼》中“金版六弢”字样的出现,可知战国后期以前已经传世。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中发现简牍本《六韬》,文字与传本《文韬》、《武韬》、《龙韬》中的篇章大多相合,也证实此书成书当在战国时代。①有学者进行的辑佚工作,②使我们可以得到对吕尚兵学比较全面的认识。
白圭所谓“吾治生产,犹……商鞅行法是也”,应是强调其果敢决断。然而商鞅作为法家坚定分子,亦是改革领袖,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影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商鞅新法多有与兵战关系密切的内容。如:“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此外,商鞅同时也是一名卓有建树的军事指挥官,这一历史身份也是我们不应当忽略的。
《史记•商君列传》写道,变法取得成功,“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随后又有破魏的战役,“其明年,齐败魏兵于马陵,虏其太子申,杀将军庞涓。其明年,卫鞅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领陋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
——————————
① 盛东铃:《<六韬〉前言》,《武经七书》,中华书局2007年7月版,下册,第353页。
② 徐勇主编:《先秦兵书佚文辑解》,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222-286页。
此帝王之业也。’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白圭对商鞅的学习和仿效,除了“行法”而外,其破魏战事的成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