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又《革•解》:“马蹄顺车,妇恶破家。”
同的社会文化现象。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又有所谓“妻多舌”(七四正壹),《焦氏易林》中《蛊•讼》:“长舌乱国,大斧破车。”《大过•大有》:“马踬车伤,长舌破家。”《咸•复》:“大椎破毂,长舌乱国。”《小过•小畜》:“大椎破毂,长舌乱国。”《中孚•井》:“无罪被辜,长舌为灾。”“长舌”也就是“多舌”。《艺文类聚》卷一七引《相书》:“欲知人多口舌,当视其口如鸟喙,言语皆聚此多舌人也。”都说“多舌人”因“多舌”而为人厌弃。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可见“以桃为弓”(二七背壹),《焦氏易林》中《明夷•未既》:“桃弓苇戟,除残去恶,敌人执服。”厌胜的巫术形式也是一致的。①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说到“鬼婴儿”、“哀乳之鬼”:“鬼婴儿恒为人号曰:‘鼠我食。’是哀乳之鬼。”(二九背叁)《焦氏易林》则可见:“旦生夕死,名曰‘婴鬼’,不可得视。”(《小畜•萃》,《夫•临》,《震•坤》,《兑•大过》,《未济•乾》)②所谓“婴鬼”,很可能与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中所见“鬼婴儿”、“哀乳之鬼”有关。
尚秉和曾经说,“《易林》之注凡人名、国名、鸟兽名、地名,随手举来,无不与象妙合。如遇‘剥’曰‘高奴’,‘高奴’地名见《汉书•地理志》,则以‘艮’为‘奴’,‘艮’一阳在上,故曰‘高奴’。遇‘乾’曰‘重耳’,互‘坎’为‘耳’,‘坤’为‘重’,故曰‘重耳’。学者苟由是以
——————————
①《左传•昭公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杜预注:“桃弓、棘箭,所以禳除凶邪。”又《左传•昭公十二年》:“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杜预注:“桃弧、棘矢,以御不祥。”
②《四库全书》本作:“朝生夕死,名曰‘婴鬼’,不可得祀。”《小畜•萃》,四库全书本为《小畜•升》。
求其机趣,必更有进于是者。”对于《焦氏易林》相关特征,尚秉和又有“神妙已极”,“无不精妙”,“有极奥深者”等评价。①这些认识未必为所有读《焦氏易林》者所完全认同,但是人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焦氏易林》的内容与一般早期数术之学比较,确实有“精妙”、“奥深”的特色。
《焦氏易林》的作者将民间数术予以理论化的改造,首先体现在诸多带有原始巫术意义的数术方式被列置于以《易》作为理论框架的文化结构之中。于是,原有的神秘主义形式得以与较为深沉的文化理念相结合。后人评价《焦氏易林》所谓“其辞古雅”、“最为玄妙”②,所谓“异想幽情,深文急响”③,所谓“自成一种占书”④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征。
民间数术形式的文化档次得以提升的另一特点,是若干内容被涂抹了浓重的儒学色彩。
较多使用儒学专用语汇,是民间数术得到理论改装的标志之一。《焦氏易林》中辞句如“修德行惠,乐安其宁”(《乾•大有》),“德义以生,天下归仁”(《乾•颐》),“天之德室,温仁受福”(《坤•讼》),“贼仁伤德,天怒不福”(《坤•蛊》),“君明其德,仁人可遇”(《需•乾》),“至德之君,仁政且温”(《蒙•遜》),“仁德感应,岁乐民安”(《师•兑》),“德义茂生,天下归仁”(《比•益》),“含和建德,常受天福”(《履•需》),“上义崇德,以建大福”(《大有•家人》),
——————————
① 尚秉和:《焦氏易林注•例言》,中国书店1990年7月版,第4—6页。
② [明]杨慎:《易林》,《升蕃集》卷五三。
③ [明]钟惺:《古诗归》卷四。
④ [清]全祖望:《易问目答董秉纯》,《结崎亭集经史问答》卷一。
“执义秉德,不危不殆”(《蛊•需》),“麒麟凤凰,善政德祥”(《噬嗑•噬嗑》)等,都是典型的儒学德政宣传。而出现“仁德”文辞者,多至26例,如:
甘露醴泉,太平机关。仁德感应,岁乐平安。(《屯•谦》,《师•兑》,《大过•未济》,《咸•兑》,《既济•革》)
卷领遁世,仁德不舍。三圣攸同,周国茂兴。(《需•震》,《益•随》)①
日月相望,光明盛昌。三圣茂功,仁德大隆。(《师•节》,《否•贲》,《噬嗑•需》)
春令原宥,仁德不合。三圣攸同,周国茂兴。(《泰•大过》)
逐兔山西,利走入门。赖我仁德,获为我福。(《否•震》)李华再实,鸿卵隆集。仁德以兴,阴国受福。(《豫•小过》)
仁德不暴,五精就舍。四牧允麓,民安其居。(《贲•萃》
太王为父,季历孝友。文武圣明,仁德兴起。弘张四国,载福绥厚。(《坎•乾》)
尧舜仁德,养贤致福。众英积聚,国无寇贼。商人失利,来争宝货。(《坎•小畜》)
仁德履洽,恩及异域。泽被殊方,福庆隐伏。作蚕不织,寒无所得。(《家人•泰》)
鶂飞中退,举事不遂。且守仁德,犹免失坠。(《解•噬嗑》
——————————
①《需•震》“三圣攸同”,《益•随》作“三圣欣同”。
仁德孔明,患祸不伤。期誓不至,室人御恤。(《益•鼎》)
游戏仁德,日益有福。凶言不至,妖孽灭息。(《升•归妹》)
买利求福,莫如南国。仁德所在,金玉为室。(《革•师》)
鸟舞国城,邑惧卒惊。仁德不修,为下所倾。(《艮•旅》)
仁德履洽,恩及异域。泽被殊方,祸灾隐伏。蚕不作室,寒无所得。(《家人•泰》)
商伯沉酒,庶兄奔走。淫女荡失,仁德并孤。(《节•离》)
窗牖户旁,通利光明。贤智辅圣,仁德大行。家给人足,海内殷昌。(《小过•恒》)
被珠函玉,沐浴仁德。应聘唐国,四门穆穆。蟊贼不作,凶恶伏匿。(《未济•离》)
这种对于儒学文化理念的倾力宣传,在早期数术文献中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
《焦氏易林》在突出儒学理念方面与一般早期数术文献的不同,还表现在文句中对孔子事迹的频繁引述。如《师•鼎》:“子畏于匡,厄困陈蔡。德行不危,竟脱厄害。”①《讼•同人》:“子鉏执麟,春秋作元。阴圣将终,尼父悲心。”②《讼•困》:“绊跳不远,心与言反。尼父望家,菡菖未华。”《履•剥》:“名成德就,项领不试。
————————
①《大过•晋》:“子畏于匡,厄困陈蔡。明德不危,竟自克害。”《兑•泰》:“子畏于匡,困厄陈蔡。明德不危,竟克免害。”《涣•坎》:“子畏于匡,困在陈蔡。明德不危,竟免危害。”又如《噬嗑•小过》:“陈蔡之危,从者饥罢。明德上通,忧不为凶。”以及《大有•大畜》“孔圣厄蔡”,《恒•夫》、《归妹•损》、《巽•否》及《巽•大畜》“陈蔡之患”,也都说同一事。
②《同人•颐》、《豫•大有》、《革•震》、《兑•坤》同。《小畜•坤》:“子钼执麟,春秋作元。阴将以终,尼父悲心。”
景公耋老,尼父逝去。”①《蛊•遁》:“驷马过隟,时难再得。尼父孔圣,系而不食。”《咸•坤》:“心恶来怪,冲冲何惧。颜伯子骞,尼父圣母。”《睽•恒》:“孟巳乙丑,哀呼尼父。明德讫终,乱害滋起。”②《革•颐》:“尼父孔丘,善钓鲤鱼。罗钓一举,得获万头,富我家居。”③都借孔子故事阐发数术思想。
而涉及“忠”的观念的内容也在《焦氏易林》的占辞中出现,也是引人注目的。如“生虽忠孝”(《师•剥》),“忠言辅成”(《豫•夫》,《小过•贲》),“忠谋辅政”(《复•谦》),“忠臣孝子”(《大壮•蒙》),“忠孝所在”(《艮•噬嗑》),“臣忠于君”(《丰•大畜》),以及“害贼忠孝”(《比•履》),“害贤伤忠”(《豫•困》),“使忠壅塞”(《噬嗑•坎》),“忠直隐处”(《睽•履》),“非忠信客”(《困•同人》)等,可以看作在政治道德形式走向成熟和完备的背景下④,数术之学也引入了相关的意识。
《焦氏易林》文字形式平民化的表现之一,即所谓“其言多俚谚”。⑤然而多有学者因其文“作韵语”⑥而将其看作诗句。数术之学采用诗的表现形式,显然可以增益其文化感染力并提高其传播的效率。⑦钱钟书在关于《焦氏易林》的讨论中说,“占卜之词不害
——————————
①《否•屯》、《噬嗑•归妹》、《未济•明夷》同。
②《归妹•夫》:“孟夏己丑,哀呼尼父。明德讫终,乱虐兹起。”
③《渐•明夷》同。
④ 参看王子今:《“忠”观念研究:一种政治道德的文化源流与历史演变》,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版。
⑤ [清]陈廷敬:《困学绪言如干则》,《午亭文编》卷二四。
⑥ [清]钱谦益:《顾仲恭传》,《牧斋初学集》卷七二。
⑦ 宋人晁公武对于《焦氏易林》的文体也有这样的评论:“每卦变六十四,总四千九十六首,皆为韵语。与《左氏传》所载‘风皇于飞,和鸣锵饼’,《汉书》所载‘大横庚庚,予为天王’之语绝相类。岂古之卜者各有此等书耶?”《焦氏易林十六卷》,《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一上。
为诗,正如诗篇可当卜辞用。《坚瓠秘集》卷五《签诀》记‘射洪陆使君庙以杜少陵诗为签,亦验’,即是一例。西方古时亦取荷马、桓吉尔史诗资占阉,《巨人世家》一章尝详道之。”①
《焦氏易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对传统民间数术的这些改造,使得其影响更为广泛,更为持久。正如宋代学者杨亿所说,“焦赣作《易林》,历代宗之。”②元代学者戴表元也写道:“汉之《易林》,存者惟焦氏一家,士大夫占筮多用之。”③
(四)《焦氏易林》:体现广阔层面社会思想的史料宝库
闻一多在《易林琼枝》附录的文字中有关于《焦氏易林》文化特质的评价。闻一多说,《易林》与《乐府》并列,是“汉诗中二大成绩”之一,又堪称“唐宋诗的滥觞”;《易林》又与《史记》并列,是“整个文学史二大杰作”之一。④这是就文学价值而言。以更广阔的视角考察其社会文化意义,闻一多提醒人们由《焦氏易林》注意“《周易》中人生的‘镜头’”。他还写道:
关于内容手段两特点
占辞本身性质所形成
关于其“内容”,闻一多指出:
内容——一般人的生活——写实主义。
——————————
① 钱钟书:《管锥编》(增订本),中华书局1982年9月版,第53页。
② [宋]杨亿:《答陈在中书》,《武夷新集》卷一八。
③ [元]戴表元:《题双溪王晦仲读〈易>笔记后》,《剡源文集》卷一八。
④ 闻一多特别指出:“皆非纯文学。”
全部生活——无英雄人物。
日常生活——无传奇意味。
以上性质阴暗者多——故近自然主义--—几乎是暴露的。
真悲剧——普遍永恒。①
关于《焦氏易林》的内容反映着“一般人的生活”、“全部生活”、“日常生活”的评价,是准确的。
《焦氏易林》虽然也有涉及上层政治生活的内容,如“三圣翼事,王室宠光”(《屯•履》),“忧患解除,主君安居”(《蒙•家人》),“君子抚民,世代千秋”(《讼•始》),“坐朝乘轩,据德宰民”(《鼎•益》),“官爵相保,居之无咎”(《否•比》),“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履•节》)等,但是有更多的内容是直接反映下层社会生活的。例如“身日劳苦,使布五谷”(《坤•始》),“穑人无食,耕夫叹息”(《乾•睽》),“饥寒莫食,独泣哀悲”(《师•比》)等,又如“农人无食”(《蒙•革》,《小过•革》),“百姓愁苦”(《屯•节》),“人民愁苦”(《蒙•丰》),“黎元愁苦”(《需•益》),“民苦困急”(《家人•豫》),“庶人愁忧”(《颐•萃》),“仆使燃苦”(《恒•旅》),“渔父劳苦”(《避•颐》),“民人冤急”(《夫•泰》),“民困愁苦”(《丰•井》),“饥穷不食”(《旅•旅》,《兑•小过》),“困穷乞粮”(《涣•比》),“昼夜苦勤”(《蹇•大有》),“役无休已”(《坤•升》)以及“劳罢”(《蹇•泰》),“辛苦”(《损•归妹》),“劳苦”(《未济•屯》),“饥乏”(《益•恒》),“困贫”(《颐•讼》),“久贫”(《中孚•艮》)等,都反映了是劳苦民众
——————————
①《闻一多全集》第10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64、62—63页。
生活的实际景况。
有关体现“役夫”生活的所谓“役事”(包括“適戍”、“行役”等),我们看到:“陟岐望母,役事不已。”(《泰•否》)“登高望家,役事未休。”(《夫•解》,《鼎•困》)“適戍失期,患生无斯。”(《比•大壮》)“行役未已,新事复起。”(《否•大畜》,《蹇•损》)①“多载重负,捐弃于野。”(《泰•同人》)“兴役不休,与民争时。”(《否•艮》)“内无怨女,征夫在堂。”(《蛊•损》)直接出现“役夫”称谓者,又有:
玄黄虺隤,行者劳疲。役夫憔悴,逾时不归。(《乾•革》)
玄黄瘣隤,行者劳罢。役夫憔悴,逾时不归。(《师•临》
班马还师,以息劳罢。役夫嘉喜,入户见妻。(《观•既济》,《贲•蛊》)
沙漠北塞,绝无水泉。君子征凶,役夫力殚。(《噬嗑•比》)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