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星臣头也不回,假装自己什么也没听见。
身后赵世呆看俞星臣离开,又看向夏绮:“绮娘,你……”
夏绮意犹未尽般打量俞星臣的背影,啧啧感慨:“这俞监军真是……越看越惹人爱,你说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这样出色无可挑剔的男人呢?又会办事,又会人情,又有大能耐,相貌又好,品行又极端正,还会吟诗作画各种风情,真是让人恨不得……”
“恨不得什么?”赵世如丧考妣。
夏绮笑吟吟道:“那就跟赵大人你没关系了。”说完后一扬首,拉着决明离开了。
留县。
杨仪在来留县的路上,于薛放怀中,做了一个梦。
她先是梦见了杨登,他并没有出事,而仍是好端端地,正忙着给百姓看诊,分发汤药。
他那样自在认真,游刃有余。杨仪在旁看着,忍不住叫道:“父亲……”
杨登听见叫声,抬眸看向杨仪,目光相对,他向着杨仪点点头,眼中的笑意,如此温暖。
“你没事。”杨仪喜出望外,含泪叫道:“我就知道,父亲没事!”
她高高兴兴,拔腿向着杨登身边跑过去。
双腿仿佛被什么缠住了,总是拔不动,杨仪着急,一边挣扎,一边叫道:“父亲……”
那边儿,杨登的脸却逐渐地模糊,杨仪大为惊恐:“父亲别走!别扔下我!”
她过于着急,忍不住放声大哭。
杨仪蜷缩着身子,被薛放用披风裹着抱在怀中。
他听见杨仪喃喃地唤“父亲”,望着她的神色,便也能猜出她此刻在梦见什么。
但很快,杨仪不安地挣动起来,竟在梦境中呜咽着哭出了声。
薛放红了双眸,只得试图叫醒她:“杨仪……杨仪。”
作者有话说:
黑鱼:因为自己淋过雨,就想……
赵世:夺走别人的伞(瞪)
黑鱼:尴尬……
17:抱抱姐姐
11:呜……


第517章 一更君
◎心疼◎
留县,城门外。
杨仪跟薛放的车驾才拐过小山丘,便看到城门口白茫茫一片。
起初以为是雪,细看,才发现是些穿着雪白孝服之人。
有大人,还有很多小孩子。
斧头在前方先看见啦,赶忙回头告诉。
薛放掀开车帘,杨仪看出去,果真见到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却无一例外的都是满脸悲怆的神情。
尤其是那些稚嫩的脸,披麻戴孝,闪烁着泪光的眼睛都看着车驾的方向。
马车在城门口停住,为首的竟是钱知县本人,上前深深躬身:“留县知县钱敬云,参见永安侯、薛督军。”
薛放拢了拢杨仪的肩头,自车中跳下地,指了指门口众人:“这是怎么?”
钱敬云道:“回薛督军,听说督军跟永安侯今日会抵达留县,百姓们自发出城相迎……”
薛放只以为他是逢迎之故,硬逼着这些人在这里挨冻,便皱眉道:“谁让你这样做的。”
钱知县垂首,他身旁一名耆老,年纪大概六七十岁,上前躬身道:“督军大人,此非知县大人的意思,是我们自己的心意。”
擦了擦眼泪,耆老道:“杨院监为北境而来,却在此处殒身,我等惭愧……痛心彻骨。”他回头指着那些孩子:“这些孩童都是杨院监从殊县带来的,也是杨院监认作义子义女的,他们都愿以儿女之礼,向杨院监尽孝,之前已经为杨院监守了六日的灵,今儿从早上天不亮就在此等候了。”
薛放一叹:“罢了,让他们回去吧。”
这时侯,不知是谁说了声:“那就是永安侯的车驾。永安侯真的到了!”
众百姓们面面相觑,那些孩子们则瞪着车驾的方向,纷纷哭着跪了下去,一时之间,啜泣声此起彼伏。
杨仪几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了城的。
从才进城门,便见路边上站着许多的百姓,将到知县衙门的时候更甚,都是头戴白布之人,也都知道了今日永安侯前来祭灵。
杨仪下车,扫了眼周围那些穿着孝服的孩子们,转身向内。
薛放始终不离她左右,此刻很不放心:“不如、不如别看了……”
他当然知道杨仪该跟杨登见最后一面,但又实在怕杨仪受不住。
杨仪试图握着他的手,轻声道:“十七,你扶着我。”
薛放握住她的手,一手扶在她的肩头。
堂中,是一口新造的柏木棺椁,散发着柏木的清香,跟香烟气交织在一起,并不难闻,但却令人忍不住眼中流泪。
堂中,原先有一些钱知县请来的和尚道士在诵经,此刻都放低了声音,纷纷退后。
杨仪上前,屏住呼吸向内看去。
杨登静静地躺在棺椁内,脸色稍微地有些灰白。
他穿着一身官袍,神情看着很安详。
杨仪伸出颤抖的手,似乎想摸一摸。
她想起自己的那个梦,想叫他一声“父亲”,想让他答应自己。
可不知为何,这两个字竟仿佛千钧之重,她无法出声。
她的身上已经没有力气了,若不是薛放在旁边拥着,只怕她已经跌倒在地上。
泪却不由自主地从眼中滚落。
薛放知道她的心情,此刻抿了抿唇,深呼吸,他望着棺材中的杨登道:“登二爷……啊,不对,你叫我改口,我竟又忘了……岳父大人。”
咽了口气,薛放强忍悲戚道:“杨仪来了,你……”
一句话还没说完,泪先一涌而出。
而一声“杨仪来了”,让杨仪情难自禁,终于带着哭腔颤抖地叫了出来:“父亲……”
堂中的孩童跟钱知县众人,听了这声,顿时都忍不住大放悲声。
这日,俞星臣赶到之时,天色已暗。
钱知县匆匆带人去迎接,到了县衙,见挂着白幡,地上洒落着纸钱,凄冷悲烈。
中厅内,两个人跪在杨登的棺椁灵位之前。
两人都穿着雪白孝服,薛放让杨仪靠在自己身上,一边慢慢地往铜盆内添纸钱。
铜盆内的火光,把两个人的身影映的明明灭灭。
钱知县望着他们,小声道:“俞监军,劝劝永安侯吧……昨儿为杨院监守了一宿,这两日竟是没大合眼,看的人真是……”
俞星臣以为有薛放在杨仪身边,总会好些的。
不料竟如此。
他吁了口气,走进厅内。
薛放已经察觉了,微微回头看了眼,虽稍觉惊讶,却只一点头。
俞星臣同他颔首,缓步走到棺木旁边。
此刻杨仪已经是恍惚之中,竟不知道是他到了。
俞星臣垂眸看向杨登,望着昔日敦厚温和的长者,此刻竟然……天人永隔,瞬间不由也眼前朦胧。
他转开头,抬手拭泪。
杨仪原先正眯着眼睛看面前的火盆,终于察觉影动。
抬眸,依稀中看见隔着火光的俞星臣,她有些讶异地睁大了双眼。
俞星臣望着她,一时竟也无话。
四目相对,顷刻,杨仪半是诧异地喃喃:“你不是……已经逃出了祖王城吗?为什么也……”
俞星臣一愣。
薛放看看杨仪,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只听杨仪呆呆地说道:“连你……也不在了,就这么……”
她只管盯着俞星臣,泪从没干的眼中又缓缓地滑落。
薛放猛地一惊,忙道:“你在说什么?你说俞监军死了?他……他没事,他是才从定北城过来的。”
杨仪一惊:“啊?”连日来的无法合眼,悲惊交际,让杨仪意识模糊。
俞星臣在火盆前半跪,抓了一把纸钱放在盆中,低低道:“我从祖王城顺利脱身,已经无碍了。”
“啊……对。”杨仪总算想了起来,“我听说了……”
纸钱很快化成灰烬,俞星臣看了会儿,抬眸看向杨仪。
却见杨仪仿佛不认得他一样,依旧自言自语似的:“这么说不是……魂魄……”
她伸手似乎想摸摸他的脸,薛放眼疾手快,忙将她的手握住:“他不是,他是活生生的人。”
杨仪看着他摁住自己的那只手:“人?”
薛放仓促一笑,轻声道:“杨仪,你是太累,该睡会儿,我抱你回去好不好?”
“我不,”杨仪却不肯:“我要留在这里,陪着父亲。十七,你陪我一起好么。”
之前薛放每次想带她回去歇息,她总是不愿意,此刻,薛放有些按捺不住,她居然已经恍惚到人鬼不分,行为失常。
他揽着杨仪,在她耳畔低语:“你听话,只睡一会儿就行了。”
俞星臣也开口道:“是啊,你跟着小侯爷先回去,世叔这里,且让我守一会儿,我也有好多话想要跟世叔说呢,给我一点空儿,好吗?”
杨仪又眨了眨眼睛,不知想到了什么,她竟道:“好。”
薛放心中微惊,但同时也松了口气,当下把杨仪打横抱起,转向内衙。
俞星臣望着他们离开。
然后他起身,默默地盯着那块灵位看了半晌,回头吩咐钱知县:“请帮我备一套孝服。”
钱知县一愣。
永安侯着孝服,而薛督军是她的夫君……杨登临死前曾许过,说他们已经成亲,让他改口称呼“岳父”,故而跟她一起服孝是应当的。
除了他们外,还有杨登收养的那些孩童。
但是像是钱知县他们这些人,只要在额头缠上白色麻布就是,不用行儿孙辈的丧礼。
但钱知县又一想,他们都是京内来的,俞星臣又称呼杨院监为“世叔”,想必亲戚关系非同一般,倒也说得通。
于是忙叫人去置办来,俞星臣换上孝服,重又在灵前端端正正跪倒,磕了头,烧了纸。
薛放将杨仪抱回了后院,斧头带了两只狗子,捧着一碗药送来。
“小甘姐姐才熬好了的。”斧头把药端给薛放:“十七爷快让仪姑娘喝了吧。”
薛放接了药碗,有点犯难,这两日杨仪的身体虽然不好,但居然也犯了脾气一样,药也不肯好好吃。
每次喝药,都跟上刑一样,喝一口吐两口。
此刻杨仪又昏昏沉沉地,总不配合。
薛放只得将她半抱住,哄几句,自己喝一大口,再强行喂给她。
杨仪被逼喝了半碗药,便举手推他。
薛放只好将剩下的半碗放下:“好好,不喝了,知道你嫌药苦……”
或者不是药苦,而是她的心里苦。
薛放道:“不喝就不喝,那就好好睡一觉,乖。”
杨仪喉咙中咕哝了声,薛放凑近了,听她说什么“别死”。
趁着杨仪好不容易睡着,薛放也跟着歇了歇。
他睡得比杨仪还不安稳,几乎半刻钟便要睁一睁眼。
看看怀中的人,又往往前方暗黑的窗棂纸,心中太多的事顶着,哪儿能睡得成。
尽量小心地起身,出门,让小甘跟斧头在这里看着,薛放往前厅去。
走到了厅门口,薛放一愣,他看见一个身着孝服的人跪在灵位前。
起初他以为是杨登认的那些孩童,但身形却明明不同。
定睛,才认出是俞星臣。薛放走上前,望着他:“你……你为何穿这样重孝?”
俞星臣道:“不成么?”
火光照着他的脸,无悲无喜,只有眼角一点微红跟泪渍,点缀着内敛的悲伤。
薛放道:“你又不是儿孙,也不是……”
虽然他知道这会儿不是计较这种事的时候。
俞星臣淡淡道:“我叫杨院监一声‘世叔’,他又是个令人敬重的长辈,如今客死他乡,我尽心乃是应当,就不必再说这些了吧。”
薛放觉着他说的有理,苦笑,也在旁边跪下。
默默地加了纸钱。薛放问起俞星臣祖王城的事。
因为两侧还有念经的和尚道士,以及那些守灵的孩子们,俞星臣尽量放低声音,简略告诉。
顷刻,铜盆内已经是满满地纸钱的灰,有孩童们上来,便将纸钱灰包裹在金银口袋之中。
两人起身走出外间,于廊下,俞星臣便将圣旨的事情告诉了薛放。
“皇上旨意,叫她随着杨院监的棺椁一起回京。”
薛放拧眉道:“这时侯?不行。”
俞星臣看向他,薛放道:“你也瞧见了杨仪的情形,我不能让她在这会儿离开。我不放心。”
俞星臣颔首,又默默地:“此事你便告诉她就行了,看她的意思如何。”
薛放没有异议,只不过望着俞星臣,面带思忖之色。
俞星臣道:“薛督军还有话说?”
薛放的目光逡巡,终于道:“没,只是想问你的伤如何?”
俞星臣看看手上的冻疮:“无碍,过一阵儿自然就好了。”
薛放又一想,便问了晓风胥烈等的事情,俞星臣一概都告诉了。
次日天不亮,杨仪醒来,望着室内摇曳的烛火,竟不知今夕何夕。
小甘扶着她,温声问道:“姑娘,觉着如何?”
杨仪望着小甘的脸:“我做了一个梦……”她想起自己是在“今生”,但旋即心头狠狠一牵,那是因为想到了自己方经历了什么。
薛放从外进来,先叫她喝了汤水,才告诉了她圣上旨意的事。
他并没有先开口阻拦,而看杨仪的意思。
薛放虽然不愿意杨仪离开自己身边,千里扶棺回京,但假如杨仪愿意,那他……
“俞监军呢?”杨仪忽然问。
俞星臣也在子时刚过才歇息了一个时辰。
三人在厅内碰头。杨仪见了他,直接说道:“我不能在这时候回京。”
薛放在后松了口气,俞星臣却淡淡地,这个答复早在他意料之中。
“可是,皇上的旨意谁敢违抗?”俞星臣回答。
杨仪垂着眼帘,声音轻的像是一阵薄薄的烟雾:“那也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吧,我本想写一封折子给皇上,但……”
但她实在心力交瘁,心乱如麻,心中虽然有无数的话,但细细一想,却又仿佛是空的。
她不知道自己这种情形下,会写出什么来。
最后,杨仪吸了吸气:“能否劳烦俞监军……帮我写。”
她的心意,俞星臣必定会知道,他也必定会把她想说的所有都写出来。
俞星臣错愕。
迎着杨仪的目光,俞星臣一顿之下,竟没有多余的话,只道:“好,交给我,你放心。”
“多谢。”杨仪松了口气。
她转身要走开,却又止步。
低着头,杨仪低声道:“我、还想请教你一件事。”
俞星臣走近一步:“你说。”
杨仪吸气,看了看前方,方才不知是谁来了,薛放走出门去,并不在跟前。杨仪便道:“父亲……是不是我害死的?”
如闻惊雷,俞星臣陡然一惊:“你说什么!”
杨仪并不看他,仍是直直地望着门外,依稀瞧见几点雪花的影子:“假如不是我在这里,他应该不会来,自然就不用被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