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球竞技小说推荐上一章:重生之嫡女祸妃
- 足球竞技小说推荐下一章:重生真少爷开始养生以后
“那是当然给您的了。”江公公瞪大了眼睛。
杨仪不知要如何回答。
江公公笑道:“正好先前是秋税,所以我这次身边儿带了大概所有……”他想了想:“五千多点的银票。”
杨仪掩着唇,一时说不出话来。她跟小甘两个所带的,也不过是几百两,之前她正想着要干点事情,这些钱只怕不够,没想到江公公却是个隐藏的大头财主。
江太监端详她的脸色:“怎么了?是哪里需要钱么?”
杨仪定了定神,不让自己先去想那些封地啊税银之类的东西,只道:“先前穆将军在的时候,公公也听得明白,这北地眼见是缺医少药,此情形必得扭转……不过,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我想,先从能做的开始。”
江公公频频点头:“是,您说,要怎么做?”
杨仪道:“如今天寒地冻,穆将军先前说冻掉手指、脚趾、耳朵……我不由想起了药圣张仲景的事迹。”
江太监只觉着这名字耳熟,却不晓得其人,道:“药圣?想必是个极厉害的人物,他有什么事迹?”
寻常人大概并不知道张仲景这个名字,但对于大夫而言,张仲景,是跟药王孙思邈一样,如雷贯耳如星璀璨之人。
张仲景乃是东汉人,著有《伤寒论》一书,不论是对脉法的指点,还是病因的探寻、各种症状的记载跟治疗等,博采众长,极其精妙。
毫不夸张地说,乃是医学界的一盏明灯,更是影响后世深远的医家经典。
比如之前在京内鼠疫,杨仪所说的升麻鳖甲汤,所出自的《金匮要略》,而金匮此书,便是《伤寒论》中的内科专著。
而此时杨仪要说的,是关于这位药圣的一件传说。
民间有传说,张仲景返乡之时,看到百姓们被严寒所苦,衣不蔽体,耳朵也多有被冻坏了的。
于是他便命弟子们把羊肉,胡椒,以及一些驱寒的药煮熟做成馅料,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煮后叫百姓们一人来领两只吃。百姓们吃了那像是耳朵的食物,又喝了汤,血液涌动,身体发热,冻伤渐渐转好。
那由羊肉胡椒以及药物熬制的汤,便是“祛寒矫耳汤”,便是取“矫”治耳朵之意,后又叫“祛寒娇耳汤”,百姓们所吃的像是耳朵般的食物,便是以后的“饺子”。
杨仪将此事告诉了江公公,江太监道:“难道……永安侯也想这么做?”
杨仪点头道:“《伤寒论》中曾说:医食同源,药食通用。”
羊肉性热,能够护养身体,抵御风寒,当初杨仪在宫内给瑾妃娘娘所说的“茄子馒头”,除了茄子外,主料便是羊。
再加上温中散寒的胡椒,更是热上加热,何况还得再添加一些有益的药料。
吃了能够饱腹,也能够治病,正是所谓药食同源,药食通用。
杨仪道:“药圣已经给我等开拓先河,后人为何不能学之行之。若有益于万千百姓,或者使路上饿殍消减一二,也不辜负我杏林中人行医济世的旷愿。”
江公公狠狠点头,甚至觉着只是点头尚且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敬仰。
杨仪说完后,道:“这是一件,但‘祛寒矫耳汤’,并无详细记载,只说是羊肉,胡椒为主料,所以我会再思忖补充几味……到时候劳烦公公帮我试试看口味。”
虽然说药食同源,但如果弄的难以入口,自然不佳。
江太监笑道:“这倒是不难。我立刻叫人去采买羊肉,胡椒,那另外一件呢?”
杨仪一招手,江太监靠近了些,听杨仪如此这般,吩咐了一遍。
江公公立刻去办差。
杨仪又琢磨了会儿,心中寻思“祛寒矫耳汤”的配料,思来想去,最终定下了干姜,甘草,陈皮,党参四味。
姜性热,驱寒,最适合这般严寒天气。
甘草益气补中,微甜,在馅料之中更添滋味;
陈皮理气健脾,味清新;党参补气益肺,兼有养血功效。
这几样相辅相成,应该不错。
正好小甘进来,看她安安静静地半躺着,显然是在想事情。
小甘道:“有什么事只管吩咐我,怎么江公公忙着跑出去了?是有什么事要做?”
杨仪笑道:“你给我磨墨吧。”
小甘研了墨,杨仪写下这四味,给小甘道:“把这个给江公公,让他合着羊肉、胡椒,快些煮出来尝尝味道。”
“怎么研究起做饭来了?”小甘打趣,其实知道她必有用意。
等小甘叫人把药方给江太监送去,杨仪告诉了她此事,小甘道:“这可太好了,姑娘,你知不知道,这么做可是多大的功德。只有一件……”她有点忧虑地看着杨仪:“这若是要施舍,你是只想在武威这里?还是别的地方也有?”
杨仪道:“自然不是武威一个地方。最好……是由各处医官或者衙门牵头。”
小甘勉强一笑:“要是别的地方也有,可是一笔很大的花销……那些衙门肯出钱?或者都是姑娘给?另外,这若是想救人,难道是施舍一次两次就行了的?可要都想好了再做。”她小心地看着杨仪,实则是在提醒她。
杨仪想了想:“药圣当初舍这‘祛寒矫耳汤’,是从冬至开始直到除夕,我来的早,就等江公公试验完了那馅料如何,直到除夕。”
小甘没法形容自己心中的震惊:“姑娘,这如何使得!就算是施一天两天,这也是不小的开销,何况到除夕?哪来的钱?这可还不到冬月!”
“别忙,听我说。”杨仪便把江公公跟自己说的封地税银的事情告诉了,对小甘道:“我自问受用不了那么多的银两,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若南郡县的百姓们知道他们的税银用在此处,能救这许许多多同胞的性命,总比、尽数奉于一人穷凶极奢的要强吧……你说呢?”
小甘先是惊愕于这百里封地之巨,又听了杨仪这番话,她目光涌动,并没开口,只上前把杨仪猛然抱住。
杨仪一怔,半晌笑道:“怎么了?”
小甘也不言语,只是紧紧抱着她,杨仪却道:“你轻些,小心你的肚子。”
说了这句,感觉小甘的身体在发抖,原来她竟是哭了。
“傻丫头,哭什么。”
小甘吸吸鼻子:“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哭的。都怪姑娘。”
杨仪笑着轻轻地拍拍她的背,说道:“对了,你去把我带的那几本药书拿出来。”
小甘擦擦眼睛:“不多歇会儿,又要熬眼睛了?”
“有个方子,我还得参详参详。去吧……只不许搬重物!”
小甘听她叮嘱,忍不住嘟嘴道:“这个小东西来的却也不巧,害的姑娘这样担心,我倒是成了你的累赘了。”
杨仪脸色一变,呵斥:“别胡说,什么时候来都是最好的!”虽然明知道现在还不至于如何,而小甘只是玩笑,却还是不愿意听见如此的话:“百无禁忌,快啐一口。”
小甘吐吐舌,听话啐了口。
江公公办事极快,立刻命厨下煮好了胡椒羊肉汤,加了杨仪吩咐的四味,他先尝了汤,又香又麻又辣又有一点点回甜,口感竟极佳。
剁成了馅料,包了饺子,味道也不消说。
江公公试过后,又叫人多做了几碗,亲自送了一碗给杨仪,留了一碗给薛放。
还有送给俞星臣、初十四……包括灵枢,屠竹老关等众人都有,若非只是试验并未煮更多,只怕监军府上下尽数不漏。
大家起初以为是寻常的食物,可又有一点药气,吃过之后,却觉着身上暖洋洋,甚是受用。这才知道是永安侯命人准备的“祛寒矫耳汤”。
俞星臣一看这个汤,又听灵枢说了江公公从下午开始,便命人采买大量的羊肉、胡椒等物,若是只供给监军府吃用,只怕还要吃到过年。
他当然知道张仲景是何人,更加明白药圣的典故。
当下不用问,就明白了杨仪想干什么。
看着碗中那仿佛耳朵的一对饺子,俞星臣道:“‘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谁说不能见古人,如今能有古人风度,亦如见圣贤在前。”
他所说的“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一句,便也是张仲景的名言。
俞星臣这句,也是有感而发:虽不能见到医圣其人,但如今有人亦如医圣一般风范,又何必感慨古人呢?明明已经是珠玉在侧!
他跟薛放两个正全力为北境的安定而忙碌,但是杨仪所做,却更是意义非凡。
说到底北境要稳,自然要稳住民心,而这祛寒娇耳汤,一旦做成,驱除的又何止是百姓身上的寒。
一阵凉风冲进来,原来是初十四回来,边走边拍打肩头身上各处的雪。
忽然嗅到一阵香气,抬头见桌上放着一碗东西,他惊喜交加:“这是知道了我要回来,先准备好了吃的?”
俞星臣赶忙默默地去吃自己的那碗,方才江太监知道他还没回来,便把初十四那碗先拿走了,免得冷了不好吃。
初十四哼:“你吃吧,我手里反正捏着几十万的银子。”
俞星臣差点儿呛到。
灵枢赶忙给他捶背顺气,瞪初十四道:“你会不会说话,呛到了怎么办?”
初十四笑道:“嘿嘿,我怎么知道他这么容易激动。”
见俞星臣把勺子放下,便一把抢了过去:“背着我吃什么好东西,我尝尝。”闻了闻,有点药气:“不会是药吧?”
俞星臣没出声,灵枢恨道:“是,毒死你。”
初十四本狐疑不肯吃,听了这句,反而把俞星臣咬过一口的那个饺子也咬了一口,含糊不清地:“是羊肉……没什么稀罕,不对,这个味儿我从没吃过。”
俞星臣掏出帕子擦了擦唇。
灵枢道:“大人,我那碗没有动,给你吧。”
俞星臣摆了摆手,灵枢道:“吃两个吧,江公公说了,又驱寒又补身体,最适合大人了。不然我再去要一碗。”
初十四从外头来,身上本就有些发冷,才喝了口汤,顿时觉着浑身舒坦,闻言笑道:“哎哟,果真不错……俞大人别客气,你吃啊。”
灵枢感觉这是除了薛放之外,自己最讨厌的家伙了。
俞星臣只好把灵枢那碗拿过来,吃了两个,喝了半碗汤,果真觉着比普通的饺子不同,心头一阵暖意涌动。
他惦记着初十四说的话,把碗推给灵枢:“你吃了吧,好好地别放凉了。”
说完又看初十四。
初十四正在吃最后一个饺子,被他盯着,也有点不自在,心不在焉几乎呛到。
他道:“你是不是故意的?”
俞星臣淡淡道:“我只是关心那几十万的银子。等着初军护开口呢。”
初十四先把碗里的汤都一口气喝的精光,才道:“我今儿可辛苦着呢,抓了一头大肥羊,从金陵那边过来的,极是识货……至少比你所预计还能多出几万两……只吃你一碗饺子,是不是便宜你了?”
俞星臣点头:“倘若真是如此,我叫他们再多取几碗来。”
初十四噗嗤:“你这个人真不吃亏,拿别人的东西做情。”
俞星臣道:“那客人靠得住么?银子什么时候给?”
初十四叹了口气,从怀中掏出一卷银票,道:“他没那么多钱,就先给了他个什么汉朝的铜镜之类,这是三千两。其他的,过两天。”
俞星臣把银票接过去,一张张仔细看,果真不错。
初十四看他一边打量银票一边打量自己,笑道:“你看我做什么?”
俞星臣道:“我在想,此事交给初军护,实在是找对了人。”
初十四走到他身旁,轻轻一跃,坐在桌边:“那该怎么谢我呢。”
“你不是吃了一碗饺子了么。”俞星臣把银票收拾好,道:“何况这只是开始,没得全部之前,不能掉以轻心。”
“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初十四感慨。
俞星臣因才吃了饺子,便拿起茶来漱口,闻言道:“这叫做小心驶得万年船。”
初十四半真半假地笑道:“我看你就是太稳了,倒是想看看你翻船的样子。”
俞星臣一口茶含在嘴里,差点又呛到了自己。
作者有话说:
黑鱼:你看我游的多稳重,翻船是不可能翻船的
14:看,11!
黑鱼:咕噜咕噜~~
17:哇,这里有条鱼快淹死了!
mua!
第466章 一更君
◎黄皮子杀人◎
武威城,在四方街心处张搭药棚,设了一口大锅。
事先沈笙太守已经命人四处张贴公告,又使各里长保长等挨家挨户告知,说是朝廷特派了太医院的杨太医,也就是钦封的永安侯,来至武威安民。
即日起,于四方街开棚,凡是百姓人等,皆可以去领一碗“回元汤”并两只饺子。
这“回元汤”三个字,还是俞星臣给起的。
毕竟若是说“祛寒娇耳汤”,有些拗口,何况其余几味药,都是杨仪自想出来的,若直接顶着“祛寒娇耳汤”的名头,却也有误导世人之嫌。
何况主要是为了百姓的身体补益,只想个好记且好听、意头又佳的名字就罢了。
“元”是元气、精元的意思,自然简单且易记。
头一天,来领的百姓并不算很多,一口锅还可以应付。
那时候杨仪还以为,大概也只是如此了。
谁知次日,忽然来了一两倍的人数,一口锅已经是有些窘迫,做的饺子也很快供不应求。
原来百姓们喝了汤之后,直到傍晚,都觉着身体里有些许暖暖的,才反应过来那确实是好物,一传十,十传百,连那些原本不知道的,也赶紧跑了来。
一口锅变成了两口,然后是四口……到了第五天上,成了六口,监军府上下众人一起上阵,忙的人仰马翻。
杨仪命人把药方贴了出去,方便那些有余钱的人家自己去做。
谁知,那些人竟只迷信药棚里的汤,觉着那是永安侯亲自施的,自然比别处不同。
而这两天甚至有人传说,这“回元汤”更有令人起死回生的功效。
原来是一个庙里的老乞丐,本已经奄奄一息,被人喂了汤水后,竟渐渐缓了过来!如今已经完全无恙。
这样一来,自然越发了不得了。
情形几乎有点儿失去控制。幸亏江公公是个能干的,何况还有俞星臣从旁协助,不用紧着杨仪操心。
而杨仪心里在担忧的,却是出去打土匪的薛放,他已经三天没回来了。
这日,俞星臣来见杨仪。
“有一件事,想请你配合。”
杨仪并没有看他:“请说。”
俞星臣道:“明日,我会请城中的几位富商、士绅在府里一会,能不能烦你坐陪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