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一脸钦佩地看向自己的少师:“平日只知先生学问出众,没想到身手也如此了得!”

  司徒晟垂眸道:“少时体弱,母亲请人来教,图个强身健体罢了,没想到今日竟能堪用保命。”

  虽然少师说得谦虚,可六皇子敬佩之情更甚。

  刘凌在众位皇子里并不出挑,母妃出身卑微,为人木讷,他又天生体弱,原本被父皇忽略甚久。这类失宠的皇子既不可能陪着太子伴读,分配到的少师也不会像太子太师那般是什么大儒名士。

  这个司徒晟不过是翰林院里任着闲职,毫无背景的年轻翰林。

  刘凌原本对这样一路走运考上来的寒衣子弟不大看得上眼,又疑心司徒晟是无人要的废物搪塞到了自己这,言语里也多有些呼来呵斥,没有什么尊师之道。

  幸好这个司徒晟为人随和,六皇子顽劣不求上进,他也不说迂腐酸话劝人,干脆摒弃了四书五经,捡拾些有趣的地方异志讲给六皇子听。

  一来二去,六皇子倒是被这些趣闻勾起了兴致,在一众循规蹈矩的先生里,他最爱听司徒先生的课。

  这等不入流的冷门皇子上课,自然也不会备考检验。少师若是用心教学,授以帝王之道,才犯了皇家大忌。

  于是,师徒二人都乐得摸鱼,相处越发融洽。

  司徒晟的教学不拘泥规矩,闲暇时还会带着六皇子去皇庄种地,随便亲自捉些黑壳蛐蛐来斗,顺便讲讲天南海北的农耕畜牧。

  总之让皇宫里的皇家傻儿子开开眼,见识了些宫宇天井外的人情世故。

  就连太子偶尔跟其他兄弟闲聊,感念自家太师的严苛高才后,也会带着一丝羡慕说,还是老六的少师好相处,耍乐逍遥得很,不像他们被严师苛责,每日发奋用功。

  不过六皇子渐渐觉得自己这位先生传授的东西似乎并非全无用处。

  比如前些日子,父皇唤来几位皇子一起在花园里围炉煮茶,享受天伦之乐,三言两语间便提及了边关风土人情。

  太子与几个得宠的皇子讲的都是些什么国泰兵强的边防大计,可是对边关的庶务都不甚了解。

  倒是刘凌在饮茶的功夫,随口说了些边关地志,还有当地的风土人情。

  大楚的礼仁陛下被这个总让他叫错名字的儿子勾起了兴趣,随口问了几句后发现,这个瘦弱儿子虽然正经的文章不通,可颇有些游侠气质,对那些边关市井如数家珍。

  而他恰好需个巡查边关,清除腐肉的利刃。他儿子虽然多,可除去那些尚且年幼的,成年活下来,可以堪用的却只这么几个。

  这次巡查,恐怕要做些脏活,若是派太子前往,恐怕会影响皇储圣名。倒不如派个闲散皇子,既可代表皇室雷霆之力,又不怕他将事情办砸,若能培养个能吏出来,也大有裨益。

  如此几番考察试探后,礼仁陛下发现老六颇通庶务,不是那种不识秕谷,六体不勤之辈,据说每到春种秋收时,这个皇子总是会去皇庄跟着务农,很接地气。

  于是天子下了诏令,对他委以重任,这才有了连州之行。

  刘凌虽然不是帝王之才,但在宫里能活到成年的,都得有些心眼。他后知后觉地发现,父皇问的,竟然全都是自己那位不着调的少师教授的。

  怎么说呢,所授虽少,却全用在了刀刃上!

  这下子,他往日的轻视鄙夷便消了大半,这次办皇差也是将司徒晟带在了身边,充当自己的妙计锦囊。

  其实这一路的雷霆杀伐,全然不是刘凌的为人作风。

  下面的贪官污吏都跟京城里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一个没有根基的皇子又不是吃饱撑的,当初也想要轻拿轻放,走走过场。

  司徒晟却问他:“六殿下如此宅心仁厚,顾惜自己的名声,是想要博得个圣贤皇子的美名吗?”

第4章 王八脾气

  这一句话惊起了刘凌满后背的白毛汗。

  如今边关积弊甚深,父皇立意革新,为他送行时,也尽是放手一搏的勉励之言。这般久积沉疴,岂能是个年轻人能梳理清楚的?

  父皇却让他不必顾忌,放手一搏,显然准备拿他当刀用。

  他一个闲散的皇子若不肯做刀,偏偏要做贤者,博个圣贤美名回去,是想跟太子储君比美?

  被点醒了之后,皇家御刀便开荤抽鞘了。果然这一路杀过来,弹劾刘凌的折子不断上呈送,却始终没有父皇申斥的圣旨下达。

  只是没想到,真皇帝没有发威,却惹得民间的地头蛇土皇帝发起混来。今日遇险,若不是司徒晟身手了得,后果不堪设想啊!

  想到司徒晟临危不乱的沉稳,刘凌对自己的恩师越发敬佩得五体投地,少不得要问询接下来的章程。

  按着他的意思,让知府缉拿要犯,早点离开这是非之地。毕竟皇差已经办得差不多了,六皇子也想早点回京交差,睡些安稳觉。

  可是司徒晟却说道:“连州的美食甚多,当地还有山脉温泉,六殿下不妨停留几日,也好松缓下心神。”

  刘凌一听,顿时来了兴致,他如今不过年十八,玩心正盛的时候。这一路来,尽是做些审案摘脑袋的阎王差事。难得出宫,若是能放缓心情,再好不过了!

  说起如此闲情雅致的事情,六皇子不免放缓心神,也有闲情逸致跟自己的少师说些闲话。

  “今日真是凶险,也幸好遇到了那位通判夫人。真没想到边关之地竟然还会又如此婀娜标致的佳人……可惜已嫁为人妇……”

  司徒晟看了一眼面露惋惜之情的六皇子,淡淡道:“六殿下若是觉得长夜漫漫,不妨让知府摆酒做宴,自会有大把精挑细选的红颜佳丽入帐,以慰殿下疲累。”

  这不是严师该与自己学生讲的话,倒像是浪荡同窗的倒灶勾当。

  司徒晟并非纵情之人,刘凌听身边的侍卫说过,司徒先生平日里除了授课,一人时都是粗茶淡饭,为人寡淡得很,不会跟侍卫们喝酒凑趣,更不会去粉巷风流。

  他的眉眼长得儒雅,说出这话时面无表情,平静地看着六皇子,就算说着荒唐提议也不像邀约享乐,倒带着淡淡讽意。

  六殿下从小被宫人背后鄙夷,最是自尊敏感。他猛然惊醒:自己第一次被父皇重视,承办差事,岂能懈怠,一时贪欢?

  刘凌再顾不得回味地方官眷的姿色容貌,只是摆手表示自己公事在身,无心女色,还请少师放心。

  说完这话,六皇子便借故先行回去休息了。

  司徒晟回到窗边,看着窗外纷纷的柳絮飞雪,长指抽出了袖子的那一页账,垂眸冷凝。

  当他再抬头时,突然窗外添了抹靓丽红影……

  丢了东西寻找一路的楚琳琅,一边找,一边拼命回想——明明自己将造假的那一页账本放在了口袋里了。就算掉落也无非是在马车、或者是官署里。

  可如今马车上全无踪迹,大约是掉到了官署里。想到这账本若是落到了张显或者有心人的手里……麻烦就大了!

  这么一想,鹅毛纷飞的大雪落在冒汗的头顶,立刻化作了阵阵热烟。

  找了几圈,楚琳琅决定再搬神明,从怀里掏出了算命龟壳,用力摇晃,指望蒙出个方位。

  可惜今日龟壳耍了王八脾气,一枚铜板居然从壳子里顽皮跳脱,咕噜噜滑下小路。

  楚琳琅连忙追过去蹲下捡,却发现一双洗得略微发旧的靴子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她一抬头,那个英俊的男人正一身白衫,冷眸漠然地望着她,那深如幽潭的眸子摄人,让人看到便忍不住生出怯意,想要挪开眼。

  楚琳琅下意识回避,连忙起身准备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那男人居然大步跟了上来,开口闲问:“方才见夫人一直在此处转悠,敢问在寻什么,不知在下能否帮上忙。”

  楚琳琅只能停步转身,低头看着男人的长衫下摆,施礼道:“丢了个钗……不值钱的,我自己找找便好……大人您不必费心,自去忙吧。”

  按理听了这话,一般男子都该跟已婚官眷避嫌,识趣走开才对。

  可是楚琳琅面前的长衫却纹丝未动,清冷的声音伴着飞雪在她的头顶打旋儿:“方才看夫人找得甚是急切,不像是不值钱的……”

  听到这,楚琳琅微微抬头,直直望入一双深不可测的眼眸中,她稳了稳呼吸,不卑不亢地笑道:“大人这意思……是奴家在诓骗大人您了?我掉了东西,又不是山匪分赃,见者有份,就算真丢了贵重的东西,也没有瞒着大人您的道理,对吧?”

  这妇人拿钗逼着六殿下时,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妇人骨子里的横。不过这股蛮性昙花一现,匍匐在六殿下面前请罪时,娇弱无骨得很。

  如今这妇人在自己面前微微露出犀利言辞,司徒晟也不意外,他淡淡解释:“在下只是想要帮一帮忙。怎么,夫人嫌我碍事?”

  楚琳琅看着眼前看似文雅的男人,心里想的却是他拎提着六殿下,面无表情举刀朝着歹人挥砍的狠戾。

  这姓司徒的,她听知府夫人提过几次。听说他是六殿下的少师,乃是前年殿试的探花,虽然出身贫寒,但学识不俗,年纪轻轻入了翰林。然则他无什么背景靠山,入了翰林,做的也不过是陪着皇子们弈棋、对楹联的逗趣闲官。

  后来不知怎么的,这个毫无根基的司徒晟居然一路高升,做了六殿下的少师,此番还能跟着六殿下出来办公差。

  楚琳琅看到了六殿下对他言听计从的架势,足见此人是懂钻营,善爬官梯子的,绝非表面月朗风清的文人清高样。

  此时她听着司徒先生的话头,一时有些拿捏不住……他这是贪恋她美色,前来借故言语撩逗,还是话里有话……言语刺探?

  楚琳琅的心里一翻——她倒是不怕前者,毕竟自己的夫君是一方通判,正经的官职。而六殿下此番办着正经公差,就算这司徒色胆包天,也断然不敢在地方造次,给六殿下抹黑。

  她最怕的是那页假账!会不会……被这男人捡去了?所以他看见自己找,这才走过来言语试探?

  若是自己伪造的账目落到了皇子的手里,那之后的麻烦可真是绵延不断……

  就在这时,司徒晟又开口问:“听夫人说话的口音不像连州本地的,敢问夫人是哪里人?”

  楚琳琅刚想开口说自己是水乡江口人氏,她身后突然有人说话:“你怎么还在这?还不赶快回家!”

  楚琳琅扭头一看,自己的夫君周随安不知何时过来了,打断了二人的话。

  听到楚琳琅说找发钗,周随安略显不耐地挥了挥手:“六殿下还在此处停留,你就不要节外生枝,赶紧回去,丢了什么日后再买便是。”

  楚琳琅低头称是,只能先行回去。她走了几步,忍不住回头看,只见那司徒晟正温和着眉眼与周随安说话,英俊的脸上挂着客套而略带疏离的笑。

  从官衙到家的距离不算太远,却也足够楚琳琅捋顺心里的乱麻。

  那页帐是假的,注定真不了!上面的官印若细细观瞧,也能辨出真伪。到时候她死不承认这东西是自己的又能怎样?

  这事情闹到最后,大不了让张显那厮知道了自己虚张声势罢了,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了。

  若是司徒晟捡的,他一定会试探周随安,而官人毫不知情,也不怕他问,一切待官人回来便知了。

  想到这,向来胆大的楚琳琅索性不去再想,只准备见机行事,免得自己平白吓着自己。

  她刚下马车,便有老仆等在门口:“大娘子,老夫人那来了客人,叫您回来便去看看。”

  楚琳琅听是婆婆的吩咐,也不敢怠慢,连衣服都没换,解了斗篷便去了婆婆赵氏的院落。

  还没走进去,便听里面传来女子轻笑说话的声音。

  待走进去,除了婆婆赵氏,还有个脸生的妇人,而在这妇人身边则坐着个面容姣好的年轻女子。

  楚琳琅走过去跟婆婆施礼后,便笑问来客。

  赵氏冲着那个看着有些羞涩的女子温言道:“芳丫头,来见过你周家大哥的内人。她比你大五岁,你叫她姐姐便是。”

  那女子听了,赶紧起身冲着楚琳琅施礼,低低叫了声“姐姐安好”。

  楚琳琅听着婆婆介绍,说这对母女是故去公公生前要好的同僚——尹员外的家眷,便笑着连忙冲着尹夫人刘氏请安。

  然后她拉着尹雪芳的手,对婆婆笑道:“母亲,既然她管官人称为兄长,那应该唤我一声嫂嫂才对,这一声‘姐姐’从何论起?”

  原本很好解释的话,可婆婆赵氏却恍如没有听见,并不接茬,只顾着与久未谋面的老姐妹刘氏说话。

  楚琳琅被凉在一旁,脸上的笑意渐渐浅。

  尹雪芳很识趣,连忙接过话茬道:“久闻周家哥哥娶了如花美眷,如今一看竟是不假,姐姐看着比我都小,若是赵夫人不说,我真会以为您是妹妹才对……”

  这一番话说得极为恭维妥帖,赵氏的耳朵突然又不聋了,笑着对刘氏道:“芳丫头从小就伶俐,现在看更是温婉谦虚,真是得我欢喜,可惜当年无缘……咳,不提了,不提了!”

第5章 娇客来意

  接下来便是大家围坐饮茶,闲话家常。

  往来言语间,楚琳琅也听出个大概。

  这位尹雪芳小姐的父亲曾在蕉城为书吏,小吏官职不大,但胜在家道还算殷实。与身为上司的周老爷正经共事多年。

  而尹氏的母亲刘氏又跟赵氏为闺中密友。周老爷没过世的时候,两家走动频繁,小孩子也玩在一处。如此算来,尹雪芳与周随安正经是儿时竹马。

  据说这尹雪芳出生百日的时候,八岁的周随安还抱着女婴舍不得放,嚷嚷着让娘亲带回家养。

  可惜周家老爷后来受了官司牵连,丢了公差,又赔了大笔的银子,最后病中亡故,周家孤儿寡母也回了老家江口乡下,与尹家断了联系。

  这尹小姐原本已经嫁人了,可惜丈夫命短,婚后二年不到竟然骑马摔断脖子一命呜呼。

  婆家刁毒,竟然一口咬定尹氏命硬克死了丈夫,整日喝骂不断,还逼着她守寡过继个族中侄子,给亡故的儿子延续香火。

  尹家不忍芳龄十八的女儿年轻守寡,便与婆家闹了一场将女儿接回来了。

  因为当初跟夫家闹得不愉快,那刁毒婆婆到处败坏尹氏名声。

  这女子顶了寡妇命硬的名头,以后的婚嫁让人犯愁。

  楚琳琅听懂了这母女的来路后,眼见着自己也接续不上话,便借口更衣先行离开了婆婆的院子。

  夏荷看楚琳琅有些怏怏不快,小声问:“大娘子,家里来了客人,您不作陪,这么早早回屋不太好吧?”

  楚琳琅洗了脸,用力甩着水珠,冷哼了一声:“什么客人,恐怕是拿了当自家的亲戚。我不在那,她们才自在些。”

  夏荷眨了眨眼,担心低声道:“您是说……老夫人想要给我们大官人……”

  楚琳琅没有吭声,只是换完了衣服,便拿起针线笸箩,低头用指尖劈着线。

  夏荷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其实这也怨不得老太太,大娘子入门周家七载,却一直未能给周家繁衍子嗣。

  女人无论再贤惠,若是不生子,便是头一条罪状。大娘子不巧正撞在这头一桩罪过上。

  那赵氏本就看不上楚琳琅的门楣低,可是当初儿子坚持,周家又恰逢凋落,木已成舟,她勉为其难地接纳了这个儿媳。

  谁想到这儿媳虽然能干,却不能生养。最近几年里,赵氏没少苦口婆心地规劝儿子周随安纳妾,可周随安就是不应。

  对此楚琳琅很是感念,私下里也是求医问药,访神拜佛,希望能一朝为夫君繁衍子嗣。

  可惜神明灵力早在她与周随安结识的时候已经用尽了,这些年来并无起色。

  夏荷偏帮自家姑娘,有时候会忍不住想,会不会不是周大官人那边不能生的缘故。

  可就在三年前,周随安出了一趟门,突然带回了个女娃娃,面带愧色地向大娘子说,他未成亲时,曾经在与同窗酒醉荒唐,不小心让个陪酒的歌姬怀了孩子,如今那歌姬身染重病,只能将这孩子归还周家。

  事出突然,一下蹦出个娃子来,夏荷她们都大吃一惊,更何况一向认为夫君乃纤尘不染君子的楚琳琅?

  若是新婚初始,知道夫君居然在外面有如此孟浪,大娘子必定要勃然大怒,跟周随安大闹一场。

  可那时,看着跟夫君五官肖似的女娃,她们的大娘子却是大病一场,连着三日不曾言语。后来她倒是开口了,却是对夏荷自嘲道——原来果真是她不能生养!

  夫君荒唐,却是婚前的荒唐债,再计较也无用。

  跟周随安冷了足足十日后,又听了周随安不断保证那次醉酒才惹下荒唐,以后绝不再犯后,楚琳琅只能务实些,让那个叫鸢儿的女娃养在自己的名下。

  为了掩盖周随安曾经的年少荒唐,那女娃还特意说小了一岁,如今算作六岁。反正后来周随安四处调任,正好遮掩了,免得人再追究他的年少荒唐。

  没想到才安稳了几年,赵夫人又要给大娘子添堵,弄些波澜。

  楚琳琅洗完脸,便开始裁布缝官领子。她又吩咐夏荷将自己买的手绢发钗分成三份,分别送给婆婆赵氏,小姑子周玲秀,还有家里那位娇客尹雪芳。

  至于女儿鸢儿,并无这些花头。楚琳琅像往常一样,单给她买了一小箱子书,还有纸笔,让夏荷送去。

  在她屋里伺候的另一个丫鬟名唤冬雪。她的性子直嘴快,直接问:“大娘子,您难道不知老太太安的什么心,您对那位尹小姐如此示好,岂不是默认?”

  楚琳琅手脚利索地画着布样子,既是解释,又像是说服自己:“人家没有提这话茬,我怎可短了待客之道?我嫁到周家的确过了几年穷苦日子,可如今却是楚家姐妹里嫁得最好的。人得知足感恩,随安爱重我,这么多年不曾招妾侍入门。我也不能疑神疑鬼的,在人前下母亲的面子。”

  冬雪听得直翻白眼,周家现在是不缺钱银,那也是大娘子一力操持起来的啊!不然依着那周家母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德行,只怕做了官也得喝西北风!

  可是楚琳琅的一句话,却止了冬雪接下来的牢骚:“不知你俩还记不记得,可我却记得自己当初差点被人捆了塞入轿子的绝望……不管怎样,我是感念着官人的。”

  夏荷和冬雪谁也不说话了。她们当然记得姑娘在楚家时的凄苦无助。只因为姑娘是庶出,又是女儿家,就算比家里那几个兄弟都争气,最后也逃脱不掉被父亲轻巧送人的下场。

  就像姑娘说的,多亏了周大官人。也许正因为这点,楚琳琅对待大官人,有时候比他的娘老子都宠溺,就算周随安有些短缺也一力包容。

  可惜楚琳琅虽对夫君有娘老子的舐犊情深,那周随安却毫无慈孝之心,怀揣着一肚子闷气踹门而归。

  当他咣当一声踹开房门时,楚琳琅正缝着衣领子的花样,一不小心,针尖正扎在手指上,一颗红殷殷的米粒立刻冒了出来。

  若是平日,周随安必定急急过去看,跟娘子赔不是。可今天,他只想先宣泄自己受了半日的惊吓。

  “楚琳琅,你是疯了吗?竟然做出劫持皇子的事儿来!还在六殿下面前胡言乱语,你知不知我今日差点就要被你吓死在官署里!”

  楚琳琅吮了吮指尖,试探问:“六殿下不是不追究了?官人是因为别的事在恼?”

  她担心的是自己伪造的账单,若真被司徒那个碎催捡去,可就坏菜了。

  在周随安听来,却以为她全然不将白日闯的泼天大祸放在心上。

  他瞪眼看着自己的妻子,反问:“你还好意思问?”

  楚琳琅紧盯着他的眼,走到他跟前,目光炯炯:“真有别的事儿?官人说细些……”

  看她这不嫌事大的样子,周随安无奈道:“你可行啦!还盼着有别的事儿?都告诉你这几日不要出门,你非不听!要不是六殿下仁慈,如今你就祸累全家,不是说要跪祠堂吗?怎么还坐在这里?难道白日在公堂的话都是做样子?”

  楚琳琅确定了那司徒晟并没有提什么假账的事情,顿时放宽了心。看来那个司徒晟跟自己没话找话,应该就是好色男人的无聊讨嫌罢了。

  再说那一页纸没头没尾的,大约是上下马车里时遗落的。若被路人捡去了,也无非落得个厕纸的下场。

  如此一来,楚琳琅心中大定,倒是有闲心调侃相公:“跪是要跪的,不过家里来了娇客,官人要是心疼我,好歹给我留个脸,过了这阵子再说。”

  看周随安不解的样子,楚琳琅一边重新拿起针线活,一边不紧不慢补充道:“公公生前的至交家眷前来拜访,说是姓尹……”

  说着话,她抬头瞟了一眼官人。

  听到楚琳琅这么一说,周随安的身子微微后靠,也不再问,而是清了清嗓子,颇有些不自然道:“哦,父亲的确是跟尹家交好,母亲她……没跟你说什么吧?”

  楚琳琅手里的针尖又失了准头,不小心戳在了手指头上,不过这次她没吭声,只是默默吮着手指,意味深长地抬头看向周随安。

  原以为还真是尹家故交突然拜访,婆婆恰好知道尹氏新寡,才生了些别样心思。

  可看周随安丝毫不意外,又略带些不自在的样子,楚琳琅才突然想到——也许尹氏来访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蓄谋甚久。

  甚至连周随安都被婆婆通了气,独独只有自己被蒙在鼓里浑然不知。

  想到这点,就算先前开解了自己,楚琳琅也觉得一股子火苗渐往上窜,不过她继续不动声色试探:“既然来了贵客,母亲如何顾得上与我说话?对了,你跟尹家上次见面,是何时?”

  周随安听了,微微调整了下身子,语气和缓了许多,却不接楚琳琅的话茬,而是宽容大度道:“算了,六殿下既然赏了你,就是不打算与你计较。这几日你不要再外出,等到贵人们都走了才好。”

  楚琳琅抿了抿嘴起身服侍周随安脱了官服,换上便服后,立在窗前目送他出院给母亲请安去了。

  周随安比楚琳琅大三岁,模样周正,身材不算太高,但模样俊秀,是江南男子独有的温润,虽然已经二十有六,看起来依然风度翩翩,带着几分少年质感。

  就算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楚琳琅也不曾短缺了夫君的衣用。周公子出门访友会客,一身白衣胜雪,羽扇纶巾,走到哪里不博得个俊秀清朗,如玉公子的美名。

  若不是他家道中落,只怕早早就会有家室匹配的闺秀,争取求嫁。

  这等如玉郎君,曾让楚琳琅无比自傲,觉得自己就算满身市侩,费心讨要生计,总算没有白费,养出个才学八斗的丈夫来。

第6章 诗文雅兴

  可今日,看着周随安比平时略匆匆的脚步,楚琳琅从来不吟诗做赋的脑子里,莫名涌出了些“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的滋味。

  她想起之前官眷茶宴时,知府门下一位书吏夫人讲她每天都给自己的夫君吃猪油拌饭的轶事。那位书吏原本也是风度翩翩的文人模样,短短半年的功夫就胖了两圈,脸上也冒了许多的油疙瘩。

  而书吏夫人却颇为自傲道,她是故意的,如此一来,便可断了些自扑上来的风流债。

  那时楚琳琅心里很反感这位夫人糟践自家相公的做法。

  可是如今再看她精心将养出来的翩翩周家郎急匆匆去见幼时竹马的光景,叫人忍不住后悔家里猪油以前炼得太少……

  猪油现在炼,显然来不及了。不过关于周随安何时知道尹小姐来访,楚琳琅还是很好奇的。

  晚饭的时候,楚琳琅作陪跟着婆婆官人,还有小姑子与尹家客人一同用饭,至于女儿鸢儿,因为有客在,赵氏怕小孩子吵闹,失了礼数,便吩咐婆子带着她在自己的屋里吃。

  周家一向清冷些的饭堂倒是难得热闹了起来。

  那位尹雪芳小姐在周母赵氏的坚持下,也不避嫌,跟周随安这个外男同坐一桌,一起吃饭。就是尹小姐有些害羞,吃饭张不开嘴,浅浅吃了几口,便饱足了。

  赵夫人满意地看着尹雪芳的闺秀做派,转眼便看见楚琳琅正津津有味地吮着一只大虾。

  食虾需剥虾皮,自己动手不太文雅。

  周家的仆人不多,大多在厨房帮厨,就连尹家带来的一个丫鬟都去端菜了。有外客在,而桌边没有人服侍,所以桌子的诸位谁都没有去食虾。

  偏楚琳琅爱食鱼虾,就算身边没有丫鬟服侍,她也径自伸手取了虾,自己剥了,落落大方地吃。

  周随安并没有觉得不妥,他知道自己这位娘子吃饭跟占卜龟壳一般虔诚。

  楚琳琅自小长在运盐的船上,跟着一群糙汉子在一个锅里抢食吃,自然是要吃得急些才能吃饱。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更改不过来。

  嫁到周家后,婆婆赵氏看不惯,在饭桌上几次严厉地申斥出楚琳琅,她才发觉自己仪态上有这么多不妥,总算时时注意,改进了许多。

  可今日大约外出太久,她饿了,吃起东西来又是故态复燃,就算有客人也不甚注意。

  周随安看母亲不满意的眼神投递过来,忍不住在桌下用腿碰了碰楚琳琅,示意她注意些。

  哪知楚琳琅连看都没有看他,一连吃了三只虾后,才慢条斯理地用手绢擦手,转头微笑地对尹雪芳道:“听闻尹小姐先前跟父亲定居在沧州,不知何故突然来连州拜访?”

  尹雪芳瞟了一眼正跟赵夫人热络聊天的母亲,想了想说:“母亲想着带我游历散散心,正好路过连州,想起此处有父亲故交,才来叨扰。”

  楚琳琅轻笑了一下:“哦?眼下正是冬季,天寒路滑并非游历的好时节啊?”

  尹雪芳飞快地瞟了对面的周随安一眼,然后低头道:“母亲烦闷,便出来随便走走……”

  就在这时,周随安的妹妹周秀玲随口道:“不对啊,我听母亲与哥哥说过,哥哥上个月去沧州公干,与你赏过雪做了诗,还特意邀尹夫人与你来连州做客的!”

  周秀玲芳龄十三,说话向来大大咧咧。她这话说完,突然发现满桌静寂,兄长突然殷勤夹虾大声劝嫂子再多吃些。尹小姐面露尴尬,双颊如同火烤。母亲则狠狠瞪着自己。

  她有些不解道:“怎么?我说错了吗?”

  还没等别人圆场,楚琳琅拨开官人的筷子,笑着道:“小姑子,你在说些什么?要知道尹小姐新寡,若是半月前,便是她亡夫未满百日时,与外男私会相约可不好听。你不要胡言,辱没了尹小姐的清誉。”

  要知道本朝虽然不拘束寡妇改嫁,也要在亡者百日之后。

  就算两家早有打算,这头上的白花未摘,泪痕未干的,尹雪芳就迫不及待地私会下家,可真是好说不好听啊!

  楚琳琅想起半个月前,周随安的确去沧州公干了。回来之后,他便有些神不守舍,经常在书斋里奋笔疾书,身边的小厮也有几次出州送信。

  以前楚琳琅浑然不查,只当夫君为公事奋笔疾书。可现如今,她突然想到,会不会那些送往沧州的信件里,夹带着男女缠绵之意?

  赵夫人没想到那日女儿午睡在自己屋里,竟然听到了自己与儿子的小声私语,又这么人前抖落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