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元赵蒹葭小说上一章:第62章
  • 周元赵蒹葭小说下一章:第64章

  就这么个见面的功夫,他甚至还给自家阿玛争取到了一个给皇父施展按摩技术的机会。

  让他现场尽心尽孝。

  而神奇的是,康熙还真就答应了。

  陡然被下令给皇阿玛按摩的周元:……

  万分诧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至于康熙诧异动问,有点怀疑什么为孝敬老子而特意跟儿子请教按摩技术之类都是弘旻那小甜嘴乱编的,为的就是帮自家阿玛在他这个皇上面前拉好感。

  事关儿子诚信,周元可就不能不谨慎待之了。

  赶紧净手,细细地帮自家皇阿玛按摩。

  边按,边还柔声解释:“皇阿玛莫误会,儿子只是受宠若惊。当初学的时候只想着若有机会,一定也好生孝顺皇阿玛一回。虽说太医院里、宫女太监等不乏手艺精湛之人。可来自于自家儿子的孝敬,绝对不同。最开始,弘旻那小子学艺不精一顿乱锤,儿子都觉得格外舒适呢!”

  那还用说?

  小小孩子,有大大孝心呢!光是这个用心劲儿,就能让做阿玛的如沐春风了。

  周元笑:“皇阿玛说的是。”

  父子俩边说边笑,气氛万分和谐融洽,只有胤礽跟老八被忽略了个彻彻底底。

  心里不免又酸又妒。

  恨老四谄媚,也恨自己没有人家那么谄媚。

  终于回到他们一家子所在的宫室,淑宁才对周元露出个久别重逢的笑容,就被晴晴抱了个满怀:“呜呜呜,赵蒹葭,您可算回来了!”

  “自打您往四表哥那的那一天起,女儿就一直提心吊胆,生怕您一个不小心再被传染了。饭也用不香,觉也睡不好的。整日求神拜佛,就盼着您能早日平安归来……”

  天可怜见儿的,这么几日,她都足足瘦了六斤!

  当然,周元比她瘦得更多。

  不但少了整整十二斤,嘴角还起了一圈燎泡,眼底有浓浓的黑眼圈。那个憔悴消瘦的样儿哎,绝对比雍亲王还像个大病初愈的。

  以至于不但淑宁万般心疼,小菜给炒着、小汤给煲着,小甜话给说着的。

  就连周元也因此对自家姨父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因为他这一病,连累得姨母跟赵蒹葭奋不顾身。独留姨父苦巴苦业地等着,辗转反侧地盼着,万千担忧凶猛的时疫波及爱妻与爱子……

  周元冷哼:“既然知道自己牵连甚广,四阿哥就该好生保重自身,争取莫再轻易伤病。”

  周元知道他这冷漠外表之下的浓浓关心,自然半点不以为忤,特别好脾气地连连称是,言说自己以后一定一定好好养生。

  不让姨母跟赵蒹葭冒险照顾,福晋日夜悬心。

  两个孩子因为担心故,小小年纪奔波数百里地来看他这个不争气的阿玛……

第204章 第二有福种种良性竞争之下,淑宁竟成……

  当然周元最欢喜的,还是自己在姨母跟赵蒹葭的照顾下飞速好转,能跟大部队一样如期回京。再不会因他之故,使姨母跟赵蒹葭错过了三胞胎的婚期。

  马车悠悠,终于在九月里就到了京城后,他整个人都长舒了口气。

  自从收到信后,乌拉那拉氏就万千悬心。两个儿子往热河行宫,她更担忧得夜不成寐,头发都掉了不少。

  如今终于瞧着他们爷仨平安归来,乌拉那拉氏都忍不住喜极而泣。

  几度亲自上门拜谢,流水一样的谢礼往一等公府。知悉周元此番凶险的德妃也连着召了淑宁几日,感激话儿说不停,压箱底子的好物都舍得往出拿。

  淑宁无奈摆手:“我的个亲姐哎,咱们姐俩这么多年何用如此?”

  德妃被这声亲姐叫的,登时便红了眼眶:“如今,为姐所能拿出来的,不过是这些个黄白之物。而妹妹你却是为了救我儿,豁出去自己一条命去啊!我上辈子到底行了多少善,积了多少德,才得你这么个好妹子啊!”

  淑宁笑着与她拭泪:“这话说的,与你姐妹一场,何尝不是我的福气?若不是姐你争气,妹妹哪有那大挑被赐给我们爷的命?做不成他福晋,自然也就没有这些个出息儿女,活不成这样世人钦羡的日子啊。姐姐与我之恩,妹妹未曾忘记过分毫。无奈无法诉诸于口,只能道是受了先皇后嘱托。”

  嗐!

  德妃摆手,比起那些个虚名,自然是实际利益更重要。

  而且如今风谲云诡,皇上的疑心也是与日俱增。这时候要是让他知道,她们母子实际上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僵可是祸非福。

  到底周元皇后养子、宫妃亲子,有功有劳有亲王爵位,还有许多强有力姻亲就已经够让人忌惮,若再加上生母全心帮扶与颇受圣宠的同母弟……

  不等诸皇子动手,皇上就得亲自下场好好打击他一波。

  那句辛者库贱妇让良妃卫氏脸面尽失,甚至为不拖累爱子而起心寻死。还是八阿哥夫妻跪着哭求,才让她罢了轻生的想法。可即便如此,良妃也常以泪洗面,精神萎靡,身形消瘦。

  谁见了,不暗道一声可怜?

  德妃可不希望自己也被来一句包衣出身甚微贱,她还指望龙争虎斗后,自家十四能脱颖而出呢。

  只是经过太子废而复立,皇上对八阿哥那一通打压后。小子似乎有些吓到了,不但不与老八他们一道了,还开始安分守己起来。

  连皇上都几度夸奖,说十四沉稳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么少不更事云云。

  好是好,却好得有些让德妃忐忑。

  但这些个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传出来很可能掉脑袋的事情。即便是嫡亲妹妹,德妃也未与淑宁透露一字半句。

  只说起三胞胎的婚事,拿出自己给三胞胎准备的新婚贺礼。

  淑宁不免替儿子们谢了又谢,并捡着几样婚礼准备中的趣事与她分享。

  圣驾回銮就是九月里了,三胞胎十月里的婚期。按理说,身为婆婆的淑宁该忙到脚不沾地儿,各种替儿子们张罗着。

  可自打她主动请缨,不顾被染上时疫的危险去照顾四阿哥开始。

  周元人就跟虎团、虎圆、晴晴爷几个相继往家中寄信,让虎宵千万懂事些、多操劳点。最好是在圣驾回銮之前,把三人婚礼相关事情悉数弄好。

  莫让淑宁在诸般辛苦、奔波劳碌之外,再为这些个琐事劳神。

  陡然被父兄托以大任的虎宵:???

  想要抗拒,但又抗拒不了,只能用自己家中最小男子汉的青涩肩膀扛起所有。边忙活边打听着,争取把这事儿给办得尽善尽美。

  于是,往自家星星那里写信之外,他还得统计二嫂三嫂对新房的要求、婚礼的希冀。

  明言虽时下规矩多如牛毛,但婚礼毕竟一辈子就那么一次。阿玛和赵蒹葭早就交代了,但凡不伤大雅,都以新娘子的意愿为重。

  只这一句,就让三个新娘子齐齐欢喜,觉得自己这婚啊,必定是从里到外的好。

  绝不只有表面光鲜。

  因此上,淑宁才刚刚回府就发现老儿子跟大儿媳妇已经把婚礼所需的一切都准备的妥妥当当。未来亲家们、儿媳们也没有丝毫怨言,还特别感谢自家的尊重体贴。

  见到满意效果的周元人还欣慰地拍了拍小儿子肩膀:“不错,能为你赵蒹葭分忧了。日后再接再厉,争取让你赵蒹葭早日不再为这些琐事烦心。”

  虎宵当时眼睛瞪圆:怎么着?甩锅一次还不够,竟要全部都交付了吗?

  无良阿玛认真点头,对,就是这样没错。

  当哥哥的挨个欣慰地拍他肩膀,说以后这家中就靠你了。

  时隔多日,淑宁还清晰地记着小儿子当时脸上的崩溃。但不得不说,正因为他的积极努力。淑宁如今才能有功夫往宫里来,与德妃姐妹情深。

  先前康熙就说过,要包揽三胞胎的彩礼,后来龙心大悦之下还直接提高规格,按着贝勒下聘的规模给他的文武三鼎甲。

  兄弟三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金榜题名,缔造了大清乃至历代科举史上的传奇。

  这大婚时候,自然也同年同日,再来一回三喜临门。

  为了这难得一见的盛景,康熙不但自己来了,还鱼龙白服直接奉太后一道前来。

  有赵蒹葭大婚时候那个例子,三胞胎的岳父岳母们自然也有心见贤思齐。虎宵岳父安巴灵武还找上门来,与周元说一样的亲家,你可不许厚彼薄此!

  一句话,就让周元人认清了他宠女儿的本质。当即好感大增,连说不会不会。只要亲家不介意,我肯定扫榻相迎。

  另外两家倒没有他这么夸张,可到底是女儿大婚。

  而且听说圣驾会亲临呢!他们官阶不高,面圣的机会不多。如此良机,自然不想错过。但凡在皇上面前过一过,留下个姓名。

  再踏实肯干些,日后升迁的时候也好歹多个希望呀。

  三对亲家齐齐表示要作为女方高堂,参加女儿婚礼,接受新人跪拜。于是乎,三胞胎成婚当日,就有了这么个滑稽的场面。

  红木八仙桌旁,周元跟淑宁并排而坐。而另一面,则一排六把椅子,分别做了他们三对亲家。

  相形之下,周元人夫妻就很有点势单力薄的意思。

  拜堂结束之后,庄亲王甚至揶揄地用胳膊拐了拐自家好兄弟:“日后可得告诉三胞胎,好生过日子,莫整幺蛾子。不然的话,这三对亲家齐发力,可够好兄弟你喝一壶不止的。”

  “对对!”安巴灵武认真点头:“庄亲王这话说得对极了。咱们家星星自来就是我的掌中宝,事事纵容,她说上天,我都恨不得帮她扶梯子。十几年来,在我跟前从没受过任何委屈。如今成婚,亲家也好歹多疼几分才是。不然我……”

  他福晋终于忍将不了,狠狠掐了他一把。

  然后才笑容温婉地致歉:“对不住,让亲家、亲家母与诸位见笑了。我们爷宠爱女儿,万般舍不得她出嫁。因此上多饮了几杯,多少有些醉意。若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海量汪涵。”

  周元跟淑宁都笑,言说这有什么不当呢?

  分明是拳拳一片爱女之心。

  亲家能如此,咱们夫妻只有为儿子欢喜的份,怎么可能见怪?横竖咱们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他们小夫妻好,盼着他们恩爱和谐,也让咱们当这百年不散的亲家。

  这语言之诚恳,态度之亲切。连安巴灵武都挑不出来什么,更何况旁人?

  羡慕的羡慕,祝福的祝福。

  整场婚礼下来,都盈满了欢乐祥和之气。

  连太后都微笑颔首,说淑宁是个有福的。儿子们个个出息又孝顺,还有个贴心小棉袄。如今便连亲家们都是省心的,日后啊,更要事事顺遂,福寿绵长咯!

  淑宁躬身行礼:“臣妇多谢太后娘娘盛赞,有您这话,臣妇整个人都自大了起来。竟觉得自己是世间第二有福女子,只比您差了一点点。”

  “哦,这话从何说起?”

  淑宁微笑,满眼赤诚:“因为您有皇上这么一个孝子,就已经享尽人间之福呀!”

  太后唇角弯弯,连连点头。

  言说若从这个方面说来,那她确实是天下第一有福。皇上至贤至孝,处处不忘她这个糟老婆子。

  康熙自然夸嫡母这么些年兢兢业业,对他亦是万般惦念。两人虽非亲生母子,但五十几载母子相得,感情上早已胜过寻常母子云云。

  真·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全京城都知道一等公周元最是疼福晋,夫妻二十余载,就没见他对福晋红过脸。言语之间也颇有赞誉,常说自己能得此佳妻都是仰仗皇恩浩荡,上辈子也不知道烧了多少高香之类。

  三个新媳妇对此自然也如雷贯耳。

  因此上,新婚翌日,一个个就早早起床乖乖巧巧的欲往厨房。三妯娌合伙,置办一顿丰盛早餐孝敬公婆。

  结果还没等梳洗完,就接到了正院传信。

  说是昨日劳累,婆婆得多休息一二,敬茶时间推迟到巳时。

  三妯娌齐齐错愕,格佛贺却只掩唇轻笑:“阿玛和赵蒹葭感情极好,弟妹们以后就习惯了。”

  然后,她还像当年赵蒹葭嘱咐她一样,嘱咐了三个妯娌。

  率先释放善意。

  三胞胎打小就是赵蒹葭的迷弟,不说凡事以大哥马首是瞻吧。也必然会我哥如何如何,挂在嘴边上。三个新妇都有所了解,自然也不敢怠慢格佛贺这个长嫂。

  见她主动表示友好,一个个的赶紧微笑谢过。早膳还未做得,妯娌四个就已经一派和乐了。

  等淑宁品了儿媳们联手做的早膳,喝了媳妇茶之后。

  三人才有了当年格佛贺一样的感觉:这婚,算是结着了!虽说时日尚短,还无法彻底知悉夫君到底如何。但不磋磨儿媳妇、体谅儿媳妇,才刚刚大婚就能给儿媳妇最大信任的婆婆简直踏破铁鞋都找不着。

  才刚敬完婆婆茶呢,擅长经营的四弟妹就已经被分了两个铺子练手。

  有管理田庄经验的二嫂子也得了个庄子。

  武将之家出身的虎圆福晋不擅长,也不大耐烦这个。倒是对武器锻造颇有些兴趣,然后……

  她家婆婆就使人限购入了个偌大的铁匠铺子?

  当场就把刚成婚的小媳妇给感动哭了:“呜呜呜,我亲赵蒹葭都没对我这么好过。她只说这根本不是女儿家该有的爱好,一点儿也不贤良淑德。”

  “以往我年纪小,又有阿玛纵着,胡闹些也就罢了。如今既然大婚,就是旁人家的媳妇。钮祜禄氏高门贵族,原是我八辈子都攀不上的好亲。如今苍天庇佑,皇恩浩荡,让我嫁到这么好的人家。那就得好生惜福,不可再鲁莽从事,免得被厌弃……”

  而这一回,向来宠着她的阿玛都没再说什么。只道她既为人妇,就得把该学的规矩都抓起来。

  免得到时候格格不入,自己难受,家里也跟着上火。

  淑宁拿着帕子亲自给她擦了擦眼角:“好孩子莫哭,咱们家虽说门第是不错,但私下里却没有许多规矩。只要不违反大清律法,有碍公德私德,你们妯娌几个就尽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

  “老话不是说吗?门口一条河,媳妇随婆婆。你们婆婆我板凳高就开始研究厨艺,后来又四处开店,本也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人。那己所不欲,又何必施于你们?”

  四个儿媳妇集体嘤嘤嘤,她们到底是走了什么样的好大运,才能遇到这样的好婆婆?

  不过既然嫁进来了,就得珍惜,爱惜,让婆婆可以给她们做一辈子的婆婆。

  就这样,还等着一等公府鸡飞狗跳,四个妯娌之间勾心斗角的所有人傻眼。淑宁这一个任由儿媳妇们发挥自己所长、从事自己所爱的决定,就让四个儿媳妇对她喜爱、尊敬、崇拜、亲近等统统加倍。

  谁瞧了不得说一声羡慕呢?

  连周元都好笑摇头:“旁人家多个儿媳多个仇敌,你可倒好,多四个儿媳却仿佛多了四个女儿一样。听说那妯娌四个下厨的下厨,做衣裳的做衣裳,都变着法的讨好你?”

  嗐!

  淑宁摆手:“这怎么能叫讨好呢?分明是来自于儿媳妇的孝敬!而且不止下厨做衣裳哟,我们虎圆媳妇还给我亲手制了一个特别精美的匕首。可惜往来宫中,不得携带利刃。否则的话,还真惦着让您瞧瞧呢。那孩子还说我喜欢厨艺,应该也会喜欢好厨具。可惜她对这方面不够了解,想着好好学学,要专门给我打制一套好刀具。”

  这礼物,简直要送到淑宁的心巴上。

  以至于她每提一提,心情就万分欢乐,期待感十足。

  也有儿媳妇,却远远没有这么贴心的贵妃&德妃:!!!

  很难不嫉妒。

  但泛酸的同时,也不禁替她欢喜。

  四个儿媳勾心斗角,好戏连台之类的旁人臆测没有发生。倒是妯娌齐心,比赛似的孝敬婆婆。让周元都满意不已,时不时的找机会谢谢皇上。

  将康熙催成古往今来,最会指婚的皇上。因为他的英明果决,慧眼识人,让他们父子几个都受益匪浅。

  他这一高兴,就忍不住拿为数不多的私房钱带儿子们喝酒。

  笑呵呵地挨个拍他们肩膀,各种欣慰。

  鲜少被老子表扬的赵蒹葭与三胞胎自然也激动不已,纷纷拿出小金库来给自家福晋送惊喜、送感激。

  小甜话不要钱似的说。

  以至于妯娌几个娇羞欢喜之余,仿佛找到了增进夫妻感情的窍门。

  越发再接再厉。

  连晴晴都有了浓浓危机感,生怕嫂子们后来居上,真的挤掉了她这个亲闺女。于是也跟着诸般表现,誓要捍卫自己位置。

  种种良性竞争之下,淑宁竟成最大赢家。

  以至于整个康熙四十九年下半年,她的心情都特别愉悦。

  当婆婆什么的,其实也不是很难嘛!

  亏她还担心三胞胎与他们各自妻子如盲婚哑嫁般,没什么感情基础。日后怕是会波折不断,她这个当婆婆的八成会成为衙门里那官老爷般的存在。动不动就被击鼓鸣冤,就遭哭着喊着地求主持公道。

  再没想到,盲婚哑嫁也有真情在。

  只要彼此坦诚,努力相处。纯纯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能开出幸福花来。

  康熙五十年,康熙登基称帝的第五十个年头,极富纪念意义。

  于是万寿节将近,诸皇子与诸王贝勒、文武大臣们就集体进言,遍数了康熙登基以来的种种功绩,拟为他上尊号。

  康熙谦而不受,倒是在十月里免了不少地方钱粮。

  正以为这一年能平平顺顺而过时,托合齐会饮案终于查出了点眉目。原以为满人好饮犯错,疏忽了安郡王丧期的小事儿。结果几经侦查,顺藤摸瓜。

  却骇然发现,这竟然是一起假借饮宴之名的结党营私事件?

  都统鄂缮、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副都统的宗室悟礼,再加上九门提督的托合齐与余下人等。便是康熙瞧了,也不禁心头一跳,接着怒火狂飙。

第205章 明降暗升周元当时眼睛瞪大,一句……

  九门提督步军巡捕三营统领,简称九门提督或步军统领。

  主要负责京城内城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军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上就是皇室禁军的统领。

  虽只有正二品,却向来非帝王心腹所不能任。

  因为其手上掌管三万兵马,是内城最大的武装力量。某种程度上说,甚至可以掌握帝王生死。

  再加上兵、刑两部尚书,都统、副都统等。

  偌大一份名单下来,怎不让康熙心头狂跳,怒火欲燃?

  不禁想着,若拥有这些拥趸的胤礽再果断利落些,是不是整个大清的天就变了,他就得被迫太上皇了?

  正巧托合齐前几日称病请假,不敢冒险的康熙火速将九门提督换了人。

  被传召到御前时,周元还有点懵:“皇上差遣,奴才自然没有不应的。您之所指,便是奴才所向。只是,那托合齐不过称病几日,似没什么大碍?”

  提起那个疑似背主的奴才,康熙脸色便不可控制地黑起来。

  整个大殿内都好似瞬间冷了不少。

  所以,那老小子是犯了事儿了吗?

  周元心中暗忖,面上却风雨不透。只一脸关切地看着康熙:“是奴才冒昧了,九门提督之事确实干系重大,不可一日无人。皇上能如此信重,自是奴才之福。”

  见他态度诚恳,眉眼之间不见丝毫勉强。康熙暴怒的心情才约略松缓了些:“确实,那官职最只有二品,却关系重大,非朕之腹心不可委也。”

  “你我既为表兄弟,从孝昭皇后那里,又是姐夫小舅子。君臣相得多年,信重非比寻常。如今,朕以身家性命托付爱卿,爱卿千万安心用命。不可三心两意,试图左右逢源。否则,朕必斩你与你妻!”

  周元:???

  当时眼睛瞪大,一句皇上您不讲武德脱口而出。

  本来嘛,虽然夫贵妻荣,夫罪妇也难逃。但这几年来,皇上一日比一日更注重这个仁字。莫说文武大臣了,就算是匪寇贼盗,秋决之时都不忍杀戮过多。

  等闲文武大臣就算获罪,最多也就妻小发配黑龙江,直系子弟有在部院当差的免官去职罢了。

  到他这里却要连他福晋一块处置,岂不是拿准了他疼媳妇?

  康熙被他这委屈震惊的模样逗得哈哈大笑:“既知朕不讲武德,就好好踏实办事,莫让朕找到机会!行了,你且快些交接好事物,赶紧上任去吧。”

  周元人无奈,只得忙不迭去了。

  从一品领侍卫内大臣到正二品九门提督,看似关阶低了,实际上却更被重用了。

  毕竟领侍卫内大臣两旗一个,整整四名。

  九门提督却只那么一个,手里掌握诸多兵马,所管辖事务极多。

  历来都是各帮各派争相拉拢的存在。按理说,这般重责大任,是不会交到他这样有皇子亲外甥、妻外甥之人身上的。

  毕竟人皆有私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皇上能如此,可见对他的信任。

  那他更得好好干,争取不辜负这份信任,保住自己和爱妻的性命。

  闻听这消息之后,素来淡定的淑宁也忍不住手下一滑,将手里的三才盖碗摔了个粉碎。温热茶汤溅了一身,偏她还浑然不觉般,急急追问:“你说什么,皇上又给你派了什么新差事?”

  福晋衣裙都湿了,周元人哪还顾得上这个?

  赶紧温柔却坚定地先带人去换了衣裳,然后才交代。说是前九门提督托合齐怕是有什么不妥,以至于皇上趁其告病期间直接换了人。

  鄂缮、耿额、齐世武、悟礼等人就被褫官锁拿。

  这个雷厉风行的劲儿,可不符合皇上这几年来的仁字风范。

  让他恍惚之间想起二十七年的朋党案。

  鄂缮可是太子党核心人员!

  而且皇上也警告他不可三心两意,试图左右逢源。几乎明白昭示托合齐那厮背着皇上,有了别的墙头啊。

  淑宁做过预知梦,大体知道托合齐会饮案的始末,对此倒是接受良好。

  可是……

  接替托合齐成为九门提督的,不是皇上的亲表弟隆科多吗?

  前头因为属下人犯事儿被连累,被削去了副都统、銮仪使只留在一等侍卫上行走的隆科多就此开启了自己那辉煌官途,在九门提督一职上一直干到了雍正上位。

  也因此,才能在雍正登基时,奉命封锁九门,助雍正顺利登记。值得一提的是,在康熙弥留之际,寻常皇子都不得见,只隆科多一直随侍。

  连康熙大行之时,他都在。

  淑宁梦里后头四八两党斗争激烈,八爷党怀疑雍正即位合法性时,就指隆科多早就投靠了雍正。所以在雍正的授意下软禁、甚至毒害了康熙,篡改了遗诏。

  所以才让原本不显的四阿哥矫诏登基。

  以至于他格外重视隆科多,称其为舅舅,与其高官厚禄。待到政局稳定后,却将其下狱幽死。为的,就是彻底埋没真相……

  刻意制造的流言如风,瞬间刮过大清大街小巷。再加上各地反清人士的着重渲染,事情便越发扑朔迷离,雍正即位是否合法这事被议论了数百年。

  可如今九门提督换人了,那接下来的一切,会不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变成跟她梦境中完全相反的样子?

  说实话,不管是梦中的雍正,还是如今的大外甥。

  都是踏实勤勉,嫉恶如仇的性子。

  比自小锦绣堆里长大的太子更能体会民生疾苦,比党争大于一切的大阿哥更有能力。比温和婉转的八阿哥更有魄力,也比轻易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十四更有章法。

  就算是九龙中实力强,堪称全才的十三在他面前,也少了些经验。

  毕竟周元不及弱冠就在户部当差,在庄亲王四处随扈对儿子展开机会教育的同时,户部一应事物大半都是他亲自操持。

  康熙这几年走哪儿把他认为威胁大的或者更疼爱的带着,其余皇子留在京城轮流监国。

  周元每次都表现的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