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圣驾回銮,康熙又下诏书讽刺了一回他亲老舅,把大阿哥、八阿哥重又拎出来贬损了个遍。言说太子立了三十多年,除了这些之外并没有别的过错。
之前种种,都是因为被陷害、被魇镇。被一些有心人算计,乱臣贼子趁势搅风搅雨。如今事情终于查明,自然该复立太子。
于是又祭告天地宗庙,将胤礽重新扶上了太子之位,复立胤礽福晋瓜尔佳氏为太子妃。
与此同时,康熙也深深感念胤祉、周元等人病中尽心伺候的孝道,拟再次大封皇子。将老三老四和老五封为亲王,老七跟老十为郡王。老九、十二跟十四则一道封为贝子。
连下降□□衮的荣宪公主都被破格晋封为固伦公主,其夫得固伦额驸。成年阿哥里面,只有几次三番随着康熙南巡北狩,颇受爱重的十三还是个光头阿哥。
唔,不对,还有大阿哥。
虽然他未雨绸缪,没有让魇镇之事跟自己扯上关系,也还没来得及跟皇阿玛说老八有帝王之相,保举他为皇太子。
可谁让佟国维跟马齐搞了这么一出,而老八在很久以前又是铁杆儿大千岁党呢?
以至于他家皇阿玛认定了他是瞧着自己不成,退而求其次。
想要捧老八上位,通过操控老八的方式而达到间接操控整个大清的目的。就算没有掌握相关证据,也为防患未然故,不肯给他任何爵位。
刻薄的哟,让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都跟着心有惴惴。
唯恐自家这冲动又鲁莽的爷直接冲进皇宫中,跟皇上好好理论理论。
感谢那一巴掌!
仿佛给这家伙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竟还学会了演戏。人前好一番伤心落寞,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一个郡王。
然后却继续闲云野鹤,好像外头发生什么事情都与他无关一样。
真打定了主意跳出那夺嫡泥沼。
对此,胤禔只笑:有什么好气,有什么好恼呢?
他得搬好了小板凳,看皇阿玛与太子这番父子和谐的大戏唱到什么时候落幕,又怎么个落幕法儿。
啧,两废两立啊!
真·古往今来头一遭,史上最悲情太子非胤礽莫属。
同母兄是亲王,八哥贝勒、十弟郡王,夹在中间的他却只得了一个区区固山贝子。苍了个天的,自打大清入关以来,也没有哪个皇子的封爵比他更低了吧?
胤禟万分暴躁,十四也憋屈。
十二哥就罢了,生母不显,本人更长于奴婢之手,皇阿玛平日也没见对他有多少看顾。封个贝子他没准不但不恼火,还深感皇恩浩荡呢。
但他跟九哥不同啊!
他们的母妃都是四妃之一,本人也比较得宠。再怎么说,也不至于只被封固山贝子。除非……
赵蒹葭挑眉:“还除非什么呢?勇敢点,大胆些。你小子就是平时跟八阿哥走得太近,甚至还愿意以命为其死谏。那日若不是五阿哥手疾眼快,你这会子大概都已经烧完百天了吧。”
十四怒火欲燃,眼珠子都快瞪出眼眶。
要不是打不过,他非得把这个混账表哥摁在地上狠狠摩擦一番。打得他鼻青脸肿,再好好问问他:到底嫡亲表兄弟,你这么哪壶不开提哪壶有意思吗?
但武力没有人家强,动手注定找虐。
俊杰十四收好自己蠢蠢欲动的爪子,决定听表哥的劝,离八哥远远的。别狐狸没抓到,倒惹了一身腥臊。
如此,赵蒹葭才满意点头,轻轻拍了拍他肩膀:“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你这家伙以往蠢是蠢了点,好在能听得进去劝,知道悬崖勒马,也算孺子可教。”
十四:……
好像被夸了,又好像没有。横竖心里怪怪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赵蒹葭表哥年纪虽不大,一步一步却走得踏实无比。
从小就深受皇阿玛期待,如今更是简在帝心。
最难得的是,人家聪明绝顶。
硬是在同为他、老四跟老十表兄弟,与十三哥交情莫逆、被五哥视为恩人。还是马齐那货亲侄女婿的前提下,被皇阿玛委为腹心……
赵蒹葭笑:“知道哥聪明,就多跟哥学着点儿,让皇上省点心。甭管未来如何,首先你自己得拿得出手。否则只会纸上谈兵,真对你委以重任了,不也只有祸国殃民的份儿?”
好一番敲打后,不但十四心中委屈尽去,还燃起熊熊的学习热情来。
康熙问起,赵蒹葭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康熙再度欣喜他的用心与实诚。又是一番嘉奖,再度让赵蒹葭满载而归。
关心完不省心的表弟,赵蒹葭又对三个亲弟弟进行了场靠前敦促。
是的,前头会试,三胞胎都顺利通过,只等着殿试后,就成为名副其实的进士老爷,离他们那文武三鼎甲的目光又近了一步。
曾经以为他们只是在吹大气儿的人们纷纷正色,拭目以待着佳话诞生。
赵蒹葭生怕他们压力太大,反而影响了发挥。
但有空闲,便与他们分说一二。以至于三胞胎瞧着他便拱手,说自己都快冠龄的人了,且不需要大哥如此事无巨细地关心着。您啊,只管把心放在肚子
里,等着咱们的好消息云云。
第196章 区别对待
非他们自傲,以为自己才学当世罕逢敌手。而是自小在无逸斋念书,本就被天下间最好的夫子教导。又认真做了历年考题,对考官出题思路、皇上喜好等,都可以说颇为了解。
本就占尽了便宜。
再加上会试之后,他们又占据了前三的位置。
只要殿试时不出什么大纰漏,皇上哪怕是为了凑成这段亘古未有的佳话呢,也不会让三鼎甲之位旁落。
但同样的,为免佳话变笑话,以至于连皇上都被人诟病。
他们也必须拿出全部的精神来应对,交出一份让所有人都心悦诚服的答卷来。
为此,他们阿玛还提议,殿试结束,他那三个犬子若真有幸榜上有名。为了皇上的英明与公正,求将三人的答卷公之于众。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显然是没想到周元人为了逢迎上意,坑儿到如此地步。
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若以挑剔的眼神去看,哪儿能瞧不出些毛病来呢?三胞胎再如何优秀,如何文武双全。那也难比江南文风兴盛之地,自小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吧?
倒是康熙深深感动于他这般为国为君的忠心,号召满朝文武向他学习。
满朝文武:……
只想说帝心何其偏也?
前头那个护军参领,只是请了个假,就被认定了假病推脱。不但罢官,把人撵去了辛者库为下贱差使。
周元几个交白卷,说是如此大事非顷刻可得。必然得好生推敲,审慎考量,方能不负皇上所托。
多明显的套话?
偏偏皇上深以为然,不但不气,还颇为赞许。
被各种羡慕嫉妒恨的周元人微笑拱手,不骄不躁:“皇上过奖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奴才自入了侍卫营至今,全赖吾皇信任,自然该肝脑涂地亦不惜地报效皇上。”
“而且,这非但不是坑儿,也是护子呢。若小子们真个出类拔萃,自然不惧检验。如此非但不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还会让天下臣民更敬服于皇上的公平公正。反之,学识不够再好生努力便是。三甲也好,普通进士、甚至同进士也罢。终究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人才,都能为皇上效力。”
放眼朝堂,一众满蒙大臣里面,又有几个正经考过科举的?
他家儿子们能小小年纪过了会试,成为准进士,就已经人中龙凤了好么!
还文武全才呢。
周元人骄傲昂头,满脸自得。
而实际上,三胞胎也确实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殿试结束后,三甲同出一家。大名法士申比的虎圆维持一贯排名,成为状元。
唤法士善的虎宵在他之后,位列榜眼。
三胞胎里的老大虎团,也就是法富尔申比排在第三,被点为探花。大清门开,年轻英俊又长相颇为相似的三胞胎一身吉服地从里面走出来。
朝野震动。
诚然,每三年便出一次的三甲没什么了不得。赶着运气不好,也许这辈子就只能在翰林院当个编撰、编修之类,到老都升不上四五品去。
可若这三甲是三胞胎兄弟,今年还未及冠呢?
除了文科三甲之外,他们还有武举人身份,打算着参加今科武会试。一经通过,就是文武双进士。不出意外的话,这武科三甲,应该也是他们兄弟三个。
毕竟前面那武状元虎头只被冠勇侯特别训练了半年多,而三胞胎则是被冠勇侯从小打到大的啊!
总共四个儿子,一个立下不世之功,小小年纪简在帝心。
另外三个一胎三胞,年纪轻轻就已经文武双进士在望,哦不,看这架势,很有可能是文武三鼎甲。
周元人在子嗣上的
运道,简直好到惹天妒。
连康熙都忍不住要问问,你这大老粗,是怎么教出这么四个出类拔萃的儿子的?
周元人直接不顾礼仪,来了个御前摊手:“万岁爷哎,旁人不知道,您还不知道奴才这几斤几两吗?让奴才教,他们四个得成两对蠢蛋。”
“能有今日之成果,自然是借了皇上您的光呀!是您皇恩浩荡,破格允许他们兄弟四人可以在无逸斋念书,听许多当世名儒讲课。也是您不辞劳苦,常带着他们南巡北狩,极大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阅历……”
好一番彩虹屁之后,周元人认真表示,三胞胎能有今日成就多是皇上恩德,与他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
这话听着就万般谄媚,可周元眉眼真诚啊。怎么瞧怎么发自肺腑,万千感激。
让康熙明知道他有许多夸张,也依旧眉开眼笑。
君臣好一阵相得。
终于回府之后,新鲜出炉的三甲齐齐与他行礼:“阿玛,儿子们没给您丢人吧?”
周元笑到见牙不见眼:“好好好,不愧是老子的种!学啥像啥,干啥啥行。居然还真就在万千举子中脱颖而出,稳稳占住了三甲。这成绩,真前无古人,后也不一定有多少来者。”
毕竟三胞胎都少见,还要文武全才,少年成名且风仪过人……
啧啧,这种种好处叠在一处,便写在话本子里,都得有不少人摇头叹夸张,说一声作者也太敢扯了。
世上焉有这等钟万千灵秀于一家的好事儿?
对对对。
三胞胎齐齐点头,我们就是这么厉害。
然后,状元榜眼和探花就遭到了来自于自家阿玛的弹指神通:“说你们胖,一个个的还都喘起来了。你们能有今日成就,还不是你们赵蒹葭千辛万苦的把你们生下来?”
“你们大哥小不点点的,就知道给你们争取无逸斋当学生的名额。否则的话,你们最多也就是当个皇子伴读。替皇子挨打,给皇子背锅都忙不过来,那还有时间潜心学习,练得一身文武艺?”
三胞胎:……
连咱们如今这骄人武艺,都是您和大哥百般操练来的。
真·没少挨打。
但这般讨打的话,他们可不敢说。只齐齐拱手,再度谢过赵蒹葭和大哥。
晴晴捂嘴笑:“我就说嘛,不管你们得到什么样的成就,也终究还是咱们家最底层。还想咸鱼翻身做老大,啧啧,现在还早,天色还亮着呢!”
这是让他们晚点再做梦的意思吗?
三胞胎齐齐委屈脸,这么矜贵的三鼎甲,竟然完全无助于提升家庭地位。
“怎么会?”淑宁轻笑:“打从你们会试结果出来后,往来咱们府上的各家夫人便多了起来。我都以你们殿试还没结束,暂时考虑不了这些而婉拒了。如今尘埃落定,还是如此好消息。想来,要与咱们家结亲的会更多。你们若觉得不够隆重,我这就下帖子办花宴啊!”
花宴等于变相相看,等于婚事在即。
也等于不久的将来,他们都会像大哥跟阿玛那样,处处受人管制还深以为荣?
想想就让他们三兄弟抗拒摇头:“不了不了,赵蒹葭这好意儿子们心领了。如今这文试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但武会试还未开始。儿子们且得好好准备,哪有心思琢磨着许多?”
“对对对。”
“您别看咱们其实更擅长武艺,但俗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强中自有强中手。尤其经过我们虎头表哥的提议之后,朝廷对武举彻底重视起来。这几届武会试,可正经涌现了不少人才。儿子们且不能懈怠呢,否则万一阴沟里翻船,不但自己脸上无光,还给阿玛和大哥丢人啊!”
说完,三胞胎就同款‘自己可以丢脸,但阿玛赵蒹葭和哥哥不能’的认真表情。连饭都不吃,跑到演武场上去挥洒汗水了。
往来祝贺的亲友们,谁看了不说一声勤奋?事实上,他们也只是不想早早定亲成婚罢了。
对此,塞和里氏只皱眉:“那可不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他们三个今年都虚二十,正经老大不小了。也就是赶着亲家母孝期,刚结束没多久又遇着科举之年。回头尘埃落定了,可得给张罗起来。别像咱们虎头似的,生生蹉跎好几年。但凡那小子当初胆子大些,我也能提前几年抱重孙。”
说起这个,舒穆禄氏就不由赞同。
儿媳妇虽然出身皇族,却没有那种骄矜之气。跟虎头好得蜜里调油,将孩子们养得乖乖巧巧,家中大小事务也打理得妥妥帖贴。
整日里赵蒹葭长赵蒹葭短的,让一直以没能生个小闺女儿为憾的塞和里氏过足了有贴心小棉袄的瘾。
没什么烦心事儿的她,瞧着都比前两年年轻了不少。
淑宁知道她们的关心之意,便也连连点头。
实际上,她吃过了婚姻不自主的苦,并没打算着按头让小子们赶紧成婚。只想着等武科也考完了之后,认认真真地办上几回花宴,他们能否找到心仪的姑娘。
免得谁一问起,甭管是何目的,就先来个‘你这当赵蒹葭的好不晓事,竟把孩子们耽搁至此’的谴责眼神。
好像她是个多么不负责任的赵蒹葭般。
因为三胞胎还要参加武会试,且坚持着要双喜临门。所以,他们春闱金榜题名的时候便没有办酒。
只他们三个参加了琼林宴,往几个同科好友府上吃了几次酒。之后便闭门谢客,开始投入到武会试的积极准备中。
为了促成这段文武三鼎甲的亘古佳话,康熙还难得在五月里巡幸塞外的时候,没有带上赵蒹葭。
就是为了让他这个超强陪练心无旁骛地陪着弟弟们好好练练,千千万万别让他们在更擅长的领域摔跤,导致佳话不成。
福晋身怀六甲,赵蒹葭本也满心牵挂着。
闻言自是忙不迭地替弟弟们谢恩,并且保证自己会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地督促弟弟们。让他们拿出压倒式的优势来,如春闱一般,让所有考生心服口服。
康熙微笑:“爱卿办事,朕自然放心。”
于是,赵蒹葭努力,三胞胎叹气。皆言若早知道这么一出,他们非得齐齐皇宫中请愿。求皇上一定莫以他们三个为念,务必把大哥带上。
赵蒹葭挑眉:“你们呀,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多少考举的想要为兄这么个强大的陪练,还求而不得呢。虎子表哥就说,他参考的时候若有我多指点一二,就不会屈居于武探花。”
偏偏他生不逢时,赶着他们孝期的时候参考。
三胞胎:???
强烈建议虎子表哥也跟着来练一练,深刻意识到什么叫做逃过一劫。
务必把这一课给他补上。
就好像那鄂伦岱虽然躲过了一劫,却在随扈塞外途中惹了皇上不快,被当众怒骂,且命侍卫责打一般。
都属于秋后算账。
此番皇上又把太子、老八等带去随扈塞外,京城这一摊子就交给老四、老五几个协同看守。
见外侄媳妇,突然想起梦中康亲王椿泰似乎就是康熙四十八年夏天薨逝的淑宁还以亲眷间许久未曾聚过为由,很是下了些个帖子。
椿泰父母早亡,跟唯一的亲姐相依为命。
自然连带着的,让他对淑宁这个姐姐素来最尊敬的姑婆婆也颇给面子。甫一接到请柬,便赶紧携礼上门。
然后就见亲家小姑爸爸对他皱了眉,伸了手。宴会取消,针对他这病情的太医会诊倒是准备上了。
玉录玳心里
万分着急,又无尽庆幸。
哭哭啼啼地与淑宁行礼:“此番多谢小姑爸爸了,若不是您慧眼如炬,恐怕……恐怕这小子病入膏肓了,侄媳妇都未必能知道信儿呜呜呜……”
谁能想到呢?
瞧着牛高马大,能吃能睡的家伙,竟已经得了重病。偏他自己讳疾忌医,以为没有什么大碍。
淑宁微笑着给她拭泪:“乖,不哭啊!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自然便也能及早痊愈。只是以后可得督促着他,勤请平安脉,莫再讳疾忌医。”
经此一事,便没有玉录玳叮嘱,椿泰也不敢大意了啊!
毕竟孩子还小。
而且之前皇上有那么一点点后悔苗头,问群臣意见的时候。他可是带头跪了,对废太子有那么一些些推进作用的。
如今皇上出尔反尔,太子废而复立。
秋后算账之余,已经有不少不懂眼色的前后遭了秧。
他若一个顶不住,谁知道皇上或者太子会不会记着前仇,比他家儿子还小很难当重任为由。直接略过小家伙去,让他们家王爵旁落呀?
如此担忧之间,以往讳疾忌医的康亲王此番特别配合。
痊愈之后,还分别往一等公府跟雍郡王,嗯,现在应该说是亲王府了。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册封,但皇上已有口谕。
周元这个郡王事实上已经升级,变成亲王了。
前头太子废立之事,无数人跟着遭殃。周元可是亲眼瞧着往日里人缘巨好,隐隐有八贤王之名的老八是如何凄惨的。
自然不敢对椿泰过于热情。
只道皇阿玛启行前,曾嘱咐他们兄弟多多看顾京中。知晓康亲王染恙后,他就已经传书到御前。皇阿玛万千关切,派太医、赐药等等,爷不过是个居中传话之人。
言下之意,让他要谢,就谢皇恩浩荡。
康亲王闻弦歌而知雅意,立马洋洋洒洒数千言,写了无尽彩虹屁。感谢皇恩浩荡之外,还着重讲了四阿哥的至孝行为。
真·半点都不居功,只唯恐他心生误会,不知道自己最该感谢的是皇恩浩荡。
俗话说没有高山,显不出洼地来。
前头康熙龙颜大怒,痛骂八阿哥冒领他的仁德为自己邀买名声。认为他欺君罔上,沾染了本该属于帝王的权柄,可见他对此类事情的在意。
如今,这么兢兢业业又不居功,还殷勤动问,唯恐他有丝毫不妥的贴心四儿子一出,自然让老阿玛龙心大悦。
在其余皇子面前夸了又夸,想着让他们学而时习之。
结果毫无意外地,又给周元拉了一波好仇恨。原就颇为忌惮周元的胤礽眸光一深,加了不止一个更字。
武会试如时召开,三胞胎又以绝对优势得了前三,成了准武进士。
消息传到塞外时,康熙都不禁连连叫好。连十四都忍不住眉飞色舞,一脸的与有荣焉,几度嘚瑟,逢人便说起他那三个优秀的表弟与更优秀的表哥。
以至于蒙古各部的亲王、郡王、大小台吉们纷纷惊异。
团团围住周元人,问这文武都行的三胞胎成婚了没?没成的话,介不介意有个蒙古丈人?若成了,在不在乎多个蒙古丈人呢?
咳咳。
这时节侧子与嫡子相差不大,也同样拥有继承权。
再者说,他们子嗣众多,也不光有嫡女啊!
实在不成,舍出去一个侧出女或者庶女,跟皇上最最信重的一等公有了联系也不错嘛。
阿嚏~
三胞胎齐齐打了个喷嚏,有种不祥的预感。
好像被谁给盯上了。
唔,皇上前头太子废而复立,皇上风风火火一顿削。表面上刹住了所有歪风,实际上皇子
们之间的争夺越发激烈。作为文武三鼎甲的他们,免不得成为各方势力眼中的香饽饽。
他们得小心谨慎些,莫当了亲家叔叔马齐第二,免得自己倒霉还要连累亲人。
第197章 文武三鼎甲
他们仨都知道的道理,周元能不懂?
眼瞅着三胞胎都成香饽饽,恨不得各方势力都想跟着瓜分一下。让他们再像赵蒹葭那时,可着自己心思说亲再无可能。
周元人眼珠子一转,直接将锅甩给康熙:“没呢,没呢。前头守孝,后头科举,一时之间,倒也忽略了臭小子们的婚事。不过不打紧,有皇上呢!我就是皇上赐的婚,我们赵蒹葭也是。如今都是大清一等一的夫妻和顺,相互扶持……”
此处省略万千对于康熙赐婚的感恩。
摆明了态度,让那起子打歪歪心思的,有能耐往皇上面前闹腾去。
隔空表白康熙一波,也让他能看着自己这般虔诚信任的份上,好歹审慎些。就算是为了给太子攒家底,也仔细给孩子们挑个好婚事。
至于说孩子们真都被绑上了太子战船怎么办?
呵呵。
周元冷笑,忆昔当年,安亲王岳乐继福晋赫舍里氏,豫亲王第四子察尼继福晋赫舍里氏。大学士伊桑阿之妻,他三哥法喀妻都是赫舍里氏,就连佟国维福晋跟他儿子隆科多福晋都是姓赫舍里氏的。
哪个不是皇上为太子爷选的好姻亲?不是太子的天然臂助?
可结果呢?
他三哥法喀被皇上亲手夺爵,也是皇上亲自选了安亲王的外孙女做了八福晋。佟国维更第一个上书,让皇上早下决断, 第一个旗帜鲜明地赞同废太子。后来议立皇太子的时候,也是他跟马齐俩率先提议的八阿哥。
事实证明,想用儿女姻亲来控制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的政治方向,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再者,瞧着皇上前脚复立太子,后脚封了数位亲王、郡王的操作。明显是对太子依然防备甚深,断不会再给他送去钮祜禄氏这么个大筹码。
闻听他这番言语的康熙只乐:“朕这么多年,对你看顾提拔何其多也?偏你只记得朕与你指了个好婚!”
周元嘿笑:“没办法,福晋实在是太好了。若不是皇恩浩荡,奴才可哪儿找这么美貌聪慧、孝顺体贴、才华横竖都溢,还特别旺夫益子的好福晋去?”
“非但奴才,就是奴才老娘临终之前还微笑感叹,说多亏皇上英明,给奴才指了这么桩好婚。才让钮祜禄氏又得佳妇,再添几个好儿孙。这也就是奴才怜惜福晋辛苦,说什么也不肯让她再生。不然的话,奴才早就超过窦燕山了……”
说话间,周元那满身骄傲自豪,别说群臣了,连康熙瞧着都有些扎眼。
不免嘱咐他夜间行走时仔细些,莫被套了麻袋。
周元只乐,言说现在他可金贵着。
好多好多人都想着跟他做儿女亲家,就算再得瑟也不会被敲闷棍。只是这么一来,不免要劳烦皇上。毕竟在这方面,皇上才是当之无愧的行家。
指婚数百上千起,个个家庭和睦,最差也是相敬如宾。
这话听着舒坦,更令康熙舒坦的是周元这全然信任,一切全凭他这个皇上做主的态度。
十足纯臣。